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鉴赏结题训练.ppt_第1页
诗歌鉴赏结题训练.ppt_第2页
诗歌鉴赏结题训练.ppt_第3页
诗歌鉴赏结题训练.ppt_第4页
诗歌鉴赏结题训练.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诗歌鉴赏专题总结,1读懂是关键:综合运用各种信息读懂。 2总结各种类型题及答题步骤。,访隐者 宋 郭祥正,一径沿崖踏苍壁,半坞寒云抱泉石。 山翁酒熟不出门,残花满地无人迹。 (1)诗句中与题目扣得最紧的一个字是_ (2)结合第三、四句,请简析“隐者”的形象. 解析:本题考查对诗歌形象的鉴赏能力。解答本题要结合整首诗创设的总体意境来分析鉴赏。,答案:,通过描写隐者独饮自己酿造的酒,足不出户,门外落花满地,无人造访、无人洒扫的隐居生活,表现了隐者避世脱俗,随性自然的情怀。(意思对即可) (答“超然出世、怡然自乐、清静无为之人 ”也可以) 注意答题的模式:通过描写表现了),宿云门寺阁 孙逖,香阁东山下,烟花象外幽。悬灯千嶂夕,卷幔五湖秋。 画壁馀鸿雁,纱窗宿斗牛。更疑天路近,梦与白云游。 注释:云门寺,在今浙江绍兴境内的云门山上。象外:意思是物象之外。五湖:太湖的别称。馀:剩下之意。 (1)云门寺的特点是什么?试结合颈联作具体分析。(3分),颈联两句,写卧床环顾时所见的景象。 墙上,因为年深日久,壁画的大部分已经剥落,只见到尚剩下的大雁,足见佛寺之古老;天空,闪烁的群星象是镶嵌在窗户上那样临近,突出了云门寺“高”。 这两句分别写出云门寺“高”与“古”的特点。 (特点“高”与 “古”2分,分析占1分),鹧鸪天 代人赋 辛弃疾,陌上柔桑破嫩芽,东邻蚕种已生些。平冈细草鸣黄犊,斜日寒林点暮鸦。 山远近,路横斜,青旗沽酒有人家。城中桃李愁风雨,春在溪头荠菜花。 【注】这首词作于作者遭弹劾解官归居时。青旗:酒旗,酒店门外用青布做的幌子。,词的上阙描绘了什么样的景象?请简要叙述。(5分),【答案】词的上阕描绘了初春时乡村一派春意盎然的景象。田间桑树萌发出新芽,东邻家蚕卵已孵出幼蚕;平缓的山坡上长着细嫩青草,黄色的牛犊在那儿鸣叫;夕阳斜照着初春傍晚的树林,晚归的乌鸦散落在那儿栖息。 【考点】考查对诗歌形象的分析。,秋晓行南谷经荒村 柳宗元,杪秋霜露重,晨起行幽谷。 黄叶覆溪桥,荒村唯古木。 寒花疏寂历,幽泉微断续。 机心久已忘,何事惊麋鹿? 注:南谷,在永州乡下。杪秋,即深秋。机心,机巧的心计,语出庄子。 (1)诗中的颔联、颈联描绘了一幅怎样的景象?请结合诗中的意象来分析。(4分),(1)诗中的颔联、颈联描绘了一幅怎样的景象?请结合诗中的意象来分析。(4分),颔联、颈联描绘了一幅冷清、衰败、荒寂的荒村景象(2分)。经霜袭击的树叶在变黄,在瑟瑟秋风中孤独地飘落,溪上小桥铺满枯叶;荒村除古木之外,一无所见;耐寒的山花疏疏落落;幽深的泉水在深秋时节也时断时续,只剩一线。四句诗,处处围绕一个“荒”字,描绘出一幅荒凉凄清的画面. (能结合“黄叶”、“溪桥”、“古木”、“寒花”、“幽泉”等意象分析,2分),活用迁移,2010年韶关二模卷: 岁暮归南山 孟浩然 北阙休上书,南山归敝庐。不才明主弃,多病故人疏。 白发催年老,青阳逼岁除。永怀愁不寐,松月夜窗虚。 注 该诗写于四十岁的孟浩然来长安考进士落第之后。北阙:指帝宫。青阳:指春天。,问:结合全诗,简要赏析“松月夜窗虚”的妙处。(3分),快速准确读懂诗歌,审题目、明考点、定模式、规范作答,答案:窗前松下一片月光增加了空虚(松间明月照着我的窗台,一切是那么空寂!注:意思相近即可。)该句以清冷寂寥之景写绵长不尽之愁,以景结情(或情景交融、借景抒情、语意双关),韵味悠长。(划线处各1分,答对3处即可),变式的提问,总结:,答题步骤: 第一步,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 第二步,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 第三步,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 意境(氛围)特点术语有: 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凉, 肃杀荒寒、凄寒萧条、 恬静安谧,雄奇优美、生机勃勃、富丽堂皇、瑰丽雄壮、虚幻飘渺、繁华热闹等,熟悉题型、答题规范-掌握、精炼答题模式,第三种模式:鉴赏技巧型,具体内容见学案的第四页,考查技巧的内容: 1、 对表现手法(抒情手法、描写手法、修辞手法)的赏析 2、 对表达方式的辨析 3、对选材结构的赏析,1、表现手法分抒情手法、描写手法、修辞手法三大类,常用于考查的有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托物言志、白描、象征、衬托、对比、虚实结合以及采用比喻、双关、借代等修辞手法。 抒情手法有直接抒情(或说“直抒胸臆”“即事抒怀”)和间接抒情两种。 直接抒情,如“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就是。 