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译读36顾宪之爱民.doc_第1页
文言译读36顾宪之爱民.doc_第2页
文言译读36顾宪之爱民.doc_第3页
文言译读36顾宪之爱民.doc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顾宪之爱民唐姚思廉阅读引导姚思廉(557637),字简之。唐初史学家。他年轻时随父亲学习汉史,得其家学。在隋代曾任代王侑的侍读。入唐后修晋、南北朝诸史,他根据家传之稿,兼采他书,著成梁书五十六卷、陈书三十卷。梁书是纪传体南朝梁代史,经七年修撰而成,是现存梁史的比较原始的记载,范缜、陶弘景等传,保存了当时思想、目录、医药方面的史料。本文节选自梁书列传第四十六。对译注释顾宪之字士思,吴郡吴人也。祖 凯之, 宋 镇军将军、湘州刺史。 宪之顾宪之字士思,吴郡吴县人。祖父顾凯之,曾任南朝宋的镇军将军、湘州刺史。顾宪之未 弱冠, 州 辟 辟:征 议曹 议曹:州郡 从事, 举 秀才,累 迁 太子舍不到二十岁,州府征召 召。 为议曹 所辟的属吏从事,考中秀才,接连升为太子舍人,尚书比部郎,比部郎:比部曹, 抚军主簿。 元徽中,为建康令。 时 有盗 人,尚书比部郎, 掌法制、律令等。抚军主簿等。宋元徽朝时任建康县令。当时有盗窃牛 者, 被主 所认, 盗 者亦称 己牛,二家 辞 证 等, 前 令耕牛的人,牛被主人认出,但偷窃者也称牛是自己的,两家的讼词、证据都一样,前任县令莫能决。 宪之至。 覆其状, 谓二家曰:“无为多言, 吾得 之不能判决。顾宪之到任后,把这状纸翻转过来,对两家说:“不要再说了,我知道该怎么处 矣。”乃 令解 牛,任 其 所去。 牛迳 还 本 主 宅, 盗 者始伏 其理了。”于是下令解开牛,任随牛走往何处。牛直接走回到原来主人宅室,偷窃者才承认自 辜。 发奸 擿伏, 多 如此类, 时 人 号曰 神明。己的罪过。顾宪之揭发奸邪的或藏匿的罪犯大都采用这类方法,当时的人专称他“神明”。至于 权要 请托,长吏 贪残, 据法 直 绳, 无所阿 纵, 性 又至于有权势的人的请托,官吏们的贪残,他都根据法律公正处理,从不偏袒和放纵,品性又清 俭,强力为政,甚得 民 和。清廉节俭,尽力治政,得到了百姓的衷心拥护。齐高帝 即位, 除 衡阳内史。 先是,郡境连岁疾疫, 死齐高帝(萧道成)即位后,顾宪之被授予衡阳内史一职。行前,衡阳连年瘟疫流行,很者太半, 棺木 尤贵, 悉裹以苇席, 弃之路傍。 宪之下车, 多人染病而死,棺木价格昂贵,人们只好全部用苇席包裹尸首,丢在路旁。顾宪之到任后,分 告 属 县,求 其 亲 党, 悉令殡葬。 其家人绝灭 分别通告所属各县,寻找死者亲属和朋友,要求将死者全部殡葬。如果是家人死了又患病无 者, 宪之为 出公 禄, 使纪纲 纪纲:仆 营 护 之。 又土俗, 助的百姓,顾宪之就拿出自己的俸禄,派仆从 从。 设法去救护他们。当地风俗,山民 有 病,辄云 先人为 祸, 皆开冢剖棺,水洗枯骨, 名为除祟。 宪之 老百姓患了病,就说是先人带来的灾祸,都掘墓开棺用水冲洗枯骨,说是“除祟”。宪之向 晓喻, 为陈 生死之别, 事 不相由, 民俗遂 改。 时刺史王奂新至,百姓晓之以理,说明生死之别,祸事的不相因,这种风俗于是改正过来。当时刺史王奂到各 唯 衡阳独无讼者, 乃 叹 曰:“顾衡阳 之化 至矣。地督察事务,发现只有衡阳无诉讼官司,于是感慨地说:“顾宪之对百姓的教化达到了极至,若 九郡率然, 吾将 何事!” 还 为大尉从事中郎。 出 如果全国都这样做,我还需督察什么呢!”不久,顾宪之回京城担任太尉从事中郎。