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_2018学年高中地理阶段验收评估一用辩证观点认识自然灾害鲁教版.docx_第1页
2017_2018学年高中地理阶段验收评估一用辩证观点认识自然灾害鲁教版.docx_第2页
2017_2018学年高中地理阶段验收评估一用辩证观点认识自然灾害鲁教版.docx_第3页
2017_2018学年高中地理阶段验收评估一用辩证观点认识自然灾害鲁教版.docx_第4页
2017_2018学年高中地理阶段验收评估一用辩证观点认识自然灾害鲁教版.docx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阶段验收评估(一)用辩证观点认识自然灾害(时间:60分钟 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30分)1下列现象或事件中,属于自然灾害的是()A南极无人区冰山相撞B重庆遭遇暴雨袭击,形成特大洪灾C胶济铁路两列火车相撞D切尔诺贝利核泄漏解析:选B南极无人区冰山相撞,无受灾体,人类不受影响不属于灾害;火车相撞不是自然异常变化引起的,是人为事故;切尔诺贝利核泄漏属于人为灾害;暴雨是气象条件发生异变,且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属于自然灾害。危害人类生命财产和生存发展的各类事件统称为灾害,按其发生的主导因素可以将各种灾害划分为自然灾害和人为灾害两大类。据此完成23题。2人为灾害与自然灾害的共同特点是()相同的致灾因子相同的承灾体相同的主导因素都统称为灾害ABC D3下列关于自然灾害的说法正确的是()A自然灾害的致灾因子就是纯自然作用B过量开采地下水引起的地面沉降不是自然灾害C自然灾害的致灾因子可以是由人类活动诱发的自然作用D火星上的地震属于自然灾害解析:2.B3.C第2题,危害人类生命财产和生存发展的各类事件统称为灾害。按灾害发生的主导因素可以将各种灾害划分为自然灾害和人为灾害两大类,二者的承灾体都是人类和人类社会,但致灾因子分别以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为主。第3题,自然灾害形成的条件:一是要以自然异变为诱因,二是要有受到损害的人、财产、资源作为承受灾害的客体,其致灾因子可以是纯自然作用,也可以是由人类活动所诱发的自然作用。读世界主要自然灾害经济损失图,回答46题。4图中自然灾害造成的损失由大到小排序正确的是()A地震、洪涝、干旱B泥石流、风雹、风暴潮C风暴潮、火山爆发、干旱D风雹、洪涝、滑坡5根据资料可以看出,造成的经济损失居前两位的自然灾害按表现特征主要属于()A缓发型灾害 B突发型灾害C过渡型灾害 D人为诱发灾害6地震造成经济损失最大的原因是()释放能量大突发性强防御难度大社会影响深远A BC D解析:4.A5.B6.B第4题,从图中柱状图的大小便能把损失大小正确排序。第5题,从图中可以看出,造成经济损失最大的灾害是地震,其次是洪涝,按表现特征都属于突发型灾害。第6题,地震造成经济损失最大的原因是突发性强,破坏力大,防御难度大。读不同自然灾害持续时间对比表,回答79题。7图中表示的自然灾害依次是()A地震、火山喷发、洪涝、干旱B火山喷发、台风、泥石流、洪涝C滑坡、寒潮、风暴潮、洪涝D泥石流、地震、飓风、干旱8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灾害多分布在板块内部B灾害有百害而无一利C灾害在我国主要分布在东部季风区D灾害主要是热带气旋强烈发展造成的9许多自然灾害在发生、发展过程中,往往会诱发出一系列的次生灾害与衍生灾害,形成多种形式的自然灾害。下列灾害链表达错误的是()A.B.C.D.解析:7.A8.C9.C第7题,自然灾害中,干旱持续时间最长,地震持续时间最短。第8题,地震多发生在板块交界处;火山喷发带来的火山灰是肥力较高的肥料;受季风气候的影响,洪涝灾害主要分布在我国东部季风区;热带气旋强烈发展会形成台风,造成洪涝灾害。第9题,泥石流的发生往往与暴雨有关,C选项中干旱诱发泥石流表述错误。齐民要术中有这样一段描述:“凡五果,花盛时遭霜,则无子。天雨新晴,北风寒彻,是夜必霜。此时放火作煴,少得烟气,则免于霜矣。”据此完成1011题。10“放火作煴,少得烟气,则免于霜矣”的原因是()“烟气”使得大气逆辐射增强,使地面温度不至于降得过快“烟气”主要成分为二氧化碳,对地面有明显的保温作用“放火作煴”将地面直接烤暖“放火作煴”将大气直接熏暖A BC D11放火作煴,能“免于霜”,这说明自然灾害具有()A突变和渐变双重性 B难免和可防双重性C联系和分异双重性 D自然和社会双重性解析:10.A11.B第10题,人造烟气防霜冻的原理是人造烟气的主要成分二氧化碳能强烈吸收地面长波辐射保存热量,并以大气逆辐射的形式把热量还给地面,从而对地面起保温作用。