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2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 33 天下惟器 ,据器而道存 第一篇 :题目 一、整体解读天下惟器 ,据器而道存 试卷紧 扣教材和考试说明,从考生熟悉的基础知识入手,多角度、多层次地考查了学生的数学理性思维能力及对数学本质的理解能力,立足基础,先易后难,难易适中,强调应用,不偏不怪,达到了考基础、考能力、考素质的目标。试卷所涉及的知识内容都在考试大纲的范围内,几乎覆盖了高中所学知识的全部重要内容,体现了重点知识重点考查的原则。 1回归教材,注重基础天下惟器 ,据器而道存 试卷遵循了考查基础知识为主体的原则,尤其是考试说明中的大部分知识点均有涉及,其中应用题与抗战胜利 70 周年为背景,把爱国主义教育渗透到试题当中,使学生感受到了数学的育才价值,所有这些题目的设计都回归教材和中学教学实际,操作性强。 2 / 33 2适当设置题目难度与区分度 选择题第 12 题和填空题第 16 题以及解答题的第 21 题,都是综合性问题,难度较大,学生不仅要有较强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扎实深厚的数学基本功,而且还要掌握必须的数学思想与方法,否则在有限的时间内,很难完成。 3布局合理,考查全面,着重数学方法和数学思想的考察 在选择题,填空题,解答题和三选一问题中,试卷均对高中数学中的重点内容进行了反复考查。包括函数,三角函数,数列、立体几何、概率统计、解析几何、导数等几大版块问题。这些问题都是以知识为载体,立意于能力,让数学思想方法和数学思维方式贯穿于整个试题的解答过程之中。 第二篇 :题目 一、整体解读 试卷紧扣教材和考试说明,从考生熟悉的基础知识入手,多角度、多层次地考查了学生的数学理性思维能力及对数学本质的理解能力,立足基础,先易后难,难易适中,强调应用,不偏不怪,达到了考基础、考能力、考素 质的目标。试3 / 33 卷所涉及的知识内容都在考试大纲的范围内,几乎覆盖了高中所学知识的全部重要内容,体现了重点知识重点考查的原则。 1回归教材,注重基础 试卷遵循了考查基础知识为主体的原则,尤其是考试说明中的大部分知识点均有涉及,其中应用题与抗战胜利 70 周年为背景,把爱国主义教育渗透到试题当中,使学生感受到了数学的育才价值,所有这些题目的设计都回归教材和中学教学实际,操作性强。 2适当设置题目难度与区分度 选择题第 12 题和填空题第 16 题以及解答题的第 21 题,都是综合性问题,难度较大,学生不仅要有较强 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扎实深厚的数学基本功,而且还要掌握必须的数学思想与方法,否则在有限的时间内,很难完成。天下惟器 ,据器而道存 3布局合理,考查全面,着重数学方法和数学思想的考察天下惟器 ,据器而道存 4 / 33 在选择题,填空题,解答题和三选一问题中,试卷均对高中数学中的重点内容进 行了反复考查。包括函数,三角函数,数列、立体几何、概率统计、解析几何、导数等几大版块问题。这些问题都是以知识为载体,立意于能力,让数学思想方法和数学思维方式贯穿于整个试题的解答过程之中。 第三篇 :阅读答案 _逢蒙学射于羿,尽羿之道,思天下惟羿为愈己 逢蒙学射于羿,尽羿之道,思天下惟羿为愈己,于是杀羿。 孟子曰:是亦羿有罪焉。 公明仪曰:宜若无罪焉。 曰:薄乎云尔,恶得无罪?郑人使子濯孺子侵卫,卫使庾公之斯追之。子濯孺子曰:今日我疾作,不可以执弓,吾死矣夫!问其仆曰:追我者 谁也?其仆曰:庾公之斯也。曰;吾生矣。 其仆曰:庾公之斯,卫之善射者也;夫子曰吾生,何谓也?曰:庾公之斯学射于尹公之他,尹公之他学射于我。夫尹公之他,端人也,其取友必端矣。庾公之斯至,曰:夫子何为不执弓?曰:今日我疾作,不可以执弓。曰:小人学射于尹公之他,尹公之他学射于夫子。我不忍以夫子之道反害夫子。虽然,今日之事,君事也,我不敢废。抽矢,扣轮,去其金,发乘矢而后反。 