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污染案例及分析.doc_第1页
食品污染案例及分析.doc_第2页
食品污染案例及分析.doc_第3页
食品污染案例及分析.doc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食品污染案例及原因分析姓名:宋健 薛琳 邢立群 宋健专业班级:酒店管理114班污染案例:2001瘦肉精事件及双汇瘦肉精事件 2001年广东出现大范围食用含有“盐酸克伦特罗”的猪肉中毒事件,全国因为瘦肉精中毒已不下千人。中毒者不同程度地出现手颤、头晕、呕吐等症状,甚至诱发恶性肿瘤和畸形。追溯瘦肉精的来源可知,早在20世纪80年代初美国一公司意外地发现添加瘦肉精的饲料可加快动物生长,并增加瘦肉率。这一发现马上应用于养殖业,并在20世纪80年代末传入中国。 3月15日上午9时许,央视新闻频道播出每周质量报告315特别行动“健美猪”真相,节目曝光了“养猪户添加违禁药瘦肉精,监管部门收钱放行,经纪人联络其中,下游厂家有意收购”的乱象。在河南孟州市、沁阳市、温县和获嘉县等地,用“瘦肉精”喂出来的“健美猪”,钻过当地养殖环节的监管漏洞,进入贩运环节。每头猪花两元钱左右就能买到号称“通行证”的检疫合格等三大证明,再花上一百元打点河南省省界的检查站,便可以一路绿灯送到南京一些定点屠宰场,无需检测“瘦肉精”,每头猪交10元钱就能得到一张“动物产品检疫合格证明”。有了这张证明,用“瘦肉精”喂出来的所谓“健美猪”就能堂而皇之地进入南京市场销售。更令人不安的是,这种用瘦肉精喂食的猪,还堂而皇之地流入了肉食行业的龙头老大、以“十八道检验、十八个放心”著称的河南双汇旗下的济源双汇食品有限公司。按照该公司规定,十八道检验并不包括“瘦肉精”检测。 原因:1、我国养殖业暂不规范,农-业主-管部门未尽职尽责,使得大量瘦肉精的生猪存在。从源上产生了瘦肉精事件的发生。2、我国生猪屠宰标准有漏洞,按照农-业-部的规定,瘦肉精是抽检,批次量不同,比例不同,平均约2.5%,漏洞极大,如果一批生猪有80%的问题钎,都有可以未检测出来。3、双汇按国家标准执行,但还是出现了以上瘦肉精事件,之所以未受到任何处理,就是因为双汇没有违规、违法行为,其实也应当说是受害者。4、事件以后,双汇实行头头检验。每头猪都检验,保证了瘦肉精的肉不会上市。5、媒体不懂专业、误导,致使很多消费者认为双汇向火腿肠中加瘦肉精,那是没有意义的。瘦肉精只有在养殖环节使用,才有意义。就像种庄稼,需要施肥促进粮食高产,但你不能把化肥加到成品粮食中去一样,就是这个道理。管理问题: 纵观双汇瘦肉精事件,不难发现双汇乃至当地畜牧兽医部门的种种渎职行为,在饲料添加、生猪检测、产品追溯等各个方面都存在漏洞。瘦肉精严重危及食品安全,理应得到彻查。不过,倘若回溯双汇这些年的飞速发展,则会发现这一事件更深层次的产业内生性原因。 众所周知,双汇是国内肉类食品加工企业的龙头。有资料显示,目前整个高温肉产业规模大概为100多万吨,双汇的产能就达90万吨以上,占了80%以上。双汇近些年的扩张态势更是有目共睹,从1998年开始,其先后在全国建设了2000家冷鲜肉专卖连锁店,并通过直营、合资、加盟等方式,在北京、河南、四川、山东、湖北、湖南、河北和安徽开设了500多家连锁店。与此同时,双汇加大投资、扩大产能,从该公司去年披露的中报可见一斑:宜昌双汇日产70吨低温肉制品项目,自2009年至2010年6月底,累计投入9932万元;2010年2月,该公司计划投入1.7亿元建设120吨低温肉制品项目,该项目已于去年7月投产,仅后者就能将目前双汇集团产能提升10%以上。而这些年来,双汇类似的投资项目从未间断。 与遍布全国的销售网络以及迅猛扩张的产能严重不协调的是,其在产业链上游的资源相当有限。