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四单元 13《苏州园林》课件 语文版_第1页
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四单元 13《苏州园林》课件 语文版_第2页
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四单元 13《苏州园林》课件 语文版_第3页
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四单元 13《苏州园林》课件 语文版_第4页
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四单元 13《苏州园林》课件 语文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3.苏州园林,13.苏州园林 得分_ 卷后分_ 评价_,鉴赏,轩榭,称,zhn,壑,jin,嶙峋,lu,mn,qin wi,zhn zhu,ln,C,m,m,mn,mn,wn,招标,池沼,昭雪,4下列句子标点符号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5分) A似乎设计者和匠师们一致追求的是: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 B游览者来到园里,没有一个不心里想着口头说着:“如在画图中”的。 C没有修剪得像宝塔那样的松柏,没有阅兵式似的道旁树:因为依据中国画的审美观点看,这是不足取的。 D四扇,八扇,十二扇,综合起来看,谁都要赞叹这是高度的图案美。 5指出下列句子运用的说明方法。(6分) (1)苏州园林与北京的园林不同,极少使用彩绘。( ) (2)没有修剪得像宝塔那样的松柏,没有阅兵式似的道旁树。( ) (3)游览者必然也不会忽略另外一点,就是苏州园林在每一个角落都注意图画美。阶砌旁边栽几丛书带草。墙上蔓延着爬山虎或者蔷薇木香。( ),B,作比较,打比方,举例子,6根据下面文段,用排比句概括苏州的美。(4分) 苏州的美是古典的。哪怕一木一石,它也是那么优雅,那么庄严。它一会儿叫你想起我们伟大的历史,一会儿叫你温习许多美丽的传说。含蓄也是苏州的美,要是不下一番搜寻的工夫,你就别想领略它。苏州人从来不喜欢在你面前夸口。他只是带着恬淡的笑容,引你走到那儿,直到你在他面前发出大声的惊叹。苏州的美还呈现出它的多样性。在苏州,你欢喜古朴,请到沧浪亭;你爱好清幽,就去拙政园;你喜欢疏朗,不妨到怡园;你倾向于深邃,这儿有狮子林。,苏州的美是古典的,苏州的美是含蓄的,苏州的美是多样的。,苏州园林栽种和修剪树木也着眼在画意。高树与低树俯仰生姿。落叶树与常绿树相间,花时不同的多种花树相间,这就一年四季不感到寂寞。没有修剪得像宝塔那样的松柏,没有阅兵式似的道旁树:因为依据中国画的审美观点看,这是不足取的。有几个园里有古老的藤萝,盘曲嶙峋的枝干就是一幅好画。开花的时候满眼的珠光宝气,使游览者感到无限的繁华和欢悦,可是没法说出来。,不能。因为高树才“俯”,低树才“仰”,如果调换二者位置,与前面的描述矛盾,表意不准确。,8“因为依据中国画的审美观点看,这是不足取的”这句话中,“中国画的审美观点”是什么?“这”又指代什么?(4分) 9“这就一年四季不感到寂寞”中“寂寞”一词可以换成“单调”吗?为什么?(4分),追求自然之趣及图画美,不讲究整齐。“这”指代修剪得像宝塔那样的松柏,阅兵式似的道旁树。,可以,但还是原文中的“寂寞”更好。“不感到寂寞”不仅表现出了树和花的种类多,而且还有繁荣、热闹的气氛。,10本文语言生动准确,第二自然段中四个“讲究”构成了排比句,突出了布局的特色,也加强了语势。请你运用排比的修辞手法写一段话,介绍某种事物几个方面的特点。(80字左右)(6分),示例:公园里的树真多啊,有四季常绿的松树,有气宇轩昂的银杏树,有高大挺拔的槐树,有婀娜多姿的柳树;公园里的树真奇啊,有的像一把伞,有的像神气的士兵,有的像顶天立地的巨人。