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余彬艾灸.ppt_第1页
课件:余彬艾灸.ppt_第2页
课件:余彬艾灸.ppt_第3页
课件:余彬艾灸.ppt_第4页
课件:余彬艾灸.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17年岗前培训 艾 灸 房县中医院,灸法,是中国古代传统疗法的中药组成部分。指利用某些燃烧材料,熏灼或温熨体表一定部位以达到防治疾病的一种方法。灸法主治寒湿痹痛、胀附虚寒、阳气虚脱气虚下陷、经络瘀阻等证。,灸法的作用,1温经散寒 2扶阳固脱 3消瘀散结 4防病保健,一、禁忌症,1面部穴位、乳头、大血管等处均不宜使用直接灸,以免烫伤形成瘢痕。关节活动部位亦不适宜化脓灸,以免化脓溃破,不易愈合,甚至影响功能活动。 2一般空腹、过饱、极度疲劳和对灸法恐惧者,应慎施灸。对于体弱患者,灸治时艾炷不宜过大,刺激量不可过强,以防“晕灸”。一旦发生晕灸,应及时处理。 3孕妇的腹部和腰骶部也不宜施灸。,二、注意事项,1、如因施灸不慎灼烧皮肤,局部出现小水泡,可嘱患者保护好水泡,勿使破溃,任其吸收,一般2-5日即可愈合。如水泡较大,放出水液,可适当外涂龙胆紫等,保持疮面洁净。 2、注意晕灸的发生。如发生晕灸现象,按晕针处理。 3、患者在精神紧张、大汗后、劳累后或饥饿时不适宜艾灸。 4、注意防止艾灰脱落或艾柱倾倒而烫伤皮肤或烧坏衣被。艾条灸毕后,应将剩下的艾条套入灭火管内或将燃头浸入水中,以彻底熄灭,防止再燃。,5、施灸的先后顺序:先灸阳经,后灸阴经;先灸上部,后灸下部;就壮数而言,先灸少而后灸多;就大小而言,先灸艾炷小者而后灸大者。 6、施灸的补泻方法:灸法的补泻亦需根据辨证施治的原则,虚证用补法,而实证则用泻法。,三、基本技术,艾灸疗法种类很多,常用的有隔物灸、悬灸两大类。 (一)、隔物灸:是指用药物或其他材料将艾柱与施灸穴位的皮肤隔开进行施灸的方法。目前常用的隔物灸有隔姜灸、隔蒜灸、隔盐灸等。 1、隔姜灸:用鲜姜切成直径大约3厘米-4厘米,厚约0.3厘米-0.4厘米的薄片,中间以针刺数空,然后置于应灸的穴位上或患处,再将艾柱放置于姜片上点燃施灸,当患者感觉灼烫时,可将姜片稍提起,稍停后放 下再灸,以免烧伤。艾柱燃尽,易柱 再灸,直至灸完应灸壮数。,2、隔盐灸:用纯净盐填敷于脐部,或于盐上再置一薄姜片,上大置于艾柱施灸,当患者感觉灼烫时,可将姜片稍提起,稍停后放下再灸,以免烫伤。艾柱燃尽,易柱再灸,直至灸完应灸壮数。 3、隔蒜灸:用鲜大蒜头,切成厚约0.3厘米-0.5厘米的薄片,中间以针刺数孔,然后置于应灸的穴位上或患处,再将艾柱放置于蒜片上点燃施灸,当患者感觉灼烫时,可将蒜片稍提起,稍停后放下再灸,以免烫伤。艾柱燃尽,易柱再灸,直至灸完应灸壮数。,(二)悬灸:用点燃的灸条,对准施灸部位,距离皮肤3-5厘米处熏烤,使患者局部赶紧温热而无灼痛感,一般施灸时间10-15分钟。常用的悬灸方法有温和灸、雀啄灸、回旋灸等。 1、温和灸:用点燃的艾条, 对准施灸部位,距离皮肤 3厘米左右出熏烤,使患者 局部感觉温热而无灼痛感, 灸至皮肤潮红为度,一般 施灸时间为10-15分钟。,2、雀啄灸:用点燃的灸条,对准施灸部位一上一下地摆动,如鸟雀啄食一样,一般施灸时间5分钟-10分钟。 3、回旋灸:用点燃的艾条,与施灸部位皮肤保持一定距离,均匀地左右移动或往复回旋熏烤施灸。,4、温盒灸:是将温灸盒置于所选的施灸部位中央,点燃艾条后,放在施灸穴位上方的灸盒中铁纱上,盖好封盖以调节温度,每次部位灸20-30分钟,一次可灸数穴。,四、常见疾病的艾灸疗法,(一)感冒 感冒常由外感风寒,客于肺卫,以鼻塞、流涕、喷嚏、咳嗽、头痛、恶寒、发热、苔薄白、脉浮等为主要临床表现。 治则:疏风解表散寒。常用悬灸法、隔姜灸法。 操作步骤: 1、取穴:风池、大柱、曲池、合谷、尺泽。 2、配穴:风寒加风门、肺俞、列缺;气虚加足三里;身痛加大杅;腹痛、腹泻加神阙。 