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考试大纲分析32页.doc_第1页
语文考试大纲分析32页.doc_第2页
语文考试大纲分析32页.doc_第3页
语文考试大纲分析32页.doc_第4页
语文考试大纲分析32页.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目录语文历年真题考点及分值分布2专转本语文考试大纲之考试内容、分值、范围与要求2从专转本评卷看语文复习的若干“技巧”4专转本语文考试大纲之字音考查分析6专转本语文考试大纲之字音、形考查分析7专转本语文字义专项分析11专转本语文考试大纲之病句类型11专转本语文修辞专项分析13专转本语文考试大纲之古代文化常识13专转本语文考试大纲之现代文学16专转本语文考试大纲之外国作家作品19专转本语文文学常识专项分析21专转本语文现代文阅读专项分析21专转本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项分析22专转本语文文学作品赏析专项分析22专转本语文考试大纲之应用文写作22专转本语文考试大纲之作文解析27专转本语文考试大纲之材料作文审题立意的原则与方法28专转本语文命题作文专项分析31江苏省专转本大学语文考试大纲31语文历年真题考点及分值分布题型及分值:专转本语文考试大纲之考试内容、分值、范围与要求考试内容、分值、范围与要求考试内容分值考查范围目标要求文学常识10中国文学部分外国文学部分文学体裁及其他识记中国重要作家及其所属时代和代表作;识记外国重要作家及其国别和代表作;识记文学体裁常识文化常识10人的称谓 古代官职天文历法 古代地理科举制度 风俗礼仪饮食器用 音乐文娱文史典籍 目录辞书识记中国古代文化常识,吸取古人智慧的结晶及语言艺术的精华,培养审美情趣和一定的审美能力现代文阅读15结构层次 写作手法修辞手段 段落赏析中心思想文中重要词句的理解;文中信息的分析、筛选;作品结构的的分析,思路的把握,内容的归纳,中心的概括;作者观点态度的分析和概括;依据作品内容进行合理推断;文学作品语言、表达技巧和形象的鉴赏;文学作品思想内容、作者态度的评价文言文阅读15文言实词 文言虚词文言副词 分析综合句式和用法理解常见文言实词、虚词、副词在文中的含义,能筛选信息,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概括作者观点和态度应用文写作20一类是行政机关、团体和企事业单位用来处理公务型;另一类是个人或集体用来处理私事型信息点的覆盖;内容的组织;语言的准确性;格式规范;语域的恰当材料作文写作80以材料为根本依据,由考生提炼观点,予以评价或讨论;或根据限定的话题,结合材料进行作文;题目自拟,文体不限(诗歌除外),字数8001000字分为“基础等级”和“发展等级”两个标准。基础等级为:符合题意,文体要求;感情真挚,思想健康;内容充实,中心明确;语言通顺,结构完整;书写规范,标点正确。发展等级为:深刻(透过现象深入本质,观点具有启发性);丰富(材料丰富,形象丰满,意境深远);有文采(词语生动,句式灵活文句有意蕴);有创新(见解新颖,材料新鲜,构思精巧,有个性色彩)根据上述考察内容及要求,下面这些内容是考生应该熟练掌握的具体要点。 一、 基础 (1) 了解汉语拼音方案,根据汉语拼音方案认识常用汉字; (2) 准确认读、书写常用汉字,并能纠正错别字; (3) 准确使用常见词语,结合具体语境辨析词语的意义和褒贬色彩; (4) 准确划分句子成分,正确辨识简单复句的类型,能准确使用关联词; (5) 能纠正常见的语病; (6) 了解古今语义有所不同的词语; (7) 理解文言文中与现代汉语不同的语法现象和句式,如使用动法、被动用法、意动用法、宾语前置、词性活用等; (8) 理解古今作品中的比喻、比拟、对偶、排比、夸张、层递、反复、设问、互文、反诘等修辞格; (9) 了解议论文的三要素和具体的论证方法、论证方式、论据类型;了解记叙文的范畴,记叙的方式、方法,记叙文的特点、抒情方式;了解诗词曲赋的特点、种类;了解小说的三要素。 二、 文学 (1)理解中国古代常见文体的特点,如近体诗、古体诗、婉约词、豪放词、元曲、文言小说、章回体小说、笔记小说、赋等; (2)了解中国古今最重要、最为人知晓的代表作家所属的时代、文学流派、主题思想倾向、主要文学主张、成就、在文学史上的贡献等; (3)了解中国古今最重要的笔记小说、章回体小说、文言短篇小说、拟话本小说以及戏剧等的作品名称、作家; (4)识记并准确辨识较常见的名言名句、重要的诗词作品中的经典句子。 三、 阅读 (1)现代文阅读:能分清文体,从总体上把握文章大意;根据关键词语把握一句话或一段话的大意;把握文章结构,正确划分层次;归纳文章的中心;了解常见的写作方法。 (2)文言文阅读:能分清文体,从总体上了解文章大意;根据关键词语把握文章中特定的词语、句子、短语、段落的大意;正确划分层次;归纳文章中心;了解常见写法;借助注释阅读文言材料,并能用现代汉语转述。 四、 写作 (1)主题和题材:主题即一篇文章或文学作品内容显示出来的思想要点。提炼的主题要正确、深刻、鲜明、集中、积极向上。题材即用于写作的材料,要能读懂所给材料,选择题材要真实、典型、新颖。 (2)结构:结构即文章内部的组织构造。结构的内容包括层次、段落、过渡、照应、开头、结尾等。文章的结构要完整、严谨。 (3)表达方式:叙述要线索清楚,详略得当,有变化,有波澜;描写要有的放矢,突出特征,富于感情;抒情要感情真挚、自然和谐、丰富细腻;议论要论点准确鲜明,论据真是典型,论证严密充分。 (4)语言:语言是文章的第一要素。文章的语言要准确、生动、简洁。从专转本评卷看语文复习的若干“技巧”专转本语文复习有无“技巧”?答案应该是肯定的。相对固化的考试大纲,相对一致的命题形式,相对稳定的评卷队伍,相对趋同的评卷方式在这种情况下,某些仅仅针对于专转本且仅仅适用于专转本的“技巧”的存在几乎是必然的,或许我们叫“规律”更为恰切,作为一线语文教师,主动去寻找、发现、利用这些“技巧”“规律”,无疑对提高学生的语文成绩尤其是基础较差的学生的专转本语文成绩有着积极的作用。从这一角度我们可以说,那种认为“专转本语文复习费时多、见效慢,学生成绩高低与其个人语文知识的长期积累有极大关系”的观点是带有很大片面性的,那种“泛目的性”的“无为而治”的教学方式也是有失于简单低效的,它们使学生尤其是语文基础不理想的“偏科生”丧失了提高其语文成绩(不是提高其语文素质)的一个“良好”机遇。 以下结合近几年的专转本评卷经验,谈一下专转本评卷对一线语文教学的若干启示。一、专转本评卷的基本情况 专转本考试评卷工作是在国家教育部的统一指导下进行的,由各省市自治区招办负责组织与管理,由省招办及承担评卷任务的高校(评分点)具体实施。从近几年的情况看,各评分点的组织结构一般包括领导组(由各省招办及评分点相关负责同志组成)、纪检组、学科评卷组(由高校教师、在读研究生及部分中学教师组成)、后勤保卫组等。教师压力大。一是任务压力,在人工阅卷流水作业的情况下,语文知识题的任务量为每天30本,900份试卷;作文任务量为每天15本,450份试卷。每天工作时间为7小时,除去中间休息及适应时间,常态工作时间仅为6小时。这就意味着知识题的阅卷老师23秒阅一卷(每位阅卷人员审阅一大题,每大题含3至4小题,每小题阅卷时间应为5至8秒),作文题的阅卷老师45秒阅一卷(实际上,还应除去签名、作文分三项打分再和总分的时间,实际阅卷时间应不足25秒)。二是思想压力,“严肃认真公平公正选栋梁事关民族社稷,一丝不苟任劳任怨荐英才情系家长考生”,应该说,参与评卷的人员一看到这幅高高悬挂的标语一想到自己身上的担子,心里总是沉甸甸的,面对一张试卷迟迟不敢下手者大有人在,毕竟自己身边一分定忧欢的事太多了。熟悉评分标准后,天天的质量追踪,两天一次的作文测评更使阅卷人员不敢掉以轻心。二、专转本评卷方式的若干特点 如此的时间、如此的任务、如此的压力迫使阅卷人员不得不去寻找一种把握标准较易、阅题速度较快、自认相对公平的评卷方式,综合阅卷人员所感,我们尝试着把这种阅卷方式的特点概括为“四重四轻”“一欺一怕”。 1、重点轻句。注意答案要点的寻找,忽略具体句子的阐释甚至病句的出现。实际上,知识题的阅卷往往成了对某几个关键词的扫描。 2、重对轻错。由于阅卷人员的注意力集中在关键词上,所以往往只注意答对部分,对于答偏答错部分只要不是截然对立常常无暇顾及。“答对得分,答错不失分”的现象非常普遍。 3、重条理轻泛谈。在繁重枯燥的评卷过程中,条理分明,眉目清晰的试卷无疑给阅卷人员平添一份好感。有些考生害怕答题不能扣点,因而,在组织语言时不分点泛泛而谈,实际上,这种做法影响了阅卷人员阅题速度,给其寻找关键词带来了一定的麻烦,极易引起其反感而导致失分。我们常常发现,类似的答题内容不同的答题形式,分点答题明显得分要高,甚至不切点的答案也往往因“言之成理”而得分。 4、重用语规范轻个性感悟。用语规范是专转本试卷标准答案权威性公正性的具体体现,在各省市制定的评分细则(有别于对外公布的标准答案,有详细的得分点标示,便于阅卷人员操作)中,对标准答案里关键词的近义词替换有明确的要求,符合就得分,不符合则失分,毫不含糊。因此,那些个人感悟能力较强而用语欠规范的考生失分几乎成了必然。有人曾开玩笑说,写“用典化句”得分,写“以前人事例映射现实,活用古诗词”则失分。我感觉,失分的原因决不是阅卷人员的个人水平所致,而是阅卷人员在快速的近于机械的得分点扫描中此类个性化语言极易被其忽略。 5、“欺软怕硬”。