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双人前后座自行车的设计-文档精品_第1页
毕业论文-双人前后座自行车的设计-文档精品_第2页
毕业论文-双人前后座自行车的设计-文档精品_第3页
毕业论文-双人前后座自行车的设计-文档精品_第4页
毕业论文-双人前后座自行车的设计-文档精品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原版文档,无删减,可编辑,欢迎下载 详细图纸可扣扣咨询 414951605 或 1304139763 宁 XX 大学 毕业设计(论文) 双人前后座自行车的设计 所 在 学 院 专 业 班 级 姓 名 学 号 指 导 老 师 年 月 日 2 摘 要 自行车是家庭日常生活经常用到的器材,它具有结构简单、可靠性高等优点,已广泛用 于各场所和家庭。根据人体工程学而设计的双人前后座自行车,符合一般人的健身要求,这 样的设计科学合理。 本题目是休闲娱乐类自行车, 双人前后座自行车为主要设计对象,设计出可同时容纳两 个人同时乘坐,并驾驶,动力由两个人共同提供,并且使用寿命长,容易维修,可在路面长 时间行驶,安全性能高的自行车。对象多为亲子或者情侣,因此应达到省力,美观,可营造 出温馨浪漫的气氛。 双人前后座自行车在现今市场上依旧比较少见,其原因主要在于其市面已有结构设计部 分不合理,使用的稳定性不高。,至此导致市面上多为双人前后座自行车较为少见。此次课 题设计,力求设计出优于市面原有的产品,完善双人前后座自行车的缺点,真正意义上的让 双人前后座自行车推广出来。 关键词:自行车,双人前后座自行车,健身,机械设计 详细图纸可扣扣咨询 414951605 或 1304139763 Abstract The bicycle is the family often used in daily life of equipment, it has the advantages of simple structure, high reliability, has been widely used in various places and families. Designed according to human body engineering double seat bicycle, accords with the general fitness requirements, this design is scientific and reasonable. This topic is recreational bicycle, double seat bicycle as the main design object, design can accommodate two people at the same time riding, and driving, power is provided by two individuals, and long service life, easy to repair, be on the road a long time, the safety performance of high bicycle. The object for many parents or lovers, so should be saving, beautiful, can create a warm and romantic atmosphere. Double seat bicycle in the current market is still relatively rare, the main reason is that the market has been part of the structural design is unreasonable, the stability is not high. This led to the market, more and more rare double seat of bicycle. This topic design, and strive to design better than the market existing products, improve the disadvantages of seat of bicycle double before and after, the true sense of the double side by side to promote a bicycle. Key Words: bicycle, double seat bicycles, fitness, mechanical design 4 目 录 摘 要 2 Abstract. 3 目 录 4 第 1 章 绪论 6 1.1 自行车市场调查 . 6 1.1.1 前言 6 1.1.2 自行车的发展史 6 1.2 种类分析 . 8 1.3 自行车的设计分析 . 12 第 2 章 人体工程学与自行车设计 17 2.1 设计原则设计原则 . 17 2.2 人机工程设计设计人机工程设计设计 . 