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茶高科技生产研发基地项目申请报告.doc_第1页
白茶高科技生产研发基地项目申请报告.doc_第2页
白茶高科技生产研发基地项目申请报告.doc_第3页
白茶高科技生产研发基地项目申请报告.doc_第4页
白茶高科技生产研发基地项目申请报告.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建设 xx 白茶高科技生产研发基地申请报告 1 白茶高科技生白茶高科技生产产研研发发基地基地项项目目 申申 请请 报报 告告 建设 xx 白茶高科技生产研发基地申请报告 2 目目 录录 第一章 总 论.1 1.1 项目名称及承办单位项目名称及承办单位1 1.2 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依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依据1 1.3 可行性研究报告的研究范围可行性研究报告的研究范围1 1.4 推荐方案与研究结论推荐方案与研究结论2 第二章 项目提出的背景与必要性.7 2.1 项目提出的背景项目提出的背景7 2.2 项目提出的必要性项目提出的必要性8 2.3 项目建设的可行性项目建设的可行性9 第三章 市场分析及预测.11 第四章 生产规模和产品方案.14 4.1 生产规模生产规模14 4.2 产品方案产品方案14 第五章 项目选址与建设条件.16 5.1 建设地址建设地址16 5.2 建设条件建设条件16 5.3 厂址评述厂址评述19 第六章 项目技术方案.20 6.1 设计原则设计原则20 6.2 项目组成项目组成20 6.3 工艺技术及设备方案工艺技术及设备方案20 建设 xx 白茶高科技生产研发基地申请报告 3 6.4 总图运输总图运输21 6.5 建筑工程建筑工程23 6.6 给排水给排水 25 6.7 供电供电26 6.8 供热、通风与制冷供热、通风与制冷29 6.9 通信通信 29 第七章 原辅材料及燃料动力供应.30 7.1 原辅材料供应原辅材料供应30 7.2 燃料及动力供应燃料及动力供应30 第八章 环境保护.31 8.1 编制依据与范围编制依据与范围31 8.2 环境污染及环保措施环境污染及环保措施32 8.3 环保机构设置环保机构设置34 8.4 绿化绿化35 8.5 环境影响评价环境影响评价35 第九章 节能方案.37 9.1 编制依据编制依据37 9.2 项目能源消耗状况项目能源消耗状况39 9.3 项目能源供应状况项目能源供应状况39 9.4 项目节能措施项目节能措施40 9.6 节能综合评价节能综合评价46 第十章 消 防.48 建设 xx 白茶高科技生产研发基地申请报告 4 10.1 编制依据编制依据48 10.2 工程概述工程概述48 10.3 生产工艺特点及安全措施生产工艺特点及安全措施48 10.4 消防措施消防措施49 10.5 消防设施及其安全可靠性消防设施及其安全可靠性51 第十一章 劳动安全卫生.52 11.1 编制依据编制依据52 11.2 采用标准采用标准53 11.3 工程主要危害因素分析工程主要危害因素分析54 11.4 劳动安全卫生防范措施劳动安全卫生防范措施56 11.5 劳动安全卫生机构设置及人员配备劳动安全卫生机构设置及人员配备59 11.6 劳动安全卫生投资估算劳动安全卫生投资估算59 11.7 预期效果及评价预期效果及评价59 第十二章 企业组织、劳动定员和人员培训60 12.1 企业组织企业组织60 12.2 劳动定员劳动定员60 12.3 人员来源及培训人员来源及培训60 第十三章 项目实施计划.63 13.1 项目实施计划建议项目实施计划建议63 13.2 项目实施计划及达产计划项目实施计划及达产计划63 13.3 工程管理工程管理63 第十四章 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65 建设 xx 白茶高科技生产研发基地申请报告 5 14.1 投资估算投资估算65 14.2 资金筹措资金筹措69 第十五章 财务评价.70 15.1 评价说明评价说明70 15.2 成本估算成本估算70 15.3 年销售收入和销售税金估算年销售收入和销售税金估算71 15.4 利润总额及分配利润总额及分配71 15.5 财务盈利能力分析财务盈利能力分析71 15.6 不确定因素分析不确定因素分析72 第十六章 社会效益分析.74 16.1 社会影响效果分析社会影响效果分析74 16.2 社会风险及对策分析社会风险及对策分析74 建设 xx 白茶高科技生产研发基地申请报告 3 第一章第一章 总总 论论 1.11.1 项目项目申报单位概况申报单位概况 项目名称:#白茶高科技生产研发基地 项目申报单位:#市河山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 企业概况:#市河山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创办于 2008 年 12 月,注册资金 500 万元。公司在丹阳河山村拥有茶园 300 亩,公司自 创办以来,以发展生态农业为基础,提高茶农经济收入为宗旨,帮助农 民就业为理念,经过几年的诚信经营,取得良好的企业经济效益与社会 效益。 