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3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学物理教材分析与训练序b 本课的教学内容:b 初中物理教学大纲与教材分析*b 初中物理主要问题研究*b 说课与讲课*b 考核(期末笔试50分平时50 分)b 平时:作业笔记试讲说课教具b 制作第一讲(上)大纲实施细则与教材分析格式1.1中学物理教学大纲b 一中学物理教学大纲的说明b 大纲对初中物理教学目的作了如下规定:b 1引导学生学习物理学的初步知识及其实际应用,了解物理知识对提高人民生活促进科学技术的发展以及社会主义建设中的重要作用b 2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实验能力;初步的分析概括能力和应用物理知识解决简单问题的能力 b 3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良好的物理习惯b 4结合物理教学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和品德教育 二大纲将知识及应用分为三个层次b 1 一般知识要求“知道”b 重要知识要求“理解”b 重点知识要求“掌握”b 2大纲的具体要求:b 92 个知识点19个学生实验121个演示实验171项教学要求(常识性了解24项要求知道80项要求理解41 项要求掌握72 项要求会的技能19项)三中学物理教学大纲b (压强到浮力)b 1压力与压强b (1)学生实验(无)b (2)演示实验:固体压强与受力面积有b 关b (3)教学要求:理解压力的概念b 掌握压强的概念b (4)说 明 :(无) 2液体内部的压强(1)学生实验:研究液体内部压强跟深度 的关系b (2)演示实验:液体对器底和器壁的压强b 液体内部各个方向上都有压b 强,同一深度处压强相等b 液体内部的压强随深度增加b 而增大b (3)教学要求:掌握液体内部压强的规律b (液体内部各个方向上都有压强)b 和压强公式b (4)说 明:不要求计算侧面压力3大气压强(1)学生实验:(无)b (2)演示实验:大气压的存在b 托里拆利实验(挂图或录象)b 气压计(实物或挂图录象)b (3)教学要求:理解大气压的存在b 知道大气压随高度的增加而减小b 知道大气压可用气压计测量 b 记住标准大气压的值 (105 帕=1标准b 大气压 ) 4抽水机和水泵(1)学生实验:(无)b (2)演示实验:活塞式抽水机(模型b 挂图录象)b 离心式水泵(模型b 挂图录象)b (3)教学要求:知道活塞式抽水机的工b 作原理b 知道活塞式抽水机的工b 作原理5浮力(1)学生实验:(无)(2)演示实验:浸在液体里的物体受到浮力(3)教学要求:知道浮力产生的原因b 6阿基原理定律b (1)学生实验:(无)b (2)演示实验:阿基米德原理(或看录象)b (3)教学要求:理解阿基米德原理b (4)说 明:不要求学生计算综合题7物体沉浮条件(1)学生实验:(无 )(2)演示实验:物体的沉浮条件 (观察)轮船气球飞艇潜水艇(模型或挂图) (3)教学要求:理解物体的沉浮条件 知道轮船气球飞艇潜水艇的原理 (4)说 明:只要求分析物体在一种液体里的沉浮,不要求学生计算综合题 三初中物理教学基本要求(细则)b (压强浮力)与大纲对应b 1压强b 知识要求b 一压力和压强1了解:压力的定义2理解:(1)压强及公式P=F/S的物理意义 (2)压强的单位及物理意义 (3)正确理解受力面积的含义3掌握:(1)面积单位的换算 (2)应用压强公式计算压力压强或 受力面积 (3)增大或减少压强的方法二液体的压强b 1了解:有关液体压强特点的演示实验b 2理解:(1)液体压强的物理意义b (2)液体压强的特点b (3)液体压强公式P=qgh及物理意b 义 b 