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小儿腹泻的治疗新幻灯片.ppt_第1页
课件:小儿腹泻的治疗新幻灯片.ppt_第2页
课件:小儿腹泻的治疗新幻灯片.ppt_第3页
课件:小儿腹泻的治疗新幻灯片.ppt_第4页
课件:小儿腹泻的治疗新幻灯片.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主讲人:XXX,小儿腹泻,或称腹泻病, 是一组由多病原、多因素引起的以大便次 数增多和大便性状改变为特点的消化道综 合症。是我国婴幼儿最常见的疾病之一。 6个月2岁婴幼儿发病率高,一岁以内约 占半数,是造成小儿营养不良、生 长发育障碍的主要原因之一。,1、婴幼儿消化系统发育尚未成熟,胃酸和消化酶分泌少,酶活力偏 低,不能适应食物质和量的较大变化; 2、生长发育快,所需营养物质相对较多,且婴儿食物以液体为主,进 入量较多,胃肠道负担重; 3、机体防御功能差 A、婴儿胃酸偏低,胃排空较快,对进入胃内的细菌杀灭能 力较弱; B、血清免疫球蛋白(尤其是IgM、IgA)和胃肠道分泌型 IgA(SIgA)均较低; 4、肠道菌群失调 5、人工喂养 母乳中含有大量体液因子、巨噬细 胞和粒细胞、溶菌酶、溶酶体,有很强的抗肠 道感染作用。家畜乳中虽有上述成份,但在加 热过程中被破坏;,1.感染因素:,1)肠道内感染: A.病毒感染:轮状病毒、星状病毒、杯状病毒、 柯萨奇病毒、埃可病毒、诺沃克病毒等 B.细菌感染:致腹泻大肠杆菌、空肠弯曲菌、耶尔 森菌、沙门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绿脓杆菌 C.真菌感染:念珠菌、曲菌、毛霉菌等 D.寄生虫等感染:蓝氏贾第鞭毛虫、阿米巴原虫、 隐孢子虫等 2) 肠道外感染: 中耳炎、上呼吸道感染、肺炎、泌尿 系感染、皮肤感染或急性传染病等,2.非感染因素:,1)饮食因素: a.喂养不当 b.过敏性腹泻 c.原发性或继发性双糖酶(主要为乳 糖酶)缺乏或活性降低 2)气候因素: 气候突变,腹部受凉;天气过热, 消化液分泌减少。,渗透性腹泻- 肠腔内存在大量不能吸收的具有渗透活性的物质 分泌性腹泻- 肠腔内电解质分泌过多 渗出性腹泻- 炎症所致的液体大量渗出 肠道功能异常性腹泻- 肠道运动功能异常,临床上,很多腹泻并非某种单一机制引起,而是在多种机制共同作用下产生,病毒性腹泻发病机制,肠毒素引起的肠炎发病机制,注:ATP三磷酸腺苷 CAMP环磷酸腺苷 GTP三磷酸鸟苷 cGMP环磷酸鸟苷,饮食不当引起的腹泻发病机制,按病程分期:,(1)急性腹泻:病程在2周以内 (2)迁延性腹泻:病程 在2周2个月 (3)慢性腹泻:病程在2个月以上,按病情轻重分类,1.大肠杆菌肠炎:,发病季节:多发于气温较高的季节, 5-8月份为多 易感人群:2岁以下婴幼儿较多 临床症状: 1)产毒性大肠杆菌肠炎: 潜伏期1-2天 轻症:仅大便次数增多, 性状轻微改变,排泄几次稀便后即可痊愈。重症:腹泻频繁,量多, 呈水样或蛋花汤样,显微镜检查可见少量白细胞,常伴呕吐,但多 无发热及全身症状,病程3-7天,亦可较长。 2)致病性大肠杆菌肠炎: 症状与产毒性大肠杆菌肠炎相似。,细 菌 性 肠 炎,3)侵袭性大肠杆菌肠炎: 潜伏期13-24小时,起病急,高热,腹 泻频繁,大便黏冻样含脓血,常伴恶心、 呕吐、腹痛和里急后重。可以出现严重的全 身中毒症状甚至休克。需做大便培养与细菌 性痢疾鉴别。 4)黏附聚集性大肠杆菌肠炎: 症状与产毒性大肠杆菌肠炎相似。 5)出血性大肠杆菌肠炎: 大便次数增多,开始为黄色水样便,后转为血水便,有特殊臭味,大便显微镜检查有大量红细胞,常无白细胞。