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课件血液循环_3_第1页
医学课件血液循环_3_第2页
医学课件血液循环_3_第3页
医学课件血液循环_3_第4页
医学课件血液循环_3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 四 章 血 液 循 环,一、血液循环系统的构成,二、血液循环的功能,运输 内分泌,三、本章的主要内容,心脏生理 血管生理 心血管活动的调节,心脏的基本结构,心脏的基本结构,心脏解剖、生理学特点,四个腔室、存在瓣膜 ;血液单向流动 闰盘处低电阻;心肌是一个功能合胞体 心房肌和心室肌纤维并无直接联系 心肌细胞有两种类型:工作细胞、自律细胞 肌质网终末池不发达,储钙量少, 心脏节律性活动表现为心电周期和心动周期,心肌组织的生理特性,兴奋性 自律性 传导性 收缩性 机械特性,电生理特性,心 肌 细 胞 的 类 型,工作细胞:收缩性、兴奋性、传导性 无自律性(心房肌和心室肌) 自律细胞:兴奋性、传导性、自律性 无收缩性(特殊传导系统),第一节 心脏的生物电活动,内容1. 心肌细胞的生物电现象,内容2. 心肌电生理特性,一、心肌细胞的生物电现象,(一)心室肌细胞的静息电位,电位值:- 90mV 形成机理:K+的向外扩散( Ik1),(二)心室肌细胞的动作电位,心室肌细胞动作电位的构成,除极过程(0期) 膜去极化,Ap上升支 复极过程 1期快速复极初期 2期平台期(主要特征) 3期快速复极末期 静息期(4期)膜电位稳定于Rp水平,(三)动作电位形成机制,0 期: 心室肌细胞在窦房结传来的动作电位刺激下,心肌细胞膜上Na+通道部分激活开放, 少量Na+内流 膜部分去极化 去极化达阈电位 膜上Na+通道大量开放 出现再生性Na+内流 膜完全去极化、反极化。,快Na+通道: Na+通道激活快、失活也快 ,开放时间短,电压依赖性通道 阻断剂:河豚毒(tetrodotoxin,TTX) 快反应细胞:以Na+通道为0期去极的心 肌细胞 快反应动作电位:快反应细胞产生的动作电位。,1 期:Na+ 通道失活关闭, 同时K+通 道(Ito) 激活,K+外流,导致 膜快速复极化 2期:平台期,是心肌动作电位时程较 长的主要原因,也区别于骨骼 肌 细胞的主要特征。这一期的 特征是:Ca2+的内流抵消K+ 外流。,Ca2+ channel,L-type Ca2+ channel:激活、失活、复活均慢,开放时间长,为电压门控通道,是形成2期的主要离子,可被Mn2+和钙通道阻滞剂如维拉帕米等阻断。 T-type Ca2+ channel: 与Na+ channel相似,激活、失活均快,经T型Ca2+ channel 内流的Ca2+参与 0期去极化的过程,但在0期和2期的形成中所起的作用不大。,内向电流:正离子由膜外向膜内流动或负离子由膜内向膜外流动,造成膜除极。 外向电流:正离子由膜内向膜外流动或负离子由膜外向膜内流动,导致膜复极或超极化,整流:指电流容易向一个方向流动,不易向反方向流动 内向整流(内入性整流):正离子容易从膜外流入膜内,而不易从膜内流向膜外。 外向整流(外出性整流):正离子容易从膜内流向膜外,而不易从膜外流入膜内。,3期:Ca2+通道失活,膜对K+通透性增高,K+通过I k 通道外流,使膜内电位向负的方向转化,膜内电位越负,K+外流越快,造成再生性复极。,4期:膜电位数值已达静息电位水平,但细胞内外离子分布发生变化,膜内多了Na+、Ca2+, 膜外多了K+,激活膜上Na+-K+泵,每次泵出3个Na+,同时摄入2个K+;由胞外进入细胞内的Ca2+ ,通过Na+-Ca2+交换、膜上Ca2+泵排出胞外,使细胞内外离子分布恢复到静息状态,保证心肌正常兴奋性。