19 2.3 影响自行车性能的人体因素影响自行车性能的人体因素 . 20 2.4 自行车设计结构要素分析自行车设计结构要素分析 . 22 2.5 人一车动态特性分析人一车动态特性分析 25 第 3 章 总体方案设计 27 3.1 双人前后座自行车的构成双人前后座自行车的构成 27 3.2 双人前后座自行车方案设计双人前后座自行车方案设计 . 28 第 4 章 双人前后座自行车机械部分计算 30 4.1 功率的计算功率的计算 30 4.2 传动比传动比 31 4.3 前后链轮之间的链传动设计前后链轮之间的链传动设计 31 4.3.1 设计要求 31 4.3.2 设计过程 31 4.4 手动链轮至后链轮之间的链传动设计手动链轮至后链轮之间的链传动设计 . 34 4.4.1 设计内容 34 4.4.2 设计步骤 34 详细图纸可扣扣咨询 414951605 或 1304139763 4.5 轴的设计轴的设计 . 36 4.5.1 链轮上力的计算 . 36 4.5.2 材料 . 37 4.5.3 计算轴的最小直径 . 37 4.5.4 轴的结构设计 . 37 4.6 轴的校核轴的校核 38 4.7 键的校核键的校核 . 39 4.8 轴承的校核轴承的校核 . 40 第 5 章 三维图的设计 41 结 论 45 参考文献 46 致 谢 50 6 第 1 章 绪论 1.1 自行车市场调查 1.1.1 前言 自行车的设计涉及到功能、造型、材料、结构、技术、艺术等多方面要素,有深厚的理论基础 和广泛的应用实践价值,更是一个国家家具设计水平的最好体现。自行车不仅仅用于供人休息,除 了提供座位之外,还可以挂放衣物和包之类的东西。自行车是人类坐姿活动不可缺少的家具,根据 实用性质的不同,自行车包括多种形态,而且由于材料、结构等的差别,又可以形成许多不同的形 式。 1.1.2 自行车的发展史 早的古埃及的黄金扶手器材到当前多种多样的坐具, 自行车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发展 历程,从重象征性、装饰性向重实用性、舒适性发展。发展至当代,虽然各种自行车在 设计风格方面的界限已经不那麽分明,但我们仍可以将其归结为以下几种:即波普及后 现代主义风格;简约设计风格;有机现代主义风格:高技术派设计风格。 自行车的名称始见于唐代,而自行车的形象则要上溯到汉魏时传入北方的胡床。敦 煌 285 窟壁画就有两人分坐在自行车上的图象;257 窟壁画中有坐方凳和交叉腿长凳的 妇女;龙门莲花洞石雕中有坐圆凳妇女。这此图象生动地再现了南北朝时期器材、凳在 仕宦贵族家庭中的使用情况。尽管当时的坐具已具备了自行车、凳子的形状,但因其时 没有器材、凳的称谓,人们还习惯称之为“胡床” ,在寺庙内,常用于坐禅,故又称禅 床。唐代以后,自行车的使用逐渐增多, 自行车设计子的名称也被广泛使用,才从床 的品类中分离出来。因此,论及器材、凳的起源,必须从汉魏时的胡床谈起。高承事 物纪原引风俗通称: “汉灵帝好胡服,景师作胡床,此盖其始也,今交器材是也” 。 详细图纸可扣扣咨询 414951605 或 1304139763 后汉书。五行志一 : “汉灵帝好胡服、胡帐、胡床、胡坐、胡饭,京都贵戚皆竟 为之。 ”这两段记载可证,我国古代自行车的出现当在汉灵帝时期(168-189 年) 。胡床 在魏晋南北朝至隋唐时期使用较广,有钱、有势人家不仅居室必备,就是出行时还要由 侍从扛着胡床跟随左右以备临时休息之用。胡床在当时家具品类中是等级较高的品种, 通常只有家中男主人或贵客才有资格享用。在方人雅士中还多有褒词及生动描述。如南 朝梁庾肩吾咏胡床诗曰: 传名乃外域,入用信中京。 足欹形已正,文斜体自平。 临堂对远客,命旅誓出征。 何如淄馆下,淹流奉盛明。 胡床因其形态特点又有“交床”和“绳床”之称。隋朝称“交床” ,是因为隋高祖意在 忌“胡”字,器物涉“胡”字者,咸令改之。宋。陶清异录云: “胡床施转关以交 足,穿绷带以容坐,转缩须臾,重不数斤。相传明皇行幸频多,从臣扈驾,欲息无以寄 身,遂创意如此,当时称逍遥坐 ” 。胡床开始并无靠背,形如今天所见的马扎儿。唐 代始有靠背。这种逍遥坐很可能就是带靠背的胡床。胡床最早出现于汉代,比唐明皇早 几百年,要说为唐明皇创意显然不妥。所以这里所说的创意,应指增加了靠背。胡床在 唐宋时期盛行,宋代尤甚,不过宋时称胡床者渐少,而称其为交器材的逐渐增多了。 带靠背的胡床始自唐明皇,还可以从唐代济渎庙北海坛祭器杂物铭。碑阴的记载中 得到印证,文中记有: “绳床十,内四自行车” 。从这段记载可知在唐代贞元元年已有了 自行车的名称。这里所说的“绳床十,内四自行车”是指在十件绳床中有四件是可以倚 靠的自行车, 显然是为了与另外六件无靠背绳床相区别。 可见, 自行车的名称虽已出现, 在日常生活中可是常见家具,但它还未完全从床概念中分离出来。在唐代的典籍中,把 8 自行车称为床的仍很普遍。唐代著名诗人杜甫在少年行。七绝中写道: 马上谁家白面郎,临街下马坐人床。 不通姓名粗豪甚,指点银瓶索酒尝。 五代至宋,高型坐具空前普及,自行车的形式也多起来,出现靠背器材、扶手器 材、圈器材等。同时根据尊卑等级的不同,自行车的形制、质料和功能也有所区别。五 代至两宋时期的家具大体保留着唐代遗风,只是高型家具较前更加普及了。