企业注册登记机关:#市工商行政管理局 注册号:# 组织机构代码证:# 税务登记证号:# 公司地址:桐城三门口 项目负责人:# 注册资本:500 万元人民币 企业类型:有限责任公司 1.21.2 项目背景项目背景 1.2.11.2.1 项目背景项目背景 #是著名茶叶产地,目前已有茶园 20 万亩,年产毛茶 1.5 万 吨,毛茶产值近 4 亿元,其中白茶年产量 3000 吨,产值 1.5 亿元,是福 建省重点茶区,是中国白茶的主产区,也是全国 10 大产茶县(市)之一 和中国白茶的出口基地。2009 年,#在茶获“中国白茶之乡”金 名片后,#白茶又相继获得“中国驰名商标” , “白毫银针”入选 建设 xx 白茶高科技生产研发基地申请报告 4 上海世博会十大名茶之一,绿叶茶叶公司生产的白茶作为六大茶类礼品 之一等荣誉,为#茶产业快速发展创造了难得的大好机遇。为能 坚持走龙头企业带动基地规模化发展之路,实现茶叶持续增产、茶农增 收、企业增效的目标,建立国优茶树良种繁育基地,培育一支有文化、 懂管理、会经营、守诚信的新型大学生茶农队伍和后继人才,2010 年元 月,作为中国茶叶行业百强企业、宁德市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福建绿叶 茶业股份有限公司和浙江大学农学院签署合作协议,在#市创建 现代高科技系列茶制品研究开发项目,把#作为浙江大学学生实 践与科研基地。绿叶公司与我公司合作,并以我公司为主体承担该项目 的建设,目前作为合作方的浙大农学院十分关注本项目的进展情况,要 求抓紧抓快建设速度。 1.2.21.2.2 建设地点建设地点 项目拟在#办事处丹岐小地名为燕山茶园处,用地 60 亩,其 中 42 亩为村民茶园地,18 亩为山坡地。该地段东靠汽车驾校培训地,西 接点头山柘坪村,南临#火车客运站,北距改造后的 104 国道线 400 米。生产研发培训基地离#市区 5 公里,交通便捷,水电路设 施已俱备。市国土、建设等有关职能部门已到场进行了勘测。 1.2.3.1.2.3.项目建设内容及规模项目建设内容及规模 在 60 亩用地上,分为两个片区:一是茶叶功能区(茶艺、评茶、研 发) 、生产车间、综合办公楼,老师学生宿舍楼,共占地 18 亩;二是示 范茶园区 40 亩、品种园 2 亩、计 42 亩。 本项目主要技术经济指标详见表 1-1。 表 1-1 主要经济指标一览表 序号项目单位数量备注 建设 xx 白茶高科技生产研发基地申请报告 5 1.2.41.2.4 投资规模和资金筹措投资规模和资金筹措 投资估算依据有关估算指标,结合本项目实际情况,本项目总计划 投资 2000 万元。其中工程基建投资 1000 万元,征地 700 万元,生产线、 办公用具等投资 300 万元。 资金来源:公司自筹 1500 万元,向银行申请贷款 500 万元。 1.2.51.2.5 建设工期建设工期 总建设工期为三年,要求上级职能部门能在 2011 年 4 月份给公司 供地。公司接地后,分二期建设。根据国家建筑安装工程额定,结合 #工程实际,第一期工程建设期为 18 个月,即在 2012 年 9 月后 一第一片区亩 18 1 茶叶功能区亩 4.8 2 生产车间亩 4 3 综合办公楼亩 4 4 宿舍楼亩 4.98 5 其它亩 0.22 二第二片区亩 42 1 示范茶园区亩 40 2 品种园亩 2 三白茶加工设施配套 四茶叶基地水电路建设配套 五总投资万元 2000 1 征地万元 700 2 建设生产车间万元 650 3 生产线、办公用具等万元 300 4 其它万元 350 建设 xx 白茶高科技生产研发基地申请报告 6 可竣工试生产。 1.2.61.2.6 编制依据编制依据 1、 当前国家重点鼓励发展的产业、产品和技术目录 ; 2、 #市城市规划委员会会议纪要20105 号; 3、 关于要求确定#市桐城街道白茶高科技生产研发基地用 地农转用相关建设指标的函2010335 号; 4、 #白茶高科技生产研发培训基地规划设计方案评审会会 议纪要20117 号; 5、 #市建设局关于确定#市桐城街道白茶高科技生 产研发基地用地农转用规划设计指标的复函201132 号; 6、白茶技术资料; 7、项目承担单位提供的有关资料。 1.31.3 结论和建议结论和建议 1.3.11.3.1 主要结论主要结论 (1)项目通过引进优良茶树新品种,采用比较先进、成熟的生产技 术,建立标准化白茶生产基地,可以创立名牌,,促使经济、生态、社会 效益的持续协调发展,这一建设宗旨符合我国农村政策和国家关于发展 生态农业的规划。 (2) 、项目建成后,每年可培训实践大学生、茶农技术人员 300 人 批次,带动农户达 2000 多户,具有良好的社会效益。 (3)项目达产达标后可实现销售收入 6000 万元,年创利税 450 万 元以上,经济效益明显。 综上所述,本项目立项目标明确,具有良好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 益,项目是可行的。 建设 xx 白茶高科技生产研发基地申请报告 7 1.3.21.3.2 建议建议 1、该项目是发展现代有机农业的重要方向,是实现生态、经济和环 境协调发展的一项重要举措,项目具有很好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 建设内容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建议国家有关部委给予扶持。 