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灵丘县平型关寄宿制学校调查报告.doc_第1页
山西省灵丘县平型关寄宿制学校调查报告.doc_第2页
山西省灵丘县平型关寄宿制学校调查报告.doc_第3页
山西省灵丘县平型关寄宿制学校调查报告.doc_第4页
山西省灵丘县平型关寄宿制学校调查报告.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Senior seminar近期工作情况汇总:第23期: 山西省灵丘县平型关寄宿制学校调查报告主讲人:徐丛德(哲社学院06级社会学硕士)摘要:山西省灵丘县是国家级贫困县,多年以来当地农村中小学教育发展缓慢,2004年灵丘县第一所农村寄宿制学校平型关寄宿制学校建成并招生,这对当地的农村教育来说是一件大事。本文通过近一年对平型关寄宿制学校的深入调查,对该校在发展建设过程中的利弊得失进行了探讨,并提出了一些相应的建议和对策。同时本文对我国当前倡导的在中西部贫困地区发展新型农村九年制义务教育模式农村寄宿制学校的建设,也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关键词:农村寄宿制学校 利弊得失 建议对策文章结构:一、 前言二、 平型关寄宿制学校概况1、学校所在地的基本情况2、学校的基本情况(1)教育教学的开展(2)师资状况(3)生源状况(4)学校教育教学软硬件建设情况(5)经费三、办学好处1、寄宿制学校整合了教育资源2、增强了师资力量3、为学生提供了良好的学习生活环境4、为女生受教育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平台。5、有利于学生和家长树立正确地学习观念和意识四、存在问题1、学生家长面临教育支出压力2、教育的乡镇壁垒存在3、学校经费紧张,但是资金使用却比较随意4、教师教育教学方式陈旧,师资水平低5、学生管理方式粗放,存在较多体罚现象。6、学校的软硬件建设亟待加强7、团学组织建设滞后五、解决措施1、打破乡镇壁垒,学生就近上学2、加大政府资金财政投入,免除学生的食宿、接送等一切费用3、采取措施加强教师队伍建设4、加强教育软硬件建设投入5、建立健全学校的团学组织6、建立财务收支透明制度,专款专用,避免浪费7、正确对待社会捐助六、结语第24期: “居间”诠释庄子的“天人”思索主讲人:洪兆旭(哲社学院2006级中国哲学硕士)文章结构:一、庄子的思想背景1“天人之际”的思索2“天命弥常”的观念3古希腊悲剧的对照反观二、庄子的处理方式1并非相对主义2对不可检验性问题的回应3文章脉络分析4“得其环中”的诠释学方式 洪兆旭同学对中国哲学、西方现象学和诠释学等等很多领域都有兴趣,尤其难能可贵的是他融合了西方哲学业的一些视角来研究中国哲学,进行了一系列的思考活动。这次他跟我们谈的问题就是从诠释学以及中西对比的角度如何看待庄子哲学的问题。第25期: 生态宗教学发生历程探析主讲人:冯传涛(哲社学院07级宗教系硕士)内容摘要:随着生态环境的逐步恶化,人们逐渐加深了对生态问题的认识和研究,生态学由浅层生态学发展至深层生态学阶段。这促进了人们生态意识的觉醒,并进而在基督教界出现了从神学的角度来思考生态问题的生态神学。它是宗教与生态结合的第一个阶段,在这一阶段,研究者们重新思考了上帝-人-自然三者的关系,提出了诸如生态罪等的新概念,实际上是对人的地位的一种还原,但生态神学自身也有一些局限,因此就有必要从宗教学这一更广阔的领域来思考生态问题,于是就产生了生态宗教学。它是宗教与生态结合的第二个阶段,它有使自身得以成立的理论基础。我们首先试图发掘出这一理论基础,进而简要概括构成生态宗教学的三个最基本元素:“无限者”、“爱物如己”和“生态宗教实践”,继而结合一些具体的宗教形态对之进行简要论证。关 键 词:生态觉醒;生态神学;生态宗教学;爱物如己生态宗教学本身就有自己得以成立的理论基础。探讨这一使之成立的基础,就必需而且应该考察生态学和生态神学的发展历程,从而为生态宗教学自身的理论奠定寻找深厚的理论和事实基础。一、 生态宗教学发生的生态学背景 生态学,德国动物学家恩斯特海克尔,指“对生命有机体和它们的生存环境之间及生命有机体彼此间关系的研究。”“生态觉醒”(the Rise of Eco-awareness),促进因素与具体表现:1962年R卡逊的寂静的春天;罗马俱乐部(The Club of Rome),增长的极限。二、 生态神学阶段李恩怀特认为:“基督教,尤其是它的西方形式,是人类所能见到的最具人类中心主义的宗教”。这一阶段的最主要特征是:仅仅是基督教界成系统地并且只是从神学理论的角度来阐述对生态问题的思考,核心问题是人在上帝和自然之间的地位问题,更多地强调了做为上帝形象的人的责任和义务,本质上是对人的地位的一种还原。