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测防治水工作年度工作总结.doc_第1页
地测防治水工作年度工作总结.doc_第2页
地测防治水工作年度工作总结.doc_第3页
地测防治水工作年度工作总结.doc_第4页
地测防治水工作年度工作总结.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三百子煤业有限公司地测防治水工作年度工作总结2012年即将过去,为总结我科一年来的工作经验及工作进度,检查以往在工作中存在的不足,更好地明确2013年的工作目标,现将2012年度地测防治水工作总结如下:1、 各项工作完成情况地测科作为矿井生产的重要技术部门,主要负责矿山测量以及矿井防治水等工作。其中,矿井防治水作为涉及矿井安全生产的基础工作;测量工作作为矿井生产技术指导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均为本年度的工作重点。1、管理制度方面建立了12项地测防治水管理制度。1、各级岗位责任制 2、生产安全联系制度 3、矿井地测防治水隐患排查及预报 、跟踪管理、检查等技术管理制度,高、矿井包括瓦斯地质预测预报制度。 4、地测防治水资料、技术报告等的审批制度。 5、地测防治水工作质量、事故分析及考核制度。 6、地测防治水资料定期整理、分析、保管、提供制度 7、地测防治水设备、仪器、工具的使用、管理及报废制度。 8、探放水管理制度 (1)防治水安全确认移交制度。 (2)防治水日常巡查考核制度。 (3)探放水作业质量验收制度(含单孔和循环验收)。 (4)探放水优先制度。 (5)探放水作业现场图、管理排版制度。 9、重大水害(包括暴雨洪水)井下撤人制度 10、防治水管理运行制度(以总工程师为首的技术管理体系) 11、防治水工作绩效考核制度 12、冲击地压矿井制定冲击地压分析与排查制度、冲击危险预测预报制度及定期冲击地压管理全面验收制度。2、成立了防治水组织管理机构1、防治水管理领导组公司成立了以矿长为首的防治水管理领导组组 长:王志锋(矿长)常务副组长:邓光宏(总工) 副 组 长: 李锁柱(常务矿长) 王清祥(党委副书记) 高永军(安全矿长) 梁代军(安全矿长)张志强(机电矿长) 杨玉成(通风助理)张光明(后勤矿长)办公室主任:杨高明成 员: 朱四清(安检科长) 蔚金锁(生产技术科长)白侯平(机电科长) 王庆林(通风科长) 焦全满(工程管理科长)安俊平(调度主任)李瑞云(综合办主任) 王 强(协调办主任)高玉虎(安检科副科长)赵静东(生产技术科副科长)安春青(煤质科副科长)姚俊新(物资供应副科长)张 彦(人劳科副科长) 白建伟(政工科副科长)2、组建了由13人组成的专职探放水队队 长: 陈国华副队长: 宫志荣成 员: 陈俊富 侯少敏 亢燕龙 马 冬 孙荣贵王 平 郭俊青 王 斌 孙国建 朱鹏飞 安俊青3、培训教育12名探放水人员全部经过全员和上级部门培训并持证上岗,通过了地测科组织的岗前安全培训和岗位培训,经考试全部合格。4、防治水设备配备本矿配备了中国地质大学(武汉)高科资源探测仪器研究所生产的TEMHZ75矿用本安型瞬变电磁仪1台和3台煤矿用探水钻,其中:ZY-1250型煤矿坑道钻机1台,ZLJ-400型煤矿坑道钻机2台,钻进深度均为200。5、防治水工程方面1)地面防治水挖筑了工业区排水沟900;生活区280;清理了卧羊沟、大背沟排洪渠120和210;治理了5处露头煤积水区。2)跟踪完成了由217地质队承担的回风斜井地面瞬变电磁法勘探工作。2)井下防治水物探:完成了对各井筒掘进工作面按时进行了物探,其中:回风斜井掘进长度210,进行了物探3次;副立井物探1次。钻探:完成了3个井筒有掘必探工作,累计完成了钻探进尺1591.4。其中:回风斜井钻探4次,累计进尺1467.4。副立井累计完成短探28次,合计钻探进尺992。主立井井筒深度22,共钻探4次,累计钻探长度124。4、矿山测量方面1)测量图纸绘制有下列地质图纸 矿井地质地形图 、矿井可采煤底板或顶板等高线及储存量计算图、矿井地质剖面图 、矿井煤系地层综合柱状图 、矿井煤岩层对比图 、矿井瓦斯地质图、井田地形地质图、通过首采取的勘探线剖面图 、设计开拓煤层底板等高线储量计算图、矿井充水性图、建井期施工钻孔状柱图。绘图比例符合要求。 并能够按时上报县、市交换图。2)、水文类图纸、资料水文地质基础图纸、齐全,建立了16种水文观察台账,并按时进行水害预报。3)、其它测绘工程及图纸在矿领导的领导下,完成了矿井排矸场地形图、工业广场勘界、工业广场土石方工程和炸药库选址地形测量等4个测量工程的跟踪督查工作。参与和检查了各井口坐标及中腰线的标定。5、完成了安全检查跟班等其它工作 按照公司的安排,遵守公司纪律,每月按时进行了跟班,能够现场解决安全问题,对生产提供合理化建议,带领探放水队人员圆满完成了矿领导交给的所以任务。