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第八讲鲁迅与尼采.ppt_第1页](http://file.renrendoc.com/FileRoot1/2018-12/23/4b5b8afa-eaee-4c04-ba4c-8181191f0f5c/4b5b8afa-eaee-4c04-ba4c-8181191f0f5c1.gif)
![文学]第八讲鲁迅与尼采.ppt_第2页](http://file.renrendoc.com/FileRoot1/2018-12/23/4b5b8afa-eaee-4c04-ba4c-8181191f0f5c/4b5b8afa-eaee-4c04-ba4c-8181191f0f5c2.gif)
![文学]第八讲鲁迅与尼采.ppt_第3页](http://file.renrendoc.com/FileRoot1/2018-12/23/4b5b8afa-eaee-4c04-ba4c-8181191f0f5c/4b5b8afa-eaee-4c04-ba4c-8181191f0f5c3.gif)
![文学]第八讲鲁迅与尼采.ppt_第4页](http://file.renrendoc.com/FileRoot1/2018-12/23/4b5b8afa-eaee-4c04-ba4c-8181191f0f5c/4b5b8afa-eaee-4c04-ba4c-8181191f0f5c4.gif)
![文学]第八讲鲁迅与尼采.ppt_第5页](http://file.renrendoc.com/FileRoot1/2018-12/23/4b5b8afa-eaee-4c04-ba4c-8181191f0f5c/4b5b8afa-eaee-4c04-ba4c-8181191f0f5c5.gif)
已阅读5页,还剩9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八讲 渊源学研究的 一个个案: 鲁 迅 与 尼 采,现代作家 思想家鲁迅 先生,鲁迅生前的 最后一张照片,青年时代的 德国思想家 作家尼采,老年时代的尼采,瞧,这一个人 苏鲁支语录 尼采自传 朝霞 快乐的知识 偶像的黄昏 权力意志 善恶之彼面,尼采介绍,讲五个问题: 1、鲁迅是如何评价尼采的? 2、鲁迅所接受的尼采思想有哪些? 3、尼采对鲁迅作品产生了何种影响? 4、鲁迅的“变异”体现在哪里? 5、鲁迅在什么情况下接受尼采?,一 、鲁迅是如何评价尼采的?,尼采著作近20种,鲁迅读过尼采的哪些著作,根据现有资料无从确知。 其早年藏书中只有一本德文版的察拉图斯忒拉如是说(即苏鲁支语录); 从鲁迅著作中所引文 字来考察,也几乎都出 自于这本书。,从鲁迅全集来看,鲁迅在20多篇杂文和10来封书信中,曾经谈到了尼采,以及尼采著作的翻译与出版。 鲁迅的好友刘半农,在鲁迅在世的时候,有一次曾以“托尼哲学、魏晋文章”一语,来概括早期的思想,据说,当时鲁迅并没有表示反对;自然也就是默许了。,现代诗人 学者刘半农 叫我如何 不想她 的作者,现代思想家和作家曹聚仁先生也是鲁迅的好友之一,晚年在香港从事鲁迅的研究。他曾经指出:“鲁迅的观察深刻,与眼光远大,并不是由于接受了唯物史观的论据,而是由于他的科学头脑及尼采超人哲学的影响。”(曹聚仁:鲁迅评传,第173页,香港新文化出版社1973年。),现代学者曹聚仁 的青年时代,看来,在鲁迅和尼采之间,的确是存在着关系,并且极有可能是一种非常重要的关系。 