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1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磁芯选择指南来源:网络 更新时间:2009-12-14 点击数: 1 高频变压器设计时选择磁芯的两种方法来源:网络 更新时间:2008-11-5 8:06:32 点击数: 42 在高频变压器设计时,首先遇到的问题,便是选择能够满闵杓埔蠛褪褂靡蟮拇判尽?lt;BR通常可以采取下面介绍的两种方法:面积乘积法和几何尺寸参数法。这两种方法的区别在于:面积乘积法是把导线的电流密度作为设计参数,几何尺寸参数法则是把绕组线圈的损耗,即铜损作为设计参数。1 面积乘积法这里讲的面积乘积。是指磁芯的可绕线的窗口面积和磁芯的截面积,这两个面积的乘积。表示形式为WaAe,有些讲义和书本上简写为Ap,单位为 。根据法拉第定律,我们有:窗口面积利用情况有:KW=NAw变压器有初级、次级两个绕组。因此有:KW=2NAw或0.5KW=NAw我们知道:Aw=而电流有效值I=Ip得到以下关系式:0.5KW=即:于是就有如下式:由于:EIp=Pi 又有: Pi=最后得到如下公式:这个公式适用于单端变压器,如正激式和反激式。0.5,Bm-T,K-0.30.4,-0.80.9,J-A/。推挽式的公式则为:半桥式的公式则为:这里的0.5,例如0.80.9。单端变压器如正激式和反激式:Bm=B=Bs-Br。双端变压器如推挽式、半桥式和桥式:Bm=2Bpk。全桥式公式与推挽式相同,但0.5,例如0.80.9。在J=400A/,K=0.4,=0.8,=0.4(单端变压器),=0.8(双端变压器)。公式简化如下:(单端变压器)(推挽式)(半桥式和桥式)2 几何尺寸参数法这个方法是把绕组线圈的损耗,即铜损作为设计参数。因此,公式正是由计算绕组线圈的铜损的公式演变而来的。变压器有两个绕组这里为初级绕组电阻,为次级绕组电阻。由于因此每个绕组各占一半窗口面积,全部绕组线圈的铜损的公式:来源:网络 更新时间:2008-11-5 8:06:32 点击数: 42 变换两个参数的位置,公式变成:初级安匝与次级安匝相等的关系,以及电流有效值同峰值的关系。上式进一步演化成:同理(见面积乘积法)有:将两个式子代入,得出公式:与面积乘积法的形式相一致,公式成为如下形式:此公式适合各种电路形式。Bm取值同面积乘积法。3 实际举例单端反激式电路。输出功率Po=34W,输入最小直流电压Vi(min)=230V,输入电流峰值1.18A,占空比=0.25,频率f=68kHz,t=14.7s,初级电感L p=716H,变压器效率=0.8,电流密度J=400A/cm,Bm=0.11T,K=0.4,Pcu=0.34W。如采用简化公式,要将99改为78。因为原公式中=0.4,现在=0.25,所以有:两者结果基本一致。EI33磁芯的WaAe=1.47,Kg=0.1358。由此可见,两种方法的结果,选EI33磁芯较合适。EI33磁芯的Wa=1.24,Ae=1.185。下面核算一下,几个绕组是否绕得下。初级绕组Ip=1.18A,Irms=1.18=0.59A。Aw=0.59/4=0.1475。采用Aw=0.159的导线,其最大直径为0.51mm=0.051cm。占有窗口面积为Wa=65=0.1691。反馈绕组Ip=1A,Irms=1=0.5A。Aw=0.5/4=0.125。采用Aw=0.1257的导线,其最大值径为0.46mm=0.046cm。占有窗口面积为Wa=15=0.0317。次级绕组Io=2A,Irms=Io=2A。Aw=2/4=0.5。双股并绕采用Aw=0.2463的导线,其最大直径为0.63mm=0.063cm。两个绕组占有窗口面积为Wa=(11+5)(20.063)2=0.254。全部绕组占有窗口面积为。占总窗口面积1.24的 36.7%。EI33磁芯的骨架,窗口高度16mm,宽度5.3mm。16mm高度要扣除两端各1.5mm,尚剩下13mm长度。初级绕组的导线最大直径为0.51mm,每层可绕13 /0.51=25.5匝,65匝要用3层。反馈绕组的导线最大直径为0.46mm,每层可绕13/0.46=28匝,15匝只要用1层。次级绕组的导线最大直径为0.63mm,每层可绕13/ 0.63=20匝,每层绕11+5匝要用2层。绕组排列下图:初级绕组分成3组绕,各组分别为22、22、21匝。每层厚度0.51mm。次级绕组分成2组绕,每组均为11+5匝。每层厚度0.63mm。反馈绕组只用1层,15匝,层厚度0.46mm。绝缘胶带厚度为0.15mm,共7层。绕组总厚度-1+0.51+0.63+0.51+0.63+0.51+0.46+0.157=5.3mm现在核算铜损耗情况。采用同一的平均匝长,等于7.2cm。Aw=0.159、0.1257的导线,单位长度的电阻值分别为0.115/cm和0.1463/cm。