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2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安 乡 县 中 小 学 教 师单位: 陈家嘴中学年级: 八 年 级 教者: 彭 娣 二 一一 年 下 学期学科教学计划教材一、指导思想以党的教育方针和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为指导,在教学过程中,指导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使他们具有基本的阅读听话说话的能力,养成学习语文的良好习惯.培养学生社会主义的思想品质,努力开拓学生的视野,培养学生健康高深的审美情趣,提高学生的文化品位.发展健康个性,逐步形成健全人格。二、学情分析我班水平参差不齐,就上学期期末考试情况来看,及格率同其他两班相比还存在一定差距,所以这学期要把拔先辅后工作落实到位。 三、教材分析:语文版八年级上册教材分为五个现代文单元和两个古诗文单元共七个教学单元,写作、口语交际训练七次,写字训练两次,综合性学习三次。第一单元 游记:以“游”为中心安排教学,让学生掌握游记的基本特点和写法。引导学生弄清游记的游踪,抓住景物的特征。学习课文写景运用的多种修辞手法及生动形象的语言,并能在写作中运用。体会作者渗透在景物描写中的思想感情和融情于景的写法。 第二单元 新闻:通过阅读,让学生把握新闻作品的基本特征和不同新闻样式(消息、特写、电视新闻、人物通讯等)各自的特点,理解不同新闻体裁的区别。学习快速阅读文本。 第三单元 议论文:通过阅读,理清议论文的三要素,了解议论文中叙事与记叙文中叙事的不同,学会简洁概括的叙事方法,体会议论文语言的特点。 第四单元 小说:让学生在七年级初步了解小说的特点的基础上,加深学生对小说这种体裁的认识,在理清情节的前提下,指导学生学习分析小说的人物形象,把握小说主题,品味富有表现力的语言。第五单元 说明文:了解事理说明文的特点,掌握说明文的顺序和方法。体会文章准确、简明、平实的语言特点。在七下学习事物说明文的基础上,可通过比较,更好地掌握说明文的特征。总的教学要求 了解文中出现的有关重要作家作品的常识,了解描写方法和修辞方法和词类的有关知识,熟记课文中出现的生字词的音、形、义。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具有基本的阅读听话说话的能力,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初步掌握精读略读的方法,培养默读的习惯,提高阅读速度,注重培养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第六单元 古诗文:是在第一单元的基础上指导学生进一步学习游记。让学生了解:游记的写法,古今大致一样,都是记录游踪、描写景物、表达某种思想感情。积累文言词语文,培养翻译能力。诗词五首,引导学生反复朗读,在朗读中领悟作者通过写景所抒发的思想感情。 第七单元 古诗文:让学生利用学过的现代记叙文阅读的有关的知识、技能,来帮助学习文言记叙文字,引导学生按阅读记叙文的要求,理清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和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并体会故事蕴涵的道理;引导学生利用掌握的议论文知识来帮助阅读文言议论文,掌握举例归纳的论证方法。诗词五首,着重培养学生初步掌握阅读欣赏诗词的方法。四、主要措施:1、重视创设语文学习的环境,沟通课本内外,学校内外的联系,拓宽学习渠道,增加学生语文实践的机会。2、从语文学科的特点和社会发展对语文的新要求出发,使学生在潜移默化的过程中,提高思想认识,陶冶道德情操,培养审美情趣,做到既教书又育人。3、加强综合,简化头绪,突出重点,注重知识之间,能力之间的联系。重视积累、感悟、熏陶和培养语感,致力于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4、精心备课,尤其是备学生,改变繁琐的教学方式,突出重点和难点,推广探究性的学习方式,避免繁琐的分析和琐碎的练习。五、课时安排 精读课文:34课时 略读课文:14课时 写作训练:21课时 口语交际:7课时 综合性学习:3课时 写字练习:2课时 课内阅读:18课时 复习测试:14课时 机动安排:7课时 总的教学安排第 周 教学内容课时计划备注11、2课523、4课535、6课547、8课559、10课5611、12课5721、22课5823、24课5925课510期中测试1113、14课51215、16课51317、18课51419、20课51526、27课51628、29课51730课518复习1-5单元519复习6、7单元520期末测试安乡县 陈家嘴 中学课程教案课 题巴东三峡课型新授科目语文时 间年级八年级班级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利用工具书熟练掌握生字,翻译、理解课文内容。