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1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毕业设计(论文) 题 目:中国移动收购浦发银行部分股权的案例研究 学 部 专业名称 班级学号 学生姓名 指导教师 二O一五 年 五 月毕业设计(论文)任务书I、毕业设计(论文)题目:中国移动收购浦发银行部分股权的案例研究II、毕 业设计(论文)使用的原始资料(数据)及设计技术要求:1、查阅论文相关中外文献并收集相关资料具体要求;(1)到学校图书馆借阅通信及金融企业方面的图书和中国移动相关资料5一10本;(2)从中国知网等网站查找相关论文20篇,重点查阅至少10篇,关键检索词:并购、企业并购、移动支付、中国移动、浦发银行;(3)查阅最新的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发展的相关报道、案例等;(4)参考老师提供的外文文献。2、完成文献综述及开题报告具体要求:(1)要写明选题的依据和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及评述、指出主要特色;(2)文献综述及开题报告要有参考文献10篇及以上(至少1篇外文文献),并尽可能多引用最新的期刊文章;(3)论文重点:中国移动收购浦发银行股权的动因研究和并购的方法、并购的影响及并购带来的协同效应。3、完成论文的撰写工作具体要求:(1)论文字数10000字以上,其中参考文献按引用顺序标号,并与正文出现顺序一一对应;(2)理论联系实际,要有图表形象表达。(3)要体现论文的主要特点。III、毕 业设计(论文)工作内容及完成时间:1、第1周-第4周:查阅资料,完成外文资料翻译,撰写开题报告。2、第5周-第8周:完成并提交毕业论文初稿。3、第9周-第10周:毕业论文定稿。4、第11周:毕业论文评阅。5、第12周:根据评阅人意见修改毕业论文,提交答辩稿。6、第13周:毕业论文答辩、最终定稿并提交归档。 、主 要参考资料:1 J.FredWeston.Merger and Acquistions as Adjustment ProeessesM. Journal of Industry,20012 Ronald H.Coase the Nature of the FirmJ. New Serier, 1937,Vol.4(16):386-4053 Napo Mafihlo.Reysons for failure in mergers and acquisitionsJ. MBA papers of Kwazul Universit.January.2006,P1-784 Steve McGrady.Extending due diligence to improve mergers and acquisitionsJ.Bank Accounting & Finance. June.2005,P7-235 张新.公司并购重组是否创造价值?一证券市场的理论与实证研究J.经济研究,2003,(6):236 胥朝阳.企业并购的风险管理研究D.武汉:武汉大学硕士论文,20047 高红梅.企业并购风险分析与防范D.沈阳:沈阳工业大学硕士论文,20068 李善民,陈玉罡,曾昭灶,李晰,王彩萍.中国上市公司并购与重组的实证研究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39 万潮领,袁国良,储诚忠,李翔.沪深股票市场公司重组绩效实证研究M.中国证券报,200110 王一.企业并购理论及其在中国的应用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12 管理济 学部 会计 专业 1183063 班学生(签名): 填写日期: 2015 年 1 月 15 日指导教师(签名): 助理指导教师(并指出所负责的部分): 管理与经济 学部主任(签名) 附注:任务书应该附在已完成的毕业设计说明书首页。学士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本人声明,所呈交的论文是本人在导师的指导下独立完成的研究成果。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不包含法律意义上已属于他人的任何形式的研究成果,也不包含本人已用于其他学位申请的论文或成果。对本文的研究作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以明确方式表明。本人完全意识到本声明的法律后果由本人承担。