2、技术水平是白茶项目成败的关键因素之一,该项目需要加强对参 与项目的管理人员、技术人员和生产人员进行培训,力求使他们掌握生 产技术。 建设 xx 白茶高科技生产研发基地申请报告 8 第二章第二章 项目建设的必要性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2.12.1 项目由来项目由来 中国是文明古国,礼仪之邦,很重礼节。凡来了客人,沏茶、敬茶 的礼仪是必不可少的。当有客来访,可征求意见,选用最适合来客口味 的茶叶和最佳茶具待客。白茶是中国六大茶类之一,#白茶具有 地域唯一、工艺天然和功效独特等特性,是最原始、最自然、最健康的 茶类珍品。白茶的基本工艺是萎凋、烘焙(或阴干) 、拣剔、复火等工序。 萎凋是形成白茶品质的关键工序。白茶具有外形芽毫完整,满身披毫,毫 香清鲜,汤色黄绿清澈,滋味清淡回甘的的品质特点。属轻微发酵茶, 是我国茶类中的特殊珍品。因其成品茶多为芽头,满披白毫,如银似雪 而得名。 “世界白茶在中国,中国白茶在#” ,作为白茶故乡, #白茶一直以来都以其具有独特的品种优势和独特的地理、气候、 土壤优势等著称于世界。近年,作为中国最大的白茶产区和出口基地, #白茶也一直保持着较好的外销发展势头。 如今,#白茶已经走出#,走出福建,走出中国,在 全球范围内展示她的非凡魅力。近年来,先后有 100 多件#大白 茶产品在国内外茶叶品质大奖赛中获得金奖、银奖。#白茶中也 作为中国六大类茶中白茶类的代表入选“奥运五环茶” 、 被评为“申奥 第一茶”;其精品茶“太姥银针”成功入选“中国 2010 上海世博十大名 茶” ,与西湖龙井等国内传统名茶共同成为上海世博会联合馆专用茶, 获得中外来宾的广泛赞誉。 随着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们对茶叶的需求也越来越大,要求越来 越高。因此,发展白茶是当今茶业发展的主流。 我市已建成全国县级最大的有机茶生产基地,目前已认证 9 个 建设 xx 白茶高科技生产研发基地申请报告 9 基地总面积达 5000 多亩及 3000 亩的绿色食品茶叶基地,两个国优 良种#大白茶和#大毫茶,也叫华茶 1 号、华茶 2 号 的原产地就在我市,在全国影响面大,知名度高,也是加工白茶最 好的品种。目前白茶已成为国内外茶市的紧俏茶类,卖价比上年提 高 25%。 2.22.2 项目建设背景项目建设背景 2.2.1#2.2.1#市经济社会概况市经济社会概况 #市是福建省边境重镇,是通住浙江省的北大门,南距省 会福州市 260 公里,北距浙江温州 85 公里,处于福州与温州两个沿海开 放城市的中心地带,经济发展具有诸多优势。 #市自然条件优势、光照充足、雨量充沛、气候温和。经济 结构进一步优化, 2010 年,完成生产总值 133.2 亿元,增长 18.2; 工业总产值 230.8 亿元,增长 52.7,其中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 207.9 亿 元,增长 59.7;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 50.4 亿元,增长 26.1%;财政总 收入 11.42 亿元,增长 37.6,其中地方级财政收入 7.74 亿元,增长 45.9。 国民经济三大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工业经济得到快速增长、招商 引资质量得到提高;农村经济繁荣活跃,农业产业化得到健康发展。 全市现有耕地面积 298890 亩,其中水田 204586 亩,旱地 94304 亩, 人均耕地 0.56 亩;森林面积 1157000 亩,海水可养殖面积 91.7 平方公 里。主要经济作物品种有白茶、油料、黄麻、甘蔗、晒烟、药材、席草、 茉莉花、蕉芋、槟榔芋等。其中油料有花生、油茶籽、油菜籽、芝麻等, 药材有黄栀子、太子参、玫瑰茄等。#水果品种大约有 30 多种, 主要有柑桔、枇杷、杨梅、梨、桃、柰李、柿子、柚子等。 建设 xx 白茶高科技生产研发基地申请报告 10 #是全国著名产茶区,尤以“#白茶” 、 “白琳功夫” 红茶最为著名,著名天然深水良港沙埕港也为我们茶叶外运提供廉价 运费,境内世界地质公园、国家 5A 级著名风景名胜区太姥山每年 迎来近 500 万人次的中外游客,白茶基在地的兴建可为来太姥山旅 游者提供新的购物、参观的场所。 #市委、市政府历来十分重视茶叶生产和营销,近几年 每年投入大量资金进行茶叶品牌、茶文化宣传,同时出台了许多扶 持茶叶产业发展的政策,促进了茶叶的可持续发展。所产的白琳工 夫(红茶) 、白毫银针(白茶) 、太姥莲心(绿茶) 、茉莉花茶和近十 几年开发的名特优工艺茶,也与安溪乌龙、浙江绿茶一样享誉国内 外。特别是白茶,全世界只有中国生产白茶,中国只有福建生产白 茶,福建只有#及政和等闽东北生产白茶,而我市产量占全 省一半以上,品质比其它产地高,是欧美等发达国家和地区消费者 最喜爱的产品。当前,我市生产中国特种白茶及手工工艺茶,市场 销售从来就十分看好,并且还会有很大的市场前景。同时我市白茶 (白毫银针、白牡丹等)是被国内外公认为具有抗癌病、防辐射、 降血糖血脂、解毒等特殊功效的保健饮品。我市现有茶园面积 20 万 亩,毛茶年产值 4 亿元,茶业总产值 12 亿元,在数量上也极为可观, 并拥有一支 3000 多人的营销队伍分布在全国各茶叶市场,他们具有 丰富的市场营销经验,将更有利于吸引新客户和开拓新业务。 #市从 1997 年开始,因势利导,把白茶作为茶类结构调整的 重点来抓,以点带面,推动茶园朝着绿色、无害、有机的方向发展,从 源头上把好茶叶质量关。目前,全市共推广无公害茶园 20 万亩、建立有 机茶基地和绿色食品基地 3.8 万亩,是福建省最早实施、推广有机茶园、 建设 xx 白茶高科技生产研发基地申请报告 11 绿色茶叶基地建设的县(市),也是全省推广面积最大的县(市)。在茶业 主管部门的指导下,制定了白茶行业标准。 2.2.22.2.2#市生态农业的发展现状和发展潜力市生态农业的发展现状和发展潜力 #市属中亚热带季风天气区,海洋性天气特征明显,年均日 照 1840 小时,均匀气温 18.5,年均降水 1661.6 毫米。西南、西北部 山区雨量较多;太姥山年均降雨量达 2112.3 毫米。全市森林面积 115.7 万亩,森林覆盖率 56.2,森林蓄积量 127.1 万立方米。目前,在前岐、 秦屿、店下等乡镇建成了三个农业现代化科技示范园区,生态农业、林 业发展迅速,成为该市农业主导产业。 近几年#白茶满载盛誉,在第十五届上海国际茶文化节“中 国名茶”评选中,福建绿叶茶业发展有限公司“太姥牌白茶”和“白毫 银针”双获金奖;福建省天湖茶业有限公司“珍品绿雪芽”和“白毫银 针”双获金奖;#市芳茗茶业有限公司“白毫银针”获金奖;福 建誉达茶业公司“白毫银针”获金奖、 “黄岗毛尖”获银奖等等。 在这良好契机下,市政府加大茶产业技改力度,把茶叶加工园 区做为农产品加工的重头戏来对待,在征地等有关手续方面给予简 便,税费给予减免,以促进茶叶加工水平和质量的相互提高。对引 进新机械、新技术提高茶叶品质的技改企业给予奖励;鼓励茶企要抓 住当前市场热销茶类,引进高香型新品种,对现有部分茶园进行换种, 大胆引进高香型白茶良种,实现产量增加、农民增收。因此#市 具备建设高档茶叶生产基地的良好环境条件,发展白茶高科技生产研发 基地潜力巨大。 建设 xx 白茶高科技生产研发基地申请报告 12 2.32.3 项目建设必要性项目建设必要性 2.3.12.3.1 建设内容符合加入建设内容符合加入 WTOWTO 后对我国农业提出的要求后对我国农业提出的要求 加入 WTO 对我国政府职能的新要求决定了对宏观调控的新要求,同 样,对农业宏观调控也产生了相应的要求。首先是农业宏观调控目标的 转变。农业宏观调控目标是政府对农业经济活动进行调节、引导和控制 所要达到的基本目的。它反映着政府干预农业的指导思想和基本意图, 规定着政府设计农业政策的基调,是农业宏观调控体系中的纲领。农业 宏观调控目标的确定既不能脱离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实际情况,又必须以 整个国民经济的宏观调控目标为基础。发达国家在农业宏观调控方面, 市场机制是资源配置的基本方式,政府意图主要通过经济手段和导向性 的服务来实施,以促进农村发展和农民收入提高为主要目标,重视农业 资源的保护、农村基础设施的建设、农业科技的推广和农民的职业培训。 我国虽已加入 WTO,已融入全球经济大潮流,但是,结合我国社会主义市 场经济发展的阶段性来看,我国农业宏观调控的总目标仍应以确保农业 稳定增长,满足全社会对农产品日益增长的需求,增加农民收入。具体 应包括以下内容: 1、供给目标。对于我国这样一个拥有 13 亿人口的大国来说,农产 品生产和供给直接关系到社会经济稳定和国家的安全。长期以来,我国 政府一直把农产品产量的增加作为农业宏观调控的第一目标,这是大多 数发展中国家(由于是短缺经济和计划经济)农业宏观调控的首要目标, 这种产量目标不完全等同于供给目标,因为供给目标不但强调量的问题, 而且重视质的方面,即供给的结构问题。因此,目前农业宏观调控要求 农业生产在保证总量相对稳定的同时,必须根据市场需求调整结构,优 化资源配置;保证农产品的有效供给,实现农产品供给结构与需求结构 建设 xx 白茶高科技生产研发基地申请报告 13 的动态平衡。这是我国加入 WTO 后政府为了满足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对 农产品的基本需求而实行农业宏观调控的首要目标。 2、收入目标。收入预期是农民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基本依据。在微 观层次上,农民只有在收入增加的前提下才能扩大供给,农民的收入预 期不好,政府的供给目标也难以实现。因此,增加农民收入,保证农民 福利方面的满足是农业宏观调控的基本目标,是农业和农村工作的出发 点和重心。要使农民的收入不断增加,其具体表现应包括消除农村绝对 贫困人口,缩小城乡居民 收入差距,共同走向小康社会。 3、环境目标。农业是与自然环境最为密切的产业,农业的发展离不 开良好的自然环境和生态环境,因此,农业宏观调控必须重视保护资源 和环境,维护生态平衡及温室气体减排,实现资源合理开发利用和农业 的可持续发展,促进农业的良性循环。以资源的持续利用和农业的持续 发展为内容的环境目标,已成为政府对农业实施宏观调控所要达到的又 一个基本目标。 4、市场风险目标。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农村市场经济的全面 过度和市场作用的日益增强,农业生产经营的市场风险正日益增大,农 业的弱质和它所面临的各种风险,都在市场风险中得到综合体现。我国 加入 WTO 后,农业生产的市场化程度将会提高,因而面临的市场风险则 越大。