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领导思想史.ppt_第1页
中国古代领导思想史.ppt_第2页
中国古代领导思想史.ppt_第3页
中国古代领导思想史.ppt_第4页
中国古代领导思想史.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国古代领导思想史,甘肃省委党校哲学教研部 李君才,为什么要学习中国古代领导思想史? 以铜为鉴,可正衣冠;以古为鉴,可知兴替,以人为鉴 ,可明得失。 唐太宗 史鉴使人明智,诗歌使人巧慧,数学使人精细,博物使人深沉,伦理之学使人庄重,逻辑与修辞使人善辩。 培根,第一,学习和总结历史文化,借鉴和运用历史经验,是我们党一贯重视并倡导的做好领导工作一个重要的思想和方法。领导干部不管处在哪个层次和岗位,都应该读点历史,从中汲取有益于加强修养、做好工作的智慧和营养,不断提高认识能力和精神境界,不断提升领导工作水平。,第二,历史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形成、发展及其盛衰兴亡的真实记录,是前人各种知识、经验和智慧的总汇。重视对历史的学习和对历史经验的总结与运用,善于从不断认识和把握历史规律中找到前进的正确方向和道路,这是我们党多年来之所以能够领导中国革命、建设、改革不断取得胜利的一个重要原因。,第三,领导干部学习历史,要学习中国历史,了解和懂得自古以来中国人民创造的灿烂历史文化,继承中华民族在漫长历史发展进程中形成的优良传统,从中汲取思想精华,结合新的实践不断发扬光大。,中国历史是中国人民、中华民族坚持不懈的创业史和发展史,蕴涵着十分丰富的治国理政的历史经验和宝贵的思想文化遗产,其中包含着许多涉及对国家、社会、民族及个人的成与败、兴与衰、安与危、正与邪、荣与辱、义与利、廉与贪等等方面的经验与教训。,要善于借鉴历史上治理国家和社会的各种有益经验,学习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和高尚的精神追求,从中获得精神鼓舞,升华思想境界,陶冶道德情操,完善优良品格,培养浩然正气,做到自重、自省、自警、自励,认真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经受住“四个考验”,防止“四个危险”,为党和人民事业不断做出自己的贡献。,第一讲 中国古代领导思想史概述,一、中国传统文化蕴藏着丰富的领导文化资源 1、中国历代思想家为我们留下的治国之道 2、中国历代政治家的治国之道和领导方法 3、中国历代兵书中的治军之道和领军方法,4、中国历代文人学者作品中的领导思想 5、中国古代历史典籍中的领导思想 6、中国古典小说中的领导思想 7、中国历代医书中的领导思想,二、中国古代领导思想的基本结构 1、人性假设 2、领导主体 3、领导模式 4、领导境界,三、中国古代领导思想的基本特征 1、德治 2、人治 3、经验 4、权术,四、学习中国古代领导思想史的方法 1、古为今用 2、推陈出新 3、取其精华 4、弃其糟粕,第二讲 中国古代领导思想的主线,一、“人心不同,各如其面”:以复杂人假设作为领导的前提 (一)西方领导理论关于人性的假设 1、经济人假设 2、社会人假设 3、自我实现的人假设 4、复杂人假设,(二)中国先哲对人性的假设 1、道德人假设 2、自利人假设 3、自然人假设,二、“同人心”:领导目标是最大限度的获得和谐的人际关系 管子法禁:“春誓曰:纣有臣亿万人,亦有亿万之心。武王有臣三千而一心。故纣以亿万之心亡,武王以一心存。故有国之君,苟不能同人心,则虽有广地众民,犹不能以为安也。”,周易系辞上传说:“二人同心,其利断金。” 孟子公孙丑下说:“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孟子离娄上说:“桀纣之失天下也,失其民也;失其民者,失其心也。得天下有道:得其民,斯得天下矣;得其民有道:得其心,斯得民矣。” 荀子王霸说:“上不失天时,下不失地利,中得人和,而百事不废。”,韩非子功名说:“明君之所以立功成名者有四:一曰天时,二曰人心,三曰技能,四曰势位。逆人心,虽贲育不能尽人力,故得人心则不趣而自劝,人主者,天下一力以共载之,故安;众同心以共立之,故尊。”,吕氏春秋顺民说:“先王先顺民心,故功名成。夫以德得民心以立大功名者,上世多有之矣。失民心而立功名者,未之曾有也。得民心则贤于千里之地。” 俗话也说:“人心齐,泰山移。”,三、“得其心有道”:赢得民心的方法 (一)积极的赢得人心的方法 1、“知所以修身,则之所以治人”:领导者自己要加强心性修养 如何修养? 