性别决定与伴性遗传-教学设计.doc_第1页
性别决定与伴性遗传-教学设计.doc_第2页
性别决定与伴性遗传-教学设计.doc_第3页
性别决定与伴性遗传-教学设计.doc_第4页
性别决定与伴性遗传-教学设计.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北京一六一中学生物学科王宏老师教案课 题第六章 遗传和变异 第三节 性别决定与伴性遗传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概述人类性别决定过程。2、概述伴性遗传的概念。3、阐明伴X隐性遗传的特点。能力目标通过对人类红绿色盲遗传图解的分析,提高识图能力、综合分析能力,同时获得研究生物学问题的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通过分析我国男女性别比例失衡的原因及带来的严重危害,认同“男女平等”的观点。2、通过对伴X隐性遗传的现象及特点的分析,形成客观的、科学的生活态度。教学重点和难点1、XY型性别决定的过程2、伴X隐性遗传病的遗传特点教学媒体多媒体、课件课前准备教师:课件教 学 过 程内容学生行为教师行为设计意图创设情景阅读资料出示资料1:他们为何轻生在某山区,一个妇女接连生了四个女孩,邻居、婆家人瞧不起她,她自己也瞧不起自己,以为自己没有本事,生不了儿子,便自杀了。(摘自“中国年轻女性自杀报告”)这是一个真实的例子,该妇女的命运是非常悲惨的,通过这个悲惨的实例子,引出一个问题:生女孩是这个女人的过错吗?人的性别是如何决定的呢?请大家带着这些问题开始我们今天的学习。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出本节课的内容。一、性别决定1、常染色体与性染色体2、性别决定的过程观察课本P37图6-27与图6-281、观察两幅图图6-29与图6-30,思考以下问题:(1)男女体细胞中染色体在组成上有什么不同?(2)男女的性别是由什么决定的?(3)男女体细胞中染色体的组成如何表示?学生思考:1、后代是男孩还是女孩,是由什么来决定的 ? 2、性别决定发生什么时间呢?学生思考:性别比例失衡的原因有哪些?人为什么有男女之分?人的性别是如何决定的?为了搞清楚这个问题,我们首先观察男女体细胞内的染色体组成。通过观察P图6-27与图6-28你能看出两者的不同? 通过这两幅图我们很难看出他们的区别。要想弄清出区别,首先要学会识别人类的染色体。讲述课本P37图 6-29和图6-30是如何得到的:用化学药物将细胞停止在有丝分裂中期,利用低渗溶液处理细胞使细胞膨胀,其中的染色体得以散开,然后通过显微摄影拍照。然后对显微照片上的染色体测量,根据染色体的大小形状和着丝点的位置等特征,通过剪贴,将他们配对、分组排队。通过上面的讨论我们已经知道,人的性别是由性染色体决定的。性染色体是如何决定人的性别的呢? 讲述:一对性染色体在人的生殖过程中的变化。讲述:XY型和ZW型性别决定方式通过性别决定的过程,我们可以看到理论上,男女性别比例应该为1:1,可实际情况是这样吗?出示资料2:近年来,我国男女比例严重失调,人口男女性别比例达到1169100,有的省高达130100,而正常值仅为102107100;在个别我国婴儿性别比失衡的程度,已达到世界之最;我国单身男性正以每年200万的速度递增。这种人口危机,不仅会制约经济和社会的发展,而且会给中华民族造成严重的、长期的损害。能够区分常染色体与性染色体。了解性别决定过程。了解我国性别比的现状,认识到性别比例失衡带来的严重危害。阅读资料,了解我国法律有关规定。学生思考严重的地方,男女性别比例甚至到了150100;有的自然村已经出现男青年找不到老婆的情况,成为名副其实的“光棍村”。造成男女比例失衡的最根本最直接的原因就是人为地干预出生人口的性别。这种行为的危害性非常大,已为我国法律所禁止。