二、工作经验及体会1、地测防治水工作是一项重要工作,必须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才能完成的更好。因此,在注重地测防治水基础工作的同时,更要注重井下防治水的实践活动,并不断学习、总结经验,这样才能更好的指导我们开展以后的工作。2、建立健全地测制度,并严格按照制度进行管理,使各项地测防治水工作有制度保障,才能更好开展工作。三、存在问题1、由于地测防治水科人员少,技术力量薄弱,无地质技术人员,所以存在有个别工作滞后。2、探防水队伍比较年轻,需要加强学习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的积累。3、地质及水文地质预报内容需要进一步完善,更加准确、详细的指导矿井生产实践活动;加强地测防治水隐患排查、治理工作的落实,真正起到监督管理作用。特别是地面水害的调查工作,还有待进一步加强。四、2013年计划努力完成上级领导交给的一切工作,一定把地测防治水工作全面、系统的抓好,建立健全各项制度,对照煤矿质量标准化标准及考核评级办法进行工作,使各项工作符合标准要求,把防治水工作放在第一位,全面完成2013年地测防治水任务。三百子煤业有限公司二一二年十月二十七日2012年地测防治水工作年度工作总结三百子煤业有限公司二一三年一月三日三百子煤业有限公司2013年防治水工作计划二一三年一月三日目 录一、矿井基本情况1二、井田地质概况21、含煤地层32、气象地震于地表水33、水文地质4三、各含水层对井筒施工的影响7四、矿井充水因素分析131、充水水源132、充水通道153 、 矿井水文地质类型划分174 、矿井正常涌水量及最大涌水量175、周边相邻矿井开采及涌水情况176、矿井主要水害类型187、水患类型及威胁程度分析188、存在水患地点及水量预计19五、防治水组织管理机构:20六、2013年防治水计划211、地面防治水计划212、井下防治水计划223、回风井放水计划234、主、副立井井筒预注浆计划23七、矿井防治水措施231、防治水机构各岗位职责232、建立地下水动态观测系统243、综合防治措施28八、地质及水文地质预报32九、探放水措施321、探放水预测要求322、探放水原则343、探放水设计354、探放水注意事项365、探放水安全措施38十、注浆防水措施43十一、避灾路线44三百子煤业有限公司2013年防治水工作计划为了更好地做好地质防治水工作,防止水患事故的发生,确保我矿井建工程安全施工,按照当前与长远相结合、局部与整体相结合的原则,根据本矿井地质及水文地质条件,结合我公司开采设计方案和地质、水文地质条件,使干部职工规范安全行为、素质技能提升,强化干部职工自律保安意识,形成人人关注安全,关爱生命的氛围,以制度限制行为,用规程规范作业,以全员监督为着力点,不断完善安全监管网络,变“要我安全”为“我要安全”,提高干部职工按章作业的习惯和抗灾能力,为加强安全管理,防止水害事故发生,特编制2013年度防治水计划。一、矿井基本情况三百子煤业有限公司是山西煤炭运销集团于二九年投资组建的大型煤炭企业,公司以原宁武三百子煤业为主体,将周边宁武宝厚煤业、宁武安丰煤业、宁武卧虎沟煤业共四座煤矿进行资源整合,经晋煤重组办发(2009)83号文件批准重组建成。整合后井田面积为9.9276km2,地质保有储量达到1.7亿吨,矿井设计生产能力为120万吨/年。为低瓦斯矿井,水文地质类型中等,煤层自燃等级 级 ,开采2#、5# 煤层。矿井依据山西省煤炭工业厅1604号文件批复,同意2011年11月25日开工建设。三百子煤业经山西煤炭运销集团、忻州有限公司批准于2012年5月12日正式开工。一期工程有两家建设施工单位建设。其中主、副立井由中十冶集团有限公司三百子煤业工程项目部施工建设;工业场地平整、回风斜井由大同市矿山建设工程总公司建井工程处第三项目部施工建设;施工监理由山西省宇通建设工程项目管理有限公司监理。二、井田地质概况根据山西省地质勘查局二一七地质队通过1:10000地质、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填图,钻探,物探测井,各类样品采集测试等工作,根据山西省地质勘查局二一七地质队通过1:10000地质、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填图,钻探,物探测井,各类样品采集测试等工作,井田地形总体北西高东南低,最高点海拨标高2141m,位于井田西北部高山上。最低点海拨标高1720 m,位于井田南部沟内。相对高差421m。属中高山区。井田位于河东煤田北部,构造形态总体为向西偏南缓倾的单斜构造,地层产状较陡,井田构造形态总体为一单斜构造,走向为北东3545左右。