寿山寺教育研究调查报告.doc_第1页
寿山寺教育研究调查报告.doc_第2页
寿山寺教育研究调查报告.doc_第3页
寿山寺教育研究调查报告.doc_第4页
寿山寺教育研究调查报告.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单亲家庭子女品行调查及教育对策研究报告(一)、课题的立项来源近年来,随着社会上单亲家庭数量的急剧上升,单亲子女在学校学生中的比例也越来越大。因为家庭的残缺,总是或多或少的对孩子的性格和品行造成一定的影响,所以在后进学生的群体中有相当一部分的孩子是单亲家庭的子女,他们有一些在校内外的不良表现尤为突出:不思学习、任意逃学、欺小凌弱、吵嘴打架、损坏公物、偷窃钱物、外宿不归家。虽经老师多次教育帮助,仍屡教屡犯,给学校教育带来了不小的困难,引起学校和老师的关注。据我们对我校初一、初二学生的302个家庭初步调查来看,属于父母离异的家庭学生大概有30人;在父母中有死亡的家庭学生有6人;父母因违法犯罪被劳改、劳教的家庭学生有2人;母亲被拐卖或失踪的家庭学生有2人;寄养在亲戚家里的学生有10人;共计50人,占初一、初二学生.21.1。其中,学习差的有29人,表现差的有18人。再从家庭教育看,属放任不管或粗暴型教育的家庭学生就有人,占单亲家庭学生的5.6。他们有一个共同点就是:许多学生没有养成一个良好的品行。看来,单亲家庭子女教育问题中他们易存在哪些不良品行,这些不良品行是如何形成的,怎样转变他们不良的品行,怎样帮助他们养成良好品行的问题不容忽视,这些问题就摆在我们教育工作者面前。教育家卢梭说:“每一个人的心灵有它自己的形式,必须按它的形式去指导他;必须通过它这种形式而不能通过其他的形式去教育,才能使你对他要费的苦心取得成效。”为此,特提出“单亲家庭子女品行调查及教育对策研究”的课题。(二)、学校情况调查与分析我实习校是一所乡镇中学,没有高中学生。针对高中生的调查比较困难,而初三的学生又即将毕业。因此我调查小组的教师就将主要调查对象放在小学六年级3个班、初一年级2个班和初二年级2个班的300多名学生中,总计有单亲家庭学生40人,我们再从这40人当中选出男生12人,女生22人作为重点调查的对象。课题组成员按要求做好分项统计,填写好单亲家庭子女基本情况调查表,选定研究对象及确定研究方向。课题组对这34名学生进行问题行为早期发现(PPCT)测试,将数据资料进行了统计:A类学生占35.3%;B类学生占47.1%;C类学生占17%。B、C类学生占受试者的64.7%,超过半数。而C类学生中初二比初一的多,说明初二学生的问题比初一的严重。课题组成员运用问题行为早期发现手册进行第一次试分析,了解存在问题。三个分量表中,人际关系的不适应上,C类女生高于男生;情绪不稳定、孤独倾向性格也显示C类女生多于男生;学习适应的测试表明:初一年级情况较好;而初二年级随着年龄增长,对学习的兴趣逐渐减弱。以上态势值得研究和重视,学校应制定针对性的教育对策。 从测试的结果引发相应教育对策的思考:在采取教育对策时,应充分注意积极主动地和问题学生谈心;多向班主任、同学、家长了解情况;针对问题学生提出合理化建议给予适当和针对性的指导。(三)、确定学校课题组成员和计划1.课题实验小组成员:负责人:唐建锋主要成员:刘建月 韩兆坤 刘雷闪2.计划实习小组于2009年2月提出了单亲家庭子女品行调查及教育对策这一课题,随后成立了课题组,课题组将研究的重点放在客观、具体、有针对性地开展对单亲家庭子女不良品行形成过程的调查上,针对一些典型案例进行分析,探究形成单亲家庭子女不良品行的相关原因,以及家庭、学校和社会对他们的影响程度。每个单亲家庭的情况不同,学生、家长的配合程度不同,单亲家庭子女的个性不一,采取个性教育的对策与方式也势必各不相同,因此怎样根据个性行为的表现来采取对个性品行的教育是这一课题研究在实施过程中最大的难点。通过课题的调查与研究,最终能够了解单亲家庭对其子女品行所造成的影响,发掘造成单亲家庭子女不良品行的原因,初步帮助孩子适应学校的生活,掌握一些针对单亲家庭子女不良品行的教育方法,并能够将其上升为具有普遍性和推广意义的品行教育理论和对策,形成一个对中小学生品行教育的指导模式,使学校、家长对子女的品行教育能收到一定的成效。计划大致安排如下:六年级、初一、初二单亲家庭情况调查及统计;对六年级、初一、初二全部学生进行PPCT量表测试,并写出研究对策和班主任沟通;分别对34名单亲学生进行PPCT量表测试数据统计并分析; 做课题结题。