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生理学第二章 课件_第1页
动物生理学第二章 课件_第2页
动物生理学第二章 课件_第3页
动物生理学第二章 课件_第4页
动物生理学第二章 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二章 血液生理,动物生理学,相 关 概 念,1. 血液(blood) 2. 体液(body fluid),体液细胞内液 占40% 细胞外液管外液(组织液) 15% 管内液(血液等) 5%,细胞内液(intracellular fluid) 细胞外液(extracellular fluid),3. 内环境和稳态,2.1 血液的组成和理化特性 2.2 血细胞及其功能 2.3 血液凝固与纤维蛋白溶解 2.4 血型,2.1 血液的组成和理化特性,2.1.1 血液的组成和血量,1)生物学组成: 全血、血浆、血清、比容、压积,用离心方法测得的血细胞在全血中所占的容积百分比,称为血细胞比容。,2.1.1 血液的组成和血量,2)化学组成,水、固体物(无机物、有机物),全血,水(80%),固体物(20%),有机物,蛋白质,不含氮有机物(葡萄糖、乳酸、酮体等),非蛋白含氮物(氨基酸、尿酸、尿素等),清蛋白、球蛋白、纤维蛋白原,2.1.1 血液的组成和血量,3)血量(自学) 循环血量 储备血量,2.1.2 血液的理化特性,1)血色、血嗅、血味(自学) (1)血液的颜色与红细胞中含氧量有关 (2)血液中含有挥发性脂肪酸,带有特殊的腥味 (3)含有氯化钠而有咸味。,2.1.2 血液的理化特性,2)血液的比重(自学) (1)血液的比重在1.05-1.06之间,红细胞的比重最大。,3)血液的粘滞性(自学),2.1.2 血液的理化特性,2.1.3 血液的机能,1)营养功能 2)运输功能 3)维持内环境稳定 4)参与体液调节 5)防御和保护功能,2.1.4 内环境稳态及血浆的稳定性,1) 内环境稳态,2)血浆的稳定性,(1)血浆渗透压 渗透压(osmotic pressure):溶液中溶质分子通过半透膜的吸水能力。 影响因素:与溶液中溶质颗粒数目成正比,与溶质种类和颗粒大小无关。 构成:晶体渗透压和胶体渗透压,血浆晶体渗透压(crystal osmotic pressure):由血液中晶体物质电解质)所形成的渗透压。 作用:保持细胞内外水平衡。 血浆胶体渗透压 (colloid osmotic pressure) :由血液中胶体物质(白蛋白)所形成的渗透压。 作用:保持血管内外水平衡。,2)血浆的稳定性,(2)血浆的酸碱平衡 5)血浆的pH值: 7.357.45 ( 7.4 ) pH值的恒定:血浆的缓冲对作用, 肺、肾的调节 血浆缓冲对主要有 NaHCO3/H2CO3、 蛋白质钠盐/蛋白质、 Na2HPO4/NaH2PO4 其中第一对最重要。,三对,2.2 血细胞及其功能,1)红细胞的形态、数量及其功能 (1)形态 (2)数目(个/L) 男性 4.5 5.51012 120160 女性 4.21012 110150 (3)功能:运输O2和CO2,2.2.1 红细胞(red blood cell /erythrocyte)生理,2)红细胞的可塑性变形及影响因素,2.2 血细胞及其功能,2.2.1 红细胞生理,A. 可塑性变形(plastic deformation) B. 影响因素 a. 比表面积 b. 细胞膜的流动性、弹性 c. 