在阅卷过程中,我们还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阅卷人往往自觉不自觉地受前后题的得分影响,当其它题的分较高时,阅卷人判分往往慎之又慎,反之则易于草率。作文评阅更为明显。这就是人们所说的评卷时“喜欢锦上添花,决不雪中送炭”的心理表现。三、对我们若干启示 从以上情况我们不难看出,影响考生专转本语文成绩的关键就在于能否“扣点”答题,扣点就是扣纲,因此,引导学生认识考纲,理解考纲,用考纲指导教学实践应是专转本评卷对我们的最大启示 。在教学实践中,那种“老师将考纲一贴了事,学生对考纲扫眼就罢”的现象相当普遍。为了切实发挥考纲作为专转本指挥棒的作用,作为考生,我们应做到: 1、分解考纲。在全面研读考纲的基础上,把握教学大纲及专转本语文单元教学重点,将考纲分解为与单元教学相对应的梯次性的语文能力训练,把考纲上的每一个知识点落实到具体的常规复习中。在第一轮课本复习中,这种分解尤为必要,它会使考生树立全局意识,自觉参与训练,从而加强第一轮复习的针对性。实践证明,学生切纲越早,主动性越强,效果越好。在具体三轮复习的操作中还应注意,一、二、三轮语文复习可各有侧重,但针对考纲的能力训练应层层深入、环环相扣、贯穿始终。 2、总结题型。实际上,考纲本身就是一个基本题型库,任何题型都是其基本题型的转化组合。我们只有认清题型的表现形式及其组合转化规律,才能使其做到较准确地判断题型并进而为下一步的扣点答题奠定基础。 3、归纳答题要点。稍微细心一点,我们就可发现每一种基本题型都包含着相对固定的答题要点,题型的组合转化实际上就是各题型所含答题要点的组合排列筛选,语文基础较差的考生应熟记这些要点及组合运用规律,这样就可使自己在审题不清甚至不明题干的情况下,靠题型的判断结合材料进行扣点答题,尽量减少损失。 4、规范答题用语。我们应当运用规范的语言进行答题,积累一些答题常用术语熟语。在操作中,切记“扣点答题”不是不要具体阐释,“用语规范”不是不要个性感悟,应将二者结合起来,这是相当重要的。 5、讲明答题规则。首先,每题的分值和得分点肯定是对应的,所以务必确立按分定点的指导思想,自觉主动地寻找答题的不同角度。其次,养成分点答题的好习惯。在专转本评卷中答多答偏不扣分,因此可以练习用三点扣标准答案的两点,用四点扣标准答案的三点。个人表述不清时用原词原句组织答案不失为一个减少损失的好方法。再次,注意答案的满格书写,试卷上答题位置的设计,留多少空都是有一定依据的,答多答少都会影响得分,写满试卷预留位置后又在线外继续答题是一种得不偿失的做法。 对学生古文及现代文的阅读、理解、鉴赏能力进行考查并拉开不同层次学生的分数是主观知识题的主要命题目的,它是整个试卷中“区分度”最明显的部分。在这里,我们仅仅从专转本评卷这一角度挂一漏万地表示了我们对此题的关注。专转本语文考试大纲之字音考查分析一) 形声字因数量之多且在日常生活中读错率较高,考查居多。 形声字是利用形旁和声旁组成的字,其中声旁表示字的读音,但也存有许多的变化:有的形声字的读音完全声其声旁读音,甚至连声调也没有发生变化,如“氛 (fn)围”、“蜚(fi)声”、“巾帻(z)”等;有的只是声调发生变化,如“怃(w)然”、“紊(wn)乱”、“诤(zhng)友”等; 有的只声其声旁韵母,如“吮(shn)吸”、“轻佻(tio)”、“赈(zhn)济”等;有的甚至与声旁读音完全无关,如“瞠(chng)目”、 “酗(x)酒”、“狭隘(i)”等。有的依声,有的变声,如此种种,给出题者带来方便,却给考生带来较大不便,所以对形声字的考查,考生应做好充分的 应试准备,不可掉以轻心。 1以声旁音读音注音,即“读半边”,这种读注法往往是错的 “分泌”一词,试卷中以“必(b)”音出现,就是错音,实际上该字应读“m”。类似的还有“畸(j)形”、“风光旖(y)旎”、“箴(zhn)言”、“莘(shn,不读xn)莘学子”等等。 2同一声旁不同形旁的字以常读字字音读音注音,这种读注法往往也是错的。 带有“且”部的形声字,在我们的潜意识中一般读“z”音(常读音),如“祖”、“阻”、“俎”等。但“狙击”的“狙(j)”、“炭疽”的“疽 (j)”,如果读注为“z”音,就明显是错音了。类似的还有“谥(sh)号”不读“谥(y或i)号”、“膝(x)盖”不读“膝(q)盖”、 “饿殍(pio)”不读“饿殍(f)”等等。 3以与其形似或形近的字的字音读音注音,这种读注法往往也是错的。 “粗犷”的 “犷(gung)”与“扩(ku)”形似,但不能把“犷”读注为“ku”音。类似的还有:“整饬”的“饬(ch)”不读“shng(伤)”, “修葺”的“葺(q)”不读“茸(rng)”,“饲养”的“饲(s)”不读“c(伺)”,“木讷”的“讷(n)”不读“n(纳)”等等。 (二)多音字亦是考查的重点 多音字,顾名思义,就是一字多音。在汉语中,一字多音现象主要是因一字多用而产生的变调或异音现象,如“与”,用作介词时,读“y”;用作动词时,读 “y”。