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必修三专题一《百家争鸣.ppt_第1页
历史必修三专题一《百家争鸣.ppt_第2页
历史必修三专题一《百家争鸣.ppt_第3页
历史必修三专题一《百家争鸣.ppt_第4页
历史必修三专题一《百家争鸣.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诸子集成书影,这一整套诸子集成于1935年编辑出版,蔡元培题笺,囊括孔子、孟子、荀子、老子、墨子、晏子、管子、商鞅、孙子、韩非子等“诸子之精粹合成一书”。,第1课 百家争鸣,专题一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2,一个民族的文化,是一个民族精神的活动的结晶,一个民族的哲学是一个民族的精神对于它的精神活动的反思,从这个意义说,一个民族的哲学是一个民族文化的最高成就,也是它的理论思维的最高发展。 冯友兰(我国著名哲学家) 请思考:中国古代影响最深远的哲学思想是什么? 儒家思想,3,专题一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百家争鸣,第1课,4,课标要求:,1.知道诸子百家中道、儒、墨、法诸家的代表人物和基本主张。 2.知道孔子、孟子、荀子的主要观点,理解儒家思想的形成。 3.认识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的重要意义。 4.感受中国古代思想的博大精深。,重难点: 百家争鸣;孔子、孟子和荀子与儒家思想的形成。,一、“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1、含义:,(一)、“百家争鸣”局面的形成:,“百家”,是泛指,意为数量多,主要分为:儒家,墨家、道家、法家、阴阳家、杂家、名家、纵横家、兵家、小说家等十家。其中, 影响最大的是儒、墨、道、法四家 。 “争鸣”指当时代表各阶层,各派政治力量的学者或思想家都希望按照本阶级的利益和要求,对宇宙、社会对万事万物作出解释,于是他们著书立说,广收门徒,争相发表自己的见解。,2、“百家争鸣”局面出现的原因:,经济基础变化 上层建筑变化意识形态变化,(1)经济上:,井田制崩溃,铁器的使用和牛耕的推广,封建经济迅速发展.,(2)政治上:,王室衰微、诸侯崛起,分封制瓦解.,(3)阶级关系上:,“士”在社会政治活动中活跃起来,受到各诸侯国重用。,(4)在思想文化上:,从“学在官府”到“学在民间”。私学的兴起,造就了一大批知识渊博和阅历丰富的文士,同时也为学术繁荣提供了舆论阵地。,3、百家争鸣的意义: (1)奠定了中国传统文化体系的基础: 在“百家争鸣”的过程中,各家学派互相诘难、批驳,又彼此吸收、融合,形成中国的传统文化体系,它们共同构造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其中 儒家: 道家: 法家:,思想孕育了我国传统文化中的政治理想和道德准则,学说构成了2000多年传统思想的哲学基础,思想中的变革精神,成为历代进步思想家、政治家改革图治的理论武器。,(2)“百家争鸣”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对当时和日后社会的发展,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2500年前的文化地图,9,(一)儒家学派,(二)道家学派,(三)法家学派,(四)墨家学派,10,中国古代一本书,有人说只要读懂这本书的就可以达到治国、平天下的目的了。那么这是怎样的一本书呢?,“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这个是哪位历史人物对自己的一生进行的一个总结呢?,孔子,他是我国春秋时期的著名思想家、政治家和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曲阜是春秋时期鲁国的都城,是我国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创始人孔子的故乡。这里有着丰富的文化遗产,其中最著名是曲阜三孔孔庙、孔府、孔林。,孔庙杏坛,2005年9月28日上午,来自全球24个国家和地区的2556名儒家思想推崇者冒着绵绵秋雨在全球联合祭孔主会场孔子故里山东曲阜万仞宫墙前,隆重举行2005年全球联合祭孔曲阜孔庙祭孔大典,揭开了全球首次联合祭孔活动的序幕。