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方程式赛车驱动桥的设计.doc

大学生方程式赛车驱动桥的设计【含CAD图纸+CATIA建模】

收藏

资源目录
跳过导航链接。
大学生方程式赛车驱动桥的设计【含CAD图纸+CATIA建模】.zip
设计说明书.doc---(点击预览)
答辩ppt.ppt---(点击预览)
开题报告.doc---(点击预览)
大学生方程式赛车驱动桥的设计.doc---(点击预览)
外文翻译.doc---(点击预览)
CATIA三维图
后悬轮边
GB_T 5781-2000_M8X16.CATPart
GB_T296-1994_3207.CATPart
houlungu.CATPart
houxuanjia_lunbian.CATProduct
houxuanjia_lunbian.stp
houzoulizhu.CATPart
ISO 4016 BOLT M8x40 STEEL GRADE C HEXAGON HEAD.1.CATPart
ISO 4016 BOLT M8x40 STEEL GRADE C HEXAGON HEAD.2.CATPart
ISO 4032 NUT M10 STEEL GRADE A WASHER FACED HEXAGON HEAD.1.CATPart
ISO 4032 NUT M10 STEEL GRADE A WASHER FACED HEXAGON HEAD.2.CATPart
ISO 4032 NUT M10 STEEL GRADE A WASHER FACED HEXAGON HEAD.3.CATPart
ISO 4032 NUT M10 STEEL GRADE A WASHER FACED HEXAGON HEAD.4.CATPart
ISO 4032 NUT M8 STEEL GRADE A WASHER FACED HEXAGON HEAD.3.CATPart
ISO_4032_M8_STEEL_GRADE_A_HEXAGON_NUT.CATPart
ISO_4032_M8_STEEL_GRADE_A_HEXAGON_NUT_New_20.CATPart
ISO_4032_M8_STEEL_GRADE_A_HEXAGON_NUT_New_21.CATPart
ISO_4032_M8_STEEL_GRADE_A_HEXAGON_NUT_New_22.CATPart
lizhuduangai.CATPart
lungu Analysis2.CATAnalysis
luntai.CATPart
lunwang_danpian.CATPart
lunwang_quan.CATPart
shachepan.CATPart
zhidong_kaqian.CATPart
后桥
banzhou Analysis1.CATAnalysis
chasuqizhijiayou.CATPart
chasuqizhijiazuo .CATPart
falan Analysis1.CATAnalysis
falanyuan.CATPart
GB_T 91-2000_4X36.CATPart
GB_T 9161-2001_G8.CATPart
houlungu.CATPart
houqudongqiao.CATProduct
houqudongqiao.stp
lianlunxin.CATPart
lungu Analysis1.CATAnalysis
Part13.CATPart
qiulong.CATPart
tiaojiediaoeryou.CATPart
tiaojiediaoerzuo.CATPart
TORSEN 012000 University Special Information.CATPart