“变调”表现为音同调不同,“异音”表现为完全的读音不同。一字读什么音,关键要根据其被多用而产生的词境加以识别,如果是单字出现,就无变调 与异音现象可言了。所以在识记多音字的过程中,也可依据其词境理解记忆。结合“错音”发现,多音字考查有以下几点规律: 1以多音字的基本音读音注音,这种做法往往是错的。 “悄然”的“悄(qio)”,如果读为“qio”音(基本音),就是错音。类似的还有:“埋怨”的“埋(mn)”不读“mi”,“炮烙”的“炮(po)”不读“po”,“拓片”的“拓(t)”不读“tu”,等等。 2常见多音字的基本字音不会出题考查。 如“静悄悄(qio)”、“埋(mi)葬”、“炮(po)弹”等基本字音,是妇孺皆知的,如果给予考查,既达不到检测考生习得知识的效果,又显示不出出题者的出题水平。 3容易产生错觉或混淆的常见多音字的基本字音却会出题考查。 如“少安毋躁”的“少”读“sho”而不读“sho”、“尽管”的“尽”读“jn”而不读“jn”、“差强人意”的“强”读“qing”而不读“qing”、“无济于事”的“济”读“j”而不读“j”等等。 (三)偏字、怪字、非多用字不会出题考查。 “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的字音”,要求考生在现实生活中能以正确的读音进行交流、表达情感,而不是要求考生在生僻字上做文章,如是相反,就会对考生产生一种误导,考试就会陷入不能自拔的泥潭。 (四)习惯上的易读错字字音,会出题考查。 人们在日常的生活习惯中,经常把一些字音无意识地读错,尤其是方言浓重的说话人,错误读音就更多。因此,纠正这些错误读音以正确且全面使用普通话,出卷人担负着很重要的角色。所以那些成为习惯错音的字音,就成了出卷人首选的出题目标。这些字音,更应引起考生的高度重视。如“潜 (qin)移默化”不读“潜(qin)移默化”、“惩(chng)罚”不读“惩(chng)罚”、“结束(sh)”不读“结束(s)”、“倾 (qng)斜”不读“倾(qng)斜”、“气氛(fn)”不读“气氛(fn)”、“按(n)照”不读“按(n)照”、“穴(xu)位”不读 “穴(xu)位”、“唉(i)声叹气”不读“唉(i)声叹气”、“绯(fi)闻”不读“绯(fi)闻”、“档(dng)案”不读“档 (dng)案”、“暂(zn)时”不读“暂(zhn)时”、“憎(zng)恨”不读“憎(zng)恨”等等。只要在生活中,善于注意运用这些字,一般来说,是可以避免读错的。专转本语文考试大纲之字音、形考查分析分析: 识记主要考查考生对基础语知的掌握情况,体现在试卷上主要是对字音、字形等内容的考查,所考查的这些内容也是语文学习的基础,因为语文学习的所有内容都是建立在识记的基础上的,没有了对这些内容的识记,听说读写就没有了根基,语文学习就成了无本之木,无源之水。复习时,要准确把握常见字的音、形,做到见到的会读、会读的能写、能写的知道意思。 另外,要熟读要求掌握的字词,要能够正确地识记语音,就要熟练掌握汉语拼音方案,熟练运用语音知识,如声母、韵母、声调符号、拼音规则等。一、考试规律 1、考查的形式多以客观选择题的形式为主。 2、考察以形声字为主,主要由于形旁没有正确辨认而带来使用上的错误。 3、同音带来的误读,例如:是与事、捡与拣、灌与贯等。这些错误都与我们平时使用汉字时马虎、满足于一知半解有关。 (1)音同误写 性(兴)趣 题(提)纲 劳(牢)骚 神密(秘)事(适)得其反 金璧(碧)辉煌 兴兴(欣)向荣 按步(部)就班 一愁(筹)莫展 义不容词(辞) 破斧(釜)沉舟 卑恭(躬)屈膝 貌和(合)神离 迫不急(及)待 前据(倨)后恭 陈词烂(滥)调 (2)音近误写 残(惨)无人道 惮(殚)精竭虑 入不付(敷)出 情不自尽(禁) 如发泡(炮)制 妄(枉)费心机 风糜(靡)一时 4、形近误写 大有稗(裨)益 裨(稗)官野史 相形见拙(绌)验生活草管(菅)人命 无独有隅(偶) 批(纰)漏百出 磬(罄)竹难书 5、考察范围是现代常见字,对古汉语中使用而现代已经消亡的古僻汉字则不会涉及到,很多字在平时的练习中反复出现过,只要我们平时注意积累,这道题应该不是很难。 6、本考点对知识能力的基本要求是正确书写汉字,包括不写错字、别字,不写繁体字、非规范的简化字。当然,由于计算机处理的局限,专转本考试只考别字的辨析。 7、考查的题型主要有四种:选出词语中没有别字的一组;选出词语中有别字的一组;选出词语中只有一个错别字的一组;选出词语中有两个错别字的一组。 二、基本知识 A、形声字形旁和声旁的作用 (一)形旁的作用 1、提示字义。 形旁最突出的作用是提示字义,但并不是表示字的确切意义,它的作用是提供一个关于字义的信息,缩小理解字义的联想范围。 形旁对于我们辨认字义具有积极的意义。例如,看到“资、贫、贷、货、贸、费、赏、财、赐、赊、贱”等,通过形旁“贝”,人们就联想到财物、经济。 