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小学诗词欣赏模板.ppt_第1页
课件:小学诗词欣赏模板.ppt_第2页
课件:小学诗词欣赏模板.ppt_第3页
课件:小学诗词欣赏模板.ppt_第4页
课件:小学诗词欣赏模板.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古典诗词教学漫谈,山东大学文史哲编辑部 刘 培,诗歌的本质是什么,诗歌的本质是,根据经验直觉,以最简练的语言达到最感染人效果的文字组合。 从这一理解出发,诗区别与其他文体的特点是,诗特别强调“直觉性”、“感染性”和“简练性”,并具体派生出包括自身的以下7个特点:,1、诗歌语义的经验直觉性。这里的经验直觉,是指当文字出现在面前时,人们根据自己的经历而产生的经验,凭直觉对文字赋予含义。作者凭经验直觉给诗句赋予含义,而读者又凭自己的经验直觉对诗句及空白进行理解。这样,诗成了经验直觉交流的载体。,2、表达效果的感染性。这是诗的一个基本特性,是指诗要具有最能感染读者的特性。自古到今,只有打动人、感染人的诗才是好诗。最早时,诗的感染性要求的可能只是情感的感染。哲理诗出现后,诗的感染又兼具美的感染。但感染不只是诗所特有,小说、散文也需要,但诗更强调。为此,诗反对朦胧诗以后的以象征和隐喻为主的不必要的隐晦诗,也反对运用常人见不到的不可感觉更谈不上感染人的物象。当然,诗如果只写给自己看,那是另一回事。,3、思维符号的物象性。这里的物象性是指诗歌创作的思维特别注重运用树、草等具体物体的形状或特性来作为思维符号。这里用“物象”这个词而不用“形象”这个词,主要是为了更加突出诗歌以物象作为思维符号的特点。因为,人们最持久的记忆和最能被打动的主要是物体的物象及其所表现出来的情或理。为此,诗反对抽象思维,反对不具备物象的所谓完全口语诗。,4、文字组合的创新性。由于诗运用物象进行思维,而用经验直觉进行描述时又可能没有合适的现成的词或语句,且又要做到语言精练、能最感染人,因此,诗允许甚至鼓励出现新的文字组合,包括新组合的词及句,担当语言革命的任务。但是,诗反对不必要的生造词,也反对不具物象特性的新词。,5、文字表达的简练性。这是诗的另一个基本特性,是指诗要运用最精练的语言,最少的文字来达到要表达的效果。所以,诗原则上反对长,反对不必要的修饰,反对同义性词语的重叠修饰,反对目前诗坛上常见的并被许多人认为好诗的物象堆砌。,6、句节联系的跳跃性。这是指为了简练和节奏,诗歌的句与句间,节与节间往往省略了不必要的交代,导致其联系及思维感觉有跳跃性。为了使阅读时能跟上诗歌的思维,所以用分行留下的空间代替思维跳跃偏下的空白,给读者以思维时间。因此,诗不反对散文式语言,但反对散文式句节联系,反对诗成为分行的散文。,7、排列格式的分行性。分行排列已经成为现代诗在外观上区别于其他文体的唯一特点。但我以为,分行的目的有三个,一是以空间的空白代替句节跳跃留下的思维空白;二是句中换行,故意造成思维错觉以达到更好的表达效果;三是排列上的图画美。,二、中国古诗词的基本特征,(四)中国诗词具有强烈的声律美。,(二)中国诗词强调意境的营造。,(三)中国诗词崇尚含蓄。,(一)中国诗词具有强烈的抒情特征。,诗言志,歌永言,声依永,律和声。 - 尚书尧典,诗者,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永歌之,永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 - 诗大序,诗缘情而绮靡。 -陆机文赋,气之感物,物之感人,故摇荡性情,形诸舞咏。照烛三才,晖丽万有。动天地,感鬼神,莫近于诗。 -钟嵘诗品,返回,诗有三境。