间接抒情又包括借景抒情,如“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寓情于景,如“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托物言志,一般是咏物诗,如石灰吟:“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托物寓理,一般是哲理诗,如观书有感(其一):“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2、表达方式型 出题点常有:记叙 议论(开门见山、卒章显志) 描写(角度:远景与近景、俯瞰与仰视;方式: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方法:正面侧面、白描工笔、点面结合、虚实结合;内容:咏物咏史、写景抒怀) 抒情(直抒胸臆、借景借物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即景抒怀),活用迁移,2010汕头一模 谒金门 李好古 花过雨,又是一番红素。燕子归来愁不语,旧巢无觅处。 谁在玉关劳苦?谁在玉楼歌舞?若使胡尘吹得去,东风侯万户。 【注】李好古:南宋词人。少年时曾立志沙场杀敌,可惜功业未成。玉关 ” ,原指玉门关,后泛指边塞。 “ 玉楼 ” ,华美的高楼,代指歌舞之地。 ( 2 ) “ 谁在玉关劳苦?谁在玉楼歌舞? ” 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请加以赏析,这里用了一个对比句,形象地反映了当时的现实。(1分)当时一方面是戍边将士风餐露宿,日夜守卫边关;一方面是南宋统治者和达官贵人们在灯红酒绿中寻欢作乐。一苦一乐,形成强烈的对比。(2分)表现了诗人对南宋统治者整日沉缅在荒淫的生活中,不思收复失地 的愤慨和失望之情。,检查:活用迁移,2010安徽岁暮唐杜甫 岁暮远为客,边隅还用兵。烟尘犯雪岭,鼓角动江城。 天地日流血,朝廷谁请缨?济时敢爱死?寂寞壮心惊! 注本诗作于唐代宗广德元年(763)末,时杜甫客居阆州(今四川阆中)。雪岭:又名雪山,在成都(今四川成都)西。雪岭临近松州、维州、保州(均在今四川成都西北),杜甫作本诗时,三州已被吐蕃攻占。 这首诗使用了多种表达技巧,请举出两种并作赏析。(4分) 【试题考点】 本题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能力层级为D。(理解鉴赏评价),借代,如“烟尘”代边境战争;与后文“鼓角”相应,从视角和听觉两方面突出了战争的紧张,渲染了时局的艰危。用典,如,“请缨”,典出汉书.终军传;在诗句中暗示朝中无人为国分忧,借以表达诗人对国事的深深忧虑。,南柯子忆旧 仲 殊 十里青山远,潮平路带沙。数声啼鸟怨年华。又是凄凉时候在天涯。 白露收残月,清风散晓霞。绿杨堤畔问荷花:记得年时沽酒那人家? 【注】家:句末语气词,加强语气。 (1)这首词的上阙在写景时用了哪些技巧?试结合诗句分析。,答案 (1)写景采用了远近结合的手法。“十里青山远”是远景,“潮平路带沙”是近景;用了视听结合的手法。前两句诗是视觉的描写,“数声啼鸟”是听觉的描写。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数声啼鸟怨年华”一句其实是表达作者内心的愁怨。,【总结归纳】 表达技艺类题目大体上可按以下模式答题: 这首诗采用了 技法(表达方式、修辞手法、表现手法),写出了 (意象)的 特点,表现了(突出了) 思想、感情,起到了 作用。,巩固作业:核按钮P134:1题 P135第11、P136第13、16题,炼字型,减字木兰花 向子湮 斜红叠翠,何许花神来献瑞。粲粲裳衣,割得天孙锦一机。 真香妙质,不耐世间风与日。着意遮围,莫放春光造次归。,(1)“斜红叠翠”一句,“红”“翠”和“献”字对春景的描写各有其妙,请简要分析。(4分) 答:。 答案:“红”“翠”点明了花叶的色彩,以“红”借代花,以“翠”借代叶,含蓄而形象。“斜”“叠”描写花叶的形态,“斜”字描绘出花朵的多姿,“叠”字突显了枝叶的繁密。,武威春暮,闻宇文判官西使还,已到晋昌 岑参,岸雨过城头,黄鹂上戍楼。塞花飘客泪,边柳挂乡愁。 白发悲明镜,青春换敝裘。君从万里使,闻已到瓜州。 “飘”“挂”用得好。 飘,把游子思乡之泪随塞外飞花漫天飘舞的情景描述出来,融情入景,景中出情,形象地突出了客泪之多,乡愁之浓。 挂,把游子的乡愁缀满边塞垂柳的情景描述出来,化无形的情感为有形的物象,传神地突出了乡愁的浓烈。,鉴赏诗眼型,送人还荆州 唐皇甫曾 草色随骢马,悠悠同出秦。 水传云梦晓,山接洞庭春。 帆影连三峡,猿声近四邻。 青门一分手,难见杜陵人。 注:青门:长安东南门,古属秦地。 结合具体诗句,说说这首诗是如何围绕“送”字表达情感的?(4分),先写送别友人同出秦川,(表达留恋之情,直接写“送”);(1分) 再想像将去之处的风光和途中的情景,(表达牵挂之情)(2分),如答“借景抒情”给1分); 最后写一别再难相见。(直接表达对友人的不舍之情。)(1分),分析主旨型,吟笼莺 清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