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和國中美術班暑假花東寫生行程攜帶物品檢查表: 火車票(去程,火車票6歲以下免費,但無座位,可用健保卡證明年齡) 教師請帶教師證明文件、有志工榮譽證(縣政府發放)的家長請帶志工證,國立台灣史前文化博物館及卑南文化公園可以免費入場。 照相機(數位為佳,注意備用電池夠不夠) 水彩用具(水彩顏料、調色盤、水彩筆、水袋、抹布) 素描用具(B群鉛筆、橡皮擦、黑色簽字筆) 選帶(墨汁、毛筆、梅花盤)自己決定,可帶可不帶。 太陽眼鏡(如果有的話) 薄長袖上衣(防曬用) 盥洗用具(牙膏、牙刷、毛巾) 防曬乳液 遮陽帽子 健保卡 雨傘 速寫本 畫具 折疊椅 飲用水 換洗衣物 小背包 個人藥品 暈車藥 望遠鏡(如果有的話)6/30 星期六5:30集合6:00搭捷運到台北車站6:42自強號(1051次)9:46到花蓮9:5011:40往石梯港,中間在水璉休息站停約半小時,上廁所及拍照11:4012:40吃午餐(昕陽海鮮餐廳花連縣豐濱鄉石梯港港邊96號,03-878-1384,878-1396)12:4013:30參觀石梯港13:4514:45參觀八仙洞15:1517:45參觀三仙台,走步道,導覽員作導覽。18:3019:30吃晚餐(米苔目嫂平價海鮮,成功鎮光復路與中華路口,089-852635,0932801935)20:00夜宿”大統休閒旅館”(台東縣成功鎮石雨傘36-2號,089-871728)7/01 星期日7:00早餐8:00出發9:0011:00參觀小野柳(申請地質解說)12:0013:00午餐(吃便當,關山便當:089-222000)13:30l5:00參觀卑南文化公園展廳及考古現場導覽15:3016:30參觀國立台灣史前文化博物館噵覽員解說17:0018:00參觀關小黃山、月世界了解惡地地形18:30夜宿台東公教會館(台東市南京路19號,089-310-142)19:00晚餐(吃麥當勞327-333,327-348) 20:00逛台東市7/02 星期一6:006:30早餐7:00出發8:0010:30 關山親水公園騎腳踏車,了解公園中的生態保育,觀賞優美風景,拍照及速寫供畫畫用12:0013:00午餐(紅瓦屋 03-8704601,03-8703498)13:0016:00參觀馬太鞍生態園區生態導覽解說、了解原住民生活18:00到天祥(夜宿天祥青年活動中心-花蓮縣秀林鄉天祥路30號,03-869-1111)18:30晚餐7/03 星期二7:00早餐8:00出發8:208:50參觀燕子口9:109:40長春祠速寫及拍照10:0011:00參觀太魯閣遊客中心11:30參觀布洛灣遊憩區12:3013:30午餐(由天祥活動中心送便當)14:0017:00在九曲洞寫生17:30回到天祥夜宿天祥青年活動中心18:30 晚餐7/04 星期三7:00早餐7:30出發8:3011:30參觀宇宙樂園地震、颱風體驗11:3012:30午餐13:0014:30參觀柴魚博物館(03)823-610015:0016:30參觀石雕博物館(03-8227-121)17:00到花蓮車站17:40莒光號列車(吃火車便當)20:41回台北6/30石梯坪 (路過,不停留)石梯坪位在花蓮縣豐濱鄉石梯灣的南側尾端,海岸景觀非常精彩,清朝光緒年間,統領吳光亮率兵開路,在這裡看見沿岸岩盤突伸入海,長短不一,像一排排階梯,遂有此名。石梯坪整個區域是一個面積極大的海岸階地,海蝕地形十分發達,海蝕平台、隆起珊瑚礁、海蝕溝、海蝕崖等觸目皆是,尤其是壺穴景觀堪稱台灣第一。