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美版:诗歌鉴赏之表达技巧.ppt_第1页
完美版:诗歌鉴赏之表达技巧.ppt_第2页
完美版:诗歌鉴赏之表达技巧.ppt_第3页
完美版:诗歌鉴赏之表达技巧.ppt_第4页
完美版:诗歌鉴赏之表达技巧.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古代诗歌鉴赏 表达技巧,目标指向,1.了解古代诗歌常见的表达技巧及相关术语。 2.掌握古代诗歌表达技巧的分析方法及答题步骤。,分析这首诗的表达技巧(或艺术手法、或手法)。 诗人是怎样抒发自己的情感的?有何效果?,提问方式,这首诗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表 达 技 巧,1.表达方式,2.修辞手法,3.表现手法,4.行文结构,表达技巧的分类,提 醒,在古诗鉴赏中,写作特色包含了语言特色、技巧手法以及表达效果答题要分析细致全面,又不能答非所问。,表达技巧,2.表达方式,1.表现手法,借景抒情,直接抒情(直抒胸臆),托物言志,比喻 比拟(拟人拟物)对仗反复 互文(双关) 夸张 借代 设问 用典 顶真,记叙、描写、议论、抒情、说明,赋比兴,抑扬,对比,联想,衬托(正、 反衬),描写类,抒情类,间接抒情,3.修辞方法,动静,虚实,侧面烘托,细节描写,白描,乐景衬哀情,艺术手法,表达方式:叙述、描写(动静结合、虚实结合)、议论、抒情(直接抒情直抒胸臆;间接抒情借景抒情、情景交融、托物言志等) 4.构思技巧(首尾照应、铺垫、承上启下等),表达技巧(艺术手法)包括,灵活运用;根据诗歌内容作判断,表达技巧之,表达方式鉴赏,表达方式,叙述,描写,议论,抒情,动静结合,虚实结合,正面 侧面,远近高低观察角度的变化 或色彩的描绘、白描或细节描写,直接抒情:直抒胸臆,间接抒情,相关术语:,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托物言志,记叙、议论、描写、抒情,西江月遣兴 辛弃疾 醉里且贪欢笑,要愁那得功夫。近来始觉古人书,信着全无是处。 昨夜松边醉倒,问松我“醉何如”。只疑松动要来扶,以手推松曰:“去!”,一、表达方式,指出下面这首诗所用的表达方式。,例: 西塞山怀古 刘禹锡 王濬楼船下益州,金陵王气黯然收。 千寻铁锁沉江底,一片降帆出石头。 人世几回伤往事,山形依旧枕寒流。 从今四海为家日,故垒萧萧芦荻秋。,(叙事),(议论),(抒情),记叙、议论、 抒情、描写,赋得暮雨送李曹 韦应物 楚江微雨里,建业暮钟时。漠漠帆来重,冥冥鸟去迟。 海门深不见,浦树含远滋。相送情无限,沾襟比散丝。,分析是否恰当?尾联将沾襟的别泪与散丝般的密雨交织起来,十分含蓄地表达了诗人的送别之情,情与景色巧妙地结合起来。,诗人在尾联爆发了自己的感情,一改含蓄,直抒胸臆,又用一个“比”把别泪和散丝交融在一起,使情与景妙合无缝。,记叙、议论、抒情、描写,如梦令 李清照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分析是否恰当:作者采用直抒胸臆的手法,表达出对春光留恋和惋惜的伤感情绪。,不是直抒胸臆,而是以曲折婉转的笔法勾勒了生活中的一个细节,真实地反映了作者的内心世界,思考:王维的山水诗有个很突出的特点,就是“寓动于静”或“动中显静”,请以第三联为例,对此做简要的分析。,山居秋暝 王维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鱼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记叙、议论、抒情、描写,1.描写的角度,桃红复含宿雨,柳绿更带朝烟。,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数只船横 浦口,一声笛起山前。,梅子留酸软齿牙,芭蕉分绿与窗纱。