而Aw=0.2467的导线,单位长度的电阻值为0.0736/cm,由于采用双线并绕,在计算时减半。Pcu=0.1872+0.0395+0.1166+0.053=0.3693W以下两种方法,有效电流取值和绕组电阻计算,不尽相同。因此,计算结果也是不一样。分别介绍如下电子变压器手册(P.394P.397):这里将输出直流电流Io视同峰值电流,因此,其有效值计算结果为:次级绕组:Ip=Io=2A,Irms=2(1-0.25)=1.732A。反馈绕组:Ip=If=1A,Irms=1(1-0.25)=0.886A。初级绕组的峰值电流,由次级绕组和反馈绕组的峰值电流反馈到初级而求得。而上一方法的初级绕组的峰值电流=2Po/Vi=(234)/(2300.25)=1.18A。计算公式结果如下:其有效值计算结果为:Irms=0.2390.25=0.12A。绕组电阻值的确定,主要区别在于平均匝长的取值上。它采用分段取值的方法。由于取值变化,导线重要新选择。68KHz时,导线的穿透深度为:=7.6/(68)=0.0291cm=0.291mm。选择导线直径要小于两倍穿透深度,即0.2912=0.582mm。初级绕组:Irms=0.12A。Aw=0.12/4=0.03142。采用Aw=0.03142的导线,其最大直径为0.24mm=0.024cm。占有窗口面积为Wa=65=0.0374。次级绕组:Irms=1.732A。Aw=1.732/4=0.433。四股并绕采用Aw=0.1257的导线,其最大直径为0.46mm=0.046cm。两个绕组占有窗口面积为Wa=(11+5)=0.5417。反馈绕组:Irms=0.866A。Aw=0.866/4=0.2165。双股并绕采用Aw=0.1257的导线,其最大直径为0.46mm=0.046cm。占有窗口面积为Wa=15=0.127。全部绕组占有窗口面积为Wa=0.0374+0.5417+0.127=0.7061。占总窗口面积1.24的56.9%。下面我们同样来安排一下绕组位置,并计算各个绕组的厚度,在此基础上计算出每个绕组的平均匝长。EI33磁芯的骨架,窗口高度16mm,宽度5.3mm。16mm高度要扣除两端各1.5mm,尚剩下13mm长度。初级绕组的导线最大直径为0.24mm,每层可绕13/0.24=54匝,65匝要用2层。反馈绕组的导线最大直径为0.46mm,每层可绕13/0.46=28匝,152=30匝,要用2层。次级绕组的导线最大直径为0.46cm,每层可绕13/0.46=28匝,Ns1为54=20匝,要用1层。Ns2为114=44匝,要用2层。绕组排列如下图:绕组总厚度=1+0.242+0.465+0.156=3.68mm下面我们进行各个绕组的平均匝长的计算。因为,EI33磁芯的中心柱等于10mm13mm。因此,各个绕组的平均匝长为:Np1匝长=2(10+13)+4(1+0.15+0.12)=51.08mmNs1匝长2(10+13)+4(1+0.152+0. 24+0.23) =53.08mmNp2匝长=2(10+13)+4(1+0.153+0.24+0.46+0.12=55.08mm)Np2匝长=2(10+13)+4(1+0.154+0.242+0.462)=58.0mm)Nf匝长=2(10+13)+4(1+0.155+0.242+0.464)=62.28mm)电子变压器手册求绕组电阻,不是根据导线表上的单位长度电阻值取得的。应用如下公式计算而得:Rrz绕组电阻,N匝数,1平均匝长,Aw导线载面积。q调整系数RNp1=0.01721.1965(51.0835/0.03142)=1.171RNs1=0.01721.1965(53.085/(0.12574)=0.0109RNp2=0.01721.1965(55.0830/0.03142)=1.0823RNs2=0.01721.1965(5811/(0.12574)=0.0261RNf=0.01721.1965(62.2815/(0.012572)=0.0765现在开始计算铜损耗:PNp=(1.71+1.0823)0.122=0.0402WPNs1=0.0109=0.0327WPNs2=0.0261=0.0783WPNf=0.0765=0.0574WPt=0.0402+0.0327+0.0783+0.0574=0.2086W0.21W0.21W为0.34W的61.76%。现在采用(电子变压器设计技术培训班)的培训教材第101102页的方法。这里的要点是,要计算各个绕组的直流、交流有效值和电阻值,再分别取得直流、交流损耗,两者相加得总的损耗。而计算有效值的次级为中值乘以(1-),初级为中值乘以。输出值要换算为中值后,再求得有效值。次级绕组Io=2A,Ia=2/(1-0.25)=2.67A。Irms=Ia(1-0.25)=2.67(1-0.25)=2.31A。反馈绕组If=1A,Ia=1/(1-0.25)=1.33A,Irms=a(1-0.25)=1.33(1-0.25)=1.15A。