石梯坪海底蘊藏著豐富的珊瑚礁群和熱帶魚群棲息,潮間帶上與壺穴形成的潮池,生長著各式各樣的海藻、魚蝦、貝類等海洋生物,成為潛水及磯釣的絕佳場所。遊客在遊覽石梯坪前,可先到東管處設在此處的遊客服務中心,透過展示室的解說設施,瞭解此處的地質特色、動植物生態,再沿風景區的環狀步道實地觀察,或是登上17公尺高的單面山,不僅可飽覽石梯坪的地質景觀,太平洋的壯闊浩瀚景象也能盡入眼底。石梯坪露營區設備完善,可選擇在此夜宿,或是步月漫行、或是聽濤觀星,必能暫拋憂煩、洗滌塵俗。八仙洞來到台東縣長濱的樟原村,從遠處就可以看到在公路旁有一座巨大的岩石山塊。整座山高約 380公尺,在面臨太平洋的峭壁上有十幾個海水沖蝕而成的洞穴,當地阿美族人稱他為Loham,就是洞穴的意思。目前整個地區在東海岸風景特定區管理處成立後,已經規劃建立完整的步道系統。只可惜這重要的史前遺址洞穴,不知從何時開始就被人私自侵佔作為廟宇,還因為施工,讓遺址地層遭受無法復原的損害。考古學家現在都無法進行調查或發掘,只能從被挖出的土堆中,撿取被擾亂層位的遺物,這種情況令人扼腕。以下針對這些洞穴在步道中的相關位置,一一就其在考古學及地質、地形學上可顯示的意義,作導覽說明。1.水濂洞:海蝕洞穴形成與類型 這是一個呈直立形的洞穴,因為常有水從上方滴落,較不適於人居。我們可以清楚看到洞穴的外形,並瞭解其成因。根據地質學家的研究,八仙洞岩石是由海底火山噴發岩漿而堆積形成的火山集塊岩。後來因為地殼上昇,集塊岩慢慢浮出海面。冰河期來臨時,冰河的消漲引起海水面上下昇降,海岸線就不停的變動。當海面上昇速率與陸地上昇速率接近時,海岸有較長的時間處於相同的高度位置,海浪就在集塊岩上打出一成排的洞穴。洞穴生成的順序由高而低,越低的洞穴年代越年輕 。洞穴的形狀大致有兩種:一種是直立形,旅客最先到達的第一洞(靈岩洞)就屬於此形,這種洞穴是海水沿著岩層的節理面侵蝕而形成;另一種是呈橫向半圓形發展的洞穴,這種洞穴的前方常有一小塊平台,平台上有堆積物。八仙洞的價值是多方面的,在地質上表現出海水面和陸地間的相對運動,考據洞穴的生成年代,可以計算出海岸線相對的下降速率。在地形上則留下海水侵蝕作用的證據。在考古上由於遺址的發現,可以明瞭舊石器時代晚期以及新石器時代中期先民的文化與居住環境。2.第二洞(潮音洞):長濱文化的發現與發掘第二洞是出土長濱文化遺物最豐富的一處洞穴,目前遭人佔據作為廟宇,表土被剷除而為水泥掩蓋。長濱文化的代表性遺址是八仙洞遺址和新近發現的成功鎮信義里小馬洞穴遺址。此外恆春半島最南端的鵝鑾鼻第二遺址、龍坑遺址,也發現與長濱文化相近的舊石器時代文化。八仙洞遺址是台灣地區第一個發現的舊石器時代的遺址,也是台灣已知年代最古老的人類居住地。出土豐富的舊石器,包括單面砍伐器、石片器、各類形的小型尖器和骨針、骨尖器、骨魚鉤等日常工具與漁獵工具。另外並發現了火塘、魚骨等生活遺留物。在洞穴的舊石器時代文化層之上,經過一段長時間無人居住的空白地層之後,新石器時代晚期擁有農業技術,使用精緻磨製石器、紅陶器的人群,也選擇了這些洞穴作為他們的居所,在洞穴裡又留下一層新石器時代晚期的文化層。八仙洞遺址的年代,經碳十四測定至少開始於距今三萬年前左右,結束年代則在距今五千年前後。這個時代也稱為採食時代,人類依靠大自然提供的資源維生,採集野菜、狩獵、捕魚,聚落很小甚至是遊居狀態。第二洞的長濱文化層有上、下兩層,下層可能形成於更新世(距今164萬年前至1萬年前)的冰河期,上層的年代則大約在五千年到六千年之間。