作者签名: 日期: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本学位论文作者完全了解学校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同意学校保留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版,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本人授权南昌航空大学科技学院可以将本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扫描等复制手段保存和汇编本学位论文。 作者签名: 日期:导师签名: 日期:中国移动收购浦发银行部分股权的案例研究 学生姓名:郑雪燕 班级:118306363 指导老师:符号亮 摘要: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不断完善,企业间的竞争不断加大,企业继续发展壮大,扩大自己的生产规模,而企业间的并购较于其他方式更直接有效的能够促进企业的发展壮大。因此,并购事件的发生频率越发的快速。2010年3月10日中国移动宣布收购浦发银行定向增发的22亿新股,这一收购事件的发生有望使得不同行业间的结合到达强强联合的效果。本文根据中国移动入股浦发银行这一例子,结合相关并购的理论知识研究,简述并购双方的背景,从并购的过程,描述了此次并购的方案、两者进行并购动机和市场对于此次并购的反应以及并购给双方带来得影响,展现了这次并购的全貌,希望借此次的案例分析给今后我国相似的并购事件起到现实的借鉴作用。关键词:中国移动 浦发银行 并购 移动支付指导老师签名:China mobile to buy stakes in Shanghai pudong development bank case studyStudents name: Zheng Xueyan Class: 1183063 Supervisor: Fu haoliang Abstract: With the establishment of market economy system and continuous improvement, increasing competition among enterprises, businesses continue to grow and expand their production scale, and mergers and acquisitions among enterprises compared to other more direct and effective way to promote business development and growth. Therefore, the frequency of M & A events of more rapid. March 10, 2010 Shanghai Pudong Development Bank, China Mobile announced the acquisition of private placement of 22 million new shares, the occurrence of an event of this acquisition is expected to make a combination of different inter-industry reach combination of effects. According to China Mobile stake in Shanghai Pudong Development Bank in this example, with the knowledge of theory related to mergers, acquisitions brief background on both sides, from the process of mergers and acquisitions, described the acquisition of the program, both the motivation and the market for mergers and acquisitions this merger reaction and impact of mergers and acquisitions to bring the two sides have to show the whole picture of this acquisition, would like to take this case