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2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三年级组第四单元单元教案主备教师: 王改梅 备课时间: 2011-10-7 课题有余数的除法单元内容:1、除法的竖式1、有余数的除法3、用有余数的除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单元目标:1、使学生结合具体情境,感知有余数的除法的意义。2、使学生能够比较熟练地口算和笔算有余数的除法。 3、使学生初步学会用有余数的除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单元重点:掌握除法竖式的写法及除法竖式的计算方法,理解商和余数的实际意义,培养初步试商能力;能运用有余数的除法知识解决问题。单元难点:理解除法竖式的意义;懂得余数要比除数小的道理;提高学生用有余数除法解决问题的能力;感受有余数除法的价值,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内容分析:“有余数的除法”这部分内容是表内除法知识的延伸和扩展,在教材内容的安排上,一方面注重结合具体的情境,加强有余数除法意义的认识;另一方面重视联系学生的已有经验和知识,学习有余数的除法的计算。有余数的除法要有机地体现与表内除法的联系。这部分内容是今后学习一位数除多位数的重要基础,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必须切实学好。单元课时安排:(共5课时)1、除法的竖式 - 1课时2、有余数的除法- 2课时3、解决问题 - 2课时 三年级组数学集体教案主备教师: 王改梅 备课时间:2011-10-6 授课教师: 教学时间: 个性修改课题几分之几教学内容:教材第94页例4,“做一做”的第1题及练习二十二第4、5题。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初步认识几分之几;会读、会写简单的分数,知道分数各部分的名称。2、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迁移、类推能力。过程与方法:让学生经历几分之几的迁移、类推过程,体现几分之几的含义并从中体验迁移、类推的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合作意识和数学思考方法。教学重点:初步认识几分之几,会读、写几分之几;知道分数各部分的名称。教学难点:初步认识几分之几的含义。教学准备: 正方形纸片、1分米长的彩色纸条。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探究新知1、投影出示一张正方形纸,如图:2、组织学生看图并说出从中知道了什么?3、组织引导学生说说为什么用 表示。4、组织引导学生思考:还能怎样涂色?涂色部分还能用分数表示吗?二、探究体验新知。1、认识四分之几。(1)组织学生根据自己的想法进行涂色,然后试着用分数表示涂色部分,然后试着用分数表示涂色部分,最后在小组内交流。(2)组织全班交流。师板书: (3)将学生所图卡片分类展示并组织学生观察。2、认识十分之几(1)组织学生将1分米长的彩色纸条平均分成10份。(2)组织引导学生用分数表示其中的一份。(3)组织引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在小组内说一说其中的一份或几份如何用分数表示。(4)组织学生独立填数。3、认识几分之几(1)说明像 、 、 、这样的数也都是分数。(2)组织引导学生说出一些其他的分数,师板书。(3)组织学生学习分数各部分名称。认识了这么多分数,你们知道分数各部分的名称吗?请大家从教材中寻找答案吧!师板书。(4)小结:把一个物体平均分成几份,分母就是几,表示这样的几份,分子就是几。三、实践应用:1、组织学生完成教材第95页“做一做”第1题和第97页第4题。2、组织学生完成第97页练习二十二的第5题。3、组织学生玩涂色游戏。(1)投影出示:任意图色,并用适当的分数表示涂色部分。 (2)组织学生独立完成后展示。板书设计:教后反思:备注:打印文字均为宋体小四号字,文本行距为最小值0磅。三年级组数学集体教案主备教师: 王改梅 备课时间:2011-10-7 授课教师: 教学时间: 个性修改课题有余数的除法教学内容:教材第5152页例2、例3,“做一做”及练习十二第1、2题。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通过具体操作,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意义。2、使学生学会有余数的除法的计算方法,会用竖式计算有余数的除法。过程与方法:通过学生的观察、探究、操作等学习活动,使学生经历从生活问题到数学问题的抽象过程,感受数学知识的现实性。