硒检测方法验证.doc_第1页
硒检测方法验证.doc_第2页
硒检测方法验证.doc_第3页
硒检测方法验证.doc_第4页
硒检测方法验证.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硒检测方法验证方案方案起草签 名起草日期检测中心起草人验证领导小组会签方案审核签 名审核日期检测中心验证人检测中心技术负责人检测中心经理方案批准签 名审核日期验证总负责人验证方案实施实施部门实施负责人职 责检测中心技术负责人验证方案的审核及各指标的检测检测中心设备管理员负责设备的校准验证总负责人验证方案的批准目 录1 概述 032 验证目的 033 验证内容3.1 测定所用仪器设备及化学试剂一览表 03 3.2 仪器参数03 3.3 上机溶液配制 03 3.4 选择确定某方法性能的技术方法 04 3.5 方法验证04 3.5.1 方法的精密度05 3.5.1.1 系统精密度(重复性)05 3.5.1.2 方法精密度 06 3.5.1.3 中间精密度073.5.2 最小检测限08 3.5.3 线性范围093.5.4 方法的回收率 11 3.5.5 方法的准确性 123.5.6 方法的耐用性 13 3.6结论 14 4 附录4.1回收率 144.2校准曲线 154.3精密度 154.4测定低线 164.5准确度 164.6提取效率 164.7特异性 171 概述:通过对准确性,精密度,专属性,检出限以及线行范围等的确认,来验证此方法检测时符合分析要求。2 验证目的:对硒的检测方法进行验证,实验首先对系统进行确认,确认系统符合作为检测方法的要求,然后对方法进行验证,包括方法的准确性、精密度、专署性、定量限、线性以及范围,依照该方法进行检测时是否符合分析的要求。3 验证内容3.1 测定所用仪器设备及化学试剂一览表编号类 型名 称1仪 器原子荧光分光光度计2衡 器分析天平3量 具25ml容量瓶,100ml锥形瓶4移液管2ml,5ml刻度管5进样器自动进样6试 剂盐酸(优级纯),硝酸(优级纯),高氯酸(优级纯)3.2 仪器条件仪 器原子荧光分光光度计仪器分析条件负 高 压300V灯 电 流 80mA原子化器高度8cm载气流量400ml/min屏蔽气流量1000ml/min3.3 上机溶液的制备:3.3.1 标准贮备液:将硒的标准溶液稀释为浓度10ug/mL的标准贮备液3.3.2 标准工作液:将硒的标准贮备液稀释为浓度100ng/mL的标准使用液,取4支25mL洁净的容量瓶,分别向其中准确加入0.0mL、0.5mL、1.0mL、1.5mL、2.0mL的浓度为100ng/mL的硒标准使用液。再向容量瓶中各加入6mL浓盐酸。加2.5mL 2%的铁氰化钾,用去离子水定容至刻度,此标准系列的浓度为0,2,4,6,8 ng/mL。混匀,制成标准工作曲线。3.3.3 样品溶液制备:称0.5g奶粉于锥形瓶中,加5mL硝酸,5mL高氯酸,刚在电热板250左右上消解,若变棕黑色,再加混合酸,直至冒白烟,消化液呈无色透明或略带黄色,加水20mL赶酸,当溶液变为无色并有白烟冒出时,继续加热至剩余体积2mL左右,切不可蒸干。冷却,再加5mL (1:1)的盐酸,继续加热至溶液变为清亮无色并伴有白烟出现,以完全将六价硒还原成四价硒。冷却,转移至25mL容量瓶中,加2.5mL2%的铁氰化钾,用去离子水定容。摇匀待测。同样处理一个空白样品。3.4 选择确定某方法性能的技术方法:用于确定某方法性能的技术应当是下表之一,或是其组合:序号确证用技术方法所选用的技术方法1使用参考标准或标准物质(参考物质)进行校准2与其他方法所得的结果进行比较3实验室间比对4对影响结果的因素作系统性评审5根据对比方法的理论原理和实践经验的科学理解,对所得的结果不确定度进行评定3.5 方法验证:l 标准品的批号及供应商,规格等名 称规 格批 号供 应 商水中硒标准溶液100ug/mLGBW(E)080215国家标准物质研究中心l 验证可接受标准:项 目指 标精密度测定系统精密度(相对标准偏差)符合附录1要求方法精密度(相对标准偏差)符合附录1要求中间精密度(相对标准偏差)符合附录1要求最小检测限测定要求S/N=36线性范围相关系数符合附录1要求准确度(加样回收率)符合附录1要求方法耐用性符合系统适应性结果: 符合附录1要求3.5.1. 