study for future acquisitions of similar events play a real reference. Keywords: China mobile Shanghai pudong development bank mergers and acquisitions mobile payment Signature of Supervisor:目 录1 引言1.1研究背景 (01)1.2研究意义(01)1.3文献综述(02)2 企业并购的种类和战略性并购的概念2.1并购的基本种类(03)2.2战略性并购(03)3 中国移动收购浦发银行部分股权的案例分析3.1收购案两方背景介绍(05)3.2收购方案分析(05)3.3中国移动收购浦发银行的动因分析(06)3.4收购前后的市场分析(08)3.5中国移动入股浦发展银行产融结合效应分析(10)4 结 论参考文献(13)致 谢(14)南昌航空大学科技学院2015届学士学位论文中国移动收购浦发银行部分股权的案例研究1 引言1.1研究背景 伴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完善和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和快速发展,企业的成长壮大已成为企业发展的内在需求。并购较于内部扩张对于企业的发展壮大影响更大,因此企业间的并购活动在市场经济越加激烈的环境下日益增多。受2008年在金融危机的影响,为扩大内需,促进经济的复苏与发展,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开始实施。巨额的信贷背后,贷款集中度问题突出,银行资金缺口越来越大,为缓和这一局面就必须要有新的资金的注入才能弥补资金缺口。而中国移动通信集团作为中国内陆最大的移动通信经营者,具有全世界最多的移动用户和最大规模的移动通信网络,良好的财务经营状况,充沛的现金流动量,并且占有领先的市场地位。在此背景下,2010年3月10日,中国移动用398.01亿元收购上海浦东发展银行定向发行的22亿股。按照两方签订的战略合作协议,上海浦东发展银行和中国移动通讯集团将在移动金融服务和移动手机支付业务方面进行密切的合作,包含了移动转账业务、手机银行卡业务、移动支付业务,等等。两大企业还将利用各自的资源优势在移动金融业务上发挥协同效应,共同促进企业的发展壮大。1.2研究意义通信行业和金融行业在我国都具有垄断性,属于高利率行业。在金融危机的影响尚未彻底清除、我国继续实施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的大环境下,企业间的并购对于银行的风险防范机制和行业监管都有着重大挑战。电信业的竞争格局伴随着行业的重组和3G时代的到来被打破,竞争局势趋于平衡。中国移动以收购上海浦东发展银行的部分股权作为自己在3G时代的竞争战略之一,拥有深刻的现实意义。同时由于其在市场中的领先地位,这一并购所产生的效应也是业内竞争对手所无法比拟的。中国移动和上海浦东发展银行分属不同的行业,中国移动收购上海浦东发展银行代表了企业并购的新方向,因此本文选择这一并购事件进行个案研究分析。中国移动在电信业的基础业务已经达到了增长极限,要想再进一步的得到发展就必须向增值业务转型,实现业务的多元化。本文从企业并购理论出发,分析了并购的种类以及战略并购的概念,以中国移动入股上海浦东发展银行为例,从中国移动入股上海浦东发展银行的方案进行分析,选择股份认购这一合作模式的考虑因素及并购后对两家公司各自的影响。进一步提出在企业并购的背景下,企业管理者应当如何正确制定并购方案,一次来促进企业的进一步发展。希望通过本文为我国企业并购的发展提供参考意见。1.3文献综述企业并购是市场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当前国内外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企业间的并购活动是企业能够快速壮大的一条重要途径,这使得越来越多的企业利用并购这一战略来发展经营实现生产和资本的集中化,以此来实现企业发展壮大的目标。在我国,自市场经济建立以来,联合、并购、破产已然成为中国经济问题的一个重要方面。本文从企业并购的方案、效应及动因这三方面方面来加以研究评论。1.3.1国外研究现状西方主要市场经济国家自19世纪末至今已历经五次企业并购的热潮,这不由使得西方学术界对于企业在并购方面的活动更加关注。在这个领域的研究主要是集中在对并购动因和并购绩效以及并购风险这三个个方面的研究上。企业并购理论包括多种多样的学说,其中韦斯顿(J.F.Weston)(2001)在其提出的协同效应理论中的协同效应是指两个企业合并后,其产出比合并前两个企业产出之和还要大,这种效应被称为“2+2=5效应”1。