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递分时投递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oc_第1页
快递分时投递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oc_第2页
快递分时投递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oc_第3页
快递分时投递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oc_第4页
快递分时投递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快递分时投递系统的设计与实现学 生 姓 名: 学 院: 专 业: 班 级: 学 号: 指 导 教 师: 审 阅 教 师: 完 成 日 期: 38摘要现在的快递都是按区域分给快递员,一个区域由一个快递员负责,任意时间投递,时常出现收件人不在或收件人不方便而造成投递失败、反复投递,也给收件人带来不便。分时投递系统是为了解决当今快递派送时间不集中,容易造成投递失败(例如投递到地点时却没人在家)等问题的一个管理系统。本次课题设计的目的就是,用户选择自己方便收件的时间,快递公司收到订单后,根据对投送时间以及投送区域数量的设置,比如两个小时、三个区域,系统在后台自动计算(客户在下单界面每下一个新订单后就计算一次、分配一次),将所有快件根据其投送时间、投送地点进行归类,即在三个或三个以内的关联区域内、且投送时间之差小于两个小时的快件可以归为一类,这一类的快件可以分配给一个快递员,当分配给这个快递员的快件数量达到设置的单次派件数量上限后,则开始分配给下一个快递员,依次类推至所有快递分配完毕;同时每个快递员在依次派件完成后有一个小时的休息时间,即一次派件之后的一个小时内不会被分到新的派件任务;在后台分配好以后,将分配结果显示在快递详情预览界面,实现快递的分时投递。本此设计采用Visual Studio 2010程序开发平台,使用C#语言进行程序设计,SQL Server 2005 作为后台数据库。关键词:快递;分时投递;Visual Studio 2010;C#AbstractNow all is according to the region to express courier, a region responsible for an express delivery, any time, often appear to not in or the recipient is not convenient delivery failure, caused by repeated delivery, but also to the recipient inconvenience. Time of delivery system is to solve the delivery time is not focused, easy to cause the delivery failure (such as delivery to site when no one at home) a problem management system.This topic is designed, users to choose their own convenient collection time, express company received orders, delivery time and delivery according to the number of regional settings, such as the two hour, three regions, the system automatically calculate the customer place an order in the background (in the interface of each a new order is calculated once the distribution, a), all express according to the delivery time, delivery locations are classified, namely in the three or three within the associated region, and delivery time of less than two hours by express can be classified as a class, this class of fast component