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峡》教学设计.doc_第1页
《三峡》教学设计.doc_第2页
《三峡》教学设计.doc_第3页
《三峡》教学设计.doc_第4页
《三峡》教学设计.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三峡教学设计教材分析:三峡一文选编在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六单元第26课,是本单元描写自然山水的优秀篇章之一,体现了本单元的单元特色。该文节选自水经注,是我国南北朝时期著名地理学家郦道元所作的一篇写景散文,它以简洁凝练、富有概括力的语言,简单勾勒了三峡峰峦重叠的景观,并用浓墨重彩描绘江水四季的变化以及与之相伴的万千气象。写山,突出连绵不断、遮天蔽日的特点。写水,则描绘不同季节的不同景象。如夏季的水流迅疾,春冬的清澈明丽,秋季的凄凉肃杀。文章富有诗情画意,朴素自然,意味隽永,通过对景物的描绘来抒发了作者对三峡的赞美之情和对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教学目标:(图片第4张)知识与技能:1、 诵读课文,理解文意,掌握文言词汇的意义与用法。2、品味语言,学习本文抓住特征描写景物的方法。过程与方法:1、做好课前准备,诵读课文,借助工具书扫清文字障碍,课前基本能达到背诵课文。2、教师引导,学生为主体,小组合作讨论,理解文意,品析语言,体会文章主旨。3、收集三峡相关资料,课堂上自由交流。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感知三峡之美,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壮丽河山的思想感情。2、 对比今昔三峡,构想未来三峡,培养学生开拓创新精神。教学重点:1、背诵课文,掌握文言词汇。2、品味语言,准确把握三峡山水的景物特征。教学难点:1、品味语言,深入作品意境,获得美的享受。2、指导学生学习本文抓住特征写景的方法。学情分析:八年级学生,虽然具备了一定的文言文基础,但文言文水平参差不齐,对一些特殊用法的文言词汇难以做出正确的理解,导致在理解文意上还有一定的障碍,因此,在教学中一方面让学生借助课下注释自己疏通文意,同时对课文中某些词句的翻译理解,还需要老师的指导。至于朗读的指导、品析语言等重点环节,更需要老师通过多种手段、不同角度的引导点拨,以期顺利完成教学任务。由于我们面对的是农村学生,学生知识面狭窄,视野不够宽阔,对三峡的了解不多,因而在课前老师应提醒学生收集三峡的相关资料,以便学生在学习活动中能主动参与学习交流。教学设想:在这一节课的教学中,我想体现一种新的文言文教学思路。教师在课前做好教学设计,准备好教学资源(PPT课件),采用现代教育技术多媒体进行教学,并在课前将全班学生分为八个小组,给学生讲清楚课前预习目标。教学实施中以学生为主体自主探究学习,老师辅助学生学习的方式完成教学。学生活动以诵读与讨论为主,读中释义,读中品味,论中释疑,论中赏析,通过学生多层次、多角度的朗读与讨论,使其对文本的理解由浅显逐步走向深入,感受三峡美丽多姿的山水风光,培养学生的阅读文言文能力以及品味语言的能力。教学资源: 三峡PPT课件、三峡视频朗读教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设计意图:以三峡相关的诗与图片导入,让学生获得美的感受,调动学生情感)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来朗读一首诗歌,请看大屏幕(多媒体展示图片1),同学们知道这首诗吗?现在我们一起来朗读这首诗。早发白帝城(唐)李白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同学们知道这首诗写的是什么地方吗?(三峡),同学们想到三峡游一游吗?