遵礼、处恭、守信、爱人、敬事 俭用、修心、适度、慎独、改过,2、“恒产恒心”:满足人们的基本需求 第一,满足人们的基本物质需求 第二,满足人们的基本心理需求 第三,尽量减轻人民的负担,3、“以义制利”:引导人们追求合理的需求 4、“量能而授官”:人尽其才 第一,要高度重视人才 第二,要合理使用人才 量能授官 用人所长 用人不疑 内外不避 任人唯贤 官一不二 心物两用 打破常规 亦师亦友 水至清则无鱼,第三,要善于发现人才 1、筑巢引凤 2、出榜招贤 3、礼贤下士 4、科举取士 第四,要周密识别人才,1、诸葛亮识人七法 问之以是非而观其志; 穷之以辞辩而观其变; 咨之以计谋而观其识; 告之以祸难而观其勇; 醉之以酒而观其性; 临之以利而观其廉; 期之以事而观其信;,2、唐太宗帝苑的观人之道 贵则观其所举 富则观其所养 居则观其所好 习则观其所言 穷则观其所不受 贱则观其所不为,3、吕坤的呻吟诗 大事难事看担当 逆境顺境看襟度 临喜临怒看涵养 群行群止看见识,5、“宽猛相济,猛以济宽”:恩威并施 第一,施恩(给好处、给实惠、给利益) 第二,树威 一是极力论证皇权的至高无上; 二是将榜样人物或上位者神话; 三是杀一儆百典型示范; 四是借助仪式立威扬名;,第三,宽猛相济,恩威并施 1、左传 昭公二十年:政宽则民慢,慢则济之以猛。猛则民残,残则施之以宽。宽以济猛,猛以济宽,政是以和。,2、韩非子 二柄:明主之所以导制其臣者,二柄而已矣。二柄者,刑、德也。何谓刑德?曰:杀戮之谓刑,庆赏之谓德。为人臣者畏诛而利庆赏,故人主自用其刑德,则群臣畏其威而归其利矣。,6、”赏罚可用则禁令可立,而治道具矣“:赏罚分明 第一,赏罚要合乎民意; 第二,坚持”功劳大的多奖赏,功劳小的少奖赏,没有功劳的不奖赏“的原则; 第三,坚持赏罚贵信原则; 第四,坚持公平赏罚的原则; 第五,坚持”喜无以赏,怒无以杀“;,(二)消极的赢得人心的方法 道家的”无为而治“就是消极的赢得人心的治国之道。 何谓”无为“? 一是少为或寡为;二是率性而为;三是因势而为;四是顺理而为;五是无为而无不为;六是有所为有所不为。,1、休养生息、轻徭薄赋 2、自然之德、化育民众,四、几点启示 1、人的因素无疑是领导诸要素中最重要的要素 2、领导措施要合乎人的心理规律 3、宽严相济、恩威并施 4、人心向背决定领导活动的成败 5、制度建设至关重要,第三讲 中国古代领导思想 社会心理背景,做人: 自己肯做人,便是个人;自己不肯做人,便不是个人;自己是个人,别人也把你当作人;自己不是个人,别人也把你不当作人;别人把你当作人,你便真是个人;别人不把你当作人,你便不是个人。(【清】刘芳喆拙文庸语),1、“人之所以异于禽兽者”是什么? 西方:人是政治的动物;人是理性的动物;人是能够使用工具的动物;人是能够使用符号语言的动物; 中国:人是有德性的动物,2、什么是做人? 人之所以异于禽兽者,就是人之为人者。一个人假若按照人之为人者、人之所以异于禽兽者去做,就是“做人”。做人做到完美无缺的程度,就是“圣人”。 反之,如果不照着人之所以异于禽兽者去做,而只是照着人之所以同于禽兽者去做,他就不是人,就是禽兽。,所谓做人,实际上是指生物性个体通过自身的努力而转变成一个社会性个体,成为一个合格社会成员的过程。,3、中国人为什么高度重视“做人”? 中国传统文化认为,个体在诞生之初充其量只是一个自然人,没有修德,没有开智,不具备人心或人性。真正意义上的人是指合乎一定社会文化要求的社会人。社会人既不是人上人(自傲的人),也不是人下人(自卑的人),更不是人外人(自闭的人),而是人中人(社会人),“社会人”主要靠自己在与他人互动交往的过程中“做”出来的。,4、理想:做个诚实人的人(实,正,直,刚,公,信) 5、现实:做个成熟人的人(深谙处世之道,懂得人情世故) 6、理想与现实脱节:做人难,尚和: 处理群己关系、群我关系的准则,1、“和”的本意是“多样性的统一”。 2、尚和心态的表现 和为贵,期盼和事佬,畏争,随大流,迁就,迎合,和稀泥,3、实现“和”的策略 第一,诚待人:在待人态度上要遵循真诚待人的原则(即使做不到待人以诚,也要待人以礼); 第二,求诸己:与人发生矛盾时应遵循调和沟通原则(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正人先正己;严于律己,宽以待人);,第三,行中庸:妥善处理好一切人际关系; 向人提要求应遵循心理换位原则(设身处地、将心比心,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对待诺言应遵循诚实守信的原则; 对待对方过错应遵循委婉劝说原则; 与人意见不一致时应遵循宽容谦让原则;,人情: 王法、天理、人情 世事洞明皆学问, 人情练达即文章。 