3掌握:(1)用液体压强公式计算同种液体b 产生的压强 b (2)能够计算容器壁是竖直情况的容器底面所受到的压力 三连通器b 1了解:什么是连通器b 2掌握:(1)用液体压强公式分析同b 种液体在连通器中的特b 点b (2)用连通器原理定性解释b 有关现象四大气压了解:(1)大气压存在的实验依据b (2)大气压的定义b (3)大气压强的单位b (4)大气压强变化的特点b (5)知道水银气压计和无液气压计是测 b 量大气压的工具 b 理解:(1)大气压强产生的原因b (2)托里拆利实验b (3)大气压强与高度的关系b 掌握:解释与大气压强有关的物理现象五活塞式抽水机和离心式水泵b 了解:活塞式抽水机和离心式水泵的工作原理实验要求b 一压强计b 1了解:压强计的原理和使用方法b 二研究液体压强和深度的关系b 1了解:实验目的器材和步骤b 2理解:液体压强与液体深度成正比b 能力要求1通过压强液体压强大气压强的教学,培养学生分析物理问题概括总结物理结论和思维能力b 2通过本章的教学,培养学生对物理事实或现象的观察能力b 3培养学生应用压强大气压强的知识解决或解释一些实际问题的能力b 德育要求b 1结合船闸的教学向学生介绍葛洲坝枢纽工程中的船闸建设,进行爱国主义教育b 2通过大气压强的教学,向学生介绍大气压的发现,对学生进行实践和认识关系的教育3使学生了解液体压强大气压强等知识在生产和生活实际中的应用,提高学习科学和热爱科学的自觉性b 2 浮力b 知识要求b 一浮力b 1了解:什么是浮力b 2理解:浮力产生的原因二阿基米德原理b 1理解:(1)阿基米德定律的内容b (2)阿基米德定律适用于气b 体b 2掌握:(1)应用阿基米德定律计算b 浮力体积密度等问b 题b (2)应用压力差和视重法计b 算有关问题三物体的沉浮b 1理解:(1)物体的浮沉(上浮下沉b 悬浮漂浮)的条件b (2)密度计的原理和使用方b 法b 2掌握(1)用沉浮条件分析讨论关b 于物体沉浮的实际问题b (2)根据浮沉条件计算物体的b 有关体积密度等问题 实验要求b 一研究物体浮在液面的条件b 1了解:实验目的器材步骤b 2掌握:(1)熟练地使用天平量筒b (或量杯)b (2)物体浮沉条件b 二密度计b 掌握:利用密度计测液体的密度能力要求b 1通过本章教学进一步培养学生分析b 综合推理的思维能力b 2通过浮沉条件及其应用的学习,培养b 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德育要求b 1通过本章介绍我国古代对浮力知识的b 应用,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b 2结合浮沉条件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矛盾的主要方面对事物起决定作用1.2教材分析的基本格式b 1根据教学大纲提出教学要求b (1)思想教育目标;b (2)知识目标;b (3)能力技能目标2根据教材内容进行教材分析b (1)内容在本书本章的地位b (2)学生在学习中可能出现的问题b (3)重点b (4)难点b (5)关键b (6)需要说明的问题3教学建议b (1)课时分配b (2)学生必备的知识b (3)采用什么方法讲授,从而抓住关键b 突出重点突破难点b (4)怎样帮助学生掌握知识,培养发b 展能力b (5)如何根据内容进行思想教育本讲重点:大纲实施细则本讲关键:教材分析格式b 本讲问题:b 1按大纲要求对各知识点提出的具体目b 标是什么?b 2大纲对知识层次有何要求?b 3初中物理教学大纲中:知识点有多少b 个?学生实验有多少个?演示实b 验有多少个?