倾向南东,倾角在3250之间,平均42,本井田东南部被第四系黄土覆盖,在西北部有基岩出露。根据钻孔揭露,矿区地层有古生界奥陶系、石炭系、二叠系、三叠系和新生界第三系、第四系地层。井田位于宁武煤田中部,构造形态总体为向东南倾斜的单斜构造,地层倾向127,倾角41-46度。1、含煤地层井田石炭二叠系地层总厚平均为131.63m,共含煤6层。井田内主要可采煤层为2号、5号煤层。 2号煤层:位于太原组上部,。煤厚0.84-4.90m,平均1.96m。顶板岩性为泥岩、砂质泥岩、局部为砂岩,底板岩性为泥岩、砂质泥岩、结构简单,不含夹矸或偶含一层夹矸,为赋存区稳定可采煤层。5号煤层:位于太原组下部,上距2号煤层间距79.44-129.58m,平均97.92m。见煤点埋深194.63883.85m,平均埋深473.22m,底扳标高939.981801.57m。该煤层全区分布。煤厚10.86-16.85m,平均厚12.94m。顶板岩性为泥岩、炭质泥岩、砂质泥岩,为主,少数为粗砂岩、中砂岩、底板为炭质泥岩、砂质泥岩,粉砂质泥岩。煤层结构较简单,含夹矸04层,多数为2层,夹矸厚度0.151.30m,为全区稳定可采煤层。煤类以气煤为主。和黄河流域本井田属海河流域桑干河水系汾河水系的分界处。井田内无常年流水,沟谷中的季节性水流在分水岭两侧向南汇入汾河,流入黄河;向北汇入恢河,流入桑干河。2、气象地震于地表水1)本区属温带大陆性高山严寒区-寒冷干燥区气候,气候寒冷多大风,春季干旱少雨,夏季温和无酷暑,秋季温暖适中,冬季漫长寒冷干燥。 年平均气温为6.2,极端最高气温34.8,极端最低气温-27.2。一月份平均气温-9.9,7月份平均气温20.1。全年无霜期120-130天,每年11月结冰,翌年3月解冻。最大冻土深度0.91 m,降水量225.1-750.6mm,历史最高洪水在沟谷进出口最高约0.5米,大多集中在7-8月,年平均蒸发量1711m。2)地表水井田内有11条沟谷、12条山梁,其沟深梁高,地势险要,无常年流水,在雨季,大部沟谷有地表水流出,在暴雨季节,沟谷中的山洪来势迅猛,大雨过后流水停止较快。3、水文地质矿井水文地质条件为简单中等型。主要含水层有各主采煤层的顶板砂岩裂隙含水层及下部奥陶系灰岩含水层。从现有资料和巷道实际揭露情况看,由于第三系红土层发育较差,煤系地层埋藏浅,开采煤层直接与松散层接触,煤层之上没有性能良好的隔水层,有利于地下水的补给、迳流和赋存。煤系地层下部的奥陶系灰岩含水层,由于水位较低,只在矿井中部开采时,存在安全威胁。目前影响矿井生产的主要水害为5#煤顶板砂岩含水层,厚度10.86-16.85m,平均厚12.94m。顶板岩性为泥岩、炭质泥岩、砂质泥岩,为主,少数为粗砂岩、中砂岩、底板为炭质泥岩、砂质泥岩,粉砂质泥岩。在雨季沟谷中的流水容易经氧化带渗入井下,易发生突水事故。1)主要含水层、新生界松散岩类孔隙水含水层松散岩类含水层岩性主要为第四系全新统冲洪积、残坡积物及上更新统亚砂土,分布于井田内沟谷、坡梁之上,地下水赋存于砂砾石孔隙中,主要接受大气降水和地表水渗入补给,一般雨季含水,平时含水极弱。厚011m,主要接受大气降水补给,蓄水条件差,富水性弱,为弱含水透水层,与基岩或与古土壤接触处有泉水出露,流量不大,泉流量为0.01-1.0L/s。水化学类型为HCO3-Ca2+Na+型,矿化度0.35-0.89g/L,PH=7.6-8.1。、石炭二叠系碎屑岩层间裂隙承压含水层该含水层组包括石炭系太原组,二叠系山西组地层中所含的各层砂岩裂隙水含水层。主要含水层为含砾粗砂岩、中粗、中细砂岩,因含水层夹在泥岩、砂质泥岩等隔水层中,补给条件差,只靠裂隙补给,故含水性弱。石炭系太原组含水层:含水岩组岩性为砂岩、泥岩和煤层,主要含水岩性为砂岩,本组各含水层为5#煤层的主要充水水源。二叠系山西组含水层:岩性为泥岩、砂岩和煤层,底部灰白色中粗粒砂岩K2为主要含水层,该含水层底部为2#煤层,顶部为厚层泥岩,隔水性好,该层与其它含水层无水力联系。本组地层赋存不完整,局部缺失,且均被第四系松散层覆盖,故以接受渗透补给,各含水层为2#煤层的主要充水水源。本次勘探将ZK702 孔为抽水试验钻孔,可采煤层及以上岩石段作为一个含水层段进行抽水试验。据抽水试验资料,该段含水层单位涌水量为0.0017 L/sm,小于0.1 L/sm,只做了一次最大降深抽水试验,本段含水层富水性弱。水文孔石炭、二叠系含水层水文地质特征表孔 号含水层时代含水层厚度(m)水位埋深(m)水位标高(m)抽水试验单位涌水量(L/sm)渗透系数(m/d)Zk 702C3t-P1s124.70215.541613.290.00170.015采取水样分析结果,地下水水质类型为HCO3-SO42- - Ca2+ K Mg2+型,矿化度0.78g/L,总硬度368.03mg/L,PH值7.4,水质中等。