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教学重点:掌握有余数除法的计算方法,理解商和余数的实际意义,培养初步试商能力。教学难点:懂得余数要比除数小的道理。教学准备: 口算卡、电脑、投影仪、圆片。教学过程: 一、准备练习(投影)。1、看谁能说出括号里最大能填几?( )56 ( )720 3( )28 ( )422 6( )34 7( )242、用竖式计算。183 426请两组同学上台板书,其他同学在本子上做。订正时重点说写竖式时要注意的问题。二、学习新知。1、初步理解余数的意义。(1)摆一摆。出示例2图:23盆花,每组要摆5盆,可以摆几组?请你帮他们算算看。(用1个圆代表1盆花,学生实际分一分)、235的结果是多少?剩下的为什么不再分了呢?今天分的和前面分的有什么不同?(2)、出示课题:有余数的除法。(3)、说一说:刚才我们通过分一分,知道23盆花,每组摆5盆,最多可以摆4盆,还多3盆。那么笔算235的商是几,竖式该怎样列,余数该写在哪里?请同桌议一议,也可以动笔试着做一做。师生共同解决问题:先写商,接着用6个点表示还剩,最后写余数“3”,读作:商4余3.讨论:有余数除法的笔算与整数除法笔算有什么不同的地方?(4)尝试练习。学生竖式计算104笔算“做一做”的题目。2、理解余数要比除数小的道理。(1)、教学例3:(2)、添加1盆花后,学生用小棒摆一摆并列出算式165=3(组)、1(盆)175=3(组)、2(盆)185=3(组)、3(盆)195=3(组)、4(盆)205=4(组)215=4(组)、1(盆)225=4(组)、2(盆)235=4(组)、3(盆)245=4(组)、14(盆)255=5(组)观察上面算式的余数与除数,你发现了什么?(电脑闪动余数、除数)学生观察,小组讨论、汇报。(3)、小结:计算有余数除法,余数要比除数小。(4)、说一说:余数为什么要比除数小?3、小游戏。在一个有余数的除法算式中,如果除数是6,余数可能是几?如果除数是8,余数可能是几?三、巩固练习。1、直接说出下列各题的商。 2、组织学生完成练习十二第1题(学生说说自己是怎么想的)3、组织学生完成练习十二第2、3、4、题。(学生独立完成进行集体订正)四、拓展提高1、下面各题中,余数最大是几?365=、788=、2、下面各题的被除数是多少?7=4、49=6、84=7、2五、全课总结说说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为什么余数总要比除数小呢?板书设计:有余数的除法教后反思:备注:打印文字均为宋体小四号字,文本行距为最小值0磅。三年级组数学集体教案主备教师:王改梅 备课时间:2011- 10-7 授课教师: 教学时间: 个性修改课题解决问题教学内容:教材第55页例4,练习十三第1-3题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使学生能从具体的生活情境中收集信息、解决问题,知道可以用不同的方法解决同一问题。2、初步培养学生在实际生活中收集信息、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过程与方法:通过学生的观察、探究等学习活动,使学生经历从生活问题到数学问题的抽象过程,感受数学知识的现实性。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学习过程中,通过解决具体问题,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和热爱数学的良好情感。教学重点:提高有余数除法的计算能力,能运用有余数的除法知识解决问题。教学难点:提高学生用有余数除法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口算题卡。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情境导入 1、出示口算卡,口算。267 418 39 9 456 184 649 527 386 245 374 288 5792、情境导入。多媒体出示例4图,从图中你得到了那些信息,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吗?3、板书:有32人跳绳。6人一组,可以分成几组?还多几人?二、自主探究,解决问题。讨论:有32人跳绳。6人一组,可以分成几组?还多几人?说的是什么意思?该怎样列式计算?(同桌说说)汇报,教师板书:326 请学生独立计算出结果。汇报结果:可以是横式,也可以是竖式。板书: 326=5、2 请结合题意,想一想:得到的5是什么?2又是什么?如果要给他们带上单位,该怎么办?同学们讨论讨论。汇报:(1)我们组认为都应该带上“组”这个单位。因为题目最后问“可以分成几组?” (2)不同意,如果都带“组”那合起来不就是可以分成7组吗?我们认为前面那个“5”表示6人一组可以分5组,后面那个2”表示还多着2人。多媒体演示分一分的过程,让学生明白“5”和“2”的不同意义。