5 / 33 【注释】逢蒙:羿的学生和家众,后来叛变,帮助寒浞杀了羿。 羿:又称后羿,传说是夏代有穷国的君主。乘矢 :四支箭。 阅读答案 _逢蒙学射于羿,尽羿之道,思天下惟羿为愈己阅读答案 _逢蒙学射于羿,尽羿之道,思天下惟羿为愈己 生矣的原因是什么?用原文回答: 。( 1 分) 24孟子认为后羿被学生杀死,不仅学生有罪,后羿作为老师在这件事上也是有责任的。你是怎么认为的?请结合文章内容分析。( 4 分) 阅读答案 _逢蒙学射于羿,尽羿之道,思天下惟羿为愈己文章阅读答案 _逢蒙学射于羿,尽羿之道,思天下惟羿为愈己出自招致杀身之 阅读答案 _逢蒙学射于羿,尽羿之道,思天下惟羿为 愈己来自的箭术比自己强了,于是便杀死了羿。孟子说:这事也有羿自己 的罪过。 阅读答案 _逢蒙学射于羿,尽羿之道,思天下惟羿为愈己阅读答案 公明仪说:羿不该有什么罪过罢。 孟子说:罪过不大罢了,怎么能说没有呢?从前郑国派子濯 孺子侵入卫国,卫国派庚公之斯追击他。子濯孺子说:今天我的 病发作了,不能够拿弓,我死定了!又问给他6 / 33 驾车的人说:追 我的人是谁呀?驾车的人答道:是庚公之斯。子濯孺子便说: 那我不会死了。给他驾车的人说:庚公之斯是卫国著名的射手, 先生反而说不会死了,这 是为什么呢?子濯孺子说:庚公之斯 是向尹公之他学的射箭,尹公之他是向我学的射箭。那尹公之他 是个正直的人,他所选择的朋友也一定正直。庚公之斯追上来了, 问:先生为什么不拿弓呢?子濯孺子说:今天我疾病发作,不 能够拿引庆公之斯说:我跟尹公之他学射箭,尹公之他又跟 您学射箭。我不忍心用您的箭术反过来害您。不过,今天这事是 国家的公事,我不敢不做。于是抽出箭,在车轮上敲打了几下, 把箭头敲掉,发了四箭然后就回去了。 第四篇 :阅读答案 夫士戒乎有意耀其才也,有运才之本存焉。有意耀其才 二、本大题共 7 小题,共 24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9 15 题。 夫士戒乎有意耀其才也,有运才之本存焉。有意耀其才,则无论其本拨而神泄于外,而其才亦龊龊碌碌,无纤毫之用于天下。夫惟杜机葆贞,凝定于渊默之中,即自弢【 1】其才,卒不得不显。盖其本立,其用自不可秘也。今夫花萼蕃郁,人睹木之华,而树木者固未尝先溉其枝叶,而先溉其根,何也?所培在本也良玉韫于石不待剖而山自润明珠含于渊7 / 33 不待摘而川自媚莫邪藏于匣不待操而精光自烁人不可正睨者何也有本在焉其用自不可秘也。 而晚代文士,未窥厥本,呶呶【 2】焉日私其土 苴而诧于人。单辞偶合,辄气志凌厉;片语会意,辄傲睨千古。谓左、屈以外,别无人品;词章以外,别无学问。是故长卿摛藻于上林,而聆窃赀之行者汗颊矣。康乐【 3】吐奇于春草,而耳其叛逆之谋者秽谭矣。下逮卢、骆、王、杨,亦皆用以负俗而贾祸,此岂其才之不赡哉?本不立也。本不立者,何也?其器诚狭,其识诚卑也。故君子者,口不言文艺,而先植其本。凝神而敛志,回光而内鉴,锷敛而藏声。其器若万斛之舟,无所不载也;其识若登泰巅而瞭远,尺寸千里也。故方其韬光养嘿【 4】,退然不胜,如田峻野夫之胸无一能。而比其不得已而鸣,则矢口皆经济 ,吐咳成谟谋;振球琅之音,炳龙虎之文;星日比光,天壤不朽。岂比夫操觚属辞,矜骈丽而夸月露,拟之涂糈土羹,无裨缓急之用者哉! 盖昔者禹、尹、虺、召之徒,皆备明圣显懿之德,其器识深沉浑厚,莫可涯涘。而乃今读其训、诰、谟、典、诗歌,抑何尔雅闳伟哉!千古而下,端拜颂哦,不敢以文人目之,而亦争推为万世文章之祖。则吾所谓其本立,其用自不可秘者也。信乎器识文艺,表里相须,而器识狷薄者,即文艺并失之矣。虽然,器识先矣,而识尤要焉。盖识不宏远者,其器必且浅浮;而包罗一世之襟度,固赖有昭晰六合之识见也。8 / 33 大其识者宜何如?曰: 豁之以致知,养之以无欲,其庶乎! (取材于袁宗道士先器识而后文艺) 注释:【 1】弢:掩藏。【 2】呶呶( n o):多言,即唠叨。【 3】康乐:即谢灵运。东晋时世袭为康乐公,世称谢康乐。【 4】嘿:同默。 正确的一项是( 2 分) 无论:更不必说 树木:种树 文艺:写作的学问 经济:经世济民(的道理) 同的一项是( 2分) A. 