、碳酸盐岩裂隙岩溶承压含水层岩性以石灰岩、白云质灰岩、角砾状、豹皮状灰岩、泥灰岩为主,井田内未出露,地下水位大都在区域侵蚀基准面之下,据区域水文资料和邻近的东汾精查区推测井田内奥陶水位标高为1300-1320m左右。据ZK702钻孔揭露,本矿区奥陶系石灰岩水位标高1308.83m, 据相临矿区钻孔抽水试验资料表明奥陶系石灰岩,富水性弱,单位涌水量0.00559-0.00976 L/sm,渗透系数0.004074-0.005369m/d,岩溶水PH值7.28,水质类型为HCO3SO4-CaKMg,矿化度0.60g/L,总硬度326.82mg/L,耗氧量4.14mg/L,呈弱碱性,水质良好。2)主要隔水层有:井田内较稳定的隔水层主要为石炭系本溪组铁铝质泥岩,其次为各含水层间泥岩。、石炭系本溪组铁铝质泥岩隔水层:底部为山西式铁矿、铁铝岩、铝土矿,中部为灰色页岩、粉砂质泥岩,炭质泥岩、石英砂岩及1-2层生物碎屑灰岩,在生物碎屑灰岩之上偶见有一层厚0.20 m左右的煤层,上部为灰白色薄层细砂岩、粉砂岩及灰色、灰黑色泥岩。本组厚11.5-34.0m,平均厚度28.64m。该层空间分布稳定,厚度变化不大,岩石胶结致密完整,质地细腻,裂隙很不发育,是奥陶系岩溶水与上覆煤层之间隔水层,是良好的区域性隔水层。、二叠系山西组和石炭系太原组地层中的层间泥岩隔水层:分布于不同时代地层中的泥岩和砂质泥岩,往往与砂岩、煤层呈稳定的互层产出,泥岩和砂质泥岩单层厚 0.5-14.93m,岩石完整,结构致密,岩性单一,常在一定范围内形成相对良好的隔水层,在开采煤矿中由于有层间隔水层存在,不会形成区域内各含水层间的直接水力联系。三、各含水层对井筒施工的影响根据井筒检查孔揭露的地层,主要为二叠及石炭系泥岩、砂岩、砂质泥岩,分为二叠系(非煤)地层以上段和石炭系(含煤)地层段,两段进行抽水试验,各段含水层厚度及抽水试验结果分别叙述如下:二叠系(非煤)地层以上段本段主要为二叠系砂岩裂隙含水层,有检1(主井)、检2(副井)两个钻孔揭露。检1(主井)终孔孔深573.58m,试验段深度287m。根据钻孔岩芯编录和测井资料综合整理,该段含水层单层厚度一般2-8m,单层厚度最大15.32m,累计厚度119.59m,含水层情况详见表4-1。该段静止水位埋深1.12m,水位标1866.41m,抽水最大降距276.58m,涌水量0.2999L/s,单位涌水量0.00188L/sm。渗透系数0.0106m/d,富水性弱。水质类型为:HCO3-Na+,总硬度:62.21mg/L,PH值:8.40。检2(副井)终孔孔深570.38m,抽水试验段孔深276m。根据钻孔岩芯编录和测井资料综合整理,该段含水层单层厚度一般2-7m,单层厚度最大25.65m,累计厚度100.97m,含水层情况详见表4-2。该段静止水位埋深+0.45m,水位标高1860.07m,据抽水试验,最大降距266.43m,涌水量0.3951L/s,单位涌水量0.00148L/sm。渗透系数0.0176m/d。富水性弱。水质类型为:HCO3-Na+,总硬度:62.21mg/L,PH值:8.35。检1(主井)非煤地层段主要含水层统计表 表4-1含水层深度(m)层厚(m)岩性3.0-8.495.49细砂岩19.53-20.430.9细砂岩20.43-35.7515.32中粗砂岩46.55-49.883.33中细砂岩87.16-92.785.62细砂岩94.74-106.0811.34细砂岩108.0-110.102.1细砂岩113.80-117.573.77细砂岩123.56-127.984.42细砂岩132.28-137.405.12细砂岩142.52-146.724.2细砂岩151.32-161.4210.1细砂岩177.24-187.8010.53细砂岩204.97-206.241.27细砂岩211.81-214.963.15细砂岩223.88-232.418.53中砂岩233.77-236.222.45中砂岩244.64-247.342.7中砂岩264.35-274.7910.44中砂岩279.19-280.08.81中粗砂岩(局部含砾)累计119.59从检查孔揭露的地层看,含水层多为中砂岩、细砂岩,裂隙发育程度中等弱。各钻孔中砂岩含水层总厚度变化不大,在100-120m之间。两孔静止水位分别为1866.41m和1860.07m,单位涌水量相近(0.00188L/s、0.00148L/s),富水性弱。