过程与方法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反复朗读中形成初步的语感,使学生受到美的熏陶,丰富其文学素养。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学习本文抓住特点描写三峡自然景物的方法,体会文章整体布局的妙处。2、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祖国河山的思想感情。课 堂 教 学 设 计第 1 学时(总第 1 学时)教案第一课时一、 导入长江从源头至入海口,全长6300余公里,是我国第一大河,三峡更是其中的盛景。三峡西起(展示教师设计的“长江三峡简图”,指出各个旅游景点的方位)二、简介作者与三峡概况刘大杰(19041977),现代学者、作家、翻译家,湖南岳阳人。备课手记第 周星期 长江三峡以其险峻的地形、绮丽的风光、磅礴的气势和众多的名胜古迹称著于世,为世界著名的旅游胜地,是我国的旅游热点。三峡是瞿塘峡、巫峡、西陵峡的总称。它西起四川省奉节县的白帝城,东迄湖北省宜昌市的南津关,跨奉节、巫山、巴东、秭归、宜昌五县市,全长约200公里。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扫除字词障碍,边读边思考:1. 作者是以什么为线索来描绘三峡风光的?2. 作者沿途经过了哪些地方?1. 听录音,理清文章结构,体会作者字里行间流露出的思想感情。2. 讨论交流:本文可分为几个部分?每部分各写了什么内容?明确:本文可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1自然段):总述游三峡的感受:山水奇伟险恶,令人赞叹而恐怖。第二部分(29自然段):游三峡所见所闻(从东往西,逆流而上)崆岭峡:牛肝马肺峡(山陡江窄),崆岭滩(险)米仓峡:出峡处有香溪,昭君村峰峦如聚西陵峡巫峡山水奇险美丽云雾变幻多姿瞿塘峡:白帝城、孙夫人庙、八阵图遗迹灯影峡;黄陵庙一带,风光秀丽三 峡黄猫峡:山高水急,不险不狭第三部分(10自然段):游完三峡的心情:脱去危险的愉快,反衬三峡之险恶。五、小结:本文采用“移步换景”的方式,介绍三峡景物能抓住特色,详略得当。介绍西陵峡中的四段,山势之高低、水势之急缓各不相同,介绍时简明扼要,抓住了要领。记叙最有名的巫峡,则着重描写其山水的奇险美丽,同时写闻名遐迩的巫山云雨。记叙瞿塘峡,不仅介绍了山势和水势,而且侧重记叙了两岸的人文景观,丰富了山川景物的文化内涵。作者就是通过记叙、描写三峡的雄伟奇丽的景色,抒发了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让我们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好好欣赏一下三峡的美景吧。安乡县 陈家嘴 中学课程教案课 题巴东三峡课型新授科目语文时 间年级八年级班级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利用工具书熟练掌握生字,翻译、理解课文内容。过程与方法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反复朗读中形成初步的语感,使学生受到美的熏陶,丰富其文学素养。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学习本文抓住特点描写三峡自然景物的方法,体会文章整体布局的妙处。2、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祖国河山的思想感情。教材及学情分析教材分析:本课记叙了作者经过长江三峡时沿途所见到的无比雄伟奇丽的景色,是写景散文中的一种形式-游记,条理清晰,内容翔实,情文并茂。本课重点是学习作者根据各个景物的特点而采用的不同的描写方法,而掌握寓学识,才力和情感于记叙之中的游记的写作方法则是难点。学情分析:作为农村学生,受条件和年龄限制,很少有机会“行万里路”,对外界的好奇使他们对游记的学习充满兴趣,所以在教学中可充分把握这一点课 堂 教 学 设 计第 2 学时(总第 2 学时)教案第二课时一、复习回顾刘大杰先生为我们介绍了哪些三峡美景?学生分组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二、精读赏析学生细读课文,讨论交流:1. 本文采用了多种手法描写景物,生动形象,请找出并加以分析。2. 作者在描写三峡的景物时引用了一些诗、谚语、典故,并把它与景物描写融为一体。请找出并分析一下这些诗、谚语、典故在文中起什么作用。明确:“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青滩叶滩不算滩,崆岭才是鬼门关”“黄陵庙下江南味,也有垂柳也有花”,文中恰当地引用古诗、谚语及自己的即景诗句,收画龙点睛之效,言简意赅,渲染气氛,使游记增添了韵味。