作业:b 阅读初中物理教材第一册b 压力和压强第一讲(下)中学物理教学常规1.3 备课和上课常规b 备课是教师上课前的全部准备工作b 一备教材b (1)吃透大纲b 教学大纲是国家教委对物理教学工作的指导文件b 大纲中对中学物理教学目的任务教学原则教材体系教学内容教学进度等都有明确的规定是教师备课和教学的依据注意:大纲中“了解”“理解”“正确理 解”“掌握”“牢固掌握”等字眼b 了解:大致知道既可;b 理解:能弄清一般概念;b 正确理解:准确地掌握基本概念和重点b 内容;b 掌握:能运用一般规律;b 牢固掌握:深刻理解并熟练运用重点规b 律2吃透教材b 清代思想家王夫之说: “欲明人者先自明 ”b 教学,教学,欲教先学b 用属于自己的语言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学生才能听懂b 想吃透教材有三:b (1)通读教材是基础b 其作用是明确教材的逻辑系统,分清主次,区别重点与一般,达到纵观全局,居高临下的处理教材(2)单元备课是桥梁b 其作用是达到:能通盘考虑全章,理出中心线索,找到知识内在连系,明确教材的来龙去脉,做到前有铺垫,后有照应b 如:“浮力”这章内容:b 一个重要概念浮力;b 一个重要定律阿基米德定律;b 二个重要条件(1)物体沉浮条件,b (2)物体漂浮条件b 本章重点:阿基米德定律和浮力b 这样确定本章各节的教学目的重点课型和教学方法等(3)精读是关键精读是深入钻研教材,达到“懂”“透”“化”三字b 懂:对教材中的基本思想基本概念基本规b 律,对每道习题,每个实验都清楚明白b 透:对教材达到熟练掌握,运用自如,做到b 举一反三b 化:消化,把教材化成自己的语言,教给学生b 在每一节中:都能将知识分解出:b 哪些是“已知”,通过复习就可解决b 哪些是“半知”,通过教师的启发,学生可b 以自己理解哪些是“不知”,通过教师的启发式教学,使 学生理解和掌握b 二备人b 知己知彼,方能百战百胜b 钻研教材是“知己”的过程,深入了解学生是“知彼”的过程b 要知道自己的学生是什么基础,备课时才能“量体裁衣”,讲课时才能“有的放矢”b 了解学生方法有:考试提问课堂反应作业辅导答疑等三备习题b 教师在上课前要先将例题和习题逐一地做一遍,然后再选编例题习题b 选题的标准有以下五条:b 1目的性:练此题是解决学生什么问题b 2阶梯性:按教材体系,由易到难,循序渐 进b 3典型性:有代表性,能“以点带面”,触 类旁通b 4针对性:针对学生在知识上的“缺” “漏”和常b 犯的概念性错误来选题,击中要害b 5多样性:选题多样化,开拓学生思路,从不通角度应用基础知识 四备实验b 物理学是实验科学b 备实验是:b 一是备齐实验器材b 二是试做成功,把实验中可能出现的现象搞清楚,可能出现的问题想周到,容易出现毛病的地方要加以改进,保证实验课成功五备教法b 教学有法,叫无定法备教法时要考虑以下问题b 1怎样提出问题,引入新课?b 2任何深入浅出地讲清楚知识来龙去脉?如何启发学生积极思维?怎样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b 3每次学生学到这里会出现什么毛病和倾向?如何预防?哪些是学生容易模糊的?如何讲清楚前后有关知识的区别和联系?b 4如何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抓住关键?b “重点”分为教材重点和教学重点b 教材重点:是指教材中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b 基本方法,这是由知识本身在教材b 中的地位决定的b 教学重点:是由学生的实际情况决定的b 教材重点必须是教学的重点b 难 点:是多数学生所难于理解掌握和运用的知识及技巧问题它是学生学习过程中的“拦路虎”,重点中有难点b 关 键:是开启知识大门的钥匙在一节课b 中起决定性作用b 5 做什么实验最有利?学生应配合b 做哪些实验?如何指导学生观察分b 析?如何边讲边演示?如何得出结b 论?b 6如何精讲多练?如何讲练结合?b 7如何通过传授知识培养能力开发智b 力?