高型家具的 使用在民间形成时尚,居家必备高型桌器材,这从当时的绘画中可见一斑。如宋代张择 端清明上河图中的市肆小店,无不陈放各式高型家具。宋代会昌九老图中描绘 的圈器材也是前代没有品种。在近年发掘的宋代墓葬中还有以石、陶制作的家具模型或 在墓室墙壁用砖砌成或雕成各式家具,其中表现墓主夫妇对坐在自行车上的场面最为普 遍。如河南方城出土的石器材残件、河北井径县柿庄七号宋墓墓室砖雕桌器材、柿庄二 号墓墓室壁画对坐图中的桌器材、洛阳涧西宋墓墓室的砖雕家具等。这说明自行车 等高型坐具不仅在人们日常生活中普遍使用,还被人微言轻殉葬用器。 1.2 种类分析 自行车价格较为廉价,已然普遍到各家各户,随着“时尚、运动、健康、绿色、环 保”理念的深入人心,自行车类产品的设计、材料、工艺、款式也跟随市场需求,新材 料、精加工、巧构思、高品质和高附加值的自行车精品不断涌现。自行车不但成为人们 的代步交通工具,而且进入运动、休闲、娱乐、时尚领域,并融入更多的科技、文化元 素,成为所有家庭的必备用具。自行车发展,在使用功能上说变化已很少了,现代自行 车的主要发展在于车架的造型行变化,表面的处理如烤漆、商标的变化使其外观更美; 对自车上的每一个零件进行精雕细琢的改进,使其更合理、美观;对自行车的材料上的 详细图纸可扣扣咨询 414951605 或 1304139763 选用与开发。由此致使自行车功能上的变化也没有很大的改变。 公路单车公路单车 用来在平滑公路路面上使用的车种,由于平滑路面阻力较小,公路自行车的设计更 大考量高速,往往使用可减低风阻的下弯把手,较窄的高气压低阻力外胎,挡位较高, 且轮径比一般的登山越野车都大,由于车架和配件不需像山地车一样需要加强,所以往 往重量较轻,在公路上骑行时效率很高。由于车架无需加强又往往采用简单高效的菱形 设计,公路车是最为优美的自行车。 健身单健身单车车 健康、时尚、新概念 全新理念设计的健身自行车,最主要的特点就是手脚双动力, 时速可达 40km/h;做功方式多、健身效果好。骑行本自行车时,手脚可同时对自行车驱 动做功, 也可单独用手或脚驱动做功。 采用脚拉脚蹬直线式、 手拉摆杆摆动式做功方式, 10 既提高了自行车的行驶速度,又锻炼了腿部肌肉、臂部肌肉。获得多项国家专利,适应 于中老年人作代步健身的交通工具之用,也可适应于年轻人作旅游娱乐之用。 死飞单车死飞单车 死飞车起源于场地自行车,飞轮是固定的,向前踩车子向前,向后踩则车子向后, 后有一些另类的自行车爱好者利用废弃的场地车作为工作交通工具,其在城市可以快速 穿行,且价格低廉,同时需要一定的骑行技术,一般小偷无法偷走。这些特点使得它在 英美等国家的自行车爱好者中很快流行开来,并成为一种街头文化。各大自行车品牌也 进行跟进,开发及推广死飞车车种,使之在大众中普及开来,成为都市最流行的自行车 款式。纯粹的死飞车需要一定的技术,并有危险性,所以这些厂商开发的产品,是死飞 和活飞两用的,并装有刹车,以保证安全。 速降单车 速降自行车,也称落山自行车。英文简称 DH。是一种极具挑战性的活动。骑手利 用特制的 DH 自行车在山坡上滑翔,甚至坠山来寻求刺激。活动多在山脊、矿洞、雪地 详细图纸可扣扣咨询 414951605 或 1304139763 等地带开展。奥地利人利用 DH 创造出 210.4KM/H 的世界纪录。速降自行车的车架角 度与山地自行车有所区别,零件与山地自行车一样都为英制单位。进行此项活动时必须 佩戴头盔、护甲等装备。前叉减震的行程比山地自行车及 XC 自行车要长。轮胎宽度一 般超过 2 英寸。 驱动单车 简化掉传统的脚蹬子和车座的自行车,车的体积更小,更加便于携带,如洛克车、 Lbike 等,他们的共同特点是乘用者为站立姿态,用双脚驱动踏板往复运动,并通过传 动机构将驱动力传递给驱动轮,Lbike 与洛克车 不同之处在于前者踏板的转动轴在脚掌中间, 双脚的脚掌和脚跟分别用力、 同步 (不 是交替)驱动踏板运动,由于乘用时人对车体的两侧用力均衡,车体运行更加平稳。 现今,我国经济基本处于长期较快稳定的发展,有广阔的资金投入城市化建设,其 中有一大部分投入到公益社会文化建设,其中,城市公用自行车既是城市建设的一个重 要的投资点。而课题设计的双人前后座自行车可让如今越来越淡薄的人与人之间相互拉 近彼此距离,符合现今城市建设精神建设的主要需求。相信该课题的研究尤其良好的发 展前景,也有其一定的社会意义与社会价值。简化掉传统的脚蹬子和车座的自行车,车 的体积更小,更加便于携带,如洛克车、Lbike 等,他们的共同特点是乘用者为站立姿 12 态,用双脚驱动踏板往复运动,并通过传动机构将驱动力传递给驱动轮,Lbike 与洛克 车 不同之处在于前者踏板的转动轴在脚掌中间, 双脚的脚掌和脚跟分别用力、 同步 (不 是交替)驱动踏板运动,由于乘用时人对车体的两侧用力均衡,车体运行更加平稳。 现今,我国经济基本处于长期较快稳定的发展,有广阔的资金投入城市化建设,其 中有一大部分投入到公益社会文化建设,其中,城市公用自行车既是城市建设的一个重 要的投资点。而课题设计的双人前后座自行车可让如今越来越淡薄的人与人之间相互拉 近彼此距离,符合现今城市建设精神建设的主要需 课题主要以设计双人前后座自行车的结构为主,进行一系列课题研究,从运行原理 到市场前景进行有力的分析,让该毕业设计达到可直接进行生产的阶段。