伴腹痛。个别病例可伴发溶血尿毒综合征和血小板减少性紫癜。,2.空肠弯曲菌肠炎:,发病季节:多发于夏季 易感人群:6个月2岁婴幼儿发病率高 传播途径:经口感染,可由动物或人直接 感染人,或通过污染的水、食物传播。 临床症状:与痢疾相似,患儿可有发热、全身不适、恶心、呕吐、头痛和肢体疼痛等症状,大便次数多,一般每日少于10次,初为水样,迅速转变为粘液性或脓血便,有恶臭。腹痛剧烈或伴血便者,易误诊为阑尾炎或肠套叠,可通过腹平片、腹部CT、腹部B超鉴别。 辅助检查:大便显微镜检查可见大量白细胞和数量不等的红细胞。,3.鼠伤寒沙门菌小肠结肠炎:,发病季节:全年发病,以6月-9月发病最高 易感人群:年龄多在2岁以下,易在新生儿室流行。 传播途径:常由污染的水、牛奶和食物经口感染。 临床症状:发热、腹泻。病情轻重不等,年龄越小,病情越重,并发症越多。大便次数多为每日610次,重者1020次,大便性状多变可为黄绿色稀便,水样便,粘液便或脓血便。部分新生儿间隙排出白色胶冻样便,多为重症。重者可出现中毒症状,脱水,酸中毒,甚至休克。少数出现败血症的症状,合并肺炎和其他化脓病灶。 辅助检查:大便显微镜检查为多量白细胞及数量不等的红细胞。,4. 耶尔森菌小肠结肠炎:,发病季节:多发生于冬季和早春 易感人群:年龄多在5岁以下 传播途径:动物是重要的感染源,以粪-口途 径感染为主,由动物或人直接传染或通过污染的 水、食物传播 临床症状:腹泻或腹痛,大便为水样、粘液样或脓血便。多半发热、头痛、全身不适、呕吐和腹痛。此外可引起咽炎和颈淋巴结炎。重症 病例可出现肠穿孔和腹膜炎。 辅助检查:大便显微镜检查有大量白细胞及数量不等的红细胞,5. 细菌性痢疾:,发病季节:夏秋季多发 易感人群:多见于27岁儿童 传播途径:经粪-口传播。痢疾杆菌随患者或 带菌者的粪便排出,通过污染的手,日常生活 接触,污染食物或水源,或借苍蝇传播,经口传染给易感者。 临床症状: 普通型:发热、头痛、恶心呕吐、粪便中有脓血、粘液,量少,里急后重。 中毒型菌痢:起病急骤,突然高热,体温可很快升至39.0度以上,可伴头痛、畏寒,肠道症状往往在数小时或十数小时后出现。,分 型: 1.休克型(皮肤内脏微循环障碍型): 初起面色灰白,唇周青灰,皮肤发花, 四肢冷,脉细速,心率增快;后期出现青紫, 心音低钝,脉细弱,尿量减少,无尿,血压下 降。重者心率减慢,心音微弱,血压测不出。 2.脑型(脑微循环障碍型):初起患儿烦躁或萎靡、嗜睡,严重者出现惊厥,惊厥可反复发作,开始发作前后神志清楚,继而转入谵妄昏迷,并可在持续惊厥后呼吸突然停止。 3.肺型(肺微循环障碍型):主要表现为呼吸窘迫综合征。病情为重,病死率高。 辅助检查:大便镜检见较多红细胞、白细胞;大便培养可见痢疾杆菌,基本治疗要点: 1.抗感染:氨基糖苷类:庆大霉素,丁胺卡那霉素、阿米卡星等 喹诺酮类:诺氟沙星、环丙沙星、左氧氟沙星 头孢菌素:头孢曲松、头孢噻肟 大环内酯类:阿奇霉素、红霉素 磺胺类:复方新诺明 2.抗毒素:糖皮质激素 3.肠粘膜保护剂:蒙脱石散 4.调整肠道菌群:微生态制剂 5.补液、维持水电解质平衡 6.积极控制并发症 注意:细菌性肠炎避免使用止泻药:如洛哌丁胺,复方苯乙哌啶,因为此类药物抑制肠道蠕动,可以增加细菌繁殖和毒素的吸收。,1.轮状病毒性肠炎:,发病季节:轮状病毒为小儿秋冬季腹泻最常见的病源 易感人群:多发生在6-24个月婴幼儿,4岁以上者少 见,呈散发或小流行。 传播途径:经粪-口途径传播,也可通过呼吸道感染 临床症状:潜伏期1-3天,起病急,常伴发热和上呼吸道感染症状,一般无明显中毒症状。病初1-2天先发生呕吐,随后出现腹泻,大便次数多,每天多在10次以内,少数达数十次,黄色或淡黄色,粪便含水分多,呈水样或蛋花样,无腥臭味。