,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上孔子三千弟子吟诵论语,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迎宾语。五句论语经典名句 是:“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四海之内皆兄弟也”、“己 所不欲勿施于人”、“德不孤必有邻”、“礼之用和为贵”。,孔子三千弟子手執竹簡漫漫歌頌,四海之内皆兄弟也,17,(一)儒家学派,1、代表 2、主张,春秋孔子儒家创始人 战国孟子继承和发展 战国荀子先秦儒家集大成者,孔子姓孔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人。(公元前551年公元前479年),享年73岁。 孔子3岁丧父,17岁丧母,生活十分惨淡。 孔子曾先后担任过下级官吏和地方官,五十多岁时担任司寇,成为政府高官,后在55岁左右仕途失意,官闲居家。 之后孔子离开鲁国,周游列国达十四年之久,其目的是推行自己的政治主张,然而屡遭冷遇。于是,孔子开始专心从事文化教育活动。,孔子生平简要介绍,19,材料,1、子曰:“仁者爱人。” 2、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3、子曰:“有教无类。” 4、子曰:“务民之义,敬鬼神而远之,可谓知矣。”,依据材料、结合教材回答孔子的主要成就和文化贡献。,春秋时期儒家创始人:孔子,有一天,他的四个学生,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坐在老师旁边,然后孔子很随意地跟他们讲:今天假如我想听听你们的志向,你们会说什么呢? 子路:“老师,我的理想是这样的,-给我一个大大的国家,这个国家有着外来侵略的忧患和粮食不足的危机,但只要给我三年的时间,我就能把这个国家治理得富强起来。使老百姓不仅丰衣足食,而且人人有信念懂礼仪。” 冉有:我的理想是,给我一个小国我去治理,我也只用三年,可以让老百姓丰衣足食,但要那人民都有信念懂礼仪恐怕要由比我更高明的君子来做了。 公西华:“我的理想就是希望自己在一个礼仪中,能够担任一个小小的角色,辅助着主持人做一点我力所能及的事就行了,至于治理国家,管理人民这些事我可不敢说。”,孔子三位弟子的理想中有什么共同的地方?,都非常地强调“礼”。“礼”是孔子思想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孔子三位弟子的理想是越来越接近人生的起点的,从子路要治理一个大大的国家到公西华要在礼仪中担任一个小小的角色体现了这种趋向,曾点的内心是一个从容不迫的人,他上来后先卖了一个关子。他说:“老师,我的想法跟三个同学有点不一样,能说吗?”孔子说:“人各有志,但说无妨。”这个时候,曾点才从容地开始了他的描述: “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曾点的理想当中强调的是一种什么样的人生境界? 初(莫通暮,翻译为晚春 暮春,其意为春夏之交,不是初)春的时候,春天的衣服已经做好了, 五六个青年,六七个小孩,在沂水中游泳,(之后)在舞雩台上吹吹风,唱着歌回来。 这幅暮春咏归图体现了曾皙礼乐治国后大同社会的理解,也有一种隐士的情结。,曾点的话里面强调的是一种人与人、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这种行为是发自内心的,也就是古人说的修身,然后再齐家、治国、平天下,而修身是其根本。孔子强调大的理想首先要从做人开始,注重自己的内心修养,这就是孔子思想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 子曰: 仁者爱人。 子曰: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 子曰:能行五者于天下,为仁矣。曰:恭、宽、信、敏、惠。,这些关于“仁”的言论当中哪一个最能代表孔子“仁”的思想?,仁者爱人 (仁爱 ),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子曰:礼云礼云,玉帛云乎哉! 子曰:不学礼,无以立。 子曰:兴于诗,立于礼。 子曰:人而不仁,如礼何? “礼”强调的其实是什么?,:孔子这里的“礼”强调的其实就是一种外在的规范。