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秋九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第23课捕蛇者说教案语文版.docx_第1页
2016秋九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第23课捕蛇者说教案语文版.docx_第2页
2016秋九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第23课捕蛇者说教案语文版.docx_第3页
2016秋九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第23课捕蛇者说教案语文版.docx_第4页
2016秋九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第23课捕蛇者说教案语文版.docx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捕蛇者说教学方法要点:基本的教法是读读讲讲,将疏通文意和诵读练习结合起来进行,读一段讲一段,争取使学生在课上成诵或基本成诵。要点如下:1.着重解释实词,将实词视为理解句意的基点。不仅要使学生了解词义,还要使他们懂得一些解词的方法,要渗进一点训诂常识。大部分语句让学生在反复诵读中自行领悟,只讲个别难句,而且只述其大意,不作“对号入座”式的硬译,也不搞烦琐的语法分析。2.讲文章的理路。除划分结构层次而外,还要讲讲大小层次之间的关系,要探究作者行文的用心,以促进学生的领悟,加快记诵的速度。3.学生的诵读练习必须自始至终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教师要用领读方式使学生感知文句的抑扬顿挫,要指导学生利用虚词辨析文句的语气,要善于发现学生记诵中存在的问题并指出解决的方法。4.在整个教读过程中贯彻“动之以情”的原则。教师应作表情朗读,在其他教学环节中也应尽可能地引发学生在感情上跟作者共鸣。动情,也是促进学生领悟的一个重要因素。5.抓紧预习。除试读课文、看注释而外,还要让学生动动手,把生僻词语划出来或摘抄若干词、语、句。教学设想:拟用三课时(共135分钟)教读,大致分配如下:诵读练习(包括教师范读和领读)用70分钟;教师讲解和启发提问(包括学生作答)用50分钟;完成课文后面的练习用15分钟。教学过程:一 关于整体感知。这是诵读练习的准备,目的是激发学生学习这篇课文的愿望。步骤如下:1.导入本课。让学生背诵小学时读过的柳宗元的短诗江雪。启发学生了解:“千山”两句写环境的冷峭;“孤舟”两句写渔翁的孤高性格。这首诗是柳宗元贬居永州时期写的,是捕蛇者说的同期作。(板书课题)2.简述柳宗元被贬经过。唐顺宗永贞元年(805),任用王叔文、王伾推行新政,柳宗元任礼部员外郎;仅七个月,保守派就迫使顺宗退位,拥立他的长子李纯(即唐宪宗)为帝。王叔文被杀,王伾在贬所病死。柳宗元被贬为永州司马其实是处于被看管地位,毫无权力可言。“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也正是他这个时期政治环境的写照。提问:(1)课文中有两处明显地反映了作者政治上无权的状况,请找出来。(“余将告于莅事者则何如”“故为之说,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2)从这两句话你看出了什么?(在恶劣的政治环境中依然关心人民疾苦,敢于为民请命,这正是“寒江独钓”的精神。)学习这篇课文,首先要注意这一点。3.教师有表情地朗读全文。4.提示体裁特点和全篇要旨。先跟旧课文(马说黄生借书说)作比较,使学生了解:“说”这种议论体裁跟纯议论文不同,形式多样而写法灵活;这篇“说”尤其特殊,大部分是叙事,只有末段是议论,但叙事是为议论张本,故末段为全文核心。提问:(1)末段中哪一句是作者立论的根据?(“孔子曰:苛政猛于虎也。”)(2)此话出处注释已说过,现在请看它的原文(见“附录”),说说课文里有哪些话是受了它的启发?(“吾祖死于是几死者数矣”“孰知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乎”)二 诵读第一段1.齐读一遍后解释下列词语:御蛇已咬人,就不是拿棍子来抵挡的事了,而是要找药来治,“御”当引申为治愈。“无御之者”即无药可救,必死无疑。上文说草木“尽死”,这里换一个说法,避免重复。腊原作“昔()”,“月”旁是后来加的。“昔”的上部是肉的纹理,下部是“日”,意思是将肉放在太阳下面晒干。已尽止。在本句中有病根尽除义,故得引申为治愈。其二即两条蛇,这是古人的习惯说法。(不宜作语法分析,说成“蛇之二”,学生更难懂。)租入这是古代特殊用语。入,入官仓。租入,应向政府缴纳的租税,简言之,就是租税。2.齐读一遍归纳段意并划分层次(先说蛇;次说捕蛇)。3.领读和诵读指导(同步进行)。前一层用说明语气读。第一大句:首句提挈全段,须读得平缓;“黑质”句说蛇的外形特征,可稍重;以下分说蛇对草木和人的危害,这是本句重点,应读得更重些。句中“而”“以”,都表示并列关系,宜轻轻带过。第二大句:因前句说“害”,此句转而说“利”(有治恶疾功能),故用“然”开头,“然”要重读,且有延长音;“腊之”和“以为”之间有极短停顿。