六写出教案b 教案一般分为以下几个方面:b 1课题:章节,授课时间,班级b 2教学目的:教给学生哪些基础知识?培养学b 生掌握哪些技能?通过教学培养b 学生什么样的观点能力和思想b 方法?b 3教学的重点难点和关键b 4课的类型:讲授课习题课实验课讨论课b 复习课b 5教 具:上课前按教案所列教具的内容,清点一遍是否齐全6教学步骤b (1)复习提问,约5分钟b A纠正作业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及时纠正错误,可以防止学生在学习中拖欠,避免积重难返b B通过复习提问上节知识,达到督促学生及时巩固复习,为学习新知识做好准备b C通过提问,复习为讲新课需要准备的知识,即为顺利引入和讲新课铺平道路(2)新课引入,约3分钟要激发学生兴趣抓住学生思维b (3)讲授新课,约2025分钟b 精讲b A“已知”的知识如何复习? “半知”的知识如何启发? “未知”的知识如何深入浅出地讲清来龙去脉?b B重点难点关键的处理b C演示实验的步骤分析结论b D例题的启发式教学(4)巩固新课,约10-15分钟多练b 第一步:教师和学生对教学内容归纳和小结,b 由此使学生进一步理出重点知识b 第二步:提问学生回答当堂课的主要内容,由b 此督促学生当堂记住重点知识b 第三步:通过做课堂练习,对基础知识反复训练,达到将知识这转化为能力b (5)布置作业,约 2分钟b (6)板书板画设计七使用教案和课后记载b 写不好教案便讲不好课,写好教案也未必能讲好课这里有一个“熟悉”和“使用”教案的问题b 1熟悉教案:熟能生巧生动灵活b 2使用教案:上课时一定要用教案来指b 导自己的教学克服随意b 性b 3课后记载:(1)讲课的优缺点(2)学生的反映,(3)学生作业和考试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八上课常规b 1师生明确“双基”和培养目的,师生活动要始终围绕教学目的进行,主线突出,脉络清楚b 2课堂要突出启发式教学,精讲多练,充分体现教师的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原则b 3要全面正确地运用教学原则b 4要掌握好各个教学环节复习提问引入新课讲解新课巩固新课布置作业(5环节)b 5要注意教室卫生,教师上课不迟到,不压堂教师应衣冠整洁态度和蔼大方1.4 作业和考试常规b 一布置作业常规b 1作业应能使学生明确概念发展思维发现问题修正错误,明确公式意义应用条件,掌握解题思路和方法b 2布置作业分量要适当,难度要适度,不要全出“照猫画虎”的题或完全套用公式的题,一节课大约布置30分钟的作业,要给学生看书的时间b 3作业要规格完整,整齐清楚,及时完成,严禁抄袭做错要重做,难题可做必要提示二批改作业常规b 批改作业是检查教学效果,发现教学中存在问题的重要手段b 1重要要及时批改,以便及时了解教学效果,及时采取补救措施b 2批改作业应包括“批”和“改”两项内容,作业要有“批”有“改”,不能只判“对”“错”,草草了事b 批改作业应注意以下几点:b 阅:要求每个学生都交作业,可批阅部分作业,从中了解情况,发现问题和不同解法,作好记录,以备讲评评:在讲新课的前或后,利用510分钟对上次作业进行讲评,分析典型错误,重视特殊解法,做到一题多解,给出明确答案,然后让学生修改自己的作业b 改:要求学生对作业中错误和不完整之处进行修改,使他们知道错在什么地方和为什么会错,以免重犯b 采:每次批作业前,应先检查学生对上次作业的修改情况,并以ABCD四级采分,注在作业本的左上角阅评改采的好处:b 1节省时间批改效果好,错误量减少,教学质量提高b 2双边活动增多,激发学生好奇心求知欲,通过改错加深学生对概念和公式的理解b 3作业成绩写在封面,可督促学生认真做作业和修改作业,激发和培养学生的上进心三考查常规b 考查能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发现教学中的问题,以免“积重难返”b 