can be assigned to a courier, when the number assigned to the courier express to set a single delivery quantity limit, are allocated to a courier, followed by analogy to all express assigned; at the same time each express one hour rest time in turn send a completed, that is not an hour later a school the inside is divided into the new school task; in the background distribution, the distribution results displayed in the express details preview interface, realize the time-sharing express delivery.This design uses Visual Studio 2010 development platform, using C# programming language, SQL Server 2005 as the background database.Keywords: Express; time of delivery; Visual Studio 2010; C#目 录目录快递分时投递系统的设计与实现1摘要1Abstract2目 录31 绪论51.1 课题开发的背景51.2 课题开发的现状61.3 课题开发的意义62 系统设计分析82.1 开发工具82.1.1 Visual Studio 2010程序开发平台82.1.2 C#程序设计语言112.1.3 SQL Server 2005数据库142.1.4 B/S架构152.2 可行性分析162.2.1 技术可行性162.2.2 经济可能性172.2.3 操作可能性183 需求分析193.1需求分析193.2 数据库需求分析203.2.1 数据源点、数据终点:203.2.2 数据处理:203.2.3 数据流程分析213.3 数据表设计214 系统实现254.1 登录模块实现254.2 普通用户功能模块254.2.1 快递下单264.2.2 快递投递分配详情264.3 企业用户功能模块274.3.1 区域管理274.2.2 企业管理284.2.3 快递员管理284.2.4 快递下单查看294.2.5 快递投递分配详情294.2.6 客户管理304.4 快递员功能模块305 系统测试与维护325.1 系统的配置325.2 系统测试325.3 系统的维护336 结论35致谢36参考文献37附 录381 绪论1.1 课题开发的背景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提高,全球信息化技术的兴起,特别是Internet的日益普及,解决了信息Internet上传递的问题,建立了一个组织得很好的信息结构框架,使得Internet用户能够在Internet上的任何一个终端,以一种简单、统一的方式来访问超媒体文档。随着互联网技术的迅速发展,互联网实现了世界范围的网络间的互联和信息共享,由于互联网的产品开发和网上直购功能日益增强,电子商务已经悄悄地走进了人们的日常生活,从传统的衣食住行到现代的通信、软件、数码产品,都可以轻易的在互联网上找到。中国加入WTO及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世界经济已由工业化经济逐步进入网络信息化时代。在信息时代来临之季,各快递公司都紧跟时代的脚步,转变着快递公司的经营模式、管理模式,从传统的人工管理体制,向信息自动化管理体制过渡。与此同时,快递公司的传统式的快递投递管理模式也在逐步向自动化快递投递管理模式转变。网络自动化快递投递系统就是在这样的大背景下越来越被大多数快递公司应用到实际中。信息时代的到来让人们尝到了“信息爆炸”的滋味,信息的大量拥入让快递公司在信息处理方便应接不暇,传统的快递投递模式、对信息的处理方法,早已不能满足快递公司对信息快速、准确的处理的要求。一个快递公司对信息数据的掌握程度、处理能力,体现了一个快递公司对市场的敏感程度,数据的真实性、准确性直接决定着快递公司的发展方向。从传统的快递投递模式向自动化快递投递管理模式转变,提高快递公司的信息处理能力,以增强快递公司的市场竞争力,成了快递公司发展过程中的首要问题。在当前的市场环境中,随着社会的进步和技术的发展,信息经济也在迅猛发展,市场的竞争在很大程度上体现为信息的竞争。从而,找到合适的资源,成为快递公司提高竞争力的重要方法。