今天,就让我们跟随北魏地理学家郦道元去游览一下1500年前的古三峡吧!(图片第二张)二、检查预习,诵读课文,初步感知。(设计意图:检查学生预习情况,了解学生朗读水平,进一步训练学生朗读水平,并以诵读初步感知三峡风光。)1、学生试读或者试背课文,教师从听生读背中检查学生课前是否将文字障碍扫除。2、教师播放视频朗读。(2分钟)(展示图片第4张)要求学生边听边想自己有没有读错的字音,注意句子停顿、语气、语调等。3、学生自由朗读。在学生朗读之前老师提出要求:读准字音、停顿,读准节奏。 三、小组汇报预习讨论成效,疏通文意,理解内容。(设计意图:培养学生合作探究,自主释疑的能力)师:要想把文章读得声情并茂,首先得理解文章的意思,课前老师已经请同学们结合书下注释,以小组合作探究的方式疏通文意,现在请各小组代表结合本组讨论记录汇报交流情况(若有本组未理解的地方,先主动请某个小组帮助解决),其他小组加以评价。1、小组朗读代表先朗读,再小组发言代表做交流汇报,其他小组点评。2、小组解决不了的,可请其他小组帮忙。3、老师提问重点字词、句子,帮助学生加强理解,积累重点文言词语。教师预设(书下没注释的重点词句):(展示图片第5张)(1)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自:如果;曦:日光)(2)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虽:古义,即使 今义,连词 虽然;奔:动词用作名词,飞奔的马;疾:快)(3)清荣峻茂,良多趣味。(良:的确)(4) 林寒涧肃(树林和山涧显出一片凄凉和寂静。运用互文修辞手法)(5)常有高猿长啸,属(zh)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属:连接;引:延长;空谷:名作状语,在空荡的山谷里;转:通“啭”婉转发声;绝:消失)四、筛读课文,读中品味语言,读中赏析美景,读中把握感情。(小组比赛)(设计意图:师引导学生边读边品边析边悟,深入理解课文。以比赛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兴趣,更好地达到教学目标)师:理解了文章的基本内容,相信同学们的朗读会比刚才更好,接下来,请同学们看画面(展示多媒体6张),各小组看到画面迅速地从文中找到相关语句描绘画面,把所找的句子朗读出来,并对该句加以品味,对画面加以赏析。各小组比一比,哪个小组找得快,读得好,品得深,析得美。1、大屏幕出示夏天江水湍急奔涌的画面:(展示图片第7张)(1)老师提问:A、这个画面,让你联想到文章中的哪些句子呢?(学生说出描写夏水的句子)B、这些句子应该用怎样的感情朗读?(引导学生明确:要读出夏水湍急汹涌的气势,语调应高昂,语速应快一些。)C、这些句子描绘出了夏水的什么特点?(“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描绘出夏季江水暴涨后水势浩大的景象;“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运用比喻、夸张的修辞手法,生动表现了水流的湍急。)D、同学们看到的这幅美景,美在何处?(整个画面展现了三峡夏季的奔放美。)(2)小组学生比赛朗读、品味、赏析以上问题。2、大屏幕出示春冬江水清澈、飞瀑流泉的画面:(展示图片第7、8张)(1)老师提问:(同上)请同学们仿照上面的设问角度用几句话表述出来你对这幅画的品析。这个画面,又让我联想到文章中的、句子,(学生说出描写春冬景象的句子)这些句子应该用、的感情朗读,(引导学生明确:要读出令人陶醉、心旷神怡的感情,语调轻松欢快。)这些句子描绘出了、的特点(“素湍绿潭,回清倒影,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春冬季节的水绿白相间,色彩绚丽;动静结合,有声有色;急流,深潭,悬泉,瀑布,水流姿态纷呈,各显风姿,相映成趣,生动表现了春冬季节三峡的秀丽风光。),我从这幅图画中欣赏到了三峡春冬季节的、美。