Joseph A.Sittler,J莫特曼,约翰柯布,托马斯贝睿。生态学自身的发展,“人类中心主义” “广范围的深层生态运动”。阿兰奈斯。三、 生态宗教学的厘定及其基本特征宗教学,简言之,就是对宗教及其具体形态的研究。“什么是宗教?”宗教,包括了这些主要方面,对无限者的体验,关于信仰原则的神学思想或观念以及形成这些观念的理论基础,还有基于这些理念所形成的相关组织。因此,对无限者与信仰者推而广之及人类和万物关系的考察,是宗教思考的一个永恒的主题。通过人使无限者人自然真正地结合在一起,就是生态宗教学思考的核心问题。“爱物如己”(love the creation as yourself)。生态实践“无限者”+“爱物如己”+“生态实践”=生态宗教学。生态宗教学(Ecological Religion),紧密地结合了生态学(Ecology)和宗教学(Religion)的相关思想,以至于使我们要用“Ecoligion”这个词来指代“生态宗教学”才能表达二者紧密结合的程度。第26期:Justice as Order and Justice as Fairness: A Comparison of Platos and Rawls Approaches to the Theory of Justice主讲人:赵猛 (哲社学院06级外国哲学硕士)1. The Main Purpose2. Platos Justice as Order2.1 The criticism of Platonic justice2.2 A defense of Platonic justice2.2.1 The ancient Greek context of thinking about justice a. Homer and Hesiod; b. Solonian Justice; c. Presocratic philosophy; d. other documents2.2.2 A new interpretation of Republic Book I, esp. of Thrasymachus standpoint2.2.3 Platos argument of justiceTwo approaches: the empirical descriptive way and the philosophical oneAn intrinsic line: justicethe division of knowledge and beliefthe system of good2.3 Conclusion3. A Comparison between Plato and Rawls3.1 Rawlsian Approach3.1.1 The main problemsa. the role of justice; b. the subject of justice; c. two parts of the theory of justice3.1.2 The contract approachA: generally shared and preferably weak conditions (1, 2, 3)(If these conditions strong enough to yield a significant set of principles?)A-A: If not, looking for further premises equally reasonableA-B: If so, yielding principles(If these principles match our considered convictions of justice?)A-B-A: If so, A-B-B: If not, modifying the account of the initial situation, or revising our existing judgments.3.1.3 Some explanationsReflective equilibrium; moral capacity; a theory of justice3.2 Platos approach4. ConclusionsPlatos metaphysical fundationalism and universalism vs. Rawls social contract theory;A system of Good vs. the supposed equality in an original situation;The unity of knowledge and value vs. the veil of ignorance and the independence of justice第27期: 顿渐之争的实质主讲人:原春燕(哲社学院06级宗教学硕士)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佛试,勿使惹尘埃。