填补市场上双 人并排坐自行车缺少的空缺,设计出低成本,耐用,结构人性化,易推广,外形美观的 成品出来。 社会上已有的双人自行车欠缺并排座设计,而该设计比已有的前后座拥有更大的市 场前景与相应的社会意义。并且已有的双人前后座自行车在平衡问题上仍有欠缺,此次 设计力求改变现状,采取合理的方案,解决双人乘坐时,若重量过于悬殊的平衡问题, 以及驱动时的省力与人性化问题。 1.3 自行车的设计分析 1 1.3.1.3.1 设计流程设计流程 自行车是对人们活动起辅助作用的工具,首先必须能够承受人们活动带来的各种力 量和冲击。设计师在设计初期就应该考虑到自行车对外部冲击的承受力,否则就不能充 分体现自行车的实用功能。因此设计师应在充分了解自行车构造的基础上进行设计,以 详细图纸可扣扣咨询 414951605 或 1304139763 达到既美观又实用的目的。为实现这个目的构筑了如下的设计流程。 1 1 概念化阶段概念化阶段 概念化阶段是整体设计的理念和宗旨,是保证今后具体设计得以顺利进行的前提条 件。对自行车设计概念化进行设定的过程,涉及自行车相关的功能性、构造和材料以及 形状等问题。对于“某种设计为什么应该采取那样的形状或构造?” “为什么应该用那 样的材料生产?”等问题,概念化阶段都要做出总体的说明。设计的概念化要充分反映 设计师的理念和价值,发挥他们的创造性,所以它不应是其他人的意见,而应该是设计 师自己的想法。 2 2 体化阶段体化阶段 具体化阶段是按照在概念化阶段设定的设计方案,解决家具的构造、功能和美观问 题并创造出其基本形状。在这个阶段要画很多草图、图样,做出模型,还要选择材料, 讨论自行车的构造以及其他一些细节问题等。自行车设计的具体化阶段就是创造出产品 形状的过程,简单地讲就是做出自行车造型的外观图样,并对其进行论证。 3 3 整体外观阶段阶段 自行车设计的关键是将重点放在符合整体的外观和核心架构的设计上。产品的外 观、自行车的造型以及稳定的构造应该既反映设计师的精湛设计,又能实现人们对舒适 的要求,这就是设计家具的重点。为实现这一目标,我们以在具体化阶段提出的产品外 观为基准做出了如下的骨架模型。可以说这是为实现自顶向下的设计方式而做出的基本 模型。自行车设计的关键是将重点放在符合整体的外观和核心架构的设计上。产品的外 观、自行车的造型以及稳定的构造应该既反映设计师的精湛设计,又能实现人们对舒适 的要求,这就是设计家具的重点。为实现这一目标,我们以在具体化阶段提出的产品外 观为基准做出了如下的骨架模型。可以说这是为实现自顶向下的设计方式而做出的基本 14 模型。 从这个骨架模型中,我们不仅可以看到体现着产品概念的外观,还可以获得产品各 种配件位置和连接的信息,如核心架构(Core) ,倾斜度(Tilt),底座(Base) ,扶手 (ArmRest)等。这可以由设计师在设计产品并做出草图的同时,从 3 个角度,即曲面 (Surface) ,曲线(Curve) ,基准面(DatumPlane)来表现。这种骨架模型是与上面提 到的三个阶段中对家具设计的内容相联系的,用于设计师很少接触的筋(Rib) ,凸台 (Boss) ,体格构造等的设计中。当然这对于没有相关基本知识的设计师来说几乎是不 可能的事情,但只要是在内部开发过 2 个以上模型产品的设计师,都可以亲自完成模型 各部分器具设计。 4 4 计检验阶段计检验阶段 通过以上各阶段步骤完成的产品设计并不是完美的。尤其是自行车与人体结构有着 密切的关系,可以说人们对产品设 自行车设计合理性和适用性的评判是很重要的。因此应该对设计进行检验。对于自行车 的设计来说, 自行车的大腿底座 (Base) 部分能否稳定地支撑人体体重是很重要的。 当然除此之外对 Back,即支撑人体背部的器材背部分和 ArmRest,即扶手部分的检验也 是很必要的。 对自行车底座(Base)的说明通过以上一系列说明,我们可以了解设计师对产品零部件 进行亲自设计的整个过程。当然比起专门的零部件设计者来说,他们的设计可能还存在 着不足,但是这拓展了设计师的工作领域,重要的是创造产品的设计师通过参与产品的 整个开发过程,可以开发出更具亲和力,符合人体工程学的产品。 1 1.3.2 .3.2 设计要素设计要素 1 1 实用性实用性 详细图纸可扣扣咨询 414951605 或 1304139763 实用性就是泛指满足人们生活需求开始与发展的。现代家具不但要可靠、适用、安 全,更重要的是满足它的使用功能与舒适度。无论是静负荷类家具或动负荷类家具,都 应根据人体工效学的基本法则,结合人体的生理和心理的需求,设计出合理的家具尺度 的和空间分割距离, 给消费者创造一种最大限度的舒适和方便以及安全感、 视觉美感等, 最终回归到最佳实用效果的目的上来。现代家具赋予人们的美感是,通过人们的视觉、 触觉感官来体会与感应的。而家具的实用性程度,则是通过人们的反复使用、接触与鉴 别验证的。现代家具设计师水平的高低,只有通过努力探索、长期实践与不断总结,才 能使自己的设计作品逐步达到日臻完善的设计追求目的。 2 2 艺术性艺术性 现代家具已不单纯是简单的日用消费品,家具产品作为一种文化现象发展到今天, 它已经是现代人类生活中调剂居室环境的艺术品、装饰品、是融艺术与实用于一体的一 代全新消费品。