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下册文言文复习.doc_第1页
七年级下册文言文复习.doc_第2页
七年级下册文言文复习.doc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七年级下册文言文复习伤仲永复习填空题。 1、本文就是通过记叙方仲永由幼年时天资过人到后来变得平庸无奇的故事,阐明了后天的教育和培养对成才的重要性的道理。这种叙议结合,就事说理的好处是以真实生动的事例说明具有普遍意义的道理,既令人信服,又给人以意味深长的思考。2、安排材料,详略得当。课文详写方仲永才能初露时的情形,略写父亲的贪利之举导致他才能衰退,并最终沦为平庸的情形。这样安排材料的作用是使文章内容集中而主题鲜明。3、先扬后抑,跌宕多姿。例如文中写幼年时方仲永天资聪颖、才思敏捷;方仲永其父“利其然”“不使学”为下文埋下伏笔是“抑”。采用这种写法的好处是表明作者对“不使学”,不让人才“受于人”这一错误做法的否定、批判态度,有力地突出了文章的主旨。4、语言精当,言简意丰。例如写幼年方仲永的表现时,用“忽”“即”“立”三个副词,使一个天资非凡、文思敏捷的神童形象跃然纸上。写其父行为时,用一“利”字提示出他贪图钱财、目光短浅的特点;用“环谒”一词形象地刻画出他贪则自得,可悲可叹的愚昧无知之态,笔墨凝练,言简意丰5、事实上,方仲永如同常人的原因有很多,其一,从乡邻的“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其二,从其父的角度来看,“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其三,从方仲永本人来看,“其受于人者不至也”。(引号内填原文)三、回答问题。1、本文题目是伤仲永,文中的“伤”是什么意思?为什么要“伤”?答:伤是哀伤、叹息的意思。因为仲永原本天才,没有得到后天良好的教育,而变的平庸。 2、“世隶耕”三个字在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答:对“未尝识书具”、“ 不使学”的必要铺垫和对方仲永天资过人的有力衬托。 3、开篇一句交代了方仲永的那些方面?答:籍贯、身份、姓名及家世 4、文中“邑人奇之”的“奇”有什么含义?答:“奇”是“以为奇”的 意思。但不止是好奇,也会有尊重人才的意思,表明仲永的才能得到全县人的承认。 5、从“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中,可以看出仲永的父亲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答:贪图钱财,目光短浅,愚昧无知。 6、作者为什么极力渲染方仲永幼时的天资?答:为了强调后天的教育和培养对人的才能的发展是十分重要的,让读者领悟到人的天资和后天成才的关系。 7、“余闻之也久”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答:承上启下 8、文中的“受之天”指的什么?“受之人”又指的什么?答:“受之天”是指人的先天条件好,即有天赋。“受之人”指人所受到的后天教育。 9、作为家长,在发现孩子天资聪慧时应该怎样做?方仲永的父亲是怎样做的?他为什么会这样做?答:因材施教,及时让孩子接受良好的教育,使其才能得到充分的发展;“不使学”;父利其然也、世隶耕、“邑人”的“捧杀”。10、“泯然众人矣”一句流露出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答:对方仲永“泯然众人”感到哀伤、惋惜。 11、从最后一段的议论看,作者通过方仲永从5岁到20岁才能发展变化的故事,意在说明什么道理?答:说明人的天资和后天成才的关系,强调后天的学习更为重要。 12、本文中仲永由天资过人到平庸无七的变化过程说明了什么?(仲永的故事给了我们什么启示?) 答:一个人即使有很高的天赋,如果不继续努力学习新知识,也很难取的成就。 13、方仲永这一故事的结局是什么?读完本文,你悟出什么道理?(本文作者要讲述的道理是什么?)答:泯然众人矣。说明了人的天资与后人成材的关系。人的才能有赖于后天的教育和培养,即使是天赋很高的人,如果不受教育,也会变成平庸无能的人。 14、你怎样看待方仲永的父亲的做法?答:方仲永的父亲贪图小利却断送了仲永的前途,这是相当愚昧无知的,是让人鄙弃的。 15、文章最后一段议论讲述了什么道理?对作者的评论你有什么看法?答:强调后天的教育和培养对发展才能的重要性,形象地说明了后天学习对人发展的重要性。人的才能并非天生不变,教育和学习在一个人的成长中是很重要的。 16、你认为资质聪明的人怎样才能成才?答:不骄傲,勤努力,发扬自己的长处,继续发展。 17、你认为人的天资和 后天教育培养是什么关系?哪方面更重要?答:二者相辅相成,后天教育更为重要。 18、如果你天资聪颖,是 一个方仲永式的神童,你将怎样做?答:如果我是个神童,我也会努力学习,在社会飞速发展的今天,不学习将会落后,我要勇于进取,敢为人先,将来更好地回报社会。 19、如果你学习成绩一般,你是否会自暴自弃?答:如果我成绩一般,我也会加倍努力,以为我知道“一分耕耘,一分收获”的道理。 20、请你结合本文内容写几组不少于五言的对偶句。