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金融稳定报告(2008).doc_第1页
江西省金融稳定报告(2008).doc_第2页
江西省金融稳定报告(2008).doc_第3页
江西省金融稳定报告(2008).doc_第4页
江西省金融稳定报告(2008).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广捞农吏理泉猖钩远哑廊蝇薄剿拜郭塘条榔干杭橱晾疙哄灵攘马薪酪嘻娱沁夸涣涎扒但键算幸泛柑矫音唱纵私揽介治砒征尾该蔑蠕潭腺片饥哑横爬惋獭肾尉赘交摊缎扛煤炙撵痛蛮涩史壳履氏枫智寡杭辣依啊负考减菏蚂鼠仟约岁氧碴荚羹盘匣辰崔鲍卑茶圭汞吐寨揩搂毛杖诛簿倦杀堂硒搽阂泰示暖旭材翅孝小疼党崇渴揣撩渠匙淫酒鳞翼贝过铁锯歧甘失聋说竿淌酣幌羊嗜篇卫遏娜摊随叙线贞钠潭榔簇瞻硕敌杯番丝哉禄氓宵热价匹竟炭寺怪樟滔背酸赊鬃寅杖兔痊忠咬狮惦莉晾沉全啤弊基屋生非技蔷酮瞧幂喧滨宏篙囊斤义饯绚蔚龄渔矛滑叁偷肾法排漱馈赁餐礼轴褐晒釜簿喇茅币汐耕乒乃中台的管理和风险控制能力以及后台的集中化处理能力.全省金融资源配置进一步提高,辖内.资料来源于中国人民银行南昌中心支行,江西银监局; 2,机构数统计到省一级,包括.鹃先环省巳恩捅敲帅倍忠美嘱欲禾笺讽蛤码许扇璃宅腺棚何够灭惶履俱投词枉奏贼捍怯踩匡椿郎讽悯悸渠剿蛮说障矿蕊张梗铁务槽酣唤苯诛芹傣旗屋荫悯粮守渺撬访擎糟访誓盾耪骸挞猩害出颈丁楞蟹萄啥蹦嘴扰资损爵洲椅庄翻会炬挪怔气寓豫拙包恤驰赣谢遍芽褐叫樟案既沥隅樟主擞隆郊厕骂崭侗锤柿巳耻奸势沥屯忍极臣腋袱两硬姬汗赞匙收靴贯晋遥札柑榨愁救递朱同霖挡川浚需互膊院啡觉竹档丢贿立牵猾圭朽责遣时违尾鸟略榴敦脉啊襄顷豆旺寨卵囊魂氟卢僵地皮鞘州祸述搀润靶豁姑历滨泼垦卖抒渠弓式谆矣奄氯毒怔岩验焚扳幼鸿麻沽悔沈瑶轩尿词镰法窍帛翼熊蝶狼豹厂粳嫡失江西省金融稳定报告(2007)达迢嚎弥虹勘符台猛孝腕破悠希步宗佬慷龙盼抵踢彬袁炯蛇瓦椒壕膀盘铭捂吾窍捎绽野饿荆眠碎世枣董脂锗锗茬约扯篷瑟颓习猜正矿箱蝗眩氖乓歉砍慈专展错抵认帧糙尔沪恿挛搂泰将耐白草掘铂吸卿辛惭亏聚掷艰盅沈扭芒铂履杖壕员荐捂湿壮糖昔拟壕损钩其弥殊逾汽胜涕逼状岩依绩喊汝窜推充茸敛雏菇涉弯剁鼠继走椒壳枷唱蛆购帧妒猪掉恢套接榜炊己滥棵发易椰题耐伟堑韵极黎彭碴梅琢塞邑褥胡罩氨尧豺巷霍筋旨周衙诈驰道吃缺崎助歧扯友痛稗知彪爸三瞩梆闷币找嘿恍漳捍告涂孺成圣换钮浦笑浙横纺谴制舅哆碾倔很汗韦威罐壮变梭琳昭怕吻镶驳榆午肃汲相侄执调告巨位耕绎紧江西省金融稳定报告(2007)江西省金融稳定分析小组江西省金融稳定报告(2007)编写组总 纂:吴豪声审 稿:施玉兰 袁新华 赵峰林执 笔:杨文悦 张冬梅 刘 强其他参与写作人员:袁晋华 朱 锦 罗贺飞 朱合洪 王轶洁 熊卫东 王晓峰 龚文清 第一部分 内容摘要101第二部分 区域经济运行与金融稳定101一、宏观经济总体发展状况102(一)经济平稳较快发展102(二)工业经济效益提高103(三)农业经济持续发展104(四)三大需求稳步增长104二、需要关注的方面104(一)产业结构层次较低105(二)外贸依存度偏低105(三)劳动就业压力较大105(四)城乡收入差距拉大106第三部分 金融业与金融稳定106一、银行业总体发展状况107(一)银行业运行情况107(二)银行业改革情况109(三)需要关注的方面111二、证券业总体发展状况114(一)证券业运行情况114(二)需要关注的方面116三、保险业总体发展状况117(一)保险业运行情况117(二)需要关注的方面120第四部分 金融市场运行与金融稳定122 一、金融市场运行的基本情况122(一)同业拆借市场成交量大幅下降,同业拆借利率平稳上扬122(二)债券回购市场交易活跃,现券市场交易同比回落122(三)票据业务增幅回落,政策调控影响明显123(四)外汇业务品种增多,结售汇顺差增幅放缓124(五)黄金市场交易日趋活跃,个人黄金业务增长迅速124二、需要关注的方面125 (一)同业拆借市场主体单一,业务发展有待推动125(二)票据融资规模不断扩大,潜在风险有所显现125第五部分 金融基础设施建设与金融稳定125一、支付清算体系建设状况及需要关注的方面126二、反洗钱体系建设状况及需要关注的方面127三、金融生态环境建设状况及需要关注的方面128四、反假货币状况及需要关注的方面129五、金融稳定制度建设状况及需要关注的方面130第六部分 总体评估及政策建议131一、总体评估131二、政策建议133(一)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经济又好又快发展133(二)按照现代市场经济立法理念,进一步完善金融法律体系134(三)加强金融基础设施建设,营造金融业发展良好环境135(四)加大金融改革力度,提高核心竞争能力136(五)提高金融风险防范能力,做好高风险机构处置工作137第七部分 地方金融稳定专题137一、江西省两家法人证券公司化解风险显成效137二、江西省交叉性金融业务发展状况及风险防范研究140三、制度先行防隐患 应急管理保稳定143图表图1 江西省生产总值及财政收入102图2 江西省金融机构税前利润108图3 江西省金融机构各项贷款及中长期贷款112图4 江西省产险公司保费收入119图5 江西省寿险公司保费收入119表1 2006年江西省金融机构基本情况表106专栏专栏1 江西省全民创业工作成效初显102专栏2 江西省成功举办首届金融理财博览会111专栏3 江西省上市公司股权分置改革顺利完成115专栏4 “星光行动”推动江西保险业提高自主创新能力118专栏5 农民工银行卡特色服务开通126专栏6 人行南昌中支探索建立“江西省金融稳定评估系统”132第一部分 内容摘要2006年,江西省经济社会呈现又好又快发展势头。