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培智语文七年级教案下学期.doc_第1页
人教版培智语文七年级教案下学期.doc_第2页
人教版培智语文七年级教案下学期.doc_第3页
人教版培智语文七年级教案下学期.doc_第4页
人教版培智语文七年级教案下学期.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特教学校课时计划 1 2 月13日 课题: 1、绿色的竹楼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会读、写七个一类字,会认九个二类字。重点、难点:能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教具:幻灯片、绘画纸、铅笔教学过程: 一、导入:1、说说咱们所住的楼房是什么样子的?2、看图:说说你在图上所看到的傣族人的楼房是什么样子的?二、揭示课题,授新。1、今天我们就要具体去看看傣族人的楼房到底是什么样子,又有什么样的作用。板书课题:绿色的竹楼2、自由读全文,标记出一、二类字。3、认读一、二类字词4、再读全文,标记出课文中一共有几个自然段。(全文共有六个自然段)三、师范读,学生跟读。四、同桌互相读课文,提出不懂的问题。五、归纳提问。六、布置作业。熟读课文。 板书: n xun chng tu tang xin 纳 悬 撑 脱 塘 仙 (归纳)(悬空) (支撑) (摆脱) (池塘) (鲜花)教学反思:特教学校课时计划2 2 月15 日 课题: 1、绿色的竹楼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了解傣族人民的楼房与我们所住楼房的区别,简单了解傣族人民的生活习性。重点、难点:边读边想,让孩子们多动脑,学会提问,灵活地学习知识。教具:幻灯片、绘画纸、铅笔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新课。1、出示一、二类字词,指名学生认读。2、齐读全文。二、新授。1、自由读1自然段后质疑。为什么把这房子叫竹楼?傣族的竹楼与我们所住的楼房有什么区别?重点了解:“西双版纳”是我国云南省的一个地方,那里以拥有一片原始森林而闻名,有不少游客到那儿观光。2、指名读23自然段,自由读。根据课文所描写的,简单画出傣族竹楼的样子,从而理解“悬空”一词的含义。3、找出傣族竹楼的作用:A 防潮B 养牛羊C 住人课外知识介绍:诸葛亮是三国时期有名的军事家4、范读第4自然段,生齐读,简单了解傣族人的饮食习惯。5、自由读第5自然段,谈谈感受。从“满眼”可以体会到什么?齐读。6、小结7、齐读全文。三、练习凉丝丝又高又绿绿()()又()又()()()()()()()()四、布置作业回家熟读课文。教学反思:读画结合,不仅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还可以通过画的方式使学生进一步理解课文内容,一举两得。特教学校课时计划 3 2月 16 日 课题: 1、绿色的竹楼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了解傣族人民的楼房与我们所住楼房的区别,简单了解傣族人民的生活习性。重点、难点: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的感情。教具:幻灯片、绘画纸、铅笔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1、认读一、二类字词。2、齐读全文。二、授新学习一类字。1、板贴七个一类字晨汉穿言音停孔2、同桌互相认读一类字。强调读边音:姥、凉后鼻音:双、凉前鼻音:饭、建写“饭”第二笔是竖提,不要写成竖钩“建”的笔顺为:“鞋”的笔顺为:“姥”字第三笔一提右半部分不要出头。3、口头组词姥姥姥脱脱鞋子脱衣脱掉饭吃饭做饭饭菜白饭建建筑建议建设建房鞋鞋子跑鞋凉鞋买鞋凉凉快凉爽清凉凉鞋4、描红、临写。5、课堂练习三、拓展练习:家里来了客人,你怎样介绍你的家乡?