考查分:b 1提问或课间练习(抽查)b 与讲课同步,针对性强,但每节不要超过10分钟评分可作平时成绩b 2测验b 测验一般是在讲完一章后的阶段考试作用有二:b (1)学生独立地定时地试解新题,是锻炼思维发展智力的极好机会b (2)是学生发现自己在知识能力方法的缺陷和弱点以便及时祢补和迎头赶上四考试常规b 考试是总结地了解学生检查教师教学质量的一种手段b 1考试命题原则b (1)紧扣大纲和教材,立足于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能力的考查b (2)分量和难易程度适当分基础题普通题综合题灵活题四级第一级基础题 具有记忆性常识性直接性,主要考查学生对“双基”的记忆程度题量为20%b 第二级普通题b 考查学生对“双基”的理解程度题量为45%b 第三级综合题b 考查学生综合运用物理概念和物理规律的能力题量为20%b 第四级灵活题b 考查学生灵活运用“双基”的能力和学生智力但要防止“超纲”,题量为15% 考试应是注重基础注重理解注重实验注重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正常情况下,平均分在7 5分左右b (3)试题排列应由易到难,形成一定的梯度b 2考试命题由各备课组讨论考试内容类型和原则,由备课组长出题b 3评分要客观公正三段评分b (1)列出方程或方程组得该题得1/3分,b (2)解出最简方程并正确带入数据得该题的1/3分,b (3)得数和单位得该题的1/3分,b (4)上面错误造成下面错误扣1分,多次重复出现的错误,看成一次错误五物理课分析常规听课后,都要评课有三方面b 1教学目的的正确性b 确定的教学目的是否符合教材内容和学生的实际b 2教学内容的适度性b 教学内容的科学性系统性和难易适度b 3教学方法的针对性b 教学方法是实现教学目的的手段,是教学内容和教学效果之间的桥梁,教学方法要从实际出发,达到启发调动学生积极学习,就是好的教学方法优质课的标志b 1富有启发性b 调动学生积极动脑动手动口,学生自己去揭露矛盾分析矛盾解决矛盾充分体现教师主导,学生主体,彼此配合,协调一致b 2体现“精讲多练”b 学生练习多而扎实,当堂消化所学内容b 3教学富于艺术性b 学生在较轻松的气氛中接受所学知识本节重点:备课与上课常规b 作业:b 讲授课的一般教学过程应是怎样的?第二讲压力与压强的分析本节重点:找出压力与压强的重点难点关键l 本节关键:如何作好压强的演示实验l 提问:1大纲细则中,对压力和压强一l 课的知识要求是什么?l 2大纲中对压力和要求一课的要l 求是什么?l 3教材分析的基本步骤是什么?初中物理第一册第十章压强和液体压强l 一压力和压强l 1看教材中相关内容l (1)看教材内容(见展示台)l (2)看VCD中相关内容(物理第一册下)l 现在我们知道:压力和压强这一节的内l 容可归结为下面八个方l 面二个概念:压力和压强一个公式:P=F/Sl 一个单位:1帕=1牛/米2;l 一个实验:压力小桌实验;l 一个例题:演员和大象;l 一个应用:增大和减小压强的方法;l 一个想想议议;l 六个习题1根据教学大纲提出教学要求l 思想教育目标:l 通过分析增大减小压强的方法,渗透要全面看问题的观点l 知识目标:l 理解压力的概念;懂得压力垂直于受力面,以及压力与重力得区别;掌握压强的概念单位帕斯卡和压强公式l 能力技能目标:l 会作压力的图示;会应用压强知识进行有关计算;解释简单现象和解决简单问题2根据教材内容进行教材分析l (1)本节内容的地位l A压强是生产生活中应用广泛的一个概念;l B是学习大气压浮力和高中学习气体性质的基础l (2)学生在学习中可能出现的问题l A压力概念的理解l 垂直压在物理表面上的力叫压力l 与物体接触作用在物体表面作用点在接触处表面里层与表面垂直方向指向物体表面B压力与重力的区别重力的施力者是地球,方向竖直向下 