虞美人李凭箜篌引导学案教师版.doc_第1页
虞美人李凭箜篌引导学案教师版.doc_第2页
虞美人李凭箜篌引导学案教师版.doc_第3页
虞美人李凭箜篌引导学案教师版.doc_第4页
虞美人李凭箜篌引导学案教师版.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虞美人导学案【学习目标】 1掌握词的文体知识,了解词的四个发展阶段和两大流派。 2.体悟词的思想内容和意境,学习把抽象的感情形象化的写法。 3.词中各种写作技巧的运用对提升主题所起到的重要作用。 4.反复诵读并背诵,把握诗歌朗读的一般方法和技巧。 教学方法:朗读法,问答法,讨论法 教学时数:1课时。 第一课时【预习案】了解作者及相关作品;自主解决基础知识。一、词的基本知识 “词”又称“诗余”、“曲子词”、“长短句”是隋唐时兴起的一种合乐可歌、句式长短不一的诗体。 词在形式上的特点是“调有定格,句有定数,字有定声”,词一般分为两段,一段就是一个乐段,叫“片”或“阕”。分两片的词最为常见。词按字数的多少分为小令、中调和长调。58字以内为小令,59-90字为中调,91字以上则为长调。词按风格可分为婉约派和豪放派,婉约派代表词人有温庭筠、柳永、李清照,豪放派代表词人有苏轼、辛弃疾。 词在唐宋的发展历程分为四个时期:时期主要风格 代表作家 唐、五代、北宋初年 婉约艳丽温庭筠、李煜、晏殊北宋中叶到南渡 婉约、豪放并举 苏轼、柳永、秦观、李清照南宋前期 壮怀高唱辛弃疾、陆游 南宋后期 哀感低吟 姜夔、张炎二、词牌名(见练习册)三、走进作家李煜词的题材狭窄,无非是表现宫廷生活、男女恋情或离愁别恨。亡国后,孤寂悲凉的处境,使他的词转向了写思乡之情、亡国之恨,成就很高。他精于书画,谙于音律,工于诗文,词尤为五代之冠。(其他见练习册)积累诗句: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 相见欢 多少恨,昨夜梦魂中。 望江南人生愁恨何能免,销魂独我情何恨。子夜歌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虞美人四十年来家园,三十里地河山。 破阵子 独自莫凭栏,无限江山。别时容易见时难。浪淘沙令 四、自主学习1. 完成练习册基础梳理部分2. 文中哪个字可以概括全词的感情? 3、根据这首词,再结合李煜的生平,看看李煜到底有哪些愁? 5、 前人评价:1.前人凭吊李后主诗云:“作个才人真绝代,可怜薄命作君主。”的确,作为“好声色而不恤国政”的亡国之君,李后主确实可悲可叹,但他给我们留下了许多惊天地泣鬼神的血泪诗章确实难寻其右2.唐圭璋李后主评传指出:他身为国主,富贵繁华到了极点;而身经亡国,繁华消歇,不堪回首,悲哀也到了极点。正因为他一人经过这种极端的悲乐,遂使他在文学上的收成,也格外光荣而伟大。在欢乐的词里,我们看见一朵朵美丽之花;在悲哀的词里,我们看见一缕缕的血痕泪痕。法国作家缪塞说:“最美丽的诗歌是最绝望的诗歌,有些不朽篇章是纯粹的眼泪。”3.王国维人间词话:“尼采谓一切文学,余爱以血书者。后主之词,真所谓以血书者也。六、相关连接: 花红易衰似郎意,水流无限似侬愁。刘禹锡竹枝词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欧阳修踏莎行月:怀念亲人,怀念故乡之意。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秦时明月汉时关。柳:同“留”,依依惜别之情。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长亭:送别之意。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何处是归程,长亭更短亭。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探究案】自己完成下面的内容后,在小组内交流,然后小组群学修正、完善,推荐在班级展示1. “春花秋月”本是美好事物,作者为什么希望它结束呢?2.“往事知多少”中的“往事”具体指什么?换句话说,李煜到底在怀念什么?3. “小楼昨夜又东风”中的“又”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4.为什么词中两次提到“月”?联系学过的诗歌,谈谈“月”这个意象有何特定含义?5.全词的整体写作思路是怎样的?