,12下列各项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5分) A败笔 蔓延 玲珑 盘屈嶙峋 B堆叠 闲适 映衬 自出心材 C明艳 阅历 彩绘 因地治宜 D鉴赏 工细 雷同 俯仰生姿,C,D,城市绿墙 宋淑运 中国与外国最大的不同就是围墙。迈出国门,浏览包括某些发展中国家在内的世界各国的城市,哪里都看不到像中国一样的围墙。在国外,一些城市所谓的“围墙”更多的是生机盎然的“绿色围墙”。所谓“绿色围墙”,就是利用植物代替砖、石或钢筋水泥“砌墙”。 世界上最具特色的城市绿色围墙建筑,首推巴西的“植物墙”。在巴西,绿色围墙是用空心砖砌成的,砖上附有树胶和肥料,再种上草籽,小草便从里面长出来,绿满墙面。这种植物墙,不仅具有审美价值,而且可以减少噪声和空气污染。在巴西首都巴西利亚,人均绿地近百平方米,雄踞世界第一。巴西利亚是1960年才建立起来的新首都,几乎毫无历史价值可言,1987年却被联合国定为“人类文化遗产”,这除了构思奇巧的三权广场、布局新颖的城市风格外,还因为该城突出绿化,人与环境和谐共存,成了现代化新城的典范。,非洲尼日利亚首都拉各斯因人口爆满,1979年决定迁都到内陆的阿布贾,迁都伊始,政府就颁布取缔围墙令。今日的阿布贾砖石围墙绝迹,绿树成阴,视野开阔,到处是万紫千红的花草、树墙、藤萝墙。 中国筑围墙已有几千年历史,中国围墙更在于它安全、分界的功能。今天,面对开放的世界,我们只有冲破围墙重地,以绿墙代替砖墙,才能与世界城市建设发展的主流趋势相符合。 13从全文看,“绿色围墙”的主要功能是什么?请用两个词概括回答。(4分),美化,环保。,14(1)文章第段主要采用了什么说明方法?这样写有怎样的作用?(4分) (2)文章第段画线处采用了什么说明方法?在本段有什么作用?(4分) 15文章第段“新加坡人只建绿篱不建围墙”一句中的“只”具有怎样的说明效果?(4分) 16你认为本文给我们城市绿化建设最有借鉴意义的一点是什么?请结合实际,简要谈谈自己的看法。(8分),作比较,通过与中国围墙的比较引出本文的说明对象城市绿墙。,举例子。真实、具体地说明了澳大利亚首都堪培拉在城市建设中修筑绿色围墙的实施情况,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只”起限制范围的作用,在句中强调了新加坡人对城市环境绿化已达成共识。,示例:城市绿化建设应该纳入政府行为的范畴;只有让普通大众都具有了城市绿化的意识,才可能真正实现城市的绿化;只有从环保的角度思考城市建设,才能真正实现人与环境的和谐相处;建筑城市绿墙是世界城市建设的主流趋势。,长堤水乡陆途 沈 括 苏州至昆山县凡六十里,皆浅水无陆途,民颇病涉。久欲为长堤。但苏州皆泽国,无处求土。嘉佑中,人有献计,就水中以籧篨、刍槁为墙,栽两行,相去三尺。去墙六丈,又为一墙,亦如此。漉水中淤泥实籧篨中,候干,即以水车汱去两墙之间旧水,墙间六丈皆土。留其半以为堤脚,掘其半为渠,取土以为堤。每三四里则为一桥,以通南北之水。不日堤成,至今为利。 (选自沈括梦溪笔谈) 【注释】陆途:地上的道路。病涉:苦于涉水行走。泽国:低洼积水之地。籧篨:芦苇。漉:淘干。实:填塞。汱:排水。,17文中“亦如此”中的“此”的意思是_(2分) 18请用原文语句回答,人们“欲为长堤”遇到的困难是什么?(2分) 19选文记载的主要内容是什么?由此反映出古代劳动人民什么特点?(4分),这样,指上文“就水中以籧篨、刍槁为墙,栽两行,相去三尺”。,苏州皆泽国,无处求土。,苏州至昆山县一带修筑长堤的经过。 有智慧,善于解决问题。,【译文】苏州到昆山县共六十里,都是浅水而没有陆路,百姓都苦于往来涉水,很久就想要筑长堤。但苏州到处都是水乡,没有地方取土。嘉佑年间,有人建议,在水中用芦苇和干草做成墙,排立两行,相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