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权劝学作文650_第1页
孙权劝学作文650_第2页
孙权劝学作文650_第3页
孙权劝学作文650_第4页
孙权劝学作文650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 28 孙权劝学作文 650 第一篇 :孙权劝学读后感 2 篇 权劝学读后感 2 篇 第一篇: 读孙权劝学有感 读了孙权劝学,真的有些吃惊,小说中叱咤风云、文韬武略的东吴大都督吕蒙原来是个不爱读书的吴下阿蒙 啊!确实,和天生奇才的仲永相比,可以说是天壤之别呐! 不过为什么吕蒙却能在三国英雄表内出现,但天生奇才的仲永却落个再平庸不过的庄稼汉呢?原因就是在于如何看待原来的天分。年轻时游手好闲的吕蒙在孙权的劝说下,涉猎见往事,最终学有所成,使得鲁肃能够真心地感叹: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 但是在瞧瞧神童方仲永,五岁能作诗,且文理皆有可观者。不过只是因为父利其然也,不使学,结果泯然众人矣。2 / 28 一代神通就是因为父亲的贪图小利而毁于一旦,假如父亲能够找个先生好好调教调教,说不定也是一位栋梁之才啊!伤仲永这个题目的伤真的是再恰当不过地表现了王安石先生的叹息呐! 的确,再说那句老话,才能的培养是有赖于后天的教育。学习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也好像在累沙堆,沙子越多,累得就越高,绝对不可能没有巨大的底盘,而到达超高的顶峰。学习也是这样,学得越多积累地越多,基础越扎实,学得也越好。而且,不努力学习就想要的倒成果,无疑是痴人说梦。孙权劝学作文 650 看看身边一切的一切,都是人们拼搏、风斗、努力学习得来的:普通到衣食住行,特别到成为明星大腕。都别说,这一切的一切都浸满了人们奋斗的汗水,倒映人们努力的身影。即使是选秀得来的成功,那虽然不可否认地有一些幸运的成分所在,但是俗话说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要是没有夏练三伏,冬练三九的毅力和耐力,相比,连上台的机会和胆量都没有吧!孙权劝学作文 650 孙权劝学给了我莫大的启示:一分耕耘一分收获,没有耕耘,更无瓜果! 3 / 28 第二篇: 孙权劝学读后感 这篇文章讲的是三国时期东吴的君王孙权 ,赤壁之战后,周瑜于是留下一句既生瑜何生 亮就与世长辞了。孙权手下武将就只剩下了大将军吕蒙。可是吕蒙乃一介武夫,有勇而无谋。作为一个君王,当然希望手下部将能有勇有谋。急也。孙权便劝吕蒙学习,吕蒙说自己军务繁忙,没有时间学习。但吕蒙最终听从了孙权的劝说,开始挤时间学习,并大有收获。不久,鲁肃与他相聚,听了吕蒙的谈吐,大为惊讶,认为吕蒙已经不是昔日的吕蒙了,真是士别三日,令人刮目相看。因为一个学字跌破了他人的眼镜。 读了这篇吴王孙权劝其大将吕蒙学习的文章,我从中受到了不少启发。孙权劝学作文 650 给我最大的启发那就是书的价值。开卷有益,你读万卷书,那么万卷书便会教您领略人生的真谛。 正如高尔基所说: 书籍使我和世界越接近,生活对我也变得越加幸福和有意义,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的确,一人读的书越多,4 / 28 就越能明白事理,也就更能读懂人生,更加珍惜人生。 我还认识到学习不可以停止,知识有一个积累的过程。荀况之言,积土成为高山,风雨从山 里兴起,积水成为深渊,蛟龙就在渊中成长。就如前面所说只要肯学,就能挤出时间,就会学有所获,学有所成。日久天长的坚持下去就会成为富有者,只有真正地会学习,懂学习的人,你才可能为人师。最后以君子曰:学不可以已来结束吧。 第二篇 :读孙权劝学有感孙权劝学作文 650 读孙权劝学有感 文中的吕蒙乃一介武夫,然而在孙权的劝说下,开始学习。 吕蒙和孙权都是很忙的人,而这些人能在在百忙之中抽出时间来学习,我们能有什么理由不读书呢?老师和家长总是劝我们多看看书,而我们去推辞说:作业太多,没时间去看书。其实我们可以很快的把作业搞定去多看看书,丰富自己的阅历。 要想学出结果,学出成就,必须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学习态度端正,成绩必然会提升 ,学习态度差,越学越差,如果吕蒙当时没有听孙权的劝说,那么他就只是一介武夫,永远5 / 28 都是战争的机器,可见没文化,真可怕,这句俗语充分体现了学习的重要。 人如果不学习,和禽兽有什么两样? 第三篇 :孙权劝学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 孙权劝学选自资治通鉴。该文通过叙述孙权劝学和吕蒙学有所成的故事,表明读书大有好处的道理,并告诫人们刻苦学习的重要性。 原文 初, 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阅读练习 1、文学常识填空。 孙权劝学一文作者是 ,是 时代的政治家、史学家。他主持编攥的 ,是我国最大的一部 史书。 2、找出孙权劝学一文中的成语并解释。 (写一个 ) 3、解释下面句子中的 加点词。 (1)卿今当涂掌事 ( ) (2)但当涉猎 ( ) 6 / 28 (3)蒙辞以军中多务 ( )(4)及鲁肃过寻阳 ( ) 4、根据语段内容回答。 (1)表现孙权对下属吕蒙爱护、器重和希望的一句话是: (2)刮目相待后,鲁肃有何举动 ?说明了什么 ? 5、将下面的文言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 6、从吕蒙的变化中你得到了什么启发 ?请结合伤仲永一文简要谈谈自己的看法 参考答案 1、司马光 北宋 资治通鉴 2、 刮目相待 :用新的眼光来看待。 吴下阿蒙原指三国时期吴国大将吕蒙。意思是说人没有学问的意思。