3.具体步骤:第一阶段:(2009.3-2009、4)调查摸底、确定课题阶段。对全校学生的家庭情况进行较为精细的调查了解,掌握单亲家庭子女情况,作为研究的第一手材料,做好培训,动员工作。 第二阶段:(2009、4-2009、5)统计数据阶段。根据调查结果把单亲家庭学生的家庭情况进行统计分类,如:单亲、父母下岗、贫困、富裕、个体户等统计归类。根据课题进行实验研究,在全校六年级到初二每个年级抽取一个班级学生共计100多名进行PPCT问卷调查测试。运用问题行为早期发现分析手册,指导教师开展分析,对个别学生进行个别心理辅导和专题研究。 第四阶段:(2009、5-2009、7)总结验收阶段。集中时间、集中实验人员、集中精力,认真分析评估实验情况,总结实验成果,组织实验人员完成实验报告,并把实验成果写成论文,以使上级验收。 (四)、PPCT问卷测试及分析馆陶县寿山寺中学PPCT量表测试数据统计1、总分和分量表统计(初一年级人,初二年级人,共人):项目A等分B等分C等分人数人数人数总分初一年级初二年级5278105563167合计12353164716176人际关系初一年级1062.5425212.5初二年级1055.6422.2422.2合计2058.8823.5617.6情绪稳定初一年级956.3531.3212.5初二年级950527.8422.2合计1852.91029.4617.6学习适应初一年级850637.5212.5初二年级633.3950316.7合计1441.21544.1514.7分析受试者全量表A类12人占35.3%,他们属于没有发现问题的学生;B类16人占47.1%,他们存在着一些问题;C类9人,占17.6%,他们属于有向较大问题发展的倾向的学生。BC类受试者占全部受试者的64.7%,超过半数以上,其中C类学生中初二的比初一的高出较多,说明初二学生的问题比初一的严重。三个分量表中,人际关系与情绪稳定分量表这两项初一、二年级ABC类统计数字相差不大,而学习适应分量表中初一年级1类占50%,BC类占37.5%和12.5%,情况较好,初二年级A类占33.3%,BC类占50%和16.7%,正好与初一年级情况相反,说明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对学习的兴趣逐渐减弱,我们在教学中应该针对学生年龄的增高,也要不断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2、各分量表男女生分类统计(初一年级男生人、女生人;初二年级男生人、女生人;男生共人,女生共人):项目年级分类A等分B等分C等分人数人数人数男女男女男女人际关系反抗倾向R初一年级271312初二年级443313合计6114625%505033.327.316.722.7被压迫感O初一年级370312初二年级651114合计9121426%7554.58.318.216.727.3情绪稳定忍受性低I初一年级252403初二年级431433合计683836%5036.32536.32527.3孤独倾向A初一年级371203初二年级563202合计8134405%66.759.133.318.2022.7学习适应学习热情S初一年级271312初二年级235413合计4106725%33.345.55031.816.722.7成就欲求N初一年级252601初二年级334512合计5861113%41.736.350508.313.6分析反抗倾向R:C类女生占22.7%,明显多于男生的16.7%,说明女生的反抗倾向明显。反抗倾向是学生步入青春期以后的一种典型行为征兆,而女生的逆反心理表现强烈,预期心理成熟年龄有一定的关系。这个倾向显示了女生较多的对人际关系不适应,主要表现为:容易生气、牢骚多、易和人吵架,躲避老师,易和父母顶嘴等。被压迫感O:A类男生占75%多于女生11.5个百分点,C类女生占27.3%,多于男生的16.7%,被压迫感同反抗倾向一样,也明显表现在对人际关系的不适应上,感觉自身受到他人的攻击和拒绝而产生的一种被迫害的感觉。从以上可看出女生比男生强烈,表现为易与人闹别扭、易妒忌别人、有孤独自卑感、不喜与人交往等。