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一、中国佛教史顿渐之争的历史进程顿渐之争是从佛教传入中国开始,随着佛教与中国传统文化的斗争融合而愈演愈烈,在隋唐时期,顿渐之争双方的力量开始势均力敌,并且双方的争论达到高潮。二、顿渐的具体内涵渐悟侧重修行,认为悟在修中,修就是悟,不是在“修”之外另有所谓的“悟”。顿悟侧重悟理,强调单刀直入、直了心性的“悟”,在他们看来,若能顿悟真性,那么修也就在其中了 ,所以修就在悟中,悟就是修,不是在悟之外另有修,悟之外的修并不是真修。关于顿渐,应该有这样的几个区分:即修行的顿渐和觉悟的顿渐,认识的顿渐和实践的顿渐。三、禅宗南顿北渐之争1、慧能与神秀达成共识的东西“理要顿悟,事需渐修”“悟后再修”关于顿渐的根本道理相信一代高僧慧能和神秀肯定也能领悟到,神秀其实也不反对顿悟,慧能也不反对渐修。所以也有很多人讲二者其实是互补的。神秀思想中也有“一念净心,顿超佛地”的顿悟思想。在慧能看来,顿渐只是假名。2、神秀对传统佛教修行方式的坚持神秀禅法称为“息妄修心宗”。神秀北宗的“拂尘看净”都正是传统佛教的修行方式。3、从坛经看慧能对佛教传统修行方式的反叛与颠覆关于布施、往生阿弥驼佛西方净土、关于坐禅4、南顿北渐之争的实质南顿北渐醉翁之意并不在顿渐,其实质是对传统佛教修行方式的坚持与反叛。而顿渐所代表的也正是在开导发悟上迟疾不同的两类修行方式。大致来讲,渐所代表的是传统佛教的修行方式(印度化的佛教),而顿代表的是中国传统文化影响之下具有中国民族特色的修行方式,是佛教本土化的一种表现。所以从某种意义上也可以说,慧能一系的顿悟是针对传统佛教(印度小乘)而掀起的一场轰轰烈烈的改革,而顿渐之争的过程实质上就是中国化佛教创立的过程。第28期:Recent paradigms in doing Old Testament theology主讲人:07级宗教学硕士,王文娟Introduction I Old Testament theology in modern paradigms: 1 two classical ways: Eichrodt and von Rad 2 Childs: canonical approachII new paradigms in recent years 1 Walter Brueggemann: rhetoric approach2 Erhard S. Gerstenberger: sociological approachIII Jewish interpretation Conclusion第29期: “空心村”现象浅析 以鲁南B村为例主讲人:08级社会学硕士,石超所谓“空心村”,是指村庄内部出现一定量闲置住房或闲置宅基地的村庄,即由于种种原因造成的村中心老宅破败废弃、长期无人居住的村庄。一般认为村内闲置房屋数量超过20%的即可认定为“空心村”。一、引言(农村“空心化”已经成为一个趋势)二、选题目的、意义(从社会学的角度来解释“空心村”形成的原因,以及通过对研究对象的分析,指出空心村发展的趋势, 以期对现代化进程中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有借鉴意义;),研究方法(访问研究法)三、“空心村”出现的背景(现代化背景)四、对“空心村”的调查分析:(一)B村现状,(二)B村“空心村”特点,(三)“空心化”的原因五、小结 笔者认为“空心村”的出现是现代化背景下城乡经济不能协调发展的必然结果,但它是阶段性的,是农村社会在现代化过程中矛盾的阶段性表现,由于长期的城乡二元结构,限制了农村人口的有序迁移,而现在户籍制度的改革和对农村工权益的保护等一系列原因,则加速的农村人口的流动,随着现代化的推进,特别是城市化的作用,使越来越多的村民涌入城市,村民进城在为现代化城市发展提供劳动力的同时,也使村庄出现了越来越多的空宅,从而使村庄出现空心化的趋向,但是,“空心村”的出现是正常的,是符合当前现代化程度不高这一阶段现状的。随着现代化进程的推进,这种现象必然会消失。正如H.孟德拉斯所预料的,大部分的农民都会转化为产业工人、农场主,虽然农民还会存在,只是会占很小的比例。“空心村”必然会随着大部分的农民身份的转化而得到真正的改变,随着现代化进程中城市化、工业化的推进,许多的村庄也会随之消亡或转变,到那时“空心村”也会在发展中消亡。