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阳城市自然地理概况.doc_第1页
衡阳城市自然地理概况.doc_第2页
衡阳城市自然地理概况.doc_第3页
衡阳城市自然地理概况.doc_第4页
衡阳城市自然地理概况.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衡阳城市自然地理概况1.1.1衡阳市城区地理位置、流域范围保护区所在地为衡阳市城区,即衡阳盆地中心,地处东经1123140-1124208,北纬264630-265540之间,面积543平方公里,湘江自南向北呈S型贯穿市区,在城区以北汇蒸水和耒水两条一级支流,流域地势西南高、东北低。地质地貌湘江流域地质状况基本上与新华夏系构造一致,湘江衡阳城区段全长约47公里,处于衡阳盆地中心,地形较为开阔平坦,海拨标高100-130米,河床最低海拨标高87米,地质结构属NE向华厦结构,区内岩层状平缓,倾角为5-15白垩系和第三系红层,基岩含较丰富的裂隙水,地貌主要特征是:河流两岸多冲积平原和二、三级阶地,浑园平顶的低丘分布其间。气象湘江流域属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衡阳盆地大陆度较高,呈现大陆性气候,热量充足,降雨量较多,春夏多雨,秋冬干燥,冬寒夏热,四季分明。据市气象台统计:2001年-2005年,城区年平均气温为18.5-20.2,年平均日照时数为1484.7-1723.1小时,年平均降雨量为1005.1-1836.2毫米,见表2-1-1。表1-1-1 衡阳市城区5年气象资料统计数据表年 度年平均气温()年平均日照(小时)年平均降雨量(mm)200118.51484.71239.5200218.61472.61836.2200318.71723.11005.1200420.21675.31391.2200519.51590.01301.55年平均19.11589.113540.7衡阳地区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平均气压1003.2帕,冬季盛行偏北风,夏季盛行偏南风,全年盛行东北风,频率11.25%。五年平均风向玫瑰图见图2-1-1,区域历年平均风速2.0m/s,最大风速25m/s。图1-1-1 2001-2005年平均风向频率图水文湘江衡阳城区水位在2000年6月距水源保护区约60公里的下游大源渡水利航电枢纽工程建成前后变化情况见表2-1-2。湘江河水常表1-1-2 湘江衡阳段水文情况统计表评价项目建成前建成后平均流量(m3/s)13601320最大流量(m3/s)181002780最小流量(m3/s)30498平均水位(m)47.8651.54最大水深(m)8.2016.54最小水深(m)1.035.0平均水深(m)3.587.12平均流速(m/s)0.870.31平均河宽(m)414.5592平均水面比降(万分之一)1.240.01年平均水温(0C)19.520.8年温暖,元月水温7-8,八月水温27-30,冬季无结冰现象,年平均含沙量0.1020.173公升/立方米,河水主要靠雨水供给,因而由地下水溶解而来的矿物离子含量不高,矿化度较低,属弱矿化水。据九十年代中期的调查监测结果表明,湘江城区段年平均离子总量为100-200mg/L,河水水质属中性,pH值7.0-7.5之间,年平均总硬度1.6毫克当量/升,河水硬度小,属软水。2005年的监测结果表明,湘江城区段年平均离子总量与九十年代中期相比,基本无变化,但水质略偏碱性,PH值在7.77-8.15之间变化。土壤、植被及矿产资源湘江河段周围的土壤主要有三种类型,一是陆相碎屑化学沉积壤,分布在白沙洲和江东地段,土质较好,植被发育,是稻田蔬菜和水果(葡萄)产区。二是河流相沉积壤,主要分布在城区和近郊,土质较好,是蔬菜生产基地。