科斯(Coase)(1937)的交易成本理论认为,并购是企业为了平衡了市场交易和企业内部交易成本的成果,节约交易成本是企业进行并购活动的重要原因2。Napo Mafihlo(2006)认为企业并购指的是通过控制另一家公司的资产和股份或资源的整合,从而实现对市场充分有效的控制。其主要目的在于企业的发展壮大3。企业在并购的过程中尤其需要着重注意的是法律、税务、会计和财务问题。在企业并购理论的研究方面西方学术界的研究还是比较全面的。Steve McGrady(2005)认为世界各地银行引起的一波又一波的并购浪潮,虽然在达成某种协议前提前彻查了法律和财务等方面,也做出了相关的应对措施,但随后的表现与同行业相比却并不是很理想,从无形资产评估中发现,更多关注诸如文化和领导等无形因素将会增加成功的机会4。1.3.2国内研究现状 并购的研究相对于西方国家在中国是相对较晚开始的,是以对于企业并购的研究就没有西方那么的系统与深入。最近这几年,企业并购日趋成为一种能够与金融、投资和贸易等量齐观的重要经济活动,因此并购逐渐成为国内学者重点关注的对象,大量相关文献也随之涌出。对于企业并购每个学者都有自己不同的认知。目前为止张新(2003)的研究在我国上市公司并购绩效研究方面属于较为全面的一个研究成果,对1993年到2002年我国1216个上市公司的并购活动选用会计研究和事件研究两种方法进行实证研究得出的成果表明,并购虽然为目标企业缔造了价值,但却为公司股东带来了负面的影响。这说明企业并购并不是百利而无一害的,并购的利弊是相对而言的5。胥朝阳(2004)认为,企业并购的风险是指企业并购活动中预期目标不能达成的可能性,因此会给企业的正常运行和管理带来一定程度的影响6。高红梅(2006)指出企业并购风险指的是因为并购方自身实力的有限性,外部环境的不稳定性,和并购项目的难度与复杂性致使企业并购活动不能达到预定目标的可能性和后果7。李善民、陈玉罡(2002)对深沪两市在1999年到2000年发生的349起并购活动进行了实证研究,分析结果表明,并购可以使收购公司的股东增加财富,而对目标公司股东财富影响不显著;法人股比重最大和国家股比重最大法的公司的股东可以看到起财富明显的增加,而股权种类结构对于目标公司股东财富的影响不是很明显8。万潮领、袁国良、储诚忠等(2001)经过对我国1997年至1999年不同类型重组活动的研究结果表明:对于有偿转让控制权的重组事件股票市场有着很强烈的提前反应,并且在公告之日后还有着明显的过度反应情况,有偿转让控制权的累积超长收益率的平均水平在不同类型重组事件中是最高的9。对比国外,我国对于企业并购的的研究,还存在着很多的不足,例如在采用股市事件研究法时,样本的年份过于短暂,样本单位数目也过少,因此我国对于企业并购的研究还有待加强与深入。2 企业并购的种类和战略性并购的概念企业并购理论从1960年开始发展,各种理论逐渐呈现井喷之势,与之相关的理论也成为经济学领域中的热门研究对象,20世纪90年代至今发生的第五次并购热潮展现出规模、金额和范围更升一级的特点。本章主要讨论并购和战略并购的基本种类和发展。2.1并购的基本种类(1)从行业角度可以分为横向、纵向和混合并购三种。(2)按企业并购的付款方式可以分为需要用现金支付、以现金换股票、以股票换资产以、股票换股票、债转股的方式、间接控股、自由转会。(3)从并购企业的行为可分为善意和非善意并购。善意并购建立在双方自愿协商,友好交涉的条件下,达成并购协议。而恶意收购是指采购方为了实现企业控制权的转移,而暗自转移目标并购企业的股票,目标并购企业只能被动接受出售自己企业的条件。2.2战略性并购2.2.1战略性并购的定义企业战略一般指企业为寻求自身高速平稳发展制定出一系列富有前瞻性、整体性的规划。该规划对企业发展有长远而完整的指导作用,和系统性风险的影响。企业战略虽然层面宽泛,但其本质是确定的,都是从不同方面对企业发展进行谋划,从而实现企业整体性、长远性、可持续性的发展。2.2.2 战略性并购的特点为了稳固企业战略并购的地位,为了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基础,它必须通过并购实现发展战略所确定的目标,力争创造出协同效应,这是一个持久的战略思考。它的特点之一是受企业长期目标决定,将企业打造成适应环境变化而不单单追求规模扩大的短期盈利的目标;其二是战略风险具有较高的风险性和不稳定性,战略性的结构调整往往需要较高的协作性,企业协调和文化整合都是实现战略并购不可或缺的方面,所以为达到资源效率的改进,需要正确预测风险决策以规避该种不确定性;其三是种类多样性和目的多样化,种类多样是战略并购的一个显著标志,其中包括盈利型和化解风险型,无论哪种并购种类,其本质目的都是融合并购对象的客户群体,扩大自身可以利用资源,从而实现竞争力的提升和自身企业的规模扩大。