从而确定应该带的单位是:5(组)、2(人)在解决这样的题目时,可以根据自己的喜欢来选择用什么算式解决,但要注意结果所带的单位。三、巩固知识、运用知识:1、完成“做一做”从图中你了解到什么信息?学生独立完成,注意对横式单位的检查。2、练习十三的第3题。出示4月份日历。从日历上你发现了什么?教师提问题。3、作业:练习十三第1、2题。四、全课总结: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你认为要注意哪些问题?板书设计:解决问题教后反思:备注:打印文字均为宋体小四号字,文本行距为最小值0磅。三年级组数学集体教案主备教师: 王改梅 备课时间:2011-10-7 授课教师: 教学时间: 个性修改课题解决问题(练习课)教学内容:教材第57-58页练习十三第4-8题。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通过巩固练习使学生进一步掌握有余数的除法的含义和计算方法。2、提高学生利用用于有余数除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过程与方法:通过巩固练习。使学生进一步感受数学知识的现实性,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会数学的魅力。情感态度与价值:在练习过程中,通过解决具体问题,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教学重点:提高用有余数的除法解决问题的能力,会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教学难点:感受有余数除法的价值,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 一、基本练习: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用有余数的除法来解决生活中的问题。请你说说,在用有余数的除法来解决问题时,有什么困难吗?看下面括号里该填什么单位?94=2( )1( ) 92=4( )1( ) 二、创设情境,解决问题。1、练习十三第4题。出示第4题图:同学们,现在书店对小朋友们进行售书优惠活动,想去看一看吗?从图中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23元最多可以买几本,还剩多少钱?25元最多可以买几本,还剩多少钱?你能解答吗?试一试,注意看看每题中所带的单位有什么不同,为什么?2、练习十三第5题。刚才大家帮小朋友买到了十分便宜的书,高兴吗?接下来我们到森林餐厅去看看(例5的情境图),从图中你发现了那些数学信息?汇报:有35只小动物。每张桌子可以坐4个小动物。有9张桌子。你想提出什么问题?(这些桌子够它们坐吗)那么该如何解决?学生独立列式解答。然后汇报不同的解决办法。汇报:用除法来解决:354=8( 张)3( 人) 用乘法来解决:94=36(人) 3、学生独立完成练习十三第6-8题,然后订正。 4、好客的小朋友们带同学们到数学奥宫去玩,数学奥宫距离双胞胎村200千米。他们早上8时乘汽车出发,汽车平均每小时50千米,中午12时能到达吗?三、全课总结 让学生说说你在这节练习课上有什么收获?板书设计:解决问题(练习课)教后反思:备注:打印文字均为宋体小四号字,文本行距为最小值0磅。三年级组第八单元单元教案主备教师: 王改梅 备课时间: 2011-11-5 课题可能性单元内容:1、可能性(一)2、可能性(二) 3、可能性(三)单元目标:1、使学生初步体验有些事件发生是确定的,有些事不确定的,会结合经验对一些事情发生的可能性进行判断并能简单地说出原因。 2、使学生学会列举记录简单事件有可能发生的结果。 3、使学生知道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的大小是不同的,并能简单比较。4、能由一些简单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大小逆推比较事件。5、培养学生简单的逻辑推理,逆向思考和与人交流思考过程的能力。单元重点:知道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有大有小,会比较两种事件结果的可能性大小,会记录事件发生的结果。单元难点: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归纳推理的能力。内容分析:本单元的主要学习内容是事件发生的不确定性和可能性,使学生初步体验现实世界中存在着不确定现象,并知道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有大小的。 本单元在教材编排上有下面几个主要特点: 1、选取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及感兴趣的游戏活动作为教学素材,帮助学生理解数学知识。 