三是风化次生壤,主要分布在远郊和河流二、三级阶地,偏碱性,植被不太发育,以灌木和野草为主,大部为荒地。城区植被以公园、河岸与道路绿化为主,人均绿地面积8平方米。水资源丰富,湘江衡阳城区段年平均流量204亿立方米,流域面积26.82平方公里,湖泊总面积0.5平方公里,水量丰富,常年不断流,是衡阳市城区工农业生产和居民生活饮用水最主要水源。矿产资源:珠晖区茶山坳地下的盐矿、石膏、芒硝极为丰富,探明的储量盐33亿吨,石膏71.3亿吨,芒硝103.9亿吨。盐及其他资源还可开采几十年,盐的开采与加工及其盐卤工业是衡阳的支柱产业之一。1.1.2 常宁市常宁市地处衡阳盆地南缘与南岭北向余脉交接地带,湘江中游南岸。面积2055.4平方公里,总人口83.19万人,辖23个乡镇。境内物产资源丰富,是湖南省粮食、茶油、牲猪、鲜鱼、木材、茶叶的重要产区,水果、蔬菜生产均有较好基础,并且是湖南省矿产资源重点县(市)之一,是有名的“有色金属之乡”。现已探明的矿种有金、银、铜、铁、锡、铅、锌、锰、煤、硫铁、高岭土、硼矿石、硅灰石、稀有金属等35种,其中具有开采价值的达29种。铅、锌储量居全国之首;砂锡储藏量居全国第二;硼矿石、硅灰石储量居华南第一;黄金储量占湖南储量的一半;高岭土储量达4亿吨以上。西南环山,东北濒水。境内丘陵起伏,河谷纵横,地势南高北低。全市土地总面积2055.4平方公里,总人口83.19万人,辖23个乡镇、704个村、5个居委会、7988个村(居)民小组。境内物产资源丰富,是湖南省粮食、茶油、牲猪、鲜鱼、木材、茶叶的重要产区,水果、蔬菜生产均有较好基础,并且是湖南省矿产资源重点县(市)之一,是有名的“有色金属之乡”。现已探明的矿种有金、银、铜、铁、锡、铅、锌、锰、煤、硫铁、高岭土、硼矿石、硅灰石、稀有金属等35种,其中具有开采价值的达29种。铅、锌储量居全国之首;砂锡储藏量居全国第二;硼矿石、硅灰石储量居华南第一;黄金储量占湖南储量的一半;高岭土储量达4亿吨以上。洋泉水库位于洋泉镇,该镇总面积36360公顷,以山地为主,土壤为红壤。耕地面积2725公顷。洋泉水库水面4590亩。该镇雨量充沛,多年平均降水量在1700毫米以上。多年平均气温18.0 1.1.3 耒阳市耒水发源于桂东县北与江西省交界之处的万洋山,流经桂东、汝城、资兴、郴县、永兴之后,从耒阳市东南角黄市镇大河滩入境,至北端永济乡花园口出境,再经衡南县至衡阳市耒河口注入湘江。全长453公里,耒阳境内长122.2公里。河面平均宽度300米,河床平均坡降为0.27。耒水全流域面积11783平方公里,耒阳市占1975.3平方公里,为全流域的16.7%。多年平均流量为258立方米/秒。耒水在耒阳境内共接纳大小支流54条,其中东部35条,南部9条,中、北部10条,水系呈不对称的树枝状分布。其主要支流有淝江、浔江、马水、小水4条。耒水在众多支流的汇合下,水量充沛,年径流总量达73.529亿立方米,有利灌溉、发电和通航。饮用水源保护区划定在耒中电站库区(蓄水区域),座落位置在灶市办事处零洲村一组,中心经度112500024E,中心纬度2622304N。1.1.4祁东县红旗、石门和曹口堰三个水库均位于祁东县洪桥镇,红旗和石门水库主要负责为老城区供水,曹口堰水库解决新城区的供水问题。曹口堰水库饮用水水源保护区位于祁东县县城西面6公里,该区域属丘陵山区,为石灰岩地质,亚热带大陆性气候,祁东气候温和四季分明,作物生长期长,年平均降雨量1436.1毫米,库区四周围山林,有马尾松林、杉木林、灌丛、草丛及少量农作物植被,生态系统较为稳定,生态环境质量良好。祁东地下矿藏有铁、铅、锌、煤、大理石、石灰石、重晶石、硫磺等 22 种,以铁、铅、锌和人理石、石灰石的储藏量最大。清水塘的铅锌矿已有 300 余年的开采史;七宝山、井子冲的烟煤发热最高;何家冲的磁铁矿和赤铁矿的储藏量大,具有开采价值;洪桥、白地市的石灰石质地好,均已开采;双桥的大理石美观坚固,颇受建筑者青睐。