,色:,香:,形:,声:,味:,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记叙、议论、抒情、描写,细节描写,细节描写是指文学作品中的人物,环境或者事件的某一局部,某一特征,某一细微之处的具体的深入的描写.,细节描写,秋思 张籍 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 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 王安石评论张籍诗歌的风格是:“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试析张籍此诗写了生活中哪个“寻常”的细节?表达了他什么样的情感?,诗中作者写了这样一个细节:家书将要发出时,又觉得有话要说,故“又开封”。作者客居洛阳见秋风起,从而引起对家乡亲人无限的深切思念,所以又打开信封补写。让人在看似平常的描写中深味到作者浓浓的乡思。,表达技巧之,表现手法鉴赏,08年诗歌鉴赏题,阅读下面这首唐诗,按要求答题。(6分) 绝句漫兴九首(其三) 杜甫 熟知茅斋绝低小,江上燕子故来频。 衔泥点污琴书内,更接飞虫打着人。 (注)这首诗写于杜甫寓居成都草堂的第二年(公元761年) 请从表现手法的角度,对这首诗作简要赏析。,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参考答案1:这首诗景中含情。 诗人从燕子落笔,细腻逼真地描写了它们频频飞入草堂书斋,“点污琴书”的活动。这些描写既凸现了燕子可爱之态,又生动传神地表现了燕子对草堂书斋的喜爱,以及对诗人的亲昵。全诗洋溢着浓厚的生活气息,给人自然、亲切之感,同时也透露出诗人草堂安定生活的喜悦和悠闲之情。 参考答案2:这首诗借景抒情。诗人通过对燕子频频飞入草堂书斋扰人情景的生动描写。借燕子引出禽鸟也好像欺负人的感慨,表现出诗人远客孤居的诸多烦恼和心绪不宁的神情。,根据答案及评分标准,你能总结出诗歌表现手法鉴赏的评分要点 即具体的解题步骤是什么吗?,二、结论:鉴赏诗歌表现手法通常分三步走,1、明确说出表现手法是什么。(明手法) (如借景抒情,白描,虚实相生,动静结合等 ) 2、该种手法在诗歌中的体现。(阐运用) (要求:结合关键词句描述) 3、分析该手法所达到的描写景物的效果。指出诗中所蕴含的诗人情感。(析效果) (如燕子的活泼可爱,充满情趣,自然和谐等) (如闲适,愉悦,乐观,郁闷,烦恼,凄苦等),注:答出两种手法以上,取其答得较好的一种给分。要点完整,可得满分;但错别字较多,有明显语病的,扣1分。,表现手法,直接抒情 也称直抒胸臆,是作者直接对有关人物、事件等表明爱憎态度的一种抒情方式。 如苏轼的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作者的感情如江河直下,直抒对亡妻的怀念之情。,登幽州台歌 陈子昂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析】诗句开门见山, 直抒胸臆,直叙登上高台后“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的怆凉意境,这意境引发了诗人感时伤事的情怀,想着天地悠悠之大,而人之渺小,不禁“独怆然而涕下”。,从军行 杨炯 烽火照西京,心中自不平。牙璋辞凤阙,铁骑绕龙城。 雪暗凋旗画,风多杂鼓声。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 问:最后两句采用的是_的抒情方式,既表现了作者_ 的思想,也反映了当时唐王朝强盛国势下的_的民族心态,读来令人豪情满怀。“牙璋”“凤阙”“铁骑”“龙城”采用的都是_的修辞方法。,答案:直抒胸臆的表达方式;忠君报国和建功立业的思想;举国上下尚武好战的一往无前、战无不胜的民族心态;借代的修辞方法。,2、借景抒情、融情于景,钱塘湖春行 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荫里白沙堤。 这首诗是如何抒发感情的? 那刚刚披上春天外衣的西湖,生意昂然,在作者的字里行间充满了爱意。“莺争”“燕啄”“绿杨”“白沙”,从动态到色彩,无处不体现诗人对西湖的情有独钟乐景 ,借景抒发了自己的喜爱之情。 乐景写乐情,小重山( 陈亮) 碧幕霞绡一缕红。槐枝啼宿鸟,冷烟浓。小楼愁倚画阑东。黄昏月,一笛碧云风。 往事已成空。梦魂飞不到,楚王宫。翠绡和泪暗偷封。江南阔,无处觅征鸿。 这首词表达写的是什么景,表达什么情? 这首词的上片写景,一缕红、啼鸟、冷烟、黄昏月、一笛风,创造出浓重的凄冷的气氛,烘托出自己的心情,与下片曲折抒发的忠愤相呼应,构成了全词的悲切婉转的情调哀景。 