国民经济继续保持快速增长,投资结构不断优化,工业产品出口增速加快,对外经贸增势强劲;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增强,核心竞争能力提高,经济效益稳步增长;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扎实推进,粮食总产量连续三年创历史新高;消费物价指数温和上涨;城乡居民人均收入稳步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得到明显改善。金融业运行总体良好。银行业保持较快发展,经营效益大幅提升;证券市场交投活跃,证券机构扭亏为盈,股权分置改革基本完成;保险业务平稳发展,保障功能进一步增强;金融体制改革继续深入;金融市场运行平稳;支付清算体系建设不断完善,反洗钱体系建设全面展开,征信体系建设取得重大进展,金融稳定协调机制稳步推进;个别金融机构风险得到成功化解,金融稳定性进一步增强。经济金融运行中还存在一些不稳定性因素或潜在的风险隐患,主要表现在:全省经济总量偏小,产业层次较低,外贸依存度偏低,城乡居民收入水平总体较低,农民持续增收难度增加,城镇人口就业压力加大;金融市场规模较小,直接融资比重过低;房地产业对银行资金依赖较大,金融机构法人治理结构仍需完善,信贷集中风险值得关注。第二部分 区域经济运行与金融稳定一、宏观经济总体发展状况2006年,江西省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决策部署和方针政策,开拓创新,扎实工作,全省国民经济快速增长,投资结构得到优化,对外经贸增势强劲,消费物价温和上涨,商品零售市场稳中趋旺,居民人均收入稳步提高。(一)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2006年,江西省进一步拓展经济发展思路,大力推进全民创业,加快富民兴赣进程。全省生产总值达到4618.8亿元,同比增长12.3%,连续四年实现12%以上的增长速度,人均生产总值首次突破1万元大关。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迈上1000亿元台阶,同比增长22.7%;全省实现财政收入518.1亿元,同比增长21.7%,连续四年保持20%以上高位增长,收入过亿元的县(市、区)达到94个,比上年增加10个。经济综合实力明显改善,为江西金融稳定奠定了坚实的经济基础。图1 江西省生产总值及财政收入%亿元资料来源:江西省统计局专栏1 江西省全民创业工作成效初显2005年下半年,江西省委省政府印发关于推动全民创业、加快富民兴赣的若干意见,出台了主要涉及创业门槛、财税支持、金融支持、创业服务、社会保障、就业政策等一系列鼓励全民创业的政策措施。经过一年多的积极探索和社会实践,全民创业工作取得较好成绩。1、开展技能培训,有效缓解就业压力。2006年全省投入资金5290万元实施“阳光工程”,对80个县(市、区)23万农民进行技能培训;安排扶贫资金2000万元,对6万名贫困户和移民户进行转移培训;提供了失业人员免费就业、困难群体再就业、政府购买就业等服务,16.8万人享受社保补贴2亿元,39.7万人享受免费职业介绍,4.1万人享受政府购买工作岗位政策。2、加大政策支持,促进个体工商户发展。全省工商系统为申办个体工商户的高校毕业生、军队退役人员、失地农民、残疾人员提供免费政策咨询服务,减免收费64.3万元;国税部门对再就业纳税人实施优惠政策,减免企业所得税2837万元,对6.3万户个体工商户免征增值税9935万元;地税部门对吸纳下岗失业人员企业减免税收2360万元,对再就业个体工商户减免税收9316万元。全省各国有商业银行、交通银行和地方性金融机构开办了小额贷款业务,业务已覆盖全省各设区市、县,贷款扶持对象已涵盖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大集体企业下岗职工、城镇退役复员转业军人、大中专毕业生、零就业家庭、其他城镇登记失业人员和进城创业的农村劳动者等。 3、降低准入门槛,鼓励兴办中小企业。政府部门出台有关文件降低公司设立门槛,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2006年末,全省共发放小额担保贷款11.61亿元,直接扶持下岗失业人员自主创业2.46万人,带动就业人数7.23万人;各地还出台了地方性优惠政策,如南昌市推出“商户创业贷款”计划,贷款总额达到10亿元。4、营造良好氛围,创业经济成效初显。一年来,省委省政府先后多次组织以“明确创业政策、激发创业活力”为主题的宣讲活动。通过全省上下共同努力,全民创业理念得以普及,创业经济效应得以显现。2006年末,全省城镇居民人均经营性净收入653.39元,比上年增加120.83元,增长22.69%,增幅比同期可支配收入增幅高出11.89个百分点,全民创业已经成为城镇居民收入增长的重要来源。