2、涉及丰富的活动,为学生提供探索与交流的时间和空间。 3、创设具有启发性的问题情境,使学生在大量观察、猜测、实验与交流的数学活动过程中,逐步丰富对不确定现象和可能性大小的体验。单元课时安排:(共3课时)1、可能性(一)-1课时2、可能性(二)- 1课时3、可能性(三)-1课时三年级组数学集体教案主备教师: 王改梅 备课时间:2011-11-5 授课教师: 教学时间: 个性修改课题可能性(一)教学内容:教材第105页例1、例2,练习二十四第1-3题。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使学生初步体验有些事件的发生是确定的,有些事件的发生是不确定的;能对一些简单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做出描述。2、培养学生的判断能力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过程与方法:让学生经历“猜想-实践-验证-推测”的过程,体验事件发生的确定性和不确定性。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习兴趣,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数学活动中,体验数学与现实的联系。教学重点:初步体验有些事件发生是确定的,有些是不确定的,能结合已有经验对一些事件的可能性用“一定”“可能”“不可能”做出判断。教学难点:培养学生表达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教学准备: 投影仪、装有红、黄、绿三色球的盒子。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探究新知1、学生猜测周六的天气情况。2、揭示课题:可能性二、学习新知。1、认识“一定” “可能” 和“不可能”(1)组织学生玩摸球游戏。说明游戏规则:组织学生摸球。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汇报摸球结果。组织学生讨论:为什么各组摸球的结果会不同?秘密是什么?组织学生汇报讨论结果。组织学生打开盒子直观验证。(2)小结师板书:一定不可能 可能2、用“一定” “不可能” “可能”描述事件发生的可能性(1)组织学生做摸棋子游戏。将盒子中放4个红旗子。将盒子中放4个黄旗子组织学生谈论:怎样才能使摸出的棋子一定是黄旗子。组织学生再次验证(2)组织学生回答第105页例1中的问题。出示例1的图片。组织学生回答书中提出的问题。(3)、组织学生完成例2(用“一定” “不可能” “可能”等词语描述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出示例2图,组织学生独立判断后全班交流。三、实践应用。1、组织学生完成练习二十四的第1、2题。2、联系生活,拓展应用。组织学生在教师的提示下玩“猜猜她是谁”的游戏。组织学生用“一定” “不可能” “可能”说一说生活中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四、全课总结说说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板书设计:教后反思:备注:打印文字均为宋体小四号字,文本行距为最小值0磅。三年级组数学集体教案主备教师: 王改梅 备课时间:2011-11-6 授课教师: 教学时间: 个性修改课题可能性(二)教学内容:教材第106页例3,练习二十四第4、5、6题。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使学生能够列出简单试验所有可能发生的结果;初步知道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有大小的。2、培养学生的判断推理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过程与方法:经历“猜测-验证-推测-应用”的活动过程,体验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有大小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教学重点:知道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有大有小;会比较两种事件结果的可能性大小;掌握记录事件发生的结果的方法。教学难点:会比较两种事件结果的可能性大小。教学准备: 装有4个红球、1个篮球的盒子。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1、谈话激趣上节课我们曾一起玩摸球的游戏,你们还想继续玩吗?2、出示装有4个红球、1个蓝球的盒子。提问:如果从中摸出一个球,你们猜可能是什么颜色的?3、组织引导学生猜测。