3、方法:悬灸法、隔姜灸法。 特别提示:对于体虚感冒者,可在夏季进 行预防性治疗。在感冒流行季节可按上述 方法预防性治疗一周。,面瘫常由风寒外袭,入中面部经络,以一侧面部肌肉瘫 痪、额纹消失、眼裂变大、露晴流泪、鼻唇沟变浅、口角 歪向健侧为主要临床表现,部分患者初起时有耳后疼痛。 治则:疏风通络,行气活血。常用悬灸法、隔姜灸法。 操作步骤: 1、取穴:翳风、颊车、地仓、合谷、阳白。 2、配穴:风邪胜者加灸太阳、风池;气虚者加灸足三里。 3、灸法:悬灸穴、隔姜灸法。 特别提示:面瘫早期,应重灸翳风穴,悬灸时间在30 分钟以上为佳。面瘫恢复期,可增加悬灸神阙穴以补益正气。面部皮肤娇嫩,应避免灼伤皮肤。患者在治疗期间应避风寒。,(二)、面瘫病,泄泻亦称腹泻,常由脾胃虚弱,湿邪内盛而致,以排便次数增多,粪便稀薄为临床表现。 治则:健脾化湿。常用悬灸法、隔盐灸法。 操作步骤: 1、取穴:天枢、足三里。 2、配穴:胃脘胀痛者加中脘、 内关;湿盛者加上巨虚、阴 陵泉;脾胃虚弱者加脾俞、公 孙、气海;命火虚弱者加命 门、肾俞、关元、神阙;肝 木乘脾者加脾俞、太冲。,(三)、泄泻病,3、悬灸法:将点燃的艾条,对准穴位,以施灸部位有温热舒适度为度。每次选取2-4穴,每穴每次艾灸15-20分钟 以灸后穴位局部皮肤潮红为度。每日1次,10次为1疗程。 4、隔姜灸:取神阙穴,用纯净食盐填敷于脐部,于盐上再置一薄姜片,中间以针刺数孔,上置大艾柱施灸,当患者感觉灼烫,每次艾条7-10壮。每日1次,5-7次为1疗程。 提别提示:隔盐灸前清洁神阙穴局部,艾灸时时刻刻询 问患者的局部感觉,避免烫伤。,泄泻的艾灸治疗,痛经多因体质素弱,气血不足,冲任失调,胞宫失养,复因情志不调、或经期受寒饮冷,以致经血滞于胞宫而成。以月经期前后月经期中发生周期性小腹疼痛或痛引腰骶为主要临床表现。 治则:温养冲任,通经止痛。常用悬灸法、隔姜灸法。 操作步骤: 1、取穴:中极、气海、三阴交。 2、配穴:气血夸虚加脾俞、胃俞;肝肾不足加肝俞、肾俞;寒凝加归来、地机;气滞加肝俞、太冲。 3、灸法:悬灸法、隔姜灸。,(四)、痛经,特别提示:灸法具有温肾通经、活血化瘀的功效,治疗原发性痛经疗效较好。月经2前后和行经期应注意保暖,避免受凉,忌劳累。,(五)、项痹 项痹常因督脉劳损、气血不足、感受外邪等导致经脉痹阻,以项部疼痛麻木,连及头、肩、上肢,颈部活动受限,并可伴有眩晕为主要表现。治则:活血通经。常用悬灸法、隔物灸法、温盒灸法。 操作步骤: 1、取穴:颈部压痛点、经夹脊、大柱、肩井。 2、配穴:督脉劳损者加命门、腰阳关;气血不足者加足三里、神阙;风寒盛者加风门、肺俞;气滞血瘀者加隔俞。 3、灸法:悬灸法、隔姜灸、温盒灸法。,特别提示:灸法对颈椎病的神经根型、椎动脉型疗效较好。同时要劳逸结合,减少颈部劳损,防风寒,适当颈项功能锻炼。,(六)、腰痛,腰痛常因肝肾不足、外邪侵袭、经脉气血痹阻所致,以腰部及腰骶的慢性疼痛、时轻时重、缠绵不愈、休息后缓解劳累后加重、常有固定压痛点为临床表现。 治则:补益肝肾、温通经脉。常用悬灸法、隔姜灸法、温盒灸法。 操作步骤: 1、取穴:腰部压痛点、腰夹脊穴。 2、配穴:肝肾不足者加肾俞、志室;阳虚者加命门、腰阳 关;寒湿重者加大肠俞、气海俞。,3、灸法:悬灸法、隔姜灸、温盒灸法。 特别提示:腰部压痛点要重灸。,(七)、骨痹 骨痹常因膝关节周围组织慢性劳损、肝肾不足、外邪痹阻经脉所致。不通则痛,以膝关节疼痛、肿胀、活动受限为主要表现。活动后、天气变化时疼痛加重,常反复发作。 治则:通痹止痛。常用悬灸法、隔姜灸法。 操作步骤: 1、取穴:局部压痛点。 2、配穴:血海、粱丘、犊鼻、膝眼,寒湿重者加足三里、阴陵泉。 3、灸法:悬灸法、隔姜灸法。 特别提示:注意膝关节的防寒保暖,增强体质,肥胖者应适当减轻体重,避免久行、久立。,谢谢!,后面内容直接删除就行 资料可以编辑修改使用 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