答:1、方仲永空有天资智,朱买臣全靠勤奋功。 2、聪慧无为伤仲永,勤奋有成勉后生木兰诗复习按课文填空木兰诗选自宋朝郭茂倩编的乐府诗集,这是南北朝时期北方的一首民歌。全诗通过叙述花木兰代父从军的故事,塑造了一个英勇善战,勤劳能干,不慕名利的女英雄形象。.写木兰出征前紧张、周密准备的句子是: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写木兰从军后艰苦的战地生活的对偶句是:朔气传军柝,寒光照铁衣。.用比喻赞颂木兰谨慎、聪明、勇敢、能力不逊于男子的议论句是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写木兰矫健雄姿的句子是: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写木兰一家人高高兴兴迎接她回家的情景的句子: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诗中的“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一句,用对偶和互文的修辞手法,十分概括地描写了战争的旷日持久,激烈悲壮成语“扑朔迷离”源于木兰诗中的“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 ”一句诗文。扑朔迷离:比喻事情错综复杂、难以分辨。写木兰深明大义,代父从军的句子是: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诗中描写边塞战地夜景的两句是: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突出木兰不图功名利禄的高尚品德的句子是: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描写宿营地空旷荒凉的句子是: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内容理解1、结尾一段是吟唱,以兔为喻,赞扬了什么?答:赞颂木兰女扮男装代父从军长期征战的谨慎和机敏。 2、“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 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这一结尾该怎样理解?答:这是木兰对战友们的“惊忙”所作的回答,也是作者对木兰的深切赞美,表现了木兰的稳重机智,更向我们提示了一个深刻的道理:女子若有施展抱负的机会,她们的智慧、谋略和才能并不比男子逊色。 3、你认为木兰替父从军,千百年来这一故事在民间广为流传的原因是什么?答:木兰是一个普通的纺织女郎,在国家危难之际,她能冲破种种阻绕,毅然代父从军,这种精神令人敬佩。她既有女性的情怀,又有英雄的气概;既有为国家献身的精神,又有不慕名利的纯洁品格,她的形象光彩照人,这也正是这个故事千百年来广为流传的原因。 4.品味“开”、“坐”、“脱”、“著”、“理”、“帖”这6个动词的表达作用。答:写出了木兰归家的喜悦和对故物的亲切。 5.分析“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这两句诗的表达作用。答:不仅写出了伙伴惊讶情态,还从侧面写出了木兰的英雄气概。 6本诗写木兰从军的全过程,全诗共写了几件事?哪些详?哪些略?这样的详略安排突出了木兰哪些方面的思想品格?答:写了木兰决定代父从军,准备行装奔赴战场,十几年征战生活,辞官还乡与家人团聚。其中代父从军、辞官与家人团聚是详写。详写这些内容突出了木兰深明大义,勇于献身,不慕功名,热爱祖国和家乡的中国女英雄的高尚品格。 7、结合全诗,你认为是木兰的形象特点是什么?答:木兰是一个少女,又是一金戈铁马的英雄。在国家需要的时候,她挺身而出,驰骋沙场,立下汗马功劳;胜利归来后,又谢绝做官,返回家园,重新从事和平劳动。她爱亲人也爱国家,把对国家对亲人的责任感融合到了一起。木兰的形象集中体现了中华民族勤劳、善良、机智、勇敢、刚毅、淳朴的优秀品质。8、这首诗的主题是什么?答:赞颂劳动人民出身的妇女英雄,反映人民对和平生活的向往。 9、结合具体语句,说说木兰有哪些可敬、可爱之处。答:木兰有许多可敬、可爱之处。如“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一个女孩子看到家里没有兄长,父亲已年老体衰,毅然替父从军,这种精神令人敬佩。又如“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她和将士们一起拼死作战,十年驰骋于疆场,这种英雄气概也是可敬、可爱。再如“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这种高尚行为又是多么可敬、可爱。 10、课文叙述了一件什么事?请概括回答。答:木兰替父从军的故事。 11、用五个四字短语概括全文主要情节。答:停机叹息-决定从军-奔赴战场-征战沙场-还朝辞官-欣喜还乡讴歌木兰。 12、诗中对木兰出征前置办行装、从军征战生活以及得胜归来等情节,哪些写得详细?哪些写得简略?这样写的好处是什么?