而树 木者固未尝先溉其枝叶 B. 呶呶焉日私其土苴而诧于人 其闻道也固先乎吾 然力足以至焉 C. 则吾所谓其本立 D. 信乎器识文艺 阅读答案 夫士戒乎有意耀其才也,有运才之本存焉。有意耀其才阅读答案 夫士戒乎有意耀其才也,有运才之本存焉。有意耀其才 则其负大翼也无力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 夫惟杜机葆贞 9 / 33 只有杜绝机巧保住纯真 B. 回光而内鉴,锷敛而藏声 回转光采而照亮内心,收敛锋芒而隐藏名声 C. 星日比光,天壤不朽 像星星和太 阳比光亮,像天与地一样永垂不朽 阅读答案 夫士戒乎有意耀其才也,有运才之本存焉。有意耀其才来自夫士戒乎有意耀其才也,有运才之本存焉。有意耀其才文章阅读答案 夫士戒乎有意耀其才也,有运才之本存焉。有意耀其才出自夫士戒乎有意耀其才也,有运才之本存焉。有意耀其才阅读答案 14.( 5 分)所培在本也 /良玉韫于石 /不待剖而山自润 /明珠含于渊 /不待摘而川自媚 /莫邪藏于匣 /不待操而精光自烁/人不可正睨者 /何也 /有本在焉 /其用自不可秘也。 15.( 6 分)要点: 两人都认为学文前先要有根基。孔子是从德与文的关 系角度谈学文,认为学文的基础是做人。袁宗道是从创作规律的角度谈对文艺的看法,认为写作以博大的识见、宽厚的胸襟为根基,而见识是胸襟的基础,要扩大自己的学识,必须加强后天的学习和修养。( 3 分) 谈对以上说法的认识,言之成理即可。( 3 分) 参考译文: 10 / 33 士人(要)力戒有意炫耀自己的才能,(因为)有发挥才能的根本存在啊。(如果)有意炫耀自己的才能,那就不用说他的根本(已经)断绝而神气泄露到外面,而且他的才能也是拘谨平庸的,对于社会没有一丝一毫的用处。只有杜绝机巧保住纯真,安定在深沉的寂寞之中,即使自己掩藏自 己的才能,终究不能不显露(出来)。因为他的根基建立,他的作用自然不能被隐藏。今日花朵繁茂,人们看见树木的华美,而种树的人本来不曾先浇溉树的枝叶,而先浇溉树的根,为什么呢?(因为)培植的(首要)在于根本啊。美玉藏在石头中,不必等到剖开而山自然润泽;明珠藏在深水里,不必等到摘取而水自然明媚;莫邪藏在剑匣里,不必等拿(在手中)而光芒自然闪烁,使人不能正目而视。为什么呢?有(事物的)根本(属性)存在其中,它的作用自然不能被隐藏了。 然而晚代文人,没有看到事物的根本,每天唠唠叨叨偏爱自己(那些)像泥土枯草(一样的文 字)而在人面前夸耀。某个文词偶然(和古人的)相合,就志气高扬自以为了不起;零散文字(与古人的)意思相通,就傲视千古。说除了左丘明、屈原以外,没有另外的人才;除了诗词文章以外,没有另外的学问。因此司马相如在上林赋中铺陈词藻,然而听到(他)骗取钱财的行径的人(要为他)羞愧了。谢灵运在池塘生春草的诗句中表现出奇才,可是听说他谋划反11 / 33 叛的人(都)不屑谈起(他)了。下到卢照邻、骆宾王、王勃、杨炯,也都是因为(刚愎自用)不能适应世俗而招惹灾祸,这难道是他们的才华不足吗?(这)是(因为)根基没立起来。根基没立起来, 是什么原因呢?他们的器度实在狭小,他们的见识实在低下。因此君子,口头不谈论写作(方面)的学问,而先树立他的根基。聚精会神而敛藏志气,回转光采而照亮内心,收敛锋芒而隐藏名声。他的器度像(容纳)万斛的大船,没有什么不能装载的;他的学识像登上泰山顶而瞭望远方,(所见)近在咫尺(其实是)千里(之遥)。因此当自己(把才华)掩藏起来默默地修养,(作出任何事都)不能胜任的逊退的样子,像田园里的农夫一样胸中没有一点才能。然而等到他不得不说(的时候),一开口就都是经世济民(的道理),随便说的话(都)成了计策谋略;响着玉磬般的 声音,显耀着龙虎般的光彩;像星星太阳一样光亮,像天地一样(永垂)不朽。怎么能像那些拿着写字竹板写文章的人一样,以词藻工整华丽而自负以写月亮雨露而夸耀,像用泥土作饭用土作汤,(对)危急的事没有(任何)补益作用呢! 从前大禹、伊尹、仲虺、召公这些人,都具备了圣明美好的品德,他们的器度见识深沉浑厚,不能(测到)边际。而且如今读尚书中的训诰谟典、诗经,(文词)是多么近于雅正(内容是多么)深广宏大啊!