youbanzhou.CATPart
zhijiatiaojie.CATPart
zuobanzhou.CATPart
zuozhicheng Analysis1.CATAnalysis
CAXA图纸
右半轴A4.exb
后左立柱.exb
后左立柱A3.exb
后轮毂 A2.exb
左半轴.exb
差速器右支撑 A2.exb
差速器左支撑.exb
差速器调节吊耳 (左) A4.exb
差速器调节吊耳(右).exb
托森差速器 标准 A4.exb
装配图A0.exb
链轮 A2.exb
右半轴-A4.dwg
后左立柱.dwg
后左立柱A3.dwg
后轮毂 A2.dwg
左半轴.dwg
差速器右支撑 A2.dwg
差速器左支撑.dwg
差速器调节吊耳 (左) A4.dwg
差速器调节吊耳(右).dwg
托森差速器 标准 A4.dwg
装配图-A0.dwg
链轮 A2.dwg
压缩包内文档预览:(预览前20页/共35页)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编号:1771818    类型:共享资源    大小:22.38MB    格式:ZIP    上传时间:2017-09-17 上传人:机****料 IP属地:河南
50
积分
关 键 词:
大学生 方程式赛车 驱动 设计 cad 图纸 catia 建模
资源描述:


内容简介:
毕业设计说明书 (论 文 ) 作 者 : 学 号: 学院 (系 ): 机械工程学院 专 业 : 车辆工程 题 目 : 大学生方程式赛车驱动桥设计 指导者: 评阅者: 讲师 本科毕业设计说明书(论文) 第 共 毕业设计说明书(论文)中文摘要 摘 要 本说明书主要介绍了中国大学生方程式赛车后驱动桥的设计。首先介绍了赛车后桥的设计意义和研究现状。然 后就后驱动桥中各个关键部件进行了方案论证分析和选择。其中包括了大链轮、链条、差速器、球笼等外购件和差速器支架、吊耳、半轴、轮毂等自制件。对于外购件,主要通过计算确定了选购原则和购得部件型号。对于自制件,在保证强度、减轻质量,实现最优的原则上进行了设计计算。 利用 件画出了所有零部件的三维视图,并对其中关键部件进行了强度分析校核。尤其对于自制件,根据不同工况,对其进行了有限元分析,从而实现优化。并利用 主要零部件绘制了工程图,确保所设计零件能够满足实际要求。 关键词 : 后驱动桥 大链轮 轮毂 校核 本科毕业设计说明书(论文) 第 共 of of in on Of as as on of to of to D of on as to AD to to of : 本科毕业设计说明书(论文) 第 共 目 录 1 绪论 . 1 题研究背景 . 1 题研究现状 . 1 课题的主要研究内容 . 1 动形式 . 2 要参数 . 2 量参数 . 2 距 . 2 距 . 2 胎半径 . 2 2 后驱动桥传动部分的设计 . 2 . 2 车传动系的功用 . 2 . 错误 !未定义书签。 . 2 . 5 . 5 兰盘的作用 . 5 . 5 . 6 . 6 3 后驱动桥差速器部分的设计计算 . 7 速器及差速器壳体 . 7 速器的作用 . 7 速器壳的作用 . 8 速器的选择原则 . 8 森差速器参数 . 8 速器轴承 . 9 速器轴承的作用 . 9 择原则 . 9 承校核 . 10 速器支撑 . 11 本科毕业设计说明书(论文) 第 共 速器支撑的作用 . 11 速器支撑的设计 . 11 限元分析 . 11 节吊耳的设计 . 13 节吊耳作用 . 13 节吊耳的设计 . 13 4 后驱动桥其他零部件的计算 . 13 笼 . 13 . 13 . 13 笼参数 . 14 . 14 . 14 . 14 . 14 . 16 计思路 . 16 计步骤 . 16 向工况下,后轮毂的受力分析 . 19 向工况下,后轮毂的有限元分析 . 