本段各孔抽水试验历时曲线见下图检2(副井)非煤地层段主要含水层统计表 表4-2含水层深度(m)层厚(m)岩性20.22-29.549.32 粉砂岩37.03-37.420.39 细砂岩48.03-49.501.47 细砂岩55.26-58.263.00 中砂岩58.26-60.322.06 细砂岩85.08-88.303.22 细砂岩93.59-100.937.34 细砂岩101.22-104.663.44 细砂岩107.73-110.192.46 细砂岩120.14-121.791.65 细砂岩123.85-131.277.42 细砂岩131.27-136.805.53 中砂岩168.67-169.270.60 细砂岩174.40-175.491.09 细砂岩198.65-218.2519.60 中粗砂岩(局部含砾)218.25-223.094.84 中砂岩223.09-224.981.89 粗砂岩(局部含砾)242.35-268.0025.65 细砂岩累计100.97 检4(风井1)非含煤地层段主要含水层统计表 表4-5含水层深度(m)层厚(m)岩性6.77-11.764.99 含砾粗砂岩11.76-12.060.30 中砂岩27.94-28.840.90 含砾粗砂岩49.37-55.526.15 中砂岩(局部含砾)55.52-62.627.10 细砂岩96.33-105.058.72 细砂岩127.26-134.216.95 细砂岩191.06-211.1020.04 中砂岩(局部含砾)218.41-221.673.26 细砂岩247.37-250.843.47 粗砂岩257.71-271.4813.77 细砂岩累计75.65 井筒检查孔涌水量计算表井筒编号计算段井筒掘进深度水位埋深水柱高度含水层厚度渗透系数影响半径井筒半径井筒涌水量(m)(m)S(m)(M)mK(m/d)R(m)r0(m)Q(M3/d)主井非煤段以上2876.1227.98877.640.0014103.2.50119含煤段以上568.0220.8348.283.210.00991102.50504副井非煤段以上276+0.45276.4573.530.00201193.75170含煤段以上564193.1398.934.980.02691783.75680风井非煤段以上23110221.075.650.0594632.251108备注:由于地层倾角大于40,斜井掘井坡度26,成大角度斜交,风井涌水量以单侧补给为主,因而取计算值的40作为预测值。检1(主井含煤层段)据钻孔岩芯和测井资料综合分析整理,该段含水层单层厚度一般4-10m,单层厚度最大21.99m,累计厚度83.21m,含水层情况详见表4-3。该段静止水位埋深192.8m,水位标高1674.73m,据抽水试验,最大降距110.63m,涌水量0.2999L/s,单位涌水量0.00188L/sm。渗透系数0.0099m/d。富水性弱。水质类型为:SO42-HCO3-Na+,总硬度:139.71mg/L,PH值:7.45。检2(副井)据钻孔岩芯和测井资料综合分析整理,该段含水层单层厚度一般3-8m,单层厚度最大8.82m,累计厚度34.98m,含水层情况详见表4-4。该段静止水位埋深193.10m,水位标高1666.41m,据抽水试验,最大降距108.58m,涌水量0.9289L/s,单位涌水量0.00856L/sm。渗透系数0.0269m/d。富水性弱。水质类型为: HCO3-Na+Ca2+总硬度:139.71mg/L,PH值:7.60。检4(风井2)终孔孔深271.48m。试验深度271m,该孔含水层单层厚度一般3-8m,单层厚度最大20.04m,累计厚度75.65m,含水层情况详见表4-5。该段静止水位埋深+0.04m,水位标高1895.48m,据抽水试验,最大降距28.36m时,涌水量1.401L/s,单位涌水量0.0494L/sm。渗透系数0.0609m/d。富水性中等。水质类型为:HCO3-Ca2+,总硬度:241.53mg/L,PH值:7.60。从3个检查孔揭露的本地层看,含水层多为粗砂岩、中砂岩、细砂岩。检1(主井)和检2(副井)静止水位相近,为1674.73m和1666.52m,单位涌水量相近(0.00795L/s.m、0.00856L/s.m)。检4(风井2)相距主、副井检查孔稍远,静止水位标高1895.48m,单位涌水量0.0494 L/s.m,富水性中等。初步分析是由于检1和检2两孔地层为同一层位,裂隙发育程度基本一致。而检4孔地层层位出露较高,受地形和裂隙较发育程度影响,地下水补给条件较好,富水性较好。