,动作电位及其形成机制,0期Na+内流(再生性钠电流) 1期K+外流(Ito) 2期K+外流和Ca2+内流处于平衡 3期K+外流(Ik再生性复极) 4期离子恢复( Na+- K+泵和 Na+-Ca2+ 交换、 Ca2+泵),二、心肌的兴奋性,(一)心肌兴奋过程中兴奋性周期性变化 心肌细胞发生一次兴奋后,兴奋性会发 生周期性变化,可用刺激阈值作为衡量指标,兴奋性的周期性变化,绝对不应期和有效不应期,相对不应期,超常期,(二)兴奋周期性变化与心肌收缩关系,不发生强直收缩 期前收缩与代偿间隙,期前收缩:心室肌在有效不应之后受到一次额外的(人工或病理)刺激,可产生一次额外的兴奋和收缩,由于它发生在下一次窦房结兴奋所产生的正常收缩之前,所以称为期前收缩。 代偿间歇:一次期前收缩之后,往往有一段较长的心室舒张期,影响兴奋性的因素,静息电位的水平,阈电位的水平,Na+通道的状态,Na+通道状态,备用 (关),激活 (开),失活 (关),三、心肌的自动节律性,自动节律性(自律性) 心肌能自动地、有节律地产生兴奋的能力 自律细胞: 心脏内特殊传导系统的细胞,(一)自律细胞的跨膜电位及其形成机制,1. 窦房结细胞的动作电位 及其形成机制 2. 浦肯野细胞的动作电位 及其形成机制,窦房结细胞4期自动除极机制,1. Ik通道逐渐失活,K+外流进行性衰减 2. Na+内流进行性增强(If ) 3. T型Ca2+通道的激活, Ca2+内流,窦房结细胞0期去极化机制,1. 与Na +无关 2. Ca2+内向电流,窦房结细胞动作电位的特征,1. 4期膜电位不稳定,自动除极。 2 . 4期自动除极达阈电位时,激活膜上Ca2+通道,Ca2+内流,引起0期除极。,3. 慢反应自律细胞: 0期除极由 Ca2+内流形成 4. 没有明显的复极化1期和2期 3 期复极是K+外流,3期末膜 电位达到最大复极电位。,浦肯野细胞4期自动除极机制,1. 复极化时外向电流K+逐渐衰减 2. 进行性增强的内向电流 If (内向电流的主要成分为Na +,但不同于心室肌0 期除极的快Na +通道,不能被TTX阻断,可被铯阻断)。,(二) 心脏传导系统的自律性 及影响因素,窦房结,心房内传导,房室交界,房室束,浦氏纤维,100次/分,50次/分,50次/分,40次/分,25次/分,依 次 降 低,正常起搏点窦房结 潜在起搏点房室结等传导系统 窦性心律:心脏节律性活动以窦房 结为起搏点 异位心律:以窦房结以外的部位为 起搏点的心脏活动,窦房结对潜在起搏点的控制方式,抢先占领 超速驱动压抑,抢先占领:,由于窦房结自律性高于其它潜在起搏点,当潜在起搏点4 期限自动去极化尚未达到阈电位水平时,已被窦房结传来的冲动所激动而产生动作电位,其自身的自律性无法表现出来。,超速驱动压抑,当自律细胞受到高于它的固有自律频率的刺激时,按外加刺激的频率发生兴奋,称超速驱动。 当外来超速驱动刺激停止后,自律细胞不能立即恢复其固有自律性活动,需经一段时间才恢复其自律性。,影响自律性的因素,4相去极化的速度 最大复极化电位(最大舒张期电位) 阈电位水平,自动去极化的速度,快,慢,到达阈电位所需时间,缩短,延长,单位时间爆发AP的次数,多,少,自律性,最大复极化电位水平,小,大,与阈电位差距,大,小,四、心肌细胞的传导性和兴奋在心脏的传导,(一)心肌细胞的传导性 电传导 (二)兴奋在心脏内的传导过程和特点,窦房结,心房内传导,房室交界 (结区),房室束,浦氏纤维,0.05米/秒,0.4米/秒,0.05米/秒 (0.02米/秒),0.2米/秒,4米/秒,影响传导性的因素,(1)结构因素: 细胞直径大,横截面积大,电阻小,兴奋传导快,(2)生理因素: 0期除极化速度和幅度 邻近部位膜的兴奋性,心肌细胞,粗,细,细胞内电阻,小,大,局部电流,大,小,传导速度,快,慢,0期去极化 速度 幅度,局部电流形成 速度 强度,未兴奋区产生AP的时间 局部电流传播的距离,传导速度,邻近部位膜的兴奋性高,膜电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