一曰物境:欲为山水诗,则张泉石云峰之境,极丽绝秀者,神之于心,处身于境,视境于心,莹然掌中,然后用思,了然境象,故得形似;二曰情境:娱乐愁怨,皆张于意而处于身,然后驰思,深得其情;三曰意境:亦张于意而思之于心,则得其真矣。 -唐、王昌龄诗格,作诗之妙,全在意境融彻,出音声之外,乃得真味。 -明、朱承爵存余堂诗话,向晚意不适,驱车登古原。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李商隐乐游原,京口瓜州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王安石泊船瓜州,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 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 何日平胡虏,良人罢远征。 -李白子夜吴歌,有有我之境,有无我之境。“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有我之境也。“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寒波澹澹起,白鸟悠悠下。”无我之境也。有我之境,以我观物,故物我皆著我之色彩。无我之境,以物观物。故不知何者为我,何者为物。 -王国维人间词话,返回,夫缘情蓄意,诗之要旨也。高不言高,意中含其高,远不言远,意中含其远。闲不言闲,意中含其闲。静不言静,意中含其静。 -僧淳诗评,七言绝句,以语近情遥,含吐不露为主。只眼前景、口头语,而有弦外音、味外味,使人神远,太白有焉。 -清、沈德潜说诗晬语,诗者,吟咏情性也。盛唐诸人惟在兴趣,羚羊挂角,无迹可求。故其妙处莹彻玲珑,不可凑泊,如空中之音、相中之色、水中之月、境中之象,言有尽而意无穷。 -宋、严羽沧浪诗话,渔翁夜傍西岩宿,晓汲清湘燃楚竹。 烟消日出不见人,欸乃一声山水绿。 回看天际下中流,岩上无心云相逐。 -柳宗元渔翁,诗为禅客添花锦,禅是诗家切玉刀。 -元好问赠嵩山隽侍者学诗,返回,夫律所始,本于人声也。 -刘勰文心雕龙 声律,夫诗之有声调,犹乐之有律吕也,工之有规矩也。 -清人翟翬声调谱拾遗 自序),夫五色相宣,八音协畅,由乎玄黄律吕,各适物宜,欲使宫羽相变,低昂互节,若前有浮声,则后需切响。一简之内,音韵尽殊;两句之中,轻重悉异。妙达此旨,始可言文。 -沈约宋书 谢灵运传,节奏 押韵 音调 声情,三、古诗词教学,以情解诗 以情味诗 以情讲诗 传作者之情 抒老师之感 启学生之情,体味涵咏 总体把握 感悟生命 体味人生 感受文学之美,伯牙鼓琴,钟子期听之。方鼓瑟而志在太山,钟子期曰:“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太山。”少选之间,志在流水,钟子期又曰:“善哉乎鼓琴,汤汤乎若流水。”钟子期死,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 - 吕氏春秋,忌重知识 忌肢解 忌平淡无味,三、诵读,令学生吟诵,要使他们看作一种享受,而不看作一种负担。一遍比一遍读的入调,一遍比一遍体会亲切,并不希望早一点能够背诵,而自然达到纯熟的境界。 -叶圣陶先生,“朱子读书六法”:循序渐进,熟读精思,虚心涵泳,切己体察,着紧用力,居敬持志。 朱熹朱子读书法,凡人有记性,有悟性。自十五以前,物欲未染,知识未开,则多记性,少悟性。十五以后,知识既开,物欲渐染,则多悟性,少记性。故凡有所当读之书,皆当自十五以前使之读熟,不但四书五经,即使天文、地理、史学、算学之类,皆有歌诀,皆须熟读。若年稍长,不惟不肯读,必不能诵读矣。 -明末清初的教育家陆世仪,“童子以记诵为能,少壮以学识为本,老成以德业为重。”