2.2.3 战略性并购的意义超越领先者,除掉追赶者是企业实行战略并购的目标,企业实行战略目标的意义主要有三个:(1)企业间能力互补。在一个企业的发展路程中,一方面其优势行业想要谋求突破性发展;另一方面劣势行业想要缩减成本,提高市场占有率,这就需要与被合并公司的重叠特点相结合。企业间先整合需要再慢慢剥离,利用优劣能力的互补性,达到抢占市场的目的。(2)获取共享资源。企业资源包括例如品牌、专利技术、管理水平等多个方面, 如何利用这些资源成为企业现前发展面临的状况。一个企业的最佳状态是通过并购实现整体效益最大化。(3)提升和转移核心技术。当前技术属于战略资产,面临经济全球化的大环境,企业完全可以通过并购实现核心技术的提升甚至转移。重视核心技术有助于企业拓展发展空间,有助于企业掌握中心科技,有助于企业获得稳定优势。3 中国移动收购浦发银行部分股权的案例分析中国移动在二零一零年三月十日宣布,将通过其全资子公司广东移动出资398.01亿元,用18.03元每股的价格收购上海浦东发展银行定向发行的22亿新股,预计抢先占领移动手机支付市场,开展移动金融业务和移动支付业务。3.1收购案两方背景介绍3.1.1收购方-中国移动2000年4月20日,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简称“中国移动”)正式建立,这是一家基于TD-LTE,GSM和TD-SCDMA制式网络的移动通信公司。于2000年5月16日正式挂牌上市。中国移动(香港)集团有限公司属于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全资附属公司,由中国移动通信集团控股的中国移动有限公司(简称“上市公司”)在香港特别行政区以及大陆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建立全资子公司,并相继在纽约和香港上市,属于大型上市央企,港股发型代码为00941。数据、移动语音、多媒体业务和IP电话是其主要经营业务,拥有神州行、全球通、动感地带等著名品牌。3.1.2被收购方-浦发银行一九九二年八月二十八日,上海浦东发展银行股份有限公司(简称:浦发银行)由中国人民银行批准于设立,一九九三年一月九日开业,一九九九年上海浦东发展银行获中国证监会、中国人民银行正式批准,在上海证券交易所正式挂牌上市公开发行A股股票(股票代码:600000),注册资本186.53亿元。现金管理、供应链融资、浦发创富、商业养老保险、资产托管和离岸银行等是其主要经营业务。2014年6月26日,为了能够给中国移动下游经销商和上游供应商提供专属的金融服务业务,上海浦东发展银行专门推出“和利贷-中国移动供应链专属金融服务方案”,属于上海浦东发展银行与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共同打造“和金融”体系下的首款融资产品。移动金融服务属于上海浦东发展银行五项点突破的业务之一,随着中国移动4G服务的全面布局的推动,同时促进双方跨行合作向纵深方向发展。3.2收购方案分析3.2.1收购支付方式的选择中国移动2009年12月31日发布的年报显示:其总资产为751368百万元人民币、总负债为244620百万元人民币,总资产负债率为32.56%,相比2008年的资产负债率有所下降;并且2009年前三个季度中中国移动银行存款和库存现金高达2560.4亿元,实现净利润达839.35亿元之多,因此对于中国移动而言,以18.03元每股的价格收购上海浦东发展银行定向增发的22亿新股完全没有负担。且目前上海浦东发展银行正面临资金严重短缺、核心资本充足率低下的困境,需要大量资金的注入,因此中国移动通过其全资子公司广东移动以全部现金支付的方式进行交易更加符合上海浦东发展银行的需求。3.2.2股权份额的选择中国移动选择收购上海浦东发展银行定向增发的22亿新股,将持有上海浦东发展银行20%的股权,对于收购20%股权的选择有以下两个方面的原因:第一是因为中国收购上海浦东发展银行20%的股权后,做为上海浦东发展银行第一大股东的上海国际集团依然持有上海浦东发展银行约24.32%的股权,控制权没有转移,因此中国移动入股非主业务行业的行为更容易得到国资委、证监会、银监会的审批;第二个原因是中国移动通过拥有上海浦东发展银行20%的股权将成为上海浦东发展银行第二大股东,并且可以提名三个人进入上海浦东发展银行董事会,但不会介入到上海浦东发展银行的日常经营管理中,不过对于今后双方的战略合作的执行还是有一定的话语权。3.3中国移动收购浦发银行的动因分析并购作为一项投资活动,其根本目的是为了获取投资收益,增强企业的实力和促进股东财富的增值。