作用点在物体的重心 压力不一定是由重力产 生的,许多情况下与 重力无关l C压力与压强的区别与联系l 定义的区别意义的区别单位的区别l 影响压强大小的因素:压力和受力面积l 对压强单位帕斯卡的理解:1帕=1牛/米2,一张报纸平放在桌面上的压强为0.5帕l D压强的单位换算l 1M帕=103K帕=106帕l (3)重点:l 压力和压强的概念及压强公式(4)难点:压力与重力的区别(5)关键:作好压力小桌实验l (6)需要说明的问题:l 要强调压力作用在支撑面上;方向垂直于支撑面;l 受力面积是向接触的面积 l 3教学建议l (1)课时分配:1学时;l (2)学生必备知识:力的定义单位力的三要素力的图示面积单位重力l (3)采用什么方法讲授,从而抓住关键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作好当堂的实验(4)怎样帮助学生掌握知识对定义要让学生弄懂关键字词,结合事例明确定义的意义l 压力:物理学中把垂直压在物体表面上的力叫做压力l 垂直 压 表面 力 l 角度 向物体 位置 仍是力 (5)怎样培养发展学生能力引导学生应用定义概念来解释现象解决问题 A钉床海绵气功师石头大锤 B两块相同的砖头能产生多少种压强? C如何进行思想教育(增大或减小压强) “前苏联卫国战争时,苏军主战坦克过沼泽地”“冰上救人”作业l 分析初中物理第一册第十章l 一压力和压强本节要点 找出本节的重点难点关键 关键是:通过实验引入“刚化法” 提问:1教材分析的基本步骤? 2大纲细则中对”液体压强的计算”有何要求? 3本课在什么基础上来讲的?看教材(投影器)看录象或VCD (物理第一册下1中0.511之间)看教学软件 液体压强的计算的分析 本课介绍: 1液体压强的特点 2纲化法的四步骤 3液体压强公式 4例题1个 5想想议议 6习题4个1根据教学大纲提出教学要求 (1)思想教育目标 (2)知 识 目 标:理解液体压强公式 (3)能力技能目标:会应用液体压强公 式进行有关的计算 2根据教材内容进行教材分析 (1)内容在本书本章的地位: 是本章的核心是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分析解决问题能力的关键课 (2)学生在学习中可能出现的问题: 对“在液体内同一深度,液体向各不同方向的压强相等”理解的不深刻 (3)重点:液体压强的计算公式 (4)难点:公式P=F/S与P=rgh的区别和联 系 (5)关键:液体内部的压强分析(刚化法) 和有关实验(6)需要说明的问题 本节课是在上一节实验课的基础上来进行的 在上一节已经明确下面四个问题: A认识液体内部有压强(存在) B认识到在液体内部的同一深度上各个方向压强 的关系 都相等 C认识到液体内部压强与深度的关系成正比 D认识到液体内部压强与液体的密度的关系 密度大的压强大 这节课的目的是总结上节课的实验 得出液体压强的特点和规律; 明确计算液体压强的思路和方法刚化法得出液体压强的公式 刚化法的引入(当场实验) 先画后做:3教学建议 (1)课时分配:1学时; (2)学生必备的知识: 力的概念单位; 压强公式; 密度公式单位; 重力公式单位; 二力平衡 (3)讲授方法:(前面已述)略液体 压强中的主要问题 1静止液体传递压强的特点 (1)可向各个方向传递压强因此液体对侧壁有压强,且在同一深度向各个方向传递的压强相等 P=rgh (2)液体传递压强的大小不变,而传递的压力随受力的面积不同而不同固体传递压力的大小不变,而传递的压强的大小随受力面积的不同而不同 (3)由于液体传递的压强大小不变,所以液体对容器的底部的压力不一定等于液体的重量 2静止液体 内部压强的微观实质 (1)分子力(斥力与引力的合力)将分子束缚在平衡位置的作用大于热运动使分子离开平衡位置的作用,使液体在宏观上基本保持一定的体积不变 (2)但热运动的作用又强于固体,使分子在平衡位置有个“定居时间”外,还可以脱离平衡位置向其他地方无规则运动流动性 