,吟诵则是用歌唱似的声调来诵读作品,以声入情,因声求义,以此感受作品的思想内容和韵味情调。,口不绝吟于六艺之文。 -韩愈进学解,新诗改罢自长吟。 -杜甫解闷,“非高声朗吟不能得其雄伟之概,非密咏恬吟不能采其深远之韵。” -曾国藩,1字的平仄声调与吟诵音之间的关系,大致遵循三条规律,“平长仄短”、“平低仄高”和“平直仄曲”。即: 吟平声字的音通常较长、较低,悠缓而平直(如果为曲声,则常用下降的音调);吟仄声字的音较短、较高,急促而曲折(如果较长而曲折,则常似上声字的声调,先降后升,也用上扬式的音调),2吟诵的主要方法有:用于格律诗吟诵的平起吟腔和仄起吟腔作为格律诗吟诵的主要腔调;以某种腔调作为基本腔,随着情绪的不同加以扩展变化;以某几个音作为主要腔音,这几个音变换形成曲调。总之定腔而不定谱。,四、正确理解古典诗词,宣示义与启示义,启示义的分类,双关义 情韵义 象征义 深层义 言外义,双关义,行行重行行,与君生别离, 相去万余里,各在天一涯。 道路阻且长,会面安可知? 胡马依北风,越鸟巢南枝。 相去日已远,衣带日以缓。 浮云蔽白日,游子不顾返。 思君令人老,岁月忽已晚。 弃捐勿复道,努力加餐饭。,其室则迩, 其人甚远 顾城的远和近 你, 一会儿看我, 一会儿看云。 我觉得, 你看我时很远, 你看云时很近。,咏柳 贺知章 碧玉妆成一树高, 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 二月春风似剪刀。,碧玉小家女, 不敢攀贵德。 感郎千金意, 惭无倾城色,陶渊明 归园田居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误落尘网中,一去十三年.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 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过零丁洋 辛苦遭逢起一经, 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 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 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 留取丹心照汗青。,巴山蜀水凄凉地,三十九载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汝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小石潭记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情韵义,白日 惊风飘白日,光景西驰流。(曹植) 惊风飘白日,忽然归西山。(曹植) 白日正中时,天下共明亮。(鲍照)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王之涣) 东家有女嫁不售,白日当天三月半。(李商隐) 白日当空天气暖,好风飘树柳阴凉。(元稹) 白日当天心,照之可以事明主。(李白) 远而望之,皎若太阳升朝霞;迫而察之,灼若芙蕖出渌波。 (洛神赋),绿窗 谁作桓伊三弄,惊破绿窗幽梦。新月与愁烟,满江天。欲去又还不去,明日落花飞絮。飞絮送行舟,水东流。 苏轼昭君怨 红楼别夜堪惆怅,香灯半卷流苏帐。残月出门时,美人和泪辞。琵琶金翠羽,弦上黄莺语。劝我早还家,绿窗人似花。 韦庄,菩萨蛮 晚唐. 温庭筠 玉楼明月长相忆,柳丝袅娜春无力。门外草萋萋,送君闻马嘶。 画罗金翡翠,香烛销成泪。花落子规啼,绿窗残梦迷。,【月夜 】刘方平 更深月色半人家, 北斗阑干南斗斜。 