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幼儿园课程管理的思考.doc_第1页
关于幼儿园课程管理的思考.doc_第2页
关于幼儿园课程管理的思考.doc_第3页
关于幼儿园课程管理的思考.doc_第4页
关于幼儿园课程管理的思考.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关于幼儿园课程管理的思考 幼儿园课程管理是指有关人员对幼儿园课程活动、课程文本、人员的管理。构建一套科学有效的课程管理模式是幼儿园园本课程得以有效实施的组织保障。我园在园本课程的开发、建设过程中,形成了三个层面、五个阶段的课程操作模式;遵循了四个结合、三个转变的课程实施原则;实践了两个提高、四个加强的课程管理手段,由此,多角度、全方位地形成了一整套科学有效的课程管理模式,从管理机制上来保障了园本课程的有效实施。 一、有效的课程操作模式三个层面、五个阶段 三个层面: 1、园级层面负责规划幼儿园的整体课程框架,根据幼儿园课程发展远景与课程目标以及各年龄阶段学期目标确立课程框架与组织形式,以“主题活动”统领,教学活动支撑,体育活动保证,区域活动拓展,自主游戏丰富,环境资源渗透,保育工作兼顾,家长工作配合的课程框架与组织形式,并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作进一步的调整与完善。 2、年级组层面根据幼儿园总的课程规划,结合大、中、小班幼儿年龄特点和组内教师特长,以年级组为单位,具体研讨课程中的核心主题,并组织实践观摩和问题研讨等,着重解决课程落实过程中暴露出的共性问题,达到对课程动态管理的目的。 3、班级层面班级教师结合班内幼儿发展的实际情况后,融入自己的个性特点和教学风格,进一步拓展课程的内容,创新课程的开展形式,将课程计划分解在班务计划和月、周、日计划中,从而保证幼儿一日活动的有效性。 五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年级组审议:主题活动开展前,年级组集体对教材进行审议,结合本园实际以及本土文化,删减极少数不适合我园实际的内容,并调整主题目标(如农村孩子动手能力相对强些,语言表达能力相对弱些,与此相适应地提高或降低目标)使,主题目标落到我园孩子的最近发展区内,然后设计主题活动环境创设方案、讨论家庭、社区资源开发与利用的要点,集体制定出一份主题活动计划。年级组内分教师设计好主题中的每个活动。 第二个阶段班际审议:班级开展主题活动之前,拿出第一次审议后的主题活动计划,结合班级实际,考虑幼儿已有经验,作适当调整,对主题中的每一个活动也同样作相应调整,并写出调整理由。 第三个阶段交流调整:年级组内交流主题活动方案实施进展及效果,共同解决存在的问题并调整活动方案。 第四个阶段小结反思:一个主题结束后,各班总结主题活动方案实施过程中的经验与不足,写出主题的反思调整,在年级组内交流,在此基础上,年级组找出共性问题,明确下阶段重点要解决的问题。 第五个阶段资料整理:在一学期主题活动全部结束后,将所有资料按规定的要求整理成主题课程文本资料,供其他年级组参考和创造性使用。 二、有效的课程实施原则四个结合、三个转变 新纲要指出:教育活动的组织与实施过程是教师创造性地开展工作的过程。因此,我园在课程实施过程中,遵循了规范与创新相结合、统一与灵活相结合、预设与生成相结合、幼儿园与家庭社区相结合的四个结合原则,进而实现了从静态到动态、从单一到多元、从预设到生成的三个转变。 四个结合: 1、规范与创新相结合的原则 在刚开始构建园本课程的时候,教师们普遍习惯了服从的课程管理方式,对于开放、自主的课程模式显得不知所措。