假若以現代學者所估計的陸昇速率來計算(每年約7.1 mm),六千三百年前的海水面時期,海水面比今天高45公尺,位置大約就在潮音洞上下兩個長濱文化層之間的上部海沙層。可見潮音洞在比較早的長濱文化人居住過後,一度又陸沈於海水中,直到海水再次退出洞穴不久,晚期的長濱文化人就來此居住。在這裡,潮音洞為我們記錄了東海岸地形的劇烈變化! 3.第三洞(永安洞)上方平台:海階、洞穴的對比與人類居住環境的選擇 第三洞也是考古學者曾經發掘過的洞穴,目前也有廟宇,洞外側是較平緩的堆積面。由這個地點南望可以清楚看到廣大的長濱海階群,部分海階與洞穴可以相互比對高度。洞穴中的地層很少受到自然與生物破壞,保存非常完整。八仙洞各洞穴的堆積物包括海相、半海相、陸相及文化層,可以明確說明自然環境的改變、文化的變遷和以往人類的生活。 因為洞穴中的堆積比較不會被破壞,容易保存一連串的地層,留下長期而完整的記錄(不像洞外的地層很容易為外力所毀而缺損),可以用來推斷同高度海階的形成時期,所以這些海蝕洞是研究地形學的重要指標。4.第六洞(乾元洞):更新世海水面升降運動與人類活動冰河期來臨時,大量海水變成冰雪而積存在陸地與南北極,引起海水面普遍的下降,常降到比現在海水面低一百多公尺,而台灣海峽現在的平均深度只有八十公尺,因此台灣與中國大陸毫無問題曾經是連成一片的;在台灣西部許多地點出土的劍齒象(Stegodon)、普通象(Elephas)、 野牛(Bibos)、犀牛(Rhinoceros)、古鹿(Cervus)等等哺乳類動物的骨骼化石,這些古老動物曾經出現在更新世,然而學者猜想,以打獵為生的舊石器人很可能也跟著這些野獸來到台灣。在八仙洞發掘過的洞穴中,第六洞乾元洞的地層堆積最完整,當時表土尚保存著,現在則被剷除鋪上地磚,同樣成為神壇了。主持發掘的宋文薰教授從這個洞穴的人類堆積中找到木炭作碳14定年,測得的年代至少在一萬五千年以上,而且可能早到三萬年前,這說明人類居住的時候是更新世的冰河期。同樣依照現代研究所得的陸昇速率每年7.1mm 來計算,三萬年前乾元洞比現在低201公尺,也就是在今天海水面下110公尺(目前乾元洞海拔約100公尺),但是在冰河期,它卻剛好在海邊呢!5.崑崙洞:人類活動、堆土所造成的堆層堆積 目前所知道的海蝕洞穴中,崑崙洞是海拔最高的一個洞穴,保留有完整的地層堆積,也發現了長濱文化的遺物,因此它的海拔比乾元洞高,年代應該比乾元洞早,所以我們可以將長濱文化的年代往後堆得更早。 事實上,人類活動,不論是日常生活、生業活動、建築等行為,都可能留下一些生活的痕跡或物質的遺留,這些跡象會因自然營力的堆積而造成地層,包含有文化遺留的就是文化層與自然推積層位形成的地層堆積相同,是研究地史與人類文化的無字天書。透過地質學者或考古學者的研究,可以說明過去的地史與人類活動的歷史。6.無名洞:未發掘洞穴與地層的保護與意義本洞為一個直立形的洞穴,外形完整。地層堆積本來也保存完整,內部未被現代人佔用,可惜目前上部約 2公尺左右已被剷除並鋪上水泥磚,實在很可惜。 由於八仙洞是一連串的海蝕洞,洞穴地層中保存著更新世晚期以來的自然地層與文化層,對於研究第四紀地史與文化人類史具有很重要的意義。由於這些證據的保存都依靠土壤予以保護,因此保護洞穴內外的土壤,就是保護這些知識,既然八仙洞地區已由內政部指定為一級古蹟,就應該依法予以保護。7.第一洞(靈岩洞):現代人對古代人的瞭解與觀念 這是八仙洞中最大的洞穴,由上下兩層洞穴組成。因為早被現代人佔用作為神壇,洞穴的原始堆積已不存。