现在多用在他人有了转变方面,凡学识大进,或地位从低下而攀高了,以及穷困而至富有了,都可以用此语。 3、 (1)当道、当权 (2)粗略的阅读 (3)推托 (4)到 4、 (1)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 ! (2)与吕蒙结友,说明鲁肃对吕蒙的赏识、认可。 7 / 28 5、只是应当粗略地阅读,了解历史罢了。 (只是应当粗略地阅读,了解以往的事情罢了。 ) 士别三日,就要重新另眼看待,长兄知道这 件事太晚了啊 ! 6、只要乐于学习,善于学习,就会寻找一切机会去学习,最终有所成就。再聪明的人,如果放弃学习,终将一事无成。 二: 1、文中最突出的描写方法是什么? 答:用对话的方法进行语言描写 。 2、本文所揭示的道理对你有什么启示? 答: 我的启示是: 1、开卷有益,只要有学习,就会有收获; 2、士别三日 刮目相看,我们要以开放的眼光看待别人。 1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 译文:你今天掌管权事,不可以不学习啊。( ) 2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 邪! 译文:我哪里是让你研究儒家经典做个博学多才的人呀!( ) 3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 译文:你今天的才干和谋略,不再是在吴县时的阿蒙啊!( ) 8 / 28 4、孙权劝学选自 资治通鉴 ,该书是 宋(朝代) 司马光 (人名)主持编纂的一部 编年 体通史,记载了从 战国 到 五代 共 1362 年间的史事。 孙权劝学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孙权劝学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 5、孙权劝学的原因是: 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 ;孙权劝学的学习方法是: 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孙权劝学劝的语言是: 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孙权劝学的成果是: 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 (以上均填原句 )。 6、鲁肃的话表现了他 惊讶、敬佩 的感情,也从侧面写出了 学有所获 ;文末的 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原文)更进一步阐明了这一点。 7、文中可以提炼的一个成语是: 士别三日,刮目相看。 孙权: 吕蒙: 鲁肃: 孙权:豁达、大度,待人坦诚,平易,有幽默感的一位明君;吕 蒙:机敏精干,虎虎有生气的将才;鲁肃:忠厚的长者。 9 / 28 孙权为什么要劝吕蒙学习? 答: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 表明吕蒙自己治学的毅力和自信心的语句是哪句? 答: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友? 答:因为鲁肃为吕蒙的才略所折服而愿与之深交,表明鲁肃敬才,爱才。二人情投意合。这最后的一笔,是鲁肃与蒙论议的余韵,进一步从侧面表现了吕蒙才略的惊人长进。 仲永在内容和写法上有什么不同? 答:本文写吕蒙当涂 掌事之后,经孙权劝说乃始就学,其才略很快就有了惊人的长进;伤仲永写出方仲永幼年聪慧过人,却因其父不使学而泯然众人。两文的内容都与学习有关,却一正一反,一是年长好学,学有所成;一是幼年不学,毫无所成,从不同方面说明了学习的重要性。两文的写法不同,本文以对话为主,言简意丰;伤仲永叙议结合,借事说理。 注释 1、初:当初,起初,这里是追述往事的习惯用词。 2、权:指孙权,字仲谋,吴郡富春(浙江富阳)人,黄龙元年(公元 222 年)称王于武昌(今湖北鄂城),国号吴,不久迁都建业,(今江苏南京 )。 222 年称帝。 10 / 28 3、谓曰:谓,告诉;连用表示对说。 4、吕蒙:字子明,三国时吴国名将,汝南富陂(今安徽省阜南县东南)人。 5、卿:古代君对臣或朋友之间的爱称。 6、今:如今。 7、当涂:当道;当权 孙权劝学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文章孙权劝学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出自刮目:擦擦眼。待:看待。 43、大兄:长兄,这里是对同辈年长者的尊称。 44、何:为什么。 45、见事:认清事物。 46、乎:啊。表感叹或反问语气。 47、遂:于是,就。 48、拜:拜见。 孙权劝学阅 读答案及原文翻译古诗词鉴赏 49、别:离开。 50、为:成为。 51、阿蒙:名字前面加阿,有亲昵的意思。 52、肃:指鲁肃。 译文: 当初,孙权对吕蒙说:你现在当权掌管大事,不可以不学习!吕蒙用军中事务繁忙来推辞。孙权说:我难道想要11 / 28 你研究儒家经典当博士吗?只是应当粗略地阅读,了解历史罢了。你说(军中)事务繁忙,谁比得上我(事务多)呢?我经常读书,自认为有很大的好处。吕蒙于是开始学习。到了鲁肃来到寻阳的时候,(鲁肃)与吕蒙讨论议事,(鲁肃)十分惊奇地说:以你现在的才干和谋略,不再是当年的 吴下吕蒙了!吕蒙说:读书人离别多日,就要重新用新的眼光看待,长兄知道这件事太晚了啊!鲁肃于是拜见吕蒙的母亲,与吕蒙结为朋友,然后分别了。 赏析 该文写的是吕蒙在孙权劝说下乃始就学。孙权劝学,先向吕蒙指出学的必要性,即因其当涂掌事的重要身份而不可不学;继而现身说法,指出学的可能性。使吕蒙无可推辞、乃始就学。