哀景写哀情。 杜甫登高是最有代表性的哀景写哀情。,绝句(杜甫) 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 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 这首诗如何体现乐景写哀情? 本诗作于广德二年(764),当时诗人客寓成都,亟思东归,因战乱道阻,未能成行,所以有后两句的叹息。但诗的前两句却勾画了一幅幅浓丽的春日画面,极言春光融洽。如此美景,何以思归?原来这是以乐景衬哀情。如此谋诗,才能写出诗人归心殷切:以客观景物与主观感受的鲜明对照,反衬诗人思乡之情更加浓厚。,是诗歌惯用手法,主要作用是用物象征人的品德节操。如:,“牡丹”象征富丽; “菊”象征高洁、傲霜斗雪的坚强; “梅”象征高洁、清秀、淡雅、素朴;陆游以“梅花”象征自己的孤高与劲节(卜算子咏梅); “兰芷”象征名贵、孤芳、清高;屈原用“兰芷”象征自己的芳香、不与世同流合污的高尚节操。 ,3、托物言志(象征),托物言志:是作者借助物的象征义来表达个人胸怀心志的一种艺术手法,又叫感物抒怀。 托物言志诗,又叫写物诗。,菊 (郑 谷) 王孙莫把比蓬蒿,九日枝枝近鬓毛。 露湿秋香满池岸,由来不羡瓦松高。,画菊 (郑思肖) 花开不并百花丛,独立疏篱趣未穷。 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菊、画菊分别表现了诗人怎样的品格?,两首诗都运用了托物言志的手法。 菊抒发作者不求高位,不慕荣利,只求有益于人的高贵志向。 画菊表现了坚守大义,宁死不屈的崇高民族气节。,托物言志与借景抒情的区别 A、托物言志常常借助于某物的一些特 性,此“物”非“景”,咏物不是写景。 借景抒情的“景”是指自然风景,而不是某种物品。 B、托物言志的“志”可以指感情、志向、情操、爱好、愿望、要求等。 借景抒情的“情”专指热爱、憎恶、赞美、快乐、悲伤等感情。,4、衬托或烘托,采 莲 曲 (王昌龄) 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 乱入池中看不见,闻歌始觉有人来。,采莲曲刻画人物主要运用了什么手法?有怎样的艺术效果?,这首诗歌运用了衬托(烘托)手法。将采莲少女和美丽的大自然融为一体,让少女的罗裙和碧绿的荷叶,粉嫩的脸庞与鲜艳的荷花互相映衬,衬托出少女的清新娇艳。少女形象在画中若隐若现,若有若无,留下悠然不尽的情味。,烘托:指从侧面着意描写,作为陪衬。,如王维的鸟鸣涧:“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诗中写到了花落、月出、鸟鸣这些动的景物,(烘托)出画面的富有生机而不枯寂,同时又反衬了春涧的寂静。,5、对比对照,观祈雨 李 约 桑条无叶土生烟,箫管迎龙水庙前。 朱门几处看歌舞,犹恐春阴咽管弦。 这首诗在写作技巧方面有哪些突出的特点?试作简要赏析。,这首诗在写作技巧上运用了对比手法。前两句写农民祈雨的场面,后两句写朱门歌舞的情景,前者忧,后者乐,通过大旱之日两种不同生活场面、不同思想感情的对比,深刻揭露了封建社会尖锐的阶级矛盾,具有震撼人心的力量。,对比,越中览古 李 白 越王勾践破吴归,战士还家尽锦衣。 宫女如花满春殿,只今惟有鹧鸪飞。 诗中前三句描写昔日繁荣和最后一句描写今日冷落荒凉形成强烈的对比,使读者感受到特别深切,蕴含了诗人深沉的历史思考。,衬托烘托与对比对照的区别 A、对比是把两种对立的事物或者同一事物的两个不同方面放在一起相互比较。 B、衬托,也叫映衬,相形。为了突出主要事物,用相似、相关、相反的事物作为背景,加以烘托。被烘托的事物叫主体,用来作背景的事物叫衬体。衬托又分正衬和反衬。,6、动静结合 鹿 柴 (王维) 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鸟鸣涧(王维)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前一首写黄昏时候,山林不见人影,寂寥、空阔。偶尔听到几点人说话的声音,非但没有打破山之空,反而更显得山之静。 后一首以动衬静,通过落花、月出、鸟鸣把山的幽静突现出来,以动衬静。,7、虚实结合,诗歌中的“虚”包括以下三类: a、神仙鬼怪世界和梦境。梦游天姥吟留别 b、已逝之景之境。 