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文言句式难点突破.ppt_第1页
(人教版)文言句式难点突破.ppt_第2页
(人教版)文言句式难点突破.ppt_第3页
(人教版)文言句式难点突破.ppt_第4页
(人教版)文言句式难点突破.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文言句式难点突破,一、判断句难点探析 1.不用语气词,完全由词序来体现。例如: 此人力士。 2.用“为”联系主语和谓语,表示判断。例如: 马超、韩遂尚在关西,为操后患。 3.用“是”表判断。例如: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巨是凡人,偏在远郡 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 4.用副词“非”“乃”“即”“则”等表判断。对否定判断学生常易忽略,因此要特别注意。例如: 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你不是我,怎么知道我不知道鱼的快乐?),二、被动句难点探析 古代汉语表被动的句式主要有四种: 1.用“于”表示被动关系。用介词“于”引出行为的主动者,“于”放到动词后,它的形式是:“动词于主动者”。例如: 王建禽于秦。(齐王建被秦国活捉了。禽,通擒) 简析句中的“于”用在动词“禽”的后边,引出动作行为的主动者“秦”,表示被动。“于”可译为“被”。这种被动句有两个条件:一是主语“王建”是受动者。二是句子里有表示被动的词“于”。,2.用“见”来表示被动关系。在动词前用“见”或又在动词后加“于”引进主动者。它的形式是:“见动词”或者“见动词于主动者”。 虽欲强聒,终必不蒙见察。(我虽然想再说一些,但考虑不一定被理解) 句中的“见”,用在动词“察”前,表示被动,“见察”,即“被察”之意。 臣恐见欺于王而负赵。(我担心被您欺骗而对不起赵国),3.用“为”表示被动关系。“为”放在动词前边引出行为的主动者,它的形式是:“为主动者动词”或者“为主动者所动词”。例如: 若背其言,臣死,妻子为戮,无益于君。(如果背弃了他所说的话,我死了,妻子儿女也将被杀,对君王您也没有好处) 茅屋为秋风所破(草房被秋风吹坏了),4.用“受”“被”“受于”表示被动关系。它的形式是:“被(受)动词”或者“被(受)动词于主动者”。例如: 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能无怨乎? “被”用在动词前表被动。 吾不能举全吴之地,十万之众,受制于人。 简析“受于”表示被动,可译为“被”,“于”引出主动者“人”。这种句式数量较少。,三、宾语前置难点探析 1.否定句中代词宾语经常前置。 否定句就是有否定词“不”“毋”“未”“莫”等的句子。在这类句子中,代词作宾语时,则常常放在动词前面。例如: 我无尔诈,尔无我虞。我(楚国)不得欺骗你(宋国),你(宋国)也不要欺骗我(楚国) 每自比于管仲、乐毅,时人莫之许也。 简析句的“尔”“我”,代词,分别作动词“诈”“虞”的宾语,因两个分句都是否定句,所以“尔”、“我”分别放在“诈”“虞”的前面,放在否定词“无”(毋)的后面。句的“之”,代词,指代自比管仲、乐毅的说法,用在否定句中,作动词“许”的宾语,放在“许”的前面、否定副词“莫”的后面。,从上面的例句中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否定句中宾语代词前置,必须具备两个条件:第一,宾语必须是代词,第二,全句必须是否定句,即必须有否定副词“不、未、毋(无)”等或表示否定的不定代词“莫”。代词宾语要放在动词之前否定词之后。 如果宾语不是代词,即使是否定句,也不用宾语前置这种格式。例如: 君子不重伤,不禽二毛。 未绝鼓音。 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 简析这三个句子都是否定句,由于宾语“二毛”(头发斑白的老人)、“鼓音”“王”都是名词,而不是代词,故不能前置。