同时,当今的市场环境又是一个快速变化的环境,市场需求在变,对信息的需求也相应处于变化之中。如何能快速适应这一变化,提高公司运作流程的工作效率,进行快速定位,也就成为公司/单位重点考虑的因素。快递分时投递系统主要是为了实现对快递公司日常处理繁杂的信息,她将崭新的快递投递理念与先进的信息技术完美结合,本系统避免了传统快递投递自动化的种种弊端,使得繁重的工作变得轻松自如,极大地提高工作效率。1.2 课题开发的现状中国快递业企业分为四类。第一类是外资快递企业,包括联邦快递(FEDEX)、敦豪(DHL)、天地快运(TNT)、联合包裹(UPS)、高保物流(GLEX)等,外资快递企业具有丰富的经验、雄厚的资金以及发达的全球网络。第二类是国有快递企业,包括中国邮政(EMS)、民航快递(CAE)、中铁快运(CRE)等,国有快递企业依靠其背景优势和完善的国内网络而在国内快递市场处于领先地位。第三类是大型民营快递企业,包括顺丰速运、宅急送、申通快递、韵达快递、圆通快递、速尔快递等,大型民营快递企业在局部市场站稳脚跟后,已逐步向全国扩张。第四类是小型民营快递企业,这类企业规模小、经营灵活但管理比较混乱,其主要经营特定区域的同城快递和省内快递业务。现在的快递都是按区域分给快递员,一个区域由一个快递员负责,任意时间投递,时常出现收件人不在或收件人不方便而造成投递失败、反复投递,也给收件人带来不便。1.3 课题开发的意义本次课题设计的意义就是,用户选择自己方便收件的时间,快递公司收到订单后,根据对投送时间以及投送区域数量的设置,比如两个小时、三个区域,系统在后台自动计算(客户在下单界面每下一个新订单后就计算一次、分配一次),将所有快件根据其投送时间、投送地点进行归类,即在三个或三个以内的关联区域内、且投送时间之差小于两个小时的快件可以归为一类,这一类的快件可以分配给一个快递员,当分配给这个快递员的快件数量达到设置的单次派件数量上限后,则开始分配给下一个快递员,依次类推至所有快递分配完毕;同时每个快递员在依次派件完成后有一个小时的休息时间,即一次派件之后的一个小时内不会被分到新的派件任务;在后台分配好以后,将分配结果显示在快递详情预览界面,实现快递的分时投递。2 系统设计分析2.1 开发工具2.1.1 Visual Studio 2010程序开发平台Visual Studio是微软公司推出的开发环境。是目前最流行的Windows平台应用程序开发环境。Visual Studio 2010版本于2010年4月12日上市,其集成开发环境(IDE)的界面被重新设计和组织,变得更加简单明了。Visual Studio 2010同时带来了 NET Framework 4.0、Microsoft Visual Studio 2010 CTP( Community Technology Preview-CTP),并且支持开发面向Windows 7的应用程序。除了Microsoft SQL Server,它还支持 IBM DB2和Oracle数据库。Dev-C+灵活又小巧,C+ Builder开发效率高;Turbo C是万人迷,Visual Studio的资格老。可如今,江湖上只剩下最后一个大佬Visual Studio了,其他几位不是支持者渐少,不成气候,就是转投他人怀抱,中道衰落,让人难免生出几分遗憾。但是反过来,我们又对Visual Studio这位“江湖最后的大佬”增添了几分敬仰之情。据说这位老大又要出新的版本了,这些江湖八卦者,哪有错过的道理。要想深入的了解一个人,需要从他的童年开始。想了解Visual Studio,故事也就要从它的1.0开始。Visual Studio 可以用来创建Windows平台下的 Windows应用程序和网络应用程序,也可以用来创建网络服务、智能设备应用程序和 Office插件。11992年4月,微软发布了革命性的操作系统Windows 3.1,把个人计算机引进了真正的视窗时代。微软在原有C+开发工具Microsoft C/C+ 7.0的基础上,开创性地引进了MFC(Microsoft Foundation Classes)库,完善了源代码,成为Microsoft C/C+ 8.0,也就是Visual C+1.0,并于1992年发布。Visual C+ 1.0是真正意义上的Windows IDE,这也是Visual Studio的最初原型。虽然以现在的眼光来看,这个界面非常简陋和粗糙,但是它脱离了DOS界面,让用户可以在图形化的界面下进行开发,把软件开发带入了可视化(Visual)开发的时代。从此,大佬的时代开始了。Microsoft为单独工作或在小型团队中的专业开发人员提供了两种选择,Visual Studio 2005 Professional Edition和用于Microsoft Office系统的Visual Studio 2005工具。