2、区别同音字。 形声字中不少字是由同一个声旁构成的,而且读音也相同,构成了同音字,形旁就成为字形上区别这些同音字的重要手段,例如“簧、磺、潢、璜、蟥”,“隍、徨、惶、煌、蝗、篁”,我们很容易地把这些同音字区别开。 (二)声旁的作用 1、指示字音 我们通过声旁的提示,字音能够确定下来。认识了某个声旁,有时能类推出一系列字的读音。例如: 希(x):稀、晞、郗、唏 眉(mi):嵋、湄、楣、媚(mi) 唐(tng):糖、塘、搪、瑭。 2、区别字形 有些形声字,形体上近似,容易混淆,不过由于声旁读音不同,可以把形似字区别开。如“未”念wi,“末”念m,所以“味、妹、昧、魅”等字与“抹、沫、茉、秣”等字因为读音不同,就可以很容易区别开,其中的偏旁也就不会写错了。 (三)形旁、声旁难以辨认 形旁、声旁难以辨认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1、形旁、声旁的位置不固定。例如形旁“木”,在“根、柜、枞、桃”等字中位于左边,在“柴、架、棠、梨”等字中位于下边。又如声旁“占”,在“站、沾、粘、拈”等字中位于右边,在“战、觇”中位于左边,在“苫”字中位于下边,在“毡”字中位于一角。这样,要在位置上把形旁和声旁区别开就比较困难。 2、形旁和声旁没有明确分工。同一个偏旁,在构字时,既可以作形旁,又可以作声旁。例如“门”,在“们、闷、扪、钔、闽、闻、问”等字中是声旁,在“闺、阔、阙、阆、阃”等字中却又是形旁。 3、形旁、声旁变形。为了适应方块汉字的特点,保持汉字结构的平衡,作为构字偏旁,形体往往要发生一些变化,加之字体的演变发展,使得形旁和声旁的形体变化更大了,以至于难以区分辨认了。例如“哀”从“口”,“衣”声;“衷”从“衣”,“中”声。又如“贼”,猛一看似乎是从“贝”从“戎”,实际却是从“戈”,“则”声。 B、纠正错字和别字 1、常见别字的类型主要有以下几种(列在前面的是别字): (1)因字形相近而写成别字 忘想妄想 草管草菅 床第床笫 针炙针灸 驰聘驰骋 班马斑马 (2)因字音、字义相同或相近而致别 供献贡献 秘蜜秘密 布暑部署 专研钻研 典形典型 (3)受前后字偏旁影响而写成别字 粉粹粉碎 清淅清晰 恣态姿态 纯结纯洁 编缉编辑 枪枝枪支 滋沫滋味 煅炼锻炼 (4)因不理解字义而致别 原形必露原形毕露 阴谋鬼计阴谋诡计 再接再励再接再厉 一口同声异口同声 破斧沉舟破釜沉舟 滥芋充数滥竽充数 2、纠正错别字的方法 (1)注意字形。 一是要注意形体相近的偏旁部首。例如: 讠氵辶廴礻衤卩阝幺纟户尸 可以采取记少不记多的方法。如“廴”偏旁的字常用的只有“建、延、廷”三个,只要记住三个基本字,其余的多数字自然就是从“辶”了。 二是要记清字的笔画。例如: 戊戌戍戎戒 (2)注意字音。 一是利用字音分析形声字的声旁。有些形声字,声旁近似,但读音不同,我们可以利用这一点来区别声旁近似的字。例如: 叚ji 假、葭、暇、遐、瑕 段dun 锻、煅、椴、缎 今jn 矜、琴、衾、吟、贪、岑、含 令lng 零、岭、龄、铃、领、翎、瓴、囹、聆、玲、羚 (邻、怜例外,为前鼻音) 二是读准字音。有些字是由于读错了字音而随着就把字写成了别字。例如: 同仇敌忾ki(不读气) 如火如荼t(不读茶) 病入膏肓hung(不读盲) 毋庸赘zhu(不读熬)言 狙j(不读阻)击敌人 入场券qun(不读卷) 一蹴c(不读就)而就 侥jio(不读尧)幸生还 赤裸裸lu (不读果) (3)注意字义。 不少错别字是由于对一些词语,尤其是成语中的字义理解有误而产生的,了解这些字义,对纠正错别字很有帮助。例如: 原形毕露 毕,都,皆。不是“必”。 不胫而走 胫,小腿。不是“径”。 墨守成规 墨,墨子。不是“默”。 川流不息 川,河流。不是“穿”。 轻歌曼舞 曼,柔美。不是“慢”。 (4)了解一些常见部首的含义 页:和头部有关。如:颠、颊、题。 贝:和钱财有关。如:贫、贾、货、贷。 王:和玉有关。如:斑、瑕、瑜。 月:和身体器官有关。如:腿、膂、膺。 灬(火):和火有关。如:煦、烹、熬。 冫:和寒冷有关。如:冻、凋、寒。 礻:和祭祀神灵有关。如:福、祸、社、祖。 厂(广、宀):和房屋有关。如:厦、庐、安、字。 彳:与行走、道路有关。如:循、径、徐。 彳亍:和街道有关。如:衙、衢、衔。 其他有:口、讠、木、纟、氵、亻、疒、歹、穴、日、皿等等。 (5)缘词解字通过分析词语本身的意义和结构来判断。 利用词语的整体意义: 例:事必恭亲(躬) 桀骜不训(驯) 闲情逸志(致) 山青水秀(清) 清山绿水(青) 利用词语的结构特点: 追亡逐北 殚精竭虑 文过饰非 家喻户晓 甜言蜜语 背井离乡 神出鬼没 不伦不类 朝歌暮舞 披星带月 (戴) 穷奢极耻 (侈) 老奸巨滑 (猾) 剑拔努张 (弩) 题纲挈领 (提) 仗义直言 (执) 按布就班 (部) 利用生活常识、自然之理、社会规律: 声名鹊起 欢呼雀跃 委屈求全(曲) 一口同声(异) 鸠占雀巢(鹊) 不径而走(胫) 内心烦燥(躁) 琳朗满目(琅) 好高鹜远(骛) 针贬时弊(砭) 坐上客(座) 贪脏枉法(赃) 追溯词源: 默守成规 (墨,墨子) 曲突徒薪(突,烟囱。