在前六句中,哪个字可以作为全词的“诗眼”? 6.这六句中哪些是写“宇宙的永恒不变”?哪些是写“人生之短暂无常”? 【拓展案】阅读下面的词,完成相关题目。相见欢 李煜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1、上片营造怎样的意境?2、“锁”字是传神之笔,试赏析。3、“剪不断,理还乱”有什么表达效果? 李贺李凭箜篌引导学案【学习目标】1 知识与技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掌握诗的内容和艺术特色。2 过程与方法:反复诵读,积极思考,踊跃展示,达到对文本内容的准确理解。3 情感态度价值观:激情投入课堂每一分钟,通过文字,感受古典音乐的魅力,快乐学习。【自主学习】一、知识链接:读读记记写写,完成下面知识的积累。1.作者简介李贺与李白,李商隐并称唐代三李.(其他见练习册作者名片)李凭箜篌引是李贺的代表作,大约作于811813年,当时李贺在长安任奉礼郎。李贺此篇想象丰富、瑰丽,境界奇幻,浓墨重彩,艺术感染力很强。2、解题李凭是梨园弟子,也是著名的宫廷乐师,因善弹箜篌,名噪一时。“天子一日一回见,王侯将相立马迎”,身价之高,似乎远远超过盛唐时期的著名歌手李龟年。他的精湛技艺,受到诗人们的热情赞赏。唐代有很多诗人都描写过李凭的演奏。清人方扶南把它与白居易的琵琶行、韩愈的听颖师弹琴相提并论,推许为“摹写声音至文”(见方扶南李长吉诗集批注卷一)。二、充分预习文本,完成练习册基础知识梳理。(ABC层必答) 【合作探究】1. 诵读展示全诗。(ABC层)2.小组探究。(C层学生初步思考,A、B层学生认真思考并形成文字答案,为课堂交流做好准备)1)“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是诗中仅有的直接描摹音乐的诗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这样写具有怎样的表达效果?2)这首诗除了正面描写音乐,更多的运用了侧面描写的方法。试找出诗中侧面描写的句子,并说明这些句子的表达效果。(至少找出两句)3)这首诗是怎样表现“箜篌”声音的?(要点提示:表现手法,修辞手法,创作方法等)【当堂检测】 (一)、课文练习(ABC层必答)1、对“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一句理解有误的项是( )A. 两句写乐声,各具特色。“昆山”句是以声写声,着重表现乐声的起伏多变;“芙蓉”句则是以形写声,刻意渲染乐声的优美动听。B. “芙蓉泣露香兰笑”构思奇特。带露的芙蓉(荷花)是屡见不鲜的,盛开的兰花也确实给人张口欲笑的印象。“香兰笑”虽写兰花之笑,实写兰花欲哭之笑,与前面带露的芙蓉表达效果一样,表示乐声悲抑。C. 诗人用“芙蓉泣露”摹写琴声的悲抑。D. 以“香兰笑”显示琴声的欢快,不仅可以耳闻,而且可以目睹。这种表现方法,真有形神兼备之妙。2、对李凭箜篌引主旨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 李贺通过诗歌来赞美李凭的精湛技艺。B. 这首诗想象丰富,设色瑰丽,艺术感染力很强。C. 诗歌形象鲜明,充满浪漫主义色彩。D. 作者直接描述了自己的真实感受。 【课后作业】1.落实并积累诗词鉴赏知识.2.A、B层默写全文,C层背诵全文。【课外延伸】琵琶行中描写音乐的句子【相关链接】明湖居听书(刘鹗):1、声音初不甚大,只觉入耳有说不出来的妙境:五脏六腑里,像熨斗熨过,无一处不伏贴,三万六千个毛孔,像吃了人参果,无一个毛孔不畅快。2、唱了十数句之后,渐渐的越唱越高,忽然拔了一个尖儿,像一线钢丝抛入天际。3、那王小玉唱到极高的三四叠后,陡然一落,如一条飞蛇在黄山三十六峰半中腰里盘旋穿插。1.“春花秋月”本是美好事物,作者为什么希望它结束呢?明确:李煜降宋后被封为违命侯,过着囚徒般的生活,他对人生已经绝望,所以对生活感到绝望,在绝望之时,“春花秋月”对他是一种讽刺,从而对花谢花开、月圆月缺感到厌烦,希望这一切都结束。 奇语劈空而下,问得很奇,却又在情理之中。(解说:引导学生在知人论世的基础上把握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理解“一切景语皆情语”、景物是感情的外化的道理。)板书补充:一切景语皆情语 眼前景(实写)心中情(虚写) 2.