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包鄂榆城市群的城市竞争力研究.docx_第1页
呼包鄂榆城市群的城市竞争力研究.docx_第2页
呼包鄂榆城市群的城市竞争力研究.docx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呼包鄂榆城市群的城市竞争力研究 摘要:提高我国资源型城市群城市的竞争力在确保我国资源、能源安全和可持续发展方面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文章运用因子分析法分析了呼包鄂榆城市群的城市竞争力,进而针对该城市群发展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提高城市的人居水平、科技兴区、发展集约型经济、促进区域内产业的协调分工等政策建议。 关键词:城市群;城市竞争力;因子分析 一、引言与文献回顾 呼包鄂榆城市群位于黄河几字形区域东北部,全国“两横三纵”城市化战略格局中包昆通道纵轴的北端,北与蒙古国接壤,西邻宁夏沿黄经济区,南邻关中-天水地区,是连接西北、华北和东北地区的重要节点。城市群包括内蒙古呼和浩特、包头、鄂尔多斯三市和陕西榆林市,地域总面积17.4万平方公里,辖12个市辖区,26个旗县,2013年末该地区常住总人口约为1115.4万人。该城市群矿产资源丰富,主要以电力、冶金、建材、机械制造、煤化工业等资源型产业为主。 我国对于城市群城市竞争力研究文献较多,如李仁安、申家峰(2007)、刘锋等(2009)、李佳(2014)分别对中部地区4大城市群、沿淮地区25个城市、关中城市群的城市竞争力实证研究。许学强、程玉鸿(2006),王发曾、吕金嵘(2011),陈岗等(2013)对城市群内部城市竞争力的时空演变规律的研究。关于城市竞争力评价指标的选取,国内文献未从政府主体角度考虑,仍缺乏全面性。此外,国内对呼包鄂榆城市群的研究有张秋亮等(2012)对该地区县域经济的时空变化的探讨,刘嘉丽(2013)从资源型城市群角度对该区域的可持续发展分析,还尚未有对其城市竞争力的评价研究。本文以此为切入点为提升该区域城市群的竞争力提出相应建议。 二、呼包鄂榆城市群城市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 (一)指标选取 本文依据全面性、数据可得性、可比性和重要性的指标选取原则,除考虑综合经济竞争力、基础设施建设、能源与环境保护、教育与科技、对外开放5个方面外,另引入“政府效率”指标,以反映政府在提升城市竞争力中的作用,共选取20项指标,见表1: (二)城市竞争力因子分析 使用SPSS19.0软件进行因子分析,对原始数据进行z标准化处理消除量纲因素影响,按照特征值大于1提取了3个因子。 其中,城镇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增长率、森林覆盖率、单位GDP能耗下降率等6个指标在第一个因子(F1)上载荷较高,这些变量从物价和环境角度反映了市民的生活质量和城市的贸易交易量,将其命名为“城市人居和发展质量”;地方财政收入、固定电话及移动电话数、城镇登记失业率、技术交易合同额等在第二个因子(F2)上载荷较高,这些变量反映了城市的基础设施建设和经济增长的能力,将其命名为“城市发展潜力”;普通高等院校在校生、旅游收入、授权专利数量等在第三个因子(F3)上载荷较高,它们综合反映了城市的教育、消费、环保、医疗和政府管理,可以将其命名为“城市综合服务能力”。 三、呼包鄂榆城市群城市竞争力分析 根据因子得分系数矩阵计算得出四个城市的各因子得分,并根据各因子方差贡献率和累计方差贡献率以及四市的各因子得分值,计算得出四个城市的综合得分。公式如下: F=aZX1+aZX+aZXF=aZX1+aZX+aZXF=aZX1+aZX+aZX F=F1+F2+Fk 其中,aij(i=1,2k,j=1,2n)为因子得分系数,ZXj(j=1,2n)为各指标原始值经过Z标准化后的值。Pi(i=1,2k,)为所选取的第i个因子的方差贡献率,P1+P2+PK为累计方差贡献率。 由表3知,包头作为联合国人居奖获得城市,在“城市人居和发展质量”因子得分突出,而其他三市得分为负,均低于平均水平。呼包鄂榆地区是我国荒漠化严重的地区之一,截止到2013年,区域内土地荒漠化面积约占该区土地总面积的72.5%。