,2.宾语用代词复指。 这一类宾语前置的特点是在宾语前置的同时,还要在宾语后面用代词“是”或“之”复指一下,“是”或“之”也要放在动词的前面。例如: 日居月诸,下土是冒。(太阳呀月亮呀,照耀大地) 君亡之不恤,而群臣是忧。我们的国君(晋惠公)不怜恤自己流亡在外,却忧虑着我们群臣 秉国之均,四方是维。(掌握国家政权,天下赖你维持) 简析句的“下土”是动词“冒”的宾语,为了强调宾语,把宾语提到动词“冒”的前边,在被提前的宾语与动词“冒”之间插进代词“是”表示复指。句的“亡”是“恤”的宾语,借助代词“之”复指宾语,把宾语提前。句的“四方是维”就是“维(保护)四方”,此是借助代词“是”复指宾语,使宾语前置。,用这种宾语前置的格式时,还可以在宾语之前加上“惟(唯)”,构成“惟(唯)是”或“惟(唯)之”的格式,强调宾语的作用就更加明显。例如: 率师以来,唯敌是求。 余虽与晋出入,余唯利是视。 父母唯其疾之忧。 简析“唯敌是求”就是“求敌”;“唯利是视”,就是“视利”;“唯其疾之忧”就是“忧其疾”。用了“唯是”和“唯之”的格式,宾语在句中的作用就比较突出。现代汉语从古代吸收的成语里有“唯命是听”“唯利是图”等说法,就是这种语法格式的保留。,四、成分省略难点探析 1.省略主语。省略的条件有承前省、蒙后省、承宾省、对话省,以及概括性省略等。古今汉语都有省略,但古汉语的主语省略比现代汉语更多,更为错综复杂。例如: 楚人为食,吴人及之。( )奔,( )食而从之。(楚国人做好饭,吴国人赶上来了。楚国人跑了,吴国人把饭吃了又跟上去追赶) 永州之野产异蛇,( )黑质而白章,( )触草木,( )尽死,( )以啮人,( )无御之者。然( )得而腊之以为饵,可以已大风、挛宛、瘘、疠永州郊野出一种怪蛇,黑色的底上有白色的花纹,它一碰到草木,草木全部死掉,它如果咬了人,人就没法医治。但是人捉到它,把它晒成干肉做药,可以治好麻疯、颈子肿、窭管、手脚蜷曲(病),2.省略谓语。谓语是句中最重要的成分,一般是不能省略的,但在对话中或不发生误解的情况下也可以省略,特别是动词谓语。例如: 一鼓作气,再( )而衰,三( )而竭。(第一次击鼓,军队的士气高涨,第二次击鼓,士气就衰微了,第三次击鼓,士气就全没有了) 简析此句属承前省,后两个分句的动词谓语“鼓”承第一个分句的动词谓语省略了。 有时省略的动词谓语或谓语部分(包括宾语),需要根据具体的语言环境,即参照上下文加以补充,才能准确地理解。例如: 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祭神用的牛羊牲口,玉器和丝织品,我不敢谎报,一定按实情告神。大大小小的案件,虽不能一一察清断明,但一定尽诚心来处理) 简析例句中的“以信”“以情”,都是作状语的介词结构,后面分别省略了主要动词“告”和“论”。,3.古代汉语的介词结构有时是可以省略介词的。常见的是省略介词“于”和“以”。例如: 至则无所用,放之( )山下。 项王则受璧,置之( )座上。亚父受玉斗,置之( )地,拔剑撞而破之。 简析句中“山下”,是表示处所的名词,前面省略了介词“于”。句中“座上”“地”是表处所的词语,前面都省略了介词“于”。这类的“于”字省略在古汉语里很普遍。,4.省略中心词。 中心词是在一个词组中被定语状语修饰的词,在常规句子里,中心词是不能由定语状语来替代的。但是,古汉语里却存在着省略中心词的现象。因此,读文言文时,就不能不引起注意,以免造成理解上的障碍。例如: 宫中府中,俱为一体。 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 简析句中的“宫中府中”就是“宫中之吏”与“丞相府之吏”,省略了中心词“吏”,实际上是定语代替了中心词。句中的“不毛”,就是“不毛之地”,即不生草木的地方。,五、定语后置难点探析 定语后置虽然没有在考试说明中单独列出,但考题上经常出现,因此这也是掌握文言文句式的一个重要方面。 1.在中心词和后置定语中间加“之”字,再用“者”字结尾,组成“中心词之定语者”的格式。例如: 于是集谢庄少年之精技击者而诏之。 五谷者,种之美者也。