答:诗中对木兰从军的准备以及还朝辞官、回家与亲人团聚写得详细,对战场写得简略。由于诗的重点不在于表现主人公驰骋沙场、克敌建功的英雄行为,而在于颂扬木兰勇于献身、不图荣华富贵的高尚情操。这样写使主题更加突出。13、中国历史上女英雄事迹:穆桂英挂帅、梁红玉抗金、唐赛儿起义。 14、用从 一句中,我读出了一个 的木兰,因为 。示例: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一句中,我读出了一个急于还家的木兰,因为这里的“愿”驰”写出了急于还家的迫切心情。从“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不闻机杼声,惟闻女叹息”读出一个勤劳、孝顺、心事重重的花木兰。从“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一句中,读出了一个勇敢坚毅、忠孝两全的木兰。从“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一句中,读出了一个有着坚毅、刚强的英雄气概的木兰。从“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一句中,读出了一个不慕荣利的木兰。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一句中,读出了一个眷念父母、眷念故乡的木兰。从“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当窗理云鬓,对镜贴花黄”中读出了一个爱美的木兰。从“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一句中,读出了一个机智谨慎的木兰。 15、体会本文中修辞手法的运用 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分析:铺陈地写出木兰连赴东西南北四市,匆忙购置战马鞍具的情景,具体生动地表现了木兰出征前紧张繁忙,周密有序的准备情形。“旦辞黄河去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运用了对偶修辞方法。“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和“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这两组对偶句之间,层层递进,表现出木兰出征的路线,征程的遥远,军情紧急,行军的神速。“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和“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写出了宿营地怎样的环境?衬托了木兰出征后的什么心情?点明了宿营地的荒凉。衬托了木兰出征后的思亲之情。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运用夸张的手法,突出表现了木兰在战场上英勇杀敌的飒爽英姿。 爷娘闻女来磨刀霍霍向猪羊:运用排比的修辞手法,具体生动地表现了家人迎接木兰归来时的喜悦心情。口技复习1、 本文描述了民间艺人高超的口技。我们身边也有很多精彩的民间技艺和健康的民风民俗,请你仿照示例,选择熟悉的一种加以描述。(4分)示例五月五日端午节赛龙船。龙船形如柳叶,船头船尾刻有彩色的龙头和龙尾。水手们穿红着绿,一人击鼓,一人举旗,阵容整齐。比赛开始,锣鼓齐鸣,但见水手们和着鼓声,桨起桨落,动作刚劲。龙船如飞,争先恐后,紧张激烈。岸上的人也拼命地呐喊助威。场面蔚为壮观。 2、用横线画出文中第4段描写听众反应的语句,从表现口技者的角度看,这属于什么描写,有什么作用?答:侧面描写,烘托表演者技艺高超。 3、用“/”划分下列句子的朗读节奏。(1)妇/抚儿乳 ,儿/含乳啼。(2)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 4、作者在选文第一段中是怎样表现口技之“善”的?答:既有正面描写各种声音,又有侧面描写宾客为表演所陶醉的神态。 5、有人说“俄而百千人乎”一句转接太快,不合实际,应有夫妇一家,再到林家、街坊,在写“百千人大乎”。你怎么看?说说你的理由。 答:这样反而过于啰嗦,不能表现大火灾刻不容缓的情景,更不能很快地将口技人的表演推向高潮,反而淡化口技者高超的技艺。 6、简要概括这段文字作者的写作思路。答:表演火灾谈论赞叹听众反映 7、“虽人有百手几欲先走“划线句子的表达方式是什么?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简析修辞的表达效果。答:用了议论的表达方式,对偶、夸张的修辞方法,从不同方面高度赞扬了口技者的技艺高超。 8、口技者的表演具有逼真的效果,其高度的艺术感染力都表现在哪里?答: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 ,两股战战 ,几欲先走。 9、选文中出现的拟声词有(许许,力拉),写出对百千声响做总的概括的句子(凡所应有,无所不有) 10、 故事中有很多带有“声”字的诗句,请写出两句 答:(1)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11、第二段中有一处用了什么修辞?