对于一个人来说,“仁”与“礼”是不可分割的,“仁”是一种内在的修养,而“礼”则是一种外在的规范,他们两者之间是不可分割的,所谓“人而不仁,如礼何?”,子曰: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 子曰:己所不欲,勿施与人。,孔子认为怎么实践“仁”呢?,孔子特别强调:惟有真诚的人,才可能实现道德价值,行善避恶。一个因为真诚而犯错的人,绝对要比一个因为虚伪而立功的人更值得大家的敬佩。因为前者既然真诚,那么发现自己犯错之后,必然诚心悔改,改过从善,成就真正的品德。 “仁”其实是一个人的内在修养,相传孔子经过泰山时,有一个妇人在墓前哭泣。孔子叫子路去了解情况,子路问妇人:你为什么这么伤心呢?妇人回答:我的舅舅、丈夫、儿子先后被老虎所吃了。孔子问:“你为什么不到别的地方去住呢?”曰:“无苛政。”夫子曰:“苛政猛于虎也。 “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论语为政,统治者如果实行“德治”,孔子的活动,整理六经: 诗、书、礼易、乐、春秋,留下言论集:论语,27,“仁”(核心)和“礼” “为政以德”(德治) “敬鬼神而远之”(民本),创办私学;有教无类、因材施教、全面 发展,言论被编纂为论语 整理文化典籍,儒家六经诗,书,礼,易,春秋,乐,知识梳理,如何看待孔子的“仁”和“德” ?,1.进步性: A、调和社会关系,促进社会稳定 B、提高人民地位,促进生产发展 2.保守性: 主张恢复周朝制度,维护奴隶主的统治,孔子的教育思想:,1.子曰:“有教无类。” (论语卫灵公) 2.子曰:“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论语为政) 3.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 (论语为政);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论语学而); 子曰:“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论语述而) 4.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论语为政) 5.子曰:“当仁不让于师。” (论语卫灵公),1. 有教无类;(最有价) 2.学习要实事求是; 3.学习要温习,要有恒心; 4.要学思结合; 5.要坚持真理; 6.其它因材施教等,2004年是孔子诞辰2555年,为纪念这位伟大的先哲,在他的故乡曲阜,举行盛大的祭祀活动,场面华丽,气势恢弘。而且孔子的思想飘扬过海,影响深远。但是,他的生前是否真的如此风光呢?史书载,他率弟子周游列国时,曾在陈蔡两国交界处困饿七日,动荡的年代,他的“仁”的思想也处处碰壁,不被采纳。 思考:为什么春秋时期孔子的思想不被采纳?,周游列国,问题:1.孔子宣传的一套恢复周礼的主张,为何没 有人接受? 2.儒家思想后来成为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主 流,但当时各国的国君为何没有采纳孔子的主张?,提示: 1. 孔子主张恢复周朝的等级名分制度,实质上 是力图维护奴隶制度。在春秋末年奴隶制正在走向灭亡的背景下,它违背了社会发展的规律,他的这一保守思想不可能受到普遍重视。 2. 孔子“仁礼德”的思想本身有进步性的一面, 后经发展顺应了统治者巩固统治的需要,逐渐成为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主流。但当时社会动乱,孔子的学说不符合争霸战争的需要。,亚圣,相传孟子问齐宣王说:“如果一个人把妻儿托朋友后远行,回来后发现妻儿在挨冻受饿,他该怎么办?”宣王回答:“应当同他绝交。”孟子又问“如果管刑罚的官员不能管好自己的下级,又该怎么办?”宣王回答:“撤他的职!”孟子又问:“如果一个国家治理得很不好,那又该怎么办?”王顾左右而言他,不敢正面回答。孟子的意思很明确,国家治理得不好,国君不能胜任,人民有权使他易位。,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孟子公孙丑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孟子尽心上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孟子公孙丑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孟子滕文公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孟子梁惠王下,仁政:反对苛政 民本:提出“民贵君轻” 伦理观:主张“性本善”,.