薪,柴草) 巧言如黄(簧,一种乐器) 黄梁美梦 (粱,米饭) 世外桃园(源,陶渊明) 司马青山(衫,白居易) 近体互析,分清笔画 病入膏盲( 肓 ) 脍灸人口(炙) 风毛鳞角 (凤、麟) 草管人命(菅) 申酉戍亥 (戌) 辰已午未(巳)专转本语文字义专项分析分析: 成语是专转本考试必考内容,由于成语词汇量大,识记和运用有一定难度,不可能靠短期的突击来提高成绩。为提高成语题应试能力,对成语的复习我们可以从以下方面着手。 一、注重平时的积累。 二、掌握猜读词义的一些方法。做好成语题,准确理解成语意是关键,理解是前提,在正确理解的基础上,再结合语境分析判断、运用。 三、了解成语运用中常犯的错误。专转本语文考试大纲之病句类型分析: 细看专转本考试的试题,从中可以发现,其对病句的辨析基本是以判断正误的客观题型出现的,其中涉及语序、搭配、成分、结构等语法问题的较多,其次是语意及逻辑问题。 总之,试卷中的病句辨析题有一定的难度,“病因”不是很容易看得出来。我们做此类题,除了熟练运用相关的语法知识、逻辑知识外,一定要“惕然为戒,视为止,行为迟”,修改不是再造,切忌改变句子的本意。尤其应注意,能调整语序就不增删,能改一处解决了的,决不改动两处,改病句也应简要、高效。仔细地琢磨句子,细察猜析,切莫轻易相信平时的“语感”,要克服粗枝大叶套用程式的弊端。病句的类型主要有: 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结构混乱、表意不明、不合逻辑。详细解说和指导如下: (一)、语序不当 语序不当类型:1、多项定语次序不当;2、多项状语次序不当; 3、虚词的位置安排得不恰当;特别是“把”字短语位置不当。 4、分句位置不当 5、主客体颠倒 6、相关联的并列词语或短语语序不当 1、多项定语次序不当 多项定语次序不当。多项定语的正确次序一般可按以下次序排列: a.表领属性的或时间、处所的;b.指称或数量的短语; c.动词或动词短语; d.形容词或形容词短语; e.名词或名词短语。另外,带“的”的定语放在不带“的”的定语之前。 2、多项状语次序不当 多项状语次序不当。复杂状语排列大致为: a.表目的或原因的介宾短语; b.表时间或处所的; c.表语气(副词)或对象的(介宾短语); d.表情态或程序的。另外,表示对象的介宾短语一般紧挨在中心语前。 3、虚词位置不当。 4 分句位置不当 5、主客体颠倒 6、相关联的并列词语或短语语序不当 (二)、搭配不当。 搭配不当主要出现在配对的句子成分之间,相关成分如主语和宾语之间也有个相应与否的问题。成分搭配不当的现象主要有: 关联词搭配不当 定语与中心词(主宾)搭配不当 动宾搭配不当 主谓搭配不当 主宾搭配不当 动补搭配不当 状语与中心词(谓语)搭配不当 一面与两面搭配不当 1、主谓搭配不当 主谓搭配不当。主要表现为谓语不能陈述主语,有时主语或谓语由联合短语充当,其中一部分不搭配 2、动词和宾语搭配不当 动词和宾语要在意思上和语法上搭配,常见错误是:当动词带两个以上宾语时,后面的宾语与动词不搭配 3、主语和宾语意义上搭配不当 4、附加成分与中心语搭配不当5、前后缺乏照应,常见错误是一面和两面搭配。(三)、成分赘余 (1) 成分赘余包括主语赘余、谓语赘余、宾语赘余和修饰成分赘余 (2) 从赘余的性质来看,可分:堆砌词语、词义重复、为蛇添足等 成分赘余主要有下列类型:、堆砌、重复、可有可无、应删去“的”字 (四)、成分残缺 1、主语残缺 2、谓语残缺 3、 宾语残缺 4、 修饰语残缺 成分残缺 成分残缺主要有下列类型:1、缺少主语2、缺少谓语3、缺少宾语4、缺少修饰成分 (五)、结构混乱 造成结构混乱的原因,主要有: 1、举棋不定 2、藕断丝连 3、中途易辙 4、反客为主 5、结构含混(六)、表意不明 语意不明有两种类型: 1、“费解”,“费解”指一句话不知道怎么讲 2、“歧义”,“歧义”是一句话有两种理解意。 (七)、不合逻辑 一、“不合逻辑”病句类型介绍 这里要先界定一下病句中所说的“不合逻辑”的外延。首先,“语法不是逻辑”,例如“白马不是马”,这个句子结构是正确的,从逻辑的角度分析是正确的,“白马”概念和“马”概念是种属关系。但从语文字面的意思角度看“白马”应该是“马”才对。 其次,语言是交际的工具,有些话虽然用严格的逻辑眼光来分析有点说不过去,但大家都这么说,都懂得它的意思,交际双方毫无误会,站在语法的立场,就不能不承认它是正确的。例如“好不热闹”,按说该是很不热闹的意思,但实际上等于“好热闹”,甚至程度还要加深。