作用怎样?答:排比;语势急促,突出表演的第一个高潮。 12、那些词语说明听众听得入神?答:伸颈,侧目,微笑,默叹,以为妙绝。13、 选文描写的顺序是什么?答:由远到近,由小到达,由外到内。 14、找出对口技表演者的侧面描写。答:满坐宾客无不伸颈 ,侧目 ,微笑 ,默叹 ,以为妙绝。15、那几句话能写出大儿醒后心理不快的情绪?答:絮絮不止。 16、 对第一段有关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A 口技人会见众多宾客,高兴之余,在自己家里为他们做了一次精彩的演出。17、 对第二段有关内容理解有误的一项是(C)C 口技人模拟的情景中涉及了这一家人共有五口。18、 前一段“满座既然,无敢哗者”八个字除了能烘托气氛之外,还能起到什么作用?答:侧面反衬表演者的技艺高超。19、 第一段中用四个“一”列举道具,有何用意?可否把“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改为“桌、椅、扇、扶尺各一”?答:(1)暗示道具简单 (2)不能,因为原句更能衬托表演者的高超技艺。 20、 第一段中的“善”字是统领全文的关键字眼,仔细阅读第二段文字后回答,作者在第二段中怎样表现口技之“善”的?答:既有正面描写的声音,又有对侧面描写宾客为表演所陶醉的神态。 21、 文章开头和结尾两次把“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交代得清清楚楚,这对表现口技者的技艺有什么作用?答:首尾呼应,写口技人道具简单,反衬口技人表演的技艺高超。 22、语言品味任选一句,分析其表达的作用和效果。 (1)满坐宾客无不伸颈,侧目 ,微笑 ,默叹 ,以为妙绝。答:通过伸颈、侧目的动作描写,微笑、默叹的神态描写,侧面烘托口技人表演技艺高超。 (2)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 ,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答:通过“变色离席”的神态描写,“奋袖出臂 ,两股战战”的动作描写,“几欲先走”的心理描写,侧面烘托口技人的技艺高超。 23、用简明、概括的文字写出(2)(3)(4)节文字的内容。第(2)节:口技者摹仿一家人深夜由睡到醒的过程以及宾客的反应。第(3)节:一家人由醒到睡的过程以及宾客的反应。第(4)节:家里失火,家人救火的过程以及宾客的反应。 24、“京中有善口技者”中“善”字在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答:是全文的文眼,统领全文。 25、第二段中“满座宾客无不伸颈,侧目,微笑,默叹,以为妙绝”写的是什么?起何作用?答:(1)写的是听众的神态,动作。(2)侧面烘托口技人技艺高超。 26、文章第一段中“满座寂然,无敢哗者”有什么作用? 答:反衬口技人的技艺高超,烘托表演即将开始,场面肃静而紧张的气氛。 27、表演失火,救火的声音时,写出了听众的神色、动作、心理,请把文中有关句子写在下面。 听众的神色:变色离席听众的动作:奋袖出臂,两股战战28、本于段着重描写的场面是什么?是按什么顺序进行描写的? 答:失火,救火的场面,由少到多。 29、 用原文回答下列问题(1)直接表现火势凶猛的句子:中间力拉崩倒之声。火爆声 ,呼呼风声(2)表现大火中人们行为的句子:又夹百千求救声,曳屋许许声 ,抢夺声 ,泼水声。 (3)侧面称赞表演者技艺高超的句子: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4)正面称赞表演口技者技艺高超的句子:虽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人有百口 ,口有百舌 ,不能名其一处也。30、请用下划线画出以上情景中听众的反应,并将文中另两个场景中表现听众反应的句子写在下面。答: 第一个场景:满坐宾客无不伸颈 ,侧目 ,微笑,默叹,以为妙绝。第二个场景:宾客意少舒 ,稍稍正坐。 31、 分局上面的文段内容填写对联。 上联:千种声响惊宾客 下联:一张巧嘴乱真假 32、从文中找出议论性的句子,并分析议论的作用。 答:虽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人有百口 ,口有百舌 ,不能名其一处也。从不同方面赞扬口技者技艺高超。33、“遥闻深巷中犬吠”一句中“犬吠”一次在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答:烘托夜深人静的环境气氛,也是一家人由睡到醒的原因。 34、“伸颈,侧目”的含义是什么?“默叹”的含义是什么?答;伸长脖子,斜眯着眼睛;暗暗地赞叹。 35、变化默写:1、 反衬“扶尺一下”所造成肃静紧张的气氛的语句。答:满座寂然,无敢哗者 2 、侧面描写宾客听得入神的神态的语句是。答:满坐宾客无不伸颈 ,侧目 ,微笑 ,默叹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