二、探究体验-试验验证,体验可能性的大小。1、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摸球试验。(1)说明试验过程:摸出一个球就记下它的颜色,再放回去,重复20次。(2)组织引导学生说一说试验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3)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摸球试验。2、组织学生全班交流摸球结果并把各组的摸球结果整理到下面的表格中。一组二组三组红蓝3、组织学生观察表格,并在小组内说一说发现了什么,然后在全班交流。4、课堂小结:板书:可能性大 小5、组织引导学生根据试验的统计结果对下一次试验的结果作出推测。如果再摸一次,你们推想一下,摸出哪种球的可能性大呢?6、组织学生摸一摸。7、组织学生说一说通过再次试验知道了什么。三、实践应用。1、组织学生完成第106页“做一做”。2、组织学生完成第109页练习二十四第4题(学生涂色的方法可能会很多,教师要给予肯定)3、布置作业:练习二十四第5题和第11题。四、全课总结说说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板书设计:可能性(二)教后反思:备注:打印文字均为宋体小四号字,文本行距为最小值0磅。三年级组数学集体教案主备教师:王改梅 备课时间:2011-11-6 授课教师: 教学时间: 个性修改课题可能性(三)教学内容:教材第107页例4、例5,练习二十四第7-12题。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使学生能够列出简单实验所有可能发生的结果,知道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有大小的。(2)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判断、推理能力过程与方法:让学生通过观察、猜测、试验、推测等活动,经历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有大小的认识过程,体验“猜测-验证”的科学探索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用数学眼光分析、观察现实生活的数学应用意识。教学重点:掌握比较多种事件结果可能性大小的方法。教学难点:能根据可能性的大小逆向思考比较事件数量的多少。教学准备: 三色粉笔,白色6枝、蓝色3枝、红色1枝,4个编号的盒子和一枚硬币,投影仪。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1、教师出示两种颜色的粉笔:蓝色3枝、红色1枝。问:如果让一位同学闭上眼睛随意从中抽出一枝,可能是什么颜色?哪种颜色的可能性大?为什么? 2、引导总结:蓝色的粉笔在总数中占了四分之三,红色的粉笔只占四分之一,所以抽出蓝色粉笔的可能性大,抽出红色粉笔的可能性小。二、探究新知。1、学习比较三种结果可能性的大小。2、自学例4指名回答例题中的问题。3、引导总结方法。当可能性的大小与数量相关时,在总数中所占数量越多,可能性越大;所占数量越少,可能性就越小。4、尝试应用。完成例5下面的“做一做”。5、迁移类推。练习二十四第7题。6、可能性大小的逆向思考。7、反馈练习。学生独立完成练习二十四第8、9题,并说明自己的理由!三、巩固知识、运用拓展:1、练习二十四第10题。2、练习二十四第11题。3、联系二十四第12题。四、全课总结:通过我们对可能性的学习,你认为这些知识可以帮助我们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吗?板书设计:可能性(三)教后反思:备注:打印文字均为宋体小四号字,文本行距为最小值0磅。三年级组第七单元单元教案主备教师: 王改梅 备课时间: 2011-11-14 课题分数的初步认识单元内容:本单元的内容包括认识几分之一;几分之几的认识;简单的分数加、减法。单元目标:1、使学生初步认识几分之一和几分之几。会读、写简单的分数。知道分数各部分的名称。初步认识分数的大小。2、会计算简单的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 3、在理解分数意义的基础上,使学生学会解决简单的有关分数加减法的实际问题,培养解决问题的意识。单元重点:初步认识几分之一和几分之几,会读写几分之一和几分之几;掌握简单的同分母分数加、减的计算方法,会进行简单的计算。单元难点:初步理解几分之一和几分之几的含义;理解分子是1的分数和同分母分数的大小比较的方法。内容分析:“分数的初步认识”这部分内容是学生掌握了一些整数知识的基础上初步认识分数的含义,从整数到分数是数概念的一次扩展,无论在意义上、读写方法上以及计算方法上,分数和整数都有很大差异。学生初次学习分数会感到困难。