千年以来,12 / 33 (被人们)尊崇颂赞,(虽然)不敢用文人来看待他们,然而也争相推崇(他们)作万世文章 的开创者。(这)就是我说的他的根基树立,他起的作用自然不能被隐藏。的确啊,器度学识和写作方面的学问,(如)外和内互相需要,如果(是)器度和学识拘谨浅薄的人,那写作方面的学问也就一同失去了。虽然这样,器度学识(占)首要(地位),然而学识尤其重要啊。凡是学识不宏大博远的人,他的器度必然浮浅;而包罗世界的胸怀度量,一定依赖有(能把)天地四方看得清清楚楚的学识见解。扩大自己的学识的人应该怎么样?回答(是):开阔自己来获取知识,修养自己来(达到)没有欲望(的境界),(这)大概(就)差不多了! 第五篇 : 吕公著, 字晦叔,幼嗜学,至忘寝食。父夷简器异之,曰:他日必为公辅 阅读答案 吕公著,字晦叔,幼嗜学,至忘寝食。父夷简器异之,曰:他日必为公辅。恩补奉礼郎,登进士第,召试馆职,不就。神宗立,召为翰林学士、知通进银台司。司马光以论事罢中丞,还经幄。公著封还其命曰:光以举职赐罢,是为有言责者不得尽其言也。诏以告直竹閤门。公著又言:制命不由门下,则封驳之职,因臣而度。愿理臣之罪,以正纪纲。帝谕之曰:所以徙光者,赖其劝学耳,非以言事故也。公著请不已,竟解银台司。起知河阳,召还。帝从容与论治道,遂及释、 老,公著问曰:尧、舜如此道乎 ?帝曰:尧、13 / 33 舜岂不知 ?公著曰:尧、舜虽如此,而惟以知人安民为难,所以为尧、舜也。帝又言唐太宗能以权智御臣下。对曰:太宗之德,以能屈己从谏尔。帝善其言。未几,同知枢密院事。有欲复肉刑者,议取死因试劓、刖,公著曰:试之不死,则肉刑遂行矣。乃止。夏人幽其主,将大举讨之。公著曰:问罪之师,当先择帅,苟未得人,不如勿举。及兵兴,秦、晋民力大困,大臣不敢言,公著数白其害。元丰五年,以疾丐去位,除资政殿学士、定州安抚使。俄永乐城陷,帝临朝叹曰:边民疲弊如此,独吕公著为 朕言之耳。哲宗即位,以侍读还朝。太皇太后遣使迎,问所欲言,公著曰:先帝本意,以宽省民力为先。而建议者以变法侵民为务,与己异者一切斥去,故日久而弊愈深。法行而民愈困。诚得中正之士,讲求天下利病,协力而为之,宜不难矣。又乞备置谏员,以开言路。元祐元年,拜尚书右仆射兼中书侍郎。与司马光同心辅政,推本先帝之志,凡欲革而未暇与革而未定者,一一举行之。民欢呼鼓舞,成以为便。光薨,独当国,除吏皆一时之选。右司谏贾易以言事讦直诋大臣,将峻责,公著以为言,止罢知怀州。退谓同列曰:诛官所论,得失未足言。顾主上春秋方盛, 虑后有进谀说惑乱者,正赖左右争臣耳,不可使人主轻厌言者也。众莫不叹服。元祐三年四月,恳辞位,拜司空、同平章军国事。明年二月薨,年七十二。 14 / 33 (节选自宋史列传)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愿理臣之罪,以正纪纲 理:惩处。 B公著请不已,竟解银台司 竟:竟然。 C夏人幽其主,将大举讨之 幽:囚禁。 D公著数白其害 白:陈述。 5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直接表明吕公著正直敢言的一组是 公著请不已,竟解银台司 大臣不敢言,公著数白其害 边民疲弊如此,独吕公著为朕言之耳 太皇太后遣使迎,问所欲言 吕公著,字晦叔,幼嗜学,至忘寝食。父夷简器异之,曰:他日必为公辅 阅读答案 吕公著,字晦叔,幼嗜学,至忘寝食。父夷简器异之,曰:他日必为公辅 阅读答案 又乞备置谏员,以开言路 公著以为言,止罢知怀州 A B C D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吕公著自幼好学,为官后敢于进言。他小时候特别爱好学习, 以至于废寝忘食,得到父亲的器重和赞赏。入朝为15 / 33 官后,为司马光因论事被解职的事多次向皇上进宫,为司马光说情,因此惹怒皇上而被免职。 B吕公著与神宗谈论为治之道,观点令神宗赞许。他与神宗一起谈论治国之道时说到尧、舜和唐太宗,以为尧、舜能知人安民,唐太宗能屈己从谏,神宗认为他说得好。 吕公著,字晦叔,幼嗜学,至忘寝食。父夷简器异之,曰:他日必为公辅 阅读答案文章 吕公著,字晦叔,幼嗜学,至忘寝食。