每种版本都在标准版的特性上进行了扩展,包括用于远程服务程序开发和调试、SQL Server2005开发的工具,以及完整的、没有限制的开发环境。每种产品都可以单独购买或打包定购。专业开发人员喜欢自由的使用.NET Framework 2.0,它是一种稳健的、功能齐备的开发环境,支持创建扩展Visual Studio集成开发环境的工具。1. 快速浏览代码:(1) 代码编辑器新的代码编辑器使代码更容易阅读。您可以通过在按住 Ctrl 的同时滚动鼠标滚轮来进行缩放。此外,当您在 Visual C# 或 Visual Basic 中单击某个符号时,该符号的所有实例都将自动突出显示。(2) 键入时即开始搜索新的“定位到”功能对文件、类型和成员提供“键入时即开始搜索”支持。“定位到”使您能够利用 Camel 大小写格式和下划线来缩写搜索文本。例如,可以使用“AOH”来搜索“AddOrderHeader”。(3) 调用层次结构在 Visual C# 和 Visual C+ 中,调用层次结构使您能够从一个成员定位到它的调用方成员以及它的被调用方成员。在浏览面向对象的代码时,这十分有用。2. 调试:重新设计的“线程”窗口提供筛选、调用堆栈搜索与展开以及分组功能。此外,您现在可以组织和搜索断点并将它们与其他开发人员共享。新的“并行堆栈”和“并行任务”窗口可帮助您直观显示并调试用 C+、C# 或 Visual Basic 编写的并行代码。有关更多信息,请参见使用“并行堆栈”窗口和使用“并行任务”窗口。3. 项目功能对应:IDE 中的功能(如“添加引用”和“工具箱”)现在与项目的目标 .NET Framework 或 Silverlight 版本相对应。因此,以早期 .NET Framework 版本为目标的程序集中的类型、成员和控件不会出现在 IntelliSense 中并产生后台编译错误。例如,如果您的项目以 .NET Framework 2.0 为目标,并且您使用 .NET Framework 2.0 不支持的语言功能(如匿名类型),则 IDE 会将该代码标为错误。4. 测试先行支持:在 Visual Basic 或 Visual C# 中,IDE 现在可以在定义新的类型和成员之前,使用它们来生成代码存根。因此,您可以先编写测试,然后再生成编译测试所需的代码。此外,IntelliSense 现在提供一种“建议模式”,能够避免 IntelliSense 自动完成尚未定义的类型或成员。5. Application Lifecycle Management:Visual Studio 的所有版本(学习版除外)现在均提供了 Application Lifecycle Management 客户端应用程序。Application Lifecycle Management 包括版本控制、工作项跟踪、生成自动化、团队门户网站、报告和业务智能、敏捷计划工作簿及测试用例管理,涵盖了对软件开发项目进行协作所需的所有方面。Application Lifecycle Management 通过一个客户端访问许可证 (CAL) 包含在 Visual Studio 2010 中。可以根据需要购买额外的客户端访问许可证。6. 代码生成:在 Visual Studio 的任何版本中都可以创建和使用文本模板,无需任何其他组件。在引入了预处理文本模板的 Visual Studio 2010 中,从应用程序生成任何类型的文本文件已变得更加容易。还通过与生成系统的更好集成,改进了对代码集成的支持,从而使生成的源代码始终会在对源模型进行任何更改后保持更新。7. 起始页:Visual Studio 2010 起始页具有新外观和新功能。选项卡式内容区域可链接到各种选定和分类学习资源。这包括 MSDN 资源、社区资源和可自定义的新闻源。通过改进的“最近的项目”列表,只需单击鼠标便可在该列表中添加或移除项目。还可以从扩展管理器安装自定义起始页。8. 扩展管理器:通过在“工具”菜单上单击“扩展管理器”,可以从 IDE 查找和安装 Visual Studio 扩展。扩展管理器可从 Visual Studio Gallery(Visual Studio 库)网站下载和安装社区发布的扩展,无需您打开浏览器。使用该管理器还可以卸载、禁用或重新启用已安装的扩展。9. 对话框:Visual Studio 2010 中的“新建项目”对话框包含与扩展管理器相同的搜索和安装功能,只不过该对话框只搜索项目模板和项模板。10. 新帮助查看器:针对 Visual Studio 2010 完全重新设计了帮助查看器。您可以使用首选的 Web 浏览器联机或脱机查看文档、根据需要下载最新文档、使用简化的目录导航文档、使用改进的全文搜索算法搜索特定内容,以及使用更加简化的 F1 系统查找特定于要处理的任务的内容。特点: 支持Windows Azure,微软云计算架构迈入重要里程碑。 助力移动与嵌入式装置开发,三屏一云商机无限。 