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专题二东西方的先哲1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孔子课件人民版选修_第1页
高中历史专题二东西方的先哲1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孔子课件人民版选修_第2页
高中历史专题二东西方的先哲1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孔子课件人民版选修_第3页
高中历史专题二东西方的先哲1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孔子课件人民版选修_第4页
高中历史专题二东西方的先哲1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孔子课件人民版选修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东西方的先哲,专 题 二,一 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孔子,学习目标,学 探究学案,1出生:春秋时期_人,公元前551年生于鲁国_。 2勤学:30岁时已精通_、乐、射、御、书、数六艺。 3授徒:35岁时无意从政,便收徒授课,弟子日多,影响日甚。 4从政:51岁时被任命为中都宰,后升为大司寇,执掌鲁国的治安、司法事务。,孔子其人,鲁国,陬邑,礼,5显名:夹谷之会使孔子名望大增,出任代理宰相职务,这是孔子政治生涯的顶峰。 6周游列国 (1)原因:由于鲁国公室权力不张,孔子的政治抱负难以实现。 (2)概况:游说各国君主实施他的_,但终未被采纳。,政治主张,7晚年 (1)68岁回到鲁国后,放弃为官,专心致志从事教育和_的整理。 (2)公元前479年,孔子病逝,他的言论由其弟子辑录在_一书中。,古典文献,论语,孔子为什么周游列国? 提示: 他在鲁国实现自己政治抱负的理想落空,期望到列国宣传自己的政治主张,以受到重用。,1时代背景 (1)春秋时代,社会长期动荡。 (2)贵族垄断_局面逐渐被打破,私人讲学风气开始有所发展。,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和孔子的历史影响,学术文化,2思想内容 (1)礼周礼 尊尊:即,卑贱者对尊贵者的尊崇,其中最重要的是_。 亲亲:即,对亲人的爱,其中强调子对父母的孝顺,弟对兄长的恭敬。 贵贱有序:提出“君君、臣臣、父父、子子”,提倡周礼的_。 “正名”:就是要用周礼所规定的人的名分去规范人的行为。,尊君,贵贱有序,(2)仁 “爱人”:认为仁爱应有差别,首先是_,其次是朋友,而后才是其他人。 行“忠恕”之道:所谓“恕”,就是“己所不欲,_”,所谓“忠”就是“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亲亲,勿施于人,(3)礼与仁结合 孔子认为,只有礼与仁相结合的社会,才是人类的_。 社会依礼而有严格的等级和上下尊卑的界限。社会依仁而使人人有爱心,不使有差别的等级走向对抗。,理想社会,3孔子的历史影响 (1)教育:孔子创办私学,打破以往官方垄断办学的传统。他主张“_”,扩大了教育对象,从而促使文化教育下移。 (2)政治:孔子提出理想贤人的标准就是“_”,这一主张成为中国古代社会开明君主的标准。 (3)意识形态:孔子所创立的儒家思想在汉武帝“_,独尊儒术”以后,成为封建社会的官方意识形态,在中国思想界中占据主导地位。,有教无类,内圣外王,罢黜百家,孔子推崇周礼,实质上是要维护摇摇欲坠的奴隶制度,体现了其思想的保守方面;但孔子主张恢复周礼的目的是追求统一安定、和谐有序的社会局面,使人们生活安定,这体现了其思想的积极方面。,孔子一生坎坷、仕途不畅,转而周游列国,授徒讲学整理古典文献,孔子吸收西周时期的政治文化观念,提出仁和礼的思想,以期规范变动的社会秩序,孔子作为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影响深远。,讲 课堂讲义,1理解仁、礼的关系 提示: (1)“仁”是孔子思想的核心,是处理人际关系的最高准则,希望通过仁爱来缓和社会矛盾,实现社会的稳定。 (2)孔子主张恢复周礼,维护社会等级秩序,并将礼和仁有机结合起来,让仁有礼的约束而不失于无序,让礼体现仁的精神而不流于形式。 (3)礼是仁的形式,仁是礼的内涵。,2孔子的主张在当时不受统治者重视的原因 提示: (1)孔子所处的年代是春秋末年,社会经历着剧烈的变革,新兴地主阶级主张以暴力打破旧的统治秩序,建立新的统治秩序。 (2)孔子为了维护奴隶主贵族的利益,提出“复礼”的主张,通过恢复西周的礼乐典章制度,把颠倒了的社会等级制度重新恢复正常。由此可见,孔子的思想实质上是在力图维护以分封宗法制为核心的奴隶制。,(3)在春秋末年奴隶制正在走向灭亡,新兴封建制度正在构建的背景下。孔子的保守思想违背了历史发展的趋势,不适应当时社会发展的需要,所以在当时不受统治者重视。,3认识孔子思想的进步性 提示: (1)当时:政治,有利于缓和阶级矛盾,稳定社会秩序。文化,促进了教育事业的发展,打破了“学在官府”的局面。 (2)深远:后经改造,形成完整的儒家思想体系,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 (3)现实:有利于构建和谐社会,以德治国;人本、民本、教育思想影响深远。,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材料二 齐景公问政于孔子。孔子对曰:“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公曰:“善哉!”季康子问政于孔子曰:“如杀无道,以就有道,何如?”孔子对曰:“子为政,焉用杀?子欲善而民善矣。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 论语为政 请回答: (1)阅读材料一中的图片,你获得了哪些信息? (2)依据材料二,概括孔子的主要政治观点。,解析: 本题着重考查学生从材料中获取有效信息及对史实的理解分析能力。第(1)问从三孔到孔子文化节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孔子教育奖,一方面可以看出孔子的影响,不仅影响中国,而且影响到全世界;另一方面,可得出对孔子的尊敬和纪念。第(2)问要紧扣材料中的关键词“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和“德”,进行概括。,答案:(1)孔子是中国历史上的大思想家、大教育家,备受后代推崇;儒家思想对世界影响很大,全球华人祭孔,传承民族文化;“三孔”的旅游资源得到了有效的保护和开发,推动了当地旅游经济的发展。 (2)“贵贱有序”“为政以德”。,练 高分跨栏,1孔子看到鲁国季氏用了天子的乐舞,便愤然谴责道:“是可忍,孰不可忍!”材料反映了孔子的思想主张是 ( ) A仁者爱人 B忠恕之道 C克己复礼 D中庸之道 解析: 本题旨在考查学生理解历史问题的能力。孔子的这一言论表明他对季氏僭越礼乐不满,正是克己复礼思想主张的体现。 答案:C,2孔子的道德观和伦理观是孔子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主张以爱人之心调解与和谐社会人际关系的是 ( ) “仁者,爱人” 贵贱有“序”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有教无类” A B C D 解析: 属于孔子的政治思想,属于孔子的教育思想,都不是孔子的道德观和伦理观。 答案:B,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能力。仁的思想是孔子思想的核心,是处理人际关系的最高标准。因此,A项正确。 中庸思想认为“过犹不及”就是过头和不及同样不好,恰到好处才是中庸,达到的方法就是“和而不同”。 因此,B、D两项与中庸思想有关,与仁的思想无直接关系。C项是孔子的教育思想,而仁的思想是孔子的政治思想,因此,也可以排除。 答案: A,4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孔子想回到西周,维护奴隶制,政治上是保守主义者,有他的落后一面,但他是伟大的史学家、教育家和人道主义的倡导者,他在历史文化遗产的继承、整理和传播上有卓越的贡献。 据论孔子思想,材料二 孔子在历史文化领域有杰出成就,他的“爱人”、“仁民”观念以及他的教育思想,表现出新兴地主阶级的进步性,他想回到西周,只是因为不敢公开反对当时还比较强大的奴隶制,表现出他怯懦的方面。 据略论孔子思想的阶级性,请回答: (1)两则材料都涉及孔子在教育方面的贡献。孔子在教育方面有何贡献? (2)材料一、二评价孔子时,采用的相同方法是什么?结论有何不同? (3)综合上述材料,说明应当如何评价历史人物。,解析: 第(1)问主要考查学生客观叙述历史事物的能力。学生只要把所学知识归纳复述即可。如孔子创办私学、有教无类惠及平民,孔子还提出了学思结合、温故知新等一系列合理的教学方法。第(2)问考查历史学习、历史研究的基本方法。历史研究的基本方法主要有阶级分析法、辩证分析法(一分为二)。方法相同但角度和立场不同可以得出不同的结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