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科综合能力测试物理Ⅱ试卷评价.doc_第1页
理科综合能力测试物理Ⅱ试卷评价.doc_第2页
理科综合能力测试物理Ⅱ试卷评价.doc_第3页
理科综合能力测试物理Ⅱ试卷评价.doc_第4页
理科综合能力测试物理Ⅱ试卷评价.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肆芇袅膂莅莆薅羅芁莅蚇膁膇莄蝿羃肃莃羂螆蒁莂蚁肂莇莂螄袅芃莁袆肀腿莀薆袃肅葿蚈肈莄蒈螀袁芀蒇袃肇芆蒆蚂衿膂蒆螅膅肈蒅袇羈莆蒄薆膃节蒃虿羆膈薂螁膁肄薁袃羄莃薀薃螇荿薀螅羃芅蕿袈袅膁薈薇肁肇薇蚀袄莆薆螂聿节蚅袄袂膈蚄薄肇肃蚄蚆袀蒂蚃衿膆莈蚂羁罿芄蚁蚀膄膀芈螃羇肆芇袅膂莅莆薅羅芁莅蚇膁膇莄蝿羃肃莃羂螆蒁莂蚁肂莇莂螄袅芃莁袆肀腿莀薆袃肅葿蚈肈莄蒈螀袁芀蒇袃肇芆蒆蚂衿膂蒆螅膅肈蒅袇羈莆蒄薆膃节蒃虿羆膈薂螁膁肄薁袃羄莃薀薃螇荿薀螅羃芅蕿袈袅膁薈薇肁肇薇蚀袄莆薆螂聿节蚅袄袂膈蚄薄肇肃蚄蚆袀蒂蚃衿膆莈蚂羁罿芄蚁蚀膄膀芈螃羇肆芇袅膂莅莆薅羅芁莅蚇膁膇莄蝿羃肃莃羂螆蒁莂蚁肂莇莂螄袅芃莁袆肀腿莀薆袃肅葿蚈肈莄蒈螀袁芀蒇袃肇芆蒆蚂衿膂蒆螅膅肈蒅袇羈莆蒄薆膃节蒃虿羆膈薂螁膁肄薁袃羄莃薀薃螇荿薀螅羃芅蕿袈袅膁薈薇肁肇薇蚀袄莆薆螂聿节蚅袄袂膈蚄薄肇肃蚄蚆袀蒂蚃衿膆莈蚂羁罿芄蚁蚀膄膀芈螃羇肆芇袅膂莅莆薅羅芁莅蚇膁膇莄蝿羃肃莃羂螆蒁莂蚁肂莇莂螄袅芃莁袆肀腿莀薆 2009年云南省第二次高中毕业生复习统一检测理科综合物理学科质量分析报告 2009年云南省第二次高中毕业生复习统一检测理科综合能力测试物理试卷,以高考物理考试大纲和说明、人民教育出版社编高中物理课本为依据,参照近几年物理高考试卷的题型、分值分配、试题难度等进行命题. 作为高考前全省最后一次复习统一检测,物理试卷全面考查的是我省考生对物理高考应考的准备情况. 无论是考查的知识内容,还是考查的方式,还是考查的难度,统测物理试卷尽量接近实际的高考,突出“双基”,侧重对考生能力的考查. 通过检测,以期能够及时发现复习中还存在的问题,在最后的冲刺阶段起到一个较好的导向作用. 一、全卷基本情况1、全卷基本情况(抽样)样本数满分值平均分难度标准差及格人数及格率最高分最低分109712054.30.4524.0426824.431170分数段0-910-1920-2930-3940-4950-5960-7172-7980-8990-99100-109110-120人数75212515216816316280826530112、多选题题号A比例B比例C比例D比例未(多)选比例平均分难度区分度标准差满分率14题9.6633.553.6575.110.733.270.550.312.9975.1115题8.9375.2117.7859.710.643.780.630.522.4550.7716题73.9354.1560.816.770.643.20.530.572.4236.1917题3.163.3549.778.840.643.330.560.281.7623.5218题14.4917.8754.0625.620.822.830.470.55354.0619题6.5642.7546.7635.10.731.410.240.392.5535.120题74.7520.9718.3216.770.732.920.490.38374.7521题8.1132.0947.2214.221.642.690.450.372.9847.223、大题、非选题、I卷、II卷题号满分值平均分难度区分度标准差及格率满