同时也是直接影响到室内陈设艺术效果和现代居室文化品味的重要乐章 和主旋律。为此,现代家具设计师就必须从这一高度来认真研究与分析家具设计的要素 中的艺术性问题。家具设计过程中,不可或缺地要灵活借用实用美术设计中的一些基本 做法,其中如产品外观形体稳定的均衡;线型的谐和与灵气;装饰纹样的生动与形象逼 真;五金辅件的格调的选择;都需要设计师在实践工作中,不断提高自己的实用美术学 科修养水平,才能适应当前中国国内市场国际化的激烈竞争态势。没有好的产品设计, 便没有较多市场份额的占有。 3 3 工艺性工艺性 诚如以上所述,当前,我国家具工业产品的科技制造含量已经发生了巨大变化,几 代构造特点的不同工艺构造款式的家具,都在不同的陈设环境与商场中频烦亮相、争奇 斗妍。发展最为突出的是板式家具,或称实木家具。70 年代自行车设计 16 宣传比较多的 KD 型家具,今天已经发展到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 RTA 型家具。笔者可以 断言,板块构成,实木装饰型的新一代板式家具将会在我国家具工业产品系列中,长期 占有一席之地,其发展前景也是举足轻重的。 早在 1995 年的家具杂志编委年会上,业内着名学者专家就曾针对中国国内家 具业发展趋势,明确提出了今后我国家具工业新产品设计开发目标应本着“板式家具高 档化,实木家具艺术化,现代家具时装化,设计手法个性化”的设计理论导向和真知灼 见。姑且不论上述论点正确与否,但有一点勿庸置辩,现代家具,无论其工艺构成特点 与含量如何,企业为适应国内市场国际化的竟争需要,愈来愈趋向多品种、小批量、短 周期的设计与生产方式。为便于家具实现工业化生产,又要兼顾到这类产品的工艺特殊 性,形势迫使我们家具设计师在完成造型设计的同时,还必须把握与驾驭产品工艺设计 一环的工作。先迸的技术设备是实现造型工艺的具体手段,由于科技的发展,给复杂的 造型工艺提供了可靠保证, 设计师匠心独造和综合技术, 可以创造出新的造型表现形式, 传统的加工方式,技术与造型的关系是同等的,现代家具设计师,则必须是家具工业生 产领域内先进设备与高工艺水平加工技艺的熟知者与掌握者。从事专业设计的工程技术 人员,应该是具有新型结构工艺制造学方面的复合型人材,方能挑起历史赋予我们的重 任。 4 4 经济性经济性 现代家具设计中,经济性设计亦应是设计师不容忽视的一个重要设计环节,这其 中也包涵了工艺性设计的外延与内涵,诸如加工手段与方法、材料的选择与构成,工艺 程序排列等等。板式家具设计中的单块构件下料法(配料法)与零部件综合下料法,前后 两者对比,后一种方法可节约原料 8-10%。其中,同样也包括人造板材类型的选择与应 用;装饰贴在材料的应用方法与成本节约问题。 详细图纸可扣扣咨询 414951605 或 1304139763 举一例,毗邻的两家工厂设计一种雷同的巴洛克风格的休闲器材,由于其中一家工 厂不注重研究产品设计中的经济性没计内容和方法,忽视了物耗成本这一价值规律,结 果是两家工厂的材料利用率相差 3-5%。诚然,这其中不乏含有设计师水平高低之别。现 代家具设计师只有在设计实践中,将实用性、艺术性、工艺性、经济性(目标成本法则) 有机地结合与灵活运用,才能实现不断推出好的产品,奉献给广大消费者 第 2 章 人体工程学与自行车设计 2.1 设计原则设计原则 自行车的设计尺寸是根据人体尺寸来设计的,各个部分的定位均参照人体尺寸。人 体的主要尺寸:国标 GB10000-1988 给出身高、体重、上臂长、前臂长、大腿长、小腿长 共六项主要尺寸数据。 下表是我国成年人人体主要尺寸和坐姿人人体尺寸(摘自 GB10000-1988中国成年 人人体尺寸): 主要尺寸 男(1860 岁) 女(1555 岁) 18 百分位数 5 50 95 5 50 95 身高 1583 1678 1775 1484 1570 1659 体重kg 48 59 75 42 52 66 上臂长 289 313 338 262 284 308 前臂长 216 237 258 193 213 234 大腿长 428 465 505 402 438 476 小腿长 338 369 403 313 344 376 坐姿尺寸 男(1860 岁) 女(1555 岁) 坐高 858 908 958 809 855 901 坐姿颈椎 615 657 701 579 617 657 坐姿眼高 749 798 847 695 739 783 坐姿肩高 557 598 641 518 556 594 坐姿肘高 228 263 298 215 251 284 坐姿大腿 112 130 151 113 130 151 坐姿膝高 456 493 532 424 458 493 小腿加足 383 413 448 342 382 405 坐深 421 457 494 401 433 469 臀膝距 515 554 595 496 529 570 坐姿下肢 921 992 1063 851 912 975 表 我国成年人人体主要尺寸和坐姿人体尺寸 设计要点: 1. 座的形式与尺度及其功用有关 详细图纸可扣扣咨询 414951605 或 1304139763 2. 座材的尺度必须参照人体测量学数据确定 3. 身体的主要重量应由臀部坐骨结节承担 4. 