精密度3.5.1.1 系统精密度(重复性)3.5.1.1.1将标准溶液重复进样11次,计算峰面积的RSD,相对标准偏差符合附录1要求。名 称10ug/L荧光强度1483.9502481.6423488.6264485.0205477.0766489.7827484.8988486.6739191.24610491.99411490.209RSD0.93.5.1.1.2 结论:经验证在被测含量是10ug/L,系统精密度RSD是0.9%,符合精密度要求。3.5.1.2 方法精密度3.5.1.2.1 供试品溶液制备:按照样品处理方法,平行制备6份样品,每样测定2次。样品称重如下表溶液编号123456样品重量(g)0.50.50.50.50.50.53.5.1.2.2 测定和计算: l 以线性溶液得出线性回归方程,以外标线性法测定某一批号的样品溶液中待测物的含量,并计算RSD%。l 含量计算公式:l 其中: C 样品中待测物含量(g/ml);M 样品称样量(g);V 样品溶液体积(ml)Ct 供试品溶液中对应的待测物质的浓度(g/ml)。l RSD%应符合附录1要求。l 结果:浓度和样品溶液中待测物的含量实验编号标准1标准2样1样2样3样4样5样6荧光强度193.990380.04782.24579.18479.41276.79076.020.81.264浓度(ug/L)481.68781.62311.62791.57261.55631.6671含 量(ug/kg)848181797883RSD%2.83.5.1.2.3 结论: 经验证被测含量是81ug/kg时,方法精密度RSD%=2.8,该RSD满足方法精密度要求3.5.1.3 中间精密度选择一个批号的3份样品,每份测定2次,由不同分析人员不同时间测定,比较测定结果,判断中间精密度。判定方法: RSD%应符合附录1要求。实验日期2009年8月13日2009年8月6日实验人第一人第二人标准品标样光强度浓度ug/L含量ug/kg光强度浓度ug/L含量ug/kg标样1187.2754193.9904标样2387.0878380.0478样品179.7491.677783.982.2451.687884.3样品281.7251.718785.986.2121.771688.6样品383.6391.758387.985.8521.763988.2RSD%样品10.3样品22.2样品30.2结论:不同分析人员测定样品的RSD均符合附录1要求3.5.2 检出限(CL)以去离子水为空白,在仪器最灵敏的状态下,连续进样11次,记录仪器的吸光度,按CL=3(SA/S)的要求,测定出检出限。C/(ug/mL)荧光强度平均荧光强度SA空白溶液(11次)2.8482.6071.7932.0232.2142.1450.35151.5782.0202.0162.0292.2302.239检出限(ug/L)0.022结论:经验证检出限0.022ug/mL,符合附录1要求3.5.3 线性范围3.5.3.1 线性溶液制备: 制备四份不同浓度的待测溶液。(配制要求见附录1)线性溶液12ug/L线性溶液24ug/L线性溶液36ug/L线性溶液48ug/L3.5.3.2 测定:将线性溶液分别进样,每个浓度点测定1次,绘制标准曲线,计算其线性范围和线性方程,一般线性回归系数必须符合附录1要求。溶液编号1号2号3号4号浓度(ug/mL)2468荧光强度124.583244.658366.658495.592方程If=61.250*C+0.918线性系数1.00003.5.3.3 结论:经验证线性范围回归系数1.0000,符合附录1要求3.5.4 方法的回收率按照附录1要求加入一定量的标,按样品处理方法进行处理,上机分析,结果应符合附录1要求。3.5.6.1 测定结果空白样品对照加标1号溶液加标2号溶液称样量(g)0.50.5 0.5加标量(ug/L)24样品浓度(ug/L)2.41444.44946.6143荧光强度114.206207.559306.872含量结果(ug/kg)120.7214222.4725330.7194回收率101.75104.99平均回收率103.373.5.4.1对应图谱3.5.4.2 回收率的计算公式:其中:Ch 回收率;V1 加标样溶液体积(ml)V2 加入的标准溶液体积(ml)m 称样量(g)Cp 加标样品中的待测物的浓度;(g/ml)CK 由空白对照液计算出的样品中待测物的含量(g/g);Cr 加入的标准溶液的浓度(g/ml).3.5.5 方法的准确性重复分析标准物质(实物标样)或水平测试样品,测定含量(经回收率校正后)平均值与真值的偏差符合附录1要求。