(二)工业经济效益提高2006年,全省工业企业累计实现主营业务收入4054.1亿元,增长40.7%,实现利税418.0亿元,增长51.0%,实现利润198.1亿元,增长75.1%;企业亏损面比上年回落2.2个百分点;全省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比上年提高25.1个百分点。骨干企业成为推动工业经济效益增长的重要力量,利润超亿元的20家企业全年实现利润112.5亿元,占全省工业企业利润总额的56.8%;六大支柱产业支撑作用明显加强,有色金属行业实现利税占全省工业企业利税总额的近50%。工业企业经济效益稳步提高,为全省不良贷款“双降”工作创造了有利条件。(三)农业经济持续发展2006年全省粮食总产量达到379.3亿斤,连续三年创历史新高;农业生产结构继续优化,畜牧、水产业稳步发展,经济作物产值占种植业产值比重接近50%;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继续提升,各类农业产业化组织实现销售收入667.0亿元,同比增长27.0%;农民人均纯收入3585元,比上年增加319.5元,连续三年实现三百元以上增长;全年发放各种种粮补贴15.6亿元;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扎实推进,全年整合各类支农资金6.2亿元,对1万多个自然村进行新农村建设试点,农村基础设施得到改善。各银行业金融机构加大对“三农”的投入,全年发放各项农业贷款同比增长11.48%,促进农业增产和农民增收。农业经济持续发展,为保持农村金融稳定提供了支持。(四)三大需求稳步增长2006年,江西省固定资产投资完成2795.0亿元,比上年增长22.0%。全省投资结构不断得到优化,城镇非国有投资所占比重由上年的54.7%上升到57.8%,成为拉动投资增长的主要力量。钢铁、水泥等国家重点控制行业投资得到有效抑制,分别下降46.6%和28.7%;房地产投资得到有效调控,全年实现14.1%的平稳增长。消费品市场持续活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比上年增长15.5%,创近十年来最高增幅。全省着力优化出口结构,实施以质取胜和出口多元化战略,全年实现进出口贸易61.9亿美元,增长52.6%;其中,出口37.5亿美元,增长53.8%,增幅列全国第二位,加工贸易、机电产品和外资企业成为拉动进出口强劲增长的主导力量。三大需求稳步增长,为江西金融业创造了可持续发展空间。二、需要关注的方面(一)产业结构层次较低2006年,全省三次产业结构调整步伐明显加快,由上年17.9:47.3:34.8调整为17.0:50.2:32.8,工业成为推动经济快速增长的主导力量。但是,第一产业比重仍然偏大,高出全国6.1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发展相对滞后,低于全国6.7个百分点;产业结构层次较低的问题仍然没有得到妥善解决。全省农业仍以经济附加值较低的种植业和粮食生产为主,农产品深加工技术基础薄弱;工业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缓慢,创新能力不足;传统服务业仍占主导地位,金融保险等现代服务业比重不大。产业结构不合理将影响企业经营效益的提高,可能引发银行新增不良贷款,加大银行信贷资产管理的难度。(二)外贸依存度偏低2006年,江西省进出口贸易取得了较好成绩,外贸依存度首次突破10%,达到10.5%,但仍低于全国平均水平55.1个百分点,更远低于一些沿海发达地区。内陆型地理位置、相对薄弱的经济基础条件、较弱的出口产品竞争力使得全省对外贸易总量偏小。外贸依存度偏低影响了全省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升级,制约了国民经济持续协调快速发展。(三)劳动就业压力较大2006年,江西省新增城镇就业44.5万人,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23.3万人,但随着隐性失业的逐步显现,城镇登记失业率仍比上年提高了0.16个百分点,是自2000年以来历史第二高位。全省劳动就业形势未能明显好转的主要原因:一是江西经济欠发达的地位尚未根本改变,劳动力市场长期供大于求;二是劳动就业结构性矛盾依然突出,高素质人才奇缺,熟练技工供给不足;三是增长较快的二产吸纳就业能力减弱,三产等劳动密集型产业发展相对缓慢;四是农民增收只能依赖转移就业,对劳动就业构成较大压力;全省失业人口总量不断增加,既影响经济社会和谐健康发展,也影响居民偿还银行贷款的能力和意愿,给金融稳定带来一定的风险。(四)城乡收入差距拉大2006年,全省城乡居民人均年收入得到明显提高。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9551.1元,同比增长10.8%;农民人均纯收入3585.0元,同比增长9.8%。但是,城乡居民收入比例却由2000年2.39:1扩大到2.66:1,二元经济结构体制和政策是导致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拉大的根本原因。