22 制工况下,后轮毂的受力分析 . 24 结 论 . 27 致 谢 . 28 参 考 文 献 . 29 本科毕业设计说明书(论文) 第 V 页 共 本科毕业设计说明书(论文) 第 1 页 共 29 页 1 绪论 题研究背景 大学生方程式赛车活 动以院校为单位组织学生参与,赛事组织的目的主要有:一是重点培养学生的设计、制造能力、成本控制能力和团队沟通协作能力,使学生能够尽快适应企业需求,为企业挑选优秀适用人才提供平台; 二是通过活动创造学术竞争氛围,为院校间提供交流平台,进而推动学科建设的提升; 大赛在提高和检验汽车行业院校学生的综合素质,为汽车工业健康、快速和可持续发展积蓄人才 ,增进产、学、研三方的交流与互动合作等方面具有十分广泛的意义。 本课题的研究设计可适用于 2013 年南京理工大学生方程式赛车的驱动桥总成。对赛车进行差速器,链传动系,后轴强度 的研究。我们将通过对驱动桥的优化设计,来为赛车其他部件的分析优化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以达到对赛车进行整体优化的目的。 题研究现状 赛车的传动系统是赛车动力输出的关键,其首要任务是与发动机协同工作,以保证汽车能在不同使用条件下正常行驶,并具有良好的动力性和燃油经济性。 滑差速器在赛车上的运用,可对赛车性能的提升起到关键的作用。相比国外学校对限滑差速器的研究以及使用,国内目前仍有一定的差距。调研发现,国外 美车队多采用托森式差速器。由于国外有专门为 轮的厂家,购买方便。而购买摩擦片是限滑差速器的可行性较高。目前国内对于小型车限滑差速器,尤其是对小型方程式赛车限滑差速器的研究比较少,而限滑差速器的设计对赛车的动力性以及操纵稳定性却有很大的影响,在赛车其他条件条件相近的情况下,装备限滑差速器对赛车成绩的提升至关重要。 课题的主要研究内容 大学生方程式赛车的后驱动桥总成设计,主要包括大链轮的设计校核、链条选择、差速器的选择改进及差速器壳的设计、差速器支架的设计校核、法兰盘的设计校核、球笼的设计,差速器左右支撑的设计校核、左右调节吊耳的设计等。 基 于上述零部件的设计,完成后桥总成的装配,并与整车进行匹配调整,进而做局部改进。 本科毕业设计说明书(论文) 第 2 页 共 29 页 动形式 目前大部分高校 力由变速器输出轴传递到差速器壳体采用链传动(在差速器壳体上安装链轮,取消主减速器)。此传动方式有如下优点:省去传动轴与主减速器,减轻了整车装备质量;发动机制动时,由于链条有许多间隙,故能吸收震动。本设计中同样采用中置后驱式。 要参数 量参数 本设计中,赛车的整车整备质量为 300上质量 67 距 轴距是指车轮指向正前方时同侧两车轮的接地面中心点之间的距离。根据大赛规定,赛车的轴距必须至少为 1525设计中,赛车轴距为 L=1575心至前轴的距离 a=841心至后轴的距离 b=734前后轴荷比前:后 = 距 汽车轮距对汽车的总宽、总质量、横向稳定性和机动性都有较大的影响。轮距越大,则悬架的角刚度越大,汽车横向稳定性越好。但轮距也不应过大,应与汽车的总宽相适应。根据大赛规定,赛车较小的轮距必须不小于较大轮距的 75%。本设计中,前 轮距 2=1180 胎半径 轮胎半径 r= 2 后驱动桥传动部分的设计 链轮和链条的设计计算 车传动系的功用 传动系统的主要任务是与发动机协同工作,以保证汽车能在不同的使用条件下正常行驶,并具有良好的动力性和燃油经济性。所以传动系统应具备以下功能:减速增扭;变速;必要时中断传动系统的动力传递;使车轮具有差速功能。 计计算 本科毕业设计说明书(论文) 第 3 页 共 29 页 ( 1) 链轮齿数 i 齿数的选取原则:链传动速度高时,齿数多些;为考虑磨损均匀 ,链轮齿数应取与链节数互质的奇数。 链传动比 i 一般 7。若传动比过大,则链轮包角在小链轮上的包角过小,啮合的齿数太少,这将加速轮齿的磨损,容易出现跳齿,破坏正常啮合。 