并购投资收益的产生是通过并购引起一系列协同效应,从而使得企业价值得到提升。3.3.1中国移动动因分析(1) 扩展业务范围,提高市场份额。伴随着我国市场经济制度的不断完善、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以及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市场上各个行业的竞争也日趋激烈。众多品牌同分通信这一馅饼,中国移动急于寻找一个发展壮大的出口,以便继续领军中国的通信行业,而这正是中国移动的雄心勃勃所在。现如今,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中国的电信市场在3G移动时代也呈现出日益激烈竞争趋势,而手机的普及程度经过之前的飞速发展后其之后的上升空间不是很大,中国移动想要更好更快的得到发展,继续在通信行业保持领先的优势就必须拓宽其发展道路,扩大增值服务范围,迎合广大消费者日趋多元化的消费方式,而企业间的并购能够快速有效的推动企业的发展。(2)入股上海浦东发展银行可以间接获得金融牌照。以通信作为业务主体的中国移动想要对外扩展业务,打造移动手机支付平台,就需要获得一张金融牌照,且上海浦东发展银行品牌影响力强、进入标准低于其他国有银行以及上海浦东发展银行正需要资金的注入因此上海浦东发展银行是最好的选择。(3)资金过剩,盘活存量资源。中国移动是全世界市值最高的通信集团,也是中国目前规模最大的移动通信运营商,其每年的收益都非常可观。从2009年12月31日中国移动披露的年报中其净资产为506748百万元,营业额为452103百万元,可以资金力量的雄厚,且上海浦东发展银行正面临资金短缺的问题,其增发的新股的股价不高,因此此次入股上海浦东发展银行从财务角度方面来看不会引起任何的负面影响,同时也促进了资金的利用率(4)实现经营协同效应。所谓的经营协同效应指的是并购能够给在效率方面给企业生产经营活动带来转变和效率的提高所带来的好处,经营效应的实现可以使降低公司的生产经营成本减少不必要业务性支出 ,同时还可以提高经营效率,通过合理的策划,将提高经济效益。入股前,中国移动与上海浦东发展银行分别在不同的地方不同的行业里各自运营自己的业务,上海浦东发展银行拥有全国性的经营资质,网点覆盖率广、品牌号召力强且上海浦东发展银行不同于其他大型的国有银行,进入上海浦东发展银行的门槛较低,入股后,中国移动可以利用上海浦东发展银行得到金融市场的准入证,从而开展建设移动金融业务和移动手机支付业务,入股银行可以降低手续费的成本,提高市场竞争优势。(5)抢占移动支付市场的先机。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和人们对于电信产品移动性、便携性的需求的上升,手机功能对样化的趋势逐渐显现出来,手机已经由以前单一的通话功能逐渐发展为集日常通话、消费和娱乐为一体的设备,同时,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和使用范围的不断扩大使得移动电子商务和手机支付逐渐成为人们日常消费的一种重要的方式,在西方发达国家手机支付已经的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市场未来发展前景非常好。因此如果能够提前占领手机市场的先机,那么日后企业的发展将会更上一层楼。(6)抢滩上海金融市场。根据国务院发布的消息称,上海将建设成国际金融中心,这是上海浦东发展银能够吸引中国移动入股的其中一个原因,而另一方面是因为上海浦东发展银行的第一大股东上海国际集团控制着16家核心金融企业,能够与其靠上关系就等于被纳入了上海巨大的金融体系内,这对于中国移动日后的发展有着很大的助力。3.3.2浦发银行的动因分析 (1)提高核心资本充足率,解决资金流短缺问题。受08年金融危机的影响,中国的银行业也遭受了一定程度的波及,上海浦东发展银行资金出现了严重的短缺,其资本充足率与其他上市银行相比一直处在较低的位置。截止2009年6月底,其6.22%的核心资本充足率没有达到银监会对资本充足率的规定。上海浦东发展银行推行的高杠杆经营政策,从2006年到2009年净利率以及总资产规模的快速扩大可以看出,其越来越迫切的资金需求,根据相关资料显示,上海浦东发展银行2006-2008年总共由内部累积增补核心资本达到180亿元之多。但是因银监会对银行杠杆经营政策的压缩,上海浦东发展银行实行的这种杠杆政策受到了很严重的损害,当前,对于银监会颁布实施的将核心资金充足率提高到7%,并将其是否达标与可否发债关联在一起的新的监管标准面前,上海浦东发展银行只有通过资本市场融资来解决资金来源问题,从而提高资本充足率,以满足新的监管要求,上海浦东发展银行必须尽快获得资金。