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关于婚姻的法律制度研究结论与参考文献.docx_第1页
民国关于婚姻的法律制度研究结论与参考文献.docx_第2页
民国关于婚姻的法律制度研究结论与参考文献.docx_第3页
民国关于婚姻的法律制度研究结论与参考文献.docx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付费下载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民国关于婚姻的法律制度研究结论与参考文献 本篇论文目录导航: 【题目】南京国民政府婚姻法体制探析【导言 第一章】民国时期婚姻成立制度变迁【第二章】民国政府婚姻效力变迁【第三章】近代离婚制度变迁【第四章】民国时期婚姻法制变迁的启示【结论/参考文献】民国关于婚姻的法律制度研究结论与参考文献结 论 以妇女运动作为催化剂,通过对固有法和继受法、国家法和习惯法的整合,民国时期基本实现了婚姻法制的近代化,尽管这种近代化基本还停留在表象上而非实质上。民国时期,由于经济基础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思想观念也正在荏苒代谢。因为社会现实与法律的目标存在着巨大冲突,立法和司法对固有法律做出了很多的妥协。总的来说,民国时期的婚姻法制变迁存在着立法和司法不平衡的问题:一方面,文本变化迅速、先进;另一方面,司法实践中的革新则是以稳妥为主要方针。 但不可否认的是,无论立法过程中兼采各国婚姻法之所长,并且整合固有法和习惯法之所长,还是司法实践中按照习惯断案以及形成判例,民国时期的立法者和审判官一直在试图用近代的民法理念来化解那个时代中显现的人格不独立、婚姻不自由等等社会矛盾。无论结果如何,其进步性是值得肯定的,是法制理想同传统陋习斗争的时代呐喊。 婚姻法作为民法中同社会生活联系最为密切的部分之一,存在着民族性、地域性、传统性和时代性等诸多特点,在其构成源流中,包括固有法文化、继受法文化和新的创制性法律文化三种要素。中国婚姻法制近代化主要包含了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固有法和继受法的冲突及融合,二是国家法和习惯法的冲突及融合。法律移植在很大程度上可以迅速应对新的社会变革背景下婚姻法制的缺失,消弭传统婚姻法制中的不合时宜的伦理道德因素,更能够保证有一个统一的司法秩序作基础。但由于西方国家的法律理念和法律文本同我国几千年的封建传统土壤格格不入,难免会存在水土不服的方面。因此断不能一味盲目地照搬西方婚姻法律,在创设性实践中还需考虑中国的现实国情,否则就不能彻底解决中国社会存在的现实问题。况且在婚姻法制近代化的过程中同时还存在着法律继承的问题,对于民间的传统婚姻习惯不仅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加以区分,还要谨慎秉持对于法律继承的态度。一言以蔽之,在婚姻法制本土化和国家化的进程中,既要充分考虑到引进的法律本身的先进性,同时又要结合社会现实本身的情况,才能取得最全面的社会效果。 总的来说,虽然民国时期婚姻法制近代化过程中存在着妥协性与渐进性的特点,但是也一直在努力进行着法律变革,试图实现婚姻法制人格独立、男女平等、婚姻自由的法律价值。民国婚姻法制近代化过程中所体现的先进性和成果对我们当前的婚姻法制建设有着极具价值的借鉴意义。 参考文献 白凯。中国的妇女与财产: 1960-1949.9M.上海:世纪出版集团。2003:113. 陈顾远。中国婚姻史M.上海:商务印书馆。1937:127. 陈鹏。中国婚姻史稿M.北京:中华书局。1990:321. 费孝通:江村经济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1:165. 黄宗智。法典、习俗与司法实践:清代与民国的比较M.上海:上海书店出版社。2003:107. 胡长清。中国婚姻法论M.法律评论社。1932:79. 林秀雄。婚姻家庭法之研究M.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1:211. 里赞。中国法文化的历史与现实M.北京:法律出版社。2010:239. 刘良纯。妇女法律地位之研究M.台北。台湾商务印书馆。1976:57. 孟昭华 , 王明寰 , 吴建英 . 中国婚姻与婚姻管理史 M. 北京:中国社会出版社。1992:312. 潘光旦。中国之家庭问题M.上海:新月书店。1928:57-169. 史尚宽。亲属法论M.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0:31-314 吴经熊。法律哲学研究M.上海:上海法学。1933:27. 