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 c、设想的未来之境。 雨霖铃,诗歌中,“实”是指客观世界中存在的实象、实事、实景。,“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 (姜夔扬州慢),“春风十里”引用杜牧的诗句,表现往日扬州十里长街的繁荣景况,是虚写;“尽荠麦青青”,写词人今日所见的凄凉情形,是实写。这两幅对比鲜明的图景寄寓着词人昔盛今衰的感慨。,首尾照应、铺垫、承上启下等),踏莎行(欧阳修) 候馆梅残,溪桥柳细,草熏风暖摇征辔。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 寸寸柔肠,盈盈粉泪,楼高莫近危阑倚。平芜尽处是春山,行人更在春山外。,上阙写实,通过初春景象反衬“行人”的离愁别绪。下阙虚实结合。通过设想“行人” 妻子凭栏远望,思念“行人”的愁苦之象,来写愁思。妻思夫,夫想妻。虚实相生,从而将离愁别绪抒发得淋漓尽致。,陇西行四首(其二) 陈 陶,誓扫匈奴不顾身,五千貂锦丧胡尘。 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虚实结合,第三句实写战场的惨烈场面, 第四句虚写亲人的思念。 这一虚一实形成鲜明的对比, 产生了强烈的悲剧效果。,解答这类手法的思路是: 首先指出实写什么景或事,虚写什么景或事, 然后指出它们如何相互映衬、交织一起表达怎样的情感。,在褒贬人、事、物的时候,为了使人信服,或预先防止别人的反驳,常对要褒的先写其不足,对要贬的先写其长处,这种手法就是抑扬。 王昌龄闺怨 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妆上高楼。 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 这首诗采用欲抑先扬的手法,先写少妇“不知愁”,后面才说她“悔”,通过对少妇情绪微妙变化的刻画,深刻表现了少妇因触景而产生的感伤和哀怨的情绪,突出了“闺怨”的主题。,8抑扬欲扬先抑 欲抑先扬,月 夜 唐刘方平 更深月色半人家, 北斗阑干南斗斜。 今夜偏知春气暖, 虫声新透绿窗纱。 这首诗的前两句用简笔勾勒出一幅深夜静谧的美丽图画,但只显示了月夜的一般特点,没有突出之处。可是诗人没有停留在这一点,而是另辟蹊径,采取先抑后扬的方法。诗的三四句以清脆欢快的虫鸣声来彰显春天的气息,通过人与物、动与静、景与情的融合,体现生命的萌动,万物的复苏,表现了诗人迎春归的无限喜悦之情,也表现了诗人的独创精神。,春雪 韩愈 新年都未有芳华, 二月初惊见草芽。 白雪却嫌春色晚, 故穿庭树作飞花。 这首春雪构思新巧,独具风采。诗的第一句“都”字透露出人们盼春色的焦急心情,第二句“初惊”一词含蓄地写出人们新奇、惊讶、欣喜的感受,一抑一扬,腾挪跌宕、波澜起伏。三四句用拟人的手法,写出了白雪也耐不住等待,竟然纷纷扬扬穿树飞花来装点一派生机盎然的春色,这是继一二句地深化,一扬再扬,表现了作者对春雪和春色的喜爱。,9白描,白描原是国画的一种画法,指纯用线条勾画,不加色彩渲染,后用于文学创作,指用最简练的笔墨,不加烘托而描画出鲜明生动的形象的一种描写手法。 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刘长卿 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 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 苍山、风雪、白屋、柴门、犬吠、归人,层次分明,有远有近,有声有色,形成了“风雪夜归人”的画境。通过“夜归人”刹那间的感触,来写主人的美好心灵,透出主人的好客之情。,白 描,本是国画的一种技法,纯用线条勾画,不用渲染烘托的写法。,田家 父耕田上原,子斫山下荒。 六月禾未秀,官家已修仓。,全诗运用白描手法,寥寥数语勾勒了父子辛勤劳作、官家修筑粮仓的画面,表现封建统治者残酷剥削、压榨农民的深刻主题。,白描,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10 渲染 对环境 景物作多方面的描写形容,以突出 形象,加强艺术效果是渲染。