以上两种都不属于“不合逻辑”。 这里的“不合逻辑”指的是句子的意思在事理上讲不过去。例如“学习有态度与方法之分”。这句话形式上跟“生物有动物、植物和微生物之分”是一样的, 但“动物、植物和微生物”加起来等于“生物”,而“态度”和“方法”加起来不等于“学习”,所以这句话就是“不合逻辑”。下面是一些逻辑上有问题的类型。 二、不合逻辑类型 概念范围不清 自相矛盾 多次否定引起混乱主客颠倒 关联词语用错专转本语文修辞专项分析分析: 专转本考试的选择题中,还有单纯的修辞题。正确运用常见的修辞手法是考纲的一个点,这一知识点的考查,在语文试卷中所占分值比较小,涉及的面也不是很广,因而很多考生并不重视这一知识点的复习,甚至在复习时把它排除在外,认为这不是重点。其实这是一个误区。且不说修辞手法的使用对写作的作用,单从语言表达与阅读鉴赏上看,修辞手法的理解与运用都是非常重要的。专转本语文考试大纲之古代文化常识我国的古代文学常识一、我国古典文学的形式多种多样,主要有诗歌、散文、戏曲、小说等。1、诗歌又包括诗、词、散曲等就诗说,还有古诗、律诗、绝句的分别。古诗的句式又有四言、五言、六言、七言种种;就词说,有八百多种调子;根据字数多少分为小令、中调、长调。散曲的调子也非常丰富。2、散文有叙事、记游、说理、抒情等类别。3、小说有笔记、传奇、平话、章回小说等体裁。4、戏曲,从元代以来发展成熟的,有杂剧(北曲)、南曲等。 二、我国的古典文学已有三千年的光辉历史。1、秦代以前,我国就有许多伟大的作品出现。(1)、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保存了古代的三百零五篇诗歌。这些诗歌大约产生在公元前11世纪到公元前6世纪之间,其中有民歌,有举行典礼用的祭歌和乐歌,有的是叙事诗,有的是抒情诗,有的是讽刺诗。这些反映了当时的生活。(2)、公元前4世纪中叶以后,南方的楚国出现了一种新体的诗歌“楚辞”。伟大的诗人屈原运用这种新的形式,写了长篇政治抒情诗离骚以及九歌九章等著名作品。屈原的作品里含有大量的神话传说,丰富的想象,炽烈的感情,这对后代的作品有很大的影响。(3)、从公元前8世纪到公元前3世纪的春秋战国时代,散文有了很大的发展。产生最早的历史著作左传国语战国策,先秦诸子的学术思想著作论语孟子庄子韩非子等。这些著作中的许多篇章在记言记事、描写人物、论辩道理,以及结构篇章和运用语言等方面都具有很高的造诣,对后世散文的发展有极其深远的影响。2、两汉魏晋南北朝时代,我国文学有了进一步的发展。(1)、西汉伟大的历史学家、文学家司马迁,写了一部对后代的文学和文学都有巨大影响的史记。为各个不同阶层、不同类型的众多历史人物立传,开创了我国传记文学的先河。(2)、汉武帝时,设立了主管音乐的机关“乐府”,采录民间歇谣,用以配乐歌唱,因此许多民歌得以保存下来。现存的汉代乐府里的民歌,多是五言诗的形式,最著名的一首长篇叙事诗孔雀东南飞,就是从民歌发展而成的。(3)、东汉时期,在乐府民歌的基础上产生了文人创作的五言诗。但是开始的时候,诗的产量较少。到了建安年间,有些诗人,尤其是曹植,运用乐府民歌的形式来抒写个人的思想感情,写了很多很好的五言诗。五言诗有了进一步的发展。东晋末年的诗人陶渊明,用通俗自然的语言写五言诗,赞美劳动生活,歌咏农村景物,诗的内容和风格都有清新自然的色彩。南北朝的民歌,也是因官府采录配乐而 ,保存下来的。南朝民歌,绝大部分是青年男女的恋歌。北朝民歌的题材相当广泛,其中木兰诗是我国文学史上的杰作。3、唐代和宋代是我国文学的发达时期。(1)、诗歌到了唐代,体裁完备,有古诗、律诗、绝句等等。李白的诗,嘲弄庸俗世态,反抗权贵,充满了追求理想的浪漫主义精神。他歌颂祖国壮丽的河山,歌颂自由生活,对于社会现象的不合理和自己才能的不得施展,表示强烈的愤慨。杜甫生活饱经忧患,比较接近人民,他的诗深刻地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动乱和人民生活的痛苦,他用“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这样的诗句揭露封建社会的贫富悬殊。他的诗富于现实主义精神,发扬了诗经、楚辞、乐府的优良传统,给后来的诗人开辟了宽广的道路。李、杜以后的大诗人白居易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他写了十首秦中吟和五十首“新乐府”,意在揭露当时政治的黑暗。还有像长恨歌和琵琶行等一些久为传诵的诗。(2)、到宋代,盛行配乐歌唱的词,词发展到极盛时期。柳永和苏拭的词,对于词的发展起了推动作用。南宋的辛弃疾和陆游是两个爱国诗人。这两位诗人的词,在我国文学史上评价很高。(3)、唐代和宋代的散文也很发达。唐代的古文运动,是一次重要的文体改革运动。