因此,我们有必要以比较文学影响研究的方法,对他们二者之间的关系进行探讨,看一看尼采是如何影响鲁迅的人格精神及其文学创作的。 首先,鲁迅是如何谈论与评价尼采的呢?因为这个问题至关重要。,(一)早期(即“五四”之前)主要是肯定的、赞许的,并且时时引为同调。 主要体现在三篇论文里:文化偏至论(1907)、摩罗诗力说(1907)、破恶声论(1908)。 鲁迅早期有五篇科学研究论文,这是其中的三篇,从此可以看出这时的鲁迅对尼采及其思想,首先是肯定的,赞许多于批评。,文化偏至论主要是为批评改良派与洋务派而作的一篇学术论文。 主要是说欧洲人的思想有一个发展过程:由“崇尚宗教”到崇尚“物质主义”。这样的取向是存在严重的偏颇的,并对此表示极为不满。 是“物质”重要,还是“精神”重要?鲁迅通过对尼采等的研究来回答这个问题。,他说:“德人尼佉氏,则假察罗图斯德罗之言,吾行太远,孑然失其侣,返而观夫今之世,文明之邦国矣,斑斓之社会矣。特其为社会矣,无确固之崇信;众庶之于知识也,无作始之性质。”(鲁迅全集第1卷,第184页,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58年),鲁迅认为,象尼采这样的西方杰出的思想家们,早就看出并提出了一个问题来讨论:一个社会如果没有坚定的信念和理想,是不行的;于是只有将自己的美好“理想”,寄托在“将来的”人类身上。 鲁迅先生还在这篇文章里,称赞尼采是“个人主义之至雄杰者”:,“若夫尼佉,斯个人主义之至雄杰者矣,希望所至,惟在大士天才;而以愚民为本位,则恶之不殊蛇蝎。” “尼佉之所希冀,则意力绝世,几近神明之超人也。”(同上,191) 在此文的最后,鲁迅认为包括尼采在内的西方19世纪的思想家们及其学说,对当时的中国社会与中国人来说,皆可以“作旧弊之药石,造新生之津梁”。,可见,鲁迅是从自我民族的需要出发,来评价尼采及其思想的。他认为当时的中国所需要的,正是像尼采这样的“个人主义”英雄。 摩罗诗力说介绍了欧洲的几位浪漫主义诗人,只在两个地方谈到尼采。 一是在谈到对于古文化的态度时,认为我们对于传统文化不可一概否定时,他说:“尼佉不恶野人,谓中有新力,言亦确凿不可移。”,尼采的原意是鼓吹原始人身上“蛮性”的重要性,而鲁迅理解为一个民族文化的发展,离不开其历史传承性。 二是在评价拜伦作品时,他说:“尼佉意谓强胜若故,弱者乃字其所为曰恶,故恶实强之代名。” 鲁迅认为不要以“强”与“弱”来定“善”与“恶”,不要“强者为善”而“弱者为恶”,不太同意尼采“以强凌弱”的哲学。,破恶声论是批评当时有的中国学者提出的“崇尚科学知识”这样一种主张,认为这样的说法只知皮毛而不知本质。 如果以“皮毛”的自然科学知识为宗的话,人类是没有前途的:“至尼佉氏,则剌取达尔文进化之说,抨击景教,别说超人。虽云据科学为根,而宗教与幻想之臭味不脱,则其张主,特为易信仰,而非灭信仰昭然矣。”,鲁迅对人类要有坚定信仰的主张是首肯的,但是尼采“用以为根”的“科学”是有局限性的,因此此论“不极精深”。 综上所述,鲁迅先生在此期肯定尼采是“大士哲人”、“其思虑学术志行”“博大渊邃”,赞许他看出了西方“近世文明之偏与伪”。赞赏尼采“据其所信,力抗时俗”,“勇敢坚贞”。同时,认为尼采具有“自强”、“图强”精神。可见本期是高度肯定、引为同调。,(二)中期(即从“五四”前到1927年) 此期涉及到尼采的,主要文章有:渡河与引路(1918)、狂人日记(1918)、随感录四十一(1919)、随感录四十六(1919)、察拉图斯拉的序言译后记(1920)、论“照相之类”(1924)、再论“雷峰塔的倒掉”(1925)、新的世故(1926)。我只能对此加以概括性的介绍。