分率最高分第22-1题62.490.420.221.749.759.666第22-2题125.910.490.663.3929.2610.8512第22题188.410.470.644.0329.080.8218第23题167.720.480.735.1945.498.4816第24题187.950.440.765.0531.636.2918第25题206.80.340.756.3728.264.9220单选题4823.430.490.8410.6931.542.1948第II卷7230.870.430.9316.1423.88070二、试题分析14关于原子和原子核,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中子与质子结合成氘核的过程中需要吸收能量 B射线是原子核外电子挣脱原子核的束缚后而形成的电子流 C(镭)衰变为(氡)要经过1次衰变和1次衰变 D根据玻尔理论,一群氢原子处于n=4能级向较低能级跃迁时,最多可以发出6种不同频率的光本题考察四个物理概念,原子核的聚变,放射线的性质,原子核的衰变规律,玻尔理论,电子跃迁。容易出错的是关于射线的本质的理解,抽样显示,33.55%的考生认为射线是原子核外电子挣脱原子核的束缚后而形成的电子流,说明学生对课本上的一些细节掌握得不够好。75.11%的考生选了D答案,说明学生对能级、电子跃迁问题掌握比较好。本题错选A和C的人数很少分别是9.66%和3.65%。本题正确选项为D,平均得分3.27分,难度0.55。OPAB15如图所示,两束单色光A和B,分别沿半径射入截面为半圆形的玻璃砖后,都由圆心O沿OP射出。对于单色光A、B来说AA光穿过玻璃的时间较长B玻璃对A光的折射率较小C分别用这两种单色光做双缝干涉实验,若实验装置相同,则A光在屏上形成的明暗条纹的间距较小D若分别用这两种单色光照射某金属板均能产生光电效应,则用B光照射在该金属板上产生的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较大本题是一道几何光学和物理光学相结合的题目,此题考察了光的折射、光在介质中的传播速度,双缝干涉和光电效应四个物理概念。求解此题的关键是依据图中A、B两种光的偏折情况判断出A、B两种光的频率大小,判断出A、B两种光频率的大小后,根据光的频率高低与干涉条纹间距的对应关系和光的频率与光电效应最大初动能的对应关系就可对C、D选项作出判断。抽样显示: 75.21%的学生选了B答案,说明大部份学生能够根据图中的情况判断出A、B两种光的频率大小,59.71%的学生选了D答案,说明光的频率高低与光是效应最大初动能的对应关系掌握得比较好。错选C的学生占17.78%,说明学生对光的频率高低与干涉条纹间距的对应关系掌握得不够牢靠。本题正确选项BD,平均得分3.78分,难度0.63t1t2t3t4tvt5t6oacd16一个小孩在蹦床上作游戏,他从高处落到蹦床上后又被弹起到原高度。小孩从高处开始下落到弹回的整个过程,其速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所示,图中oa段和cd段为直线。则根据此图象可知 At1时刻小孩开始与蹦床接触B小孩和蹦床相接触的时间为t1 t5 Ct2时刻蹦床对小孩的弹力与小孩的重力大小相等Dt3时刻蹦床对小孩的弹力与小孩的重力大小相等此题以小孩在蹦床上运动为背景,给出小孩在蹦床上运动的速度时间图象,具体考察了考生的识图能力,一方面要求考生搞清楚速度时间图象所描述的物理规律,另一方面要求考生把速度时间图象和小孩在蹦床上运动的实际情景对应起来。