实践当前最热门的 Agile/Scrum 开发方法,强化团队竞争力。 升级的软件测试功能及工具,为软件质量严格把关。 搭配Windows 7,Silverlight4 与 Office,发挥多核并行运算威力, 创建美感与效能并重的新一代软件。 支持最新C+标准,增强IDE,切实提高程序员开发效率。2.1.2 C#程序设计语言微软c#语言定义主要是从C和C+继承而来的,而且语言中的许多元素也反映了这一点。C#在设计者从C+继承的可选选项方面比Java要广泛一些(比如说structs),它还增加了自己新的特点(比方说源代码版本定义).但它还太不成熟,不可能挤垮Java、C#还需要进化成一种开发者能够接受和采用的语言。而微软当前为它的这种新语言大造声势也是值得注意的。目前大家的反应是:“这是对Java的反击” 。C#更象Java一些,虽然微软在这个问题上保持沉默。这也是意料中的事情,我觉得,因为Java近来很成功而使用Java的公司都报告说它们在生产效率上比C+获得了提高。Java所带来的巨大影响和大家对它的广泛接受已经由工作于这种语言和平台之上的程序员数量明显的说明了(估计世界范围内共有两百五十万程序员使用Java)。由这种语言写成的应用程序的数量是令人惊讶的并已经渗透了每一个级别的计算,包括无线计算和移动电话(比如日本发明的Java电话)。C#能够在用户领域获得这样的礼遇吗?我们必须等待并观望,就象已经由SSI公司的CEO和主席Kalpathi S. Suresh指出来的那样:我发现所有这些都是渐进的。如果C#不存在,我们总能回到Java或C和C+。这些都不完全是新技术,它们在更大的意义上来说只是大公司制造的市场噱头。我们必须给他们时间安顿下来看看这些是不是真的对IT工业有什么影响。C#最引人入胜的地方是它和Java的不同,而不是相似的地方.这一节(和这个系列第二部分的大部分地方)讲述了C#实现的和Java不同的地方或者Java根本没有的特点.动态查阅C# 4.0 新增 dynamic关键字,提供动态编程(dynamic programming),把既有的静态对象标记为动态对象,类似javascript, Python 或 Ruby。dynamic calc = GetCalculator();int sum = calc.Add(10, 20);具名参数与可选参数public StreamReader OpenFile(string path,int bufferSize =1024).调用 OpenFile 时, 顺序可以完全颠倒:OpenFile(bufferSize:4096, path:foo.txt);中间代码:微软在用户选择何时MSIL应该编译成机器码的时候是留了很大的余地.微软公司很小心的声称MSIL不是解释性的,而是被编译成了机器码.它也明白许多-如果不是大多数的话-程序员认为Java程序要不可避免的比C编写的任何东西都要慢.而这种实现方式决定了基于MSIL的程序(指的是用C#,Visual Basic,Managed C+-C+的一个符合CLS的版本-等语言编写的程序)将在性能上超过解释性的Java代码.当然,这一点还需要得到事实证明,因为C#和其他生成MSIL的编译器还没有发布.但是Java JIT编译器的普遍存在使得Java和C#在性能上相对相同.象C#是编译语言而Java是解释性的,之类的声明只是商业技巧.Java的中间代码和MSIL都是中间的汇编形式的语言,它们在运行时或其它的时候被编译成机器代码.命名空间中的申明:当你创建一个程序的时候,你在一个命名空间里创建了一个或多个类.同在这个命名空间里(在类的外面)你还有可能声明界面,枚举类型和结构体.必须使用using关键字来引用其他命名空间的内容.基本的数据类型C#拥有比C,C+或者Java更广泛的数据类型.这些类型是bool, byte, ubyte, short, ushort, int, uint, long, ulong, float, double,和decimal.象Java一样,所有这些类型都有一个固定的大小.又象C和C+一样,每个数据类型都有有符号和无符号两种类型.与Java相同的是,一个字符变量包含的是一个16位的Unicode字符.C#新的数据类型是decimal数据类型,对于货币数据,它能存放28位10进制数字.两个基本类:一个名叫object的类是所有其他类的基类.而一个名叫string的类也象object一样是这个语言的一部分.作为语言的一部分存在意味着编译器有可能使用它-无论何时你在程序中写入一句带引号的字符串,编译器会创建一个string对象来保存它.参数传递:方法可以被声明接受可变数目的参数.缺省的参数传递方法是对基本数据类型进行值传递.ref关键字可以用来强迫一个变量通过引用传递,这使得一个变量可以接受一个返回值.out关键字也能声明引用传递过程,与ref不同的地方是,它指明这个参数并不需要初始值.