从孙权的话中,既可以看出他的善劝,又可以感到他对吕蒙的亲近、关心和期望,而又不失人主的身份。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是情不自禁的赞叹,可见鲁肃十分惊奇的神态,以他眼中 吕蒙变化之大竟然判若两人,表现吕蒙因学而使才略有了令人难以置信的惊人长进。需要指出的是,鲁肃不仅地位高于吕蒙,而且很有学识,由他说出这番话,更可表明吕蒙的长进确实非同一般。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是吕蒙对鲁肃赞叹的巧妙接应。从吕蒙的答话中可见吕蒙颇为自得的神态,吕蒙以当之无愧的坦然态度,表明自己才略12 / 28 长进之快之大。孙权的话是认真相劝,鲁肃、吕蒙的话则有调侃的意味,二者的情调是不同的。其才略很快就有惊人的长进而令鲁肃叹服并与之结友的故事,说明了人只要肯学习就会有长进,突出了学习重要 性。 文章注重以对话表现人物。对话言简意丰,生动传神,富于情趣。写鲁肃、吕蒙对话,一唱一和,互相打趣,显示了两人的真实性情和融洽关系,表明在孙权劝说下吕蒙就学的结果,从侧面表现了吕蒙的学有所成,笔墨十分生动,这是全文的最精彩之处。 道理启示 ( 1)不要以一成不变的态度看待他人,要以开放的眼光看待事物。 ( 2)不能因为事情繁忙就放弃学习,坚持读书是有益的。 ( 3)要善于听取他人好的意见并去做。 ( 4)不但自己要学好,还要催动附近的人也要学习,让社会也一起进步。 ( 5)劝人要讲究策略。 ( 6)不要找借口不听从别人。 ( 7)只要发奋学习,就能积学修业,学有所成。 ( 8)读书给人以乐趣,给人以光彩,给人以才干。 ( 9)一个人即使基础差,但只要端正态度,刻苦努力,13 / 28 就能学到知识,并提高自己的认知水平和办事能力。 ( 10)求知可以改变人的天性。人的天性犹如野生的花草,求知学习好比修剪移栽。只要你愿意,你就会成活并成长。 第四篇 :孙权劝学比较阅读及答案 (2) 孙权劝学比较阅读及答案 (2) 文章来自: 【甲】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 !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 ?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 !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孙权劝学 【乙】晋平公问于师旷曰:吾年七十,欲学,恐已暮矣。师旷曰:何不炳烛乎 ?平公曰:安有为人臣而戏其君乎 ?师旷曰:盲臣安敢戏其君乎 ?臣闻之,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 ;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 ;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炳烛之明,孰与昧行乎 ?平公曰:善哉 ! 秉烛夜读 【注】安:哪里。疑问代词。戏:取笑。安敢:怎么敢。疑问副词。孰与昧行乎:与摸黑行走相比,那一个 (更好 )呢 ?昧:黑暗。 1. 解释加点词。 (1)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 14 / 28 (2) 及鲁肃过寻阳 (3) 恐已暮矣 (4) 盲臣安敢戏其君乎 ? (1)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 (2)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 。吕蒙不愿学的理由是 。(每个所填不超过 5 个字 ) 涉及四个人,读完后你得到什么启发 ? (二 ) 【甲】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 !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 ?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 !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孙权劝学 【乙】邴原少孤,数岁时,过书舍而泣。师曰:童子何泣 ?原曰:孤者易伤,贫者易感。凡得学者,有亲也。一则愿其不孤,二则羡其得学,中心感伤,故泣耳。师恻然曰:欲书可耳 ! 原曰:无钱资。师曰:童子苟有志,吾徒相教,不求资也。于是遂就书。一冬之间,诵孝经15 / 28 论语。 (1)但当涉猎 (2)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3)邴原少孤 (4)欲书可耳 (1)卿言多务,孰若孤 ?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2)童子苟有志,吾徒相教,不求资也。 文侧重 。乙文侧重 。 文章来自: 【甲】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 !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 言多务,孰若孤 ?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 !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孙权劝学 【乙】晋平公问于师旷曰:吾年七十,欲学,恐已暮矣。师旷曰:何不炳烛乎 ?平公曰:安有为人臣而戏其君乎 ?师旷曰:盲臣安敢戏其君乎 ?