红楼梦,1、何谓“人情” 第一,人的感情(七情六欲,喜怒哀惧爱恶欲)第二,人之常情第三,馈赠品第四,人情世故 概而言之,人情者,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待人处世之道。,2、“人情”的适用范围 第一,只有熟人之间才讲人情 在中国,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可分为两大类:一是有特殊关系的;二是无特殊关系的。 无特殊关系又分为两类:一是熟人;二是陌生人。 一般而言,中国人讲人情,主要是在熟人之间进行,所谓关系网,网住的也多是熟人。,第二,只在非经济关系中才讲人情 在熟人关系中,人与人之间的交换行为可分为两种: 一是经济性的交换行为,所交换的东西通常以钱为中介,可以计算,通常以盈利为目的,人情被冻结。 二是社会性的交换行为,人情本身就是一种资源,一种中介。换言之,社会性交换主要靠人情来维持。,严格地说,只有在熟人之间的社会性交换中才讲人情。,3、人情运作的法则 第一,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第二,将回报; 第三,应延时回报; 第四,宜增量回报; 第五,不能清算;,4、人情压力的消除机制 (一)不恰当的消除人情压力的做法 第一,拒绝人情; 第二,当场清算; 第三,超常规回报;,(二)恰当的消除人情压力的做法 第一,君子之交淡如水; 第二,对事不对人; 第三,区隔策略 对事的区隔:以公平原则处理自己拥有支配权的资源;以人情原则处理自己拥有所有权的资源。 对人的区隔:将原本与自己有某种关系的人,区隔在关系网之外,不再以人情法则交往。,第四,保持适度的人际关系距离; 第五,亲兄弟,明算账(经济性交换与社会性交换分开) 第六,异地做官;异地经商;赶集;等等。,面子: 有面子、爱面子、失面子、争面子中国人非常讲面子,一、什么是”面子”? 狭义的面子是指人从社会成就(财富、才学、职务等)而拥有的声望,是社会对一个人能看得见的成就的承认和肯定。 广义的面子还包括脸。脸是个人对自己是否遵守了合宜的行为规范的判断。社会承认+自我判断=面子。,二、面子的功能 (一)面子的积极功能 1、社会控制的功能(面子兼具自律和他律的性质); 2、自我激励的功能; 3、社会交换的功能; 4、心理保健的功能; 5、精神愉悦的功能;,(二)面子的消极功能 1、对己:死要面子活受罪 2、对人:造就虚伪双面人 3、对事:浪费财富失民意 结论:不能不讲面子,但不能过度讲面子,适宜为好。,三、常见的面子行为 1、讲面子;2、爱面子; 3、争面子;4、给面子; 5、丢面子;6、损面子; 7、撕面子;8、双面子;,四、维护面子的技巧 (一)事先避免失面子的做法 1、事先声明 2、加强自我修养 3、主动躲避 4、通过中间人来交涉,(二)事中避免失面子的做法 1、宁小勿大 2、遵守礼仪 3、要有涵养 4、运用幽默 5、适度表现,(三)事后避免失面子的做法 1、补偿性行为(停止,道歉,赔礼,解释等) 2、报复性行为(指责,攻击,揭短等) 3、自我掩饰 4、设法纹饰(贬低,扩大,找借口) 5、阿Q心理,(四)增加面子的做法 1、充实自我 2、适度表现 3、以德服人 4、水涨船高 5、水落石出,第四讲 中国古代领导思想 思维方式的特点,一、推崇”整体思维“ 整体思维的特点是:认为世界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在整体之中包含着许多相互关联和相互作用的子系统和部分,它们一直处于不断变化之中。所以,必须用联系的、变化的、整体的观念看问题。,二、善用”辩证思维“ 从世界是普遍联系的、变化的、复杂的观点出发看待矛盾,认为任何事物和事物之间以及任何事物当中都蕴含着相辅相成的矛盾,处理矛盾的最佳方法是将事物的正反两方面结合起来考虑,认为矛盾双方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包含“或”共生“关系,而不是非此即彼的”死活“关系。,三、喜欢”中庸思维“ 中庸思维喜欢用一种恰如其分或恰到好处的”分寸“来把握问题,按照”适度“原则来处理事情,以使问题获得各方面满意的解决。这种思维方式反对”过“与”不及“。,消除对”中庸“的误解: 1、”中“是不够彻底; 2、”中“是模棱两可; 3、”庸“是碌碌无为; 4、”庸“是低俗庸俗;,四、偏好”直觉思维“ 直觉思维是指凭人的直觉对事物进行瞬间的、直接的选择与判断,从而认识事物的性质、联系与关系的一种思维方式。它的特点是:未经严密的逻辑推理,直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