忍受性低I:从男女生BC类分布情况的总体来看,女生依然高于男生13.6个百分点,由于又不能控制的欲求和冲动,忍受不了欲求的不满,便容易发展为异常的行为。从C类男女学生的百分比来看,相差不到2个百分点,可见对于12-15岁年龄段的学生来讲,性格都是比较冲动的,主要表现为:自制力差、抵制他人的关心、较以自我为中心、喜欢与异性胡闹、喜欢冒险等。孤独倾向A:从男女生BC类分布情形来看,女生多于男生13.7个百分点,表现有较强烈孤独倾向的男生为0,女生比例为22.7%,这遇难女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有关。女生一般较内向,不轻易表露内心的想法,这种感情积累起来就会表现处与家长、老师、同学等有隔阂,不易沟通,不适应集体生活,总觉得自己不被别人接受。学习热情S:分量表中女生在学习热情方面明显高于男生,女生有10人,占总人数的45.5%,B类的女生较少,而男生B类占到了50%明显多于女生的31.8%,这说男生在初中的学习热情不如女生,他们常表现为学习积极性不高,常常为不能取得与能力相当的成绩而感到自卑和不满,有时讨厌上课,注意力不很集中。成就欲求N:这一量表中男女生的AC类人数都较少,B类人数都较多,男女生的比例都占到了50%。这项测试较有效,较符合学生的实际。举了解大多数学生做什么事都易感到厌倦,普遍对自己估计过高,耐性差,意志薄弱,好空想。根据对学生及其家庭的实地调查,结合上边问卷情况,经过分析,单亲家庭学生普遍存在以下心理: ( l)、自卑心理。这种心理产生的体验叫自卑感。自卑感就是一个人总感到某些方面不如人,或者甚至感到各个方面都不如人。它是由于对自己评价过低而产生的一种的情绪体验。如李强(初二4班)萎缩胆怯、林慧兰(初三2班)孤独寡言等。(2)、逆反心理。对对方的言行不加分地反抗和抵制,使双方关系紧张,交往难以健康发展,先前的情境、环境作用于人的心理产生了意想不到的结果,故而,新的情境、环境作用于人,强度受到削弱,主体个性心理表现为反叛心理。如刘洪亮为那些自己认为不合情理的事而瞪眼睛扭脖子嘟嚷嚷。(3)、怀旧心理。社会心理学家洛钦斯通过实验证实人际关系中存在有“首因效应”和“近因效应”。离异家庭,学生受“首因效应”的定势作用的影响,难以忘怀旧家庭成员相处的时光、友谊、亲情。在家庭新成员相处过程中,虽然,“近因效应”也发生作用,但其清晰程度,深刻程度受到冲击,那种试图改变原有图式的可能性大大降低。 (4)、敌视心理。表现为仇视他人,厌恶他人,认为人与人之间无信任和善良可言,往往产生报复和攻击行为。 (5)、害羞心理。在交往中过多地束缚自己的言行,表情羞涩、神情不自然。 (6)、封闭心理。把自己的真情实感和欲望掩盖起来,过分自我克制,使交往无法深入。他们常常会把父母的离异作为参考,评价人和事,从而,不轻易相信人,从不表白自己的心愿。 (7)、孤僻心理。行为怪癖、偏执,为人孤独,不愿意与人交往,几乎没有知心朋友和人际往来。 (8)、嫉妒心理。表现为对他人的长处和优势、荣誉和成绩十分不满,报有憎恨情绪、冷嘲热讽,甚至不道德行为。(9)、自恋心理。表现为过分地自我关心,自我欣赏。觉得自己才貌美,抱怨别人不重视他。如钟倩为穿着那些不适合场合的衣物而如痴如迷,她迷恋牛仔裤,不分时间地点地照镜子;张杰特意展示自己走路的姿势。3、测后对采取之教育对策的思考: 从测试的结果来看,我实习学校单亲家庭子女在人际关系和情绪稳定这两项指标中, 女生的问题行为表现比男生突出,针对这一情况,建议教育者在指导过程中,进行适当的角色转变,以亲情、友情、爱心来温暖她们孤独的心灵,鼓励她们多融入集体当中,与老师、同学建立相互信任的关系,使她们能向老师、同学自由畅谈自己的烦恼。 教育对策要注意以下几点:(1)、积极主动地和问题学生谈心。(2)、多向班主任、同学、家长等有关人员了解情况。(3)、针对具体情况向问题学生提出合理的建议。(4)、对为题突出者进行调查了解,有针对性的给与适当的行为指导,使其全面发展。4、课题研究的拓展班级团队辅导活动的开展针对单亲家庭子女和父亲或母亲的沟通较缺乏,在班级开展了有关促进沟通和理解的团队活动,如:父母眼中的我,我眼中的父母。为增加同学间的相互信任和理解,开展了如:猜猜我是谁等活动。(1)、爱心输出。(2)、建立倾吐驿站(心理咨询室):倾吐、发泄是心理的需要,所以有“吐故纳新”之说。写日记是自我倾吐方式之一。学校成立了心理咨询室、心理咨询信箱.