今夜偏知春气暖, 虫声新透绿窗纱。 【临江仙】辛弃疾 (戏为期思詹老寿) 手种门前乌桕树,而今千尺苍苍。田园只是旧耕桑。杯盘风月夜,箫鼓子孙忙。七十五年无事客,不妨两鬓如霜。绿窗刬地调红妆。更从今日醉,三万六千场。,奉和武相公春晓闻莺李益 蜀道山川心易惊,绿窗残梦晓闻莺。 分明似写文君恨,万怨千愁弦上声。 月色融窗,抚卷读书,偶遇一首诗,心领神会。钱谦益 清樽细雨不知愁,鹤引遥空凤下楼; 红烛恍如花月夜,绿窗还似木兰舟。 曲中杨柳齐舒眼,诗里芙蓉亦并头; 今夕梅魂共谁语?任他疏影蘸寒流。,南浦 楚辞九歌河伯:“子交手兮东行,送美人兮南浦。” 王逸 注:“愿 河伯 送己南至江之涯。” 南朝 梁 江淹别赋:“春草碧色,春水渌波,送君南浦,伤如之何。” 唐 李贺 黄头郎诗:“黄头郎,捞拢去不归。南浦芙蓉影,愁红独自垂。” 王琦 注引 曾益 曰:“南浦,送别之地。” 清 曹寅 登署楼适培山至用东坡真州诗韵同赋:“西风晴十日,南浦别经年。”,南浦春来绿一川,石桥朱塔两依然。 年年送客横塘路,细雨垂杨系画船。范成大 南浦凄凄别,西风袅袅秋。 一看肠一断,好去莫回头。白居易 南 浦 别 送君南浦泪如丝,君向东州使我悲。 为报故人憔悴尽,如今不似洛阳时。王维送别,离宴殷勤,兰舟凝滞,看看送行南浦。情知道世上,难使皓月长圆,彩云镇聚。 算人生、悲莫悲于轻别,最苦正欢娱,便分鸳侣。泪流琼脸,梨花一枝春带雨。 惨黛蛾、盈盈无绪。共黯然悄魂,重携纤手,话别临行,犹自再三、问道君须去。 频耳畔低语。知多少、他日深盟,平生丹素。从今尽把凭鳞羽。柳永 倾杯,梦绕神州路。怅秋风、连营画角,故宫离黍。底事昆仑倾砥柱,九地黄流乱注。聚万落千村狐兔。天意从来高难问,况人情老易悲难诉。更南浦,送君去。 凉生岸柳催残暑。耿斜河,疏星淡月,断云微度。万 里江山知何处?回首对床夜语。雁不到,书成谁与?目尽青天怀今古,肯儿曹恩怨相尔汝!举大白,听金缕。 贺新郎送胡邦衡谪新州 【南宋】张元干 满眼东风飞絮,催行色短亭春暮。落花流水草连云,看看是断肠南浦。檀板未终人去去,扁舟在绿杨深处。手把金尊难为别,更那听乱莺疏雨。欧阳修【夜行船】,板桥 刘禹锡的杨柳枝:“春江一曲柳千条,二十年前旧板桥。曾与美人桥上别,恨无消息到今朝。” 商山早行 温庭筠 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槲叶落山路,枳花明驿墙。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板桥人渡泉声,茅檐日午鸡鸣。 莫嗔焙茶烟暗,却喜晒谷天晴。顾况过山农家 雨里鸡鸣一两家,竹溪村路板桥斜。 妇姑相唤浴蚕去,闲着中庭栀子花。 王建雨过山村 ,杨柳 兰陵王 柳 周邦彦 柳阴直,烟里丝丝弄碧。 隋堤上,曾见几番。 拂水飘绵送行色。 登临望故国,谁识京华倦客? 长亭路,年去岁来,应折柔条过千尺。 闲寻旧踪迹,又酒趁哀弦,灯照离席。 梨花榆火催寒食。愁一箭风快,半篙波暖。 回头迢递便数驿,望人在天北。 凄恻,恨堆积。 渐别浦萦回,津堠岑寂,斜阳冉冉春无极。 念月榭携手,露桥闻笛。 沉思前事,似梦里,泪暗滴。,三辅黄图说:“灞桥在长安东,跨水作桥。汉人送客此桥,折柳赠别”故又名销魂桥,从汉、唐 以来,这儿不知演过多少人间悲剧,也不知有多少文人学士将它摄入诗篇。“杨柳含烟灞岸春,年年攀折为行人”、“年年柳色,灞桥伤别”,可见,在灞桥握别的离情有多么深厚,诗人把送别离恨写得销魂蚀骨。“为近都门多送行,长条折尽减春风”,大家送行,走出长安都门,离人去了,长条折尽,春色又减去几分。“会得离人无限意”的杨柳,就这样充当人们离愁别恨的载体,“千丝万絮惹春风”,留下了一串串带泪的故事。这些离别诗都被一种千回百结的愁肠所缠绕,被一种凄风苦雨的色彩所笼罩。