检1(主井)含煤地层段主要含水层统计表 表4-3含水层深度(m)层厚(m)岩性279.19-295.9016.71 中粗砂岩(局部含砾)314.36-323.278.91 中砂岩323.27-327.904.63 粗砂岩(局部含砾)329.30-341.1811.88 中粗砂岩348.52-359.6011.08 中砂岩369.03-379.5810.55 中砂岩385.52-392.296.77 中粗砂岩395.34-398.242.90 中砂岩398.24-403.064.82 粗砂岩(局部含砾)403.85-410.566.71 粗砂岩(局部含砾)430.72-434.563.84 中粗砂岩437.68-439.461.78 中砂岩460.69-462.862.17 中砂岩473.75-477.884.13 中砂岩487.41-491.083.67 粗砂岩491.73-513.7221.99 中粗砂岩529.06-543.1314.07 粗砂岩累计136.61 检2(副井)含煤地层段主要含水层统计表 表4-4含水层深度(m)层厚(m)岩性287.43-296.939.50 细砂岩321.70-326.474.77 中砂岩343.64-349.96.26 中砂岩362.65-364.371.72 中砂岩364.37-373.338.96 细砂岩374.75-378.683.93 细砂岩398.55-407.378.82 中砂岩439.56-452.6113.05 细砂岩468.02-469.541.52 中粗砂岩(局部含砾)475.77-480.354.58 中粗砂岩(局部含砾)511.50-512.871.37 中砂岩526.36-530.424.06 中砂岩549.15-551.031.88 中砂岩累计70.42 四、矿井充水因素分析1、充水水源(1)地表水井田内溪沟发育,流量受大气降水控制,一般较小,其流向大部与岩层倾向相同。临近区北面的溪沟,与煤层风氧化带直接接触,部分地表水可沿煤层露头、中粗砂岩含水层、裂隙等渗人井下,将是矿井的直接充水水源。大气降水为区内地下水及地表水的主要补给来源,据矿区地形特征,矿区位于补给、径流区,接受大气降水补给后,一般30分钟后流量增大。区内出露地层均为含煤地层,大气降水直接补给含煤地层,因此,矿井开采应加强本区域雨季的疏排水工作,同时加强矿井进口附近排水工作。(2)地下水1)顶板直接充水含水层由于该区为急倾斜煤层,煤层上覆岩层均已出露,给道水创造了条件,使井上、下水力联系较为密切,矿区内赋存有较厚的11层中、粗砂岩导水层,累计厚度148米,可将地表水直接渗入地下,而成为矿床充水的直接水源,也成为矿床的直接顶板充水含水层。充水途径主要是大气降水,从而使原有节理裂隙加大,并产生新的裂隙,充水类型为直接充水,即地下水通过含水层及裂隙带从井巷顶、底、壁进入矿井。2)底板直接充水含水层根据地质报告,矿区范围内,5#煤层最低标高300m,比奥灰水位标高1308低1000,所以是不可能开采到那么低水平的,建议将矿区范围标高定于1000范围,这样减少了带压开采的危险,节省了采矿价款缴纳费用,正常情况下,1000m标高以上突水的可能性较小;3)老窑积水及采空区积水根据矿井积水积气调查报告,说媒该矿老采空区大,但积水量小,但矿井在采掘时必须坚持“有掘必探,先探后掘”的原则。小煤窑采空区调查情况如下:5#煤层:井田由原四座煤矿整合而成,由于该地区静水位标高较高,原四矿关闭后自然形成了四个积水区,具体积水情况如下:5#煤层采空区积水量统计表煤层号积水位置积水面积(m2)采高(m)充水系数煤层倾角()积水量(m3)积水位置5# 积水区一69559.980.54348588原安丰煤矿积水区二27829.980.54319435原宝厚煤矿积水区三48689.980.54334008原三百子煤矿积水区四178519.980.543124707原卧虎沟煤矿 合计324562267382、充水通道(1)整合前煤矿采空区及巷道整合前煤矿采空区及巷道积水与煤层相通,这些积水成为向矿井充水的主要通道,甚至还将部分地表水引入井下,煤矿为四个矿井整合矿井,在今后应详细调查整合前老矿井的采空区位置、积水情况、积水面积已及老窑冲水途径等,预防老窑水害。(2)风化裂隙及冒落裂隙:矿区内露头均已出露,对矿床充水有明显影响,而深部风化程度减弱,其导水性亦差。采矿期间产生的采空区及冒落裂隙将起到主要的导水作用,其作用是沟通巷道上部水源,从而使充水水源渗入或涌入矿井。由此可见,采空区及冒落裂隙具有明显导水作用。(3)断层:当断层于地表水或地下水的水体沟通,或者地下水压力很大而破坏隔水层时,断层就会成为矿井水通道造成矿井突水。本次勘查现开采水平以上未揭露明显断层,区内地表也未见断层出露。但实践证明,在矿井中存在四条小断层,断层的交叉切割处最容易发生矿井水突水事故,故建议今后矿床开采在此处地方因予以注意,严格执行有掘必探的探放水原则。(4)岩溶洞隙:据本次调查及勘查资料,现水平未见落水洞。(5)其他因素产生的矿井充水通道:如zk702和将要利用的水文检查孔为封闭或者封闭不良的钻孔,当井下巷道或采煤工作面揭露或者接近该钻孔时,地表水甚至地下水都通过钻孔涌入巷道,引起水患事故。本区所有钻孔均按设计要求进行了封闭,封闭结论为合格。但勘查过程中的所有钻孔未进行钻孔启封试验,封孔质量不明。如果有封闭不良钻孔存在,它们可能成为沟通地表水、地下水与矿井的通道。(6)岩溶管道目前矿井不存在奥灰水威胁,但在矿区下山水平开采时,灰岩含水层局部地段可能发育岩溶管道,当它们被断层沟通与下伏煤层联系时,也会成为矿井充水通道。