讨论:“往事知多少”中的“往事”具体指什么?换句话说,李煜到底在怀念什么? 教师点拨:锦衣玉食、后宫佳丽、国君的尊荣富贵的生活 精神上的欢乐、尊严、自由及生存的安全感。 (解说:学生讨论的直接结果可能是锦衣玉食、后宫佳丽、“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的尊荣等等,更可引导他们从精神层面上思考,诸如欢乐、尊严、自由,甚至生存的安全感等等。进一步挖掘词的思想内涵,引导学生用两点论思考问题。) 3.“小楼昨夜又东风”中的“又”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明确:“又东风”点明他归宋后又过了一年,时光在不断流逝,与开头句照应。季节的变化引起他的无限感慨,感慨人的生命随着花谢月残而长逝不返,感慨复国之梦随着花开月圆而逐步破灭。(解说:引导学生理解虚词的表达作用。)全词的整体写作思路是怎样的?在前六句中,哪个字可以作为全词的“诗眼”? 明确:前六句的章法是三组对比,隔句相承,用自然永恒衬托人事变化,正好表达出一个亡国之君、一个阶下囚所特有的“旧日繁华转头空,物是人非事事休”的独特感受。“只是朱颜改”的“改”字,改变的不仅仅是“朱颜”,还有人的地位(由国之君沦为阶下囚)、人的感受(由安富尊荣到忍辱蒙羞);整首词词眼该是“愁”字。 这六句中哪些是写“宇宙的永恒不变”?哪些是写“人生之短暂无常”? 在这六句中,“何时了”“又东风”“应犹在”一脉相承,专说宇宙永恒不变;而“往事知多少”“不堪回首”“朱颜改”一脉相承,专说人生之短暂无常。如此回环往复,一唱三叹,唱出词人心灵上的波涛起伏和忧思难平,唱出物是人非的无限怅恨之感。 7. 千古名句:“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好在何处?悟其情:修辞比喻,(春江水有何特点?)水多流急而且无穷无尽。(说明作者的愁绪如何?愁绪多而且深厚强烈。特色:抽象情感的形象化表达。(可联想) 设问、比喻。用春水来比喻愁,表现了李煜满怀的愁、无穷无尽的愁、汹涌澎湃的愁。 比喻 1、愁思如春水般汪洋恣肆,奔放倾泻 2、愁思如春水般不舍昼夜,无穷无尽 1深秋月夜庭院的清幽景色2、人间秋色,无所不在,如何能“锁”住,这是词人“以我观物,故物皆着我之色彩”的印象,被“锁”者,非清秋也,是指人。3、暗用丝的千头万绪比喻离愁,以千丝万缕之无法剪断、无法理出头绪,形容愁思之纷繁难解。现在人们用这一比喻,形容人内心的烦乱,或形容某些事难以解决。 1.答:“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正面写乐声,又各具特色。“昆山”句是以声写声;而“芙蓉”句则是以形写声,运用了通感的修辞手法。“昆山玉碎凤凰叫”,用“昆山玉碎”来相容乐声,表现乐声极其激昂,具有很强的爆发力和压倒一切的气势。“凤凰”在传说中是一种高贵的神鸟,居住在昆仑山。“昆山玉碎”后,栖居其上的凤凰的叫声自然是凄厉婉转,忧伤的情绪在其中绵延着重表现乐声的起伏多变。“芙蓉泣露香兰笑”,构思奇特。带露的芙蓉(即荷花)是屡见不鲜的,盛开的兰花也确实给人以张口欲笑的印象。它们都是美的化身。诗人用“芙蓉泣露”摹写琴声的悲抑,以哭泣的声音摹写乐声的悲惨,又以露水一点一滴在残荷上滚动、滑落的视觉感受比喻乐声的悲切,似乎比“凤凰叫”还要和缓。而以“香兰笑”显示琴声的欢快,“笑”具有诉诸听觉的属性,还能给人“笑靥如花”的视觉感受,不仅可以耳闻,而且可以目睹。这种表现方法,真有形神兼备之妙刻意渲染乐声的优美动听。2.答:例如: “空山凝云颓不流,江娥啼竹素女愁“,优美悦耳的弦歌声一经传出,空旷山野上的浮云便颓然为之凝滞,仿佛在俯首谛听;善于鼓瑟的湘娥与素女,也被这乐声触动了愁怀,潸然泪下。“空山”句移情于物,把云写成具有人的听觉功能和思想感情,似乎比“天若有情天亦老”(金铜仙人辞汉歌)更进一层。它和下面的“江娥”句互相配合,互相补充,极力烘托箜篌声神奇美妙,具有“惊天地,泣鬼神”的魅力。”鱼跳波瘦蛟舞”,“老”和“瘦”这两个似乎干枯的字眼修饰鱼龙,却有着完全相反的艺术效果,使音乐形象更加丰满。老鱼和瘦龙本来羸弱乏力,行动艰难,现在竟然伴随着音乐的旋律腾跃起舞,这种出奇不意的形象描写,使那无形美妙的箜篌声浮雕般地呈现在读者的眼前了。”吴质不眠倚桂树,露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