直到王维一曲阳关三叠,高歌“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轻轻柳色新”,一场清爽明亮的朝雨,洒洗了亘古如斯、哀怨凄苦的“轻尘”,“柳色”更新,终于使离别透露出一种富于希望的情调。,柳永.雨霖铃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都车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沈沈楚天阔。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此去经年 ,应是良辰美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蝶恋花.欧阳修 庭院深深深几许?杨柳堆烟,帘幕无重数。玉勒雕鞍游冶处,楼高不见章台路。雨横风狂三月暮,门掩黄昏,无计留春住。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 蝶恋花.苏轼 花褪残红青杏小。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 墙里秋千墙外道。墙外行人,墙里佳人笑。笑渐不闻声渐悄,多情却被无情恼。,江城子 秦观 西城杨柳弄春柔。动离忧。泪难收。犹记多情,曾为系归舟。碧野朱桥当日 事,人不见,水空流。 韶华不为少年留。恨悠悠。几时休。 飞絮落花时候、一登楼。便做春江都是泪,流不尽,许多愁。,采 薇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李白忆秦娥 箫声咽,秦娥梦断秦楼月。秦楼月,年年柳色,灞陵伤别。乐游原上清秋节,咸阳古道音尘绝。音尘绝,西风残照,汉家陵阙 送别 杨柳青青着地重,杨花漫漫搅天飞,柳条折尽花飞尽,借问行人归不归。 凉州词 王之涣.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韦庄 金陵图 江雨霏霏江草齐,六朝如梦鸟空啼。无情最是台城柳,依旧烟笼十里堤。 贺铸.青玉案 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 周紫芝.踏莎行一溪烟柳万丝垂,无因系得兰舟住。 辛弃疾.摸鱼儿闲愁最苦,休去倚危阑,斜阳正在,烟柳断肠处。 苏 轼.水龙吟 细看来,不是杨花,点点是离人泪。,凭栏 柳永蝶恋花 伫倚危楼风细细,望极春愁,黯黯生天际。草色烟光残照里,无言谁会凭阑意。 拟把疏狂图一醉,对酒当歌,强乐还无味。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康与之 梧叶飘黄,万山空翠,断霞流水争辉。正金风西起,海燕东归。凭栏不见南来雁,望故人、消息迟迟。木樨开后,不应误我,好景良时。 只念独守孤帏。把枕前嘱付,一旦分 飞。上秦楼游赏,酒殢花迷。谁知别后相思苦,悄为伊、瘦损香肌。花前月下,黄昏院落,珠泪偷垂。,玉蝴蝶 柳永 望处雨收云断,凭栏悄悄,目送秋光。晚景萧疏,堪动宋玉悲凉。水风轻、蘋花渐老;月露冷、梧叶飘黄,遣情伤。故人何在?烟水茫茫。 难忘,文期酒会,几孤风月,屡变星霜。海阔山遥,未知何处是潇湘?念双燕、难凭音信;指暮天、空识归航。黯相望,断鸿声里,立尽斜阳。,对潇潇暮雨洒江天,一番洗清秋。渐霜风凄紧,关河冷落,残照当楼。是处红衰翠减,苒苒物华休,惟有长江水,无语东流。 不忍登高临远,望故乡渺邈,归思难收。叹年来踪迹,何事苦淹留?想佳人妆楼长望,误几回天际识归舟。争知我倚阑干处,正恁凝愁。 柳永 八声甘州,辛弃疾摸鱼儿 更能消几番风雨? 匆匆春又归去。 惜春长怕花开早,何况落红无数。 春且住。 见说道、天涯芳草无归路。 