座材前缘处,大腿与自行车之间压力应尽量减小 5. 腰椎下部应提供支承,设置适当的靠背以降低背部紧张度 6. 器材垫必须有足够的垫料和适当的硬度,使其有助于体重压力均匀地分布于坐骨结 节区域 组成自行车的功能是供人骑行,就发挥自行车的功能作用而言,把人看作自行车的 组成部分是完全合理的。因此,人在骑车时组成了人一车系统,该人一车系统中的人一 车界面关系可由图1-1来进行分析。 2.2 人机工程设计人机工程设计设计设计 1、人与支撑部件的关系 图1-1 人-车界面关系 支撑部件主要有车架、前叉、鞍座和车把等,是自行车的构架。支撑部分将其他 零部件固定在相互间正确的位置上,保证自行车的整体性,实现自行车的功能。从人 机关系来看,鞍座、车把和车架等的位置和大小,以及它们间的相互关系,与骑车人 20 的位置和肌肉的动作有着性的设计参数。 2、人与动力接受部件关系 动力接受部件主要是脚蹬和曲柄。动力是靠骑车人的双脚踩在脚蹬上,下肢运动 的力使曲柄转动而产生的。为了使人省力和有舒适感,必须在骑自行车人的体格和体 力与自行车元件的尺寸关系上下功夫,即研究人体下肢肌肉的收缩运动与曲柄转动之 间的能量转换问题。 3 3、人与传动部件关系人与传动部件关系 传动部件主要是滚珠、链条和链轮。人的作用力是通过链条和链轮传动而带动后 轮转动,从而使自行车前移。传动部分的设计关键是要有较高的传动效率和可靠性, 且有易操纵的变速机构。保证较高的传动效率,才能使人用一定的肌力而获得较大的 输出功率。 4 4、人与工作部件关系人与工作部件关系 工作部件就是车轮,即车圈、轮胎等。绝大部分轮胎是充气的,少数是实心的。 车轮一方面把骑车人的肌肉力量,有效地转换为同地面接触而向前运动的力;另一方 面将骑车人的握力转换为与接地部分所产生的刹车阻力。在设计自行车的各部分尺 寸、车闸及变速器等时,应该着眼于骑车人一动力一传动一工作的连贯性,才可能设 计出同骑车人手的大小或握力相适应的闸把、刹车力适当的车闸,才不会发生刹车阻 力不够而造成失误现象。 2.3 影响自行车性能的人体因素影响自行车性能的人体因素 影响自行车性能的人体因素很多,如图1-2 所示。现主要分析下述几点: 1 1人的体格因素人的体格因素 详细图纸可扣扣咨询 414951605 或 1304139763 以身高 H 为基本因素,其他身体的能力与 H 成比例,并有与 H2、 H3成比例的 特性。如手 臂、腿、气管等的长度与身高成比例,从而以骨关节为中心所产生的 力矩、步幅等,都取决于 H 的大小。肌肉、大动脉、骨骼的截面积以及肺泡的表面积 等都可看成与 H2成比例。肺活量、血液量、心脏容量等都可看成与 H3成比例。体格 对出力性能的影响,从理论上讲,弹跳能力与 H 成比例,速度能力与 H2成比例,作 功能力和 H3成比例。但实际上因每个人身体素质不同,常有20以上的偏差。 2 2人的下肢肌力人的下肢肌力 自行车骑行的原动力,主要是骑车人的下肢肌力。人骑车时,骨骼肌肉内部的 化学能转换为肌肉收缩的机械能。自行车脚蹬的转动就是通过腿肌收缩出力而完成 的,一般说腿肌长的人比腿肌短的人有利。肌肉收缩时产生的力,一般与肌肉的截面 积成比例,约为每平方厘米40-50N ,通过一定训练的人可提高到65N 。 图1-2 影响自行车性能的人体因素 3 3人的输出功率人的输出功率 22 人输出的功率随着骑车人的体格、体力、骑车姿势、持续时间和速比等的变化而 变化。一般成年男人的最大输出功率约为 0.7 马力( 0.51 kw ) ,能持续 10s 左右。 如果持续时间长,其值要小得多,持续 lh ,大约只有 1.0-0.7马力(0.07-0.15kw) 。 4 4人的脚踏速度人的脚踏速度 自行车运动是很有节奏的,其节奏常常与人的心脏节律保持一定关系。健康人的 心脏跳动为70 次min ,一般脚踏以 60r/min 节奏转动较为合适。设计时以这一常 用速度来确定相关设计参数。 5 5人的平衡机能人的平衡机能 骑车人本身的平衡机能是影响自行车性能的重要因素,如果缺少平衡机能,哪 怕是运动性能很好的自行车也不能平稳行驶;若人有很好的平衡机能,却可掩盖自行 车设计上的某些缺陷。 6 6人的手和握力人的手和握力 影响刹车性能的人的因素主要是人的手和握力,男性和女性,成年人和儿童, 手的大小和握力都不相同。据试验,为了长时间施闸而不致使手有疼痛的感觉,希望 只用最大握力的10左右便能得到必要的减速度。 7 7 人的疲劳人的疲劳 人体疲劳和疼痛是对骑车出力性能的不利因素,其产生原因有人体因素,也有自 行车结构因素。疲劳和疼痛一般是由于部分肌肉负担过大,骑车姿势不合适,以及体 重对鞍座的体压分体不合适等引起的。此外,影响出力因素还有人的最大摄氧量。 2.4 自行车设计结构要素分析自行车设计结构要素分析 影响自行车性能的因素除了上述人的因素外,还有许多机械因素,如图1-3所示。 为了获得自行车较佳的性能,必须把人的因素与机械因素有机地结合起来,以使人一 详细图纸可扣扣咨询 414951605 或 1304139763 车协调。为此,着重分析与人体相关的结构要素。 1 1速比速比 大小链轮的齿数比,与链轮直径比相一致,一般控制在2.3-4.0的范围内。利用 速比关系可取得骑行时所必要的功率和必要的速度。