孟子的思想:,孟子(约前372前289) 名轲,邹(今山东邹城市)人。,阅读材料,比较孟子和荀子的思想: 史料1:有关孟子的思想 孟子曰:“不以仁政,不能平治天下”。 孟子曰:“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孟子曰:“人性之善也,犹水之就下也。人无有 不善,水无有不下。 史料2:有关荀子的思想 荀子曰:“行一不义,杀一无罪,而得天下,仁者不为也。” 荀子曰:“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亦覆舟。” 荀子曰:“人之性恶,其善者伪也。”,35,把孔子“仁”的思想发展为“仁政”思想,发挥孔子民本思想,提出“民贵君轻”,材料反映了孟子的什么思想?,战国时期儒家代表:孟子,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施仁政于民,省刑罚,薄税敛” 材料二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材料三 恻隐之心,人皆有之; 羞恶之心,人皆有之; 恭敬之心,人皆有之; 是非之心,人皆有之。 恻隐之心,仁也;羞恶之心,义也; 恭敬之心,礼也;是非之心,智也。 仁、义、礼、智非由外铄我也,我固有之也。,36,知识归纳:,主要思想,仁政:提出“政在得民”,民本:提出“民贵君轻”,评价:,继承和发展了孔子的儒家思想。 代表新兴地主阶级利益,有利于缓和阶级矛盾,促进生产发展,具有进步意义,影响深远。,孟子,37,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 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 荀子,战国时期儒家代表:荀子,阅读下列材料:,材料反映了荀子的什么思想?,“天行有常”、“制天命而用之”等 唯物思想;“君舟民水”.,38,荀子,主要 思想,政治:主张“仁义” , “君舟民水”,哲学:“天行有常”、“制天命而用之”等唯物思想,知识归纳:,孟子、荀子对孔子思想的发展,仁,以德治民,仁政,仁义,民贵君轻,君舟民水,性善论,性恶论,春秋,战国中期,战国末期,同,异,奠定 基础,体系完整, 成为大宗。,40,儒学思想中哪些具有现实意义?,有教无类、学思结合、因材施教等 孝、仁义、诚信等(社会主义荣辱观) 仁、德治、民本思想等(取消农业税) 正身自省、修己安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学习探究,教育理论:,个人修养:,维护社会稳定:,伦理道德:,孔子思想对后世中国人的影响很大!,“仁”对中国人为人处世产生极大影响,形成了中国人谦恭的性格;他倡导的“礼”影响了中国人的思维和行为方式,规定了应当为、可以为、不得为的行为方式,具有很强的规范性,限制了中国人的创新思维,造成了中国社会发展的一大观念障碍。他所强调的“不怨天,不尤人”,不正视矛盾,不具开拓精神,形成中国人内敛的性格特点。,“礼”作为中国宗法分封与专制集权农耕社会的道德规范和生活准则,对中华民族精神素质的修养起了重要作用。“礼”一方面促进了个人道德品质的完善,也促进了家庭伦理关系的协调,形成了中国特有的父慈子孝、兄友弟恭、敬老爱幼、团结和睦的家庭伦理关系。但同时又形成了三纲五常,三从四德之类的东西。这种通过修身、齐家而形成的道德修养和家庭伦理,逐渐积淀成中华民族特有的传统美德。,42,43,(二)道家学派,1、代表 2、主张,春秋老子,道家创始人 战国庄子,二.老庄之学,.老子的思想,老子之辩证法思想矛盾对立,老子认为,任何事物都存在矛盾对立的两个方面。,矛盾的双方可以自然地相互转化。,(抹杀了人的主观能动性),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盈, 音声相和,前后相随。 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曲则全,枉则直,洼则盈,敝则新, 少则多,多则惑。,老子之政治思想“无为而治”,“治大国如烹小鲜。” “无为而无不为。取天下常以无事,及其有事,不足以取天下。” “民之难治,以其智多。