红细胞内黏度,2.2.1 红细胞生理,3)红细胞的渗透脆性,(1) 红细胞脆性 (2)机械脆性(mechanical fragility) (3)溶血 (4)渗透脆性(osmotic fragility),2.2.1 红细胞生理,(1)红细胞的悬浮稳定性 (suspension stability) (2)红细胞沉降率 (erythrocyte sedimentation rate ESR) (3)叠连(rouleaux formation ),4)红细胞的悬浮稳定性,2.2.1 红细胞生理,(1)红细胞生成所需的原料,5)红细胞的生成、破坏及生成的调节,(2)红细胞生成的调节,2.2.1 红细胞生理,爆式促进因子 (burst promoting activator BPA) B. 促红细胞生成素 (erythropoietin EPO),2.2.1 红细胞生理,(3)红细胞的破坏,(1) 白细胞的数量及分类 (2) 白细胞的生理特性与功能 A.白细胞的生理特性 a. 血细胞渗出(diapedesis) b. 趋化性(chemotaxis),2.2.2 白细胞生理(自学) (white blood cell / leukocyte),2.2.2 白细胞生理,(2) 白细胞的生理功能 A. 中性粒细胞 B. 嗜碱性粒细胞 C. 嗜酸性粒细胞 单核细胞,2.2.2 白细胞生理,(2) 白细胞的生理功能 E. 淋巴细胞 a. T淋巴细胞细胞免疫 (cellar immunity) b. B淋巴细胞体液免疫 (humoral immunity),2.2.3 血小板生理,1)血小板的形态 血小板(platelets) 血栓细胞,2.2.3 血小板生理,2)血小板的生理特性 A. 黏附 B. 聚集 C. 释放反应 D. 收缩 E. 吸附,2.2.3 血小板生理,3)血小板的生理功能 A. 生理性止血(hemostasis) B. 参与凝血 C. 保持血管内皮的完整性,2. 3 生理性止血、 血液凝固与纤维蛋白溶解,2. 3.1 生理性止血,2.3.2 血液凝固(blood coagulation) 定义: 血液由流动的溶胶状态变成不流动的凝胶状态的过程。 特点: 血浆中可溶性纤维蛋白原转变为不溶性纤维蛋白,形成血凝块。 血清,2. 3.2 血液凝固,1) 凝血因子 (blood clotting factor) 定义: 血浆与组织中直接参与血液凝固的物质。 种类:13种(其中F VI是F Va,实为12种) 命名, 除Ca2+和磷脂外,其余凝血因子均为蛋白质 除F III(组织因子)外,其他凝血因子均存在于新鲜血浆中,F 、在肝脏 合成,需维生素K参与。 凝血因子以无活性酶原形式存在血液中,经其他酶水解后暴露或形成活性中心,才有活性,这一过程称凝血因子的激活。激活后,在该因子右下角标上“a”,2)凝血过程,X,Xa,Va、Ca2+,凝血酶原,凝血酶,纤维蛋白原,纤维蛋白,2. 3.2 血液凝固,3) 触发凝血的途径 内源性凝血途径 外源性激活途径,2. 3.2 血液凝固,3)血凝的加速与延缓: (1)Ca2+促进凝血: (2)某些生物素:肝素、抗凝血酶、水蛭素、蛇毒等延缓凝血. (3)血浆蛋白C和维生素K: (4)光滑的表面: (5)降低温度:,2. 3.3 纤维蛋白溶解,纤维蛋白溶解 纤溶酶原 纤溶酶 激活物和抑制物,2. 3.3 纤维蛋白溶解,1)纤溶酶原激活阶段,2. 3.3 纤维蛋白溶解,2)纤维蛋白(与纤维蛋白原)的降解 3)纤溶抑制物及其作用,纤维蛋白溶解与抗纤溶,2. 4 血 型,2. 4 .1 红细胞凝集与血型 血型(blood group) 红细胞膜上特异抗原类型 凝集原(agglutinogen) 镶嵌在红细胞膜上的一些糖蛋白,起抗原作用。 凝集素(agglutinin) 能与红细胞膜上的凝集原起反应的特异抗体。,2. 4 血 型,2. 4 .1 红细胞凝集与血型 1)人类ABO血型系统,2)RH血型系统,Rh阳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