常并发脱水、酸中毒、电解质紊乱。本病为自限性疾病,数日后呕吐渐停,不喂乳类的患儿恢复更快,自然病程约3-8天。近年报道,轮状病毒可侵犯多个脏器,产生神经系统症状,50%患儿出现心肌受累。 辅助检查:大便镜检偶有少量白细胞,1-3天即有大量病毒自大便中排出,病毒检测在3天内阳性率较高,目前多采用ELISA法检测病毒抗原,或PCR及核酸探针技术检测病毒抗原。,病 毒 性 肠 炎,2.诺沃克病毒性肠炎:,发病季节:9月至次年4月 易感人群:多发生在110岁,多见于年长儿。 传播途径:经粪-口途径传播或人人之间传播 临床症状:潜伏期1-2天,起病急慢不一,可有发热和呼吸道症状,表现为轻重不等的腹泻和呕吐,伴有腹痛,大便量中等,为稀便和水样便。病情重者体温较高,伴有乏力、头痛及肌肉痛等症状。本病为自限性疾病,症状持续13天。 辅助检查:病初12天大便排出的病毒最多,发病三天后不易测出病毒。粪便及周围血象检查一般无特殊发现。,基本治疗要点: 1.绝对不用抗生素:在明显合并感染时,应先控制腹泻,然后选用对肠道菌群影响较小的抗生素。 2.抗病毒治疗:利巴韦林,阿昔洛韦,干扰素等 3.抑制肠道蠕动:复方苯乙哌啶片 用量:(患儿体重-1)片分成12顿,如患儿8kg, 7片分为12顿口服 4.减少肠道分泌:消旋卡多曲 1.5mg/kg 5.调整肠道菌群:四联活菌片、乳酸菌素片、金双歧、米雅、妈咪爱 6.保护肠道粘膜:蒙脱石散 7.收敛止泻药:次碳酸铋片 用量:6月 1/2片 日3次 6月-1岁 1片 日3次 1岁-2岁 1片-1片半 日3次 2岁以上 2片 日3次 8.补液,维持水电解质平衡 9.部分静脉营养:氨基酸2-2.5g/kg,脂肪乳2-3g/kg 补充机体营养,减轻患儿饥饿感,从而减少肠道蠕动 10.积极控制并发症,复方苯乙哌啶片 8片 次 苍 片 0.312片 叶 酸 片 5mg12片 鞣酸蛋白片 0.312片 乳酸菌素片 0.412片 多 酶 片 12片 以上药物混均分12包, 一次1包 一日三次 口服 消旋卡多曲颗粒 10mg 一日三次 口服 蒙脱石散 1/2或2/3包 一日三次 口服 (与以上药物间隔1-2小时),秋季腹泻经验方: 假设患儿10个月,体重9kg,2019/4/24,22,可编辑,1、金黄色葡萄球菌肠炎:继发于使用大量抗生素后,表现为发热、呕吐、腹泻、不同程度的中毒症状、脱水和电解质紊乱,甚至发生休克。典型大便为暗绿色,量多,带粘液,少数为血便,大便镜检有大量脓细胞和革兰阳性球菌,培养有葡萄球菌生长。 2、伪膜性小肠结肠炎:由难辨梭状芽孢杆菌引起,除万古霉素和氨基糖甙类抗生素外,几乎各种抗生素都可诱发,表现为腹泻,轻症大便每日数次,停用抗生素后很快 痊愈。重症频繁腹泻,黄绿色水样便,可有伪膜 排出,可伴有腹痛、腹胀及全身中毒症状, 3、真菌性肠炎:多为白色念珠菌所致, 两岁以下婴儿多见,病情迁延常伴鹅口疮。 大便次数增多,多为黄色稀便,泡沫较多带 粘液,有时可见豆腐渣样细块。,抗生素诱发的肠炎,治疗要点: 1.立即停用抗生素 2.恢复肠道正常菌群 3. 有真菌感染时应用抗真菌药物,病因:感染、营养物质过敏、 酶缺陷、免疫缺陷、药物因素、 先天畸形均可引起,以急性腹泻 治疗不彻底或治疗不当,迁延不 愈最为常见,人工喂养、营养不 良患儿患病率高。 治疗:调理饮食,调整肠道菌群,营养支持,迁延性和慢性腹泻,1.生理性腹泻:多见于6个月以内的婴儿,外观虚胖,常有湿疹,生后不久即出现腹泻,除大便次数增多外,无其他症状,食欲好,不影响正常发育。添加辅食后大便逐渐转为正常。 2.