(3)、挑战自卑,培养自信。a发挥激励机制。b指导学生正确评价自己。c榜样示范。(4)、指导交往,提高交往质量(5)、设计自我,实现自我(以下表格,可供他们了解现实自我,设计理想自我)现在自我理想自我 理 想 道 德 习 惯 容 貌 心 理(6)、提高教师心理素质:a、加强“心理学”、“教育学”等理论学科的学习。b、提高教师的语言修养。教师要慎用“心理疾病”、“心理障碍”,避免刺激性语言,减少敏感性词句出现的频率。5、教育对策的提炼(1)、爱,要理智和适度。单亲子女失去了父爱或母爱是一件非常痛苦的事儿,于是我们有些和孩子一起生活的父亲或母亲,总怕孩子受委屈,总想用最大的努力把孩子失去的父爱或母爱补偿上,结果一味地满足孩子物质上的要求。这种在某种意义上失去理智的爱使得一些孩子认为这是应该的,他们理所当然地接受了,甚至在达到他们的某些要求时,还会不满。在这个问题上,我们课题组的成员认为理智和适度的爱应当是把家里的实情告诉孩子,让孩子作为家庭的一个成员知道自己所负担的家庭责任,适当的时候要让孩子和家长共同渡过难关,要让孩子自己的事儿自己去干,养成一种自强不息的好品德。(2)、要给孩子一些自由。离异的家庭,承担孩子抚养教育的父亲或母亲应当明确这样一点,一个孩子既要有母爱,也要有父爱,二者缺一不可。家长离异后,孩子定时到父亲或母亲那里去是非常正常的需要,无论谁也不应剥夺孩子的这一份自由。我们有些家长,在离异后不允许或限制孩子去看望另一方,其实这是非常不明智的。理智的做法是给孩子这种自由,让他们得到完整的爱。这样做有利于形成孩子的健全人格。(3)、要鼓励孩子大胆进行正常的交往。据了解,有些单亲子女有自卑心理,很怕被人看不起,他们很怕与人进行交往。对此,作为教师和家长要在心理上帮助孩子树立起自信心,要创造条件让他们与人进行正常的交往。开展谈心是一个好办法,通过坦诚谈心,增进了解,疏通心理障碍,鼓励单亲家庭学生面对现实,自强不息,以诚心感化学生,在转变学生上能取到良好作用。家访是行之有效的教育方式。通过家访,面对面地交流,拉近老师与家长的距离。利于沟通协调家庭关系,唤起监护人的责任感。以更多的爱关心孩子的健康成长,这方法不仅对单亲学生有较大作用,对其它各类学生的教育也大有好处,同时也认识到家访要注意谈话的艺术才会有更佳的效果。通过对该课题的研究,同学们们掌握了大量第一手资料,使同学们感到写论文有内容可写,再把它上升到理论的高度来看待,论文质量大大提高。通过课题组大量的辛苦工作,在一些学生身上转变不大,说明教育不是万能的,家庭和社会存在的负面影响不小,还呼吁整个社会都来关心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学校、家庭、社会形成合力,努力创建青少年健康成长的环境。6、成果和结论通过半年的课题研究和具体实施,初步达到预期的目的,取得了以下成果及认识。().单亲家庭子女缺少完整家庭的爱,心灵受到了创伤带来精神压力大。有的往往性格孤僻,心境忧郁,意志薄弱,自由散漫,缺乏进取心,学习较差,破罐子破摔。他们既自卑,又很自尊,切不可用“笨”、“坏”等字眼去刺伤他们,更不能用他们不幸的家庭来损伤他们的自尊。即使父母犯罪,他们是无辜的,要鼓励他们振作起来,面对现实,自强不息,活得更好。自尊心是人心灵中最敏感的角落,尊重是情感交流的钥匙。心理学家认为:“赞扬、勉励,可鼓舞勇气,提高信心。”故特别要尊重他们,满腔热情帮助他们树立信心,开展“我能行”的活动,使学生相信自己,任何困难和挫折都难不倒自己,培养起他们自信。().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爱学生是教师必须具备的美德,得到老师的关爱,是每个学生最基本的心理要求,老师要用真挚的爱对待单亲家庭的学生。心理学家认为:“现代教育的主要任务就是要了解孩子,而了解孩子的核心就是理解。”只有理解,才会做到有的放矢的爱。谈心就是一种好办法,老师以平等、信任、尊重的心态,同他们谈心,在思想和情感上交流,让孩子体会到温暖、信任、愉快、有信心,尽力帮助他们解决实际困难。如有一个女学生蒋某某父母离异,抛下两岁的她出走,她从小依靠60多岁的奶奶生活,生活十分困苦,学杂费都是由村委会替她交的。帮辅老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