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结核分枝杆菌.ppt_第1页
课件:结核分枝杆菌.ppt_第2页
课件:结核分枝杆菌.ppt_第3页
课件:结核分枝杆菌.ppt_第4页
课件:结核分枝杆菌.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态生两靥之愁, 娇袭一身之病。 泪光点点, 娇喘微微。 闲静时如姣花照水, 行动时如弱柳扶风。,主诉:男,20岁,咳嗽数周。,病史:病人是新近来自东南亚的移民,1个月前开始疲乏,食欲不振。过1周左右,他感觉发热并开始咳嗽,起初为干咳,但过去的1周,他每天咳几勺绿色带血丝的痰。近1个月内,体重减轻10磅。患者不吸烟,没有接触过工业呼吸道污染物。,病例讨论,查体:T38,BP120/70mm Hg,P80次/分,R16次/分。患者非急性病病容。右上肺叶可闻及啰音。叩诊无浊音。胸部X光:右上肺叶后段浸润提示空洞。,病例讨论,问题: 1. 应做哪二项痰液检查,才能提供有关疾病病原的快速诊断?,病程记录:痰的革兰染色法显示,无优势细菌的混合菌群。抗酸染色法显示有大量细长、粉红色杆菌。痰标本送去做分离培养。,病例讨论,问题: 2. 最可能的诊断是什么? 3. 如何选择该疾病的抗菌药物治疗?有耐药性的问题吗? 4. 该菌是怎样传播的? 5. 怎样在实验室培养该菌?目前常用的该菌快速诊断法是什么? 6. 对于他的家庭成员应做哪些预防?,病例讨论,肺结核是一种慢性消耗性传染病。 结核杆菌不断侵蚀肺组织,引起肺部各种炎性细胞的浸润,使肺组织发生炎症,造成渗出、增生、坏死及纤维钙化等病变。,肺结核,结核病危害人类健康已经有几千年的历史了。,结核病,20世纪80年代以来,由于HIV与结核杆菌混合感染、移民以及耐药结核杆菌的出现,结核病又在全球全面复活。 目前,结核病已成为传染病中的第一杀手和最大死因。,结核病,我国有活动性肺结核病人500多万,占全球的四分之一,每年约有25万死于结核病。,结核病,全球现有结核病人2000多万。每年新增1000万病人,死亡人数高达300400万人。,全球已处于结核病紧急状态!,结核病,抗酸染色法,用5%石炭酸复红初染时,结核杆菌的分枝菌酸易与酸性复红牢固结合,加上腊质包膜的完整性,可抵抗盐酸酒精脱色,用美蓝复染时,被染成红色,即结核杆菌为抗酸性细菌。非分枝结核杆菌则被染成蓝色。,一、结核杆菌的生物学特性,抗酸染色阳性,分枝状排列的细长杆菌,一、结核杆菌的生物学特性,一、结核杆菌的生物学特性,培养特性 培养特点:馋、懒、丑。 馋-营养要求较高,必须在含血清、卵黄、马铃薯、甘油以及含某些无机盐类的特殊培养基(罗氏)上才能生长良好。 懒-生长缓慢,1224h分裂1次,在固体培养基上24w才出现肉眼可见的菌落。 丑-典型菌落为粗糙型,表面干燥呈颗粒状,不透明,乳白色或淡黄色,如菜花样。,一、结核杆菌的生物学特性,罗氏固体培养基中生长良好,呈菜花状,一、结核杆菌的生物学特性,糖发酵(-) 人型可合成烟酸和还原硝酸盐,而牛型不能。 