因此,我园在规范课程总的培养目标、课程时间安排比例等大框架的基础上,鼓励教师创造性地选择与使用教材,真正做到规范与创新相结合。 2、统一与灵活相结合的原则 幼儿园要统一把握幼儿在园一日活动的安排、各种活动之间的时间比例、课程内容的四种形态(即游戏、生活、学习和运动)是否平衡等问题。而教师可以在追随幼儿的过程中,灵活调整活动计划,更好地满足幼儿发展的需要。 3、预设与生成相结合的原则 在课程实施过程中,我们要求教师既要重视预设活动,又要引导生成活动,在坚持预设与生成相结合的过程中,满足幼儿的兴趣,促使幼儿各种经验得以整合。 4、幼儿园与家庭、社区相结合的原则 幼儿园应加强与家庭、社区的密切合作。积极创造条件,让家长认同、支持、参与幼儿园课程的开发和实施。充分利用家庭、社区及周边环境的教育资源,扩展幼儿生活和学习空间。多途径地协助家长提高家庭教育的能力,共同促进幼儿的健康成长。 三个转变: 1、从静态到动态 课程的实施由原本的静态过程转变为一个动态的过程,因为幼儿的需要、兴趣、经验和能力是多样的,当我们的计划与幼儿的兴趣、关注热点发生矛盾时,教师就不能按照计划逐条进行,而是追随孩子的需要对计划做出调整。可以说,计划是静态的,调整是动态的,课程的实施就是在静态的计划中进行动态调整的过程。作为管理者,就要把决定权交给教师,让教师决定活动的内容、时间和形式。教师则要充分发挥教育机智,抓住最佳教育时机,以满足幼儿个体发展差异的需要。 2、从单一到多元 课程的实施并不仅仅是教师的事,幼儿、家长和社区人员都能成为课程的实施者,而且他们所具有的特殊技能是教师无法取代的。例如,在中班的“过生日喽”的活动中,教师请来了一位在蛋糕店工作的家长,这位家长带来了做蛋糕的工具和材料,一下子就吸引了孩子们的目光,家长熟练地制作起蛋糕来,从牛奶到奶油,从无色到有色,再从简单的奶油到玫瑰花、花球,当一个色彩鲜艳、香气扑鼻的生日蛋糕出现在孩子们眼前时,孩子们的兴趣被激发了,有了强烈的操作愿望。幼儿在动手把牛奶变成奶油的过程中,获得了许多新的体验。 3、从预设到生成 在课程实施中,教师首先面对的是预设和生成活动的问题。教师不仅要具有良好的预设活动的能力,更要有灵活生成活动的能力。预设活动是教师根据原有的计划以及教育目标实现设计的,它主要来源于对完成近期教育目标的把握,对幼儿最近发展区的考虑以及对幼儿兴趣的设想。生成活动是教师根据本班幼儿实际发展情况,在幼儿的活动中产生的。它来源于各种活动、细节、情景。生成活动的特点是活动的生长点,它与幼儿的兴趣紧密相连,活动的展开以幼儿内在的需求为动力。正确处理预设活动与生成活动的关系,在预设中生成,在生成中调整,是新型课程实施的特点之一。我园在预设到生成的转变过程中,遵循了循序渐进的原则,鼓励教师从生成一个活动到生成两个活动,再到生成多个活动,最后到生成主题,这样循序渐进的转变,使教师不至于迷失方向,而盲目生成。 三、有效的课程管理手段两个提高、四个加强 两个提高: 1、提高管理者的服务意识 课程管理的关键在于管理者能否有效调动教职工的工作积极性,能否支持教师在工作中最大限度地发展其专业能力。因此,对于管理者来说,必须转变观念,只有树立强烈的服务意识,才能取得良好的课程管理效果。 首先,幼儿园课程管理者要给予教师相应的课程决策权,允许教师根据本班幼儿发展状况、能力水平,自行研究、设计合适的弹性计划,允许教师根据幼儿的实际活动状况调整活动的进程,根据活动的需要布置和更换教育情境,并允许教师自行选择课程资源与课程评价工具、方式,等等。 其次,在软件资源配置中给予教师支持和服务。管理者在增强幼儿园硬件资源配置的同时,也要加强幼儿园软件资源的建设。比如增加幼儿园书籍资料、网络资料途径等,为教师的课程设计提供新思路。