,周密“夜深归客依筇行,冷鳞依萤聚土塍.村店月昏泥径猾,竹窗斜漏补衣灯.” 诗人以” 冷鳞 萤. 村店月”等意象渲染夜色的凄凉,以夜深还在田塍 泥径中孤身前行的艰难,表现出归家的心切. 再如:白居易问刘十九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诗的前三句,诗人尽情渲染:自己新酿造出的米酒,微呈黄绿色,面上还有一些悬浮物细小如蚁;那酒正放在红泥抹的小火炉上温着;这时天快黑了,看来要下雪了。经过这一番渲染,最后一句发问也就水到渠成:我想饮酒取暖,你能陪我喝一杯吗?,11 正面描写和侧面 (1)正面描写 :如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2)侧面描写: 白居易夜雪 已讶衾枕冷,复见窗户明。夜深知雪重,时闻折竹声。 作者从三个侧面来表现夜雪之大这一主题:一、从“衾枕冷”写,写被子、枕头的冷,衬托雪之大,这是从触觉的角度来写。二、从“窗户明”来写,这是视觉所见,雪越大,就越明亮,看到的越明亮,反映雪也就越大。三、从“折竹声”来写,是听到的,雪大,积压在竹上的雪就多,竹子自然就会被压折,“折竹声”自然烘托雪大。 陌上桑头上倭堕髻,耳中明月珠。缃绮为下裙,紫绮为上襦。行者见罗敷,下担捋髭须。少年见罗敷,脱帽著帩头。耕者忘其犁,锄者忘其锄。来归相怨怒,但坐观罗敷。借“行者”“少年”“耕者”“锄者”等的反应来烘托秦罗敷惊人的美貌。,对描写对象进行正面的直接的描写是正面描写;描写对象周围的事物,使对象更鲜明、突出的是侧面描写。 王昌龄从军行 大漠风尘日色昏,红旗半卷出辕门。 前军夜战洮河北,已报生擒吐谷浑。 第二句侧面描写战况,一方面风势很大,卷起红旗便于急行军,另一方面形势高度戒备,不事张扬,把战事的紧张状态突现出来。,侧面描写,12想象 联想由一事物联系到与之有关的另一事物,或把事物中类似的特点联系起来造成一个典型。, 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 诗歌选择了月夜遥忘的角度,通过极富想象力的描写,远远望去洞庭湖山水一片翠绿,恰似白银盘子托着青青的田螺。将洞庭的湖光山色别出心裁地再现于纸上.,表达技巧之,修辞手法鉴赏,常见修辞格表达效果,比喻、比拟:描绘事物生动、形象、鲜明。增强了感染力。比喻用在议论中使深奥道理浅显化,易于理解接受。 借代:形象突出,特点鲜明,具体生动。 夸张:引起丰富的联想,突出了事物的本质和特征,便于抒发强烈的感情。 对偶:音节整齐匀称,节奏鲜明,有结构美和音乐美。 顶真:具有回环跌宕的旋律美。 用典:使语言精炼,内容丰富,表达委婉含蓄,增强作品的表现力和感染力。,二、修辞手法 比喻、反复、比拟、借代、对比、夸张、排比、对偶、反问、设问、通感、反语、用典和双关等。,1、比喻:诗词当中经常运用这一手法以达到形象生动、化虚为实、把抽象事物具体形象化的艺术效果。例如: 咏柳(贺知章)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比喻除使诗歌所描绘的意象更加形象生动外,还可体现出意象的情态特征。 兰溪棹歌(戴叔伦) 凉月如眉挂柳湾,越中山色镜中看。 兰溪三日桃花雨,半夜鲤鱼来上滩。 “如眉”:以眉喻月,描绘了当时月亮的形状并体现出了它的清秀。“镜”:以镜喻兰溪之水,写出了兰溪水之清澈明静;亦反衬出月光的明洁。,征人怨 (柳中庸) 岁岁金河复玉关,朝朝马策与刀环。 三春白雪归青冢,万里黄河绕黑山。 思考:第二句诗用了什么手法? “马策”和“刀环”都运用了借代的修辞手法,前者指战马,后者指武器,合起来指代战争,一、二两句表达了对战争的怨恨之情。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李清照如梦令) 用颜色“绿”代替绿叶,用颜色“红”代替红花。语言简洁而意味无穷。词人为花而喜,为花而悲、为花而醉、为花而嗔,实则是伤春惜春,以花自喻,慨叹自己的青春易逝。,2、借代:,(09江苏卷) 满江红登黄鹤楼有感 岳飞 遥望中原,荒烟外,许多城郭。想当年,花遮柳护,凤楼龙阁。万岁山前珠翠绕,蓬壶殿里笙歌作。到而今,铁骑满郊畿,风尘恶。 兵安在?膏锋锷。民安在?填沟壑。叹江山如故,千村寥落。何日请缨提锐旅,一鞭直渡清河洛。却归来,再续汉阳游,骑黄鹤。 【注】万岁山、蓬壶殿:指宋徽宗时构筑的土山苑囿、亭台宫殿。