(五谷是庄稼中的好种) 2.在中心词和后置定语中间加“之”字,组成“中心词之定语”的格式,表示定语后置。例如: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 云霞雕色,有喻画工之妙,草木贲华,无待锦匠之奇。(云霞绘出色彩,已超过巧妙的画师;草木装饰鲜花,不依靠神奇的绣工),3.定语放在中心词后,用“者”字结尾,组成“中心词定语者”的格式。例如: 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 其故人尝与佣耕者闻之。他(陈胜)一些曾经一道给人作雇工耕田的老朋友听到了这个消息 4.在中心词和后置定语中间加“而”字,再用“者”字结尾,组成“中心词而定语者”的格式。例如: 此四者,天下之穷民而无告者。这四种人(鳏、寡、孤、独),是社会上无依无靠的穷苦人 缙绅而能不易其志者,有几人欤? 六、文言固定句式(详见核按钮答题指津),郭原平,字长恭。禀至行,养亲必以己力,佣赁以给供养。性甚巧,每为人作工,取散夫价。主人设食,原平自以家贫,父母不办有肴味,唯食盐饭而已。若家或无食,则虚中竟日,义不独饱。须日暮作毕,受直归家,于里籴买,然后举爨。 父笃疾弥年,原平衣不解带,口不尝盐菜者,跨积寒暑,又未尝睡卧。父亡,哭踊恸绝,数日方苏。以为奉终之义,情礼自毕,茔圹凶功,不欲假人。本虽巧而不解作墓,乃访邑中有营墓者,助人运力,经时展勤,久乃闲练。又自卖十夫以供众费,窀穸之事,俭而当礼。性无术学,因心自然。葬毕,诣所买主执役无懈,与诸奴分务,让选取劳。主人不忍使,每遣之,原平服勤未尝暂替。佣赁养母,有余聚以自赎。既学构冢,尤善其事,每至吉岁,求者盈门。原平所起必自贫始,既取贱价,又以夫日助之。及父丧终,自起两间小屋以为祠堂,每至节岁,常于此数日中哀思,绝饮粥。父服除后,不复食肉。高阳许瑶之罢建安郡丞还家,以绵一斤遗之,不受。瑶之乃自往,日:“令岁过寒,而建安绵好,以此奉尊上下耳。”原平乃拜而受之。 每出卖物,裁求半价,邑人皆共识悉,现加本价与之,彼此相让,要使微贱,然后取值。宅上种竹,夜有盗其笋者,原平遇见之,盗者奔走坠沟。原平乃于所植竹处沟上立小桥,令通,又采笋置篱外。邻里惭傀,无复取者。 宋文帝崩,原平号恸,日食麦饼一枚,如此五日。人日:“谁非王臣,何独如此?”原平泣而答日:“吾家见异先朝,蒙褒赞之赏,不能报恩,私心感动耳。” (南史卷七十三),译文郭原平,字长恭,具有仁孝的品行,全靠自己的力气来赡养父母,给人家做工争取膳食。性情谦虚,每为人做活儿,只收取打短工的工钱。主人供应饭食,他因为自己家贫,父母都没有吃过好饭,就只吃些咸饭。有时候家里断了炊,他便自己在外边饿一天肚子,决不独食。一定等到傍晚收了工,领了工钱,在附近买了粮食以后,才回家生火做饭。父亲病重一年,从冬到夏,原平衣不解带,不吃蔬菜,从冬到夏从来没有躺下睡过觉。父亲死后,他蹦着跳着哭昏过去,几天后才醒过来。他认为给父母办丧事,不管是从情义还是礼节上讲,都应该由孝子自己来干,丧葬之事,不宜交别人代理。他虽然灵巧却不懂怎么修坟墓,于是就到本地造墓的人家,去给人帮忙,这样经常出力干活,时间长了便精通此道。他还十次顶替别人服役来争取费用。修墓的事,办得既节俭又合乎礼节。他并没有经过什么专门的学习,全是凭内心的一股自然灵气。葬完父亲以后,就到雇主家里去干活儿,,并毫无懈怠之意。他和其他奴仆分担劳动,常把轻松的事让给别人,自己拣重活儿干。主人不忍心使唤他,几次让他回去,而他却辛勤劳作不曾停歇。得到的工钱用来养母,有余剩就攒着自己赎身。他学了修墓手艺之后,对这活儿很精通,每到宜于丧葬的吉日,来求他的人络绎不绝。原平一定先到最穷的人家去干活,不但收的费用低,还整天当劳力去帮着干活儿。等他父亲丧事办完后,自己盖了两间小屋作为祠堂,逢年过节,常在这里悲哀悼念,只啃几口干粮,不喝汤水。父亲丧服期满后,他再也不吃肉。高阳许瑶之免去建安郡丞后回乡,派人送他一斤丝绵,原平不要。瑶之就亲自登门,对他说:“今年冬天太冷,建安的丝绵又好,所以我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