此外,文中写香溪,引用昭君浣妆;写白帝城,引用刘皇叔托孤的故事,都是为了突出三峡的丰富的历史文化积淀,使三峡风景更吸引人,更耐人寻味。三、比较阅读:将本文与郦道元的三峡相对照,想想游记与一般记叙文有什么区别?游记要将游览过程交代清楚(点明时间、地点,反映游踪。),要写出景点的特色。备课手记第 周星期 四、拓展延伸现在正在建设三峡大坝,搜集有关资料,想象并描述大坝建成后三峡的景象。同步训练维度A基础知识1. 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凝( )望 崆( )岭 浣( )妆 秭( )归 瞿( )塘峡 夔( )门滟滪( )( ) 古刹( ) 玲珑( )( ) 袅袅( )( ) 单( )于2.体会课文引用诗、民谚、典故的好处。文中引用诗、民谚、典故,作用是_,_文中开头引用民谚“ , ”,渲染了三峡一带 _、_的氛围,为全文定下基调。 民谚“ , ”,表现了崆岭滩的_、_。前句运用_手法,突出显现崆岭滩,后句中用“鬼门关”形容崆岭滩,其险恶可见,令人望而生畏。引用杜甫诗句“ , ”,突出赞赏诗中“赴”字运用之妙,从而进一步表现了沿江两岸如群马奔驰的山势。作者的即景诗句“ , ”,用“江南味”“垂杨”“花”形象生动地描绘出黄陵庙一带山水景色之美。文中写白帝城,引用_的故事,突出了三峡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更耐人寻味。3.解释下列词语浣妆: 古褐苍苍: 平敞: 4.说说下面句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最难得的,是在三峡中绝不容易见到的几十株潇洒的竹子,石崖上还倒悬着不少的红色紫色的花。 那里的山峰,高的高,矮的矮,一层一层地就像无数匹马在奔驰。江水的险,险在窄,陷在急,险在曲折,险在多滩。庙里的钟声,同夔府那边山上传来的角声,断断续续地唱和着,那情调颇有些凄凉。 5.请你试着概括巫峡的总体特点以及山、水和云的特点:总体特点:奇险秀美 山的特点:多姿多彩 水的特点:险 急 曲折 多滩云的特点:奇形怪状,应有尽有。6本文中有哪些典故,找出来,想想引用这些典故的好处是什么?维度B阅读能力训练阅读下列文段,回答问题:蜀道上有个大名鼎鼎、令人闻之生畏的七盘关,此地是自古陕西宁强入川的必经咽喉要道。古诗有云“上有千仞岩,势欲压人顶。下有万丈溪,清欲摄人影。楼空石蹬悬,延缘曲如蚓。自下而上上,仰视难引领。自上而下下,深疑入眢(yun)进。惟第七盘雄,曲折赴危岭。”纵是未亲临其境者,读之也不难想见它的险势异常!此诗作者为清嘉庆年间潘时鏸,距今已一百八十余年。人间至少过去六七代人,但对大自然来说仅是打了一个呵欠。而今我来这七盘岭上的七盘关,仍是仰头仿佛处处巨石就要下跌,却又欲退不能;而向下一看,只疑身陷枯井之中,欲喊无声。正如登泰山十八盘,一般游人恐怕绝少细数究竟是十八盘,还是十七盘抑或是十九盘一样。我攀蜀道七盘岭也没有记准到底是不是转了七圈,只知印象最深的是七盘关绝险处立有一石碑,上有“小心移步”四个大字,提醒你千万玩忽不得!一抬头,那颇有几分狰狞的危岩怪厉地对着我,像在惊问:这里是只有飞鸟可渡的狭路,你这不知趣的俗子怎敢斗胆闯此禁地?我只暗笑,没有作答。其实还有啥好奇怪的,自古以来,凡由金牛道入蜀者,谁能不从这七盘岭“盘”过?那公元前秦惠文王伐蜀时的千万征夫要“盘”,那唐玄宗李隆基落荒避蜀时抬他的轿夫要“盘”,那采药吹樵的草民也要“盘”时代在前进,历史在发展,但历史很多时候也往往呈螺旋形攀登的态势。就眼前的七盘关来说,人们从秦“盘”到汉,从唐宋“盘”到明清,总是在不断地周旋、周旋自古以来,得意者“盘”,落难者“盘”,身负重物者也“盘”。如今火车也“盘”,一隧道,便似打出一把折扇,后几节车厢中的旅人探首车窗,看这把巨大的折扇煞是壮观!汽车也要“盘”,从低而高,好像射出一颗颗飞弹,随后又隐而不见,让人惊心动魄!七盘关最险,七盘关也最忙。它从来没有对准谁发请柬,人们却都来找它;它没有主动麻烦谁,人们来了却又抱怨攀它太麻烦;_,_。哦,七盘关再高再险,也只是我们必经路上的一个里程标而已。7“自古以来,得意者盘,落难者盘,身负重物者也盘。”这句话与哪个句子相呼应?_ 8“如今火车也盘,一出隧道,便拟打出一把折扇。”从修辞的角度看,这是一个_。试具体解释这句话的意思。_ 9依据本文的思路,在文中划_处补充上与前文意相关联的句子。_ 10本文的线索是_,“我”来到这七盘关的感受是围绕哪一个词展开的?_维度A 1nn kn hun z q ku yny ch lnlnnio chn 2渲染气氛,画龙点睛 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险恶、悲凉青滩叶滩不算滩,崆岭才是鬼门关 险恶、可怕 对比 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黄陵庙下江南味,也有垂杨也有花 刘皇叔托孤 3浣妆:梳洗打扮 古褐苍苍:古老、褐色 平敞:平坦宽敞 4拟人 比喻 排比 拟人 5总体特点:奇险秀美 山的特点:多姿多彩 水的特点:险 急 曲折 多滩 云的特点:奇形怪状,应有尽有。