液体的压强是由:P液=Pk+Pr-Pc Pk:分子热运动产生的压强; Pc:分子引力压强(内压强):Pr:分子斥力压强(斥压强); 由于分子力对压强的贡献大于分子热运动的贡献, 所以,P液 Pr-Pc 在重力作用下,液体被整体压缩,使分子间距r引力Pr Pc,使得内部压强呈斥压强性质,这即是静止液体内部压强的微观本质 P=rgh中的g表明造成液体内部压强的外因是重力,因此在初中阶段就说液体的(静)压强是由重力引起的作业 液体压强计算的分析 本节要点u 找出大气压强这节课的重点难点关键u 本节的难点:大气压形成的说法u 关键:做好几个关键的实验u 提问:大纲细则对大气压有何要求?先看书找出书介绍那些内容?u 一大气压强u 1二个名词u 2二个结论u 3三个实验u 4一个问题u 5三个练习 u 二大气压的变化u 1二个名词u 2二个结论u 3一个实验u 4一个问题u 5二个练习看软件大气压强大气压压强的变化u 看VCD物理第一册:下(2)00.0008.00大气压强的分析u 一大气的压强u 1根据教学大纲提出教学要求u 思想教育目标:u 结合马德堡半球实验,渗透实验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u 知识目标:u 知道托里拆利实验,u 理解大气压产生的原因u 能力技能目标:u 会用大气压解释有关物理现象2根据教材内容进行教材分析u 内容在本书本章的地位:u 大气压强是重要的物理现象它与生产生活有密切的关系,是讲活塞式抽水机和离心水泵的基础,是将来学习气体规律的基础u 学生在学习中可能出现的问题:u A空气有重量u B真空是什么意思?u 重点知识:u 大气压的存在及产生的原因u 托里拆利实验u 难点:u 水银柱高与帕斯卡的换算关系u 关键:u 讲好托里拆利实验u 需要说明的问题u A大气压产生的两种说法u 1)大气压强是由大气层的重量所产生的u 2)是气体的压强等于单位面积上的在单位时间内所受到的气体分子运动的冲量u 第一种说法:对初中生是易于接u 受的但没有涉及气体压强取得本质u ,容易导致大气压强是从大气层顶部u 到地面之间单位截面积的空气柱的重u 量(数值是对的)说大气压强是由u 空气的重量产生是对的,说就是空气u 柱的重量是错误的u 第二种说法:适合高中学生u 重力作用是大气包围地球,在动态平衡时,气体分子随高度分布h大,r小u B拉开马德堡半球纠竟多大的力?u ?u C关于覆杯实验u 不要让学生认为是水把纸片吸住,纸片 u 将水挡住,因而水不泻下来要突出是u 空气的作用u E中学物理教材第一册131页练习中第三题为什么要加上“管内水面上方是真空”这几个字呢?u 按760mmHg汞柱高来计算:u 76cm13.6克/cm3=1033.6cmu 实际上,在25C时只有10m高的水柱为何?u 水的饱和蒸汽压所至u 3教学建议u 课时分配:1学时u 学生必备的知识:u 液体压强的成因(重量和流动性)u 压强公式(P=F/S单位帕)u 液体压强公式(P=F/S=qgh)u 二力平衡知识u 连通器原理u 采用什么方法讲授,从而抓住关键,突破难点,突出重点u 做好实验让学生承认大气压强的存在u A将在火上烧的一拉罐,迅速扔入水中?u B马德堡半球实验?u C覆杯实验?u D试管上行?u E奶瓶吞(气)水球或鸡蛋?u 关键是让学生广泛参与u 做好托里拆利实验,让 学生深信大气压强的数值为76cmHg高作业u 大气压强的分析二大气压的变化u 1根据教学大纲提出教学要求u 思想教育目标:u 通过沸点随气压而改变的教学,渗透量变与质变的辨证关系u 知识目标:u a知道标准大气压的大小;u b知道大气压随高度的增加而减小,大气压值可用气压计来测量;u c知道沸点随气压减少而降低,随气压增大而升高u 能力技能目标;u 会应用沸点与气压定额关系解释有现象u 2根据教材内容进行分析u 内容在本书本章的地位;u 