初级绕组的峰值电流,由次级绕组和反馈绕组的峰值电流反馈到初级而求得。计算公式和结果如下:有效值:Irms=Ip0.25=0.96410.25=0.48A。初级绕组:Irms=0.48A。 Aw=0.48/4=0.12。采用Aw=0.1257的导线,其最大直径为0.46mm=0.046cm。占有窗口面积为Wa=650.0462=0.1375。次级绕组:Irms=2.31A。 Aw=2.31/4=0.5775。四股并绕采用Aw=0.159的导线,其最大直径为0.51mm=0.051cm。两个绕组占有窗口面积为Wa=(11+5)=0.6659。反馈绕组:Irms=1.15A。 Aw=1.15/4=0.2875。双股并绕采用Aw=0.159的导线,其最大直径为0.51mm=0.051cm。占有窗口面积为Wa=15(=0.1561。全部绕组占有窗口面积为Wa=0.1375+0.6659+0.1561=0.9595。占总窗口面积1.24的77.4%。下面我们同样来安排一下绕组位置,并计算各个绕组的厚度,在此基础上计算出每个绕组的平均匝长。初级绕组的导线最大直径为0.46mm,每层可绕13/0.46=28匝,65/28=2.3,要用3层。次级绕组的导线最大直径为0.51mm,每层可绕13/0.51=25匝,Ns1为54=20匝,要用1层。Ns2为114=44匝,要用2层。反馈绕组的导线最大直径为0.46mm,每层可绕13/0.46=28匝,152=30匝,要用2层。绕组排列如下图:绕组总厚度=1+0.463+0.515+0.157=4.98mm求平均匝长:Np1=2(10+13)4(1+0.15+0.23)=51.052mmNs1=2(10+13)4(1+0.152+0.46+0.255)=54.06mmNp2=2(10+13)4(1+0.153+0.46+0.51+0.23)=56.6mmNs2=2(10+13)4(1+0.154+0.462+0.512)=60.16mmNp3=2(10+13)4(1+0.155+0.462+0.513+0.23)=63.72mmNf=2(10+13)4(1+0.156+0.463+0.514)=67.28mm现在开始计算绕组电阻和铜损耗:计算绕组电阻,先利用公式计算直流电阻:Rdc=1/Aw。=2.3。这里的1为匝长(mm)与匝数的乘积。Rdc(Np1)=2.3(51.5222/0.1257)=0.207Rdc(Ns1)=2.3(54.065/(0.1594)=0.00977Rdc(Np2)=2.3(56.622/0.1257)=0.228Rdc(Ns2)=2.3(60.1611/(0.1594)=0.0238Rdc(Np3)=2.3(63.7221/0.1257)=0.245Rdc(Nf)=2.3(67.2815/(0.1592)=0.073现在开始计算交流电阻:Np1层厚=0.83dd/s=0.830.40(0.40/0.46)=0.3096(d为导线裸线直径mm,s为导线的最大直径mm。)Q=0.3096/0.291=1.06。 Fr=Rac/Rdc=1.1。Rac(Np1)=1.1Rdc(Np1)=1.10.207=0.228Ns1层厚=0.83d d/s=0.830.405 (0.45/0.51)=0.3508(d为导线裸线直径mm,s为导线的最大直径mm。)Q=0.3508/0.291=1.2。 Fr=Rac/Rdc=1.2。Rac(Ns1)=1.2Rdc(Ns1)=1.20.00977=0.012Np2层厚同Np1。 Fr=R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薯类种植种植土壤消毒工艺考核试卷及答案
- 镀层加工工艺考核试卷及答案
- 外勤无线电雷达工前沿技术考核试卷及答案
- 钽电解电容器赋能、被膜工职业考核试卷及答案
- 数字化转型下高职建筑设计类专业BIM技术 培养体系的重构与实践
- 银行专项笔试题库及答案
- 银行员工笔试试题及答案
- 关节专业试题及答案
- 疾控中心专业试题及答案
- 管理专业试题及答案
- 2025年防范电信网络诈骗知识竞赛题库及答案
- 2025年华能重庆珞璜发电有限责任公司招聘笔试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
- 《机器视觉技术及其应用》课件-模块1项目1 机器视觉技术简介
- 《抗心律失常药》课件
- 帕金森病患者吞咽障碍康复中国专家共识 2025版解读
- 现代农业产业园的信息化管理平台建设
- GB/T 45166-2024无损检测红外热成像检测总则
- 混合动力汽车试卷B
- 全套电子课件:网络信息编辑实务
- 《网店色彩设计》课件
- 《铁路技术管理规程》(普速铁路部分)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