笔者认为“空心村”的消失,即当一个村庄人口数量少于一定规模,会由于多种原因而与其他村庄合并,原因可能出于生活生产的需要,行政因素等。将会以村庄数量的减少和存留村庄规模的适当扩大为特征,以村庄合并为主要形式。第30期: 荀子“天人关系”思想的探讨主讲人:李海兆(哲社学院08级中国哲学硕士)一、 天人关系提出的背景二、天人关系的脉络展开1天人相分2天人相合三、分歧的产生四、对问题的分析1形上层面2形下层面五、总结第31期:论伽利略关于物理学的数学化主讲人:08级科技哲学硕士,徐春野1.关于两大体系间的对话 伽利略数学化遇到的问题:柏拉图主义者和亚里士多德主义者之间的争论2.伽利略关于实在之物的解释 作为柏拉图主义者的伽利略,对实在之物的创新性的解释3.数学化的目的 一种新的方法,对自然科学研究的数学化方法4.数学方法可靠性的来源 不可避免的宗教性的来源第32期:韩非子“道论”思想发微提纲主讲人:08级中国哲学硕士,吕相国本文的目的在于试图通过对以前对韩非子道论的误解的拨正,来说明作为法家集大成的韩非子的道论的真实指向,从而实现对韩非子道论的还原性理解和把握。全文分两个部分:第一是将韩非子道论与道家的道论做一比较,以便说明韩非子的道论中对道的规定其实没任何新东西,只不过是对先于他的道家的“抄袭”而已。第二部分是对韩非子道论的真实指向的说明,试图把它的道论放在法家的思想系统下来对他的道论进行审视,企图达到还原的目的。每一部分又列了五个方面,如下:第一部分:1. 对道的本源性规定; 2对道的“无形”及“虚静无为”规定性; 3. 对道的独存唯一性规定; 4. 对道的恒存性规定; 5. 对道的“精气”性规定。第二部分:1. 关于道的本源性规定的指向; 2. 道的“无形”及“虚静无为”性规定的指向; 3. 道的独存唯一性规定的指向; 4. 道的恒存性规定的指向; 5. 道的“精气”性规定的指向。最后是结论。第33期:易学的经世面向陈亮的易学思想探析主讲人:2007级中哲博士,王维本次讨论比较热烈,王维博士给大家介绍了陈亮思想中能够体现易学经世面向的部分,大家对陈亮的思想也进行了深刻思考,并结合当时代的国家状况以及与朱熹思想的比较等等各个方面进行了探讨。本次研讨大家受益匪浅。第34期: 高山仰止尚氏易尚秉和易学思想杂谈主讲人:夏博 2007级中哲硕士内容摘要:尚秉和先生是易学界不世出的人物,他收集古人筮例、阐明古经易象、考辨汉易传承,著书立说、成果斐然。其周易古筮考、焦氏易林注、焦氏易诂、周易尚氏学等著作堪称易学界划时代之作品,誉之者谓为“其功不在禹下”、“千古绝作”, 奠定了他在易学史上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崇高地位。尤可称奇者在于尚氏观象玩占,近世名人无出其右。尚氏主张“未学易,先明筮”,将占筮看做验证易象和印证易道的有力技术支撑,故筮法与易象相辅弼,是尚秉和易学的一大特色。总而言之,时代、家世与个人的为学、生活经历造就了这位近世易学第一名家。关键词:尚秉和 易象 易学史 筮法文章框架:一、生平家世背景游学入仕隐居为学二、学术著述概况学术观点筮法三、影响尚氏后学学院与江湖第35期: 苏格兰启蒙运动简介主讲人:王超 2008级外哲博士内容摘要:启蒙运动是18世纪主要在欧洲发起一场思想、文化运动,这场运动的最大特征是对人的理性的崇拜。最早发生在英格兰和苏格兰,其次为法国,最后为德意志地区(普鲁士)、奥地利、米兰、瑞士,俄国,波兰、瑞典、丹麦、葡萄牙、西班牙、和北美殖民地。法国巴黎是启蒙运动的中心,是启蒙思想最丰富的国家。最后启蒙运动在德意志地区(普鲁士)、奥地利、米兰、瑞士,俄国,波兰、瑞典、丹麦、葡萄牙、西班牙、和北美殖民地等地得以发展。在最后这些国家中,德意志国家成就最大。值得一提的是犹太人也有自己的启蒙运动,叫“哈斯卡拉运动”(haskala 意第绪语的音译)。近年来有所谓“苏格兰启蒙运动的复兴”之说,西方已有不少人对它重新肯定,重新研究。内容结构:苏格兰启蒙运动的研究现状苏格兰启蒙运动的时间苏格兰启蒙运动人物苏格兰启蒙运动活动场所苏格兰启蒙运动对于理性的认识(与法国的比较)第36期: 调研山东2008”大型社会调查活动座谈会主讲人:申丛丛、王兴梅(07级社会学硕士);张雪(07级社会保障硕士)本次研讨会,思想者沙龙与Senior Seminar联合举办“调研山东2008”大型社会调查活动座谈会。本次活动邀请了曾参与“调研山东2008”活动、在社会实践方面经验丰富的几位研究生同学,与大家进行交流,为同学们介绍了包括社会实践项目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