,在中期,鲁迅肯定尼采是“偶像破坏的大人物”,是“旧轨道”的扫除者;说他不理会“冷笑和暗箭”,也不理会“偶像保护者的恭维”。 同时,尼采的文章“太好”,“前无古人”。 不过,此期的鲁迅认为尼采的超人“太渺茫”;“见车要翻了,推他一下”的主张是可笑的;尼采总是“诅咒女人”是没有道理的,也许曾经受到女人的“伤害”。,可见,随着自我阅历的增长与对于中国国情的熟悉,鲁迅先生对于尼采及其思想与哲学,有了进一步的、更清醒的、更科学的认识。 不过,我们也要清楚地认识到:此期的鲁迅,在对于尼采作品与思想的评论中,虽然批判的成份增多了,但是,主要的意见还是肯定的、赞扬的。,(三)后期(即1927年之后) 涉及尼采的文章,主要有:怎么写(1927)、致“近代美术史潮论”的读者诸君(1929)、哈谟生的几句话(1929)、我和“语丝”的始末(1929)、“硬译”与文学的阶级性(1930)、由聋而哑(1933)、拿来主义(1934)、中国新文学大系小说二集序言(1935)、寻开心(1935)等。,此期的鲁迅,对于尼采少有赞词,对其“超人哲学”则进行了尖锐的批评。对此我们稍作分析: 在论述“拿来主义”文学主张的时候,鲁迅指出:“尼采就自诩过他是太阳,光热无穷,只是给与,不想取得。然而尼采究竟不是太阳,他发了疯。”(且介亭杂文,鲁迅全集第6卷,第31页,人民文学,1958年)。,在中国新文学大系小说二集序言中,鲁迅分析了尼采“超人哲学”思想:“尼采教人们准备着超人的出现,倘不出现,那准备便是空虚。但尼采却自有其下场之法的:发狂和死。否则,就不免安于空虚,或者反抗这空虚,即使在孤独中毫无末人的希求温暖之心,也不过蔑视一切权威,收缩而为虚无主义者”。(鲁迅全集第六卷,第206页,人民文学,1958),鲁迅对尼采的人格也有所讥讽:“尼采爱看血写的书。但我想,血写的文章,怕未必有罢。文章总是墨写的,血写的倒不过是血迹。”(全集第4卷,人民文学,1958)主要是讥讽当时中国的社会现实与军阀政府。 可见,在此期,鲁迅先生认为尼采的思想与著作是“世纪末”的东西,把他同王尔德、波特莱尔、安特莱夫这些具有颓废倾向的人相提并论。,二 、鲁迅所接受的尼采思想 究竟有哪些?,根据以上历史材料,似乎可以得出如下的结论:鲁迅的一生深受尼采思想与人格的影响。但是,鲁迅先生自己并没有直接地说过,他究竟接受了尼采哪些方面的思想影响。看来,我们只有通过对照与对比,来进行一种抽样式的分析。 尼采对鲁迅的影响,体现在三个方面:,(一)进化论。 鲁迅阅读赫胥黎天演论后,特别强调精神力量在社会进化过程中的作用;他读了苏鲁支语录后,尼采的以社会与人类进化为主体的进化论,更坚实了其早期的进化论思想。 在苏鲁支语录中,有一次苏鲁支游历到一个自由市场的时候,曾经对人们说,你们从“虫子”、“猴子”进化到了“人类”,但在你们中间还有许多人是虫子,至今有的人其实“比猴子还更猴子”,很生气的样子。,你们之中最聪明的人也只是植物和魔鬼的一种矛盾和混种。但是我教你们成为植物和魔鬼了吗?/你们看哪,我教你们什么是超人:/超人是大地之意义。你们的意志说:超人是大地的意义。 (动物与超人之间的绳索,52,华夏出版社,2006),在1908年写的破恶声论中,鲁迅明确地说过:“夫人历进化之道涂,其度则大有差等,或留蛆虫性,或留猿狙性,纵越万祀,不能大同。”狂人日记中的狂人也有类似的话语。 这种有关人类进化的思想,很显然不完全是从达尔文那里来的,而主要是从尼采的超人学说那里来的。,鲁迅同意尼采人类要进化到比现在更为高级阶段的观点,所以他说:“尼采式的超人,虽然大觉渺茫,但就世界现有人种的事实看来,却可以确信将来总有尤为高尚尤近圆满的人类出现。