与COM的集成:C#对Windows程序最大的卖点可能就是它与COM的无缝集成了,COM就是微软的Win32组件技术.实际上,最终有可能在任何.NET语言里编写COM客户和服务器端.C#编写的类可以子类化一个已存在的COM组件;生成的类也能被作为一个COM组件使用,然后又能使用,比方说,JScript语言子类化它从而得到第三个COM组件.这种现象的结果是导致了一个运行环境的产生,在这个环境里的组件是网络服务,可用任何.NET语言子类化.索引下标:一个索引与属性除了不使用属性名来引用类成员而是用一个方括号中的数字来匿名引用(就像用数组下标一样)以外是相似的。2.1.3 SQL Server 2005数据库SQL Server 是一个关系数据库管理系统它最初是由Microsoft Sybase 和Ashton-Tate三家公司共同开发的于1988 年推出了第一个OS/2 版本在Windows NT 推出后Microsoft与Sybase 在SQL Server 的开发上就分道扬镳了Microsoft 将SQL Server 移植到Windows NT系统上专注于开发推广SQL Server 的Windows NT 版本Sybase 则较专注于SQL Server在UNIX 操作系统上的应用在本书中介绍的是Microsoft SQL Server 以后简称为SQL Server或MS SQL Server。 SQL Server 是一个关系数据库管理系统,它最初是由Microsoft Sybase 和Ashton-Tate三家公司共同开发于1988 年。SQL Server的特点是:(1)它是关系型数据库,针对电子商务、数据仓库和在线商务解决方案的卓越的数据平台。它执行效率高,可在多用户之间有效的分配可用资源。(2)SQL Server 2000由一系列相互协作的组件构成,能满足最大的Web 站点和企业数据处理系统存储和分析数据的需要。SQL Server 构架各种组件通过何种方式发挥合力,更富成效地管理数据(3)可伸缩性和可用性。同一个数据库引擎可以在不同的平台上使用。(4)企业级数据库功能。SQL Server2000 关系数据库引擎支持当今苛刻的数据处理环境所需的功能。数据库引擎充分保护数据完整性,同时将管理上千个并发修改数据库的用户的开销减到最小。(5)数据仓库。SQL Server 2000 中包括析取和分析汇总数据以进行联机分析处理(OLAP)的工具。SQL Server中还包括一些工具,可用来直观地设计数据库并通过English Query来分析数据。 SQL Server 2005 是Microsoft 公司推出的SQL Server 数据库管理系统的最新版本该版本继承了SQL Server 7.0 版本的优点同时又比它增加了许多更先进的功能具有使用方便可伸缩性好与相关软件集成程度高等优点可跨越从运行Microsoft Windows 98 的膝上型电脑到运行Microsoft Windows 2005 的大型多处理器的服务器等多种平台使用。2.1.4 B/S架构本论文管理系统采用B/S模式,服务器采用著名的web服务器端软件apache,该http服务器有着良好的跨平台性和安全性,可以运行在包括windows、linux、mac等操作系统上。用户客户端使用各种浏览器都能够进行正常的浏览和操作。需要注意的是在程序的开发过程中,程序和路径相关的要考虑到不同的操作系统的文件目录结构。B/S结构,即Browser/Server(浏览器/服务器)结构,就是只安装维护一个服务器(Server),而客户端采用浏览器(Browse)运行软件。它是随着Internet技术的兴起,对C/S结构的一种变化和改进。主要利用了不断成熟的WWW浏览器技术,结合多种Script语言(VBScript、JavaScript等)和ActiveX技术,是一种全新的软件系统构造技术。 B/S三层体系结构采用三层客户/服务器结构,在数据管理层(Server)和用户界面层(Client)增加了一层结构,称为中间件(Middleware),使整个体系结构成为三层。三层结构是伴随着中间件技术的成熟而兴起的,核心概念是利用中间件将应用分为表示层、业务逻辑层和数据存储层三个不同的处理层次。三个层次的划分是从逻辑上分的,具体的物理分法可以有多种组合。中间件作为构造三层结构应用系统的基础平台,提供了以下主要功能:负责客户机与服务器、服务器与服务器间的连接和通信;实现应用与数据库的高效连接;提供一个三层结构应用的开发、运行、部署和管理的平台。这种三层结构在层与层之间相互独立,任何一层的改变不会影响其它层的功能。 图2.1 B/S三层体系结构在B/S体系结构系统中,用户通过浏览器向分布在网络上的许多服务器发出请求,服务器对浏览器的请求进行处理,将用户所需信息返回到浏览器。