因此,为防止市场出现过度波动,保护农民经济利益,政府应把 平抑市场风险作为农业宏观调控的重要目标。 2.3.22.3.2 充分体现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充分体现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 随着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农业资源综合利用和循环利用日 益突出。中央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精神明确要求,要积极推进农业产业 化经营,发展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农业,实现城乡协调发展。 建设 xx 白茶高科技生产研发基地申请报告 14 通过实施白茶基地综合开发生态富民计划,能有效地改变传统落后的农 业生产方式和方法,优化农村生态环境,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 2.3.22.3.2 充分体现充分体现生态农业发展生态农业发展 生态农业是按照生态学原理和生态经济规律,因地制宜地设计、组 装、调整和管理农业生产和农村经济的系统工程。本项目把茶叶综合种 植与创建现代高科技系列茶制品研究开发有机结合起来,协调发展与环 境,资源利用与保护的矛盾,形成生态和经济两个良性循环,实行经济、 生态、社会效益的统一。 建设 xx 白茶高科技生产研发基地申请报告 15 第三章第三章 产品特点与市场产品特点与市场 3.3. 1 1 茶的功效茶的功效 由于茶叶有很好的医疗效用,所以唐代即有“茶 药” (见代宗大历 十四年王国题写的“茶药” )一词;宋代林洪撰的山家清供中,也有 “茶,即药也”的论断。可见,茶就是药,并为药书(古称本草)所收 载。但近代的习惯, “茶药”一词则仅限于方中含有茶叶的制剂。 由于 茶叶有很多的功效,可以防、治内外妇儿各科的很多病症,所以,茶不 但是药,而目是如同唐代陈藏器所强调的:“茶为万病之药” 。 茶不但有对多科疾病的治疗效能,而目有良好的延年益寿、抗老强 身的作用。 茶的二十三功效 :少睡、安神、明目、清头目、止渴生津、 清热、消暑、解毒、消食、醒酒、减肥、下气、利水、通便、治痢、去 痰、祛风解表、坚齿、治心痛、疗疮治瘘、疗饥、益气力 、延年益寿。 茶叶中与人体健康关系密切的成份,主要有:(1)咖啡碱。咖啡碱是茶 叶中一种含量很高的生物碱,一般含量为 25。每杯 150 毫升的茶汤 中含有 40 毫克左右咖啡碱。咖啡碱是一种中枢神经的兴奋剂,因此具有 提神的作用。在对咖啡碱安全性评价的综合报告中的结论是:在人正常 的饮用剂量下,咖啡碱对人无致畸、致癌和致突变作用。 (2)多酚类化 合物。可溶性的多酚类化合物在茶中的含量约为干重的 1020,它主 要由儿茶素类、黄酮类化合物、 花青素和酚酸组成,以儿茶素类化合物 含量最高,约占茶多酚总量的 70。儿茶素类中主要包括表儿茶素(简 称 EC) 、表没食子儿茶素(简称 EGC) 、表儿茶素没食子酸酯(简称 ECG) 和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简称 EGCG) 。这是茶叶药效的主要活性组 份。实践证明,它们具有防止血管硬化、防止动脉粥 样硬化、降血脂、 建设 xx 白茶高科技生产研发基地申请报告 16 消炎抑菌、防辐射、抗癌、抗突变等多种功效。 (3)维生素类。茶叶中 含有丰富的维生素类。维生素 B 族的含量一般为茶叶干重的 100150PPm 左右。茶叶中维生素 C 含量很高,维生素 C 能防治坏血病,增加机体的 抵抗力,促进创口愈合。维生素 E 是一种抗氧化剂,可以阻止人体中脂 质的过氧化过程,因此具有抗衰老的效应。茶叶中 维生素 K 的含量约每 克成茶 300500 国际单位, 因此每天饮用 5 杯茶即可满足人体的需要。 维生素 K 可促进肝脏合成凝血素。 (4)矿质元素。茶叶中含有多种矿质 元素,如磷、钾、钙、镁、锰、 铝、硫等。这些矿质元素中的大多数对 人体健康是有益的,茶叶中的氟素含量很高,平均为 100200PPps 左右, 远高于其他植物,氟素对预防龋齿和防治老年骨质疏松有明显效果。 (5)氨基酸。茶叶中的氨基酸种类已报道有 25 种,其中茶氨酸的含量 最高,占氨基酸总量的 50以上。众所周知,氨基酸是人体必须的营养 成分。如谷氨酸能降低血氨,治疗肝昏迷。蛋氨酸能调整脂肪代谢。 (6)除此之外,茶叶中还含有一些次要的活性组份,它们的含量虽然不 高,但却具有独特的药效。如茶叶中的脂多糖具有防辐射和增加白血球 数量的功效;茶叶中几种多糖的复合物和茶叶脂质组份中的二苯胺,具 有降血糖的功效;茶叶在嫌气条件下加工形成的 a 一氨基丁酸具有降血 压的作用。 3 32 2 白茶特点白茶特点 白茶,素为茶中珍品,历史悠久,其清雅芳名的出现,迄今已有八 百八十余年了。宋徽宗(赵佶)在大观茶论(成书于 11071110“大观”年间,书以年号名)中,有一节专论白茶曰:白茶, 自为一种,与常茶不同。其条敷阐,其叶莹薄,林崖之间,偶然生出, 虽非人力所可致。有者,不过四五家;生者,不过一二株;所造止于二 建设 xx 白茶高科技生产研发基地申请报告 17 三胯而已。芽英不多,尤难蒸焙,汤火一失则已变而为常品。须制造精 微,运度得宜,则表里昭彻如玉之在璞,它无与伦也。 