臣闻之,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 ;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 ;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炳烛之明,孰与昧行乎 ?平公曰:善哉 ! 秉烛夜读 【注】安:哪里。疑问代词。戏: 取笑。安敢:怎么敢。疑问副词。孰与昧行乎:与摸黑行走相比,那一个 (更好 )呢 ?16 / 28 昧:黑暗。 1. 解释加点词。 (1)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 (2) 及鲁肃过寻阳 (3) 恐已暮矣 (4) 盲臣安敢戏其君乎 ? (1)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 (2)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 。吕蒙不愿学的理由是 。(每个所填不超过 5 个字 ) 涉及四个人,读完后你得到什么启发 ? (二 ) 【甲】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 !蒙辞以军 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 ?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 !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孙权劝学 【乙】邴原少孤,数岁时,过书舍而泣。师曰:童子何泣 ?原曰:孤者易伤,贫者易感。凡得学者,有亲也。一17 / 28 则愿其不孤,二则羡其得学,中心感伤,故泣耳。师恻然曰:欲书可耳 !原曰:无钱资。师曰:童子苟有志,吾徒相教,不求资也。于是遂就书 。一冬之间,诵孝经论语。 (1)但当涉猎 (2)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3)邴原少孤 (4)欲书可耳 (1)卿言多务,孰若孤 ?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2)童子苟有志,吾徒相教,不求资也。 文侧重 。乙文侧重 。 , 文章来自: 【甲】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 !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 ?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 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 !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孙权劝学 本文来自秉烛夜读 【注】安:哪里。疑问代词。戏:取笑。安敢:怎么敢。疑问副词。孰与昧行乎:与摸黑行走相比,那一个 (更好 )呢 ?昧:黑暗。 18 / 28 1. 解释加点词。 (1)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 (2) 及鲁肃过寻阳 (3) 恐已暮矣 (4) 盲臣安敢戏其君乎 ? (1)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 邪 ! (2)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 。吕蒙不愿学的理由是 。(每个所填不超过 5 个字 ) 涉及四个人,读完后你得到什么启发 ? (二 ) 【甲】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 !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 ?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 !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孙权劝学 【乙】邴原少孤,数岁时,过书舍而泣。师曰:童子何泣 ?原曰:孤者易伤,贫者易感。凡得学者,有亲也。一则愿其不孤,二则羡其得学,中心感伤,故泣耳。师恻然19 / 28 曰:欲书可耳 !原曰:无钱资。师曰:童子苟有志,吾徒相教,不求资也。于是遂就书。一冬之间,诵孝经论语。 (1)但当涉猎 (2)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3)邴原少孤 (4)欲书可耳 (1)卿言多务,孰若孤 ?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2)童子苟有志,吾徒相教,不求资也。 内容都与学习有关。甲文侧重 。乙文侧重 。 文章来自: (三 ) 【甲】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 !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 ?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 !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孙权劝学 【乙】濮州刺史庞相寿坐贪污解任,自陈尝在秦王幕府。上怜之,欲听还旧任。魏征谏曰:秦王左右,中外甚多,恐人人皆恃 恩私,是使为善者惧。上欣然纳之,谓相寿曰:我昔为秦王,乃一府之主 ;今居大位,乃四海之主,不得20 / 28 独私故人。大臣所执如是,朕何敢违 !