到那时候,类人猿上面,怕要添出类猿人这一个名词。”(热风随感录四十一)在此,鲁迅主要是讥讽当时中国一些知识分子的落后性。,其实,尼采的“超人说”和鲁迅“新人种说”,都不是从生物学的意义上说的,而是从社会学的意义上说的。达尔文的进化论是生物学意义上的,是一种自然科学发现;尼采的进化论则是一种社会学意义上的,是一种社会历史发展观。 可见,鲁迅关于进化论的基本观念,主要的最直接的来自于尼采,而不是来直接自于达尔文。这种思想成为了鲁迅早期的思想武器。,(二)反偶像。 鲁迅称道尼采身上所拥有的那样一种反偶像的精神。鲁迅早年推崇的“争天拒俗”的摩罗诗派,其实也就是他当时常说的“偶像破坏者”,与尼采的精神是相通的。 鲁迅曾经教导青年,要从尼采的超人那里吸取精神力量,不要理会旧势力的“冷笑”和“暗箭”;只要“学学大海”,就能容下“大侮蔑”,才能做成大事业。,由反偶像论出发,尼采还主张战争。苏鲁支曾经这样说: 我的兄弟,战争和战场是恶的吗?但是它们却是必要的。嫉妒、猜疑和诽谤同样是必要的/看吧,你的道德是多么渴望发展到极致。你的每一种道德都希望得到整个精神,它(精神)是它(道德)的先行官,道德希望得到你的愤怒、仇恨和爱的力量。(动物与超人之间的绳索,160,华夏,2006),你们应当把和平当作通向新的战争的手段来热爱。 你们的工作是战争,你们的和平是胜利! 我告诉你们:好的战争使每一件事都神圣化。 (动物与超人之间的绳索,202,华夏,2006),真的,人是一条不洁的河。我们必须是大海,才能容纳一条不洁的河而不致自污。/现在,我教你们什么是超人:他便是这大海;你们强烈的鄙视可以淹没其中。 (动物与超人之间的绳索,华夏,59,2006),尼采几乎是把过去和现在的一切,全都作为偶像,而要加以彻底摧毁。这其实正是尼采基本的人生态度。 尼采声称:“我是不塑出新偶像的,只求老的偶像,觉得他的腿是泥塑的。”(尼采自传序言) 其实,尼采并不是不主张偶像,只不过他只是尊奉一个偶像,就是“超人”,或者说是“超人”的化身“苏鲁支”。,尼采说:“我非人,我乃炸药,我要将一切旧社会的东西轰炸到空中去。” “我是第一个非伦理主义者,因而也是一个无上的破坏者。” “我的脾气是好斗的”,说只要世界上哪怕只有他一个人,也要战斗,不怕孤立。 更形象化的表达:尼采的超人苏鲁支,曾经梦见自己站在天涯海角,手持一杆天秤,回过头来秤量人间。,尼采说:“一切的真理已完”。又说:“天神已死。”“要重新估定一切价值”。还说:“所谓偶像,即如今所谓真理者也”。尼采对传统的一切采取全部否定的态度。 鲁迅先生对这种反对一切偶像的精神是完全首肯、高度赞扬的。这种精神,在当时成为了鲁迅那一代知识分子的思想武器。,鲁迅称赞尼采是“革新的破坏者”,“他们不单是破坏,而且是扫除,是大呼猛进,将碍脚的旧轨道不论整条或碎片,一扫而空,首当其冲非想挖一块废铁古砖挟回家去,预备卖给旧货店”。(坟再论雷峰塔的倒掉) 鲁迅把当时中国社会里那些非常自私的个人主义者,顺便作了批评。,鲁迅自己也正是这样彻底的“轨道破坏者”。他曾经说过:“我们目下的当务之急,是:一要生存,二要温饱,三要发展。苟有阻碍这前途者,无论是古是今,是人是鬼,是三坟五典,百宋千元,天球河图,金人玉佛,祖传丸散,秘制膏丹,全都踏倒他。”(华盖集忽然想到六) 由此可知,鲁迅和尼采是高度一致的。,(三)个性主义。 瞿秋白在谈到鲁迅早期以尼采的“重个人非物质”的学说为重的时候,曾经指出:这种学说“在欧洲已经是资产阶级反动的反映”,但在中国,“这些发展个性,思想自由,打破传统的呼声,客观上在当时,还是有相当的革命意义”。