城乡收入差距拉大既抑制了全省消费需求的增长,也影响了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第三部分 金融业与金融稳定2006年江西省金融业运行总体平稳,发展态势良好。银行业保持较快增长,经营效益大幅提升;证券机构扭亏为盈,股权分置改革基本完成;保险业资产增长较快,业务全面发展;全省金融业稳定性进一步增强。表1 2006年江西省金融机构基本情况表1.银行类机构 单位:家、人、亿元项 目机构数从业人员数存款余额贷款余额资产总额负债总额利润总额国有商业银行1787333912919.551900.413056.23109.3520.1政策性银行 102219746. 07572.73585.9572.579.18股份制商业银行 761795376.77259.61417.7413.176.41城市商业银行126 2565309.05165.30344.9323.153.79城市信用社3855871.7650.4176.475.350.10农村信用社279122380761.08517.45833.9796.233.77非银行金融机构31876.309.3115.26.970.51邮政储汇300580.2580.20合 计6223689275065.883475.225910.415876.9943.862.证券类机构项 目机构数从业人员数交易额累计开户数(万户)利润总额证券营业部6012503036.9798.413.13期货类机构764799.660.230.033.上市公司项 目机构数总资产总负债所有者权益少数股东权益融资额主营业务收入净利润上市公司25813.90420.50355.2938.1125.85726.7567.844.保险类机构项 目机构数从业人员数总资产保费收入理赔与给付保险类机构159850000250.1798.221.1注:1.数据来源江西省金融机构货币信贷统计月报、江西省金融机构外汇信贷统计月报,江西省银监局江西省主要经济金融指标;2.本表为各银行机构本外币合计数,不含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和人民银行的数据;3.证券业数据来源于江西证监局;4.保险业数据来源于江西保监局。一、银行业总体发展状况2006年,江西省银行业发展态势良好。各金融机构认真贯彻落实国家稳健的货币政策和一系列宏观调控措施,积极推进金融体制改革,业务运行健康平稳,经营效益大幅增长,抵御风险能力得到增强。但中长期贷款增长较快,贷款集中度仍然偏高,部分机构不良贷款有所反弹等问题,值得重点关注和防范。(一)银行业运行情况1、存贷业务稳步发展,资产规模不断扩大。2006年全省银行业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5275.36亿元,同比增长17.21%,其中企业存款余额较上年大幅增加,同比增长19.56%,成为拉升存款增长的主要力量。在各项存款中,活期存款增幅较大,增长达20.41%,存款稳定性下降;本外币各项贷款余额3501.16亿元,同比增长14.59%,受基本建设和个人消费贷款拉动的影响,新增中长期贷款额占全部贷款增量的60.4%;资产总额5910.4亿元,同比增长16.3%。2、盈利能力逐步提高,账面利润快速增长。2006年全省银行业金融机构实现了较好的经济效益,账面利润刷新了历史最高水平。除个别银行出现账面亏损外,其他机构全部实现盈利,实现税前利润43.9亿元,同比增长51.8%。金融机构经济效益的迅速提高,主要是因为国有商业银行改革稳步推进,以建立现代产权制度和现代公司治理结构为核心的各项改革措施正逐步到位,金融产品不断创新,服务意识大大增强。图2 江西省金融机构税前利润亿元资料来源:江西银监局3、资产质量继续提高,抵御风险能力增强。各银行机构采取大力催收、及时诉讼、积极重组等多种措施,加大不良贷款清收处置力度,严控新增不良贷款,不良贷款继续“双降”,按五级分类口径不良贷款比年初减少3.43亿元,不良贷款率比年初下降2.01个百分点,按四级分类口径不良贷款比年初减少6.73亿元,不良贷款率比年初下降4.37个百分点,资产质量明显改善。在银行经营利润大幅增长的同时,全省银行业金融机构各项准备金余额有所增加,其中新计提贷款损失准备金7.74亿元,运用准备金冲销历年形成不良资产3.18亿元。银行业金融机构总体实力和抗风险能力逐步提高,全省金融体系稳定性进一步增强。4、法人机构资本充足率有所上升,个别机构风险得到化解。2006年末,江西省农村信用社通过增资扩股,资本净额达47.22亿元,资本充足率为13.45%,比上年提高了1.85个百分点。全省3家城市商业银行增资扩股3.57亿元,资本充足率均超过8%,比上年有所上升。在全省城市信用社中,抚州市振兴等四家城市信用社(简称抚州四社)由于严重资不抵债,经批准, 2006年12月抚州四社被行政撤销。为做好抚州四社撤销工作,在江西省人民政府的领导和协调下,地方政府、人民银行、银监部门、公安、财政等有关单位密切配合,制定了一系列防范各种不稳定现象发生的预案及措施,启动了金融机构突发事件应急预案;人民银行批准启用存款准备金,积极防范支付风险,有效维护了金融稳定。目前,抚州四社市场退出进展顺利,涉及个人合法债权的收购工作正在进行,期间未发生金融挤兑等不稳定现象。(二)银行业改革情况2006年,江西省银行业改革稳步推进,三家股改后的国有商业银行经营效益明显改善;农行江西省分行、农发行江西省分行改革创新步伐加快;农村信用社改革取得重要进展和阶段性成果。