“膏锋锷”:兵士的血滋润了兵器的尖端。 这首词中 “万岁山前珠翠绕”一句中用了哪种修辞手法?并作简要分析。,【参考答案】,(第一步指出手法)借代。 (第二步解释怎样运用手法)“珠翠” 指妇女佩带的首饰,指代宫女。 (第三步说明表达效果)词句写汴京皇宫内,宫女成群,歌舞不断,一派富庶升平气象。,3.拟人:它使得描绘生动形象,表意丰富。,新 晴 青苔满地初晴后,绿树无人昼梦余。 唯有南风旧相识,偷开门户又翻书。,诗中将南风人格化,通过一系列动作描写,表现了久雨初晴后宁静恬适的心情,以及对南风“恶作剧”的亲切喜爱之情。,山园小梅 北宋林逋 众芳摇落独暄妍,占尽风情向小园。 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 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断魂。 幸有微吟可相狎,不须檀板共金尊。 诗中颔联最为著名,颈联也常为人称道,试从修辞方法上分析其妙处。,颈联纯属虚写,用“偷眼”这一拟人化的动作和“断魂”的假设进一步衬托出梅的风情,表达了对梅花的喜爱之情,体现了诗人极丰富的想象力。,(2010浙江)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的题目。 定 林 宋王安石 漱甘凉病齿,坐旷息烦襟。 因脱水边屦,就敷岩上衾。 但留云对宿,仍值月相寻。 真乐非无寄,悲虫亦好音。 【注】定林:寺院名,位于金陵(今南京)。作者罢官后常到此游憩。 仍:又。 22简析第三联中诗人表现情感的手法。(3分),(1)运用拟人手法(2)诗人把“云”和“月”人格化。诗人欲和白云对宿,又逢明月追寻。(3)写出在定林流连忘返的愉悦心境。,4、夸张:在浪漫主义诗歌中,夸张的手法随处可见。如“天台一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李白秋浦歌)。,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陆 游 (68岁所作) 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 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 “三万里”“五千仞”“泪尽”都是夸张,把诗人对故国山河的热爱、对遗民的深切同情、对偏安江南不思进取的投降派的满腔愤怒表现得淋漓尽致。,6、对偶 用结构相同、字数相同的一对句子或短语来表达两个相对或相近的意思。从形式看,语言简练,整齐对称;从内容看,意义集中含蓄。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杜甫登高) 从篇法结构来讲,这首诗四联八句,句句皆对仗,对得圆浑自然,不见斧凿之痕。“无边落木”对“不尽长江”使诗的意境显得广阔深远,“萧萧”的落叶声对“滚滚”的水势更使人觉得气象万千。更重要的是,从这里感受到诗人韶华易逝,壮志难酬的苦痛。,7、设问:先提出问题,接着自己把看法说出。问题引入,带动全篇,中间设问,承上启下,结尾设问,深化主题,令人回味。(也即自问自答) 问人间谁是英雄?有酾酒临江,横槊曹公。”(元曲小令) 以设问开篇,点明题旨,领起下面,分层次地叙述三国人物的英雄业绩。,8、反问 用疑问的形式表达确定的意思。用来加强语气,表达强烈感情。 “江东弟子今虽在,肯为君王卷土来?”(王安石叠题乌江亭) 使用反问句式,语气冷峻,强调了历史之必然。,9、起兴 兴是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 “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李商隐的锦瑟) 首联用锦瑟这种乐器起兴,由此而思及“华年”。,10.双关 : 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下,利用词的多义和多音的特点,有意使语句具有双重意义,言在此而意在彼。 竹枝词 刘禹锡 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唱歌声。 