四、总结。板书:绿色的竹楼 竹子建造 悬空 楼内舒适方便 楼外景色优美教学反思:从音、形、义上学习一类字,尤其强调易出错的部分,更容易记住生字。特教学校课时计划 4 2月20 日 课题: 2 我爱家乡的小河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学会本课生字,理解各个自然段的意思。 重点、难点:教育学生热爱自己的家乡。 教具:插图教学过程: 一导入,同学们,你们家门前都有小河吗?下面,老师带你们领略一下门前的小河。 二检查,预习情况。 1音:融化,绿树成荫,熟,滋润,漫天飞舞。 2自读课文,做到正确。 三熟读课文。 1自读课文,做到正确。 2再读课文,争取正确流利。 3同桌互读互评。 四默读课文,思考问题 1默读第三段,思考:课文是从春天的哪些方面介绍家乡的小河? 2默读第四段,思考:夏天,小河的用途有哪些?用自己的语言概括。 3小组讨论体会。 4集体汇报讨论结果 五给课文分段说明分段理由。 第一段:是总起句,又起到照应课题的作用。 第二至第五自然段,分别从春、夏、秋、冬四个季节来描写家乡小河的美丽与可爱。 第六自然段是全文的小结,又起到了呼应前文的作用,表达了“我”对家乡小河的作用。 作业:熟读课文。 板书: rng t tn 融 吐 探 (融化) (吐丝) (探出) xing tn w xi 翔 滩 舞 虾 (飞翔) (沙滩) (跳舞) (鱼虾)教学反思:特教学校课时计划 5 2月21 日 课题: 2、我爱家乡的小河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学习课文按照季节变换的顺序描写事物的方法。 重点、难点:教育学生热爱自己的家乡。教具:插图教学过程: 一复习。读课文,听写词语。融化、嫩芽、飞翔、河滩跳舞、鱼虾、滑冰、热闹 二学习课文。 1默读课文,说说家乡的小河一年四季有哪些美丽景色,课文是按什么顺序写的。 2第二段中哪些词语用的好,为什么?“吐出了嫩牙”,指的是 枝条上长出了嫩叶。“探”是“露”的意思。 3“新绿”指的是春天到了,小草都长出了嫩芽。 4.“河堤上绿树成荫,河滩上瓜果满。”这句话讲的是夏天小河两岸的美丽景色。 5最后一段起总结全文的作用。 三指导朗读。四课堂小节: 本堂课我们了解了作者家乡门前的小河在一年四季中的变化及用途。我们要珍惜这些水资源,并且不让人们蓄意污染它。 课后作业: 完成课后第三第四题。 板书设计 春天:冰雪融化 夏天:游泳,洗衣服。 我爱家乡的小河 秋天:捉鱼摸虾 冬天:滑冰教学反思:特教学校课时计划6 2月23 日 课题: 3.故乡的杨梅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学会本课生字,能正确读写“狭长、嘴唇、甜津津、酸味、虽然”等。 重点、难点: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贪婪、吮吸、甘露、细腻”等词语的意思。教具:杨梅教学过程: 2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4 学习作者按一定顺序、抓住特点观察的方法,培养学生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在我国的江南盛产一种水果杨梅。这是一种圆圆的小果子,遍身生着小刺,果子是紫红色的,味道又酸又甜。 这节课我们来学习一篇描写写杨梅的文章我爱故乡的杨梅。 二、初读课文 教师范读课文,读前向学生提出思考问题:作者为什么喜爱杨梅?是从几方面来写杨梅的?找出课文中有关的自然段。 读后明确:因为故乡的杨梅有着它的可爱之处,所以,作者从杨梅树、杨梅果这两方面写出了对杨梅的喜爱。第二自然段写杨梅树,三至六自然段写杨梅果。 三、再读课文,学会生字新词 1 字的交流。 ( 1 )指名认读生字,注意强调“腐”的字形结构。 ( 2 )区别字形组词: 汁一汗 狭一峡 2 词的交流。 ( 1 )指名读生词。 ( 2 )引导学生理解。 细雨如丝:指春雨轻轻的、细细的、象头发丝一样。 细腻:精细光滑。 甘露:原指甜美的露水。