父夷简器异之,曰:他日必为公辅 阅读答案出自吕公著,字晦叔,幼嗜学,至忘寝食。父夷简器异之,曰:他日必为公辅 阅读答案阅读答案 参考译文: 吕公著字晦叔。从小嗜好学习,以至废寝忘食。父亲吕夷简对他很器重,认为他与众不同,说:今后必定为王公辅臣。凭恩荫补奉礼郎,登进士第,召试馆职,没有赴任。 神宗即皇帝位,召吕公著为翰林学士、知通进银台司。司马光因论事被解除御史中丞的职务,回到经幄。吕公著原封不动地退回诏令说:司马光因为履行职责而被罢免,这是让有言事职责的人不能畅所欲言。神宗把诏书直接交给閤门使,吕公著又说:制命不由门下 省,那么封驳的职责,因我而废弃。希望治我的罪,以端正纪纲。神宗告诉他说:调动司马光官职的原因,是依赖他劝勉人们学习,不是因为言事16 / 33 的缘故。吕公著不停地请求,(但)最终被解除掌管通进银台司的职务。起用他执掌河阳,又召回朝廷。神宗悠闲时同吕公著谈论为治之道,于是涉及佛教、道教,吕公著问道:尧、舜知道这些学说吗?神宗说:尧、舜难道不知?吕公著说:尧、舜虽然知道这些学说,但仅把知人和使百姓安居作为难事,所以成为尧、舜。神宗又说唐太宗能用权术智谋驾驭臣下。吕公著回答说:唐太宗的德行,是能使自己放下架 子听从劝谏而已。神宗对他的话表示赞许。不久,(与人)共同执掌枢密院事。有人打算恢复肉刑,建议取死囚试验割掉鼻子、砍掉脚的酷刑,吕公著说:如果试了不死,那么肉刑就会实行了。于是停止。西夏囚禁了他们的国王,(宋朝趁机)将要大举征讨西夏。吕公著说:问罪的军队,应当首先选择主帅,如果没有合适的人,不如不出兵。等到出兵后,秦、晋民力大困,大臣们不敢说,吕公著多次陈述兴兵的害处。元丰五年( 1082),吕公著因病乞求离开职位,被授予资政殿学士、定州安抚使。不久永乐城陷落,神宗临朝叹息说:边地百姓疲敝如此,只有 吕公著向朕说过而已。哲宗即皇帝位,吕公著以侍读的身份返回朝廷。太皇太后派使臣迎接,询问他所想要说的,吕公著说:先帝本意,把宽省民力作为第一要务。但建议的人以变法侵夺百姓为务,与自己意见不同的统统被排斥,因此日久而弊端更深,新法颁行而百姓更加困苦。果真能得到公允17 / 33 正直的人,谈论寻找天下的利弊,同心协力来做,应该不难。又请求备置谏员,以广开言路。 元祐元年,被授予尚书右仆射兼中书侍郎。与司马光同心辅政,依据先帝的意愿,凡是打算变革却没来得及予以变革以及已经变革而未形成定例的,一一全部实行。百姓欢呼鼓舞,都认 为便利。司马光去世,吕公著独自当权,所任命的官吏都是当时挑选出的佼佼者。右司谏贾易因言事攻击别人短处直接诋毁朝廷大臣,将要被严厉责罚,吕公著替他说话,仅降为怀州知州。吕公著退朝对同事说:谏官对问题的议论,对与不对不值得说。但皇上还年轻,担心今后有人进谀说惑乱,正要依赖左右诤臣,不能让国君轻易厌恶敢说话的人。众人没有不叹服的。元祐三年四月,恳请辞去职位,被授予司空、同平章军国事。第二年二月去世,终年七十二岁。 第六篇 :隆中对阅读练习答案及原文翻译赏析 隆中对原名草庐 对,是中国东汉末年诸葛亮与刘备三顾茅庐时的谈话内容,选自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史上本无隆中对一说,隆中对的标题是后人加的。但隆中对提法并非由作者陈寿提出,而是由后人添加。 207 年冬至 208 年春,当时驻军新野的刘备在徐庶建议下,三次到隆中(今襄阳城西 30 里)(史料记载)拜访诸18 / 33 葛亮,但直到第三次方得见(著名的三顾茅庐)。草庐对中,诸葛亮为刘备分析了天下形势,提出先取荆州为家,再取益州成鼎足之势,继而图取中原的战略构想。在诸葛亮出山后,没有任何的官职,直到刘备取得荆州四郡时才拜军师中郎将, 刘备集团之后的种种攻略皆基于此。 隆中对 亮躬耕陇亩,好( h o)为梁父( 。身长八尺,每自比于管仲、乐( ,时人莫之许也。惟博陵崔州平、颍川徐庶元直与亮友善,谓为信然。 时先主屯新野。徐庶见先主,先主器之,谓先主曰: 诸葛孔明者,卧龙也,将军岂愿见之乎? 先主曰:君与俱来。庶曰:此人可就见,不可屈致也。将军宜枉驾顾之。 由是先主遂诣亮,凡三往,乃见。