白茶有较高含量的氨基酸,而茶叶中游离氨基酸是由 17 种氨基酸所 组成的,其中茶氨酸要占氨基酸总量的 5060。这种茶氨酸是茶的特 征性成分,到目前为止,除一种蕈中有少量发现外,其余动植物中均未 发现过。据研究所知,茶氨酸的保健功效,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保护 神经细胞,对脑损伤和老年痴呆症可能有帮助;通达调节脑中神经传达 物质的浓度使高血压患者降低血压;具有消除神经紧张和镇静作用;提 高学习能力与记忆力;改善女性经期综合症;增强免疫功能;减肥、护 肝的作用。 3 33 3 市场分析市场分析 随着经济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茶叶的需求档次也越来越 高,对高档名茶和白茶的需求量也越来越大。从近年销售量和销售价格 来看,年增长率达 2030%。如浙江省 2008 年春茶总产值达 51 亿元,春 茶中名优茶产值为 47 亿元,占总产值的 92%。可见,高效名优茶的市场 前景非常宽广。所以,顺应时代潮流发展白茶,市场前景广。我市地处 温州与福州的中间地区,距上海茶叶大销区只有 600 公里,距广州 茶叶大销区只有 700 公里,白茶高科技生产研发基地的建设不仅可 以吸引以上海为中心的华东销区和以广州为中心的华南茶叶销区的 广大客户,因为这里可以提供便捷的交通、廉价的运费和优质的茶 叶,还可以大大吸引浙南地区、闽东北地区的广大茶叶生产者前来 参观交流。 建设 xx 白茶高科技生产研发基地申请报告 18 建设 xx 白茶高科技生产研发基地申请报告 19 第四章第四章 项目建设选址条件项目建设选址条件 4.14.1 项目项目地理位置地理位置 项目实施地点为#市#办事处丹岐村,地理位置在东 经 11955,-12043,北纬 2655,-2726之间。位于福建 省东北部,东南濒东海。东北界浙江省苍南县,西北邻浙江省泰顺县, 西接柘荣县,南连霞浦县,紧靠沈海高速公路和温福铁路。 桐城街道位于 #市城区南部,是 #市新的商贸中心。 辖区面积 65.05 平方公里,下辖有富民等 6 个社区及五里牌等 15 个 行政村,辖区常住人口 15200 多户,62660 多人。桐城街道区位优势 极为明显,依山面海,山海资源十分丰富,特别是拥有2 万多亩滩涂, 极具开发前景。 丹岐村燕山茶园距离市区 5 公里,南临#火车 客运站、北接改造后的 104 国道线 400 米,交通便捷、水电路设施俱 备,通讯畅通,适宜项目建设。 4.1.2.4.1.2.地形地貌地形地貌 #市地势西部山峦起伏,东北部为低山高丘块状分部地带, 地势由东北逐渐向中部和东南沿海倾斜,中部在西南、西北和东北部山 地围绕之中而形成凹陷的盆地。地势比降大,山洪易涨易落。由于地壳 运动,形成了中山、低山,高丘陵、低丘陵、盆谷、平原等各种地形的 地貌形态,山地和丘陵是本市主要的地貌形状。#市地处巨型新 华系构造东部沉降带内、又是南岭纬向构造横亘东端,奠定了全市主要 由北东一南西,东一西向的构造格局。地层主要有石炭系,侏罗系、自 垩系、第四系地层,其中以侏罗系和白卫垩系最为发育。 4.1.34.1.3 地震地震 建设 xx 白茶高科技生产研发基地申请报告 20 根据地震划分线,本地区属东南沿海二级震区,地震强度和频率较 弱。 4.1.44.1.4 气象气象 #位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三画环山,一面临海的地势形成 的全市气候总特征为:海洋性气候显著,秋温高于春温:夏冬短,春秋 均分:冬夏季风交替,雨季旱季分明;地形较夏杂,富有区域性特征。 年日照时数 1371.1 小时。 气温: 多年平均:16.8 最冷月(一月)平均:7.5 最热月(七月)平均:28.2 降水量: 年平均降水量 1878mm。春夏之交为梅雨季节最长达 83 天,一般在 10 月至来年二月降雨量少于 l00mm,其中 11 月至 1 月不足 50mm,3 月至 9 月约在 100mm 以上,8 月至 9 月大于 250mm,可达 514mm,占全年总降 雨量的 32.5。 霜冻: 全年天霜期:287 天 风向: 全市风向季节性变化明显,6 月至 8 月东南风为主,9 月至次年 3 月 北风最多,4 月至 5 月为冬夏季风过渡时期,风向虽然较杂乱,但偏面风 的频率仍比偏北风大。夏季受台风影响明显。 蒸发量: 多年平均水面蒸发量:1328.9 mm 建设 xx 白茶高科技生产研发基地申请报告 21 多年平均陆面蒸发量:550 mm 从水文、气象和地质条件来看,建设地点不会产生不良影响,气候条 件适宜发展种植白茶。 4.24.2 配套设施条件配套设施条件 近年来,#市加大基础设施投入力度,初步形成了四通八达 的交通网,该项目所在交通便捷。施工用水、用电可就近引自市政水源 和电网,能满足满足施工用水、用电的需要,#现有的通讯完全 可满足项目建设要求。 建设 xx 白茶高科技生产研发基地申请报告 22 第五章第五章 项目建设项目建设方案方案 5.15.1 项目指导思想项目指导思想 坚持以科技发展观为指导,不断依托技术进步,以建设生态茶园为 中心,以茶叶加工为重点,大力转变产业经济增长方式,积极开展产业 的市场化、规模化、品牌化经营,不断延长产业链,实现产业由数量型 向质量型、效益型转变,以提高企业自身经济实力,带动地方农村经济 发展,建立可持续发展的地区经济。 