在本文中比喻春雨的甜美。 伸展:原指向一定方向延长、扩展。本文指杨梅树得到雨水浇灌,枝叶生长迅速。 贪婪:本文指杨梅树不知满足。 ( 3 )归类。 对于词语的理解可按三种方法进行:先理解单个词,再理解词语。如:细雨如丝、细腻。先查字典,再结合上下文进行理解“甘露”等。结合生活实际理解。 板书: gn sh zh tin su 甘 舌 汁 甜 虽 (甘露) (舌头) (果汁) (香甜) (虽然)教学反思:特教学校课时计划 7 2月 24日 课题: 3.故乡的杨梅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通过感情朗读、背诵,了解故乡杨梅的可爱重点、难点:体会作者爱故乡,爱杨梅的情感,注意积累语言教具:杨梅教学过程:理解课文一、二自然段。 1 讲读第一自然段。 ( 1 )指名读,思考:这段的主要意思是什么?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第一自然段只有一句话,开门见山地点出我的故乡所在地及我爱故乡的杨梅,在全文起强调、突出的作用)。 ( 2 )感情读文,要读出对故乡深深的爱。 2 自学课文第二自然段。 ( 1 )这一段主要写了什么? ( 2 )故乡的杨梅树是什么样子的?从文中勾画出有关的语句并理解。 小组讨论学习,教师巡回指导,全班交流,教师点拨。 交流第一个问题: (这一段写出了雨中杨梅的可爱。) 交流第二个问题(重点): 提问:这一段中描写杨梅树样子的话有几句?(两句) 交流第一句话: 第一句话中的“春天的甘露”指什么?杨梅树“贪婪地吮吸”表示什么? (春天的甘露是对春雨的比喻,贪婪地吮吸是说杨梅不知满足地吸收着春天的雨水) 在这句话中,作者采用恰当的比喻,把春雨比作甘露,而且把杨梅树当作人来写,从表面看是说杨梅树不知满足地吸收着春雨,而实际是在写杨梅树的什么?(长得快、茂盛、生长旺盛)作者这样写说明了什么?(说明作者非常喜欢杨梅)因此,我们在读这句话时一定要注意语气的欢快。 有感情地朗读第一句。 理解交流第二句话: 文中的第二句话又是怎样写杨梅树样子的?(它们伸展着四季常绿的枝条,狭长的叶子在雨雾中欢笑着。) 杨梅树真的会像人一样“伸展”和“欢笑”吗?作者这样写是为了突出什么?请同学们认真比较下面两组句子,找出答案。 A 杨梅树四季常绿的枝条和一片片狭长的叶子在雨雾中生长着。 B 杨梅树伸展着四季常绿的枝条,一片片狭长的叶子在雨雾中欢笑着。 有感情朗读第二句。 二、课后小结 作业 :抄写课文中生词 1 遍。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了解了课文大意,知道了作者是从杨梅树和杨梅果这两个方面来写杨梅的;在理解词语方面,能利用平时常用的三种方法进行理解。但在今后,结合上下文理解词语的能力还需进一步加强。 特教学校课时计划8 2月27 日 课题: 3.故乡的杨梅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通过感情朗读、背诵,了解故乡杨梅的可爱重点、难点:体会作者爱故乡爱杨梅的情感,同时,注意积累语言教具:杨梅教学过程: 二、学习三至六自然段 指名读文,思考:杨梅果的哪些地方惹人喜爱? (课文是从形状、颜色、味道这三个方面写出了杨梅果的可爱。) 惹人喜爱的杨梅树在春雨的滋润下生长旺盛。那么,杨梅结果的时间是什么时候呢?作者在第三自然段告诉了我们答案。 1 指名读第三自然段,思考:这一段主要写什么?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 (2 自学课文四至六自然段(重点、难点) 出示自学提示:课文是怎样把杨梅果的形状、颜色、味道等特点具体描写出来的? ( 1 )这一段主要写什么?找出课文有关的语句。 (这一段主要写杨梅形状的特点:圆圆的、遍身生着小刺) ( 2 )这段共几句话?每句话在写什么? ( 3 )作者是怎样把杨梅形状的特点写具体的? (作者为了把这一特点写具体,并不是单一的只描写杨梅的形状,而是同桂圆进行了比较) ( 4 )作者这样写,有什么好处呢?请同学们认真分析下面两句话。 ( 5 )有感情地朗读这一段。 按自学提示自学第五自然段,自学提示: 这一段主要写什么?从书中找出有关的语句。 这一段共有几句话?每句话写什么? 作者是怎样把这一特点写具体的? 小组讨论后全班交流,教师引导理解: ( 1 )这一段主要写杨梅颜色的特点。杨梅的颜色由生到熟是变化的,先是淡红,随后变成深红,最后几乎变成黑的了。 ( 4 )仿照第一句进行说话练习 指导:请同学们用这组词语较连贯地说一说苹果由生到熟或太阳升起时颜色的变化。 ( 5 )指导有感情地朗读并交流 教师指导:这一自然段从杨梅果的外面写起,写出了颜色的变化,然后从外到内,又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果肉及汁水的颜色。作者按一定顺序写出了杨梅颜色的变化,既具体又可爱,作者这样写,说明了什么?(对杨梅有一种喜爱之情)那么,我们应该怎样去读这一段呢? 教师有感情地背诵这一段。 再指一学生读。 教学反思:作者对杨梅按一定顺序、抓住特点进行了细致地观察。不仅观察了杨梅树,而且观察了杨梅果,不仅观察了杨梅的静止状态,而且留心杨梅的发展变化,不仅用眼看,用手摸,而且放到嘴里品尝了。因此,同学们在今后一定要注意留心观察,学习作者这种观察事物的方法。)特教学校课时计划9 2 月 28日 课题: 3.故乡的杨梅 第四课时 教学目标:学习作者按一定顺序、抓住特点观察的方法。 重点、难点:培养学生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教具:杨梅教学过程:一自学第六自然段 ( 1 )总结四、五自然段的学习方法。 教师引导学生答出(先弄懂这个自然段讲什么,再看看这段共几句话及每句话的意思,最后分析作者是怎样把这一特点写具体的。) ( 2 )小组讨论后教师引导学生理解以下问题: 这一段写出了杨梅味道的特点是又酸又甜。 这一段共 4 句话。第一句讲杨梅由生到熟,味道由酸到甜。 2 至 4 句写“我”小时候由于贪吃杨梅,牙齿被酸倒了的事。 作者在这一段中为把杨梅味道的特点写具体,用“我”小时候贪吃杨梅,牙齿被酸倒的实例加以证明。 提问:作者为什么要这样写? 有感情地朗读这一段 学生练读后指名读。 ( 3 )配乐朗读三至六自然段,再次感受作者具体生动的描写。 二、学习作者观察事物的方法 思考:作者为什么能围绕“可爱”这个意思,把杨梅的形状、颜色、味道的特点写得具体生动呢? 三、总结、 1 理解了课文内容,并知道了作者围绕“可爱”这个意思,把杨梅的形状、颜色、味道的特点写得具体生动。 2 学习了作者按一定顺序、抓住特点观察事物的方法。 六、课堂练笔 1 指导学生练笔的要求:写一种家乡特产,按一定顺序把特点说清楚。 2 全班交流:你想写什么? 3 教师再次明确要求。 ( 1 )要按一定顺序写出特产的特点,从而表达自己爱家乡的思想感情。 ( 2 )把要说的话写下来,怎么想就怎么说,怎么说就怎么写。 4 小组内练习说。 5 指名试说,师生共同评议。 6 学生动笔写。板书: 故乡的杨梅 形状:桂圆大小 小刺 颜色:淡红、深红 味道:又酸又甜教学反思:作者能把杨梅的特点写得具体生动,一方面注意了按一定顺序、抓特点的观察方法;另一方面因为作者对杨梅有一种喜爱之情 ,以后在作文教学中要多学习。特教学校课时计划10 3月 5 日 课题: 4、列宁在理发室里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学会本课7个生字,读写并理解14个新词语重点、难点:读准多音字“宁、应、发”,学会根据词语的意思,给词中的多音字确定读音的方法。教具:插图教学过程:一.预习指导。1.读本单元的“预习提示”。什么叫多音字?划出有关句子。为什么会有多音字?划出句子。怎样读准多音字?划出句子。以“宁”为例,具体说明一字多音的现象和据义定音的方法。2.读下面两个句子,注意带点字的读音。小明背着小刚向医院走去。小利背着大家偷偷去玩电子游戏机。二.揭题,简介列宁。看图像认识列宁。三.导学,列宁在理发室理发生了什么事?听课文录音思考自学。1.跟录音读准字音;2.跟录音读通课文;3.读准课后题2的多音字。