近两年,双汇虽然也涉足生猪养殖业,在省内叶县、济源建立生猪养殖项目,但自产生猪远远不能满足其产能飞速扩张的需求。有记者了解到,双汇目前生猪自养比例在1/3以下,即外购生猪超过2/3,而此次“瘦肉精风波”正是源自外购生猪环节。 平心而论,以目前生猪养殖的分散格局,要在养殖环节对普通散养户做到严格监管,难度很大。加之在检测环节漏洞百出,检测项目不全,甚至花钱过关的现象并不鲜见,食品安全就更加难以控制。不可否认,双汇在生猪收购和瘦肉精检测环节存在重大疏漏,但从控制生产成本的角度考量,目前也只能对外购生猪采取抽检方式,世界上没有哪家企业能承担对所有产品全面检测的成本。可问题在于,来自千家万户的生猪,使用瘦肉精现象仍较为普遍,不全面检测,就难免有漏网之鱼。这或许恰是双汇瘦肉精事件的根源所在。 在生猪养殖领域,要想严格控制食品安全,必须掌控整条产业链。我国在种苗、饲料、兽药等各个环节的产业化水平都比较低,都难以做到严格监管,稍有不慎,就会引发食品安全信任危机。很显然,由于生猪规模化养殖成本高,疫情控制风险大,长期来看对促进企业盈利能力增强不明显。而在饲料行业,又已经有新希望等超大规模的饲料企业,双汇也难有大作为。上述因素直接导致其对产业链上游把控的动力不足,下游网络和中游产能发展迅猛,而上游环节支撑不够,头重脚轻导致根基不稳,企业在高速行进中难免有翻车之虞。 可以预见,这样的问题不只存在于双汇一家企业。商务部此前已宣布在未来两三年中将现有的2.2万家生猪企业减少一半以上。目前龙头企业屠宰集中度尚不足10%,远低于发达国家水平。这或许也不止存在于肉制品行业,它甚至是企业加速扩张整合过程中存在的通病,反映了行业发展的结构性问题。无论司法介入还是行政处分都可以起到行业预警的作用,但彻底消除危机无疑需要整条产业链的不断完善和发展。 措施:瘦肉精事件对于我们食品工作者来说也是有深刻教训的。(1) 对于科研人员,重要的是遵照自然发展的规律来研究新产品。譬如提高猪的瘦肉率,重要的是筛选优良品种,而不是违背自然规律,强行加入激素。像欧洲的疯牛病就是典型的违背自然规律的例子,牛本来是吃草的,非得食用同类的肉骨粉,导致疾病蔓延。国家粮食局的丁声俊老师在一次谈话中提到目前市场上7年长成的甲鱼注射激素后7个月即可上餐桌,芦笋有10余种农药;(2) 对于科技推广者来说,新的研究成果切不可盲目引入,并马上应用在生产中。因为无论是饲料还是食品,其最终消费对象是人。饲料安全是食品安全的前提,要把好食品安全关,就要注意一切和食品安全有关的步骤,明确毒理和药理特性后方可推广;(3) 加快研究有害物质的快速廉价的检测技术和标准,有了这样的技术和标准,工商部门可以执法,消费者也可知情,违法商贩当然不能得逞了。而目前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方法是猪尿中克伦特罗残留的常规检测法。酶联免疫试剂盒成本较贵,且最快也要5个多小时。多数基层检测机关不具备检测克伦特罗残留的能力,而对猪肝、猪肉中的残留检测要数周,等检测结果出来,猪早就成了人们腹中之物。因此我们食品工作者不仅要为人们提供安全的食品,更要加强对食品中有毒有害物质的检测,真正成为公民安全的保护神;(4)全社会都来关心食品安全。我国政府十分重视“瘦肉精”问题。从1997年以来,农业部农牧发(1997)3号及农牧发(1999)1号文已明确规定禁止生产和使用“瘦肉精”,各省农业部也采取了处罚等措施。2001年11月国务院已对饲料和饲料添加剂管理条例、兽药管理条例进行了讨论修改,并由朱总理签署发布;随后一系列的法律法规也在酝酿和出台中。可是光有国家的政策还不行,食品安全是整个社会的大事,需要各个部门的协助,各地要完善监管手段,制定和完善工作督察制度,责任追究制度和奖惩制度,对因工作失职、督察不利等原因造成严重后果的要严肃追究责任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