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同根生”既是指豆与豆萁是同根生,又是指曹植与曹丕是一母所生的同胞兄弟,曹植借此来表达对曹丕不顾兄弟之情,手足相残的行径的强烈愤慨和控诉。,“晴”暗指感情的“情”。运用谐音双关含蓄而又成功的表达了女子希望而又疑虑、欢喜而又担忧的微妙心理。,“匹”语义双关“布匹”和“匹偶” 子夜歌:“始欲识郎时,两心望如一。理丝入残机,何悟不成匹。”诗歌中的“匹”既指布匹,同时双关着“匹偶”。“芙蓉”和“夫容”,“莲”和“怜”,“藕”和“偶”谐音双关“莲”谐音“怜”,“藕”谐音“偶”而构成双关,含蓄地表达出对恋人的思念之情。 “丝”和“思”谐音双关 李商隐在无题一诗有“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丝”与“思”双关,意即只要有一息尚存,痴情不改,实指坚贞的爱情。“春蚕不应老,昼夜常怀丝。何惜微躯尽,缠绵自有时。”(南朝民歌作蚕丝)此诗也巧妙地运用双关隐语,表达了劳动妇女对爱情的渴求和执著。 “柳”和“留”谐音双关 古代离别的时候,往往从路边折杨柳相送,借以表达恋恋不舍的心情,“柳”者,“留”也。如李白春夜洛城闻笛:“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11.互文 : 上下文中相对举而独立的两个词语在意义上互相补充、互相渗透,共同表达一个完整的意思。,万壑树参天,千山响杜鹃。 王维送梓州李使君 秦时明月汉时关 王昌龄出塞 主人下马客在船 白居易琵琶行,12、用典 用典有用典和引用前人诗句两种。 用典是借用历史故事来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包括对现实生活中某些问题的立场和态度、个人的意绪等等和愿望,属于借古抒怀(讽今)。 引用或化用前人诗句目的是加深诗词中的意境,促使人联想而寻意于言外。,“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辛弃疾永遇乐 京口北固亭怀古),这首词除了回顾作者43年前南下经历一层外,全是用典。“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写的是刘裕当年北伐抗敌的英雄气概。作者借赞扬刘裕,讽刺南宋王朝主和派屈辱求和的无耻行径,表现作者抗金的主张和恢复中原的决心。,与诸子登岘山 孟浩然 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 江山留胜迹,我辈复登临。 水落鱼梁浅,天寒梦泽深。 羊公碑尚在,读罢泪沾襟。 注羊公碑:后人为纪念西晋名将羊祜而建。鱼梁地名 诗中写到羊公碑,试分析其作用。,作用:借用历史故事来表达作者的思想 感情,包括对现实生活中某些问题的立场 和个人愿望等。,引用典故,从登高所见到读到羊公建立的功业,慨叹时间飞逝,表达对自己功业无成的伤感和愁苦。,结 构,以景结情 首尾照应 开门见山 卒章显志 以小见大,诗人这时轻轻宕开一笔,以景结情。仿佛在军中置酒饮乐之后,忽然出现一个月照长城的莽莽苍苍的景象;古老雄伟的长城绵亘起伏,秋月高照,景象壮阔而悲凉,更加深了诗人的思想感情,给读者留下了无限的想像空间。,琵琶起舞换新声,总是关山旧别情。 缭乱边愁听不尽,高高秋月照长城。 -王昌龄从军行,高高秋月照长城,(一)以景结情,长江悲已滞,万里念将归。 况属高风晚,山山黄叶飞。 -王勃山中,最后两句写山上望见实景,映衬一二句之情,以景寓情,用秋风萧瑟,黄叶飘飞来衬托自己的悲苦。这种以景结情的手法余味无穷,耐人寻味。,(二)首尾照应 在一些诗歌中,诗人往往采用今昔、他我、物 我对照的方式,来抒发自己或他人情感,如:,析:此诗共分两阕,下阕照应上阕。“心在天山” 与“当年”句相应;“身老苍州”与“关河梦”句相应,构成对照,抒发了词人心酸遗恨的苍凉心情。,诉衷情 陆游 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州!,(三)卒章显志,诗人往往在诗歌的结尾直接表达自己的心志或情怀。,如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结尾“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