赐帛遣之。相寿流涕而去。 (1)但当涉猎 (2)非复吴下阿蒙 (3)是使为善者惧。 (4)相寿流涕而去 (1)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 (2)今居大位,乃四海之主,不得独私故人。 能反映这种品行的历史故事还有不少,试举一例。 谈从故事中得到的启示。 (四 ) 【甲】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 !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 ?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 !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孙权劝学 【乙】傅永字修期,清河人也。幼随叔父洪仲入魏,寻复南奔。有气干,拳勇过人,能手执鞍桥,倒立驰骋。年二十余,有友人与之书而不能答,请洪仲,洪仲深让之而不为报。永乃发愤读书,涉猎经史,兼 有才干。为崔道固城局参军,21 / 28 与道固俱降,入为平齐百姓。帝每叹曰:上马能击贼,下马能做露布,唯傅修期耳。 1. 解释加点的词。 (1)卿言多务,孰若孤 (2)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3)寻复南奔 (4)涉猎经史,兼有才干 2. 翻译句子。 (1)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 ! (2)有友人与之书而不能答。 3. 吕蒙在短时间内才略惊人长进的原因是什么 ? 4. 傅永为什么能够发愤读书 ? 5. 吕蒙、傅永这两个人物有哪些共同特点 ? 附阅读答案: (一 ),怎么, 如同刚刚升 起的太阳。 务多。 爱学习、珍惜时间、善于引导、虚心听取他人的合理意见。 (二 )书。 愿意白教你,不要学费。 美邴原少而好学。 (三 )开, 天下的主人,不能只偏爱老朋友。 心听取别人的建议。示例:战国时齐王听取邹忌的建议,出现各诸侯国皆朝于齐的局面。鲁庄公听取曹刿的建议,取得长勺之战的胜利。会有一份收益。唐太宗听取魏征的建议,22 / 28 成为一代明君而名垂千史。学习生活 中我们要广泛听取他人良好的建议,成为自己行动的指南,不断进步。 (四 )却不能回复。 苦学习。 到刺激,认识到读书的重要性。 是武将,认识到读书的意义后都能刻苦学习,都有了惊人的长进。 第五篇 :伤仲永孙权劝学比较阅读答案(福建省中考真题) 伤仲永 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自是指物 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余闻之也久。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曰:泯然众人矣。孙权劝学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 ?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 待,大23 / 28 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每句划一处) 余 闻 之 也 久 非 复 吴 下 阿 蒙 伤仲永孙权劝学比较阅读答案(福建省中考真题)伤仲永孙权劝学比较阅读答案(福建省中考真题) 6. 下面加线词词义或用法相同的 孙权劝学作文 650 一项是( )。 A忽啼求之 何陋之有 B稍稍宾客其父 窥镜,谓其妻曰 C 蒙辞以军中多务 未尝稍降辞色 D 结友而别 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7. 解释下面加线的词。 伤仲永孙权劝学 比较阅读答案(福建省中考真题)文章伤仲永孙权劝学比较阅读答案(福建省中考真题)出自扳:即更刮目相待 更: 8. 翻译。 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根据文意,另选24 / 28 角度为乙文拟一个题目,并说明理由。答案 久 非复 /吴下阿蒙 ( A 项代词 / 助词,提宾标志 B 项代词 C 项推托,借口 / 言语 D 项表顺承 / 表转折) 伤仲永孙权劝学比较阅读答案(福建省中考真题)阅读答案 7. 相当,符合 牵,拉(或 通攀,牵,引) 重新 8.从此,指定物品让他作诗,(他)能立即写好,诗的文采和道理都有值得看(欣赏)的地方。 我哪里想让你研究(儒家)经典成为博士啊!(答吗) 蒙读书 乙文主要讲的是吕蒙在孙权的劝勉下发愤读书、长进才略的故事。示例二:鲁肃识人 乙文主要是从鲁肃的角度阐释了要用发展的眼光看人的道理。 第六篇 :孙权劝学 阅读答案 孙权劝学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 !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 孤 ?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议论,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 !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25 / 28 见事之晚乎 !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1、文学常识填空。 孙权劝学一文作者是 ,是 时代的政治家、史学家。他主持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