这个运动的倡导者韩愈和柳宗元,主张废 弃六朝以来浮华的骈俪文,写作切合实用的质朴的古文。他们的文章,平正通达,虽然号称“古文”,实际上是新体散文。到了宋代,欧阳修、王安石、苏拭等继续提倡这种古文。 以后,“唐宋八大家”的古文就成为我国长期流行的文体。(4)、唐代和宋代以刻画人物为中心的有较为完整的故事情节的小说也发展起来了。唐代最有名的小说是“传奇”。柳毅传就是唐代传奇中的佳作之一。这些小说;大都着力刻画人物形象,并且有离奇的情节和完整的结构。到了宋代,小说有了新的发展。由于都市的发达,市民阶层的扩大,这个时期出现了“平话”。4、元、明、清三代,我国文学有了新的发展,在戏剧和小说方面,有很大的成就。(1)、元代的杂剧形式很新颖。著名的作品如关汉卿的窦娥冤,马致远的汉宫秋王实甫的西厢记,分别刻画了封建社会被压迫妇女的不同形象,前两篇写出政治的黑暗以及妇女的厄运,后一篇写出青年男女坚决反抗礼教、争取爱情自由的精神。(2)、 明、清两代的戏曲得到迅速的发展,篇幅加长,情节增多,反映的现实生活也更为深广。著名的作品,如高则诚的琵琶记、汤显祖的牡丹亭、孔尚任的桃花扇等。(3)、元、明、清三代的小说超过以前所有的时代,有了新的发展,产生了在我国文学史上光辉曜目的作品。罗贯中的三国演义,施耐用的水浒传,吴承恩的西游记,到了清代,又产生了蒲松龄的用文言写的短篇小说集聊斋志异,吴敬梓的长篇章回小说儒林外史和曹雪芹的红楼梦。儒林外史描述科举时代读书人的生活和思想感情,辛辣地讽刺了科举制度的腐败和一些读书人争夺功名的丑态。红楼梦通过贸宝玉和林黛玉的恋爱悲剧,以及一个大官僚地主家庭的变迁,深刻地批判了封建社会末期的腐朽和封建礼教的虚伪,对于蔑视封建礼教力求发展个性的人物,表示很大的同情。红楼梦展现了巨大的生活画面,刻画了几十个性格极其鲜明、有高度典型意义的人物形象。这部作品结构完整,笔法细腻,语言优美生动,在我国古典小说的发展史上达到了艺术高峰。红楼梦是我国古典小说中的巨著。5、鸦片战争以后,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文学上出现了一些反映人民反帝反封建的要求的作品。像李宝嘉的小说官场现形记,吴沃尧的小说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都比较深刻地揭露清朝政府的腐败和社会的黑暗。黄遵宪、梁启超等也写了好些有民主主义思想的诗歌和散文。形式的多种多样,人物形象的鲜明生动,语言精炼形象,这是我国优秀古典文学的高度艺术性的表现。我国古典文学,是我国文化遗产中的宝贵财富。专转本语文考试大纲之材料作文解析如何在短时间内取悦于阅卷老师,抓住阅卷老师的心,是考生必须重视的一个问题。文章是由很多“点”组合的,如果能使这些“眼睛”亮起来,考生的作文就会大放光彩。那么,如何才能使作文亮起来呢?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第一、角度要“可眼” 材料作文的写作范围是很宽泛的,但是考生如果对话题泛泛而谈,往往会像“政治家的眼睛,大而无当”。(围城)因此,写作时不要面面俱到,力求“一针见血”。如2000年“答案是丰富多彩的”,若变为具体的小范围,可以写“生活态度”方面的,也可以写“辨明是非”、“意识转变”、“思维方式”、“教育改革”、“道德修养”、“人物评价”、“历史反思”、“职业选择”、“个性发展”等等方面的,考生选取什么角度去写,主要取决于自己对话题熟悉的程度、占有材料的多少,读起来觉得“可眼”就可以了。 具体方法: 1.扩展话题法在原来话题的基础上加以扩展,以增加内涵,达到缩小外延的目的。扩展的方法主要是再添加一些限制成分,从范围、对象、内容、时间、地点、性质等方面进行限制后,文章选材、主题或中心论点的指向会更加明确和集中,极便于我们的写作从小处着眼而有机展开。如2000年的诚信不可抛、诚信无价、丢弃“诚信”之后,文章的观点就非常明确。 2.提问话题法围绕话题,多提一些“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等问题,在回答这样的问题时,我们的写作思路会越来越明确,愈来愈深入,较小的写作切入口就形成了。 第二、标题要“惹眼” “题好一半文”,好的标题如同一个人的清澈明亮的眼睛,即使长相一般,也会增色不少。阅卷老师第一眼要看的就是文章的标题,标题的好坏将给阅卷老师留下极深刻的印象,这一眼睛的闪烁将对阅卷老师有种吸引的魅力。考生的拟题要切合题意,要小而具体,要新颖形象,要有文学色彩,要让人看了标题之后就能读出你的观点、你的文学功底。具体说来,可以掌握一些拟题技巧: 1.化用诗词名句。如梅花香自苦寒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