從這個洞穴的觀察與瞭解,我們可以知道,洞穴的堆積透過考古學、地質學以及其他古環境學科的共同研究,我們得以了解古代人的日常生活與周遭環境的變遷,從宏觀、縱時限的了解中,可以體認到人類演化的流程,和人類與土地、自然資源之間唇齒相依的關係。三仙台位於台東縣成功鎮東北方的三仙台,是由離岸小島和珊瑚礁海岸所構成,島上奇石分布,其中有三塊巨大的岩石,傳說八仙中的呂洞賓、李鐵拐、何仙姑曾登臨此島而得名。三仙台島的地質屬於都巒山集塊岩,原來是一處岬角,因海水侵蝕逐漸斷了岬角頸部,而成了離岸島。過去想參訪三仙台的遊客只能利用退潮時,涉水而過,民國76年,完成了八拱跨海步橋,波浪造型,宛如一條巨龍伏臥海上,銜接三仙台和本島,已成為東部海岸的著名地標。三仙台全島面積約22公頃,最高點海拔約77公尺。島的四周珊瑚礁環繞,由於強烈的風化和海蝕作用,讓島上除了仙劍峽、合歡洞等與三仙台故事有關的天然奇景外,並且散布著海蝕溝、壼穴、海蝕柱、海蝕凹壁等海蝕景觀,登島遊覽頗富尋幽訪勝之趣。生態景觀豐富的三仙台,因人為干擾少,島上處處可見林投、台灣海棗、白水木、濱刀豆等濱海植物,是研究海岸植物生態的重要據點,並被列為自然保護區。島的南端到基翬一帶海域,有美麗的珊瑚礁和熱帶魚群,是花東海岸線海底景觀最美的地方。小野柳 位於富岡漁港北方的小野柳,是東部海岸最南端的風景據點,因有許多綺麗的海蝕景觀,足以媲美北海岸的野柳,因而得名。從遊客服務中心往海邊的步道,沿線是遍生著白水木、林投、黃槿、海棗等精彩的海濱植物。海邊則是奇岩密佈的天然石雕公園。對於整個東部海岸的海岸景觀來說,小野柳是獨樹一格。這一帶的地層是由厚層砂岩及薄層頁岩交互沉積所形成,稱為砂頁岩互層,跟東部海岸其他地區的地質有很大差異,甚至在小野柳附近也找不到類似的岩層。所以從地質學來解釋,認為整個小野柳,基本上是一塊很大的外來岩塊。且從小野柳岩層中顛倒的沉積構造來分析,這塊外來岩塊在崩落的時候,還上下翻轉了180度。由於砂岩和頁岩的軟硬不同,在海水長期的侵蝕作用下,外貌上形成規則的起伏,岩層面的節理也出現非常清淅的幾何線條,所以來到小野柳,最主要的目的,就是欣賞這些奇特岩石的外形,以及它們的紋路構造。而天氣晴朗時,從小野柳可以看見18海哩外的綠島和海上捕魚的船隻,有時還能看見海鳥遨翔海天,構成一幅讓人心曠神怡的畫面。利吉惡地 小黃山地處卑南溪沿岸,地名頗具特色的利吉月世界,乃是位於卑南鄉的利吉村,為東台灣海岸山脈的最南端。根據地理學家的考據,卑南溪下游東側的特殊地形,是因菲律賓板塊和歐亞大陸板塊相互撞擊擠壓所致,在學名上稱之為利吉斷層。利吉月世界地表覆蓋結構鬆散泥岩及沙岩,受長期風化雨蝕的影響,表土流失,山勢崎嶇,寸草不生,有如月球表面般荒涼,才有此稱名。隔著卑南溪與利吉月世界相望的一大片石柱狀丘陵區,即是所謂的小黃山。這片為數壯觀的山林,是長年來經由風化與河水侵蝕所形成的柱狀丘陵山群,其外貌彷如中國知名的黃山景象,因此有小黃山之美稱。小黃山由於地處卑南溪河床旁的偏僻處,算是近年來才漸為人所知的景觀區,目前尚未遭人為破壞,保存情形尚佳。7/03九曲洞步道步道介紹九曲洞步道原本是中橫公路舊道,為抒解中橫公路交通及讓遊客便於欣賞峽谷景觀,維護遊客安全,太魯閣國家公園管理處擬定人車分道計畫。民國85年九曲洞隧道開通,讓車輛行駛隧道,原中橫路段則改成人行步道,使遊客能在沒有車輛的干擾下,悠閒地欣賞太魯閣峽谷景色。九曲洞隧道全長1220公尺,是中橫公路最長的隧道。全長二公里的九曲洞步道,是太魯閣峽谷最精華的路段,步道緊倚著高山深壑,向下俯瞰則是急湍的立霧溪水,兩岸山壁緊峙,鬼斧神工與險峻的地勢令人讚嘆震懾。除了峽谷之外,大理石岩壁上的斷層、節理、褶皺等地形,以及在峭壁上絕地逢生的岩生植物,都是值得觀察的重點。