而其余如数据请求、加工、结果返回以及动态网页生成、对数据库的访问和应用程序的执行等工作全部由Web Server完成。随着Windows将浏览器技术植入操作系统内部,这种结构已成为当今应用软件的首选体系结构。显然B/S结构应用程序相对于传统的C/S结构应用程序是一个非常大的进步。B/S三层体系结构的主要优点:B/S模式提供灵活的信息交流和信息发布服务。B/S模式借助Internet强大的信息发布与信息传送能力可以有效地解决企业、高等学校内部的大量不规则的信息交流可共享性。单个应用服务器可以为处于不同平台的客户应用程序提供服务,在很大程度上节省了开发时间和资金投入;较好的安全性。在这种结构中,客户应用程序不能直接访问数据,应用服务器不仅可控制哪些数据被改变和被访问,而且还可控制数据的改变和访问方式 。三层模式成为真正意义上的“瘦客户端”,客户端计算机不需要很高的硬件配置,也无需特殊的软件配置要求,只要有web浏览器就可以使用系统。B/S模式提供了一致的用户界面:B/S模式的应用软件都是基于Web浏览器的,这些浏览器的界面都很相似。对于无用户交互功能的页面,用户接触的界面都是一致的,从而可以降低软件的培训费用。在B/S模式下,外部的用户亦可通过通用的浏览器进行访问。B/S模式的结构易于扩展:由于Web 的平台无关性,B/S模式结构可以任意扩展,可以从一台服务器、几个用户的工作组级扩展成为拥有成千上万用户的大型系统。B/S模式具有更强的信息系统集成性:在B/S模式下,集成了解决企事业单位各种问题的服务,而非零散的单一功能的多系统模式,因而它能提供更高的工作效率。2.2 可行性分析在系统调查和业务流程分析的基础上,针对新系统的开发是否具备必要性和可能性,对新系统的开发从技术、经济、社会的方面进行分析和研究,以避免投资失误,保证新系统的开发成功。可行性研究的目的主要是用最小的代价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确定问题是否能够解决。并且可行性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三个方面:2.2.1 技术可行性本系统的数据库较小,所以程序在响应时间,数据更新处理时间上性能是比较突出的。而且也正由于数据量相对较少,故在数据传输时间和系统运行时间上表现的较让人满意。由于采用数据库技术并且用户的应用领域对数据精确度的要求不是太高,所以这点在系统中表现得比较少,但是用户数据的安全性与正确性是完全保证的,所以对用户的使用没有多大的障碍。 根据本系统的功能需求,采用C#与开源的SQL Server 2005数据库引擎进行开发。由于使用C#编程语言编写类XML的tags和scriptlets,来封装产生动态网页的处理逻辑。网页还能通过tags和scriptlets访问存在于服务端的资源的应用逻辑。C#将网页逻辑与网页设计和显示分离,支持可重用的基于组件的设计,使基于Web的应用程序的开发变得迅速和容易。而SQL Server 2005作为一种快速的、多线程、多用户和健壮的数据库服务器,根据第三方测试结果,在千万级的数据环境中依然保持较高的执行速度。因此在技术层面上,是完全可行的。而且SQL Server 2005是一个非过程化的语言,可用于所有用户的数据库活动模型,包括系统管理员、数据库管理员、应用程序员、决策支持系统人员及许多其他类型的终端用户。基本的SQL命令只需要很少时间就能学会,最高级的命令在几天内便可掌握。SQL Server 2005功能强大,而且很多信息管理系统都是用SQL Server 2005作后台,对网上英语四级考试系统的设计与实现是可行的。2.2.2 经济可能性本环节通过分析新系统的成本效益,其中包括估计项目开发的成本,开发费用和今后的运行、维护费用以及新系统将获得的效益,估算开发成本是否高于项目预期的全部经费。下面具体列出了成本和效益的分析:(1)支出 系统设计采用本次研究所设计的系统,因此系统设计费可以忽略。还有系统维护费,维护一般要按工作量来收费,具体的要看每个月大概要有少需要上传或是添加资料的,和维护的难易程度,一般的企业系统维护要不了多少钱,一年几百块就够了。再有就是服务器费用,这个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分析。(2)效益本系统的效益可以从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两方面考虑。其社会效益包括系统投入运行后可以使快递公司,快递员工和快递投送者享受到分时的服务,给快递工作带来了极大的方便,大大提高了快递投送的效率。由以上可知,本系统在经济上是可行的。2.2.3 操作可能性一种系统开发是否能够取得成功,一是市场的需求,二是系统开发所需要软件开发工具,以及开发技术和当时硬件的发展水平。