吸收不良综合征:导致小肠 消化吸收功能障碍各种疾病,如乳 糖酶缺乏、葡萄糖-半乳糖吸收不 良、失氯性腹泻、短肠综合征、谷 蛋白肠病、及食物过敏性腹泻,- 腹泻的补液疗法 -,儿童每日水的生理需要量: 年龄(岁) 需水量(ml/kg) 1岁 120-160 1岁-4岁 100-140 4岁以上 70-110 10-14岁 50-90,1.口服补液(ORS):用于腹泻时预防脱水及纠正轻、中度脱水, 呕吐不严重的患儿。 轻度脱水:50-80ml/kg 中度脱水:80-100ml/kg 要求频频喂给,(每5-10分钟喂一次,每次10-20ml),于8-10小时补足累积损失量 2.静脉补液:用于中度以上脱水、吐泻严重或腹胀的患儿。 第一天: 总量:生理需要量+累积损失量+继续损失量 轻度脱水: 90-120ml/kg 中度脱水: 120-150ml/kg 重度脱水: 150-180ml/kg,腹泻的补液疗法:,重度脱水补液的三大阶段,第二天及以后的补液: 入液量: 生理需要量 + 继续损失量 (1/3-1/5张含钠液) (1/2-1/3张含钠液) 继续损失量的原则:丢多少补多少,随时丢随时补 注意:继续补钾,纠正酸中毒,一、酸中毒: 临床表现:精神萎靡或烦 躁不安,呼吸深大,口唇樱桃红, 腹痛,呕吐,昏睡,昏迷等 辅助检查:血气分析:PH7.3 治疗:碳酸氢钠: 有条件检测血气时,用量: |BE|体重/4或 |BE|0.3体重,首次给予 计算量的1/2,根据治疗后情况决定是否继续 应用。 无法检测血气时,用量:1-2ml/kg,定义:有多种原因引起的重要生命器官的微循环灌流量不足、细胞组织缺血缺氧、代谢紊乱和脏器功能障碍的临床综合征。 临床表现: 休克早期:精神萎靡,面色、皮肤苍白或发花, 口唇甲床轻度发绀,心率加快,呼吸频率增加,出 冷汗,脉搏细速,血压可正常,尿量减少。 休克中期:患者烦躁或嗜睡,意识不清,呼吸 表浅或深大,四肢温度下降,心音低钝,脉细数而 弱,血压进行性降低,皮肤湿冷发花,毛细血管再 充盈时间延长,2秒,尿少或无尿。 休克晚期:表现为DIC和多器官功能衰竭 治 疗: 1.扩充血容量:腹泻引起的休克多为低血容量性休克,扩容是最基本和最有效的措施,以尽可能保证组织和器官的有效灌注,改善微循环,阻止休克的进展。首批快速扩容以生理盐水1020ml/kg计,在2030分钟内快速输入,之后重新评估。晶体液之后可选择胶体液,如低分子右旋糖酐液,白蛋白、新鲜冰冻血浆。 2.血管活性物质应用:多巴胺、多巴酚丁胺、酚妥拉明、肾上腺素、莨菪类药物、米力农等。 3.其他治疗:控制感染,纠正酸中毒等。,肠套叠: 病因:在腹泻时,炎症、毒素刺激肠道产生痉挛,使肠蠕动功能节律紊乱或逆蠕动,而引起肠套叠。 发病人群:1岁以内多见,以410个月婴儿为多,男女之比:2-3:1. 临床表现: a.阵发性哭闹不安:患儿突然阵发性有规律的哭闹,持续约10-20分钟,伴手足乱动,面色苍白,拒食,异常痛苦等表现,然后有510分钟的安静,如此反复发作。哭闹间期与肠蠕动间期一致。一部分体质较弱,或全身中毒症状较重的患儿,哭闹不明显,而表现为烦躁不安。 b.呕吐:初为奶汁或乳块或其他食物,以后转为胆汁样物,12天后转为带臭味的肠内容物。 c.腹部包块:在2次哭闹的间歇期触诊, 可在右上腹肝下触及腊肠样、有弹性、稍活动并 有轻压痛的包块,右下腹有空虚感,肿块可沿结 肠移动,有时在横结肠,或左侧中下腹触及马蹄 样肿块。 d.果酱样血便:婴儿肠套叠发生便血者 达80%,多在发病后612小时排血便,早者发病 后34小时即可出现。,诊断:在临床上,同时具有以上典型表现的患儿极少,尤其是婴儿,大多数仅表现为阵发性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