1.1.5衡南县衡南县县城饮用水水源地位于新县城云集镇,该镇在衡阳市南端,东临耒水,与茶市镇、泉溪镇隔河相望,北与衡阳市郊毗邻,西与松江乡、车江镇接壤,南连向阳镇,全镇土地面积101.8平方公里,境内湘江、耒水四季通航,京广铁路、107国道穿境而过,水陆交通比较方便。总体规划县城面积12平方公里,横跨湘江两岸,城市建设主要在河西展开,主要发展方向为西面和南面,河西地势平坦、开阔、三面环水,现为农业用地,自然环境良好,用地主要由林地、果园、耕地及少量农村居民点构成,最高点标高73米,最低点58.4米。河东区主要为低山丘陵地形,107国道、京广铁路傍右侧通过,最高点标高114.8米,最低点标高60米,一般地面标高7080米。该镇绿化率达26%,年降雨量1218.9毫米,管网覆盖率达70%。1.1.6 衡阳县衡阳县县城饮用水水源地位于该县城关镇西渡镇,该镇属丘陵地形,占地面积12平方公里,2001-2005年5年年均降雨量为1317.2毫米,最大年降雨量出现在2002年,达1623.3毫米,最小为2003年,达1005.1毫米,城区管网覆盖率达80%。水源地来水河流为蒸水,古名承水,又名草河,湘江一级支流,发源于邵东县雁鹅圳的丛山之中,流经衡阳县、衡南县,于衡阳市石彭咀汇入湘江,全长194公里,流域面积3470平方公里,沿途接纳岁河、柿竹水、岳沙河、演陂水、武水、青化水等二级支流。属山溪型河流,夏汛冬涸,易涨易落,原可季节性通航,1970年因建坝多处而断航。蒸水历年最大流量312m3/s,最小流量为0.782 m3/s,平均流量为45.83 m3/s,丰水期为每年4-7月,枯水期为当年12月-次年2月,年平均水位59.31m,年平均水温18.5,最高水温38.8,最低水温0.0。该县资源较丰富,已探明的有20多种,现开采利用的有瓷泥、陶土、烟煤、铅、锌、矿泉水、石灰石、重晶石、钠长石、花岗石、黄金等,界牌瓷泥以纯白无杂、含铝量高著称于世,被称为“衡阳土”。饮用水源附近无探明的矿产资源。1.1.7 衡山县衡山县县城饮用水水源地位于该县城关镇开云镇,该县在湖南省中部偏东,湘江中游,因南岳衡山得名。地处东经112o27-112o57,北纬26o58-27o28之间,北界湘潭、湘乡,西南与衡阳县接壤,西北与双峰县毗邻,东隔湘江与衡东相望,南与衡南相接,中部的北、东、南三面环绕南岳区。南北纵长54.5公里,东西横跨48公里,总面积934平方公里,占湖南省总面积的0.46%。县境地形内高外低,将祝融峰围在中间,地势向西北、东南逐渐降低,形成两个倾斜面。以山、丘、岗为主,兼有河溪、平原,其地貌组合具有带状阶梯式分布特点,全县山地约占11.4%,丘陵约 占42.3%,岗地约占24.8%,平原约占21.5%。衡山县资源丰富,金属矿产以有色金属分布较普遍。已知矿种有铅、锌、钨、金、铜、锡、锑、钽、锗、铀等;黑色金属矿有铁、锰。已开采有的福田铅锌矿、岭坡铅锌矿和长江金矿、锰矿等处。衡山县非金属矿产资源丰富,矿种较多,贮量大,堪称“非金属之乡”。已知矿种有花岗石、钠长石、钾长石、高岭土、青石膏、白云母、石英砂、紫砂陶、石灰石、煤等。年降雨量1180毫米/年,城镇绿化率达15%,管网覆盖率达70%。1.1.8 衡东县衡东县位于湖南省东部偏南,座落于湘江中游的衡阳盆地和醴攸盆地之间,东临攸县,西接衡山,南频衡南,北接株州。全县所辖面积1926平方公里,耕地面积50万亩,总人口70.02万,其中农业人口62.01万,非农业人口8.01万,辖13镇11乡,561个村,25个居委会。地形以丘陵为主,湘江、洣水穿境而过,属亚热带季风温润气候,全年平均气温17.7,年降水量为800毫米以上,雨水管网覆盖率达70%。衡东县具有丰实的矿产资源和浓郁地方特色的文化资源,现已探明的矿产资源30多种。