(鲁迅杂感选集.序言),这个自我,同时这个自我的矛盾和混乱以最正当的方式谈论了它的存在。这个创造性的、意愿性的以及评判性的自我,标明了所有万物的价值。而且这是一个最正直的存在,这个自我这里谈到的是躯体,它是需要躯体的,即使他在创作,在娱乐或是在煽动着折断的翅膀。(动物与超人之间的绳索,134135,华夏,2006),我的兄弟,在你的思想和感觉背后有一个强有力的主宰者,一个不著名的智体,他的名字叫自己,他住在你的躯体里,他就是你的躯体。(动物与超人之间的绳索,146,华夏,2006),早年的鲁迅先生曾经指出:“意盖谓治任多数,则社会元气,一旦可隳,不若用庸众牺牲,以冀一二天才之出世,递天才出而社会之活动亦以萌,即所谓超人之说,尝震惊欧洲之思想界者也”。(文化偏至论) 由此可见,鲁迅先生对这种尼采式的个人主义思想是很推崇的、很赞赏的。,在洋务派推崇“物质”、“众数”的时候,鲁迅主张“掊物质而张灵明,任个人而排众数”,这成为其早期思想的核心。 鲁迅寄希望于少数天才的觉醒,但最终目的意在有一二“精神界之战士”,振臂高呼,唤醒沉睡中的国人,起来冲破社会的“黑屋子”。,到“五四”时期,他还是主张个人的“独异”,要敢于“对庸众宣战”,要容许有“个人的自大”,于是特别推崇尼采式的“孤立”。 正如我们所知道的那样,鲁迅前期的思想基础是进化论与个人主义,而这些思想主张不是他自己的发明,而主要是从尼采那里来的。 总之,进化论、反偶像与个人主义,正是来自于尼采的思想主体,也是鲁迅早期思想的主体。,三、尼采对鲁迅作品所产生的影响,现代诗人徐志摩曾说:“新近因为有人尊他(指鲁迅)是中国的尼采”,所以才读了“他的热风集里的几页”。(晨报副刊,1926年1月30日) 日本学者增田涉在鲁迅的印象中,也说:“在他早期的随笔里多半可以窥见尼采的面影。”,前者讲的是杂文,后者讲的是随笔。 在20世纪以来的中国与外国,许多学者与作家,都曾经不约而同地讲到鲁迅先生与尼采的关系,由此可知,在鲁迅先生的作品特别早期的作品中,的确是存在尼采的影子。 拟分杂文、散文诗、小说等文体加以简要叙述,以期说明鲁迅作品中的尼采及其思想所发生的影响。,(一)杂文中的尼采。 尼采对于鲁迅杂文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首先,诗性语言的经营。 尼采说自己是德国“诗情语言”的创造者。 孙伏园说:“鲁迅先生却特别欢喜他的文字,例如萨拉图脱拉语录,说是文字的刚劲,读起来有金石声。”(鲁迅先生二三事),鲁迅自己在察拉图斯忒拉的序言译后附记中也说,尼采的文章“太好”。 一般而言,鲁迅杂文的语言简约严明、刚劲有力,同时又刚柔结合,优美深沉。 这与尼采的散文诗式的语言非常相似。,其次,宏大的、不可阻挡的气势上。 尼采的著作往往以气势胜。他自命“发着凌越千古的大声”。 他的苏鲁支竟“梦到立于天之涯,海之角,地球之外面,手持天秤,秤量这个世界”。(苏鲁支语录第132页,生活书店1936年),鲁迅的杂文往往也有这样的特点。 那种说理与抒情时的锐不可挡的气势,如上述的“凡有阻挡这前途者”。 对敌对者充满蔑视、不屑与之辩的口吻,如硬译与文学的阶级性。 扭住与之斗到底的勇毅与韧劲,如答国际文学社问、“友邦惊诧”论。,再次,善用反语。 尼采智识即罪恶等,善于用“反语”、说反话,有阴沉的气象。 鲁迅杂文外冷内热,讽刺中略带幽默,不无戏谑;主要是严肃、深邃、愤激之声。 他的杂文是非常个性化的创造,要将其杂文当作文学作品,其所写非一般社会批评。,尼采的作品故事性更强,其思想往往体现在一种文学性的表达里面;听完了一个故事,往往还理解不到其真正的内涵。 