由变速器输出轴链轮齿数 5,按变速器三档传动比 计,发动机处于最大扭矩时,转速 0885r/轮半径 r= 设定最高车速 50km/h (由公式 得 201zi z ( 由公式 得 5。 ( 2) 排数和节距的确定 在一定的条件下,节距越大,链传动承载能力越强,但链传动的多边形效应越严重。所以为使链传动结构紧凑,寿命长,尽量取小节距的单排链。工况系数的选取见表 表 工作情况系数 作机特性 原动机特性 平稳传动 轻微冲击 中等冲击 平稳运动 等运动 重冲击 取 若传动速度高,传递的功率大;或传动中心距小,传动比大,去小节距的多排链。若传动中心距大而传动比小,取大节距的单排链。链排数的选取见表 表 排数系数 数 1 2 3 4 主动链轮齿形系数 用单排链 本科毕业设计说明书(论文) 第 4 页 共 29 页 因为 0 A Z K P K 初定链条型号 525,节距 p= ( 3)大链轮分度圆直径 22s 8 0d p z( 由公式 得 220 . 5 4 c o t (1 8 0 / z ) ( 由公式 得 同理, 可得 ( 4)初选中心距 a0 a 小,传动结构紧凑。但 a 太小,链条总长太短,单位时间里每一链节参与啮合次数过多,加剧链的磨损和疲劳。 载好,但链条长,横向振动大。 一般 0 (3 0 5 0 ) 。初定 0p=474 ( 5)链节数 0 1 2 2 102 ()22pa z z z z ( 由公式 得 8。 ( 6)确定实际中心距 221 2 1 2 2 1 ) 8 ( )4 2 2 2p z z z z z L (由公式 得 a=477 ( 7)链轮包角 1 2 11 8 0 ( d d ) 5 7 . 3 a ( 由公式 得 1 158 。 根据小链轮包角最小为 1200,可得中心距 a=121中心距可在 12177据总布置规划,取中心距 a=16p=260轮包角 1 152 。 本科毕业设计说明书(论文) 第 5 页 共 29 页 结 综上所述,决定购买型号为 520的链轮,链轮厚度 8料 45 钢,并加工成如图 方面可减轻链轮质量,降低惯性,另一方面也保证了链轮强度。其中间六个螺栓孔予以和法兰盘连接,具体尺寸见工程图。 图 链轮示意图 兰盘的设计计算 兰盘的作用 法兰连接是管道施工的重要连接方式,分螺纹连接(丝接)法兰和焊接法兰。本设计中,法兰盘用以连接大链轮与差速器外壳,起到差速器输入轴的作用。 计 法兰所用材料为 40计成如图 示样式,外圈六个螺纹孔用以和大链轮连接,中间凸台部分的外圈和差速器壳可通过花键连接进行传动。周围镂空部分的设计,可在保证其工作强度的同时减轻惯性。其外花键齿数由差速器外壳的参数决定。具体尺寸见工程图。 图 兰盘示意图 本科毕业设计说明书(论文) 第 6 页 共 29 页 兰盘受力计算 法兰盘所受最大螺栓剪力 m 21( 00 i i ( 其中 6发 动 机 所 传 递 最 大 扭 矩 M , 本款发动机中,有内置变速器,变速比为 将上述数据代入式 式 得 490N。 兰盘有限元分析 已知零件材料为 40性模量 10N/松比 08N/ ( 1)根据装配关系,对法兰与差速器壳连接的外花键部分施加夹紧约束,约束如图 图 兰所受约束示意图 ( 2)由强度校核部分可假设,六个螺纹孔所受合力均为 1500N。并且合力方向始终与螺纹孔的运动方向平行。故若假设最上端螺纹孔所受合力的大小为 1500N(沿 那么按照法兰回转方向,螺纹孔二所受力为 750N(沿 X 轴正方向)、 1300N(沿 Z 轴负方向);螺纹孔三所受力为因为 750N(沿 X 轴负方向 )、 1300N( 沿 Z 轴负方向);由对称性可知,螺纹孔四、五、六所受的力分别与螺纹孔一、二、三所受的 本科毕业设计说明书(论文) 第 7 页 共 29 页 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法兰盘与大链轮之间通过螺栓实现运动,所以对螺纹孔施加轴承负载,受力形式为正弦,受力方向如图 ( 3)计算完成后,其网格划分效果图 塞斯应力图 移图 图 兰网格划分示意图 图 兰米塞斯应力图 图 兰位移图 ( 4)结果表明,在施加的载荷作用下,法兰盘边最大位移约为 临近法兰支撑肋底部的附近,零件 承受的较大应力为 08N/08N/为钢材屈服应力值的四分之一,应力情况合格。 