速比要合适,如果太小,无论人 的肌力有多大, 由于不能充分提高转速, 所以就得不到大的输出功率。 也由于速比小, 在限定的曲柄转速下,得不到必要的骑行速度(后轮转速) 。速比过大时,要求的踏 力也大,容易使人疲劳。为了保持不疲倦的持续骑行,希望肌肉的负担约为最大肌力 的10% ,按此选择速比和曲柄转速,可得到比较好的效果。 2 2曲柄长度曲柄长度 传统的自行车设计, 一般从杠杆原理考虑比较多, 对人研究少, 认为曲柄越长越有力。 曲柄 过长后,为了不使脚蹬碰到前泥板,不得不加大中轴至前轴的距离(前心距) 。这样 势必加长车架,影响了正确的坐车姿势,使人感到臀部痛。若能按人的身长或下肢长 来考虑曲柄长度, 则可使人省力和舒适。 通常曲柄长度的基准, 取人体身长的 110 , 也相当于大腿骨长的 12 。 3 3 三接点位置三接点位置 正确的骑车姿势,是由骑车人和自行车三个接点位置决定的,如图1-4(a)中所 示的鞍座位置 A 、车把位置 B 、脚蹬位置 C 。按三点调整法,AB 和 AC 约等,一般 AB = ( AC 一 3 ) cm , A 点略低于 B 点,约为5cm 。 24 图1-3 影响自行车的机械因素 4 4 鞍座位置鞍座位置 鞍座装得过低,骑行时双脚始终呈弯曲状态,腿部肌肉得不到放松,时间长了就会感 到疲软 无力;鞍座装得过高,骑行时腿部的肌肉拉得过紧,脚趾部分用力过多,双脚也容易 疲劳。骑车时适当的用力部位是脚掌。设计或校正鞍座位置高低最常用的方法,是使 手臂的腋窝部位中心紧靠鞍座中部,使手的中指能触到装配链轮的中轴心为宜。人体 各部尺寸都有一定的联系,只要腋窝中心至中指的长度确定下来,鞍座高度便可大致 确定。行驶较快的车,鞍座位置要向前移动,行驶较慢的车,鞍座位置要向后移动, 否则都不利于骑行,如图1-4 ( b ) 、 ( c )所示。 5 5 车闸车闸 设计时,闸把开挡、力率和闸把力要与人手的大小和握力相适应。灵敏度高的车闸, 随着闸把上力的增大,刹车力也按比例地增加。如果闸把力到达某一程度不发生刹车 作用,继而又骤然生效,说明这种车闸设计不良。在紧急情况下操纵时,理想的施闸 详细图纸可扣扣咨询 414951605 或 1304139763 力和减速度见表1-1 。 图1-4自行设计的结构要素 表1-1 理想的施闸力和减速度 闸把施闸力闸把施闸力 /N/N 相对握力相对握力% % 减速度减速度 说明说明 6060 350350 500500 1010 7070 100100 0.1g0.1g 0.6g0.6g 0.8g0.8g 控制下坡控制下坡 速度速度 全刹车全刹车 紧急全刹车紧急全刹车 注:注:g=9.8m/s2g=9.8m/s2 2.5 人一车动态特性分析人一车动态特性分析 1 1 动态稳定性动态稳定性 自行车的稳定是行驶过程中的稳定,是一种动态平衡的稳定性。动态稳定性影响 26 到自行车骑行中的动作,包括直进稳定性和前后左右方向的稳定性,见图 1-5(a) 。显 然,稳定性对安全行驶是必不可少的特性。 2 2力学特性力学特性 自行车行驶在平地上转弯的条件是侧向力(与离心力平衡)与自行车总重量(人 和车的重量)的合力作用线要通过轮胎与地面的接触点。这当然与骑车人有关,但更重 要的是自行车的造型要有适合这种力学特征的结构形式。 3 3 转向特性转向特性 自行车转弯时可能有三种情况: 图 1-5 人-车系统动态特性 人体和车身向内倾的角度相等。即骑车人身体的中心线和车子的中心线一致时,自 行车就可以转弯,即所谓中倾旋转,见图 1-5(b) ;骑车人的倾斜角比车子的倾斜角大 时,此时的转弯即所谓内倾旋转,见图(c) ;骑车人的倾斜角比车子的倾斜角小时,此 时的转弯即所谓外倾旋转,见图(d)。 详细图纸可扣扣咨询 414951605 或 1304139763 第 3 章 总体方案设计 3.1 双人前后座自行车双人前后座自行车的构成的构成 双人前后座自行车的整体构成由以下几大模块: (1).车身 28 在行驶中,车身的造型对整个行驶的效率有着很大的影响,因为车身的造型直接影 响到的是行进的阻力。此处设计的水陆自行车的车体造型也已达到最小阻力位佳,通过 流体力学,我们可以针对各种造型在水中行进时所受的阻力进行分析,核定最佳造型设 计以达到最佳运动效率。 (2).传动系统 通过机械设计我们可以比较确切的分析各种传动系统的传动关系进而计算出总传动系 统的传动效率进行核算。 (4).导向机构 正常直线行驶时,导向机构应不构成阻力,设计的导向机构应简单便捷为好。 3.2 双人前后座自行车双人前后座自行车方案设计方案设计 目前自行车设计各式各样,这里的设计主要从传动系统方面来结合设计。分析以上 性能需求,并根据本设计需要,针对推传动系统的的设计提出以下方案: 前人的动力来源 采用链传动。当脚踩动踏板带动链轮 1、2 传动使得后轮 3 转动产生向前的驱动力 驱动前进。 详细图纸可扣扣咨询 414951605 或 1304139763 后人的动力来源 当手摇动手柄带动同步带传动使得后轮 3 转动产生向前的驱动力驱动前进。 30 第 4 章 双人前后座自行车机械部分计算 4.1 功率的计算功率的计算 1、输入功率的计算 人输出的功率随着骑车人的体格、体力、骑车姿势、持续时间和速比等的变化而变 化。一般成年男人的最大输出功率约为 0.7 马力( 0.51 kw ) ,但只能能持续 10s 左右。