这两者都搞清楚了,这个问题才能正确求解。本题正确选项为ABC,平均得分3.2分,难度0.53,统计显示:选A占73.93%;选B占54.15%;选C占60.8%;选D占16.77%。17如图所示,用质量不计的活塞将一定质量的气体封闭在上端开口的直立圆筒形气缸中,活塞上堆放细砂,活塞处于静止。现对气体缓慢加热,同时不断取走细砂,使活塞缓慢上升,直到细砂全部取走。则在此过程中 A气体对外做功,气体内能一定减小B气体对外做功,气体温度可能不变C气体压强减小,气体内能可能不变D气体从外界吸热,气体内能一定增加此题是一个气缸问题,具体考察改变物体内能的两种方式,做功和热传递。搞清楚题中缓慢对气体加热,不断取走细砂,使活塞缓慢上升所表示的物理含义是解决些问题的关键。缓慢对气体加热,说明气体缓慢地从外界吸收热量;不断取走细砂,使活塞缓慢上升说明气体压强不断减小,气体的体积不断增大,从题中的表述可确认的物理事实是:气体从外界吸收热量;气体体积膨胀;气体压强减小;气体对外做功。气体从外界吸收的热量和气体对外界做的功哪个多哪个少无法判断,因而气体内能的变化就有三种可能,增加、减小、不变。本题正确选项为BC,平均得分3.33分,难度0.56。统计显示:选A的占3.1%;选B的占63.35%;选C的占49.77%;选D的占8.84%,统计显示学生错选AD的比较少,说明学生对改变物体内能的两种方式有较深的印象,但此题得分3.33分,学生同时选B和C的人并不很多,说明学生对问题理解的深度和全面性还存在一定的问题。18蹦极跳(跳跃者站在约40米以上高台上,把一端固定的一根较长的弹性绳绑在踝关节处然后两臂伸开,双腿并拢,头朝下跳下去)是勇敢者的体育运动。设运动员离开跳台时的速度为零,从开始下落到弹性绳刚好被拉直为第一阶段;从弹性绳刚好被拉直到运动员下降至最低点为第二阶段。若不计空气阻力,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第一阶段运动员重力的冲量和第二阶段弹性绳弹力的冲量大小相等 B第一阶段运动员重力势能的减少量等于第二阶段运动员克服弹力做的功 C第一阶段运动员重力做的功小于第二阶段克服弹力做的功 D第二阶段运动员动能的减少量等于弹性绳弹性势能的增加量此题以蹦极跳为知识背景,具体考察考生对物理过程的分析,以及动量定理,动能定理和功能关系的理解和运用。此题正确选项为C,平均得分2.83分,难度0.47, 统计显示:选A占14.49%;选B的占17.87%;选C的占54.06%;选D的占25.62%baBP19如图所示,与电源断开的带电平行金属板相互正对水平放置,两板间存在着水平方向的匀强磁场。某带电小球从光滑绝缘轨道上的a点由静止开始运动,经过轨道端点P(轨道上P点的切线沿水平方向)进入板间后恰好沿水平方向做直线运动。现保持磁感应强度不变,使两板间距离稍减小一些,让小球从比a点稍低一些的b点由静止开始运动,在经P点进入板间的运动过程中 A洛仑兹力对小球做负功 B小球所受电场力变大C小球可能仍做直线运动 D小球一定做曲线运动此题考察带电粒子在电磁场中的运动,平衡条件,力和运动的关系,洛仑兹力的特点,电场力的特点,题目中使两极板间距离稍减小一些,在保持极板电量不变的情况下,电场强度不变,让小球从比a点稍低一些的b点由静止释放,说明小球进入极板的速度减小,洛仑兹力减小,正确理解了这两点,问题就容易解决。