3 后驱动桥差速器部分的设计计算 速器及差速器壳体 速器的作用 本科毕业设计说明书(论文) 第 8 页 共 29 页 汽车差速器主要是消除汽车在转弯时左右轮转速不一致而造成的机械干涉现象,如果没有差速器,就会因左右轮转速不一致而导致机械性损坏。 核心是蜗轮、蜗杆齿轮啮合系统,正是双蜗轮、蜗杆结构相互啮合互锁以及扭矩单向地从蜗轮传送到蜗杆齿轮的构造实现了差速器锁止功能,这一特性限制了滑动。托森差 速器外形如图 图 学生特别版托森差速器示意图 速器壳的作用 速器壳的形状是根据不同车型及差速器的结构确定的。有左右盖合拢式、花蓝式等。差速器壳是差速齿轮和半轴齿轮及十字轴等的骨架,差速器壳将它们组合在一起,其外部与大八字齿轮或外齿环相连接。差速器壳是差速器的主体,其作用如下 :安置十字轴或一字横轴;可保持差速器与后桥驱动车轮的传动轴线不变;力矩通过差速器传动出去。 速器的选择原则 本次比赛我校所用差速器,本着体积小,成本低,惯性小的原则,选择了大学生特别版托 森差速器,其限滑功能大大提高了赛车的过弯性能。 森差速器参数 大学生特别版托森差速器参数如图 示,与法兰啮合的内花键齿数为 46,与球笼啮合的内花键齿数为 28。 本科毕业设计说明书(论文) 第 9 页 共 29 页 图 大学生特别版托森差速器参数示意图 速器轴承 速器轴承的作用 差速器轴承位于差速器壳左、右两侧,安装在减速器壳承座孔上,本设计中安装在差速器支撑上。它的作用是承受并传递差速器和减速器的驱动力,并减小传动摩擦阻力,提高传动效率。 择原则 差速器轴承的类型定为深沟球抽成,内径 大小由差速器外壳的参数决定。并尽量选取质量轻,外形小的轴承。 最终选定差速器左侧轴承型号为 6306,其基本参数如表 表 6306轴承基本参数 基 本 尺 寸( d 30 安装尺寸( 72 19 1 差速器右侧轴承型号为 6305,其基本参数如表 本科毕业设计说明书(论文) 第 10 页 共 29 页 表 6305轴承基本参数 基 本 尺 寸( d 25 安装尺寸( 62 17 1 承校核 (1) 轴承压轴力的计算 1) 已知大小链轮齿数 5, 0,发动机最大输出功率 P=35节数 8,工况系数 K ( 由公式 算功率 5 2) 已知链条所传 递功率的效率 为 ( 由公式 得实际功率 0 。 3) 已知链节距 p=节数 8 1000 ( 由公式 得链长 =已知发动机最大功率时所对应转速 105r/ 116 0 1 0 0 0n z ( 由公式 得链速 28.2 m 。 5)工作拉力 1 0 0 0 1 1 2 5 e 故轴上的径向压力 Q= ( 2) 轴承寿命校核 已知 6305 轴承基本额定载荷 ( 6306 轴承基本额定载荷( 基本额定载荷 的轴承进行寿命计算。已知极限转速(脂润滑)为9000r/ 本科毕业设计说明书(论文) 第 11 页 共 29 页 6 0 ( 其中 =3 ,当量动载荷 由公式 得 h =10833 根据往届比赛经验,可知轴承寿命符合比赛使用。 速器支撑 速器支撑的作用 差速器支撑用以承放差速器轴承,并实现差速器在车架上的定位。 速器支撑的设计 差速器支撑所用材料为 7075结构如图 3取这样三角板式设计,可以有效避免差速器、大链轮与车架干涉,板中间掏空,并设计加强筋,既可以减轻重量,同时也保证了支架的工作强度,保证两支架可以对差速器进行有效定位。其中大圆用来承放差 速器轴承,两端小圆用来与差速器调节吊耳连接。