结核杆菌触酶(+)、热触酶(-),而非结核分枝杆菌均为(+),生化反应:不活泼,抵抗力:,一、结核杆菌的生物学特性,四抗,抗干燥,抗酸碱,抗碱性染料,抗青霉素等,抵抗力:,一、结核杆菌的生物学特性,怕痨药物,四怕,怕湿热,怕紫外线,怕酒精,一、结核杆菌的生物学特性,杀灭结菌的方法: 1、阳光下暴晒2h; 2、5%-12%来苏作用5min-2h; 3、75%酒精接触2min; 4、煮沸1min; 5、焚烧是最简便的灭菌方法,一、结核杆菌的生物学特性,形态和菌落变异:L型细菌 毒力变异:卡介苗(BCG) 耐药性变异:多重耐药性菌株,变异性,二、结核杆菌的致病性,可能致病机制: 细菌在组织细胞内大量繁殖引起的炎症; 菌体成分和代谢产物的毒性作用; 机体对菌体成分产生的免疫损伤。,二、结核杆菌的致病性,致 病 物 质,脂质,多糖与核酸,分枝菌酸,蛋白质,磷脂,索状因子,蜡质D,硫酸脑苷脂,结核菌素最重要,脂质主要为磷脂、脂肪酸和腊质D等。 脂质含量与细菌的毒力呈平行关系。,二、结核杆菌的致病性,磷脂(phosphatide) : 刺激单核细胞增生,抑制蛋白酶对组织的分解作用,形成结核结节和干酪样坏死。,二、结核杆菌的致病性,分枝菌酸 (mycolic acid) : 可游离存在或与多糖结合成糖脂。,脂肪酸: 索状因子(cord factor,6,6双分枝菌酸海藻糖),破坏线粒体膜及酶类, 抑制粒胞游走,引起慢性肉芽肿等作用,二、结核杆菌的致病性,蜡质D (wax-D) : 肽糖脂与分枝菌酸的复合物,可引起迟发型超敏反应, 并具有佐剂的作用。,二、结核杆菌的致病性,硫酸脑苷脂 硫酸多酰基化海澡塘: 有毒株,抑制吞噬细胞中的吞噬体与溶酶体融合,在细胞内存活。,二、结核杆菌的致病性,二、结核杆菌的致病性,蛋白质(如结核菌素):,蛋白质也可刺激机体产生相应抗体。,多糖(与蜡质结合): 中性粒细胞增多,引起局部病灶细胞浸润。,二、结核杆菌的致病性,核酸(核糖体核糖核酸rRNA): 刺激机体产生特异性细胞免疫。,二、结核杆菌的致病性,荚膜,与细胞表面受体结合(粘附与入侵作用),含多种酶(分解利用营养物质),保护(阻止有害物质的进入菌体),脂质,索状因子(破坏细胞,引起肉芽肿),磷脂(形成结核结节) 硫酸脑苷脂(抑制吞噬体与溶酶体结合) 蜡质D(引起迟发性过敏反应),蛋白质,引起迟发性过敏反应,致 病 物 质 的 作 用,二、结核杆菌的致病性,磷脂,分枝菌酸,索状因子,蜡质D,硫酸脑苷脂,脂质,蛋白质,结核杆菌细胞壁上的,致病物质,二、结核杆菌的致病性,传播途径:,2.传染源与传播途径,传染源:患者和带菌者,二、结核杆菌的致病性,结核杆菌,呼吸道,消化道,破损皮 肤粘膜,肺结核,肠结核,皮肤结 核病,肺外感染,肺内感染,3.所致主要疾病,二、结核杆菌的致病性,原发病灶:结核杆菌侵入肺泡后,首先被吞噬细胞吞噬,并在其中生存和繁殖,引起肺内渗出性炎性病灶原发灶。,)原发感染,二、结核杆菌的致病性,多发生于儿童,淋巴节病变:吞噬细胞将结核杆菌沿淋巴管带至肺门淋巴结,引起淋巴管炎和肺门淋巴结肿大,X片显示哑铃状阴影。,二、结核杆菌的致病性,当机体抗感染能力强时,可产生有效的细胞免疫,将结核杆菌就地围歼,阻止它们由淋巴管或血流扩散。 结局:钙化、纤维化而自愈。,二、结核杆菌的致病性,二、结核杆菌的致病性,原发灶 (渗出性炎性病灶),淋巴管,肺门淋巴结,原发综合征,胸透为哑铃形阴影,结菌的休眠状态,结菌的播散,2)原发后感染,二、结核杆菌的致病性,多发生于成年人 诱发因素:原发病灶中潜伏的结核杆菌; 外界的结核杆菌再次侵入。 感染特点:病灶局限,一般不累及邻近淋 巴结,形成结核结节,但易发 生干酪样坏死和形成空洞,菌 随痰排出,称开放性肺结核。,三、结核杆菌的免疫性,1.免疫机制,结核杆菌是胞内感染菌,其免疫主要是以T细胞为主的细胞免疫。