查字典,“宁”、“要”、“发”、“应”、在字典中是什么意思?在词语中应取哪种解释?四.齐读课文。五.说说列宁在理发室理发生了什么事。六.作业。抄写生字,新词。完成作业本1、2两题。 板书: fn zhn x dn c 凡 准 序 耽 辞 (凡是) (准备) (顺序) (耽误) (推辞)教学反思:特教学校课时计划11 3 月 6 日 课题: 4、列宁在理发室里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能找出有关句子了解人们热爱列宁,并能从群众和伊凡诺夫两个方面说说大家怎样热爱列宁。重点、难点:能说出列宁自觉遵守纪律和人民群众热爱列宁的具体表现。教具:录音教学过程:一.复习读读生字、新词。二.快速讲读12段。齐读课文12段从读过的段中找一句表示“列宁在理发室理发生的事的起因”。三.指读第三段,边听边思考:从哪些地方看出大家热爱列宁?用“”划出表示大家热爱列宁的句子。用“”划出表示伊凡诺夫热爱列宁的句子。用“”在两类句子中划出最能看出人们热爱列宁的词语。指导朗读,重点读好“您好,列宁同志!”四.听录音46段,想一想,课文中还有哪些地方看出大家热爱列宁?(划出表示大家热爱列宁的句子,用“”,划出伊凡诺夫热爱列宁的句子,用“”。)默读,圈划句子。交流。指导朗读。重点朗读好伊凡诺夫对列宁讲的话。理解“宁愿”这词可以看出什么?怎样才能读好伊凡诺夫态度坚决而十分诚恳的语气呢?自己尝试读,指名读,齐读。五.连起来说一说从哪些地方看出大家热爱列宁。先同桌互说,再指名说。六.作业 完成课后3、4题教学反思:特教学校课时计划12 3月 7 日 课题: 4、列宁在理发室里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能找出有关词句了解列宁遵守纪律的品质,并能连起来说说从哪些地方了列宁遵守纪律。重点、难点:能用“宁愿”和“应该”说话,写话。能读好人物对话,体会人物品质。教具:录音教学过程:教学过程:一.导入:人民群众是这样的热爱列宁,作为一位国家领导人,又是怎样在理发室里理发的呢?二.默读课文,从文中找出最能反映列宁同志自觉遵守纪律的有关段落。(45段)三.齐读45两段,边读边思考:哪些句子能看出列宁同志自觉遵守纪律?默读4、5段,用、划出有关句子出示两句列宁说的话:“我应该排在哪一位的后面?”“谢谢同志们,我也应该按照秩序理发”。3.这两句话中最能说明列宁自觉遵守纪律的词语是(),从“应该”、“也应该”下加。4.为什么列宁认为“应该”呢?是列宁没有把自己看成高人一等,从两个“应该”,看出列宁什么品质?(自觉守秩序)5.指导朗读,体会人物当时态度。“应该”要读的稍重一些。后一句“也”字要稍慢、强调。6.伊凡诺夫宁愿三年不理发,也不愿列宁多等一分钟,而列宁在理发室里,他又宁愿什么呢?请根据当时情境用“宁愿”说一句话。7.用“应该”说一句话。四.分角色朗读课文五.总结谈话。学了这篇课文,你掌握了什么本领?你还了解列宁什么故事?你学了这篇课文有什么想法?六.练习:完成作业本的练习。 板书设计: 大家尊敬列宁列宁在理发室里 (平易近人) 列宁严格要求自己 教学反思:特教学校课时计划13 月 日 课题: 一架钢琴 第二课时教学目标:进行自然段的训练,学习归纳段落大意。重点、难点;学习运用侧面描写的手法表现人物精神面貌的方法。教具:课件:钢琴声、由生字组成的词语、课文插图。教学过程:一、复习:1、出示生字,指名认读。2、指名读课文。二、细读课文,品味课文。1、自读第一自然段。()说说你从这一段中知道了什么?2、指名读第二自然段。说说你从这一段中知道了什么?3、自由读课文。()课件出示插图:仔细看图,用自己的话说说画面内容。再引导学生仔细看图画上小罗赛的面部表情,说说自己的感受。()再读课文,把描写这幅插图的句子找出来画一画。()指名读有关句子,想象宋庆龄筹钱的艰难。在想象的基础上再读课文。()把内容相近的自然段联系在一起,学习归纳段落大意。()再读第三段课文,说说你从“关照他说,路上要小心啊!”这句话中体会到什么?4、指导朗读。人物语言,要根据不同的角色,读出语气语调。三、谈感受。说说你对宋庆龄了解多少?读了这篇课文,你觉得宋庆龄是个什么样的人?