左右两差速器支撑的具体尺寸,见工程图。 图 速器支撑示意图 限元分析 本科毕业设计说明书(论文) 第 12 页 共 29 页 已知零件材料为 氏模量 10N/松比 08N/过对左右支撑进行对比可知,左侧支撑受力较大。故对左侧支撑进行有限元分析。 ( 1)根据装配关系,对左支撑安装吊耳的两个螺栓孔施加夹紧约束。由上述轴承校核中压轴力的计算过程可知,支架所受最大压轴力为 1351N,故对左支撑施加轴承负载,合力取 1400N。因为差速器支 撑主要用于差速器的定位,所以其在竖直方向所受的力要远大于其在水平方向的受力,故设定其受力为 650N(沿 Y 轴负方向),1250N(沿 ,设定其受力形式为正弦,方向如图 图 速器支撑所受约束示意图 ( 2)计算完成后,其网格划分效果图 塞斯应力图 移图 图 格划分效果图 图 塞斯应力图 图 移图 本科毕业设计说明书(论文) 第 13 页 共 29 页 ( 3)结果表明,在施加的载荷作用下,左支撑最大位移约为 临近左支 撑下部加强肋的附近,零件承受较大应力为 06N/08N/应力情况合格。 节吊耳的设计 节吊耳作用 调节吊耳一可以防止差速器支架在赛车 可以通过调整拧入的牙数来调整链轮与车架的位置。 节吊耳的设计 采用材料为 45 钢 ,其设计如图 具体尺寸见工程图。 图 耳示意图 4 后驱动桥其他零部件的计算 笼 笼作用 球笼也叫做等速万向节,作用是将 发动机 的动力从变速器传递到两个驱动 车轮 ,驱动 轿车 高速行驶。内球笼是连接变速箱差速器部位的,外球笼是连接车轮部位的,外球笼的作用不管是动力输出的还有车辆转弯时都是外球笼在起作用。 择原则 本设计中,赛车内球笼采用伸缩式万 向节,外球笼为固定式万向节。球笼外形尺寸和花键齿数由差速器参数决定。决定采用奥拓汽车上的球笼,并加以修改。其中左 本科毕业设计说明书(论文) 第 14 页 共 29 页 侧内球笼与右侧相比,因为其要穿过链轮法兰与差速器齿轮相啮合,所以凸起部分加工得比右侧稍长。内球笼外形图 图 笼示意图 球笼参数 与差速器啮合的花键,齿数为 28,与半轴啮合花键,齿数为 21。 轴设计 轴作用 半轴 是 差速器 与驱动轮之间传递扭矩的实心轴,其内端一般通过花键与 半轴齿 轮连接,外端与 轮毂 连接。半轴将差速器传 来的扭矩再传给车轮,驱动车轮旋转,推动汽车行驶。本设计采用全浮式半轴,其内端用花键与差速器的半轴 齿轮 相连接,半轴的外端锻出凸缘,用螺栓和轮毂连接。 轴设计 半轴采用材料为 40质处理,其直径由球笼确定为 22据赛车总布置参数,可知半轴长度 360轴两端花键齿数为 21。具体参数见工程图。 轴有限元分析 已知零件材料为 40性模量 10N/松比 08N/ ( 1)根据装配关系,对半轴一端施加夹紧约束。由上述法兰强度校核过程可知,半轴所传递扭矩为 M,对半轴另一端添加扭矩 570 N M。其约束受力如图 本科毕业设计说明书(论文) 第 15 页 共 29 页 图 轴所受约束示意图 ( 2)计算完成后,其网格划分效果图 塞斯应力图 移图 图 轴网格图 图 轴 网格图 本科毕业设计说明书(论文) 第 16 页 共 29 页 图 轴位移图 ( 3)结果表明,在施加的载荷作用下,半轴最大位移约为 临近左支撑下部加强肋的附近,零件承受最大应力为 08N/08N/所受最大 约为钢材屈服应力的六分之五,应力情况合格。 毂 计思路 轮毂又称轮盘,是车轮上安装轮胎的零件。我校赛车轮毂设计思路如下,先竖立轮辋,在轮毂内放置立柱,卡钳,刹车盘,测量轮辋深度,观察并测量剩余空间,根据具体布置来设计外形,并不断改善,做校核分析。 计步骤 ( 1)各个零件规格参数如下: 轮辋规格: 10 轮辋单边:如下图 本科毕业设计说明书(论文) 第 17 页 共 29 页 图 轮辋单边尺寸示意图 刹车盘:直径 160 4间大孔直径 60个螺纹孔的孔径为 8布直径 80 卡钳:卡钳尺寸如图所示。 