社区、家庭等一切周围环境中的人、事、物都是可利用资源,为了使这些资源能充分地利用在课程设计中,管理者也有责任协调好各方面的关系和力量,使之为幼儿园教育服务。 再次,为教师的学习与成长服务。幼儿园课程管理者的另一项重大任务就是为教师的专业成长、发展提供支持和服务。应创设各种机会让教师走出幼儿园,接触多种外界信息。同时,建立园本培训网络,开展丰富的培训,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 2、提高教师的专业发展能力 首先,管理者应引导教师将自己的发展过程作为反思的对象。在自身发展过程中,参考其他教师发展的一般路径,不断对自己的发展过程进行批判性反思,并将此作为自己专业进一步发展的行动依据。 其次,强调教师不仅是发展的对象,更是自身发展的主人。一名懂得自身发展的教师不仅仅依赖正式的教育来获得发展,而且能将发展与自己的日常生活密切结合起来,在日常教学工作中学到有利于自身发展的东西。因此,我们鼓励教师做一个有心人,随身携带一个笔记本,记录自己最近想解决的问题,设法收集有关资料,而后确定包括学习目标、资源和学习方法在内的系统行动计划,寻求对同样问题感兴趣的合作者,寻求可能的学习策略,安排专门时间阅读有关资料、反思和写作,在自学过程中,自觉地从幼儿或同事那里获得信息反馈等等。 四个加强: 在具体的课程实施过程中,我们非常注重教学管理,主要体现了四个加强。 1、加强课程实施的管理,重在实效性和再构性。 2、加强主题计划执行力度,加强听课记录、评析等资料检查、反馈、调整改进,重在适宜性和反思性。 3、加强一日活动各环境质量、教师组织行为的检查,重在严谨性和投入性。 4、加强随机听课力度,重在“三看一听”。一看:活动设计是否符合新纲要理念,有没有自己独到的理解;二看:准备是否合理、充分利用可利用的资源;三看:幼儿活动中的表现是否积极、主动,能促进差异不同幼儿的均衡发展;一听:听你对活动的理解和分析以及你这样处理的依据。 我园在实践与反思、继承与发展中,努力构建与幼儿园课程改革相适宜的有效的课程管理模式,但我们相信,新型课程管理没有最好,只有更好。我们会把追求“更好的管理”为己任,不断学习,努力探索,在开拓中进取,在创新中发展。 习惯养成,首先要记住两条基本要领:一曰“规”而“范”之,即要以某些“规矩”指导、规范孩子的日常行为;二曰“习”而“惯”之,习惯习惯,先“习”然后才能“惯”。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不加习练,难成习惯。这是铁的规律。具体做法有以下四条: 一是“讲”,即向孩子讲清道理,让孩子有所认识,知道“为什么”和“怎样做”。例如:要孩子养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出必告,返必面”等等习惯,事前必须进行一定的说理教育,使孩子懂得道理,学会操作,课程中的动画情景剧就是最生动的范例。 二是“练”即反复习练,这是十分必要的一条。人的习惯总是通过反复不断的习练而后成为习惯的。所以不能期望一次完成,需要经常督促,逐步巩固。要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只说一下,练一次是决难成为习惯的。 三是“鼓”,当孩子在日常生活中出现例如“爱打招呼”“帮助小伙伴”等等良好表现时,就要及时给予表扬和鼓励,让他们体验成功的快乐,从而充分发挥情感对习惯养成的动力机制作用。 四是“范”,即给孩子树立榜样,让榜样发挥示范,带头作用。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可以作为榜样的人物也是很多的,可以是现实生活中的人物,比如:老师、同伴、父母、亲朋、邻居等等,也可以是历史上的英雄、模范、先进人物等等。 