6 引用了王昭君,刘备的典故,典故的引用充实了文章内容,并且显示了祖国的大好河山有着悠久的历史。课 后 反 馈安乡县 陈家嘴 中学课程教案课 题周庄水韵课型新授科目语文时 间年级八年级班级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积累文中精彩的词语。2、背诵精彩语段,增强语言的感悟及运用能力。过程与方法1、了解课文随“时(令)”换景,景色各异、多角度写景,融情于景的写景方法。2、学生学会贴切地描述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3、体味欣赏散文清新优美、抒情性强的语言,体会课文表达的真情实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江山的美丽多娇,培养学生爱我中华,爱我世界。教材及学情分析本篇课文属于写景抒情式游记类散文,旨在让学生了解游记的特点,引导学生学习游记的写作方法,学习课文中写景时运用的多种修辞手法及生动形象的语言,并能在写作中运用。课 堂 教 学 设 计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1、看有关周庄、丽江、威尼斯体现“水乡、水城”特色的有代表性的几幅对比画面。以“高山流水”或“泉水叮当”作为背景音乐。2、教师同时解说:图一:对比的“威尼斯”与“周庄”如果说威尼斯体现了“水城”的富丽堂皇,是“水中的皇宫”;那么 ,周庄则体现了“水乡”的朴素清纯,是“水上的碧玉”。图二:对比的“丽江”与“周庄”马致远的名句“小桥流水人家”表现了江南水乡特有的特色;并引用李健吾作品中的一句话:“山没有水,如同人没有眼睛,似乎少了灵性”,(导入解说:)那么,作为古色古香的古城遗址的旅游胜地,如果没有水,也是一种美中不足,似乎缺少一点韵味。如果说中国云南的丽江充分展示了“江南水乡“小桥流水人家”的特色,那么,江苏苏州的周庄被誉为“中国第一水乡”则展示了“江南水乡”“小桥流水人家”的韵味,“三分水,二分桥,一半是旧城”,难怪著名画家吴冠中曾赞叹:“黄山集中国山川之美,周庄集中国水乡之美。”今天,我们跟随著名作家赵丽宏走进周庄,走进周庄水韵,一起体味周庄的水情与水韵。(二)、整体把握课文的结构内容。1、配乐朗读,感性感知:展示播放周庄的四幅画面:第一幅“碧波荡漾、小河泛舟、小桥流水人家”的周庄整体图第二幅仲春烟雨笼罩的周庄迷蒙水墨画第三幅冬天冰雪融化的周庄动感版画第 周 星期 第四幅春夜张灯结彩的周庄七彩梦幻图配乐:以“高山流水”或“表现节日热闹气氛的音乐”作为背景音乐。2、“听”读感知内容结构:学生“听读”课文时,教师同时布置“听读”任务:要求学生结合教师播放的“图画”及“听读”到的课文内容,在听完朗读后,完成下列初步感知的任务。提问:“听”完朗读后,周庄在我们的“脑海”中是一个什么印象呢? 参考提示:充满诗情画意,如一曲悠长的乐曲,如一幅写意的画卷,如一杯醇香的美酒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小桥流水人家” 水给古老的旧镇带来了生命,带来了活力,增添了神采,增添了韵味提问:那么作者向我们描述了旧镇周庄的哪几幅“水韵图画”?请找出其起止段落并用最美最简洁的语言来概括周庄的“水韵”画面。采用“文字配画面,画面配文字”的方法。参考提示:由总写到分写,共两个部分四幅“水韵图画”。即整体水韵图画(1段3段)。“小桥流水人家”的周庄整体图三次游历周庄时的不同水韵图画(4段6段)第一次仲春烟雨笼罩的周庄迷蒙水墨画第二次冬天冰雪融化的周庄动感版画第三次春夜张灯结彩、五彩缤纷、星火辉映、水天一色的周庄七彩梦幻图3、细读加深印象,熟悉内容,学会描述。要求学生找出文中作者游历周庄时对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进行描述的句子,然后点名学生简要叙述前两次游周庄留下的印象,突出“水韵水情”。并思考作者是从什么角度描写“周庄水韵”。采用竞赛的形式。 教师归纳总结:(1)、概括性描述的语句“这样的景象,大概只有在威尼斯才能见到。一个外乡人,来到周庄,印象最深的莫过于这里的水,以及一切和水连在一起的事物。”“天下着小雨,古镇被飘动的雨雾笼罩着,石桥和屋脊都音乐出没在雨雾中,打着伞坐船游览,看到的是一幅画在宣纸上的水墨画。”“在耀眼的阳光下,古镇上到处可以看到斑斑积雪,在路边,在屋脊,在树梢,在河边的石街上,一滩滩积雪反射着阳光,一片晶莹,令人目眩。古老的砖石和清新的白雪参差交织,黑白分明,像是一幅色彩对比强烈的版画。在阳光下,积雪正在融化,到处可以听见滴水和流水的声音,小街的屋檐下在滴水,石拱桥的的栏杆和桥洞在淌水,小河的石河沿上,往下流淌的雪水仿佛正从石缝中渗出来。细细谛听,水声重重叠叠,如诉如泣,仿佛神秘悠远的江南丝竹,裹着万般柔情,从地下袅袅回旋上升。”(2)、归纳小结:文中写了三次游周庄的情景及感受。从不同的季节、时间,选择不同的景物,多角度描写,充分表现了周庄水乡的多姿多彩,动人心弦。