统计显示学生错选BC的比例较大,分别占42.75%和46.76%,说明学生对题目中使两极板间距离稍减小一些,在保持极板电量不变的情况下,电场强度不变的理解有问题,很多考生误认为,两极板的电压不变,使两极板间距离稍减小一些,电场强度增加,所以错选了B,如果电场力变大,根据小球的受力就可判断出小球可能仍做直线运动,于是错选C。此题学生的根本错误在于对电场强度的判断。此题正确选项D,平均得分1.41分,难度0.2420如图所示,在介质中沿波的传播方向上有间距为1.0 m的六个质点a、b、c、d、e、f,均静止在各自的平衡位置,一列横波在此介质中以1.0m/s的速度水平向右传播,t=0时刻到达质点a,质点a开始由平衡位置向上运动,t=1.0s时,质点a第一次到达最高点,则在4.0st5.0s这段时间内 A质点e向上运动abcdefB质点f向上运动C质点a的加速度逐渐减小D质点c的速度逐渐增加此题考察机械波的概念,题中已知,a、b、c、d、e、f六个质点间的距离,波的传播速度,传播方向,此题关键是根据质点a开始由平衡位置向上运动,t=1.0s时,质点a第一次到达最高点,推断出波的传播周期;知道了波的传播周期,根据波速和传播方向就可推断出在某一个时间段,某个质点的运动方向以及速度和加速度的变化情况。此题正确选项为A,平均得分2.92分,难度0.49,统计显示:选A占7 4.75%;选B占20.97%;选C占18.32%;选D占16.27%。E/Vm-101234567t/s-E02E021如图所示,为一电场的电场强度E随时间t变化的图像,在这个电场中,现有一个带电粒子在t=0时刻由静止释放,若带电粒子只受电场力作用,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带电粒子只向一个方向运动B4s末带电粒子回到原出发点C2.5s4s内,电场力的冲量等于0D0s3s内,电场力的冲量等于0,电场力做的功小于0此题以带电粒子在电场中运动为背景,具体对带电粒子在变化的电场中如何运动进行考察,体现力和运动的关系问题,正确求解此题要搞清楚如下问题,根据题目中已知的电压随时间的变化图象,搞清楚极板间电压与电场强度的对应关系;带电粒子在不同时间段受到的电场力的大小和方向;各个时间段带电粒子的运动情况;动量定理,动能定理。此题正确选项C,平均得分2.69分,难度0.45,统计显示:选A占8.11%,选B占32.09%,选C占47.22%,选D占14.22%衰减Y增益X增益扫描范围开扫描微调Y输入地X输入同步22(1)用示波器观察某正弦交流信号时, 把该信号接入示波器的Y输入,在显示屏上显示出一个完整的波形,如图所示。为使该信号在显示屏上显示的波形幅度增大,应调整 旋钮。为使该信号在显示屏上显示出两个完整的波形,应调整 旋钮。(2)在测金属的电阻率的实验中,需要用刻度尺测出金属丝的长度l,用螺旋测微器测出金属丝的直径d,用电流表和电压表测出金属丝的电阻Rx。请写出测金属电阻率的表达式:= (用上述测量量的字母表示)。若实验中测量金属丝的长度和直径时,刻度尺和螺旋测微器的示数如图所示,则金属丝长度的测量值为l= cm,金属丝直径的测量值为d= mm。04035302520012cm353637实验中,测金属丝的电阻时,由于电压表、电流表内阻的影响,不论使用电流表内接还是电流表外接,都会产生系统误差。按如图所示的实物电路进行测量,可以消除由于电表内阻造成的系统误差。利用该电路进行实验的主要操作过程是:第一步:先将R2的滑片调到最左端,单刀双掷开关S2向1闭合,再闭合开关S1,调节滑动变阻器R1和R2,在不超过量程的前提下使电压表和电流表的示数尽量大些,读出此时电压表和电流表的示数U1、I1。第二步:保持两滑动变阻器滑片位置不变,将单刀双掷开关S2向2闭合,读出此时电压表和电流表的示数U2、I2。