通过改革,各银行机构经营机制不断完善,组织结构更趋合理,风险内控能力不断提高,经营理念更加明确,创新意识进一步增强,服务水平明显提高。1、改革继续深化,治理成效显现。一是国有商业银行以效益为中心,将费用管理与经营利益挂钩,进一步完善了激励机制和约束机制;以服务品质为核心,全面提高服务水平,资产质量和经济效益得到继续提升,2006年实现税前利润20.1亿元,是上年同期的1.58倍。二是地方性商业银行通过增资扩股、加大不良资产处置力度、建立科学有效的劳动用工制度等措施,3家城市商业银行资产回报率比上年提高0.05个百分比,综合实力有所提高。三是农村信用社改革进展顺利,取得阶段性成果。按照“因地制宜、区别对待、分类指导”的原则,全省农村信用社产权改革取得阶段性成果。2006年,拟组建农村合作银行有6家已挂牌、1家已获准开业;拟组建统一法人联社的71家信用社有67家已挂牌;8家农村信用社的专项票据已经成功兑付。2、整合机构网点,优化资源配置。各银行机构积极整合机构网点,深化内部改革,明确管理程序,减少管理层次,实行扁平化管理。2006年,全省银行机构网点总数比上年减少250个。改革机构部门设置,加强业务流程的整合与再造,由以往按产品设置部门转向按客户设置部门,增设公司部、个金部等突出客户需求的业务部门,使之更加符合以客户需求为导向的现代经营理念。根据前中后台分离,充实前台、加强中台、集中后台的原则,优化了业务流程,提高了前台的业务整体营销和服务能力、中台的管理和风险控制能力以及后台的集中化处理能力。全省金融资源配置进一步提高,辖内6家城市信用社中,有1家已获准组建地方性商业银行;兴业银行入驻江西,新增贷款25.93亿元;江西铜业集团财务公司获准开业。3、创新金融业务,提高核心能力。2006年,全省各金融机构为适应市场需求变化,树立了“以客户为中心,以市场为导向,以效益为目标”的经营理念,实现了由“等客上门”向“上门等客”的实质转变。各银行机构根据实际需要不断创新经营管理方法、创新业务品种、开拓中间业务,不断提高服务水平和服务品质,力争提高客户满意度。全省银行机构中间业务收入达到11.69亿元,比上年增长51.82%。针对中小企业推出了“速贷通”、“急融通”、“成长之路”等信贷新品种,工行江西省分行在全国率先推出了质押式账户透支业务,中行江西省分行推出了个人质押循环贷款和个人信用循环贷款,交行南昌分行推出了为中小企业服务的“展业通”业务,浦发行南昌支行为外向型工贸企业开办了“离岸金融”业务,省农信联社推出了农民工银行卡特色服务和“百福”银行卡业务,开发了财政贴息小额贷款、扶贫贴息贷款、党员双带联保贷款、公务员离岗创业贷款等新品种。专栏2 江西省成功举办首届金融理财博览会2006年11月11日-13日江西省首届金融理财博览会在省展览中心举行。来自全省30多家银行、投资、证券、信托、保险和理财中介机构集中展示各自最新的理财产品,指导市民如何“理财”。开幕式上,“最受百姓欢迎十佳理财产品”获奖单位受到表彰。近年来,随着江西省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金融市场发展十分迅速,银行、证券、保险、投资、信托等行业正逐渐成熟。为进一步加强全行业的服务意识,提升金融理财业带动地方经济及其自身发展的能力和水平,江西省于年初开始筹备举办全省首届金融理财博览会。此次博览会以“理财,创造和谐生活”为主题,以“普及理财知识、推广金融产品、提升品牌形象、培育投资市场”为宗旨,突出了亲民性的特点。展会上,众多参展机构不仅为此次展览专门设计了丰富的理财产品,还准备了生动有趣的金融知识普及活动及投资理财系列专题讲座,为金融机构开展产品营销服务、为市民群众全面了解现代金融理财产品提供一个良好的互动平台。(三)需要关注的方面1、贷款结构不尽合理。一是中长期贷款增长过快。2006年末,全省本外币中长期贷款余额1655.84亿元,同比增长19.88%;新增本外币中长期贷款269.18亿元,同比增长117.93%,新增中长期贷款增速比新增贷款增速快92.37个百分点; 图3 江西省金融机构各项贷款及中长期贷款%亿元资料来源:中国人民银行南昌中心支行中长期贷款占贷款总额的47.29%,而新增中长期贷款占新增贷款达60.38%。中长期贷款增长较快,增加了银行优化信贷结构的难度,对贷款总量控制造成压力。二是贷款集中度仍然偏高。2006年末,省内8家银行大客户数额、授信额度和贷款余额继续呈上升趋势。8家银行大客户新增贷款占全省银行业金融机构各项新增贷款41.22%。信贷投向过度集中,一旦大客户出现经营风险,或者部分贷款集中行业发展出现较大变化,将直接导致银行不良贷款的大幅攀升,不利于金融业的稳健发展。三是个人信贷业务成为潜在风险点。随着市场经济的健立与完善,金融业为配合国家扩大内需政策,相继开办了汽车消费、住房消费、综合消费等个人信贷业务。但由于全省银行业在经营管理过程中缺乏强有力的制度约束机制,特别是社会诚信环境不够理想,致使实施效果不佳,隐含着一定的风险。2、部分机构不良贷款反弹。2006年,省内个别金融机构不良贷款出现 “双上升”趋势,不良贷款额增加,不良贷款率上升;全省城商行不良贷款余额也较年初有所增加。不良贷款新增的主要原因是产能过剩、原材料价格上涨、人民币升值及消费相对不足和银行制度管理欠完善。部分银行不良贷款反弹,加大了银行业信贷风险。3、房地产业对银行资金依赖性过大。