从养成性教育模式看,可采用以下几种方式: 、情境教育 让幼儿以表演的形式在不同的社会情境中作出有效的行为对策。这种方式能帮助幼儿认识在日常生活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并作出合乎社会规范的行为反应,提高幼儿判别是非的能力、经受挫折的能力,增强社会适应性。 、家园同步教育 幼儿家庭与托幼机构密切配合,对幼儿的心理健康实施同步的教育,但具体方法可有所不同。如在幼儿园某周心理健康教育的主题是“分享与合作”,教育的方法可能是通过游戏进行,那么,在家里也应同时进行这一主题的教育,但方法可以是与父母分享食物,与邻居的小朋友合作游戏等。家园同步教育,往往比单方面实施教育的效果更好。 、典型教育 通过给幼儿一个典型的形象,让他们模仿,久而久之,就会养成与典型一致的行为习惯。幼儿多直观思维,模仿力强,这种教育往往能取得较好的效果。 、行为练习 让幼儿对已学习过的行为及技能进行反复的练习,加深幼儿对这些行为及技能的理解和掌握,从而形成稳定的行为习惯。 一、背景 纵观我国幼儿园课程,经历了一个由单一到丰富的发展过程:20世纪30年代,陈鹤琴先生针对当时幼儿园课程洋化、奴化的现状,提出举办中国化幼儿园的十五条主张,并在南京鼓楼幼稚园创立了以整体教学法为指导思想的单元教学;20世纪50年代,我们学习前苏联的分科课程;20世纪80年代,特别是20世纪90年代以后,幼儿园课程研究、教育创新形成多元化发展局面。这种多元化发展局面的形成,一方面是由于长期以来我国幼儿园课程模式单一、教育活动形式缺乏创新性和生命力的必然结果;另一方面,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以下简称纲要)明确指出,幼儿教师要根据纲要,从本地、本园、本班幼儿实际情况出发,制定切实可行,富有弹性的工作计划并灵活地执行,因地制宜地开展教育活动。教育部关于印发的通知也明确要求,贯彻实施纲要,要坚持因地制宜、实事求是的原则,认真制定本地贯彻纲要的实施方案,应从具体情况出发,切忌搞一刀切。此外,伴随社会的进一步开放,国际间交流进一步加强,幼儿教育越来越多地接触到了除前苏联以外的多种教育理论与实践,这对我国幼儿教育的整体改革、幼儿园课程研究产生了重要影响。 由此可见,幼儿园及其广大教师积极地置身于课程改革和教育创新的热潮之中是大势所趋,是必然的,也是社会对幼儿教育提出的要求。然而,在课程改革和教育活动形式探索的过程中,我们还应当清醒地认识到;幼儿园课改之路是在学习、借鉴、承传的基础上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创新过程,是一个艰苦而漫长、不断丰富完善的过程,而非一朝一夕所为,更不是做秀或昙花一现。 二、现状 现状一:务了别人的地,荒了自家的田 一些幼儿园在课程改革的过程中不是脚踏实地,而是沽名钓誉、盲目赶潮流。其主要表现是朝三暮四、囫囵吞枣,什么新潮学什么,什么流行跟什么,从分科课程到综合主题教育活动、区角活动、蒙氏教学、瑞吉欧,没有落下的;看到别人进行英语教学,自己就敢挂双语幼儿园的牌子;没有新潮可赶就自己移花接木地自造,组合几个活动设计就成园本课程开发了。整个过程就像小熊掰玉米,掰一个丢一个,结果一事无成。 这类幼儿园信息渠道畅通、灵活,具有强烈的学习主动性,并知道学习及其重要性,但弄不清什么是学习、什么是跟风,缺乏的是科学的儿童发展观、明确的课程学习目的、踏实认真的工作态度和孜孜不倦的探索精神。 现状二:邯郸学步,东施效颦 一些幼儿园不切合实际,不假思索地照搬套用、机械模仿他人。