()请根据实物电路在虚线框内画出电路原理图;()请写出由以上记录数据计算被测电阻Rx的表达式Rx= 。A+V+S1R1E- +RxR212S2 (1)本小题考查练习使用示波器。由于该实验在高考中很少考(云南考生就没考过),所以师生对该实验不大重视,导致这样一道很简单的题失分严重。从抽样阅卷看,第一空还好一些,大部分同学对“Y增益”、“X增益”旋钮,是用来调整图像在竖直方向和水平方向的幅度还是清楚的。第二空主要错误是:不清楚X增益、扫描范围及扫描微调旋钮的作用,有部分同学填“扫描范围及扫描微调”也是可行的。当然,还有相当一部分同学乱填一通或者干脆空着。在复习中,建议学校开放实验室,让同学再动动手,对考纲要求的各种仪器、仪表等要熟悉操作要点及注意事项,减少不必要的失误。另外示波器作为一种重要的观察波形的电子仪器在生产生活中广泛应用,设计示波器的考题很有必要。抽样统计结果平均分为 2.49,难度为0.42,及格率为9.75 %,满分率为9.66%。 (2)本小题是依据测定金属丝的电阻率设计的实验,着重考查学生对实验原理、长度的测量、基本实验方法的迁移和灵活运用能力。第问是规定的学生实验的内容,对该实验原理的考查。主要错误是:不用已知量表示未知量,答案写成;粗心导致的错误,如写成、漏写、写成等。第问考查利用米尺和螺旋测微器进行长度的测量。主要错误是:米尺不估读,有效数字错误。螺旋测微器一是不估读,少一位有效数字;二是小数点位置不对,单位不清楚。第问考查该实验消除电表系统误差的一种方法,如果是要求设计电路难度就相当大,但题目是给出设计方案,只要考生理解该了该方案是如何消除误差的,这就大大降低了题目的难度。()是依据实物连接图画电路原理图。错误最多的是不会画单刀双掷开关,其次是滑动变阻器画错,再次是的分压接法画成限流接法。相当一部分同学所画电路图草率,不规范。()是依据方案的操作步骤,写出测量金属丝电阻的表达式。有相当一部分同学没有弄懂原理,如得到很是无理。抽样统计结果平均分为5.91,难度为0.49,及格率为29.26 %,满分率为10.85%。 电路实验一直是高考的一个热点问题,考试成绩的好坏直接影响到整个学科的水平。在复习冲刺阶段,建议同学回归分组实验,真正弄懂实验原理。比如测电阻,电路可分为测量电路与控制电路,搞清测量电路的内接与外接,控制电路的分压与限流,在此基础上进行发散与拓展;再如对电表的处理:实质就是一个会说话的电阻,等等。这样才能做到心中有数,才谈得上对这些实验原理或理论的灵活运用。23如图所示,一玩滚轴溜冰的小孩(可视作质点)质量为m=30kg,他在左侧平台上滑行一段距离后水平飞出,恰能无碰撞地沿圆弧切线从A点进入竖直圆弧轨道,并沿轨道下滑,A、B为圆弧两端点,其连线水平。已知圆弧半径为R=1.0m,对应圆心角为=106,平台与AB连线的高度差为h=0.8m。(不计一切摩擦,计算中取g=10m/s2,sin53=0.8,cos53=0.6)求:(1)小孩水平飞出时的速度;(2)小孩运动到圆弧轨道最低点O时对轨道的压力。ABO该题设计了一个平抛运动与竖直面上的圆周运动的情景。考查了运动学公式、速度的分解、机械能守恒定律、牛顿运动定律等规律。题目设计新颖,叙述严谨,属于中档偏易题。抽样统计结果平均分为7.72,难度为0.48,及格率为45.49%,满分率为8.49%。 答卷中出现的问题主要是:第问,典型的平抛知识题,已知落地速度方向和下落高度,求初速。除参考答案所给方法外,有一部分较好的同学是用动能定理或机械能守恒定律写出初速与落地速度的关系,也能解除正确结果。