九曲洞步道路面寬闊平緩是一條大眾化的遊憩步道,和戶外地質教室。旅途探景第一站步道東口九曲洞步道東端的入口位於九曲洞隧道外側,遊客可在此下車步行,車輛則穿過隧道在隧道西口接應遊客,或是將車輛停放在東口的停車場,待走完步道後,再繼續以下的行程。第二站九曲蟠龍九曲洞步道中途山壁上所刻有梁寒超先生所提九曲蟠龍四個行書大字,此處正好位於兩隧道相接的透空處,透過臨溪的洞口可欣賞西側的峽谷景觀,向東則緊鄰峽谷最窄的一線天,初估一線天峽谷的寬度僅約十餘公尺,兩岸岩壁逼近,幾乎讓人有伸手可抵對岸的錯覺,而也正因這樣的地形,在此也可明顯感受到上升氣流的現象。九曲洞步道上除九曲蟠龍壁刻之外,另有黃杰將軍所題如腸之迴,如河之曲,人定勝天,開此其局。步道東口對岸則有幽谷煙聲四字。除九曲洞之外,中橫其他地點亦有許多壁刻題字,也是太魯閣峽谷的另一項人文特色。第三站鯉躍龍門(科蘭溪)九曲洞對岸有一條小溪注入立霧溪,陡急的溪水沖蝕大理石壁,在山壁上跳躍翻滾,而大理石山壁也被水切出一道彎曲而狹窄的峽谷,從外觀上看來,有一巨大的大理石佇立在一旁,狀似越過急流的鯉魚,因此有人將此地取名為鯉躍龍門。事實上這條小溪是科蘭溪,科蘭溪切過大理石壁,儼然已成為一個小型的太魯閣峽谷,從這裡可以看出太魯閣峽谷形成過程中的樣貌,若溪水長年不歇,在久遠的歲月之後,將形成另一個大理石峽谷。第四站步道西口步道西口位於九曲洞隧道西端出口處,其功能與步道東口一樣,是人車分道的起點,可在這裡棄車步行,欣賞峽谷壯麗的景色。從這裡開始走步道,一路緩下坡,走來會比從東洞口出發較輕鬆地質生態第四站地質介紹步道西口附近山壁有多條岩石裂縫向上延伸,這是斷層,斷層是地殼運動擠壓造成岩石斷裂錯動的地形。由於造山運動劇烈,因此斷層在太魯閣國家公園內都可以輕易發現。長春祠步道介紹長春祠是為紀念闢建中橫公路,不幸犧牲生命的築路人所建的。從中橫公路舊道長春橋頭循階而下即是長春祠步道,沿著山壁鑿出的小徑前行,長春祠就在不遠處。步道延伸到長春祠正後方,垂直的山壁開鑿出之字形陡急而上的階梯路面,雖然不難走,但走來有些辛苦,被稱為天梯。循天梯直上,先到達觀音洞、再經太魯閣樓和鐘樓均可遠眺,尤其登上鐘樓,居高臨下,俯瞰立霧溪曲折河道和峽谷,公路、車輛、遊人盡在腳下,景色很美。鐘樓是步道的最高點,由此開始是下坡,且林蔭鬱密,是最輕鬆的路段。不多久穿越過了吊橋,即可到達禪光寺,循禪光寺聯絡道路而下,可與公路相接。走長春祠步道,任意選擇從長春祠或禪光寺出發均可。景點簡介駛出中橫公路長春隧道西口,折轉南向的立霧溪谷峭崖邊階,建有紀念開闢中橫公路殉職人員的長春祠,祠旁溪溝長年流水成散瀑,公路局取名為長春瀑布,成為中橫公路具特殊意義的標。長春祠供奉著中橫公路興建工程殉職的212位榮民靈位,唐式風格建築依地勢嵌入山壁間,清新的泉水自山壁湧出,形成一道飛瀑。如同一幅秀麗的國畫圖像。周圍具環形步道,可飽覽峽谷及曲流風光,祠後有一石梯,高380階,可通往觀音洞,而祠下方的飛瀑,是由於河水不段的撞擊、掏挖坡腳,使邊坡呈平行的方式後退。一九八七年溪溝峭壁崩坍,落石擊毀祠旁涼亭,十年後才再度整建通置及亭閣,恢復入祠參觀。祠後峭壁闢有階道,循階上觀音洞、太魯閣樓、鐘樓、再過一吊橋可至禪光寺,俗稱為天堂步道。禪光寺側溪谷內呈葫蘆狀,而叫葫蘆谷。布洛灣景點簡介布洛灣台地是立霧溪下游的大型雙層河階,太魯閣語的意思是回音,這台地曾經是太魯閣族人聚居的部落,現今太魯國國家公園管理處在此成立管理站,並規劃成原住民特色的園區。