写前两次到周庄,较简略,第三次到周庄为详写。三次游周庄留下的印象不尽相同。第一次时值“仲春”,“天下着小雨”,春雨蒙蒙,给作者留下的印象“是一幅画在宣纸上的水墨画”。第二次游周庄是冬天,写小雪后的景色。古老的砖石与清新的白雪,黑白分明,鲜明对照,“像是一幅色彩对比强烈的版画”。“水墨画”与“版画”,虽同为画,但韵味不同。写第二次到周庄,不仅写了“令人目眩”的色彩,而且还写了积雪融化时滴水和流水的声音。将水声描写得柔情绵绵,使周庄景物不仅有“色”,而且有“声”,更为动人。(三)诵读精彩语段,增强感悟能力。教师组织引导学生诵读作者“第二次游周庄的情景”“第二次到周庄是冬天,用人类的乐器永远也无法模仿。”采用教师示范诵读,帮助学生理清背诵的层次和逻辑顺序,学生同桌(前后)两人一组相互从“试背”到“熟背”。背诵层次示例:(以句号为单位) A第一层:第一二三句,交代第二次游历的时间、情景及描述阳光照耀下,斑斑积雪之时周庄古镇的“水”(雪)之“色”(雪之白与古镇之古“黑”) B第二层:第四五句,描述“阳光下,积雪融化之时周庄古镇的“水”之“声”(滴水之声与流水之声的重叠)(四)、作业布置: 摘录课文中你最喜欢的精彩语句或语段。【板书设计】整体水韵图画(1段3段)。“小桥流水人家”的周庄整体印象图 三次游历周庄时的不同水韵图画(4段6段)第一次烟雨迷蒙的周庄水墨画第二次冰雪消融的周庄动感版画 “水”(雪)之“色”黑白分明对比强烈的版画 “水”之“声”如诉如泣神秘悠远的江南丝竹第三次水天一色的周庄七彩梦幻图课 后 反 馈安乡县 陈家嘴 中学课程教案课 题周庄水韵课型新授科目语文时 间年级八年级班级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积累文中精彩的词语。2、背诵精彩语段,增强语言的感悟及运用能力。过程与方法1、了解课文随“时(令)”换景,景色各异、多角度写景,融情于景的写景方法。2、学生学会贴切地描述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3、体味欣赏散文清新优美、抒情性强的语言,体会课文表达的真情实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江山的美丽多娇,培养学生爱我中华,爱我世界。教材及学情分析本篇课文属于写景抒情式游记类散文,旨在让学生了解游记的特点,引导学生学习游记的写作方法,学习课文中写景时运用的多种修辞手法及生动形象的语言,并能在写作中运用。在学习巴东三峡的基础上,理解了山河的壮丽可爱。课 堂 教 学 设 计第 2 学时(总第 4 学时)教案(一)、检查背诵情况。抽查后一齐背诵。(二)、精读局部重点语段(第5段)。1、学生默读第5段“第三次游历周庄”的文段。2、采用学生提出问题进行讨论,教师有选择地点拨归纳小结的方法:(1)、描写景物方法多样。提问:前面春冬两次游周庄,作者差不多已经写完了周庄的(“桥”)和“水”,那么第三次游历周庄时,作者又抓住了哪些景物来描写?有什么作用?移步换景法。第三次游历周庄,虽也是春天,却是晚上,而且正是旅游节,精神和请调与上两次不同,充满了节日的欢乐气氛。作者采用移步换景法“夜游节日梦境般的周庄”,除了写石桥、流水,更重要的还是抓住“水景”着墨,特别重点描写了在古镇尽头看到的节日夜景,花了不少笔墨描写了彩灯、花船及礼花。表现了古镇水乡在改革开放之后充满生机,反映了周庄人民的幸福欢乐生活且具有对外开放的意识。 烘托渲染写景。文中还写了小船划到古镇的尽头时幽静暗淡的环境。衬托出镇上节日的礼花及倒映在水中七彩斑斓、摇曳生辉的光带,将节日周庄的夜景,描绘得淋漓尽致;作者写听到从古镇四面八方传来惊喜的欢呼声渲染了周庄水乡节日欢乐的气氛。作者巧妙地将古镇水乡悠久的历史和欢呼、五彩缤纷的现实有机地联系了起来。虚实结合,前后照应。第二次,第三次都写了“江南丝竹”声,但一个为虚写,备课手记第 周星期 (2)、写作顺序有条有理。提问:作者写第三次游历周庄时,重点描写了在古镇尽头看到的节日夜景,他是按怎样的时间和空间顺序来写的?参考提示:作者写第三次夜游周庄水乡,以时间先后为序。空间顺序由岸上,写到水上,坐船夜游,描绘水中朦胧景色。再写小船经过拱桥,而至古镇尽头。然后写古镇节日夜空的礼花及河中的倒影,最后写古镇的欢呼,由“天上”写至“地上”。要求学生按照作者写作的时间和空间顺序,找画出最能表现周庄“水韵”的语句,与第四段比较,说一说作者是从什么角度来描写周庄水韵的。(完成“思考与练习二”)A张灯结彩盛大旅游节日的周庄总的印象:“古老的楼房和曲折的小街缀满了闪烁的彩灯,灯光倒映在河中,使小河变成一条多姿多彩的光带。”B坐船夜游,移步换景,进入周庄“梦境”:“小船在平静的诃面慢慢滑行,我们的身后,船的轨迹和橹的划痕留在水面上,变成一片漾动的光斑,水中倒影变得模糊朦胧,难以捉摸。”“小船经过一座拱桥时,前方传来一阵音乐,水面也突然变得清澈剔透,仿佛是有晃荡的荧光从水下射出。”“船摇过桥洞,一条张灯结彩的花船,只留下丝竹管弦声在被木船搅得起伏不平的诃面上飘绕不绝”“我们的船划到了古镇的尽头,灯光暗淡了,小河也恢复了它本来的面目,平静的水面上闪烁着点点星光。