(整个画面展现的是三峡春冬季节的清幽美)(2)学生朗读并表述。(小组相互补充完善)3、大屏幕出示秋季高猿哀鸣、林寒涧肃的画面:(展示图片第9、10张)(1)老师提问:请两小组之间仿照前面提问的角度,一组提问,另一组回答。(2)小组互问互答这个画面,让你们想到文章中的哪些句子?(另一小组说出描写三峡秋季的句子)这些句子又应该用怎样的感情朗读?(要读出哀伤、凄凉的感情,语速较慢,语调低沉。)这些句子描绘出了三峡秋天景象的什么特点?(“晴初霜旦,林寒涧肃”,“空谷传响,哀转久绝”,因为秋季江水枯竭,草木凋零,寒气侵袭,所以山谷空旷而肃杀,加之猿猴的悲鸣长啸,更增添凄凉之气。)你们看到的这幅美景,美在何处?(展现了三峡秋季的凄婉美。)4、学生自由选择句段背诵。(此环节根据时间灵活处理,可以舍去)老师提示:如果学校组织同学们去三峡旅游,你认为哪个季节去好呢?请结合课文说说你的理由。你最喜欢哪个季节或哪些句子?试把自己最喜欢的句段背诵下来,你行吗?.5、叫一两个学生说出会选择哪个季节去三峡旅游及去的理由,并背诵自己喜欢的句段。(此环节根据时间灵活处理,可以舍去)6、赏析三峡山的特点(展示图片地11张)(略讲)(1)师问:本文除了描写了三峡的水外,还写了三峡的什么?请找出相关的句子朗读,感受它有什么特点?(山,连绵不断、遮天蔽日、雄奇险拔)(2)生朗读后回答问题。7、通过我们对三峡的品读赏析,你理解到作者在写景的同时流露出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对三峡的热爱与赞美之情。)(图片第12张)8、师生比赛朗读。(根据时间多少确定进行与否)师:同学们的朗读已经非常到位了,下面我们就来个男女生朗读比赛,看看男生读得好还是女生读得好。老师范读第一段,男生读第二段,女生读第三段,全班齐读第四段。五、理清写作思路,学习写作技巧(设计意图:指导学生系统概括文章,学习写景技巧,提高学生写作水平)1、老师小结。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充分领略了三峡四季的奇绝风光,她或雄奇,或奔放,或秀丽,或凄婉,我们为作者那精彩的文笔惊叹的同时,更为祖国有这么壮丽的河山而骄傲!2、师生共同理解文章写作思路。(作者先写三峡的整体风貌,然后抓住了三峡最有特点的时间夏天,春冬,晴初霜旦,高峻的山峰,汹涌的江流,清澈的碧水,飞悬的瀑布,哀转的猿鸣,悲凉的渔歌,三峡的奇异景象,被描绘得淋漓尽致。写出了三峡独特的美 奔放美,清幽美和凄婉美)(展示第13张图片)3、老师在引导学生得出文章整体结构的基础上提问:为什么作者写三峡的水不按照春夏秋冬的顺序写,而是按照夏、春冬、秋的顺序?4、(大屏幕出示“相关资料” ),介绍作者郦道元以及水经注,引导学生明确以上问题:因为水经注是给江水作注解的,所以作者在描写三峡的水时,按照江水由盛大到枯竭的顺序来安排,而不是按照春夏秋冬的顺序安排。(展示第14、15张图片)5、作者在写景时,不仅合理安排了顺序,而且运笔也富有变化,动静相衬、正面与侧面结合,仰视与俯视结合,全景与特写结合,请随老师一起朗读并找出相应的语句体会。(大屏幕展示第16、17、18张图片)六、课外拓展延伸、多角度了解三峡(设计意图:开阔学生视野,激发学生思维,积累三峡资料)(此环节根据时间灵活处理,若课堂上没时间,则3、4、5题以课后作业完成。)(展示第19张图片)老师提问:1、这节课我们随作者一同游览了1500多年前的古三峡,那同学们知道今日的三峡有何变化吗?(展示大屏幕)(三峡水电站)2、三峡以其丰富的特有地理资源,如今已被智慧的中国人民充分地利用起来造福人类了,同学们是未来的建设者,请同学们放眼未来,说出你对未来三峡的构想。3、如果你是导游,请你结合本课作者描写的三峡景物特点为三峡写一段导游词。4、由于三峡之美丽风光,历来是文人墨客的写作题材,请同学们收集关于三峡的诗词,并诵读。5、我们常常说到历史典故,关于三峡的典故也不少,请同学们收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