其主要表现是一慢二看三行动,随大流且被动效仿,见别人做得好自己就想学着做,既不知道为什么学也不知道怎样做,只是照猫画虎、随波逐流。如,只是在教育活动安排或计划表的“学科”(领域)二字后面加上“游戏”两个字,使之变成音乐游戏、美术游戏、科学游戏,就说自己是在实施游戏课程;在一个活动设计中涉及两个学科(领域),就称之为综合教育活动了;把幼儿的绘画工具,图书等集中在一起,再在相关位置贴上一张小纸条就变成了美术区、阅读区,成区角活动了;甚至还没有搞清楚瑞吉欧是怎么回事,就根据“瑞吉欧教授”的理念开始搞教育活动了;在参观、学习、观摩活动中不是认真学习和领会其课程理念、内容选择和活动形式的编制,并结合本园本班实际情况进行反思,而是端着摄像机、照相机对着幼儿园墙饰、环境设施、活动室布置、教学活动等“一丝不苟”地照单全收。其结果就像学步邯郸,别人的好东西没有学到家,自己已有的好东西却丢了。这种现象在一些小城镇和欠发达地区的幼儿园表现尤为突出。 这类幼儿园具有一定的学习要求和秉承态度也有杷事情做好的愿望,但没有处理好形式与内容、学习与深入研究之间的关系,它缺乏的是立足本园本班实际和因地制宜的客观性、实事求是的科学发展观,以及积极的内化、溯本求源的学习精神。 现状三:课题研究与课程实践两张皮 具体表现为好大喜功、急功近利、匆匆上马、草草收工。近年来,伴随幼儿园教育整体改革的逐步深入,教科研受到普遍重视,大家都在积极争取各级各类立项课题。课题立项前热火朝天、信心十足,势在必得,似乎争取到的不是研究课题而是某种荣誉,但课题一旦到手,实践中却是另一番景象:幼儿园、教师都在“忙”,领导忙事务,教师忙备课搞活动,课题研究与当前幼儿园的教育实践设关系;有的课题研究就像黔之驴,踢完头三脚即无计可施;有的则是虎头蛇尾,又是开题会、论证会,又是请专家忙得不亦乐乎,之后却不了了之,悄无声息;还有的则是新瓶装旧酒、换汤不换药。 这类幼儿园具有一定的科研意识,知道教科研对幼儿园发展及课程建设的重要性,也具备一定的研究力量和条件,只是不能把课题研究与幼儿园教育实践、教研活动有机结合起来,不知道为什么要进行科研活动,没有弄清科研与教育实践、科研与创新的关系,缺乏明确的研究目的、理论联系实际和量力而行的工作态度,以及磨杵成针、楔而不舍的科研精神。 三、镜子 幼儿园要研究的课题就是实践中遇到的问题,学习继承也好,改革创新也罢,都是为教育实践服务并解决实践中具体的问题,其关键是如何使幼儿得以健康快乐地成长、如何有效地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如何提高幼儿园的保教质量。 镜子一:名园之路 许多幼儿园愿意跟名园学,但名园不是吹出来的,而是数十年如一日、脚踏实地一步一步地走出来的,是老师们在学习、继承的基础上,立足实际用自己的智慧和汗水创建出来的。 立足实际,秉承并创新传统课程。南京鼓楼幼儿园是陈鹤琴先生创办的我国最早的幼儿教育实验中心,在课程改革中,结合现状对陈鹤琴先生的课程思想进行重温,在产生新感悟和新认识的基础上,提出了单元教育集体化的课程模式,以此来发展传统单元教学。为了使单元教育课程更具操作性和时代性,他们又学习吸收了皮亚杰发生认识论、列昂节夫的活动理论,以解决单元教育集体化模式中无法满足不同层次幼儿发展需求及幼儿个性发展的问题,同时对单元教育课程的渊源、理论基础、课程框架、目标内容、方法和评价等进行了系统整理与研究,形成了具有园本特色的单元教育课程目标、实施原则、活动内容、组织形式及活动化教育方法。他们这种立足实际、秉承并创新传统课程的教育实践,不仅给单元课程注入了新的内容与活力,弘扬和发展了陈鹤琴先生课程思想,更使单元课程在新的形式下得以发扬光大,并且产生了良好的教育实效和社会声誉。 