测量次数12345678称样量(g)0.50.50.50.50.50.50.50.5荧光强度100.888113.87696.64796.204108.37998.391104.976101.984样品浓度(ug/L)2.13052.40652.04042.03102.28972.07742.21742.1538含量(ug/kg)107120102102114104111108平均含量(ug/kg)108.5标准物质含量(ug/kg)11030(ug/kg)收率校正后含量(ug/kg)105偏差(%)-4.7RSD%3.33.5.5.1 测定结果3.5.5.2 结论: 经检测标准物质的含量108.5ug/kg,回收率在80%-110%之间,测定含量(经回收率校正后)平均值与真值的偏差为-4.7% ,符合附录1要求。3.5.6 方法耐用性3.5.6.1 目的:确认在测定条件有微小变动时,测定结果不受影响的程度。3.5.6.2 操作步骤:3.5.6.2.1 调整负高压(30010)V,按验证实验条件测试标准溶液,记录平行样之间的相对平行样之间的相对误差见下表:系统参数样1样2平行样之间的相对误差(%)负高压(V)3001121083.6负高压(V)2901051022.9负高压(V)3101071042.803.5.6.2.3 结论:经验证在条件有微小波动时,对检测结果没有影响,符合要求3.6 总结: 通过此方法验证,证明方法符合要求,依照该方法进行检测时符合分析的要求4.附录14.1 回收率对于食品中的禁用物质,回收率应在方法测定低限、两倍方法测定低限、十倍方法测定低限进行三水平试验;对于已制定最高残留限量(MRL)的,回收率应在方法测定低限、MRL选一合适点进行三水平试验;对于未制定最高残留限量(MRL)的,回收率应在方法测定低限、常见限量指标选一合适点进行三水平试验。表1 回收率范围被测组分含量/(mg/kg)回收率范围/%100951051100901100.11801100.1601204.2 校准曲线应描述校准曲线的数学方程以及校准曲线的工作范围,浓度范围尽可能覆盖一个数量级,至少做5个点(不包括空白)。对于筛选方法,线性回归方程的相关系数不应低于0.98,对于确证方法,相关系数不应低于0.99。测试溶液中被测组分浓度应在校准曲线的线性范围内。4.3 精密度对于食品中的禁用物质,精密度试验应在方法测定低限、两倍方法测定低限、十倍方法测定低限进行三水平试验;对于已制定最高残留限量(MRL)的,精密度试验应在方法测定低限、MRL选一合适点进行三水平试验;对于未制定最高残留限量(MRL)的,精密度试验应在方法测定低限、常见限量指标选一合适点进行三水平试验;重复测定次数至少为6次。实验室内部的变异系数参考范围见下表。表2 实验室内部变异系数被测组分含量实验室内部变异系数(CV)% 0.1g/kg431g/kg3010g/kg21100g/kg151mg/kg1110mg/kg7.5100mg/kg5.31000mg/kg3.81%2.710%2.0100%1.34.4 测定低限方法的测定低限按下式计算:式中:CL 方法的测定低限;Sb 空白值标准偏差(一般平行测定20次得到);b 方法校准曲线的斜率。对于已制定MRL的物质,方法测定低限加上样品在MRL处的标准偏差的3倍,不应超过MRL值,对于禁用物质,方法测定低限应尽可能低。4.5 准确度重复分析标准物质(实物标样)或水平测试样品,测定含量(经回收率校正后)平均值与真值的偏差指导范围见下表。表3 测定值与真值的偏差指导范围真值含量/(mg/kg)偏差范围/%0.001-50+200.0010.01-30+100.01010-20+10101000151000100001000058.6 提取效率提取效率可用以下方法进行试验:a) 用阳性的标准物质或水平测试的阳性样品进行试验;b) 阳性样品用同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