1.1.9 南岳区 地理位置 南岳地处湖南省中部偏东南,为衡阳市特别行政区,区域南距衡阳市区50公里,东距衡山县城15公里,至衡东县城44公里,西至邵阳市区170公里,北至湘潭市区94公里,至长沙市区136公里,107国道从南岳区南部穿过,由衡阳、衡山经京广铁路可通往全国各地,交通便利,除西南部与衡阳县界牌镇毗连外,东、南、北依次与衡山县福田铺、沙泉、师古、店门、马迹、东湖、望峰、岭坡8个乡镇接壤,地理坐标为北纬27122740,东经1124511250。兴隆水库拟建于南岳镇兴隆村,距南岳镇2.8km,距107国道1.9km,交通方便。大禾田水库位于祝融峰南侧,坝址座落在南岳镇岳东村,南岳城区以北2.5km,距107国道直线距离1.1km,是一座以供水为主,兼顾灌溉、防洪等综合利用的小一型水利工程。 地形、地貌、地质 南岳区地势中高周低,从中部向东向西,地势呈现由高到低的变化,且有多级平面,层状结构明显,南岳山区属低中山剥蚀结构,山区地形坡度一般在3035度,最陡可达4060度,地貌上为奇峰峡谷,海拔标高1001290米,最高峰为祝融峰,南岳山体东西两侧都有断层存在,山体两侧存在的平行山脊,山脊两端的三角面各断面岩层上狭隘深刻的V谷等,都是断层地貌的表现,由于受气候的影响,区内降水丰富,水流对地表冲刷能力强,从而使地表破碎,沟谷众多,河网冲沟密度达2.5公里/平方公里。南岳风景区内独特的地形地貌,包括44座山峰,50余条溪流均属于规划的资源保护目标,南岳区山体以花岗岩和砂页岩为主。兴隆水库位于南岳山祝融峰南侧,建于被侵蚀剥蚀冲刷形成的树枝状小冲沟。在工程区段,该沟自西向东,两侧山体亦呈东西向展布,较为雄厚陡峻。山坡坡度多在20度以上。冲沟坡降近10%,底宽一般50米,其中水溪最大宽度15米左右,呈V字河谷,水深一般浅于0.5米,因冲沟源头极短,未见有冲积堆积地貌。区域地震活动非常弱,地震基本烈度小于6度。 气象、气候 南岳区属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区,四季分明,气候温和,光热充足,春夏之间雨量集中,秋季多旱,无霜期长。山上、山中、山下气候变化较大。山上(海拔831米广济寺地段):历年平均温度为11.2,年平均降雨量为2153.4mm,最高气温32.4,最低气温-16.8,相结湿度90%。山中(山麓桃源林场):历年平均温度为14.0,年平均降雨量为2000.0mm,最高气温35.0,最低气温-10.0,相对湿度84%。山下(南岳镇):历年平均温度为17.5,年平均降雨量为1439.1mm,最高气温40.0,最低气温-8.9,相对湿度80%。年日照时间13101663.5小时,无霜期280295天。夏季盛行偏南风,冬季盛行偏北风,全年主导风向为北风。 水文 南岳境内水系属湘江流域。发源于南岳山中的溪流有50余条,呈放射状向四周分流,各溪流最后汇入湘江。流经南岳的大小河流有16条,其中湘江一级支流2条,二级支流4条,三级支流10条,地表径流量大,多年平均径流深度363.5mm,整体而言水资源丰富,但季节性强,多集中于上半年。南岳区水源主要来自南岳衡山系中渗水或地表水,在半山亭以上,无固定水流,仅为山洼山凹中渗出水或地表水,并均进入半山下梯级农田作灌溉用水。在山脚有一条山溪,溪水终年不断,其流量随季节的变化而变化。在南岳山山口处,蓄有一水库华严湖水库,溪水即为水库水源。华严湖水库有效容积27.7万m3,原来是南岳区自来水厂水源地,现为南岳区自来水厂备用水源地。兴隆水库依托水源为湘江一级支流龙荫港源头的兴隆溪。该溪水源充足,坝址控制集水面积10.092km,多年平均来水量1134.99104m3,多年平均流量0.36m3/S。衡山山体矽化破碎带从龙潭冲马鞍山至福田,仅有一个断层经过龙冈,红旗村,山区地下水主要是缝隙水和土壤渗透水,由于岩体完整,沿途浅薄,地下水资源贫乏。 土壤 、植被、生物多样性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