第11题,霜冻不能消除,但可利用“放火作煴”的原理来防御,说明其具有难免和可防双重性。 中新网2016年4月17日电,当地时间16日凌晨,日本本州岛发生里氏7.3级地震。这是自14日以来,三天内日本本州岛发生的第二次强震。截至发稿时,两次地震已造成逾40人死亡,上千人受伤,当地房屋道路受损,交通、生活被打乱,目前仍有数万民众避难。据此回答1213题。12人是最活跃的受灾体,主要是因为()灾损中人员伤亡最重要人以各种行为来影响其他受灾体的易损程度人能影响到自身的易损性人能根据灾兆进行预报A BC D13下列人类活动能“放大”灾情的是()A恢复灾区的生产、生活B政府高度重视,迅速救援C在洪水高风险区开垦耕地D修建水库,避开断层解析:12.B13.C第12题,在自然灾害中,人及各种社会活动的产物都是受灾体,人之所以是最活跃的受灾体,是因为人的各种行为既能影响自身的易损性,也能影响其他受灾体的易损程度。第13题,灾害发生后,政府高度重视并及时组织救援,迅速恢复灾区的生产和生活,能够“缩小”灾情。断层地带修建水库增加地表的重量,能诱发断层活动,从而产生地震灾害。读右图,完成1415题。14如果该图表示的是某条河流不同年代的流量年变化曲线,则ab期间该河流可能()A修建了水利工程B开辟了运输航线C加固了防洪大堤D流域内植被遭到破坏15使该河流易发生洪水灾害的人类活动是()A生产生活废水大量排入河流B跨流域调水C大量燃烧矿物燃料排放CO2D迅猛的城市化进程解析:14.D15.D图中的不同年代河流流量变化是:a时间段流量较为平稳,b时间段流量变化大,这种变化可能是流域内植被破坏造成的。使河流多发洪水灾害的原因是城市化进程使地表植被减少,径流变化变大。二、综合题(共70分)1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0分)材料一北京时间2014年4月5日6时40分,在云南省昭通市永善县发生里氏5.3级地震,震源深度约13 km。截至当日20时,已造成25人受伤,民房受损844户2 731间,倒塌43户75间,6个乡镇48所学校不同程度受损,紧急转移安置群众2.1万人。从县城通往震中地区的两条公路被滚石阻断。材料二2008年7月3日,西藏班戈县发生里氏5.1级地震,而在4天前同一地点还发生了里氏5.5级地震。西藏自治区地震局说,这两次地震都发生在藏北无人区,地震影响有限。材料三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四川汶川发生里氏8级强震,共造成近7万人死亡,37万多人受伤,直接经济损失8 000多亿元。(1)材料中所述的几次地震都是自然灾害吗?阐述判断的理由?(4分)(2)四川汶川主震后又发生了多次余震,体现了自然灾害具有(2分)()A突变和渐变双重性 B难免和可防双重性C联系和分异双重性 D自然和社会双重性(3)地震灾害产生的影响除材料中所述以外,还有哪些?(4分)解析:第(1)题,判断是否为自然灾害要具备两个条件,一是以自然异变为诱因;二是造成人员伤亡、财产损失等危害;两者缺一不可。第(2)题,明确自然灾害的主要特点。第(3)题,地震除造成直接损失外,也有间接损失,如心理、精神伤害等。答案:(1)西藏班戈县的地震不是自然灾害,汶川地震、云南地震是自然灾害。因为三地的地震虽然都具备诱因条件,即地质条件的异变,但西藏班戈县的地震发生于无人区,没有承受灾害的客体即人员、财产、资源等条件,故不是自然灾害;汶川地震、云南地震造成了大量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所以是自然灾害。(2)A(3)还有灾区人们心理、精神上的巨大伤害,因停产停工和交通通信中断等导致的物资生产流通、商贸金融、社会结构和管理等方面的损失,生态环境破坏等。17阅读图文材料,完成各题。(15分)材料一2016年初春,内蒙古自西向东出现大风扬沙天气,其中阿拉善盟、乌海市等地受沙尘天气影响较大,最大风力达7级以上,能见度不足1 000 m,气温下降到0 以下。此次沙尘暴共造成46 000多人受灾,8 400多公顷农作物受灾,直接经济损失近600万元。材料二我国沙尘天气年分布图。(1)根据灾害成因分类,沙尘暴属于_灾害;按表现特征,属于_灾害;按发展过程属于_灾害。(3分)(2)内蒙古的沙尘暴多发生在_季节,这体现了自然灾害_的规律性。(2分)(3)与沙尘暴相关的自然灾害有_,这体现了自然灾害的_规律。(2分)(4)根据上图所示,大致归纳出我国沙尘天气的分布规律。(3分)(5)与广东省相比,沙尘暴在河北省的出现次数较_(多或少)。为什么?(5分)解析:第(1)题,考查自然灾害的分类,属基础知识。