在这样的条件下中国移动的入股无疑为上海浦东发展银行雪中送炭,不仅解决了上海浦东发展银行资金短缺的问题还使得上海浦东发展银行可以借此机会进行转型,使其能够赶上现阶段的扩张模式。(2)扩大业务量,促进零售和中间业务的发展。“渠道、客户、服务和产品”是银行主要竞争的四大重点。上海浦东发展银行在这几个方面都处于竞争劣势。相对其他大型国有银行,上海浦东发展银行目前在经营网络、零售业务、手机支付等方面规模仍然较小,因此,为了能够扩展业务范围,更好的提升发展空间,就必需要有足够的资金来保证业务项目的发展。中国移动的客户超过1.38亿户,中国移动入股上海浦东发展银行能够实现资源的共享为上海浦东发展银行带来大量的客户,这也间接的带动了上海浦东发展银行的储蓄业务。并购相对于其他方式更能够快速的使企业发展壮大,中国移动雄厚资金的注入为上海浦东发展银行扩大业务量提供了保障。(3)中国移动的入股可以实现银企协同效应。实现企业协同效应是企业进行企业并购活动最主要的目的。中国移动雄厚的资本以及拥有将近5亿的用户和遍布全国乡镇的营业网点能够为上海浦东发展银行带来了巨大的金融资源和庞大的业务机会,整合后上海浦东发展银行一方面可以解决资金短缺问题,另一方面也可以挖掘出更多的客户,带来更多的发展机会,对于中国移动而言也获得了金融准入的牌照,对于打造手机移动支付平台提供了先前条件,此举对于双方而言都是利益无穷。(4)快速增加网点,提高市场占有率。当前,上海浦东发展银行只有518家分支机构,网点覆盖率不高,如果要增加网点也就意味着需要投入很大的财力,但是对于上海浦东发展银行来讲,资金短缺问题很难在短时间内得到改善,因此中国移动的入股不仅可以直接解决资金短缺问题,而且上海浦东发展银行还可以分享它的巨大客户资源和4万家营业厅,还可以获得可观稳定的POS机手续费收益,因此中国移动的入股对于浦发而言有益无害。 3.4收购前后的市场分析市场对于中国移动收购上海浦东发展银行部分股权的这起事件很关注,但是股票市场对于这件事情是不是很赞同,下面就中国移动入股浦发前后股价的波动来进行分析,看股票市场对这一并购事件前景的态度。3.4.1短期股价变动分析表一2010年2月23日至2010年3月15日交易成交表日期开盘价最高价收盘价最低价交易量(股)交易金额(元)2010/2/2319.6519.6519.4919.25305709485935249922010/2/2419.3519.6819.6619.24389783607585328642010/2/2519.7520.820.7419.7519447596839988753922010/3/112121.821.320.923027176049430912002010/3/1221.3221.5221.0421.027491175215957639682010/3/152121.1520.6820.58581273201208927232从表一来看,该股的股价在2月24日开始上升直至3月15月开始有所回落,交易量对比之前两天呈迅速上升趋势,后面两天开始回落。对大单异动原因的扫描发现,2010年3月10日上海浦东发展银行引入中国移动作为战略投资者,大量资金的注入增补了其资本充足率,致使其股价上涨,两者的强强联合也增强的股票市场对该股的看好,因此成交量迅速攀升。3.4.2长期股价变动分析图一2009年3月10日至2011年3月10日股价走势图 该图是中国移动入股上海浦东发展银行前后一年的股价走势图,从这个走势图中可以发现,该股在中国移动入股前,从09年3月10日至09年6月8日走势上升趋势明显加剧,之后逐渐回落呈波动式曲线发展趋势。在10年3月10日中国移动入股后呈现短期的上升趋势直至4月至7月呈加剧下跌趋势,之后呈波动式缓慢下跌趋势。图二2007年3月10日至2013年3月10日股价走势图 图二是中国移动入股上海浦东发展银行前后三年的股价走势图,从图中可以看出浦发银行的股价在2008年的时候是一个分水岭,2008年之后股价呈直线下降趋势,直至2009年才开始回升,之后就呈波动式变动。2010年中国移动的入股相比前三年浦发银行的股价来讲其产生的影响并不大,在2010年至2013年这三年里浦发银行的股价呈缓慢下跌的趋势。从以上股价波动的情况可以看出,在短期内由于中国移动大量资金的注入,上海浦东发展银行的资本充足率得到增补,其股价也随之上涨,成交量也有大幅的上升,这说明中国移动的入股对于上海浦东发展银行的发展在短时间内确实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但是从长期来看,效果却不是很好,从股价一直呈下跌的趋势来看,股票市场对中国移动入股上海浦东发展银行的举动并不是十分看好。