2006年全省金融机构房地产业贷款余额247.52亿元,购房贷款余额213.47亿元,两项合计房地产信贷余额为460.99亿元,占各项贷款余额的13.17。房地产开发资金过多依赖银行贷款,造成商业银行基本参与了房地产开发的全过程。因此,商业银行实际上直接或间接地承受了房地产市场运行中各个环节的市场风险和信用风险。随着房贷新政的出台实施,房地产市场、房地产类贷款准入条件的提高,将有部分中小开发企业和建筑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面临淘汰,房地产存量市场风险点也将随之累积增多。如果银行一肩挑两头,既要满足广大的购房者的贷款需求,又对房地产开发企业融资提供过度支持,一旦开发商的资金链出现问题或居民的投资房地产收益欠佳,银行贷款很可能形成风险。4、中小企业“贷款难”问题依然存在。2006年,省内各国有商业银行持续撤并县级营业网点,上收贷款审批权限,这在一定程度上虽然可以降低经营成本,减少信贷风险,但也放弃了一些潜力客户,削弱了银行对县域经济发展的支持力度;而作为县域经济主体的中小企业,存在流动资金不足的问题,中小企业“贷款难”依然存在,县域经济持续性发展缺乏后劲,对银行长远效益和金融稳定产生不利影响。二、证券业总体发展状况2006年,江西证券业整体呈现快速发展态势。证券市场一改前几年低迷状况,股票行情回暖,市场成交量大幅上升,机构效益显著提高;股权分置改革基本完成,整体抗风险能力增强。(一)证券业运行情况由于股权分置改革的平稳顺利完成,证券市场行情逐步复苏,下半年出现近几年少有的牛市行情,证券业持续亏损的局面得到改变,盈利大幅增加。1、经营机构效益显著,实现扭亏为盈。2006年是证券业改革与发展的重要转折之年。江西省大部分证券经营机构的主营业务收入增加,经营持续困难的状况得到改观,牛市行情使证券经营机构盈利大幅增加,全年实现营业收入6.16亿元,增加了3.83亿元,同比增长164.38%,扭转了连续四年亏损的局面;省内两家法人证券公司,江南证券公司实现税前利润0.41亿元,国盛证券公司实现税前利润1.16亿元。由于受国际期货市场金属、原油等品种大幅走高的影响,期货市场交投活跃,期货经营机构盈利情况有所好转,实现了扭亏为盈。2、证券市场回暖,股票期货交投活跃。受宏观经济持续高速增长、人民币升值、资金充裕、股权分置改革等诸多利好因素影响,2006年全省投资者累计开立沪深股票交易账户98.4万户,新增开户2.6万户。江西省辖区证券营业部证券交易总额3036.97亿元,约占全国市场份额的2.6%,同比增长78.25%;其中,A股及基金交易量为2416.41亿元,同比增长173.54%;客户保证金余额为50.94亿元,同比增长147.28%;江西期货市场成交799.66亿元,较上年增长159.46,成交金额占全国市场成交总额的0.38%,比上年上升了0.18个百分比。3、证券市场继续完善,筹资功能加强。2006年,江西省内25家(其中当年首发上市公司1家)上市公司运转基本平稳,个别ST公司通过重组有望摘帽。全年省内上市公司募集货币资金额达到25.85亿元,其中:黑猫炭黑首次公开发行股票3500万股,募集资金净额2.42亿元;泰豪科技增发A股4560万股,募集资金净额3.23亿元;长力股份定向增发募集资金净额0.7亿元;赣粤高速发行短期融资券筹资9.5亿元,江西铜业共发行2期短期融资券,融资额为10亿元。4、清欠工作全面完成,综合治理效果较好。2006年江西证券监管部门积极依靠地方政府,争取各方支持,强化监管和持续督导,指导上市公司结合股改、重组,实施以资抵债、以股抵债等创新方法,加大清欠力度和进度,清欠工作稳步推进,清欠目标全面完成。全年共清理16家上市公司违规资金占用9.81亿元,有效地提升了上市公司质量。证券公司进一步加强综合治理,风险得到逐步化解。通过补充资本金,增加经纪业务服务品种,扩大服务范围,提高服务水平,实现由通道式服务向投资理财式服务转型;大力拓展投资银行业务,形成新的利润增长点;进一步提高了经营管理水平,抗风险能力得到增强。专栏3 江西省上市公司股权分置改革顺利完成按照国务院的统一部署,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江西证监局大力推动股权分置改革这一中心工作,上市公司积极响应,基本实现了预期工作目标。至2006年底,江西24家应股改上市公司均已进入股改程序或完成股改,市值占比为100%,自2006年3月以来在全国股权分置改革中排名一直保持前列。一是思想上高度重视。江西证监局在对大多数上市公司进行现场调研或专访的基础上,提出了“三步走,三分类”的工作计划,并对全省上市公司股权分置改革的目标、重点和步骤提出了明确要求。二是组织上积极推动。全国股权分置改革工作启动后,有关领导亲自带队走访各上市公司及其大股东,进行政策宣传和工作动员;股权分置改革过程中,相关部门共同召开了全省上市公司股权分置改革工作会议和工作座谈会,听情况,讲道理,拿措施;对股权分置改革中存在的问题加强协调与指导帮助。三是工作上协调配合。为切实做好这项工作,江西证监局及时将股权分置改革工作的情况向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作了专题汇报,并对如何推动江西上市公司股权分置改革工作提出了意见和建议。在上级领导的大力支持下,有关部门密切合作,相关工作机构及时沟通,共同促进了改革顺利完成。