四、学过乐器的同学准备一首自己最喜爱的曲子,我们利用一节活动课时间请你演奏给大家听,并谈谈自己学乐器的苦和乐。 板书:一架钢琴 宋庆龄 卖钢琴 筹钱 (无私奉献)教学反思:特教学校课时计划14 月 日 课题: 6、游子吟 教学目标:理解诗意,能说诗句的意思,想象画面,体会感情。重点、难点: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教具:并结合生活实际谈母爱。教学过程:一、导入,谁能背背你喜欢的诗篇呢?2、学生背诵自己喜欢的诗篇或片段。二、新授1、 知诗人,解诗题。(1) 齐读诗题。(2) 根据预习的情况对古诗质疑。介绍时代背景:孟郊一生穷愁潦倒,直到五十岁才得到溧阳县尉的卑微职位。此诗便是他居官溧阳时作。(3) 范读诗文。(4) 学生练读,粗知大意。2、 解字词,悟诗意。(1) 回忆学习方法。(拆、释、理、补连)(2) 自学一四行诗句。A 学生用“拆、释、理、补连”的方法进行自学。B 小组自学讨论、交流。C 质疑。(3) 反复诵读加深理解,并在读的过程中在脑海里想象画面。(4) 感情诵读,小组读、赛读、评读。(5) 迁移学法,自学五、六行诗句。A 小组交流自学。B 学生汇报。理解两行诗句的含义,再说说抓住哪些关键词来理解?C 此时,你的脑海中会呈现出母亲关爱你们的一幕幕吗?此时此刻你有什么感受?品读五、六行诗句。(赛读、评度、小组读)3、 连句意、明诗意。(1) 边诵读,边把诗句意思串联起来。(2) 展开想象,用自己的语言讲述诗意。4、 想诗境、悟诗情。反复吟诵,边读边展开想象,体会诗人对伟大母爱的赞颂。5、 诵诗文、入意境。6、 感情背诵。板书: 游子吟 谁言寸草心, 报得三春晖。教学反思:特教学校课时计划15 月 日 课题: 7、 我的文具盒 教学目标:了解课文是怎样把文具盒写具体的。重点、难点:学习课文按一定的顺序描写事物的方法。教具:文具盒教学过程:一、导入、揭示课题。二.指导看图、图上画了什么,美人鱼的形状是怎样的。 读课文,看课文是怎样描写的。 三学习课文。课文一共有几个自然段?每段主要写了什么?是从哪几方面来写文具盒的?读课文第一段,学习第一段的写法说说你的文具盒的来历。读课文第二段,美人鱼的形状是怎样的。学习第二段的写法说说你的文具盒的图案。读课文第三段,课文按照从外到里的顺序,先写开关再写盒盖反面的小插袋,然后写文具盒里的上下两层。能说一句完整的活.并能变换句式说话。能根据问题连起来说一小段话.表达一个完整的意思.1.在四块小长条黑板上分别写上;“你有一个怎样的文具盒?”、“是谁买给你的?”、“文具盒上画着什么?”、“文具盒有什么用处?”2.小黑板一块.上写绕口令。3。检查一下.每个小朋友是不是都带了文具盒. 小结:一句完整的话,一般情况都应有两个部分:“谁”、“怎么样”,或“谁”.“是什么”,缺了一个.习作指导;(1)文具盒的来历。(2)盒盖上的图案。(3)文具盒的结构。(4)我对文具盒的感情。把(2)(3)作为描写的重点写得具体。 板书:我的文具盒 1、来历 2、图案 3、结构 4、感情教学反思:特教学校课时计划16 月 日 课题: 爱因斯坦在桥上 教学目标: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人物语言重点、难点:了解课文中反问句的作用。教具:插图教学过程:一、设疑激趣,引入新课1、了解爱因斯坦。设问:爱因斯坦是谁?(出示文字资料:爱因斯坦(18791955)德国人,世界著名物理学家。他的相对论对世界科学史作出了巨大贡献;他的物质粒子可以转变为巨大能量的理论,已由原子弹、氢弹的威力得到确证。1921年获诺贝尔物理学奖,被确认为整个人类历史上的科学巨人。)2、揭示课题。今天我们就要学习一篇有关爱因斯坦的课文。(板书课题:爱因斯坦在桥上)二、初读课文,理清思路1、请同学们小组合作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看看课文主要写了什么事?2、给自然段标上序号。3、读了文章你有什么不理解的地方?三、精读课文:1 图上画的主要是哪一段的内容。划出来!指导读,齐读。2、爱因斯坦在桥上干什么?他为什么这样做?