“已”也要重读,以下分举疾名,用平调读。这两大句要读出对比色调。后一层用叙事语气读。“其始”,有提顿语气,以下三小句宜缓缓读来,至“捕之者”作一顿;“当其租入”要重读(这是要害),读后宜作稍长停顿(有设置悬念作用);然后用出乎意外的语调读“永之人”一句蛇有剧毒,人们本当畏葸不前,而结果竟是“争奔走焉”!此中有作者无穷感慨。“争”要重读。4.学生练习背诵,至少读三遍,能背出一大半即可。5.提问:这段文字无论说明或记叙,都很平实,但作者用意很深,说说你的体会。(这是一道开放性的题,内容、写法都可涉及,主要之点是已含“赋敛之毒有甚是蛇”之意)三 诵读第二、三段这两段跟第四段合为本文主体部分,原不可分,因篇幅过长,姑作两部分教读。1.齐读(分两组,各读一段)后解释词语:专其利与今语“专利”。专,独占、独得。嗣“”表义,“司”表声。本义是诸侯继位,“口”象征国土,“”即“册”,像史官所读文件。引申为继承。戚本义是斧(如“舜舞干戚而有苗平”)。引申为促迫(通“蹙”)。再引申为忧(如“休戚与共”),本句即用此义。又,由“促迫”还可引申出相近、相亲之义(如“寡助之至,亲戚畔之”)。莅事到官视(管理)事。莅,临、到。2.领读和诵读指导这两段写作者和蒋氏的对话,文字不多而波澜横生,要使学生感知这一点,须将重点放在感情分析上并兼及理路。“专其利三世矣”不是艳羡之辞,它承上文“争奔走”一语而来,是背面敷粉的写法蒋氏能“专其利”,则可知其他捕蛇者必死于蛇无疑。其中蕴含着作者巨大的隐痛。“矣”,要用深沉的调子读。又,“三世”伏下句祖、父、身三代人命运,要读得清晰。蒋氏答语表明,所谓“利”是三代人用生命换来的,哀痛极深,要读得低沉。“矣”,有“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之叹。又,此句伏下段“与居者”诸句,理路分明。作者的劝慰之辞要读得平缓。他有解民于倒悬之志,而又无权实现,这种矛盾心情表现在“悲”“且”二字之中,“悲”要重读,“且”可轻读,且有余声。“乎”,猜测语气,轻读。“更若役,复若赋”二语引出下文蒋氏自陈心曲,要读得清晰而又缓慢。“则如何”,用征询对方意见的语调读。又,“悲”伏结尾“愈悲”。3.学生诵读练习(至少三遍)。说明以上三段课本只要求熟读,教师不作背诵检查,但可以提倡学生自查或互查。四 诵读第四段1.齐读一遍后解释下列词、语、句:则吾斯役,未若之甚也“则”,这里可以视为“则吾语汝(那我就告诉你吧)”的省文。“未若之甚”,不如那样严重。全句意思是,恢复缴租的不幸远远超过了捕蛇。向,则这种句式用来表示对过去的事情作假定。顿踣顿,以头叩地。踣,即“仆”,向前仆地。往往古义是“处处”。陈涉世家:“旦日,卒中往往语。”与吾居十二年者,今其室十无四五焉不少老师认为此句有语病,因户口逐年减少,许多人与蒋氏为邻不足12年。其实作者意思是12年来户口减少了十分之五六。读文言文有时不可死抠字面意思,要善于会意。隳突“隳”是后起字,原作“墮()”,毁城之义,引申为破坏。突,从“穴”“犬”,本义是狗从穴中突然跑出,引申为奔突。此语十分形象地刻画了悍吏骚扰村民的情形。弛本义是“弓解弦”,与“张”相对。引申为松弛、轻松。齿“止”是声符,下像口中牙齿排列形状。牛马等每年长一齿,“齿”得引申为年龄。“以尽吾齿”中的“齿”,再引申为天年。2.启发学生了解本段理路:这是蒋氏对作者“更役”“复赋”这一建议所作的答复。纲领是“吾斯役之不幸,未若复吾赋不幸之甚也”这一句,意即役不可更,赋不可复。以下分两层说明理由:前一层概述60年来乡邻在重赋压迫下的悲惨遭遇,说明复赋的结果必将是“非死则徙”,而捕蛇还可以“独存”;后一层叙述悍吏来乡骚扰的情形,说明复赋则居“不得宁”,而捕蛇则安。结末重申不敢怨恨此役之意。3.领读和诵读指导本段共269字,背诵练习宜分层进行,最后连贯背诵全段。“大戚”回应上文“貌若甚戚”,可见蒋氏畏赋有甚于蛇,应重读。“哀而生之”一句形式上是询问,实际是恳求,“乎”当用升调读。“则吾斯役”两句统摄全段,要慢读,用哀告语气,有字字血泪之意,“复吾赋”三字要重读。读后应作稍长停顿。前一层:“向吾”一句为本层提挈语,也要慢读。“病矣”之“矣”,含无穷感慨,当有余音;“六十岁矣”之“矣”,表陈述语气,可轻读。以下两大句极言赋敛之毒,为本层主意所在,前一大句当用描摹语调读,脑子里要有哀鸿遍野的“视象”,有沉痛感;后一大句回应上文“专其利三世”,说60年来村中人口锐减的情况,可用平调读,但要有世事沧桑之感。读后作稍长停顿,再出下句,并突出“死”“徙”二字;“耳”要轻读,有余声,表限制语气,犹言只有这两种出路,别无选择,更为沉痛。末句“而吾以捕蛇独存”,内容与上文有对比色调,但所表达的却是蒋氏“存者且偷生”的感情,要读得委婉些。后一层:第一、二两大句皆当用描摹语调读,要有对比色调:前句紧迫,后句从容。“谨食之”以下两大句系补叙,用平调读。然后转入解释,故用“盖”字领出:“盖”犹今语“其实”;“一岁之犯死者二焉”回应开头“岁赋其二”,要读得清晰;“熙熙而乐”不是真乐,要读出聊以自慰之情;“岂若”一句要读得声泪俱下,“旦旦有是”要重读,“哉”有强烈感叹意味,读后有稍长停顿。“今虽”以下三小句是本段结束语,哀而不伤,但“迫偷生”之情味更浓;“安敢毒”一句回应上文作者之问,宜读得轻缓,使有余韵。4.学生练习背诵.5.教师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