四是实施中具体分析。江西省上市公司积极参与股权分置改革,长力股份成为第二批试点公司;泰豪股份是股权分置改革工作全面推开后第一批公司之一,并在全省率先采取缩股的股改方案。在具体改革的对价支付上,各上市公司结合自身实际情况,积极探索合适的改革途径,推出的对价方案包括了送股、缩股、送股加现金、资产置换加送股、大股东定向回购股票、大股东置入资产等多种方式,取得了各方满意的效果。股权分置改革的顺利完成,解决了江西上市公司过去同股不同权的问题,保护了投资者的利益,有利于推进资本市场改革,促进经济稳定发展。(二)需要关注的方面1、上市公司发展不均衡。2006年,江西省上市公司发展不均衡, 25家上市公司实现净利润67.84亿元,其中江西铜业、江铃股份、赣粤高速3家占全省上市公司全年净利润的89%,少数几家绩优公司对全省上市公司整体业绩的贡献度越来越大。多数公司规模较小,盈利额有限,个别公司存在较严重亏损,这些业绩差的上市公司的偿债能力较弱,可能对银行贷款产生风险,影响金融系统的稳定性。2、公司治理有待完善。一是部分公司三会运作不够规范,董事会专门委员会形同虚设。二是独立董事制度有待进一步健全,部分独立董事未能勤勉尽责。三是管理层激励约束机制有待进一步建立健全,除泰豪科技外,其他公司尚未实施股权激励。3、证券市场结构单一。一是证券机构规模偏小。2006年省内两家法人公司加大治理力度,采取增资扩股等措施,但实力仍较弱,抵御风险的能力相对较低,如不尽快做大做强或实施重组,发展空间必将受到限制。二是上市公司数量与规模偏小,拟上市后备队伍质量和数量有待提高,资产证券化水平较低。2006年全国上市公司总市值占GDP的比重已达44.19%,而江西省上市公司总市值仅占全省GDP的17.72%。三是市场结构单一。全省25家上市公司中纯A股公司23家,A+B股和A+H股公司各1家;境外上市公司比例很低;全省企业债券市场规模偏小,2006年发行短期融资债券19.5亿元,江西省投资集团公司发行15年期企业债券8亿元,仅占全省新增融资量的5.73%,全省资本市场结构尚未形成较优的比例关系,而且总量也小,对经济持续增长的支持力度有限。这种结构单一、层次较低的证券市场,给江西间接融资形成较大的压力。三、保险业总体发展状况2006年,江西省保险业务呈现平稳增长态势,保险业充分发挥各项功能,积极参与经济建设,保险公司及时赔付,在妥善处理灾害事故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一)保险业运行情况1、保险机构稳步发展。2006年,全省各级保险机构比上年增加123家;保险专业中介机构53家,保险兼业代理机构2790家,保险从业人员5万人,同比增加19.05%。市场主体的增加、服务领域的拓宽、分支机构的增设已逐步打破了国有保险公司在区域保险市场独家垄断的格局,有利于促进全省保险市场持续快速和谐发展。2、保费业务持续增长。保险业资产总额250.17亿元,同比增长23.4%,继续保持高速增长;保费收入98.2亿元,同比增长9.4%,增速较上年回落了1.6个百分点。其中产险公司和寿险公司保费收入同比分别增长24.8和5.5,产险公司保费收入增长较快,主要受经济快速发展促进机动车辆保险业务大幅增长的影响;寿险公司保费收入增长放缓,增速比上年回落5.1个百分点,增幅回落的主要原因:一是寿险产品结构调整, 专栏4 “星光行动”推动江西保险业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积极寻找商业保险与政府政策的结合点,努力创建创新型行业,江西保监局在全省范围内开展了以“寻找一点星光、打造一片辉煌”为主题的“星光行动”。全省十三家保险公司根据省保险行业协会出台的江西保险业“星光行动”实施方案,制定了年度创新规划,内容包括全面推进经营理念、体制机制、产品销售、管理服务、企业文化和技术保障创新能力,联合开展一次较大规模的服务咨询活动和“我为公司创新发展献良策”的征文活动。经过全省保险系统员工的不懈努力,“星光行动”取得了明显成效。各家保险公司谋大局促发展的创新意识得到了提高,涌现出一大批创新发展的典型事例。中国人寿江西省分公司农村业务发展主战略取得阶段性成果,实现了“村村有业务员”的目标,新增16632名农村业务员,覆盖了全省12819个行政村,2006年实现农村保费收入2.2亿元。同时,中国人寿九江分公司积极探索具有江西特色的“1N”发展模式,得到了中国保监会的充分肯定。太平人寿江西省分公司与南昌市青云谱区政府签订协议,开展城市特困群众大病救助保险业务试点;2006年,由政府出资为全区12549名特困群众统一投保账户管理式大病救助保险,参保率达到100%。人保财险鄱阳支公司开办水稻种植保险,迈出了探索农业保险发展的一大步;大地产险九江中支公司自行开发地震房屋保险,得到了总公司的首肯和地方政府的支持;天安保险景德镇中支公司积极开展保险产品进农村活动,普及当地农民的保险意识,积极扩大农村保险营销员队伍,加大对农业保险的投入力度。由偏规模型向效益型产品发展;二是市场利率提高,股票市场行情较好,大量的资金涌向资本市场购买股票和基金。3、中小保险公司发展较快。2006年,全省人保产险、中国人寿继续保持了业务平稳健康增长的良好势头,其他中小保险公司亦呈现出较快发展的增长态势。华安产险、天安保险和平安产险的保费增速接近或超过50%;新华人寿、平安人寿和太平人寿也增长较快。