鲁迅的作品,政论色彩和论战色彩更浓,同时他的文笔也比较曲折,只是不若尼采的作品那样“晦涩”。,尼采对自己的观点有坚强的自信,因而尽力将反对者的话预先提出,加以评点。如上述的“战争和战场是恶的吗?” 尼采有时又将自己的观点极而言之,发展到极致,这种方法可以堵塞反对者加以引伸,而乘隙进攻的道路。“我非人,我乃炸药”。,鲁迅也擅长用反语,这不是我们后人的评价,他自己就曾经说过自己“好作短文,好用反语”的话。(两地书一二) 在鲁迅的杂文中,大部分都有“内”、“外”两层甚至多层意思,许多话都是“反话”,不能直接理解。“尼采爱看血写的书”、“类猿人”之类的说法。,第四,艺术形式。 鲁迅无花的蔷薇、半夏小集这种短语和格言式的作品,形式上与尼采的苏鲁支语录、朝霞相仿佛。 鲁迅的许多杂文与尼采的早年作品非常相似,在艺术表达上与尼采的苏鲁支语录非常接近。,(二)散文诗。 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首先,是意象上的相似。在野草中的题辞、影的告别、求乞者、复仇、过客、死火、狗的驳诘、墓碣文等篇里,动物与植物意象方面都存在相似性。死火与尼采的在橄榄山上,意境方面也很相近。,一线光明出现在我心中:我需要同伴,活的同伴,而不是任我背负到什么地方的死了的同伴或者尸体。/我需要活的同伴,他们跟随我,因为他们愿意跟随自己到我想去的地方。(动物与超人之间的绳索,89,华夏,2006),其次,是思维方式的相似。 在野草之“题辞”中,那种切盼“地火”喷出,把一切连同野草“烧毁”的期望,与尼采那“当你们皆否认着我时,我将向你们回转”的思维方式,很相仿佛。,同胞们,发生了什么事?我战胜了我自己,这个受难的人。我掩埋自己的灰烬,为自己点燃火焰。看!幽灵从我身边走开了!(动物与超人之间的绳索,131,华夏,2006),我的第一个同伴啊,我要离开你了,时候已经到了。在两个黎明之间我得到了一个新的真理。/我不应当是牧人或者是挖墓者。我不愿再与群众说话:我这是最后一次向一个死者说话。/我要加入到创造者、收获者和庆祝者的行列中去。(动物与超人之间的绳索,91,华夏,2006),鲁迅的散文诗复仇、复仇(二)对于落后群众的愤激之情,也不难在尼采作品中找到相通之处。 狗的驳诘中“人不如狗”的指斥,与尼采的“在人群中我以为比在兽群中危险”的感慨,相类似。,看哪!一只鹰在天空中画大圈儿,一条蛇悬挂在它身上,不像是一个战利品而象一个朋友:因为这蛇绕在它的颈上。/“这是我的鹰与蛇!”查拉图斯特拉满心欢喜地说。 (动物与超人之间的绳索,96,华夏,2006),这是太阳下最高傲的动物和太阳下最聪明的动物它们为侦察而来。他们想知道查拉图斯特拉是否还活着。我现在真的活着吗?/我发现在人群之中比在动物中还要危险,查拉图斯特拉走的是危险的道路。让我的动物相导我吧!(动物与超人之间的绳索,96,华夏,2006),再次,是艺术构思上的相似。 尼采通过“影子”与“苏鲁支”的对话,表示将作新的追求,“我的国土不属于这世界,我需要新山谷”。“苏鲁支”想离开影子,并质问道:“你为何自称为我的影子呢?你不合我的意。”,“影子”说,不论在什么情况之下,“也仍是你最好的影子”,因而一同度过冰寒世界,一同突破禁制,最后苏鲁支承认“影子”是他的影子,但他仍然要“要独自前行”。,鲁迅的影的告别,也是借“影”向人告别,表达了对黑暗现实的憎恶;连影子都要告别自己,可见眼前的现实太过黑暗了。 据作者自己说:“我的作品,太黑暗了,因为我常觉得惟黑暗与虚无乃是实有,却偏要向这些作绝望的抗战,所以很多着偏激的声音。”