后又外 为东中郎长史、行会稽郡 事。 山阴人吕文度有宠于齐武帝, 于余姚立 邸,颇纵放为东中郎长史,掌管会稽郡事务。山阴人吕文度在齐武帝面前得宠,在余姚建宅邸,很是横。 宪之至郡, 即表 除之。文度后 还 葬母, 郡县争 赴吊, 气派顾宪之到任后,即上奏章要求拆除。吕文度后来回乡葬母,各郡县争先恐后去吊唁,而 宪之 不与相闻。文度深 衔 之, 卒 不能伤也。顾宪之却不理睬。吕文度深深怀恨他,但最终难以加害。比至高祖受 禅, 宪之风疾 渐 笃, 固 求还吴, 天监二年,等到高祖继承帝位,顾宪之已得病且逐渐加重,于是坚决请求回吴郡老家。天监二年,就家 授 大中大夫。 宪之虽 累经宰郡, 资 无 担石,担石(dndn):一在家中被授予大中大夫。顾宪之虽在地方任职多年,但并没有什么财物,担之量,比喻很少。及归, 还 堵, 不免 饥寒。 八年,卒于家, 年七十四。回家时,唯有四周土墙,别无长物,不免陷于饥寒。天监八年,在家逝世,享年七十四岁。鉴赏评点顾宪之是封建社会的清官。他的爱民,集中体现在瘟疫流行时,要求所属各县求对死者进行殡葬,不能抛尸路旁。他拿出自己的俸禄,派仆从设法救护患病无助的百姓。他还教化百姓移风易俗,过上安宁的生活。顾宪之的清廉,表现在他为官多年,告老还乡后家徒四壁,别无长物。顾宪之的为民作主,则从他担任建康令时民奸擿伏可见一斑。其审盗牛一案,又足见他推理的正确,处事的高明。而依据法律公正处理事务,拒绝请托,打击贪残,从不偏袒和放纵任何坏人,更见其鲠直的品性。练习检测1对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牛迳还本主宅,盗者始伏其辜 辜:罪。B发奸擿伏,多如此类 擿:揭发。C若九郡率然,吾将何事 率:轻率。D宪之至郡,即表除之 表:上奏章。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乃令解牛,任其所去。A惠王患之,乃令张仪佯去秦。宪之晓喻,为陈生死之别。B于是秦王不怿,为一击缶。于余姚立邸,颇纵横。C欲与秦王好,会于西河渑池外。悉裹以苇席,弃之路傍。D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3下列句中加点“之”字指代的内容,括号中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无为多言,吾得之矣。(指牛的主人)B悉裹以苇席,弃之路傍。(指苇席)C宪之为出公禄,使纪纲营护之。(指“其家人绝灭者)D文度深衔之,卒不能伤也。(指“宪之不与相闻”这件事情)4下面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现顾宪之为官刚正不阿的一组是( )牛迳还本主宅,盗者始伏其辜。至于权要请托,长吏贪残,据法直绳,无所阿纵。其家人绝灭者,宪之为出公禄,使纪纲营护之。宪之至郡,即表除之。文度后还葬母,郡县争赴吊,宪之不与相闻。宪之虽累经宰郡,资无担石,及归,还堵,不免饥寒。A BC D5下面对原文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顾宪之弱冠之年即任南宋建康令,决冤狱,拒请托,抑贪残,百姓因此心平气和。B顾宪之衡阳为官时,一心为民处置瘟疫造成的祸害,并教化民众,使全郡大治。C顾宪之志节刚正,治理会稽郡时,抑制佞幸之臣在乡里大造府邸,不与其通音信。D顾宪之虽连任郡宰,却无甚私财,因病重还乡之后竟“不免饥寒”,足见一生清廉。参考答案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