出示资料3: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口与计划生育法明确规定,禁止利用超声技术和其他技术手段为他人进行非医学需要的胎儿性别鉴定或者选择性别的人工终止妊娠。但是从目前的实际情况来看,非法测定胎儿性别和选择性妊娠的行为不但没有减少,反而有日益严重的趋势。如何从根本上扭转我国人口男女比例失调呢?进一步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是必要的,比如女孩在就业时,用人单位不能有性别歧视;但更重要的是人们思想的转变,要打破传统的封建思想。从思想上摒弃“重男轻女”的封建思想。二、伴性遗传1、伴性遗传的概念2、探究伴X隐性遗传的特点学生思考:1、X、Y染色体是同源染色体吗?2、假如一种致病基因,位于染色体的同源区段,其后代男女患病的几率相等吗?3、假如一种致病基因b,位于染色体的非同源区段,其后代男女患病的几率相等吗?、假如一种致病基因c,位于染色体的非同源区段,其后代患者的性别是什么?学生辨认阅读资料:红绿色盲的发现 过渡:以上是由一对性染色体而引发的我们的思考,我们再回到这一对性染色体。讲述:X、Y染色体的同源区段和非同源区段,及性染色体上基因的表示方法。通过问题2、3、4的分析,引出伴性遗传的概念:位于性染色体的非同源区段的基因在遗传时,后代男女的表现不同,这种特殊的遗传现象,叫做伴性遗传。伴性遗传具有什么样的规律呢?下面我们一起来探究一下。出示红绿色盲检查图讲述:有的人无法辨别红色和绿色,是红绿色盲的患者。红绿色盲这种疾病是如何被发现的呢?提出问题:从道尔顿发现红绿色盲的过程中,你获得了什么样的启示?引导学生思考红绿色盲的危害。过渡:患有红绿色盲的人能结婚吗?结婚后可以生育吗?要搞清楚这些问题,必须了解这种疾病的遗传特点。如何弄清楚呢?对人类遗传病的分析,不可能通过做杂交实验,只能对家系图进行分析,才有可能找出规律。展示红绿色盲家系图,提出问题请学生思考,引导学生逐步判断出红绿色盲为伴X隐性遗传病。搞清楚具有伴性遗传现象的基因位于X或染色体的非同源区段。学习道尔顿认真地态度以及献身科学尊重科学的精神。学生思考:(1)请判断该病是隐性遗传病还是显性遗传病?(2)家系图中患病者是什么性别的?说明色盲遗传与什么有关?(3)红绿色盲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还是Y染色体上?(4)代1号是色盲患者,他将自己的色盲基因传给了代中的几号? (5)为什么代3号和5号有色盲基因而没有表现出色盲症?(6)从图中看出,只有男性才表现为红绿色盲,对吗?有没有其他的情况?根据所学知识,做一个小小的遗传咨询师。展示人的正常色觉和红绿色盲的基因型和表现型表格,供学生填表。在六种婚配方式中,男性色盲与女性色盲婚配子女全是色盲,男性正常与女性纯合体色觉正常者婚配,子女色觉均正常。另外四种婚配方式,情况较复杂,需要很好地分析。教师写出其中的一种婚配图解,另外三种由三位同学在黑板上写出。引导学生观察分析以上图解,共同总结色盲遗传的特点。1、交叉遗传2、男性患者多于女性患者。出示资料4:根据我国社会普查资料得知,我国男性色盲发病率为7,而女性色盲发病率仅为0.5。实际情况,也是男性色盲患者多于女性色盲患者。通过今天的学习,你能否作为一个小小的红绿色盲遗传咨询师了呢。出示资料5:小悦是为非常漂亮的姑娘,但是她患有红绿色盲,与小王恋爱三年多了。婚前体检时,医生告诉他,婚后最好不要生小孩,小悦和小王听到后非常苦恼。小悦为什么婚后不适宜生育呢?通过对四种婚配图解的分析,掌握伴性遗传的规律。学以致用,感受知识的应用价值。总结:由于性染色体决定性别,性染色体在雌雄个体间又存在着差异,因此,性染色体上的基因的遗传行为必然与性别相联系。以人的红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