(两地书四),(三)小说。 关于其小说所受到的影响,鲁迅自己明确地说过。鲁迅在谈到狂人日记所受外国文学的影响时,就说到了“苏鲁支”,但他指出:“后起的狂人日记也不如尼采的超人的渺茫。”(中国新文学大系小说二集导言),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首先,借用尼采的话语。在狂人日记里,“狂人”借用了“苏鲁支”一段关于人类进化的话,警告“吃人的人”,希望他们改好,变成“真的人”,否则就会“给真的人除灭了”。尼采的苏鲁支也说过虫子与猴子的话,其内容与表述方式是基本一样的。,在示众里,作者对市民们的庸俗、麻木进行了揭露和鞭笞。 尼采通过苏鲁支的口说:“我的动物哟,你们也很残忍么?你们也要像人类一样观望我的大痛苦么?因为人类便是最残忍的动物”。(苏鲁支语录),其次,“戏剧的看客”的痛苦。这种场景在鲁迅笔下,出现不止一次。主要体现在阿Q正传里。 阿Q上法场时,人们跟在后头,发出豺狼般的嗥叫; “他们多半不满足,以为枪毙并无杀头这般好看”,这又是何等愚昧而又残忍!,麻木的中国人,对自己的同胞为何这样的没有同情心?甚至一点正义感都没有! 如果他有一天醒来,也许会问:你们为什么这样地欣赏我的大痛苦呢?为什么把自己的快乐建立在别人的痛苦基础上呢?这就与尼采的苏鲁支一模一样了。,再次,孤独者的痛苦情绪。 伤逝与孤独者等小说深刻地暴露了现实的黑暗,描绘了个人奋斗的破灭。作品中有鲁迅的灵魂在,其实也正如尼采超人的痛苦。 苦闷与彷徨的情绪,尤其是那种孤傲、痛苦、愤激之情,对人们由“爱”到“憎”的过程,也有尼采的影子。,四、鲁迅接受尼采中所产生的变异,根据我们以上的讲述,可以发现鲁迅并不是从思想体系上接受尼采的主张的他是有所改造,有所发展。 首先,在“意志论”方面。 尼采整个思想体系的核心是“权力意志论”,这在其晚年著作权力意志中,表露得最为完整和露骨。,尼采认为人类要发展,主张意志强者可以任意发展,而意志弱者则不应发展,自我淘汰出局。 鲁迅也认为人类要发展,但这种发展是整个人类的进步,而不是少数人的发展。明确地指出,“所谓发展,也不是放纵”。(华盖集北京通信)可见,鲁迅只是强调“精神”的作用,而不是强调“权力意志”本身。,他所主张的“掊物质而张灵明”、“任个人而排众数”,“恃意力以辟生路”,固然表现了他对精神的重视。 但是, 这种主张与尼采把“权力意志”作为自然和社会进化的动力,认为“除了从意志到意志以外,根本没有别的因果联系”(尼采权力意志第286节)的唯意志论,显然有别。,其次,鲁迅对于其“反偶像”的主张琮是有所保留的。 尼采反偶像没有任何条件的限制,他说,偶像也者,“便是至今所谓真理也”。(尼采自传),人类所积累下来的一切,现至所谓的共识与规则等,全都要推倒。 鲁迅则把“反偶像”的范围,缩小到“封建”旧偶像。不是将传统中国的一切都视为偶像,也并不主张全部否定。比如他所提出来的“拿来主义”主张。,再次,鲁迅对于“以强凌弱”哲学的看法,不同于尼采。 尼采主张“图强”,是同“凌弱”相联系的。 鲁迅主张“图强”,则基本上是从“扶助弱者”出发的。 对尼采的以强者为善的善恶观,“欲自强而并颂强”,鲁迅显然不以为然。 虽然赞扬“超人”的某些精神,却认为“几近神明”、“大觉渺茫”。,五、 鲁迅接受尼采的时代与文化根源,(一)解决中国问题的需要。 “五四”时期,由于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中国出现了新的阶级关系,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登上了历史舞台;当时的情况,的确是千百万人骤然从长梦中觉醒过来,一下子碰到许多极其重要的问题,没有办法解决。