第(2)题,沙尘暴一般发生在冬春季节,这体现了自然灾害时间分布的规律性。第(3)题,沙尘暴是一种风与沙相互作用的天气现象,与干旱、大风、寒潮等天气密切相关,体现了自然灾害成因机制的规律性。第(4)题,参照图例,依据我国的自然区划就可以得出答案。第(5)题,受沙尘暴影响大小与距离沙尘暴源地的远近、地表植被覆盖率和降水多少有关。答案:(1)气象突发型次生(2)冬春时间分布(3)干旱、大风、寒潮等成因机制(4)南方少北方多,西北最多(主要分布在北方)。(5)多位于北方,靠近沙源地;冬春季节降水少,植被稀少,多风沙。18读区域旱灾的特点,回答问题。(10分)分区旱灾类型与特点东北区盛夏季节,辽河和嫩江流域,常有久晴高温天气,引起旱灾华北区全国旱灾最频繁、影响最严重的地区,特别是春季旱情严重长江区旱灾多发生在78月,称“伏旱”,影响作物生长、水电和城市供水华南区以夏秋为主,春旱次之,沿海地区的旱灾频率和强度均超过内陆西南区一年四季都可能发生旱灾(1)该表格反映自然灾害的什么规律?(4分)(2)哪些人类活动可以加剧旱灾?(6分)解析:第(1)题,从材料可以看出,旱灾的分布具有空间分布的差异性和时间分布的差异性,同时旱灾在时间和空间分布上又有很多的共同点。第(2)题,主要从人为因素考虑。答案:(1)空间分布的规律性,时间分布的规律性。(2)破坏植被;温室效应使蒸发加强;生产、生活用水量持续增加等。19我国是地质灾害多发的国家,其中泥石流灾害有多个易发区。读下面表格,完成下列问题。(10分)区域成因类型特点青藏高原东南部山地川滇地区降雨泥石流黄土高原暴雨激发的黄土泥流华北和东北山地(1)将下列内容填入表中空格(只填字母)。(6分)A冰川泥石流B爆发较频繁,与人类经济活动密切相关C爆发频率较低,但规模较大且来势迅猛D规模巨大,爆发频繁而猛烈E爆发频率、规模和强度均不及山区泥石流F暴雨引发的泥石流(2)就泥石流发生的地区及其特点,联系自然灾害的本质分析其原因。(4分)解析:第(1)题,结合不同区域的水源特点以及人类活动很容易作答。第(2)题,自然灾害的本质是人地关系的冲突,所以从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两方面分析泥石流的成因。答案:(1)从左到右,从上到下依次是:ADBEFC(2)自然灾害的本质是人地关系的冲突,所以,泥石流的发生有自然原因,也有人为原因。自然原因:地表有疏松物质,降水强度大。人为原因:对自然植被的破坏。20狮泉河盆地风速17 m/s的大风日数多达113.4天/年。读下图,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10分)(1)该区域最易发生的气象灾害是什么,其成因有哪些?(5分)(2)人类活动可减轻自然灾害,如何减轻该灾害?(5分)解析:从材料和图中可以看出,该区域位于西北地区,气候干旱,多风沙,再加上人类破坏植被,因而易发生沙尘暴天气。要减轻沙尘暴,必须搞好当地生态建设。答案:(1)风沙(沙尘暴或沙尘)。气候干旱(降水少,蒸发旺盛)、植被稀疏,地表土质疏松;风力强劲;人类对当地植被的毁灭性破坏。(2)深入开展宣传教育,提高全民的环保意识;建立风沙灾害的监测,预报体系;因地制宜开展退耕还林还草,植树造林种草;设置沙障;改善干旱的生态环境。21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5分)材料西海固,史称“苦瘠甲天下”的地方。它地处黄土高原,位于宁夏回族自治区南部,是西吉、海原、固原等七个国家级贫困县的统称。该地区位于黄土高原向北部风沙区的过渡地带,包括六盘山区和黄土丘陵区,地表以黄土丘陵为主,地形破碎,沟壑纵横,干旱少雨,大部分地区年降水量在200400 mm之间,且季节分配不均,年际变化大,蒸发量在1 000 mm以上,植被匮乏,森林覆盖率不到9%。(1)不同的地区有不同的灾害类型及灾害组合,结合材料说明西海固所在的黄土高原地区的自然灾害有哪些?这体现了自然灾害的什么特点?(4分)(2)黄土高原成为自然灾害多发区的原因有哪些?(7分)(3)西海固曾一度陷入“人口膨胀粮食短缺滥垦土地植被破坏生态环境恶化贫困加剧”的恶性循环之中。为改善当地生态环境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你认为应采取哪些措施?(4分)解析:第(1)题,黄土高原特殊的地理位置决定了其生态环境脆弱,干旱、水土流失、滑坡、泥石流、寒潮等多种灾害频发。第(2)题,黄土高原自然灾害多发的原因既有自然原因,又有人为原因。第(3)题,黄土高原自然灾害多发的根本原因在于人类中心主义观念指导下的人地关系失衡,因此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