因此,本单元主要创设一些学生熟悉并感兴趣的现实情境,并通过动手操作,帮助学生理解一些简单的分数的具体含义,给学生建立初步的分数概念,为进一步学习分数和小数打下初步的基础。单元课时安排:(共6课时)1、认识几分之一 - 1课时2、分数的大小比较- 2课时3、几分之几 - 1课时 4、分数的简单计算 - 2课时三年级组数学集体教案主备教师: 王改梅 备课时间: 2011-11-09 授课教师: 教学时间: 个性修改课题认识几分之一教学内容:教材第9192页内容,第93页“做一做”的第1题及练习二十二第1、2题。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初步认识分数,理解几分之一的含义;会读写几分之一。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迁移、类推能力。过程与方法:通过操作、比较、推理、交流等活动,经历几分之一的认识过程,体会几分之一的含义,即把谁平均分成几份,每份就是它的几分之一。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动手操作、观察比较值中,培养学生勇于探索和自觉学习的精神,体会分数在生活中的价值,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重点:初步认识几分之一,会读写几分之一。教学难点:能正确理解几分之一的含义。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实物投影,含有4块月饼的图片,圆片1张,大小相同的正方形纸若干张。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课题动态演示关于主题图内容的多媒体课件,接着出示含有4块月饼的图片1、把这4块月饼分给小强和小芳,可以怎样分?如果分的比较公平,没人分几块?学生说出想法后,教师板书:平均分2、把2块月饼平均分给2个同学,每人份几块?师板书:13、把1块月饼平均分给2个同学,每人份几块?然后学生想一想、猜一猜,也可以用圆形纸片代替月饼进行对折、重合等操作。根据学生回答,教师引入并板书课题:分数二、动手操作,探索交流,获取新知。(一)认识 1、多媒体课件演示例1份月饼的情境图。指出:把一个月饼平均分成两块,每块是一半,也就是它的二分之一2、知道学生读、写。3、学生活动:用图片折出它的,并写上。4、实物投影出示判断题。下面哪些图形的阴影部分是原图的?哪些不是?说出理由。(二)认识 1、要得到一块月饼的应该怎样分?这个怎么表示出来?怎么写?(1)组织学生活动。拿出图片通过折、涂、看、说等活动感知。(2)课件动态演示,把一块月饼平均分成四块,每块是它的四分之一。(3)小结:想、这样的数都是分数。2、教学例2。(1)想一想:如何折出一个正方形的?(2)组织学生合作学习。学生独立折纸,然后在小组里交流。(3)汇报结果:说一说各自的折法。3、完成教材第93页“做一做”第1题(三)比较分子是1的分数大小。1、出示例1第一组图和。(1)猜想:哪个分数大一些?(2)引导学生讨论并交流讨论信息。(3)课件演示和的比较重叠过程、闪现,让学生直观感受。2、独立探究、完成例2第二组图片,和的比较,再跟小组的同学说一说是怎样比较的?3、让学生讨论合作。通过上面两组数据的比较,你发现了什么? 师生共同总结几分之一的分数比较大小的基本方法。4、完成第93页“做一做”第2题。三、课堂作业:完成练习二十二的第1、2题。板书设计:教后反思:备注:打印文字均为宋体小四号字,文本行距为最小值0磅。三年级组数学集体教案主备教师: 王改梅 备课时间:2011-8-24 授课教师: 教学时间: 个性修改课题分数的大小比较(一)教学内容:教材第93例3.“做一做”的第2题及练习二十二第3题。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能够比较分子是1的分数的大小,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分析比较的能力。过程与方法:经历经历分子是1的分数大小比较过程,体验比较的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动手比较,使学生感悟到数学知识的魅力。教学重点:进一步巩固几分之一的意义,会比较几分之一的大小。教学难点:理解分子是1的分数的大小比较的方法。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月饼模型,彩色笔;教学过程: 一、复习铺垫1、一条线,如果平均分成6份,每份是多少?平均分成13份、24份、30份,每份是它的多少呢?(学生每说一次平均分否认份数,教师就折一折)2、从刚才分的过程,你发现了什么?(平均分的份数越多,每一份就越短)二、自主探索,合作交流1、分一分,比一比。先平均分成2份,再拿出同样多的平均分成4份。看看两次分得结果中,哪一次分得的一块大?2、合作交流,比较和的大小。(1)把同样大的一块月饼平均分成2份和4份,举起一块,问:这一块用分数怎么表示?