因屏人曰:汉室倾颓,奸臣窃命,主上蒙尘。孤不度( 量力,欲信( 义于天下;而智术浅短,遂用猖蹶( ng 至于今日。然志犹未已,君谓计将安出? 亮答曰:自董卓已来,豪杰并起,跨州连郡者不可胜数。曹操比于袁绍,则名微而众寡。然操遂能克绍,以弱为强者,非惟天时,抑亦人谋也。今操已拥百万之众,挟天子而令诸侯,此诚不可与争锋。孙权据有江东,已历三世,国险而民附,贤能为之用,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荆州北据汉、沔( n),利尽南海,东连吴会,西通巴蜀,此用武之国,19 / 33 而其主不能守,此殆天所以资将军,将军岂有意乎?益州险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土,高祖因之以成帝业。刘璋暗弱,张鲁在北,民殷国富而不知存恤,智能 之士思得明君。将军既帝室之胄 u,信义著于四海,总揽英雄,思贤如渴,若跨有 荆、益,保其岩阻,西和诸戎,南抚夷越,外结好孙权,内修政理;天下有变,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矣。 先主曰:善!于是与亮情好日密。 关羽、张飞等不悦,先主解之曰:孤之有孔明,犹鱼之有水也。愿诸君勿复言。羽、飞乃止。 隆中对练习题及答案 一、查字典,读准下列加点字的音。 陇亩 l 倾颓 猖蹶 存恤 因屏人 b 越 胄 u 殆 d i 沔 n 诣 度德量力 二、文学知识 隆中对节选自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作者陈寿,字承祚(音 是晋朝人,史学 家,所著本书共六十五卷,记载三国时期魏、蜀、吴三国的历史。对,是回答、应对的意思。 20 / 33 三、重点字词解释: 1、第 1 段,注意以下词语的解释。 躬:亲自。陇亩:田地。 好:喜欢。 每:常常。 比于:和相比。 时:当时。莫之许:就 是莫许之。许,承认。友善:友好。信然:确实这样。 2、第 2 段,注意以下词语的解释。 屯:驻军防守。 器:器重、重视。 谓曰:对说。 与俱来:与(之)俱来。俱。一起。 就见:到那里拜访。就,接近,趋向。 屈致:委屈(他)召他来。致:招致,引来。 枉:委屈。 驾:车马,借车马指刘备。 顾:拜访。 3、第 3 段,注意以下词语的解释。 由是:因此。 遂:于是,就。 诣:去 21 / 33 天下 惟器 ,据器而道存 由是:因此。 遂:于是,就。 诣:去,到。这里是拜访的意思。 凡:总共。 乃见:才见到。 因:于是。 屏;这里是命人退避的意思。 汉室:指汉朝。 倾颓:崩溃、衰败。 奸臣:指董卓、曹操先后专权。 窃命:盗用皇帝的命令。 孤:古代王侯的自称。这里是刘备自称。 度德量力:衡量(自己的)德行(能否服人)估计(自己的)力量(能否胜人) 欲信大义于天下:通伸,伸张。遂:就。 用:因此。猖蹶:这里是失败的意思。 已:停止,罢休。计:计策 。 安:疑问代词,怎么。 4、第 4 段到完,注意以下词语的解释。 已来:已,通以。 不可胜数:数也数不清。22 / 33 胜,尽。 众寡:人少。意思是兵力薄弱。 非惟天时:不仅 。 抑亦人谋:而且。 谋:筹划(得当) 挟 :挟持,控制。 令 :号令。诸侯 :这里指当时割据一方的军阀。 不可与争锋 :争强,争胜。 国险而民附 :地势险要,民众归附。援 :外援。 图 :谋取。 利 :物资。 尽 :全部取得。 此用武之国:这是用兵之地。意思是兵家必争之地。 殆 :大概。 资 :资助,给予。 险塞 :地势险要。 天府之土 :指自然条件优越,物产丰饶,形势险固的地方。 因之以成帝业 :凭借。 成 :成就,创建。 暗弱 :昏庸懦弱。 殷 :兴旺富裕。 存恤 :爱抚、爱惜。 胄 :后代。 信义 :信用和道义。 著 :显明。 总揽 :广泛地罗致。揽,这里有招致的意思。 岩阻 :险阻,指形势险要的地方。 戎 :古时对我国西部各族的称呼。 夷越 :这里泛指我国南部各族。 修 :治理。 政理 :政治。身率益州之众 :亲自。 箪食壶浆 :用箪(盛着)粮食,用壶(装着)酒水。箪23 / 33 和壶 是名词作动词。