屋脊参差,深蓝色的天幕上勾勒出它们曲折多变的黑色剪影。已经隐匿在夜色中的古镇,在七彩的焰火照耀下面目一新,瞬息万变,原本墨一般漆黑的屋脊,此时如同被彩霞拂照的群山,凝重的墨线变成了活泼流动的彩光。最奇妙的,当然是我身畔的河水,天上的辉煌和璀璨,全都落到了水里,平静幽深的河水,顿时变成了一条摇曳生辉、光华四射的彩带。随焰火忽明忽暗的河畔楼屋倒映在水里,像从河底泛起的一张张仰望天空的脸,”小结:如果说“第二次游历周庄”,写冬日白天的雪景,着重从滴水声、流水的声音 方面来表现周庄之水声充满柔情,那么,“第三次游历周庄”,重点描写了在古镇尽头看到的节日夜景,写春夜河上所见到的七彩斑斓的礼花,着重从色彩方面来描写周庄水乡绚丽多姿。(三)、品读散文语言。1、分小组竞赛找出文中的“比喻句”并体会其作用及妙处。“倒映在水中的石鞘、楼屋、树影,还有天上的云彩和飞鸟,都被这不慌不忙的木橹搅碎,碎成斑斓的光点,迷离闪烁,犹如在风中漾动的一匹长长的彩绸,没有人能描绘它朦胧眩目的花纹”“天下着小雨,古镇被飘动的雨雾笼罩着,石桥和屋脊都音乐出没在雨雾中,打着伞坐船游览,看到的是一幅画在宣纸上的水墨画。”“古老的砖石和清新的白雪参差交织,黑白分明,像是一幅色彩对比强烈的版画。”“在阳光下,积雪正在融化,到处可以听见滴水和流水的声音,小街的屋檐下在滴水,石拱桥的的栏杆和桥洞在淌水,小河的石河沿上,往下流淌的雪水仿佛正从石缝中渗出来。细细谛听,水声重重叠叠,如诉如泣,仿佛神秘悠远的江南丝竹,裹着万般柔情,从地下袅袅回旋上升。”“古老的楼房和曲折的小街缀满了闪烁的彩灯,灯光倒映在河中,使小河变成一条多姿多彩的光带。”“最奇妙的,当然是我身畔的河水,天上的辉煌和璀璨,全都落到了水里,平静幽深的河水,顿时变成了一条摇曳生辉、光华四射的彩带。随焰火忽明忽暗的河畔楼屋倒映在水里,像从河底泛起的一张张仰望天空的脸,”“我很难忘这个奇妙的夜晚,这是一个梦幻般的夜晚,周庄在宁静的夜色中变得像神奇的童话,古镇悠远的历史和缤纷的现实,都荡漾在被竹篙和木橹搅动的水波之中。”2、小结:文中运用了不少生动而贴切的比喻,使所状之物活灵活现,如在眼前。 文中语言清新优美,如周庄之水,柔情万般,韵味十足,与所描写的水乡景物十分融洽。(四)、作业布置:1、课后完成“思考练习四”:朗读附文江南,想想诗中描写的江南与课文描写的江南有什么不同。 2、仿照课文“第三次游周庄、第二次游周庄”的内容及所用“移步换景”或“定点写景”法,以“逛(游)”或“雨中行”“烈日下的”为标题,写作一篇描写自己“所见所闻所感”的写景小短文(200500字),要求用五个以上的比喻句。【板书设计】 周庄水韵 结构内容:整体水韵图画(1段3段)。“小桥流水人家”的周庄整体印象图 三次游历周庄时的不同水韵图画(4段6段)第一次烟雨迷蒙的周庄水墨画第二次冰雪消融的周庄动感版画 “水”(雪)之“色”黑白分明对比强烈的版画 “水”之“声”如诉如泣神秘悠远的江南丝竹第三次水天一色的周庄七彩梦幻图 周庄节日的夜景多姿多彩的光带 摇曳生辉、光华四射的彩带 节日夜晚的周庄似梦境,像神奇的童话 写作特色: 多角度描写景物 语言清新优美 比喻生动贴切同步训练2 周庄水韵维度A基础知识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斑斓( ) 眩( )目 仲( )春 晶莹( ) 参差( )( ) 谛( )听娴( )熟 瞬( )息万变 璀璨( )( )2解释下列词语:斑斓: 眩目: 漾动: 飘忽: 参差: 如泣如诉: 万般: 娴熟: 张灯结彩: 瞬息万变: 璀璨: 稍纵即逝: 3填空:第二次到周庄是冬天,刚刚下过一夜小雪,积雪还没来得及将古镇覆盖,阳光已经穿破云层抚摸大地,在耀眼的阳光下,古镇上到处可以看到斑斑积雪,在 ,在 ,在 ,在 ,一滩滩积雪反射着阳光, , 。古老的砖石和清新的白雪 、 ,像是一幅色彩对比鲜明的版画。在阳光下,积雪正在融化,到处可以听到 和 的声音,小街的屋檐下在 ,石拱桥的栏杆和桥洞在 ,小河的石河沿上,往下 的雪水仿佛正从石缝中渗出来。细细 ,水声重重叠叠, ,仿佛神秘幽远的江南丝竹,裹着万般柔情,从地下袅袅回旋上升。这样的声音,用人类的乐器永远也无法模仿。4简要叙述作者三次游周庄的印象: 5下面说法不正确的是:A周庄,在江苏昆山,有“中国第一水乡”之称。B“相看两不厌”出自杜甫的诗独坐敬亭山C仲春,是春季的第二个月。D宣纸,是一种出差于安徽宣城的纸张。6“突然,一串串亮晶晶的光点从黑黝黝的屋脊上飞起来,象一群冲天而起的萤火虫,在黑暗中划出一道道暗红的光线。”这句话采用了哪种修辞手法?A 比喻 B拟人 C排比 D对偶1 ln xun zhn yn cnc d xin shun cucn2斑斓:颜色错杂灿烂。 眩目:耀眼。 漾动:起伏波动。飘忽:捉摸不定。 参差:不整齐,不一致。 如泣如诉:像是在诉说,又像是在小声哭泣。万般:许多,种种。娴熟:熟练。张灯结彩:陈设辉煌的灯火,扎结美丽的丝绸。 瞬息万变:形容极短的时间内变化多。 璀璨:形容光彩鲜明 。稍纵即逝:稍微一放松就会消失。3 路边,屋檐,树梢,河边的石阶上,一片晶莹,令人目眩,滴水,流水,滴水,淌水,流淌,谛听,如泣如诉。 