布洛灣分上、下兩台地,高度相差30公尺,下台地海拔約370公尺,管理站設在這裡,提供遊客解說諮詢服務及遊憩訊息、放映多媒體節目;左側的太魯閣族工藝展示館,展示太魯閣族人織布、藤編技藝的精美作品,展示館二樓是販賣部。下台地可行至環流丘公園,俯瞰溪畔水壩,觀賞峽谷景致。上台地採委外方式經營,規劃為住宿及研習中心,有套房及和室通舖、會議中心及餐飲服務中心。從史前、太魯閣族到現代的人文發展,熱帶季風雨林生態環境、環流丘與河階地形,以及國家公園多年來著手培育廣植的原生種台灣百合、台東火刺木、雙花金絲桃、金花石蒜等,都是布洛灣台地值得深入瞭解的特色。地質簡介立霧溪歷經多次顯著的地形隆起運動,每次地殼隆起都會使河床高度提升,導致河流向下侵蝕作用加劇。此時河流的攻擊坡(外坡)所受的侵蝕力較大,舊河床較難留下;對岸堆積坡受到的侵蝕力較小,而能殘存下來。當河流繼續下切,殘留的舊河床相對提高,就形成了表面平坦的河階地形。這種作用持續下去,便可以造成好數層高度不等的河階地。河階地形是立霧溪流域最重要的地形景觀之一,聚落、果園、農場、風景區及遊憩區等等,都分布在各溪流的隆起河階上。部落歷史根據史籍及老人口述,大約200年前,中央山脈西側的太魯閣族人,因耕地和獵場不足,而遷移到立霧溪流域定居,當時有兩家族分別在布洛灣的上、下台地建立部落。但是在民國3年的太魯閣事件,和民國19年的霧社事件之後,日本統治者便誘迫他們遷移到現今的秀林鄉富士村和秀林村。原住民工藝織布和藤編是太魯閣族人最引以為傲的兩項手藝,織布是女性的工作,花紋有條紋、人字紋、方格紋、三角形紋和複雜的菱形為主,顏色則多為白色、紅色、黑色,圖案精緻美麗;藤編是男性的工作,以黃藤為材料,編成上山工作的背籃,盛裝物品的簍子、盤子等。燕子口步道介紹沿著中橫公路到達燕子口,立霧溪峽谷在此變得更狹窄了,從這裡向西延伸到慈母橋,是立霧溪峽谷最膾炙人口的一段。燕子口步道從燕子口到靳珩橋,途中可欣賞太魯閣峽谷、壺穴、湧泉、印地安酋長岩等景觀。而靳珩公園是為了紀念中橫公路開闢期間,不幸犧牲的靳珩段長所建,公園中有靳珩段長塑像、合流工程處殉職員工紀念碑、及小型商店,而商店外的觀景平台,則是欣賞印地安酋長岩最佳的位置。燕子口步道可說是一條兼具地形、生態與人文特色的步道。燕子口步道現有簡易的人車分道設施,惟路面狹窄,經常造成交通擁塞情況,因此太管處便在這個路段,新開鑿兩座隧道,及興建一座橋樑,讓車輛行駛隧道,舊公路則改成人行步道,工程完成後,步道可延伸到錐麗斷崖,讓遊客能在步道上自由欣賞峽谷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管理心理学在管理中的具体应用试题及答案
- 2025【经纪人公司与歌手签约合同范本】
- 2025办公楼租赁合同范本格式(标准版)
- 2025存量房买卖居间合同模板
- 社会责任感在市政中的体现试题及答案
- 2025家政服务公司雇佣合同范本
- 规范化写作与公文处理试题及答案
- 2025租房转让合同模板范文
- 2025建筑材料商品砼供销合同模板
- 行政管理中的权责清晰原则试题及答案
- 运动员健康证明表
- 语文考试作文格子纸-word文档
- 家庭护工合同范本
- 手表买卖合同协议书
- 2023门面装修合同范本
- 《错误是最好的成长机会》主题班会课课件
- 直接作业环节的“7+1”安全管理制度课件
- 烟花爆竹行业特种作业人员安全管理培训
- 婴幼儿体格测量胸围的测量
- 幼儿园故事课件:《胸有成竹》
- 锂离子电池内阻的影响因素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