,解决这些问题的办法在哪里呢? 戊戌维新时代,借重古人“托古改制”的办法,历史已证明不行; 魏晋以来,佛教、道教虽也曾盛行过,然而在社会政治生活中都远不及儒教。中国的文化传统中没有可用的思想存在。 并且以儒教为核心的思想成为封建社会的精神支柱。面对这样一个坚固的旧堡垒,是非有一种猛烈的精神武器不可。,于是人们急于向西方找寻思想武器。 于是凡属被认为有利于改造中国的东西,都被介绍进来;一切可以用来反封建的思想,都在人们心中得到共鸣。 正是在这种背景下,尼采的名字,和易卜生、达尔文、克鲁泡特金等名字一样,流行在当时中国的思想界。,王国维在红楼梦评论、宋元戏曲史中将尼采与叔本华理论一起运用。 “五四”时期,新青年、新潮、少年中国、晨报等报刊,都介绍过尼采的生平或思想。 民铎二卷一号出了“尼采专号”。 鲁迅正是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接触到尼采,并接受了尼采的思想。,(二)“重估价值”与“反偶像”等思想引起先驱者的共鸣。 尼采提出了一个著名的口号:“重新估定一切价值”。 他在偶像之没落中宣布“古老的真理已完。”又说:“我非人,我乃炸药。”“一切旧社会的东西,皆要轰炸到空中去。”(尼采自传),尼采的朝霞、苏鲁支语录、宗教生活、尼采自传等著作,都以很大篇幅攻击基督教。 他宣称:“一切天神皆已死”、“对于基督教的盲目便是道地的罪恶生命上的罪恶。”(苏鲁支语录,生活书店1936,53),他说:“我们不要忘记,基督教将无量无数众生的血和意志毒杀了!”(尼采自传) 他攻击传教士说:“他们不知如何爱上帝,除了将人钉上十字架!他们意想生活如死尸;将己体裹以黑衣服;便是在他们的言语中,我就嗅到陈尸所里的恶臭。”,尼采这些极端反对偶像、反对基督教、反对传统伦理道德的言语,对于“五四”时期的中国知识分子而言,无疑是一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城市轨道交通建设与智慧运营管理技术创新研究报告
- 2030新能源产业人才培养报告:技术创新与人才引进策略
- 新员工入职培训策划方案及教材设计
- 新能源行业2025年人才技能提升与引进规划研究报告
- 三年级数学(上)计算题专项练习附答案集锦
- 四年级数学(除数是两位数)计算题专项练习及答案
- 综合解析人教版8年级数学下册《平行四边形》专题测试试卷(含答案解析)
- 中级银行从业资格之中级银行业法律法规与综合能力通关试卷提供答案解析及完整答案详解【全优】
- 专升本模考模拟试题带答案详解(考试直接用)
- 新能源汽车电池管理系统与车身结构轻量化技术创新报告
- 2025年教科版新教材科学三年级上册全册教案设计(含教学计划)
- 枣庄学院《图学基础与计算机绘图》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2025版仓储库房租赁合同范本(含合同生效条件)
- GB 46031-2025可燃粉尘工艺系统防爆技术规范
- 2025至2030年中国纳米抛光浆料行业发展监测及发展趋势预测报告
- 养老护理员培训班课件
- 近十年中职试卷及答案
- 外研版初中英语单词总表(7~9)年级
- 商业装修手册
- 医院信息互联互通化成熟度测评
- 股票k线图入门图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