箪,用箪盛。壶,用壶装。 诚如是 :确实像这样。 日 :一天天。 四、词义归类 1、一词多义 谓 谓为信然 说 谓先主曰 对 诉 已 然志犹未已 停止 自董卓已来 通以 已历三世 已经 隆中对阅读练习答案及原文翻译赏析隆中对阅读练习答案及原文翻译赏析 信 谓为信然 确实 信义著 于四海 信用 欲信大义于天下 同伸,伸张 然 谓为信然 这样 然志犹未已 但是 用 遂用猖蹶 因此 贤能为之用 任用 此用武之国 运用 为 好为梁父吟 唱 谓为信然 是 24 / 33 以弱为强者 变为 贤能为之用 被 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 结为、作为 之 先主器之 代词,他,指代徐庶 今操已拥百万之众 助词,的 高祖因之以成帝业 代词,它,指代益州 先主解之曰 代词,他们,指代关羽、张飞 孤之有孔明 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无实义。 因 因屏人曰 于是 高祖因之以成帝业 凭借 于 每自比于管仲、乐毅 和、跟 欲信大义于天下 向 曹操比于袁绍 跟、和 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 从 2、词性活用 箪 名词作动词 用箪盛 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 壶 名词作动词 用壶装 25 / 33 3、通假字 欲信大义于天下 信,通伸 伸张 自董卓已来 已,通以 五、翻译句子: 孤不度德量力,欲信大义于天下,而智术浅短,遂用猖蹶,至于今日。 我不衡量(自己的)德行(能否服人),估计(自己的)力量(能否胜人)。想为天下人伸张 正义,然而自己的才智和谋略不足,就因此失败,(弄)到今天(这个局面)。 隆中对阅读练习答案及原文翻译赏析文章隆中对阅读练习答案及原文翻译赏析出自因为当时人们还不了解他,只有跟他十分友好的朋友才知道他确有出将入相的才能。 3、诸葛亮为什么只可就见不可屈致? ( 1)有才能的人往往恃才傲物,如果不够尊重地请他,他肯定不会来。 ( 2)亲自前往拜访,才能显示思贤若渴,才能表现对人才的尊重。 4、刘备请诸葛亮出山的原因是什么? 原因是汉室倾颓,奸臣窃命,主上蒙尘,欲信大义于天下 但智术浅短,遂用猖獗,希望能得到好的计策,实现他的政治理想。 26 / 33 5、在诸葛亮的对策中,他替刘备策划的最终目标是什么? 最终目标是霸业可成,汉室可兴。 6、为了达到这个目标,诸葛亮提出了什么战略方针? 跨有荆、益两州,保其岩阻,西和诸戎,南抚夷越,外结好孙权,内修政理;待天下有变,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刘备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 7、诸葛亮是根据什么提出这个战略方针的? 根据当时形势而提出的。 ( 1)今操已拥百万之众(军事优势),挟天子而令诸侯(政治优势),此诚不可与争 锋。(诚字强调要尊重这个客观事实) ( 2)孙权据有江东,已历三世,国险民附,贤能为之用(优越的地理条件和内部团结紧密,地位巩固),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 ( 3)荆州是用武之国(兵家必争之地具有战略意义),而其主不能守,此殆天所以资将军。 ( 4)益州险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土(经济力量雄厚),但刘潭暗弱,张鲁在北,民殷国富而不知存恤。智能之士思得明君(刘表、刘璋两个集团内部极不稳定)。 ( 5)刘备是帝室之胃,信义著于四海,总揽英雄,思贤如渴。(有号召力) ( 6)联合少数民族 联合孙权孤立曹操 27 / 33 诸葛亮的对策从当时的历史条件来看是完全可行的。他在对当前形势分析是都强调了人谋的重要性。