用划出爱因斯坦语言的句子。读第一句、你能从中体会到什么?从哪里看出来的呢?过渡:这样的人在现实生活中是极少见到的读句子。你能从中体会到什么?读第二句子,你从中体会到什么?抓“解”字理解。3.过渡:请大家认真读课文,用文中的句子来告诉我。小结:爱因斯坦是多么善于利用点点滴滴的时间啊!请大家一起读。指导读、分角色读有关句子。总结:学到这儿,你想对爱因斯坦老人说些什么?四、课文延伸(小组讨论)(交流)说话训练板书: 爱因斯坦在桥上 谦逊、平易、 珍惜时间 教学反思:特教学校课时计划17 月 日 课题: 9、纸 教学目标:学会本课生字、初步理解课文内容。重点、难点:掌握生字词、会用词语造句。教具:各种纸教学过程:一.预习指导。1.读本单元的“预习提示”。什么叫多音字?划出有关句子。为什么会有多音字?划出句子。怎样读准多音字?划出句子。以“种”为例,具体说明一字多音的现象和据义定音的方法。2.读下面两个句子,注意带点字的读音。小明背着小刚向医院走去。小利背着大家偷偷去玩电子游戏机。二.揭题,简介我国的四大发明。三.1.跟录音读准字音;2.跟录音读通课文;3.读准前鼻音后鼻音的字。查字典,“类”、“普”、“防”、“印”、在字典中是什么意思?在词语中应取哪种解释?四.齐读课文,给自然段标上序号。五.说说课文中写了哪些特殊的纸。六.作业。抄写生字,新词。完成作业本1、2两题。 板书: g j li p fng yn 骨 技 类 普 防 印 (骨头) (技术) (种类) (普通) (消防) (印刷) 教学反思:特教学校课时计划18 月 日 课题: 9、纸 教学目标:理解课文内容,理解第三自然段在课文中的作用.重点、难点:对学生进行民族自豪感的教育及热爱科学的教育。教具:各种纸教学过程:一、复习生字词。 二、新授: 1、齐读第一段,说说我国的四大发明是什么? (造纸术、火药、指南针、和印刷术) 2、指名读第二段。 说说发明纸以前是用什么来记载事物。(骨头和竹片) 用骨头和竹片记载事物方便吗? 3、找出承上启下的句子用横线画出来。(现在造纸的技术越来越先进了,纸的种类也越来越多了,除了天天和我们打交道的普通的纸,还有很多特殊的纸。) 书上介绍了哪几种特殊的纸?(荧光纸、防火纸、隔音纸、灭菌纸) 这些特殊的纸各有什么特点和作用? 学生默读课文后回答。 三、知识拓展:你还知道什么特殊的纸吗?你想发明什么特殊的纸呢? 四、指导朗读。 教师在范读的基础上,指导学生注意句子重音的读法和自然段之间的停顿,训练学生朗读的语气,要求学生读出课文的层次。 作业: 熟读课文,朗读课文,完成课后3、4题。 板书设计: 9 纸 四大发明:造纸术、火药、指南针、和印刷术 荧光纸: 暗处发光 防火纸: 不会烧坏 隔音纸: 隔离杂音 灭菌纸: 包装食物教学反思:特教学校课时计划19 月 日 课题: 10、一对小泥人 教学目标:学会本课要求掌握的生字新词。重点、难点:理解课文是如何把泥人老公公写具体的。教具:插图教学过程: 一、学会生字新词 1 字的交流。 ( 1 )指名认读生字,注意强调“膝”的字形结构。 ( 2 )区别字形组词: 膝一漆 夫一肤2 词的交流。 ( 1 )指名读生词。 ( 2 )引导学生理解。 外婆:即外祖母皮肤:指身体表面的组织。 显:表现出。 3 。归类。 对于词语的理解可按三种方法进行:先理解单个词,再理解词语。先查字典,再结合上下文进行理解。结合生活实际理解。 二、指导看图: 按照从上到下的顺序进行观察,先看脸上的肤色和眼神,再看上身和下身的穿着,再按照从左到右的顺序,看老公公手上拿的旱烟袋和卷纸,比较老公公和老婆婆不同的地方。 三、初读课文。 给自然段标出序号。 读课文,说说哪段是写课文插图的。 板书: p x f xin 婆 膝 肤 显 (外婆) (膝盖) (皮肤) (显现) 教学反思:特教学校课时计划20 月 日 课题: 10、一对小泥人 教学目标:理解课文是如何把泥人老公公写具体的重点、难点:学习本课按一定的顺序、抓住特点描写人物的写法,练习写人的片段。教具:小黑板教学过程: 一、复习生字词。 二、重点学习课文第二段。1、这段一共有几句话?2、每句讲什么,是按什么顺序写的? 3、这段重点讲什么? 