怨春不语。 算只有殷勤,画檐蛛网,尽日惹飞絮。 长门事,准拟佳期又误。 蛾眉曾有人妒。 千金纵买相如赋,脉脉此情谁诉? 君莫舞,君不见、玉环飞燕皆尘土! 闲愁最苦。 休去倚危栏,斜阳正在、烟柳断肠处。,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遥岑远目,献愁供恨,玉簪螺髻。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把吴钩看了,阑干拍遍,无人会,登临意。 休说鲈鱼堪脍,尽西风,季鹰归未?求田问舍,怕应羞见,刘郎才气。可惜流年,忧愁风雨,树犹如此!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揾英雄泪!,落花 落红,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无可奈何花落去,曾相识燕归来。 似满地芦花和我老,归家燕子傍谁飞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零落梅花过残腊,故园归去又新年。 落尽残红始吐芳,佳名唤作百花王。,落花有意随流水,流水无意恋落花 唐李商隐 高阁客竟去,小园花乱飞。参差连曲陌,迢递送斜晖。肠断未忍扫,眼穿仍欲归。芳心向春尽,所得是沾衣。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花谢花飞花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葬花词) 一岁林花即日休,江间亭下怅淹留。(即日 李商隐) 日暮东风怨啼鸟,落花犹似坠楼人。(金谷园 杜牧) 青青南陌柳如丝,柳色莺声晚日迟。 何处最伤游客思,春风三月落花时。(陌上暮春 武元衡) 【河上逢落花】 唐万楚 河水浮落花,花流东不息。应见浣纱人,为道长相忆。 【题兴元明珠亭】 唐京兆女子 寂寥满地落花红,独有离人万恨中。回首池塘更无语,手弹珠泪与春风。,春草、芳草 江淹别赋:春草碧色,春水渌波,送君南浦,伤如之何! 楚辞招隐士:王孙游兮不归,春草生兮萋萋 。 赋得古原草送别 唐-白居易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山中送别: 唐 王维 山中相送罢, 日暮掩柴扉。 春草明年绿, 王孙归不归? 李煜 清平乐 :别来春半,触目愁肠断。砌下落梅如雪乱,拂了一身还满。 雁来音信无凭,路遥归梦难成。离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流水 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李煜 雅态妍姿正欢洽,落花流水忽西东。-柳永 落花不语空辞树,流水无情自入池。-白居易 落花坛上拂,流水洞中闻。-李易 无限春愁莫相问,落花流水洞房深。-赵嘏 落花逐流水,共到茱萸湾。-刘长卿 黄卷清琴总为累,落花流水共添悲。-李嘉祜 诗成流水上,梦尽落花间。-钱起 远山芳草外,流水落花中。-司空曙 落花流水草连云,看看是、断肠南浦。-欧阳修,酒到强寻欢日路,坐来谁为温存。落花流水不堪论。-李之仪 钱塘江上客归迟,落花流水青春暮。-向滈 流水落花都莫问,等取,榆林沙月静边尘。-王质 桃溪近、幽香远远,谩凝望、落花流水。-黄裳 忆高阳,人散后。落花流水仍依旧。-王雱 醉归来、恰似出桃源,但目送、落花流水。-黄庭坚 门外落花流水。日暖杜鹃声碎。-谢逸 落花流水两关情。恨无凭。梦难成。-张继先 暮雨朝云相见少,落花流水别离多。-赵鼎 欢心未已。流水落花愁又起。-向子諲 玉楼依旧暗垂杨。楼下落花流水、自斜阳。