专家引领,深入研究实践性课程。南京市实验幼儿园的综合教育主题活动课程研究,在与南京师范大学合作的基础上,在赵寄石先生的指导下,从对幼儿园综合教育结构的探讨、深入教育过程的研究到开放式综合教育的研究,逐步解决了课程实施中如何更加重视幼儿的经验、学习方式和幼儿在课程建设中的作用等具体问题,使课程研究不断得以深化和发展,形成了以培养身心健康、习惯良好、兴趣广泛、思维活跃、个性活泼、主动交往,具有初步自主创新能力。基础素质和谐发展为目标的综合教育课程体系。这一创新性研究对我国幼儿园课程产生了积极而深远的影响。 利用本土资源,创建园本课程。通渭县幼儿园是甘肃省的一所普通幼儿园。该县处于甘肃中部,自然条件差,是国家级扶贫工作重点县之一。然而,该园教师克服信息闭塞、资金不足、资料有限的种种困难,立足本地本园实际,充分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环境和自然资源,紧密结合幼儿生活经验,积极争取家长、教育局及社会各界的支持,经过十几年的研究挥索,逐步形成了具有地方特色的园本课程。“十五”期间,该园园本课程开发研究通过甘肃省教育科学“十五”规划课题的立项评审,该园以课题立项为契机,在全体教师几年的共同努力下,修改完善了课程结构与体系,并以通渭县物产、环境,气候、牲畜、农作物,节庆与习俗等为基本内容,编制了涵盖三个年龄班的园本教材,幼儿司空见惯的土豆、玉米、小麦及其副产品等成了孩子们的学习对象或操作材料。这种取人之长补己之短、结合本地区、本园以及幼儿发展实际,积累与创新相结合,并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完善的课程研究成果才是幼儿教育所需要的。 镜子二:名师之范 浙江省湖州市实验幼儿园特级教师朱静怡,自1978年开始幼儿园教育实验研究。她在学习毛泽东实践论和矛盾论、皮亚杰建构理论及布鲁纳知识结构论的基础上,形成了鲜明的课程研究指导思想,确定了切实可行的课程研究目标:求发展,使课程在促进幼儿能力发展上具有突出的优势,同时完善课程自身结构;求应用,通过不同层次教师的实验,以证明课程模式推广的可行性。经过几十年、几轮的反复试验,逐步形成了适合本园的、具有一定影响的发展幼儿能力课程。为了能持续深入地研究课程,她多次辞去园长职务和市教研员的工作,以使自己全身心地投入到课程研发中。功夫不负有心人,在有关专家的指导下,她研发的发展幼儿能力课程获得浙江省人民政府基础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充分展现了一个幼儿教师在课程改革中的风采。 著名幼儿教育专家赵寄石教授自1963年开始进行幼儿园综合教育活动研究。经过多年的不懈努力,该研究成为最具特色的课程模式,在国内外产生了重要影响,特别是在20世纪90年代,综合教育活动遍及大江南北,成为我国幼儿园课程改革和发展进程中的里程碑。它改变了原有的课程观和教学观,改变了教师的儿童观和教育观;回归了幼儿园课程的价值和课程实施中幼儿的主体地位,提高了课程对幼儿发展的适应性和价值性,并在课程建构和实施过程中,促进了教师专业化成长和教育水平的不断发展与提高,给中国幼儿教育带来了教育观念和实践的全面更新。在取得的成绩面前,赵老依然不断自我否定,不断拓展研究领域,将该研究由最初的幼儿园扩展到学前班,由城市延伸到农村,再由幼儿教育延伸到婴幼儿教育及幼儿园自我发展机制等领域,使综合教育课程得以深入发展与完善。这一研究带动了一大批幼儿园,并在研究中涌现出了许多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