,结核免疫为“有菌免疫”或“传染性免疫”,系指结核杆菌(或结核菌素)进入机体,使机体对结核杆菌再次入侵有较强的免疫力;而当结核杆菌或其菌体成分从体内消失后,则抗感染免疫也随之消失。,三、结核杆菌的免疫性,2. 超敏反应与Koch现象,三、结核杆菌的免疫性,第1次 1014天 结菌 健康豚鼠 局部 皮下注射 出现溃疡,不易痊愈 附近淋巴结肿大 扩散全身 多数豚鼠死亡 (原发感染特点),三、结核杆菌的免疫性,第2次 12天 结菌 存活豚鼠 局部较 皮下注射 浅溃疡,易痊愈 附近淋巴结不肿大, 结菌不扩散全身 豚鼠无死亡 (原发后感染特点),三、结核杆菌的免疫性,以前感染过或免疫豚鼠,正常豚鼠,24-48小时,10-14天,局部红肿、浅溃疡,局部红肿、溃疡,不扩散, 脱落后自行愈合,坏死,经久不愈,有毒TB菌,全身扩散,皮下,郭霍现象,三、结核杆菌的免疫性,M 活化 rRNA T细胞亚群 递呈 IL-2 抑制M内结菌繁殖 等 IFN-r 活化M杀灭结菌,免疫反应与超敏反应同时存在,三、结核杆菌的免疫性,免疫反应与超敏反应同时存在,三、结核杆菌的免疫性,四、微生物学检查法,1)痰液标本的抗酸染色法镜检,2)分离培养(应考虑作细菌L型培养),3)PCR,五、防治原则,1.预防原则,1)给新生儿接种卡介苗是预防结核病的最有效的措施。,五、防治原则,结核菌素试验属于第IV型超敏反应皮肤试验,用来测定受试者对结核杆菌是否有迟发型超敏反应,可判定受试者是否受过结核杆菌的感染或接种过卡介苗。,结核菌素试验阴性,一般表示无结核杆菌感染,机体无免疫力,应接种卡介苗。,五、防治原则,纯蛋白衍生物,2)发现和治疗痰菌阳性者,五、防治原则,国际放痨和肺病联合会推荐“直接督导下的短程化疗”,即异烟肼、利福平、吡嗪酰胺强化2个月,维持46个月,共68个月。,五、防治原则,2.治疗原则, 早发现; 联合用药,药物要适量,有规律地全程用药,切勿停药; 认真注意休息,增加营养; 定期复查。,五、防治原则,耐药性变异:结核杆菌耐药检出率为2050%,多重耐药率为5%20%。多重耐药结核杆菌(MDRTB)是指至少耐异烟肼和利福平两种抗结核药的结核杆菌。结核杆菌的耐药性变异主要与其染色体基因突变有关。,五、防治原则,抗原性变异:卡介苗但经过近百年来在世界各地的系列传代和广泛使用,已发生了较大的变异,产生了表型广泛差异的子代株。因此其免疫效果也存在着显著不同,在不同地区的人群中其保护率可为080%。,五、防治原则,L型变异:L形细菌常见于陈旧性肺结核和强力化疗或用3种主要抗痨药异烟肼、链霉素及乙胺丁醇等治疗效果不佳的病人。因细胞壁缺陷,可逃避抗细胞壁抗体的作用而能在体内长期存留。,五、防治原则,HIV与结核杆菌双重感染是一种致死性的结合,两者互相影响,形成恶性循环。,五、防治原则,一方面,HIV感染可以推毁免疫系统,使机体抵抗力大大降低,易于感染结核杆菌,也可使原先感染过结核杆菌但已稳定的病灶复活,或使已有的结核病恶化,从而使HIV感染者更易患结核病,病死率高。,五、防治原则,另一方面,结核杆菌也可通过某些途径,如激活CD4T 细胞等,促进HIV的复制,在HIV感染过程中起协同因子的作用,加速AIDS的进程。,五、防治原则,谢谢!,后面内容直接删除就行 资料可以编辑修改使用 资料可以编辑修改使用,主要经营:网络软件设计、图文设计制作、发布广告等 公司秉着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