5.25.2 建设内容(见下表)建设内容(见下表) 1、茶叶功能区(茶艺、评茶、研发) 、生产车间、综合办公楼,老 师学生宿舍楼,共占地 18 亩; 2、高标准建设 42 亩标准化白茶生产基地,其中示范茶园区 40 亩、 品种园 2 亩,计 42 亩。达产期亩产鲜茶叶 10 公斤。项目白茶基地建设 在#市境内,项目可以带动#白茶生产发展。 3茶叶加工厂房及配套基础设施建设。茶叶加工基地属于食品加工 领域和范畴,应该从环境条件、生产设施和管理措施等系统工程入手, 提高茶厂建设水平。茶叶加工厂要做好整体规划,厂区由生产区、办公 区、生活区组成;生产区分制茶车间、摊青间、仓库等部门;生产车间 包括初制、精制车间、贮青间、包装间等。 3白茶生产基地道路、防护林、水利、电力等基础设施建设。 4公司办公大楼及研发中心建设。 建设 xx 白茶高科技生产研发基地申请报告 23 表表 5.15.1 第一片第一片 1818 亩(亩(12000m12000m2 2) )) )用地基建项目如下: 用地基建项目如下: 序号项目名称基础面积 m2建筑面积 1 功能区 32004800 2 生产车间 26601300 3 综合办公楼 26603990 4 宿舍楼 33304995 5 发电机房 120120 6 其它 3030 合计 12000 (占总面积 4 万 m230%) 15265 容积率 1.27 表表 5.25.2 生态茶园投资估算表生态茶园投资估算表 1 1 工程费用工程费用 单位数量 价格(万元) 1.1 苗木基地亩 130.55 1.2 整地及土壤改良亩 420.085 1.3 劳务及管理费亩 420.045 1.4 等高开恳与定植亩 420.065 1.5 有机肥亩 420.095 1.6 石灰、化肥亩 420.036 1.7 农药等费用亩 420.03 1.8 茶园道路公里 2.811.5 1.9 防护林建设 2 2 设备购置费设备购置费 2.1 茶园喷药设施台 100.26 建设 xx 白茶高科技生产研发基地申请报告 24 2.2 茶园滴灌设施亩 420.2 建设 xx 白茶高科技生产研发基地申请报告 25 第六章第六章 技术方案技术方案 6.16.1 白茶的栽培技术白茶的栽培技术 (1)选好园地及规划。园地应选择在 ph4.5-6.5 之间微酸性土壤, 要求地下水位低,通气保肥性良好的土地。土类以呈酸性的山地黄壤、 红黄壤土为好,土壤含钙量应在 0.05%以下。 坡度在 25左右,朝向为朝北、朝东、朝南、朝西,海拔高度不超过 600 米。安排好园区主、支干道互通。 (2)深翻整地和施足底肥。种植白茶的土地要求深翻 0.45-0.50 米, 将树根、石块等置于行边作坝,做好梯田,梯田内低外高,主要防止水 土流失,坡地茶园主干道要求是 s 型,不能直上直下,园区内沟渠相通, 做到小雨不出园,中雨、大雨能蓄能排,有条件的地方应建成移动式喷、 漏灌系统,四周开好排水沟。通过平整土地施足底肥,每亩施畜肥 3000 公斤左右,加饼肥 150-200 公斤和硫酸钾复合肥 20-25 公斤(茶叶专用 复合肥加倍) 。底肥做到立体深施,要求移栽时根系不直接碰到肥料,以 免造成肥料烧根,影响茶苗成活。 (3)种植规格。品种选择品种应选择粗壮的白茶茶苗。每亩用苗 3300-3500 株。种植行距:130 到 150cm,丛距 0.33 米,每丛种 2-3 株茶 苗。 (4)移栽时间。茶区适期为早春二月下旬至三月上旬和秋末冬初的 十月上旬至十一月中旬。 (5)移栽技术。茶苗移栽时要掌握好栽种技术要领。在茶苗定植时, 按种植规格确定的行、丛距,开好移植沟或定植穴,最好做到现开现栽, 保持沟(穴)内土壤湿润。白茶苗均采用无性扦播繁育。无主根,根系 分布较浅,定植时要适当深栽,一般栽到埋没根颈处(泥门)为适度。 建设 xx 白茶高科技生产研发基地申请报告 26 栽种时,要一手扶直茶苗,一手将土壤填入沟(穴)中,将土覆至不露 须根时,再用手轻轻提苗,使茶苗根系自然舒展与土壤密接。然后,再 适当加些细土压紧。随即浇足定根水。最后,在茶苗基部覆盖些松土, 植后使雨水便于渗入根部,保持湿润。 (6)做好抗旱抗冻和缺株补植工作。茶苗移栽后,如遇久晴干旱天 气需要补浇几次水做好抗旱保苗工作;冬季还应采取增施有机肥、覆草、 设风障等防冻措施。对茶园中的缺株断行,可以采用同龄苗带土移植的 方法补植缺株,还可用压条法和归拼移栽法,来达到全苗和齐苗。 (7)勤施肥料,防治病、虫、草害。茶园在幼龄期应采用人工除草。 茶园的施肥应做到薄肥勤施,按照生长季节采用多次施肥,春茶发芽前 施一次催芽肥,夏、秋茶期间再施 3-5 次追肥,追肥应以速效氮肥为主。 秋末初冬施足基肥,基肥可用畜肥、饼肥或复合肥。白茶园的病虫防治 应采用生物、农业和综合防治的方法,一般不喷农药。 (8)修剪和采摘。白茶园的定型修剪和轻修剪的方法与常规茶园相 同,但在修剪程度上应该适当轻一点。幼龄期的采摘应该做到多留少采, 培养好丰产树冠。成龄茶园应该多采春茶,留养夏秋茶。 6.26.2 白茶采摘技术白茶采摘技术 (1)采摘开园时间。茶树蓬面每平方米到 1015 个标准芽可采时为 开采期。茶叶应分批多次早采、嫩采,要勤采、净采、不漏采;要求一 芽一叶,芽叶成朵,大小均匀,不能采碎叶,不带蒂头、老叶,不采奶 叶、鱼叶,留柄要短。鲜叶要提手采,轻采轻放,用竹篓盛装、竹筐贮 运,防止重力挤压鲜叶,确保鲜叶质量。 (2)采摘做到五分开:一是幼龄茶叶与成年茶树叶要分开;二是长 势不同的鲜叶要分开,特别受过冻害、病虫害、老叶少的茶树;三是晴 建设 xx 白茶高科技生产研发基地申请报告 27 天叶与雨水叶要分开;四是不同地块的鲜叶分开。