以鄂尔多斯为例,适宜人类居住的平原地貌仅占该市总面积的4.33%,土壤荒漠化面积占据了其土地总面积的93%。 鄂尔多斯在代表技术交易合同额、外商直接投资额等因素的第二因子“城市发展潜力”得分最高,但其它三市得分普遍较低,说明城市群发展缺乏高科技产品、外来雄厚资金的支撑。呼包鄂榆城市群工业企业主要为依托资源加工的重化工业,除呼和浩特外,其余三市第二产业增加值占到其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均超过50%,榆林市在2012年甚至超过了70%。产业结构趋同,二产以资源型重化工为主,缺乏科技创新产业的支撑,一旦资源面临枯竭,原有的产业结构不能很快转型,对城市群的可持续发展有较大威胁。 呼和浩特在代表高校在校生、旅游收入、医疗卫生机构数等因素的第三因子“城市综合服务能力”上表现最好,另外三市得分较低。该城市群近5年人口规模平均在1000万人左右,还不及我国东部地区一个地级市的人口,加之区域内缺少名校,科研机构的创新能力以及对外来高素质人才的吸引力不强,城市群对外来人口的吸引能力欠佳,一定程度上是经济发展的瓶颈。 综上,“呼包鄂金三角”城市在城市竞争力上各自有其明显优势,使得三市综合得分为正数,而榆林市无明显占优因素,综合得分为负。这是早在2000年内蒙古针对呼包鄂城市群规划的政策先行优势所致。呼包鄂的要素集聚效应相对较好,生产要素较多流向这三个城市,而限于呼包鄂三市目前规模仍然偏小,产业集聚效益仍不显著,短期内扩散效应相对较差,导致城市群在发展过程中可能出现“部分繁华部分衰落”的态势,产业集群发展有偏倚,城市群内部极化现象发生。 四、提升呼包鄂榆城市群城市竞争力的对策 第一,提高城市群的人居环境和综合服务能力。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提高城市群的森林覆盖率和绿化面积,符合条件区域大力发展沙产业,变不利为有利。在城市群内力争建立3-5所名校,培养科技人才,同时,支持医疗卫生机构等社会保障体系的建设。建设森林城市、宜居城市、文明城市,提高城市的人居水平,改善并宣传城市形象,从而吸引人才留驻。 第二,应紧紧围绕呼包鄂榆城市群在国家主体功能区中的功能定位,发展集约型经济,实施“科技兴区”战略,加强与名校科研机构的合作;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发展循环经济和节能环保的新型工业;对矿产能源资源实行战略性储备,保障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第三,适当给予榆林产业优惠政策,平衡城市群内竞争力悬殊的局面。定期召开市长联席会议,在促进呼包鄂榆城市群产业协调分工和加强经济联系方面发挥好监督和指导作用,逐步缩小城市间经济发展差距。 第四,提升呼包鄂榆城市群的综合竞争力,榆林市城市竞争力的提升是关键。应充分发挥榆林市紧邻西部宁夏沿黄经济区、南部关中城市群的特殊区位优势西部宁夏沿黄经济区欲建设西部地区乃至全国重要的能源化工基地、新材料基地、特色农业产业基地和区域金融中心,而南部关中城市群则规划为先进制造业基地、文化旅游产业基地、能源化工产业基地和绿色产业基地。为此,榆林市不仅要建设新型能源、煤化工基地,为实现差异化,还应力争建设资源型产业循环经济试验区以及三大城市群向东部和东北地区输送能源的物流集散地,从而活跃榆林市经济,促进呼包鄂榆城市群城市的协调发展。 参考文献: 许学强,程玉鸿.珠江三角洲城市群的城市竞争力时空演变J.地理科学,2006(03). 李仁安,申家峰.中部地区城市群城市竞争力评价研究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2007(08). 刘锋,余忠,刘贤腾.经济落后地区城市竞争力分析以沿淮城市群为例J.现代城市研究,2009(08). 王发曾,吕金嵘.中原城市群城市竞争力的评价与时空演变J.地理研究,2011(01). 陈岗等.辽中南城市群城市竞争力综合评价与时间演变分析J.地域研究与开发,2013(01). 李佳等.关中城市群的城市竞争力研究J.宁夏大学学报,2014(02). 张秋亮等.呼包鄂榆经济区县域经济的时空变化J.经济地理,2012(08).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