(7)钻孔封闭不良根据调查,矿区范围内原有勘探钻孔,位置和封闭情况不明,在以后开采时一定要注意探测。3 、 矿井水文地质类型划分井田地质勘查程度较高,煤层稳定,构造中等。井田内无常年流水性河流,区内沟谷发育,但都为季节性排洪通道,平时干涸无水,雨季为排水通道,井田地形总体北西高南东低,海拔1727.72141.2m ,相对高差414.5m。地形起伏明显,汛期地表迳流快,不易积水,大气降水能急速排向南东方向,流入汾河。主、副井口、工业广场最低标高为1864m,最高洪水位1850.5m,最高洪水位均低于井口及工业广场标高,因此地表水对矿坑充水没有大的影响,井口及场地均不受洪水威胁。矿井水文地质类别属中等。4 、矿井正常涌水量及最大涌水量根据矿井水文地质类型划分报告,在排水系统基本健全,用采煤富水系数法预算,估算矿井在年产120万t时正常涌水量74m3/h,最大涌水量105m3/h,涌水量对采掘工程影响较小。目前经对开拓的主、副立井和回风斜井涌水量测试,主、副立在120内涌水量为3.13/,200后会增大至6 m3/h以上;回风斜井现阶段用水量最大为10.8 m3/h,但由于距采空区越来较近,在接近煤层段时涌水量会继续增大,最大可达20 m3/h以上。5、周边相邻矿井开采及涌水情况井田周边仅有一座矿井,潞宁大木厂煤业有限公司煤矿。该煤矿始建于1983年,生产规模0.15Mt/a。现采用斜井平硐联合开拓,开采方式为高落仓房式,主井装备绞车提升,矿车运输,通风采用中央并列抽出式通风,井筒、运输大巷采用砌碹支护,采区巷道为木支护。目前没有发现该矿越界开采行为。另外,南部为三百子煤业有限公司整合后剩余的宁武安丰煤业有限公司矿井井田,已关闭。基本查明了矿区内老窑水情况,但均未提供矿区周边其他生产矿井的开采及涌水量情况。在生产建设过程中充分了解邻近矿井的开采情况以及涌水量等情况,为该矿防治水工作提供有价值的依据。五、水患类型及威胁程度分析、可能发生突水的地点和突水量预计。6、矿井主要水害类型根据本矿水文地质条件分析,该矿区水文地质条件中等。矿井主要水害为采空区积水,间接充水含水层影响大的主要为奥灰岩溶水含水层。7、水患类型及威胁程度分析矿井水害类型主要有:中、粗砂岩含水层;采空区积水、老窑水、大气降水。中、粗砂岩含水层对采掘影响不会太大,在遇断层构造时对煤层开采影响较大;采空区积水、老窑水开采工作面距离较近,积水量较多,对采掘构成较大威胁,对煤层开采影响程度很大。根据矿井积水积气调查情况,矿区范围内存在4个采空区,采空面积约324562,积水约226738m3,对煤层开采影响较大,按照实践经验,留设安全防水煤柱是不能排除隐患的,也是行不通的。所以矿井在掘进过程中,必须对矿区内的小窑及老空的积水进行实时排放,才能保证生产安全,但还需进行详细调查,切实掌握老窑及老空积水情况。同时应加强探放水工作,特别在接近老窑及老空采、掘时,必须坚持”预测预报、有掘必探、先探后掘、先治后采”的原则,防止老空积水及老窑积水的突然涌出。加强井巷测量工作,防止误穿老窑,从而造成矿井涌(透)水事故的发生。切实弄清老窑及老空积水情况,并标绘在矿井井上下对照图和采掘工程平面图上。8、存在水患地点及水量预计根据回风井施工地质及水文地质预测预报,回风斜井在巨额进过程中存在着采空区积水水患。回风斜井掘进工作面在掘进至320后就会受到原三百子主水仓的水患威胁,由于该水仓与采空区相通,采空区积水标高达到1750时,采空水就会自流入该水仓,积水区编号为三号积水区,积水面积48682,积水量340083,根据平面图和剖面图计算,回风斜井与原水仓的位置关系:该水仓长度80,最低处的高程为1711.75,回风斜井418.53的顶板高程为1688.39,在此位置两条巷道距离最近,水仓底板与回风井顶板的高差为23.36,垂距为25.89;水仓底部距回风斜井418.53平距为3.48,疑似在回风斜井斜上方23.618处。5#煤层采空区积水量统计表煤层号积水位置积水面积(m2)采高(m)充水系数煤层倾角()积水量(m3)备注5积水区一69559.980.54348588积水区二27829.980.54319435积水区三48689.980.54334008积水区四178519.980.543124707合计32456226738五、防治水组织管理机构:防治水管理领导组1)公司成立了以矿长为首的防治水管理领导组组 长:王智锋(矿长)常务副组长:邓光宏(总工)副组长: 李锁柱(常务矿长) 王清祥(党委副书记) 高永军(安全矿长) 梁代军(安全矿长) 张志强(机电矿长) 杨玉成(通风助理)张光明(后勤矿长)办公室主任:杨高明成 员: 朱四清(安检科长) 蔚金锁(生产技术科长)白侯平(机电科长) 王庆林(通风科长) 焦全满(工程管理科长) 安俊平(调度主任)李瑞云(综合办主任) 王 