特别阳坡与阴坡茶叶, 山上和水田的要分开;五是上午采的叶与下午采的叶要分开。 因为不同的鲜叶,它们的芽叶大小 、叶张厚薄、颜色深浅、茎梗粗 细、水分含量都不一样。成年茶树的鲜叶,梗子细、叶张薄,炒制地要 求温度低一些,若将它与幼龄茶树的叶张厚、芽头大、梗子粗的鲜叶混 在一起炒制,结果会使前都由于温度太高而出现焦边,后者由于温度不 够高而出现红梗红叶。又如阳坡茶树的鲜叶,色泽亮绿,芽短粗,节短, 叶片着生角度大,阴坡茶叶正相反,平地茶叶色绿且发乌,若将它们混 在一起炒制,结果会使制成的茶叶色泽花杂,长短不一。 6.36.3 鲜叶处理鲜叶处理 鲜叶采收后,要勤倒并及时送回摊放,防止发热红变。采摘管理人 员验收超标准:原料整体是否符合安吉白茶的要求,同一批鲜叶大小、 色泽是否一致,鲜叶是否成朵、不碎,有无红变。若有不合要求的,要 及时处理。鲜叶进厂到加工前,要经过摊放和分拣。 (1)摊放。鲜叶到厂后,需马上分开摊放。摊放的目的,一是为了 提高茶叶品质。鲜叶采下后就炒制,制成的干茶香气减少,颜色发黑, 茶叶表面粗糙不光洁,尤以露水叶和粗壮、含水量高的鲜叶、后期茶更 为严重。而鲜叶经过摊放后再炒制成的干茶,色泽金黄或翠绿、无团块、 表面光洁,茶叶品质明显提高。二是为了提高工效和节省能源,降低成 本,减少能源消耗和炒制时间。 白茶鲜叶细嫩,必须摊放在蚕匾等上,不宜摊放在水泥地上。摊放 厚度,一般以隔鲜叶能见倒蚕匾为宜,如果炒制原料供应不上,还可以 摊薄一些;遇到天气干燥,炒制采不及,摊放可以稍厚一些,但不能太 厚,否则会使鲜叶发热变红。摊班程度必须达到茶叶变软,手捏茶叶茶 建设 xx 白茶高科技生产研发基地申请报告 28 梗不顶手。摊放时间要视天气而定,一般为 612 小时,阴雨天可以摊 得薄一些,时间长一些;晴天、干燥天可以摊得厚一些,时间短一些。 鲜叶在摊放过程中不可翻动,翻叶会损伤芽叶,产生红变,影响成 茶口质。摊放过程中,整个操作,只能倒、抓、摊,不可撸,防鲜叶戏 变,避免光线直射。 (2)分拣。白茶采摘要求非常严格,但仍然难免混有少量不符合采 摘标准的芽叶。为了便于炒制,提高品质,所以在炒制之前必须对采摘 原料进行分拣。直接在匾上去杂、去奶叶、鱼叶等。 6.46.4 白茶加工技术白茶加工技术 加工工艺流程:加工工艺流程:鲜叶摊放杀青理条初烘摊凉回潮复烘 摊青程度:叶质发软、芽叶舒展,水分散发,清香透露即可付制。 6.4.16.4.1 杀青理条杀青理条。 杀青即通过高温破坏鲜叶的组织,使鲜叶内含物迅速转化。核心是 控制茶叶温度湿度。 (1)杀青原则:高温杀青,先高后低。为了防止酶促氧化作用,杀青 锅温必须掌握“高温杀青,先高后低”的原则,使叶温迅速上升到 700C 以上,才有利于抑制梅的活性,达到 850C 以上才能完全破坏梅的活性, 防止产生红梗红叶。要求鲜叶入锅后叶温在 1 分钟内达 700C 以上。这时 锅的温度约为 2503000C 左右。在杀青的后期,应适当降低温度,在 2001500C 为好,否则易导致叶温过高而灼焦,产生焦味。抛闷结合, 多抛少闷。抛有散发水汽、青草气的作用,闷有提高叶温破坏梅活性和 加速化学物质水解的作用。抖闷结合有利于鲜活色泽和香气的形成。嫩 叶老杀,老叶嫩杀。因为嫩叶含水量较高,酶的活性较强,在杀青中所 需要的热量较多,受热的时间也要长,若不老杀,容易产生红梗红叶。 建设 xx 白茶高科技生产研发基地申请报告 29 老叶水分含量相对少,纤维素含量高,若杀青过老,不仅易产生焦边, 而且条索也不易揉紧。杀青程度。 “嫩叶老杀”减重较大,一般减重率以 4050%,含水量以 5860%为宜。 (2)杀青技术。采用多功能名茶机杀青; 锅温:槽体温度达 250 度300 度。 投叶量:五槽多用机每锅 0.30.4kg,七槽多用机 0.751.25kg。 时间:用多功能杀青时,开始纯杀青 12 分钟,后降低锅温杀青带 理条 58 分钟。 程度:夜色转暗绿, 叶质柔软,折梗不断,无青气、无焦边、无红 梗红叶,茶香透露为适度。 (3)理条。采用多功能机理条,杀青后,逐步提高转速,先慢后快, 叶温从烫逐步降到比较热,锅内温度逐步降底。理条前期转速慢,以理 直理圆条形,后期转速加快,以茶叶在锅中纵向整齐排列为佳。湿度可 用风机控制,以保持适宜的理条时间。待条索挺直、紧结时出锅摊凉。 6.4.26.4.2 初烘初烘 采用履带式或五斗式烘干机进行烘干。温度:烘干温度达到 100 度 120 度时,斗温 8090 度开始上叶,将理条叶均匀薄摊于烘网上。一 般不翻动保持条形。时间:历时约 1015 分钟,烘至茶梗略硬,即可出 锅。 6.4.36.4.3 摊凉回潮摊凉回潮 将初烘叶摊于软匾上,进行摊凉回潮,使茶叶内部水分重新分布均 匀,时间 15 分钟。 6.4.46.4.4 复烘复烘 采用微型烘干机或名茶烘焙机烘干。温度:800C900C。每隔 45 建设 xx 白茶高科技生产研发基地申请报告 30 分钟翻动一次,直至足干,拣最粗壮芽头,用手指一捻能粉末,即可下 烘。约 1015 分钟。用石灰收灰。 6.56.5 白茶质量标准白茶质量标准 6.5.16.5.1 产品分级:产品分级: 产品分为精品、特级、一级、二级共四个质量等级。 感官品质:精品精品扁平,光滑,挺直,尖削,嫩绿显玉色,匀整,无 梗、朴、黄片条直显芽,芽壮实匀整,嫩绿,鲜活泛金边,无梗、朴、 黄片嫩绿明亮嫩香持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