如果持续时间长,其值要小得多,持续 lh ,大约只有 1.0-0.7 马力 (0.07-0.15kw) 。 自行车运动是很有节奏的, 其节奏常常与人的心脏节律保持一定关系。 健康人的心脏跳动为 70 次min , 一般脚踏以 60r/min 节奏转动较为合适。 设计时以 这一常用速度来确定相关设计参数。但本次设计内容为一休闲式娱乐工具,故对体力要 求不能有过多要求。我们根据脚踩蹬的力量来计算在娱乐为主的休闲前提下的输出功 率 。 以此为参考,正常人踩蹬自行车的力量约为 3040N,娱乐情况下我们估算为 30N, 踩蹬速度适当的取为 1 转/秒, 故本次设计的人的输出功率为 wwP912.3313018. 014. 32 1 (180mm 为一般自行车的踩踏杠的长度) 。 2、 传动效率 查机械设计手册得: 踩踏关节的损失: 1 =0.97 链传动的损失: 2 =0.96 详细图纸可扣扣咨询 414951605 或 1304139763 滚动轴承: 3 = 轴系效率:4=0.98 由以上算出的总的传动效率: =98. 097. 096. 0 3 4321 =0.83 所以明轮的输出功率为 wPPS15.28912.3383. 01 4.2 传动比传动比 根据传动比的一般分配原则,我们应该使各级传动的承载能力接近相等,考虑到在 骑乘自行车时一般分配的传动比为 2.5 左右,为了适应和习惯在陆地上的运动习惯及降 低生产成本,我们这里就优先选用链传动比为 2.5 的传动比。 4.3 前后链轮之间的前后链轮之间的链传动设计链传动设计 4.3.1 设计要求 确定链条型号、链节数 P L、排数、链轮齿数 1 z、 2 z、链轮结构、材料、几何尺寸、 中心距a、压轴力 P F、润滑方式、张紧装置 已知设计条件: 低速平稳运转, 传递功率wP912.33,主动链轮转速min/60 1 rn , 从动链轮转速min/150 2 rn ,传动 2.5。 4.3.2 设计过程 (1)选择链轮齿数 1 z、 2 z 在 17-114 之间选取齿数。 45 1 z 18 2 =z 32 (2)计算当量的单排链的计算功率 ca P 根据链传动的工作情况、主动链轮齿数和链条排数,将链传动的功率修正为当量的 单排计算功率 P K KK P P ZA ca 工况系数 A K ,查机械设计表 9-6 得 0 . 1 A K 主动链轮齿数系数 Z K ,查机械设计图 9-13 得 52. 0 Z K 多排链系数 P K ,由于是单排链,所以 0 . 1 P K 故 kwP K KK P P ZA ca 01763. 0912. 352. 0 (3)确定链条型号和节距P 链条型号根据当量的单排链的计算功率 ca P和主动链轮转速 1 n由机械设计图 9-11 得到。然后由机械设计表 9-1 确定链条节距 p 。 确定链条型号为:08A 确定链条节距为:12.7 (4)计算链节距和中心距 初选中心距pa)5030( 0 =,按下式计算链节数 0p L )13293( )5030( 1 ) 2 45-18 ( 2 1845 )5030(2) 2 - ( 2 2 2 0 212210 0 a pzzzz p a Lp 将 0P L圆整为偶数130 P L 链传动的最大中心距为: 详细图纸可扣扣咨询 414951605 或 1304139763 mmzzLpfa P 148.623)1845(-1302 7 .1224907. 0)(-2 211 式中, 1 f为中心距计算系数,查机械设计表 9-7 得 1 f=0.24907 (5)计算链速,确定润滑方式 sm pnz v/57. 0 100060 7 .126045 100060 11 根据链速 V,查机械设计图 9-14 得,润滑方式为定期人工润滑 (6)计算链传动在轴上的压轴力 有效圆周力49.59 57. 0 033912. 0 10001000 v P FeN 压轴力=1.10x59.49=65.439 N (7)设计总结 链轮 大链轮 小链轮 齿数)/(mmz 45 18 分度圆直径(mmd /) 181.43 73.41 齿顶圆直径(mmda/) 186 80.00 齿根圆直径(mmd f /) 173.51 65.49 分度圆弦齿高(mmha/) 3.00 4.00 齿侧凸缘直径(mmdg/) 164.25 58.71 节距(mmp/) 12.7 轴间距(mma/) 623.148 链长(mmL/) 1270 34 链节数( P L) 130 链速(smv/) 0.57 链号 08A 4.4 手动链轮至手动链轮至后链轮之间的后链轮之间的链传动设计链传动设计 4.4.1 设计内容 确定链条型号、链节数 P L、排数、链轮齿数 1 z、 2 z、链轮结构、材料、几何尺寸、 中心距a、压轴力 P F、润滑方式、张紧装置 已知设计条件: 低速平稳运转, 传递功率wP912.33,主动链轮转速min/60 1 rn , 从动链轮转速min/150 2 rn ,传动 2.5。 4.4.2 设计步骤 (1)选择链轮齿数 1 z、 2 z 在 17-114 之间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