例如:谈曹操的以弱为强时就指出 为天时,抑亦人谋;谈孙权的地位巩固时则指出 能为之用;向刘备提出总揽英雄建议时表明 只要人谋得当,成霸业、兴汉室的愿望还是可以实现的。 统观对策全文,可分为三部分: 1、分析曹操、孙权两大集团的状况,分清敌友,采取不同的方针; 2、指出荆、益两州在战略上的重要地位和夺取的可能性; 3、归纳策略上的主要之点并指出光明的前景。 中考试题及答案 4.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4 分 ) ( 1)因屏人曰 屏 ( 2)欲信大义于天下 信 ( 3 ) 于 是 与 亮 情 好 日密 日 ( 4)愿诸君勿复言 愿 5. 下列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3分) A. 犹 鱼 之 有 水也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28 / 33 而不染(爱莲说) B. 国险而民附,贤能为之用 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曹刿论战) C. 高祖因之以成帝业 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唐雎不辱使命) D. 曹 操 比 于 袁绍 此所谓战胜于朝廷(邹忌讽齐王纳谏) 6. 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6 分) ( 1)此人可就见,不可屈致也。将军宜枉驾顾之。( 3 分) 翻译: ( 2)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 3 分) 隆中对阅读练习答案及原文翻译赏析古诗词鉴赏 翻译: 7. 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3 分) 29 / 33 A. 在 隆中对策 前,作者先采用侧面叙写的方式衬托出诸葛亮的与众不同和非凡才智。 B. 诸葛亮以高祖刘邦在益州成就帝业为例提示刘备可以将益州作为建立蜀汉大业的基地。 C. 诸葛亮分析天下形势,既论及地理、经济、军事等因素,又提到了恤民和用贤的重要。 D. 文章通过隆中对策这一核 心事件,突出展示了诸葛亮作为政治家和军事家的远见卓识。 答案: 4、(共 4 分)屏:命人退避 信:(通 伸 )伸张 日:一天天 愿:希望 (一词 1 分) 5、( 3 分) A (A 项均为助词,取消句子独立性。 B 项分别为并列关系、修饰关系的连词。 C 项分别译为 凭借 、 于是。 D 项分别为 同 、 在 。 ) 6、(共 6 分)( 1)这个人值得到他那里去拜访,不能委屈他,召他上门来,将军您应当屈尊亲自去拜访他。( 3 分,就见 1 分,枉驾 1 分,句子意思基本正确 1 分) ( 2)将军亲自统率益州大军从秦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高中建设项目可行性报告
- 涉江采芙蓉教学课件
- 机械安全知识培训意义
- 2025年工业互联网平台量子通信技术在工业互联网平台战略规划中的应用与发展趋势报告
- 质量控制预警系统-洞察及研究
- 幼师手工制作培训课件
- 课件制作网络培训课程
- 环评流程培训课件
- Lactobionic-acid-calcium-dihydrate-生命科学试剂-MCE
- 信任度评估模型-洞察及研究
- 2025年渠道管理及维护工技能资格知识考试题与答案
- 登高车施工作业方案
- 急救药品知识课件
- 设备搬迁调试协议合同书
- 中证信息技术笔试题库
- 监护学徒协议书范本
- 办公楼维修改造施工方案
- 集团海外业务管理手册(专业完整格式模板)
- 高危儿培训计划和方案
- 2025年公文写作基础知识竞赛试题库及答案(共120题)
- ISO9001 质量管理体系全套(质量手册+程序文件+表格记录全套)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