强(协调办主任)高玉虎(安检科副科长) 赵静东(生产技术科副科长)安春青(煤质科副科长) 姚俊新(物资供应副科长)张 彦(人劳科副科长) 白建伟(政工科副科长)2)组建了由12人组成的专职探放水队队 长: 陈国华副队长: 宫志荣成 员: 陈俊富 侯少敏 亢燕龙 马 冬 孙荣贵王 平 郭俊青 王 斌 孙国建 王彦如 安俊青六、2013年防治水计划根据本矿2013年井建工程计划,结合防治水实际情况,2013年具体计划如下:1、地面防治水计划1)沟谷、裂隙治理为了防止地表水渗入井下,明年先对首采区地表4条沟谷进行治理,对有可能渗水的岩层、裂隙以及中、粗砂岩含水层采用片石砌筑,砂浆抹底进行治理,计划每条沟谷治理长度200,累计长度800米,宽2,深0.5。2)对采空区可疑积水巷道进行激电电法物探对首采区工作面上部采空区采取激电电法物探,即对原三百子1750皮带巷进行激电电法物探点,因2011年采空区电法物探成果为采空区最低部无积水,所以需要补探,计划探测长度1000米,宽100米,进一步查明巷道和采空区积水情况,为井下钻探放水提供可靠依据。2、井下防治水计划1)井下物探 采用TEMHZ75矿用本安型瞬变电磁仪物探根据2013年掘进计划,2013年对掘进巷道需进行井下电磁法物探17次,(见附表)2)钻探计划根据2013年掘进计划,2013年度进行钻探30次,3个井筒全年度探放水时间为145天,累计钻探进尺11229,安全距离为30。(见附表)。其中:副立井布置探放水孔3个,钻探次数7次,每次钻探深度82,安全距离30,钻探累计长度1722;副立井马头门布置5个孔,钻探次数1次, 钻探累计长度340;井底车场线路布置5个孔,钻探次数1次,钻探累计长度340。 主立井布置探放水孔3个,钻探次数7次,钻探累计长度1722. 回风斜井布置探放水孔5个,钻探次数2次,钻探累计长度1010;回风石门布置5个孔,钻探次数1次,钻探累计长度215;1660集中回风巷布置5个探放水孔,钻探次数3次,钻探累计长度1050;回风上山布置5个孔,钻探次数3次,钻探累计长度1455;轨道上山布置5个孔,钻探次数3次,钻探累计长度1455。3、回风斜井放水计划 回风井放水钻探计划于2013年1月份进行,需分层探放,设计分三个水平探测层,每层探测水平需布置5个孔,共需布置15个孔,每个孔深130,累计探眼深度1950。4、主、副立井井筒预注浆计划根据探放水钻孔情况,及时进行预注浆,在井筒用水量达103/时,进行预注浆。按照井筒检查孔抽水试验和掘进计划,2013年主、副立井各注浆3次,每次注浆深度100米,累计注浆深度600米,均在井筒深度220米、320米、420米处进行。七、矿井防治水措施本矿井水文地质控制程度不够,必须严格认真贯彻煤矿防治水规定,坚持预测预报、有掘必探、先探后掘、先治后采的原则,采取防、堵、疏、排、截的综合治理措施。并设立专门的防治水机构如下:1、防治水机构各岗位职责组长:是矿井防治水工作的第一责任人,负责全矿井的防治水领导组织工作。常务副组长(总工)负责日常有关探放水技术管理,组织掌握矿井水文地质调查分析,组织制定防治水计划、措施以及组织实施防治水方案。副组长:在组长的领导下,负责全矿井防治水的技术指导工作;地测科:负责矿井水文地质资料收集、整理,对矿井水害进行分析研究,制定、审核矿井防治水计划、措施等。各成员:是矿井防治水措施的具体执行者,在组长及副组长的领导下,确实搞好矿井的防治水工作,对矿制定的防治水计划及措施必须不折不扣地执行。在措施实施过程中发现的隐患必须在第一时间采取有效措施进行处理,不能处理的必须及时向组长或副组长汇报;严格按照矿井探放水设计及探放水措施进行探放水工作。2、建立地下水动态观测系统1)地面水文地质观测矿井地面水文地质观测应当包括下列主要内容:A.进行气象观测。本矿井距兴义气象台(站)直距小于30km,矿井仅建立雨量观测站。B.进行地表水观测。一般情况下,每月进行1次地表水观测;雨季或暴雨后,根据工作需要,增加相应的观测次数。C.进行地下水动态观测。观测点应当布置在下列地段和层位:a.对矿井生产建设有影响的主要含水层;b.影响矿井充水的地下水强径流带(构造破碎带);c.可能与地表水有水力联系的含水层;d.矿井先期开采的地段;e.在开采过程中水文地质条件可能发生变化的地段;f.人为因素可能对矿井充水有影响的地段;g.井下主要突水点附近,或者具有突水威胁的地段;h.疏干边界或隔水边界处。观测点的布置,应当尽量利用现有钻孔、井、泉等。观测内容包括水位、水温和水质等。对泉水的观测,还应当观测其流量。观测点应当统一编号,设置固定观测标志,测定坐标和标高,并标绘在综合水文地质图上。观测点的标高应当每年复测1次;如有变动,应当随时补测。矿井应当在开采前的1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