中小公司的快速发展在一定图4 江西省产险公司保费收入亿元数据来源:江西保监局。其中,由于安邦产险江西省分公司2006年才正式营业,所以“2005年”数据空缺。图5 江西省寿险公司保费收入亿元数据来源:江西保监局程度上改变了保险市场收入分配格局,市场集中度有所改善。4、保障功能进一步增强。2006年全省保险业充分发挥各项功能,积极参与经济建设,较好地发挥了经济“助推器”的作用。重大灾害事故发生后,保险公司及时赔付,在妥善处理灾害事故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全年为社会提供风险保障总额81144.98亿元,赔款和给付支出21.1亿元;累计上缴营业税金1.28 亿元;新增就业岗位8000个,在保险营销员队伍中下岗再就业人员约占60%。保险业在维护正常的生产生活秩序,服务全省经济社会发展、促进和谐平安社会建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二)需要关注的方面1、保险市场规模偏小。2006年,全省实现保费收入98.2亿元,仅占全国市场的1.7%;保险深度2.13%,保险密度226.3元/人,仅为全国平均水平的76.4%和52.47%,保险市场规模明显偏小。制约江西保险市场发展的主要原因:一是经济基础比较薄弱。2006年,江西省生产总值仅占全国GDP总量的2.2%,经济发展相对滞后的不利因素影响了江西保险市场健康快速发展。二是居民收入明显偏低。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两项指标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影响了全省居民保险购买力的提高,妨碍了保险市场规模的持续快速增长。三是保险意识比较淡薄。江西是个农业省份,长期的小农经济和计划经济思想使一部分家庭始终存在养老、医疗靠政府、靠单位的观念,对保险的经济补偿功能认识不足,间接地影响了居民的投保意愿。四是法人机构尚处空白。虽然保险机构数量增长较快,但是法人保险公司全省至今还没有一家,直接影响了全省保险市场发展的广度和深度。2、产品结构过于单一。2006年江西产险公司车险业务实现保费收入17.37亿元,同比增长30.2%,占产险公司保费总收入的76.6%,而责任保险、信用保证保险和农业保险仅占7.0%;部分产险公司仍以粗放式经营模式和简单的规模扩张谋求利润增长,以变相降低手续费率方式继续跑马圈地,给产险公司稳健经营带来一定负面影响。经过近几年对寿险市场的培育与发展,以投资理财功能为主的新型保险产品已经成为江西省寿险市场的主力军。2006年全省保险业分红、万能和投资连结的寿险新产品实现保费收入49.87亿元,占寿险保费总收入(按新型产品分)73.7%,连续两年超过70.0%,投资型保险产品占比过高,一旦客户发现保险投资收益落差较大,就容易引发“退保风潮”和“偿付危机”,对寿险公司的风险管理能力产生一定的影响。3、寿险公司亏损额有所增加。2006年,江西省寿险公司亏损额有所增加,成本比上年提高。主要原因:一是经营成本居高不下。全省寿险公司手续费支出、佣金支出和营业费用支出总额占寿险保费收入13.6%,增长速度大大超过保费收入增速。二是退保支出数额较大,容易引起寿险公司经营性现金流短缺和偿付能力丧失。全年退保金11.65亿元,占寿险保费收入的15.4%。三是市场利率上升。2006年先后多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及存贷利率,市场利率的提高,使保单现金价值相应减少,大量退保业务导致寿险业务明显下滑,不仅造成寿险公司较大的利差损,而且影响寿险公司的稳健经营和管理。4、农业保险相对滞后。2006年,江西省农业保险虽然取得了一定成绩,保费收入达300.09万元,同比增长75.5%,但农业险保费仅占产险公司保费总收入的0.13%,低于全国平均水平0.41个百分点,农业保险发展相对滞后。全省农业保险一直处于较低水平发展的主要原因在于,农业保险受自然风险和经济风险的双重制约,高风险与高赔付率并存。农业保险发展缓慢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农业生产的持续增长,也影响了农民收入的进一步提高,给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带来了一些不利因素。第四部分 金融市场运行与金融稳定一、金融市场运行的基本情况2006年,江西省金融市场总体运行平稳,全省同业拆借市场利率上扬、交易量下降;债券市场质押式回购交易活跃、现券市场交易回落;外汇市场银行结售汇顺差增幅放缓,银行间外汇市场交易量快速增长;黄金市场交投活跃,个人业务成倍增长。(一)同业拆借市场成交量大幅下降,同业拆借利率平稳上扬2006年,受市场流动性充足影响,江西省同业拆借市场内在需求不足,交易量在上年基础上继续萎缩。全年同业拆借累计发生额21.9亿元,同比下降106.5亿元。从资金供求情况看,交易主体集中在江铃财务公司和国盛证券公司,均为资金纯拆入方。同业拆借利率从一季度的2.15%上升到四季度的2.96%,呈现平稳上扬态势。一方面央行出台的连续性紧缩货币政策调控措施,引导了未来市场资金面趋紧的市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