栗生武夫,胡长清。婚姻法之近代化M.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3:37 -303. 谢振民编着,张知本校订。中华民国立法史(下)M.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0:123-789. 夏明芳,黄兴涛。民国时期社会调查丛编: 婚姻家庭卷M.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2005:62. 余华林。女性的重塑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9:113-152. 梁议生。燕京大学 60 女生之婚姻调查。民国时期社会调查丛编-婚姻家庭卷M.福建教育出版社。2005(1):108. 日中岛玉吉着,胡长清译。读中华民国法制局亲属法及继承法草案J.法律评论。 1930:289. 张生。民国初期民法的近代化-以固有法和继受法的整合为中心M.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2:55. 卓泽渊。法学导论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3:46. 滋贺秀三。中国家族法原理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3:57 -417. 崔红娥,陈昊 .中华民国时期婚姻家庭法对中国当前立法的启示 J. 河北学刊。2010(30):143-146. 黄源盛。民初大理院民事审判法源问题再探J.近代法研究。2007(1):193. 贾秀堂。20 世纪 20 年代山西的离婚潮J.沧桑。2004(5):92. K.W. 诺 尔 . 法 律 移 植 与 1930 年 前 中 国 对 德 国 法 的 接 受 J. 比 较 法 研究。1988(2):216. 梁景和。清末社会习俗变化的历史局限J.史学月刊。1989(2):156. 吕芳上 . 另一种伪组织:抗战时期婚姻与家庭问题初探 J. 社会变迁。2005(4):315. 吕廷君。订婚制度的演变及其法理透视J.民间法。2002(1):217. 林 泽 新 . 中 国 近 代 化 亲 属 、 继 承 法 变 革 的 背 景 及 其 效 果 J. 法 史 学刊。2006(2):140. 李秀清。20 世纪前期民法新潮流与中华民国民法J.政法论坛。2002(1):31. 李杰利。民国初年离婚问题引起的讨论J.兰台世界。2008(7): 71. 马忆南。二十世纪之中国婚姻家庭法学J.中外法学。1998(2):48. 沈登杰,陈文杰。中国离婚问题之研究J.上海:东方杂志。1935(32):3. 孙祖基。英美婚姻法与中国婚姻法之比较观J.法学季刊。1926(2):1. 田成有。乡土社会中的国家法与民间法J.民间法。2002(1):112. 万力。社会转型时期离婚制度的变迁J.理论观察。2007(5): 22. 吴学义。夫妻财产制之立法问题J.判例评论。 1930(7):44. 王志强。民国时期的司法与民间习惯J。比较法研究。2000(4):213. 汪雄涛,曾青未。民初法律冲突中的离婚问题-以大理院解释例为素材的考察J.云南大学学报。2009(5):72. 许莉。家族本位还是个人本位-民国亲属法立法本位之争J.华东政法学院学报。2006(6):113. 徐立志。大清民律草案现存文本考析J.法史学刊。2006(1):112. 徐静莉。立法与司法的变奏-民初女性权利演变的特性-以婚姻、继承中的女性权利为中心J.学术论坛。2010(5):227. 徐静莉。民初司法判解中女性权利变化的总体趋势-以大理院亲属、继承判解为中心J.山西师大学报。2008(2):193. 郑秦。十八世纪中国亲属法的基本概念J.比较法研究。2000(1):82. 郑全红 . 传统向现代的擅变:民国时期家庭模式与观念的鼎新 J. 河北学刊。2003(6):261. 致 谢 整篇论文的完成用时将近一年,最终论文的完成让我感到无限的激动与喜悦,论文的完成意味着三年研究生生活即将结束,在读研期间,收到的老师、同学、亲人们的鼓励和支持让我终身受益。非常感谢这三年的时光让我可以思考一些对自己来说真正重要的事情。 感谢我的导师郑全红老师在论文上对我的指导和帮助,帮助我选题、反复修改论文,督促我尽早完成。郑老师认真的学术精神和敬业精神,让我佩服,衷心感谢老师对我的帮助和关心。感谢其他老师对我论文提出的指正意见,正是老师们的意见让我拓展了思路,完成论文的写作。感谢我的同学对我的帮助,我们在一起研究学术问题,各抒已见,让我感受到读研的意义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