从这两个方面而言,快递分时投递系统的设计与实现是可行的。3 需求分析3.1需求分析需求分析也称可行性研究,是决策部门在采取一项重大改革或投资行动之前,对该项目的必要性和可能性进行分析与论证的活动。可行性分析已被广泛应用于新产品开发、基建、工业企业、交通运输、商业设施等项目投资的多个领域。在展开一项开发行动之前,必须对用户提出的目标的必要性和可能性进行必要的论证。在系统调查分析的基础上,针对新系统的开发是否具备必要性和可能性,对新系统的开发从技术、经济、社会的方面进行分析和研究,以避免投资失误,保证新系统的开发成功。可行性研究的目的就是用最小的代价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确定问题是否能够解决。根据本系统操作流程,了解了各层对象的功能需求,分析得出了本系统使用者的功能模块图,如图下所示:图3.1 功能模块图3.2 数据库需求分析通过对系统数据流的分析,接下来用数据字典描述数据流图中的数据流、数据存储、处理过程和外部实体。3.2.1 数据源点、数据终点: 名字:管理 描述:管理基本信息输入数据流:管理基本信息输出数据流:管理信息名字:系统信息 描述:系统信息管理输入数据流:系统基本信息输出数据流:系统信息名字:用户描述:用户管理输入数据流:用户基本信息输出数据流:用户信息3.2.2 数据处理:名字:四级考试信息管理描述:在系统上发布四级考试信息输入数据流:四级考试基本信息输出数据流:四级考试信息表位置:实践教学成果展示平台名字:四级考试审核管理描述:管理员审核四级考试信息输入数据流:四级考试基本信息输出数据流:四级考试基本信息表位置:实践教学成果展示平台3.2.3 数据流程分析分析系统功能,绘制出系统数据流图,直观显示出系统数据在系统各个部分之间的流动情况。图 3.2 数据流程图3.3 数据表设计在系统实现时,建立一个名为快递分时投递(ExpressSys)的数据库,建立多个系统模块所要的表。数据表设计现展示如下:表名:Area序号列名数据类型长度小数位标识主键外键允许空默认值说明1Idint40是是否2Namevarchar500是区域名称3Linksvarchar5000是关联区域表名:Delivery序号列名数据类型长度小数位标识主键外键允许空默认值说明1Idint40是是否2ExpIdint40是快递信息3EmpIdint40是派送人4Areavarchar500是所属区域5Statevarchar500是状态6AddTimedatetime83是7Remarkvarchar500是表名:Enterprise序号列名数据类型长度小数位标识主键外键允许空默认值说明1Idint40是是否2Namevarchar500是企业名称3Pwdvarchar500是密码4Phonevarchar500是电话5Areavarchar5000是投送区域6WorkStartTimevarchar500是投递起始时间7WorkEndTimevarchar500是投递结束时间8AreaCountint40是快递员最多负责区域9SingleTimeint40是单次投递时间限制10SingleCountint40是单次派件数量上限11AddTimedatetime83是12Remarkvarchar500是表名:ExpressEmp序号列名数据类型长度小数位标识主键外键允许空默认值说明1Idint40是是否2EntIdint40是所属企业3LoginNamevarchar500是登录名4Pwdvarchar500是密码5AddTimedatetime83是6Remarkvarchar500是表名:ExpressInfo序号列名数据类型长度小数位标识主键外键允许空默认值说明1Idint40是是否2Numvarchar500是单号3Namevarchar500是收件人4Addressvarchar500是地址5Phonevarchar500是联系电话6StartTimevarchar500是起始时间7EndTimevarchar500是结束时间8AddTimedatetime83是9Remarkvarchar500是表名:UserInfo序号列名数据类型长度小数位标识主键外键允许空默认值说明1Idint40是是否2LoginNamevarchar500是登录名3Namevarchar500是姓名4Pwdvarchar500是密码5Phonevarchar500是电话6Emailvarchar500是邮箱7Addressvarchar500是地址9AddTimedatetime83是10Remarkvarchar500是4 系统实现4.1 登录模块实现所有用户都可以在登录界面登录到系统,同时,新客户也可以在下方的注册处注册成为系统的会员,其界面如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