师板书: (2)和这两个分数,到底谁大呢?同学们独立思考。(3)小组交流(4)全班汇报。重点说出想法。3、自主探索:和的大小。(1)和这两个分数到底谁大呢?学生动手试一试。(2)学生操作,教师巡视,适当引导。(3)学生汇报各自探索的结果。4、总结提高。(1)四人小组讨论:在刚才两组分数的比较过程中,你发现了什么?(2)引导得出结论:当两个几分之一的分数比较大小时,分的份数越多,每份就越小,它所代表的分数就越小。三、巩固练习、运用新知1、独立完成第93页,“做一做”第2题。独立完成后,集体讲评,重点说出判断的理由。2、独立完成练习二十二第3题。3、开放题。请学生随意说几个几分之一的分数,再把它们按从大到小排列或从小到大排列。四、全课总结:这节课你们自己探索出了什么数学知识?对分数的比较大小你还有什么问题吗?板书设计:教后反思:备注:打印文字均为宋体小四号字,文本行距为最小值0磅。三年级组数学集体教案主备教师: 王改梅 备课时间:2011-10-23 授课教师: 教学时间: 个性修改课题分数的大小比较(二)教学内容:教材第95页例6,“做一做”的第2题及练习二十二第6-11题。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能够比较分母相同的分数的大小。2、培养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和分析、比较的能力。过程与方法:经历同分母分数大小的比较过程,体验比较同分母分数大小的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引导学生动手操作,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使学生感悟到数学知识的魅力,培养学生的数学情感和团结写作的好品质。教学重点:掌握同分母分数大小比较的方法,并能进行同分母分数的大小比较。教学难点:理解同分母分数大小比较的方法。教学准备: 分蛋糕的情景图、圆片或长方形纸片若干。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1、谈话激趣。同学们!你们喜欢过生日吗?今天正好是命名的生日,让我们一起来看一看明明是怎样过生日的!2、演示:把生日蛋糕平均分成8份,分给爸爸三块,妈妈两块,自己一块。3、你从明明的生日中有没有发现有关分数的知识?师板书分数:、4、组织学生观察这些分数并说发现。5、引入课题:分数的大小比较(二)二、学习新知。1、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自选分数比较大小(如果有困难。可以借助老师提供的圆形或长方形纸片进行比较)2、全班交流师板书: 、3、组织引导学生观察比较结果并说发现。4、小结:分母相同的分数,分子大的分数比较大。5、组织学生做相应练习,完成教材第95页例6。(1)组织学生先独立比较出和、和的大小,然后在小组内交流,最后全班订正。(2)组织学生说出通过比较和的大小,说知道了什么?(3)小结:当一个分数的分子和分母相同时,表示把一个东西平均分成的份数与所取的份数同样多,也就是1。三、巩固练习。1、组合学生完成教材第95页“做一做”的第2题。组织学生先独立完成,然后在小组内交流想法并集体订正。2、组织学生完成教材第97页练习二十三的第6题。(组织学生独立完成,然后集体订正)3、组织学生完成教材第98页练习二十二的第9题。(组织学生先说一说从图上知道了什么?然后再动手剪一剪,把发现的在小组内互相说一说,最后在全班交流4、布置作业:教材第98页第8题。四、全课总结说说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你对自己的发现满意吗?请大家一起来记住你们发现的知识:分子相同的分数看分母,分母小的大,分母大的小;分母相同的分数看分子,分子大的大,分子小的小。板书设计:分数的大小比较(二)、 教后反思:备注:打印文字均为宋体小四号字,文本行距为最小值0磅。三年级组数学集体教案主备教师: 王改梅 备课时间:2011-10-24 授课教师: 教学时间: 个性修改课题分数的简单计算教学内容:教材第99-100页例1例3,“做一做”及练习二十三第1-4题。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会计算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计算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过程与方法:经历同分母分数大小的加、减法的计算过程,体验同分母分数,分母不变,分子相加、减的计算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进行教学,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情感,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教学重点:掌握同分母分数加、减的计算方法,会进行简单的计算。