图 钳尺寸示意图 本科毕业设计说明书(论文) 第 18 页 共 29 页 立柱:参照工程图 立柱内部轴承:型号为 32910,基本参数见表 表 轴承 32910基本参数 外 形 尺 寸( 内径 d 50 公称宽度 T 15 外径 D 72 外圈宽度 C 12 内圈宽度 B 15 倒 角 1 ( 2)将刹车盘、立柱、卡钳、轴承在轮辋中按照规定位置布置后,其三维效果图 图 置布置图 ( 3)设计过程中,按照轮毂在后车架的作用,先确定其与轮辋单片的连接位置。固定销的长度,十字轴式的固定结构外形,不仅能确保在运动过程中轮毂的强度,也有效减轻了质量,减小惯性,将轮毂与轮辋单片中间进行轴向定位的凸台铣出深孔,也是为了减轻轮毂质量。 ( 4)为避免卡钳与轮毂连接刹车盘的固定孔的干涉,要在轮毂的轴向留出足够空间。 ( 5)轮毂与刹车盘的固定原则基本同( 3),并根据刹车盘螺纹孔的规 格选定螺栓和螺母。 本科毕业设计说明书(论文) 第 19 页 共 29 页 ( 6)轮毂轴向与轮边球笼连接部分的外径,由轴承决定,内径和花键尺寸,有球笼决定。 ( 7)轮毂三维图 体尺寸见工程图。 图 辋示意图 向工况下,后轮毂的受力分析 设侧向加速度 a= ( 1) 地面垂直力的计算 静载下情况下, 前轴受力 4 6 1 3 7 0m g N 故其中单侧车轮受力 685轴受力 5 3 . 4 % 1 5 7 0m g N , 故其 中单侧车轮受力 785 由于车轮转向时会引起内外侧车轮受地面垂直载荷发生转移,导致内侧车轮受力减少,外侧车轮受力增加。 本科毕业设计说明书(论文) 第 20 页 共 29 页 图 向工况下车轮受力示意图 内外侧车轮载荷转移量相等 ,示意图 力矩平衡得到: 20 1 . 3 5 3 . 4 % L m g H ( 将数据带入式 得 4 6 1 后轮内侧车轮(右侧车轮)受地面垂直力 为 2 3 2 3 r r F N 后轮外侧车轮(左侧车轮)受地面垂直力 为 1 1 2 4 6 r r F N ( 2) 地面侧向力的计算 后轮所受侧向力 2 1 3 2 0 4 0 LF m g 。 ( 3) 以左后轮为研究对象 忽略轮胎自重,其受力如下图 本科毕业设计说明书(论文) 第 21 页 共 29 页 图 向工况下左后轮受力示意图 根据受力平衡,有 2210 c o s 7 c o s 4 2 . 40 s i n 7 s i n 4 2 9 5x u c a L l c a p rz u c a pL u c ar g rF r F c o F F F (式中 车架对上横臂的作用力。 车架对斜推杆的作用力。 车架对下横臂的作用力。 地面对左后车轮的侧向力。 地面对左后轮的法向载荷。 r 为轮胎半径。 上横臂,斜推杆与水平方向夹角分别为 7 , 由方程组 得, ( 4) 以左后轮毂为研究对象 忽略轮毂自重,其受力分析如图 示 本科毕业设计说明书(论文) 第 22 页 共 29 页 图 向工况下轮毂示意图 根据受力平衡,有 2222Ll u mu m F F F FF r F r ( 式中 轮毂通过与轮辋连接处四个螺栓作用在轮胎上的力 r 连接处螺栓到轮毂回转轴线的距离。 =54r 轮胎半径 由方程组解 得 4 9 0 1 . 9 3 8 8 1 . 4 5 1 0 . 2 N 4 3 9 1 . 7l u 。 垂直方向上,假设四个螺栓受力相等有 14 z 解 得 。 ( 5)轮毂受力与上述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向工况下,后轮毂的有限元分析 已知零件材料为 40性模量 10N/松比 08N/ ( 1)根据装配关系,对轮毂与半轴的连接端施加夹紧约束,对轮毂与轮辋连接处的螺栓施加夹紧约束。