主要错误是不会对落地速度进行分解,几何关系不清楚。第问主要错误:一是从A点到O点的高度表示错误;二是把平抛位移与地面夹角认为是落地速度与地面的夹角,计算出平抛水平位移后,用算平抛初速;三是在O点列牛顿第二定律方程时漏了重力,写成,导致错误;四是认为最低点速度就是A点的速度,导致结果;五是计算出轨道对小孩的支持力后,不利用牛顿第三定律求小孩对轨道的压力,这种失误最多。另外用机械能守恒定律或动能定理列式时,分步选取过程,从抛出到A点、从A点到O点列了两个方程求解,显得不简洁。24利用航天飞机,可将物资运送到地球空间站,也可以维修地球空间站出现的故障。由地球空间站发射探测器,可进行空间探测实验。(1)若已知地球半径为R,地球表面重力加速度为g。某次维修作业中,与空间站对接的航天飞机的速度计显示飞机的速度为,求该地球空间站轨道半径。(2)为完成某种空间探测任务,在地球空间站上发射的探测器通过向后喷气而获得反冲力使其启动。已知探测器的质量为M,每秒钟喷出的气体质量为m,为了简化问题,设喷射时探测器对气体做功的功率恒为P,在不长的时间内探测器的质量变化较小,可以忽略不计。求喷气秒后探测器获得的动能。该题在知识上考查万有引力定律、圆周运动规律、动能定理、动量守恒定律等;能力上考查学生理解、建模能力,分析综合能力等。抽样统计结果平均分为7.95,难度为0.44,及格率为31.63 %,满分率为6.29%。审题是解题的第一道关,把不好这道关,辛辛苦苦的分析、计算基本上将会付之东流,这是一个丢不起的损失。如题中诸如“与空间站对接的航天飞机的速度显示飞机的速度为v”“每秒钟喷出的气体质量为m”、“在不长的时间t内探测器的质量变化较小,可以忽略不计”、“喷气t秒后探测器获得的动能”,如果不能很好的理解,将会导致各种各样的错误。另外该题物理量符号复杂,审题时必须区分清楚,否则列出的式子会张冠李戴,给解方程带来麻烦。答卷中出现的最大问题是:物理量符号混淆,不遵照题中所给符号;其次是t秒内喷出气体的质量mt,理解成每秒钟喷出的气体质量为m,导致错误;另外一部分同学不认真审题,写动量守恒式子时,没有忽略喷出气体的质量,不仅使计算复杂,还导致了不必要的失分。在阅卷中发现,一部分成绩优秀的同学在求探测器获得的动能时,是以地面为参考系做的,只要正确也给了分。25如图所示,在坐标系xoy平面中,过原点O的直线MN与y轴成45角,在虚线MN右侧的空间存在着沿y轴负方向的匀强电场,在MN的左侧空间存在着磁感应强度为B、方向垂直纸面向外的匀强磁场。一质量为m,带电量为q的粒子,从坐标原点O沿y轴负方向以初速度v0射入磁场区域,在磁场区域运动一段时间后进入电场区域。已知电场强度E=2Bv0,若不计重力,求: (1)带电粒子从磁场区域射出时的位置坐标; Bv0OMENxy45(2)带电粒子从磁场区域射出至到达x轴的时间及过x轴时的位置坐标。 命题者设计了带电粒子先在匀强磁场中做匀速圆周运动,再在匀强电场中做类平抛运动的物理情景。虽然是力电综合题,但只要认真审题理解题意,画辅助图利用程序法解题,还是能得高分的。抽样统计结果平均分为6.8,难度为0.34,及格率为28.26 %,满分率为4.92%。答卷中失分最最严重的是:不认真审题,把“带电量为q的粒子”理解成正粒子或负粒子,导致解答不全面而失分。另外是答题不规范:很多考生没有根据题目的意思画出情景示意图,只是凭想象列出几个式子,得到了可怜的几分;书写不规范,缺少必要的文字说明,有的只是公式和方程的堆砌。三、对下一步复习教学的建议1、反思错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