本章内容是大气压变化规律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是培养学生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重要环节u 学生在学习中可能出现的问题;u 对大气压随高度变化而变化的信服程度(在室内无法实验,只能从大气层随着高度变化重力变化,使气压变化来分析补救的办法是到室外实验 看录象)u 重点:u 大气压随高度增加而减少,沸点随气压改变u 难点:大气压随高度变化的规律u 关键:u 作好沸点与气压的关系的演示实验,分析大气压形成的原因(在中学程度)u 3教学建议u A课时分配:u 1学时u B学生必备的知识:u 大气层沸腾大气压单位等u 作业u 分析大气压的变化首先看中学物理教材中浮力和阿基米德原理两节的内容 一浮力 1几个实验?每个实验有几步? 每步内容是什么? 2有哪些结论?内容任何? 3有哪些公式?意义? 4提出哪些问题?看软件的相关内容;看VCD 的相关内容;第十二章 浮力 一浮力 1根据教学大纲提出教学要求 A思想教育:通过讲授木块受到浮力,推广到水中的铁球石块等一切浸入液体的物体都受到浮力渗透研究问题,总是从特殊到一般,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的观点 B知识目标:a知道什么是浮力;b理解浮力产生的原因;c理解物体的沉浮条件 C能力技能目标:会用F浮=G-F(视重法)和F浮=F-F(上下压力差法)计算浮力第一浮力 用实验演示看浮力方向 要解决不论物体的轻重,只要浸在液体中,不论上浮,还是下沉都受到浮力作用(用大型演示弹簧秤演示,在空气中,称量物体,有一读数,用手上托物体,读数减少,当放入水中,示数也减少浮力方向向上 看大小 分清在空气中的读数G 和在水中的读数F F浮=G-F第二物体沉浮条件 用弹簧挂物体沉于水中,静止时 有F+F浮= G 当失去弹簧的力时,F=0,作用在物体上只有两个力F浮和G , 那么物体是下沉上浮悬浮漂浮要看F浮和G 的关系物体沉浮条件第三 浮力产生原因 看实物并画示意图 利用P=rgh, 二力合成, 二力平衡 分析浸在液体中 的立方体各面的受力 四个侧面合力为零 上下两面的力不同 合力为浮力, 方向向上二阿基米德原理 1根据教学大纲提出教学要求 思想教育目标: 通过阅读阿基米德的故事,树立热爱科学的思想感情 知识目标: 理解阿基米德原理 能力技能目标: 会应用阿基米德原理计算浮力; 通过利用浮力产生的原因推导出阿基米德原理的教学,培养学生分析推理想象的能力2根据教材内容进行教材分析 地位: 在生产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是力学知识的综合课 学生可能出现的问题: 看实验结果承认结论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学生外出旅游安全协议书5篇
- 新解读《GB-T 32622-2016社会保险征缴稽核业务规范》
- 2025防盗门工程承包合同2篇
- 高级房屋售卖合同范本
- 赠予车位合同范本
- 河南高层工程施工方案
- 简易办公租房合同范本
- 石材购销合同范本
- 的消防合同范本
- 承建喷泉工程合同范本
- YD-T 2664-2024 公用电信设施保护安全等级要求
- DL-T5002-2021地区电网调度自动化设计规程
- 2024年个人信用报告(个人简版)样本(带水印-可编辑)
- 个人替公司代付协议
- 20CS03-1一体化预制泵站选用与安装一
- 一例CAG循证护理查房
- 安全生产投入台账(模板)
- 委托书办理压力容器使用登记证
- 关于房产权属的案外人执行异议申请书
- 举升机检查表
- 高中创作性戏剧课程设计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