而且相对于近年才兴起的支付宝来说,中国移动联合上海浦东发展银行开展的移动手机支付业务其市场份额远远低于支付宝的市场份额,因此我认为此次并购活动并不是很成功。而导致这种结果的原因我认为有以下几点:A.企业的执行力不够;B.部分入股的方式不适合现在的市场竞争机制,中国移动只收购上海浦东发展银行部分股权且不介入上海浦东发展银行的日常经营管理,没有决定权。3.5中国移动入股浦发展银行产融结合效应分析3.5.1对中国移动的影响 (1)协同效应可以划分为财务协同效应和经营协同效应。中国移动和上海浦东发展银行可以利用各自的资源优势在客户资源和品牌资源等方面发挥经营协同效应,共谋发展之路。中国移动入股上海浦东发展银行后可以实现信息共享,这可以降低由于信息不对称带来的评估成本,中国移动在入股前如需要金融机构为其提供服务,要在支付很高的手续费,而加入上海浦东发展银行降低成本,减少费用的支出,使外部利润内部化,从而获得财务协同效应。(2)进入新行业的经营风险。中国移动与上海浦东发展银行所属的两个行业的性质都为垄断性,虽然都是服务性企业,但是两个行业仍存在很大的差距。中国移动虽然对用户的运营模式很熟悉,但却不擅长金融业务的运营模式,因此对于之前从没有涉及过的行业由于经验的缺乏会给企业带来经营风险。(3)带来的连锁风险。金融业属于高负债经营行业,投资风险相对较高,随着金融全球化的发展,金融企业间的业务往来更加频繁,因此往往一荣俱荣、一损俱损,因此,如果上海浦东发展银行再次受到金融危机的波及那么也会影响中国移动在上海浦东发展银行的投资。3.5.2对浦发银行的影响(1)银企实现协同效应。银企协同效应可以分为信息、财务和销售方面的协同效应。两者的结合可以融合双方在技术、客户、平台和网络方面的优势,从短期来看,中国移动的入股为上海浦东发展银行注入了大量的资金,排除了资金短缺的问题,增补了其核心资本充足率。从长期来看,增强了其防范风险的能力,为浦发日后的发展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2)公司治理效应。中国移动的入股后虽然持有上海浦东发展银行20%的股权,是上海浦东发展银行第二大股东,但是其控制权并没有发生转变且中国移动虽有二人担任上海浦东发展的董事却不会介入到上海浦东发展银行的日常经营管理中去,上海浦东发展银行和控股及相关人员的间的关系不会发生改变。(3)风险效应。中国移动入股上海浦东发展银行属于跨行业的并购事件,在市场监管方面由于监管信息缺乏交流,很难对跨行业的经营行为经行合理有效的监管,国资委对其的监管会存在一定的漏洞。除了监管方面存在影响外也会产生风险外溢效应,金融业由于市场的不稳定性往往会使得收益与风险并存,产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方大炭素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招聘127人笔试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2025年国网新源集团有限公司高校毕业生招聘(第二批)调剂笔试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2025年合肥公交集团有限公司驾驶员招聘180人笔试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2025年中国烟草总公司辽宁省公司人员招聘168人笔试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危险运输安全培训
- 2025内蒙古中材科技(锡林郭勒)风电叶片有限公司招聘32人笔试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危险品安全管理培训
- 地球运动与气候
- 危化安全员培训记录课件
- 嘉兴油车港安全生产培训课件
- 上海市静安区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数学试题(解析版)
- TPM管理知识培训
- 2023年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真题及答案解析(地市级)
- 关于无梁楼盖和梁板式楼盖经济性的比较
- 第十四杂环化合物
- RB/T 306-2017汽车维修服务认证技术要求
- 《数学软件》课程教学大纲
- 《细胞工程学》考试复习题库(带答案)
- 粤教花城版小学音乐歌曲《哈哩噜》课件
- 第六讲:RCEP服务贸易与投资解读课件
- 展筋丹-中医伤科学讲义-方剂加减变化汇总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