故以智治国,国之贼;不以智治国,国之福。” “是以圣人之治,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常使民无知无欲。使夫智者不敢为也。为无为,则无不治。” 小国寡民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思考:你认为老子的思想有局限性吗?,老子说:“道就是不能够说出来的,能够说出来的那就不是道了。”事物种种的玄妙,都是因为从道里边出来的。正因为老子认为道无法解释,而道又无处不在,所以老子在处世方法上主张“无为”。注意,这里的无为绝对不是表面的无所作为的意思,而是一种积极的无为思想,正所谓“无为而无不为”。中国古代的“休养生息和韬光养晦”的思想就是直接来自于这个思想的影响。当然在老子的心目当中,辩证法的思想也占有重要的地位。,48,材料一: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材料二: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孰知其极(最后的结果)? 材料三:民之饥,以其上食税之多,是以饥;民之难治,以其上之有为,是以难治;民之轻死,以其上求生之厚,是以轻死。 材料四:小国寡民。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阅读下列材料:,请思考:老子有哪些思想主张?,A.老子的哲学思想:,“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老子 “有物混成,先天地生。 吾不知其名,字之曰道。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老子,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盈,音声相和,前后相随。 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曲则全,枉则直,洼则盈,敝则新,少则多,多则惑。,1.“道”是万物的本源,是老子思想体系的核心,道生万物 2.辨证法思想:事物是矛盾对立的,但可以互相转化,B.老子的政治主张:“无为而治”,影响: (1)、哲学思想:第一个探讨宇宙本源; (2)、“无为而治”的主张有消极的因素,使民复结绳而用之。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二)、道家学派: 1、老子,1. “道“是万物的本源,2. 朴素辨证法思想 (事物是矛盾对立的,但可以互相转化),“无为而治”、“小国寡民”,哲学思想:探索宇宙起源和演变;对中国文化产生深远影响,政治主张:看不到事物转化的条件和人的主观能动性-消极悲观,生 死 皆 逍 遥,庄子继承老子“道”的思想,得道的方法为提高修养,提高修养则要通过“逍遥”的生活方式。,逍遥:对待任何事物采用旁观,超然的态度,过 虚无的生活,希望绝对的自由“无所恃”。比如: “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逍遥的境界:“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庄子的“逍遥”思想反映了 没落贵族的消极思想。,庄子继承老子“道”的思想,宣传天道与自然无为。 他认为得道的方法为提高修养,提高修养则要通过“逍遥”的生活方式:对待任何事物采用旁观,超然的态度,过虚无的生活,以达到天地万物为一的精神境界。,逍遥游的庄子,.庄子的思想,2、庄子及其思想: 庄子的文章汪洋恣肆,多采用寓言故事的形式,想象丰富,在哲学、文学上都有较高的研究价值。 他继承和发展了老子的观点,把世间的事物都看成相对的,认为好与坏、正确与错误、大与小、高与低没有什么绝对的界限。庄子将这种认识论上的相对主义运用来观察人生社会,便产生了怀疑论和消极悲观的情绪,认为现实的一切都是可怕和痛苦的,人生只是一场梦,活着不如死。因此,他反对一切进步,反对一切文明。 庄子的思想比老子更为消极,是战国中期没落的奴隶主贵族的思想代表。,庄子:,(二)道家学派,1.“道“是万物的本源 2.朴素辩证法思想(事物是矛盾对立的,但可以互相转化),“无为而治” “小国寡民”,政治主张:消极悲观的态度,“道”是最高准则;提出“齐物论”,知识梳理,56,现实社会中,哪些观念能找到老子思想的影子?,虚怀若谷、宽容谦逊、崇尚自然的思想, 恬淡朴素、助人为乐、反对争名夺利的思想,以柔克刚、以弱胜强的思想,问题探究,57,(三)法家学派,1、代表 李 悝 吴 起 申不害 商 鞅 韩非子(集大成者),2、主张,58,以法为本,法不阿贵。 