教学难点:理解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实物投影。教学过程: (一) 课前练习 1、谈话激趣:这几天我们一直学什么(师板书:分数)。现在老师心理想的、眼睛里看到的都是分数。 师分别拿出有颜色的夹子(5个)、6本本子、一捆小棒(10根)请学生找出分数。(学生自由说说每种物品可以用什么分数来表示,师随机扳书这些分数:1/5、3/6、4/10) 2、根据板书,用( )/( )里面有( )个1/( )的话说一说。 (二)创设情境,引入新课题 1、出示分吃生日蛋糕的情景: 导入:小明今天过生日,全家为他准备了生日蛋糕,妈妈将蛋糕平均分成了8份,小明吃了1块,妈妈吃了2块。 师:从上面的图画中,你知道了什么?(引导学生用数学语言表达:小明吃了蛋糕的 1/8,妈妈吃了蛋糕的2/8) 2、师提出问题:根据这两个信息,你能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吗? 学生可能提出:小明和妈妈一共吃了蛋糕的几分之几? 小明比妈妈少吃了多少? 蛋糕还剩下多少? 3、选择第一个问题来解答 师:谁能说说怎样列式?(要求回答的学生把自己说的算式写在黑板上)(三)动手实践 自主探索 1、教学分数加法(例1) (1)生猜一猜:1/8+2/8等于多少? 学生最可能出现两种答案,一种是3/8,一种是3/16,这里要注重引导学生说出自己是怎么想的。 (2)证明自己的方法 (3)集体操作验证 生动手折出1/8和2/8,并涂上颜色。 观察并讨论:和是多少?为什么? 汇报交流,思路可能有: a、把平均折成8份,先涂了2份,又涂了1份,合起来涂了3份,也就是3/8; b、2/8是2个1/8,2个1/8加1个1/8是3个1/8,也就是3/8(在学生交流的同时,教师随时用自己的教具进行示范解说) (注意:如果学生只能想出第一种思路,可引导学生用学过的分数知识来表达涂了2份、涂了1份的意义,引出第二种思路;如果学生想出了两种思路,教师可适时引导学生对两种想法进行比较,让学生认识到两者是统一。)引导辨析:1/8+2/8的结果为什么不是3/16?围绕问题:蛋糕分的总份数有没有改变?来讨论。(蛋糕分的总份数没有变,只是所占的份数增多,分母不变,分子相加) 在此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进行辨析,可帮助学生加深对算理的理解。2、教学分数减法(例2):(1)观察:这个蛋糕现在还剩几分之几?(5/8)(2)思考:爸爸回来后从剩下的这5/8中又吃了2块,最后还剩几分之几?怎样列式?(5/8-2/8)(3)生小组讨论:5/8-2/8等于多少?(4)汇报算法,思路可能有:a、从5份中吃了2份还剩3份,也就是3/8;b、5个1/8减掉2个1/8还剩3个1/8,也就是3/8教师结合学生的回答用纸片演示吃掉的过程。3、讨论:(妈妈又吃了1/8,剩下的2/8留给爸爸吃。同学们想想,他们一家人共吃了多少蛋糕?可以用几种不同的方法表示?(1,8/8)4、教学例3:1减几分之几有了前面的基础,这道题可以放手让学生独立完成。(1)生独立思考,动手实践;(2)汇报交流时让学生说出是怎样想的,把1看作多少来减的?(3)巩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初级机械设计师考试备考指南及模拟题
- 2025年初级音乐创作技巧与实战练习
- 2025年水文水资源调查与评估案例分析教程及模拟题集
- 2025年初级市场营销专员模拟面试题与答案解析
- 【教案版】小学五班级上册 跳绳4
- 2025年建筑行业设计师招聘面试模拟题集及解析
- 2025年汽车技术工程师考试预测题及备考指南
- 2025年外贸销售代表面试要点与预测题
- 2025年物资储备仓库安全管理实践案例分析及模拟题集解析
- 2025年考研政治考点精讲及模拟题集
- 颅脑常见疾病CT诊断课件
- 配电网自动化技术单选题100道及答案
- 18古诗三首《江南春》(说课稿)2024-2025学年-统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
- 交通事故委托书
- T-CIRA 46-2023 核电厂液态流出物中锶89和锶90分析 液体闪烁法
- 2024年保安员(技师)职业鉴定理论考试题库(含答案)
- 2024建筑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检测标准
- 白酒促销送旅游方案
- 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一《基本不等式》课件
- 糖尿病患者体重管理专家共识(2024年版)解读
- 中医培训课件:《气交灸的临床应用》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