-邓肃,记年年、曾来几度,落花流水。-陈以庄 流水落花芳草渡。明年好记归时落。-陈德武 流水落花,夕阳芳草,此恨年年相触。-周端臣 碧草烟淡,落花流水,不堪回伫。-赵以夫 宿粉残香随梦冷,落花流水和天远。-汤恢 恍出山、红尘吹断,落花流水。-刘辰翁 斜阳落花流水,吹紫宇、澹成林。-赵文 夕阳芳草,落花流水,依然南浦。-詹玉 春来春去。人在落花流水处。-吕岩 流水断桥芳草路,淡烟疏雨落花天。-牟融 利及生人无更为,落花流水旧城池。-熊孺登 兰浦苍苍春欲暮,落花流水怨离琴。-李群玉,歌声里。落花流水。明日人千里。-冯时行 一瞬光阴,霎时蜂蝶,还付落花流水。-史浩 问伊今夜在谁行。遗恨落花流水、误刘郎。-赵善 括烟雨楼台,晓来独上无滋味。落花流水。-陈亮 此情苦,问落花流水,何时重见。-高观国 流水落花去路,画象棠阴陈迹,霄观傍楼台。-魏了翁 落花流水认天台,半醉闲吟独自来。-高骈 百年流水尽,万事落花空。-韦庄 流水物情谙世态,落花春梦厌尘劳。-谭用之 古岩寒柏对,流水落花随。-修睦 落花徒绕枝,流水无返期。,象征义,东篱 语出陶渊明饮酒诗:“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宋柳永玉蝴蝶重阳词:“西风吹帽,东篱携酒,共结欢游。” 明冯惟敏 南吕一枝花送贾封君约庵来游上谷南还套曲:“恰东篱劝插黄花,又南浦催斟绿酒。” 清蒲松龄聊斋志异黄英:“仆以君风流高士,当能安贫;今作是论,则以东篱为市井,有辱黄花矣。”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销金兽。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李清照醉花阴 唐杨炯庭菊赋:凭南轩以长啸,坐东篱而盈把。,范成大 寂寞东篱湿露华,依前金靥照泥沙。 世情儿女无高韵,只看重阳一日花。 刘昚虚: 从来菊花节,早已醉东篱. 苏轼: 空烦左手持新蟹,漫绕东篱嗅落英。,新亭 刘义庆世说新语言语:过江诸人,每至美日,辄相邀新亭,藉卉饮宴。周侯中坐而叹曰:“风景不殊,正自有山河之异。”皆相视流泪。唯王丞相愀然变色曰:“当共戮力王室,克复神州,何至作楚囚相对!” .多少新亭挥泪客,谁梦中原块土?陈亮念奴娇登多景楼 新亭对泣犹稀见,况觅夷吾一辈人。陆游初寒病中有感 徒把金戈挽落晖,南冠无奈北风吹。子房本为韩仇出,诸葛宁知汉祚移。云暗鼎湖龙去远,月明华表鹤归迟。何须更上新亭饮,大不如前洒泪时。虞集挽文丞相 新亭举目风景切,茂陵著书消渴长。春花不愁不烂漫,楚客唯听棹相将。 杜甫,锦瑟 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 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回中牡丹为雨所败李商隐 浪笑榴花不及春,先期零落更愁人。 玉盘迸泪伤心数,锦瑟惊弦破梦频。 万里重阴非旧圃,一年生意属流尘。 前溪舞罢君回顾,并觉今朝粉态新。,秋柳诗 王士祯 秋来何处最销魂,残照西风白下门。 他日差池春燕影,只今憔悴晚烟痕。 愁生陌上黄驄曲,梦远江南乌夜村。 莫听临风三弄笛,玉关哀怨总难论。,怨歌行 班婕妤(汉) 新裂齐纨素,鲜洁如霜雪。 裁为合欢扇,团团似明月。 出入君怀袖,动摇微风发。 常恐秋节至,凉飙夺炎飙。 弃捐箧笥中,恩情中道绝。,答王团扇歌晋桃叶 一 七宝画团扇,灿烂明月光。 与郎却暄暑,相忆莫相忘。 二 青青林中竹,可作白团扇。 动摇郎玉手,因风托方便。 三 团扇复团扇,持许自障面。 憔悴无复理,羞与郎相见。,深层义,江南逢李龟年 岐王宅里寻常见, 崔九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