主要的笔墨都是用来具体描写老公公,而对老婆婆的描写,特别是老婆婆的穿着,只用了“也是布衣布裤”一笔带过,这样,即突出了重点, 又避免了重复。 “老公公皮肤黝黑,两眼乌亮更有趣的是老公公头上还戴着一顶有红顶子的黑瓜皮帽。”这是对泥人老公公的具体描写,先写他的皮肤和眼神,然后写他身上的穿着,再写他手上拿的物品,最后一句用“更有趣的”写老公公头上的瓜皮帽。 三、习作指导。 1、熟读课文第二段。2、指导第二段的写法。要注意几点:(1)要理清叙述的顺序。 (2)描写要具体。 (3)详略要的当避免重复。 四、仔细观察一位同学,用一段话写他的衣着。 板书: 一对小泥人 来历 外貌 衣着 神态教学反思:特教学校课时计划21 月 日 课题: 11、天安门广场 教学目标:学会本课生字,结合上下文理解有关词语、句子。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重点、难点:理清天安门广场各建筑物所在位置教具:插图课件教学过程:一、启发学生生活经验,在音乐声中导入课文1、播放歌曲我爱北京天安门,让学生拍手应和。谁能说说这首歌的名称?这就是天安门广场(板书课题)2.问:你了解天安门吗?说说你看到的天安门。3. 天安门广场在北京的什么地方?(看幻灯图帮助理解)二、初步感知课文1.看看谁,漫步后能将天安门广场给你留下的印象用一个词来形容?2.提出读文要求:(1)轻声读课文,边读边划生字,注意读准字音(2)读通句子,注意长句子之间的停顿3检查自学效果(1) 开火车读词语,及时纠正错误读音。4你用什么词来形容天安门广场?教师根据回答板书 。二、精读细品,读中感悟。问:天安门为何给你留下这样的印象?你从哪些段落体会到的?请通过默读,在课文中找出来,然后大声读一读读出你的体会。1、 出示幻灯图片相应指导(1)指导品味第一段A. 对“最宽广、最壮观”两词,先让生谈谈看到的天安门,再引入资料帮助理解B.再读这一段,抓住重点词“最宽广、最壮观”读。C.指导朗读本段。(2)指导品读二、三段A 天安门广场到底有哪些雄伟的建筑物呢?默读课文2、3自然段, 要求:划出建筑物的名称;并找出方位词 。B 四人小组合作用学习文具摆一摆,讨论填写课后第四题。C 请学生用白纸填写天安门广场周围建筑的位置,标画简图,并注意准确运用方位词。边读边作记号,用“”画出表示事物的词。用“”画出表示方位转换的词。2、汇报交流,师生总结(广场北端)天安门(前)金水河(上)金水桥(两旁)华表(上面) 板书: hng yng zh chn rng 宏 央 筑 衬 容 (宏伟) (中央) (建筑) (衬衫) (容易)教学反思:特教学校课时计划22 月 日 课题: 11、天安门广场 教学目标:了解天安门广场的修筑历史,掌握天安门广场的地理位置、结构和作用重点、难点:天安门广场为什么是全国各族人民无比向往的地方?教具:课件教学过程:一、学习4、5段,感受其历史意义。1、天安门广场闻名于世,仅因为这一个原因吗?你还知道天安门为什么令全国人民向往吗?2、是的,天安门是新中国的象征。让我们追溯历史,再看那庄严的历史时刻。播放开国大典片段。从此,天安门广场成了全国各族人民无比向往的地方。(1)读第五节,理解“曙光、晨曦、雄姿、旭日”等词。(2)指名读,思考:“升旗仪式”什么时候举行?你怎么理解“五星红旗”与旭日“一同升起”?(3)自由练读,边读边想象,晨曦中天安门城楼的雄姿。4、总结:也正因为如此,全国人民无比敬仰它,只要有机会到北京就一定会来到天安门,参加庄严的升旗仪式,以表达自己对它的挚爱之情。请看(播放升旗仪式片段)5、仔细读文,请你为这一场景配上解说词。(看过升旗仪式的孩子可以谈亲身感受)二、学习第6段,让民族自豪感油然而生1自由轻声读第六节。2每逢节日,全国各族人民来到天安门广场就象扑进母亲的怀抱,尽情抒发着自己的情感。请用心读第六节,圈划出让你感受到天安门广场壮美的词句,并在脑海中想象画面。3思考:节日到来时,天安门广场怎么样?夜晚的天安门广场又是怎样?4幻灯出示:“每当节日到来,天安门广场更是( ),( )。无数盆鲜花组成( ),把广场装点得犹如( )的大花园。入夜,( )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