4 作者第一次去周庄,是在春雨中欣赏的周庄,有一种朦胧迷离之美;第二次去周庄,是冬天,下了一场小雪之后,感受到的是积雪初融后清新的景色。第三次,是在温暖的春夜,周庄正举办旅游节,天上人间,景色交相辉映。5 B 6 A课 后 反 馈安乡县 陈家嘴 中学课程教案课 题青海湖,梦幻般的湖课型新授科目语文时 间年级八年级班级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能认读本课8个生字词,理解不懂的词语。2、通过语言文字,了解青海湖壮丽的景色以及湖中蕴含着的丰富的生物资源.过程与方法1、训练学生综合运用已经学过的读书方法,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学习作者观察和表达的方法,提高理解和表达能力。2、训练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美丽大自然的神往,对祖国美好河山的热爱。教材及学情分析青海湖,梦幻般的湖是作者游览青海湖后写下的一篇游记。青海湖,位于青海省东北部,是我国最大的咸水湖,课文用优美的语言和诗一样的文字,描写了青海湖的美丽神奇,表达了作者对美丽大自然的神往,对祖国壮美河山的热爱。选入教材来学习,就是要让学生了解祖国山川的秀美壮丽,更加热爱祖国的大好河山,养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同时,品味文章佳处,增强对文章优美语言的感受能力,在写景时模仿文章中运用的多种修辞手法及生动形象的语言去写作。一、谈话导入新课。 导语:我们伟大的祖国,山川奇丽,在这个单元的前两课中,我们跟随着作家刘大杰和赵丽宏领略感受了雄伟奇丽的巴东三峡和具有典雅、古朴神韵的周庄,今天让我们跟随作者冯君莉走进青海湖,去感受这个被作者称为“梦幻般的湖”的湖泊,相信你一定会有新的感悟。齐读课题青海湖,梦幻般的湖。 二、简介青海湖青海湖是中国最大的内陆咸水湖,位于青海省的东北部,距西宁150公里,南北宽约63公里,周长360多公里,面积4500多平方公里,湖面海拔3200米,平均水深近20米,蓄水量754亿立方米。含盐量6。矿化度15克/升。青海湖古称“西海”“羌海”,又称“鲜水”“鲜海”,汉代也有人称为“仙海”,从北魏起才更名为“青海”。藏语称为“错温布”,蒙古语称为“库库诺尔”,意思均为“蓝色的湖泊”。三、作者简介冯君莉,女,天津人,1956年出生,曾任青海省文学艺术研究所副所长。曾发表过散文、报告文学、短篇小说等几十篇。四、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作者是以什么为线索来描绘青海湖风光的?明确:本文是以作者的游踪为线索,即在路上、在青海湖、离开。2、从课文中找出相关语句,说说作者是按怎样的顺序观赏青海湖的。明确:相关语句观赏顺序青海湖到了,到达青海湖我的眼前,一片镶着露珠的绿茵茵的草滩观赏草滩在着绿色和黄色的背后,又衔接着一派无边无际的蓝色的湖水观赏湖水再顺眼望去,在水天相连的地方,是一道尚未退却的乌云观赏乌云再往上,就是那雨后所特有的万里晴空了。观赏万里晴空这淡蓝色的苍穹一直伸展到我的身后草滩上伫立着连绵起伏的深褐色的山峦。观赏草滩与山峦阳光越来越明媚,那蓝色的镜面上摇摇曳曳倒映出三五个鸟湖岛的轮廓观赏鸟岛我们沿着绿色的草滩,沿着蓝色的湖畔,继续赶路了。观赏结束作者是站在一个固定的地方观赏青海湖的美景,这种观察方法就是“定点观察”方法:由近及远,由上至下,言之有序。五、细读课文,分析结构1、齐读课文,理清文章结构,体会作者字里行间流露出的思想感情。2、讨论交流:(1)本文可分为三个部分,每部分各写了什么内容?(2)文中从哪几个部分具体描写了青海湖?(3)如何理解题目中的“梦幻”二字?明确:(1)本文按游前、游中、游后自然分为三部分。全文共12自然段,可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第14段),写去青海湖。第二部分(第511段),领略青海湖的美。第三部分(第12段),离开青海湖。备课手记第 周星期 结构图表如下:梦幻的湖带着憧憬的梦幻到达青海湖青海湖梦幻般的境界梦一般的景色湖水蓝环境美传说奇物产丰担心梦幻般的境界遭到破坏(2)文中从下列几个方面来具体描写青海湖的美丽、富饶、可爱。青海湖美在:A、湖水蓝得醉人;B、环境氛围清新幽静;C、神话传说神奇迷人;D、鸟岛神奇鱼类丰富。写青海湖湖水醉人的蓝色。文中运用多种表现手法来描写湖水之蓝。首先,直接用赞美的语言描写,如“那湖水的蓝,又是蓝得多么醉人啊!”“青海湖的蓝,蓝得纯净,蓝得深湛,也蓝得温柔恬雅。”其次,将湖水的蓝与“海洋”“天空”的蓝作对比。再次,运用生动形象的比喻将湖水之蓝描绘得晶莹可爱,如“蓝锦缎似的”,像“尚未凝固的玻璃浆液,又像是白种人的小姑娘那水灵灵、蓝晶晶的眸子。”此外,还从蒙语藏语的音译,从青海湖所处的地理位置,从科学角度来说明湖水蓝得出奇的原因。写环境氛围清新幽静,无比优美。雨后,晴空,凉爽的空气,碧绿的草滩,金灿灿的油菜花,悠闲的牦牛,连绵起伏的山峦,这样幽美的环境如诗如画,令作者及读者“在美中陶醉”。