由上述法兰强度校核过程可知,半轴传递到轮毂的扭矩为 本科毕业设计说明书(论文) 第 23 页 共 29 页 未找到引用源。 M,故对轮毂与半轴的连接端添加扭矩 570 未找到引用源。 M。对螺栓添加 5)中计算所得的力,已知螺栓径向截面面积 对照图 4示,中间两个螺栓所受平均轴向压力载荷为 06N/部螺栓所受平均轴向压力载荷为 07N/上部螺栓施加分布力 3900N。 ( 2)同时根据轮毂所传递的最大扭矩,未找到引用源。 M,故可对四个螺栓施加如图 4受力方向均与螺栓的运动方向平行,大小均为 1866N。 图 向工况轮毂所受约束示意 图 ( 3)计算完成后,其网格划分效果 塞斯应力图 移图 下所示。 图 毂网格划分图 本科毕业设计说明书(论文) 第 24 页 共 29 页 图 向工况轮毂米塞斯应力图 图 向工况轮毂位移图 ( 4)结果表明,在施加的载荷作用下,轮毂边最大位移约为 轮毂与球笼连接处的附近,零件承受较大应力为 08N 为钢材屈服应力值的五分之三,应力情况合格。 制工况下,后轮毂的受力分析 设制动减速度 a= ( 1) 地面垂直力计算 赛车在制动过程中会发生前 后轮的载荷转移。 根据受力平衡 ,有 1122 1 . 4/2 m g b m g G ( 式中 本科毕业设计说明书(论文) 第 25 页 共 29 页 地面对单个前轮的法向作用力。 地面对单个后轮的法向作用力。 为质心高度。 由方程组 4得 121 0 3 3 . 9 4 3 6 . 1 F N。 ( 2) 面制动力计算 11221 . 4 1 4 4 7 . 4 61 . 4 6 1 0 . 5 4 N 前 轮后 轮( 3) 以后轮胎和后轮毂为研究对象 其受力分析如下图 图 动工况下轮毂受力分析 根据受力平衡,有 222?222004b h w xz h w zh w T r F r ( 式中 轮毂与轮辋连接处螺栓对轮辋作用力。 轮毂对车轮作用 轮毂对车轮作用 本科毕业设计说明书(论文) 第 26 页 共 29 页 r 轮毂与轮辋连接处螺栓半径, r=54 由方程组 得 2226 1 0 4 3 6 6 w xh w zh w ( 4)以刹车盘与轮毂的连接螺栓孔为研究对象 根据力矩平衡,有 114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提示  人人文库网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大学生方程式赛车驱动桥的设计【含CAD图纸+CATIA建模】
链接地址:https://www.renrendoc.com/p-1771818.html

官方联系方式

2: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浏览器下载   
3:不支持QQ浏览器下载,请用其他浏览器   
4: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   
5: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网站客服QQ:2881952447     

copyright@ 2020-2025  renrendoc.com 人人文库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400-852-1180

备案号:蜀ICP备2022000484号-2       经营许可证: 川B2-20220663       公网安备川公网安备: 51019002004831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人人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