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_2019学年高中历史第三单元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学习总结学案新人教版.docx_第1页
2018_2019学年高中历史第三单元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学习总结学案新人教版.docx_第2页
2018_2019学年高中历史第三单元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学习总结学案新人教版.docx_第3页
2018_2019学年高中历史第三单元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学习总结学案新人教版.docx_第4页
2018_2019学年高中历史第三单元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学习总结学案新人教版.docx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三单元 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单元学习总结古代中国文化发展的阶段性特征1春秋战国时期,伴随着社会剧变和经济发展,官府垄断教育的局面被打破,科技文化发展,学术思想异常活跃,这些都为后来文化的发展奠定了基础。2秦汉时期,国家统一,生产发展,各民族政治、经济联系加强,对外交往扩大,科技文化进一步发展,奠定了中国科技文化在当时世界上领先的地位,对世界文明产生了重要影响。3隋唐时期,因政治稳定、经济发达和对外开放,科技文化具有兼容并蓄、全面繁荣的特点,许多方面在世界领先。它不仅影响到亚洲文明发展,成为“中华文化圈”的源流,而且在世界文明史上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4宋元时期,封建经济进一步发展,民族融合空前加强,对外交往更加频繁,我国科技文化达到高度繁荣的水平,三大发明在此时完成或外传。其他科技文化领域也取得一定成就,为人类历史发展作出了卓越贡献。5明清时期,由于商品经济的活跃、资本主义的萌芽和封建制度的日益腐朽、闭关锁国政策等因素,建立在自然经济基础上的传统科学技术虽仍走在世界前列,也出现了总结性的科学巨著,但继而转为停滞。文化领域里专制色彩浓厚,同时,反封建的民主思想产生;文学艺术繁荣兴盛,古典小说和戏曲成为文学主流,很多作品具有反封建色彩。两宋时期我国封建文化高度繁荣的表现1思想上理学是宋明时期的儒学主流,其实质是儒家思想在这一时期的新发展。一方面,理学用三纲五常维系专制统治,压抑、扼杀人们的自然欲求,产生了消极影响;另一方面,理学强调人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凸显人性的庄严,对塑造中华民族性格起到了积极作用。2科学上毕昇发明活字印刷术并应用于印刷行业;火药由阿拉伯人传入欧洲;指南针应用于航海。3书法上宋代随着市民阶层的兴起,社会生活丰富多彩。书法艺术出现了各具形态的苏(轼)、黄(庭坚)、米(芾)、蔡(襄)四大家。他们推崇魏晋书法风范,追求个性而忽略法度,倡导有意无法。4绘画上(1)重文轻武的国策使文人阶层壮大,理学兴起使文人注重内心的修养,文人山水画兴起,画家的追求从注重写实到注重意境。(2)伴随着商业发展、城市繁荣和文化的普及,民间文化日益繁荣,出现了许多描绘民间风情的作品,代表作是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5诗歌上宋代商品经济发展,城市经济繁荣,娱乐场所需要大量的歌词;两宋之际,山河的破碎和民众的苦难激发了诗人们救亡图存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6小说上宋代商业繁荣,城市生活丰富,市民阶层兴起,通俗的、内容丰富的说书流行。话本是宋元时期主要的小说形式,塑造了许多小市民角色,表达了他们的心声。中国古代科技与西方近代科技的比较1中国古代科技重经验,西方近代科技重实验。中国古代科学是应用科学,重经验的总结,缺乏理论探索,没有形成完整的科学理论体系。而西方近代科学把系统观察和实验同严密的逻辑体系结合,形成了系统的科学理论。2中国古代科技重实用,西方近代自然科学重理论。中国古代科技实用性强,一般能直接满足人们的实际需要,却很少能用逻辑方法对这些经验材料进行整理,作出理论概括和分析。西方近代自然科学重理论。3中国古代科技重农业,西方近代科技重工业。4中国古代科技重综合,西方近代科技重分析。中国古代科技直接从现象中进行整体理论综合,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西方近代科技善于用分析法,把分析的实践上升到科学方法论的高度并加以阐明,从而给近代科学理论提供了有效方法和明确了方向。例题(2017课标全国,24)下图是西周与战国两个时期相同文字的不同写法,反映出字形发生了变化,促成这一变化的主要因素是()A文字的频繁使用B书写材料的不同C各国变法的实施D“书同文”的推行解题规范一明考点:汉字的演变。二抓关键:图中汉字字体发生了从繁到简的变化。三析选项选项具体分析结论A项西周时期,官府垄断教育和学术文化,只有少数贵族才能接受教育,书写文字,而到了春秋战国,教育和学术逐渐下移,从“学在官府”发展到“学在民间”,识字写字的人数大大增加,文字被更频繁的使用,而西周时期的文字比较繁琐,不适宜书写,因此文字逐渐简化正确B项西周到战国造纸术并未发明,文字的书写材料变化不大,基本上都是以竹简和丝帛为主,故B项错误排除C项各国变法的重点是富国强兵,与这一变化的关系不大,故C项错误排除D项秦朝建立后实行“书同文”,与材料时间“西周与战国”不符,故D项错误排除答案A因果关系型选择题解题技巧此类题目,旨在考查综合分析、运用知识的能力。通常将历史中存在的不同因素列出,再根据题干的指向列出相应的原因目的或结果等。考查的角度有两个方面:第一种形式由结果推断出原因,其结构是题干为果,备选项为因,其题干中的导语一般是“因为”“其根本原因”“这主要是因为”或用根本原因、直接原因、主要原因等表示。第二种形式是由原因推出结果或影响,其结构是题干为因,备选项为果,题干中的导语往往是“为此”“因此”“所以”“故”等。解答因果型选择题的常用方法有以下几种:其一、背景切入法。根据对教材知识背景的准确掌握和对题干的准确理解,直接选择合适的答案。此方法对考生能力要求较高,适用于对知识理解透彻和掌握牢固的学生。其二、限定词。根据题干的限定词,把握根本、直接、主要、积极、客观等限定词的含义,用这些限定词和选项比照,符合此限定词的选项就是答案。其三、逻辑推理法。比较四个选项之间的关系,根据题干要求作答。比如题干要求选主要原因或根本原因,我们就可以比照四个选项。如果四个选项是并列关系,就找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