世异则事异,事异则备变。 事在四方,要在中央;圣人执要,四方来效。 韩非子,阅读下列材料:,请思考:韩非子哪些思想主张?,59,韩非子,理论来源,观点主张,集权观:加强君主集权,改革观:“不期修古,不法常可”“事异则备变”,法、术、势三派,道家思想,法治观:厉行赏罚,奖励耕战,发展趋势,作 用,两汉以后,独立体系逐渐消失,被儒家吸收(外儒内法),为专制主义政治体制的建立和秦始皇统一全国奠定理论基础,知识梳理,60,“宋人有耕者,田中有株。 兔走触株,折颈而死。因释 其耒而守株,冀复得兔。兔 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 今欲以先王之政,治当世之 民,皆守株之类也。”,守株待兔,请思考:韩非子守株待免的故事反映了法家什么样的政治观点?,认为事物是发展变化的 治理国家的政策、措施必须与时俱进。,知识点拔,课堂探究1: 结合韩非思想分析为什么说法家思想是战国时期最“有用”的思想?,适应地主阶级建立新政权的需要,适应了社会大变革的需要,适应了地主阶级兼并战争的需要,课堂探究2:如何评价韩非子的主张?,韩非子主张积极进取,反对墨守成规,是顺应了历史发展的潮流; 同时打击了奴隶主贵族特权,为秦朝结束诸侯割据,建立统一的中央集权国家提供了理论基础。,但“法治”过度易导致暴政,使社会矛盾激化。,64,(四)墨家学派,1、代表 墨翟(创始人),2、主张,65,墨 子,阅读下列材料:,欲天下之富而恶其贫,欲天下之治而恶其乱,当兼相爱,交相利。 (战争使)春则废民耕稼树艺,秋则废民获敛,百姓饥寒冻馁而死者,不可胜数。 墨子,请思考:墨子有哪些思想主张?,66,墨子,“兼相爱、交相利” (兼爱),主张,非攻 尚贤 节俭,特点,提倡刻苦简朴的精神,具有苦干和自我牺牲的精神,讲求实际功利(实用)的精神,核心思想,知识梳理,【考点点拨】,点拨2:各学派的主要思想的对立与互补,1、各家学派的对立观点: 儒法政见对立:仁政对严刑;荀庄哲学对立:唯物对唯心; 法道:中央集权对小国寡民,有为对无为;道既反对法治、严刑,也反对仁政、德治,主张无为而治。,2、三者有互补性,发展中表现出融合趋势。 战国时荀子综合了法家和道家思想的积极合理成分,使儒家思想更能适应社会的需要。 汉武帝时,董仲舒以儒家思想为基础,以法家为辅助,兼采道家的合理思想,奠定了中国封建统治思想的基本格局。,68,材料一:若使天下-视人之宝若其宝,谁窃?视人之身若其身,谁贱?视人之家若其家,谁乱?视人之国若其国,谁攻? 材料二: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材料三: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矣?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矣?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声音相和,前后相随。 材料四:文王行仁义而王天下,偃王行仁义而丧其国,是仁用于古而不用于今也。故曰世异则事异。 请回答:上述材料各表述了哪一学派的观点和主张?,墨家,儒家,道家,法家,知识巩固,69,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对当时和后来的社会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 是中国学术文化、思想道德发展的重要阶段,奠定了中国传统文化体系的基础。 (3)在百家争鸣过程中,各家学派相互取长补短,形成了中国传统文化体系,也形成了中国思想文化兼容并包和宽容开放的特点,70,诸子百家思想的历史影响,先秦时期的诸子百家,在经济、政治、法律、哲学、军事、文学艺术和自然科学等众多领域内所形成的思想理论,对后世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春秋战国时期,各家学派相互学习、交流与融合,促进了中国思想、学术的活跃和繁荣,儒家思想孕育了我国传统文化中的政治理想和道德准则。,道家学说构成了2000多年传统思想的哲学基础。,法家思想中的变革精神,成为历代进步思想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