文中还适当地引用神话传说,更为画卷似的环境增添了神奇迷人的色彩。写神奇的鸟岛及丰富的鱼类。文中分析了鸟岛形成的客观历史原因,气候适宜,鱼类丰富,正是鸟类生存、繁衍的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写鸟,突出了色彩、品种之繁多,聚集地之广阔,云集之鸟不计其数。写鱼,用“满湖”“成群结队”来形容,足见其数量丰富。写夏季与冬天的情景,尤其写冬季冰上取鱼,不仅说明鱼类之丰富,而且也显得有趣。文中最后写希望青海湖为更多的游人所赏识,但又担心美丽的青海湖的生态环境遭到破坏,则从环保的侧面表现出作者对青海湖的珍爱。(3)梦幻是神奇美丽的,而青海湖的醉人之美,就如同梦境般奇妙课 后 反 馈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的学习过程,课堂上既“动眼看、动耳听”,也“动手做、动口说、动脑想”,逐步培养了学生自学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安乡县 陈家嘴 中学课程教案课 题青海湖,梦幻般的湖课型新授科目语文时 间年级八年级班级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通过语言文字,了解青海湖壮丽的景色以及湖中蕴含着的丰富的生物资源.过程与方法1、训练学生综合运用已经学过的读书方法,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学习作者观察和表达的方法,提高理解和表达能力。2、训练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美丽大自然的神往,对祖国美好河山的热爱。教材及学情分析青海湖,梦幻般的湖是作者游览青海湖后写下的一篇游记。青海湖,位于青海省东北部,是我国最大的咸水湖,课文用优美的语言和诗一样的文字,描写了青海湖的美丽神奇,表达了作者对美丽大自然的神往,对祖国壮美河山的热爱。八年级这个年龄段的学生,由于对语言还不甚敏感,相当一部分学生对故事性强的文章兴趣浓一些,对写景的文章不太感兴趣(而本文的难点又恰是感悟优美的语言和诗一样的文字),因此课堂上要适时采用各种教法调动学生的积极参与;本文是第一单元的第3篇游记,在前两篇文章的学习中,如何学习游记的方法已基本掌握,因此学习本文宜采用以学生自主学习的方式,课堂上通过调动学生的积极参与等活动来达到学习目标,将学生自主学习与教师指导相结合,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学生学会学习。课 堂 教 学 设 计第 2 学时(总第 6 学时)教案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二、品读赏析,揣摩语言同学们,刚刚我们随着冯君莉一起神游了青海湖:(多媒体配乐展示青海湖风光)浩浩青海湖,湛蓝的湖水,烟波万顷;碧绿的草滩,羊群如云;金黄的油菜花,迎风飘香;雪山倒映,鱼群欢跃,万鸟翱翔梦幻般的青海湖经过作者生动的描述,更加令人心驰神往。现在,我们就来品味本文生动优美的语言,领会作者是怎样营造这梦幻般的意境的。1、读美文下面请同学们从文中选择你最喜欢的、你认为描写得最好的语段,大声地、动情地朗读,并揣摩你找到的语句好在哪里?(用了哪个词或哪种修辞手法,达到了怎样的表达效果)。学生活动:学生自由朗读、体会。2 品美点哪位同学愿意把你欣赏到的美与大家共同分享?学生活动:(班内交流)学生读出自己喜欢的句子,并说出好在哪里。示例: “我的眼前,一片镶着露珠的绿茵茵的草滩,草滩上生长着黄灿灿的油菜花,在这绿色和黄色的背后,又衔接着一派无边无际的蓝色湖水。”句中运用叠词“绿茵茵”“黄灿灿”,突出了草滩黄绿相间,色彩艳丽,引人注目。备课手记第 周星期 又像是白种人的小姑娘那水灵灵、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植保专业考试题及答案
- 2025年恩施专项考试题库及答案
- 2025年android面试题及答案
- 2025年护理三级考试题目及答案
- 机密文件协议书
- 村组调解协议书
- 杭州租赁协议书
- 2025年技师三基考试试题及答案
- 2025年日语级语法试题及答案
- 柴棚买卖协议书
- 北师大版八年级数学(下)每日一题(春季版)上(包含答案)
- 住院医师规培入科教育(妇产科)课件
- 冠心病介入治疗进展-精选课件
- 重症患者的容量管理课件
- DB37-T 3776-2020 社区居家养老服务质量评估规范-(高清版)
- 2009年《四川省建设工程工程量清单计价定额》
- 混凝土塌落度检测记录台账
- 混合动力汽车结构原理课件
- 2022年新高考1卷文言文讲评 课件25张
- DB65∕T 3253-2020 建筑消防设施质量检测评定规程
- 《工程项目成本管控与核算》PPT讲义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