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等职业学生思想道德现状调查及对策研究 吉林省桦甸市第一职业高中 董义琨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问题,教育部日前制定颁发了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大纲,进一步明确了中等职业学校的基本任务和指导思想。中等职业学生是我国未成年人中不可忽视的一部分,随着社会文化环境的多元化,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也日益复杂。如何针对中等职业学生的特点,采取切合实际的方法进行思想道德建设,是摆在我们职业教育工作面前的一项重要任务。一、 中等职业学生思想道德现状为考察、分析当前中等职业学生思想道德现状,最近我们对04届新生做了问卷调查,其中部分调查结果颇反映一些问题。摘录如下:1。你认为人世界最起作用的是什么?回答“精神”的占有%,是“知识”的占56%,同是还有14%回答的是“金钱”;2、你的理想是什么?答“没想过”的占据22%,回答“百万富翁”的占40%;3、你觉得人应该怎样活着?有70%回答“为他人活着”,认为应该“显富达贵”、“光宗耀祖”的占25%;4、你最崇拜的人是谁?回答“歌星、影星”的占30%,选择“自己”的占40%;5、当你看到有人从偷钱包,你会怎么做?在回答68%的学生选择“装没看见”,13%的选择“尽快走开”,12%的选择“找警察阻止”,只有7%的同学选择“率先阻止”。从以上调查可以看出:一是现在的青少年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的主流是趋向积极的,但也明显地让人感到他们心态的多层面,拜金主义理想观、享乐主义人生观、利己主义的世界观在学生的日常行为中时有表现。二是思想道德意识滑坡,明辨是非能力差,缺乏维持社会秩序的责任感,人格精神呈双重性,观点与行为不一致。究竟什么原因造成中等职业学生思想道德这种状况,我认为有以下三点:(一)社会原因。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多渠道的传播如电脑、电视、音像、书刊日益普及到各家庭,使青少年耳闻目睹了许多纷繁复杂、光怪陆离的不良社会现象,从而思想受到腐蚀,心灵受到污染。除此之外,残酷的升学竞争,因此产生的痛苦失望、自卑严重地摧残着他们的身心健康,导致其人性的扭曲,人格堕落,甚至犯罪。(二) 家庭原因。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家长既是学生成长的第一任老师,也是学生成长永恒的老师。家长的一言一行,严重影响着孩子的健康成长。据了解,中等职业学生的家长,大部分是厂矿企业落聘的下岗人员,时代的遭遇使他们对社会情绪极大,严重影响孩子社会现状的不满。由于家长为生活所迫,下岗后不得不去做些小生意,对金钱的追求不得不时常流露出来。这就形成了学生对金钱的崇拜,对个得失的计较。其次,现在的家庭大部分是独生子女,家长对孩子过分的娇惯和放纵,造成了孩子的过分“自私”,形成“利己主义”倾向。(三) 学校原因。学校是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主阵地。但目前就我们学校而言,德育工作还主要是传统的“灌输型教育”,基本上是按照老师讲,学生听,教师定规律,学生守规矩;教师定标准,学生对照标准的模式进行。学生缺乏自己的道德信念评定标准和自律意识。其次,学校德育教育存在着严重的形式主义倾向,对学生的思想道德缺乏深入的研究和思考,对德育的关注只注重学校组织了哪些课外活动,班主任和学生谈了几次话,学生是不是循规蹈矩等等。一 中等职业学校思想道德现状对策研究(一) 德育教育要体现社会性和针对性 所谓社会性就是要以社会现实和真实生活来教育学生,使思想道德教育更贴近社会实际,贴近学生生活,贴近青少年学生成长的需要。当前重点是要解决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条件下出现的种种负面影响。德育的目的是服务于社会,社会是道德生长最肥沃的土壤,只有经历了百味人生,经历了真实的社会生活,才是完整的人生。因此,德育必须大力加强社会实践和社区公益活动,参加生产劳动实践,使学生在各种活动中学会辨别真、善、美与假、恶、丑,学会处理人与集体、社会与国家的关系,逐步养成诚实守信,热爱劳动,乐于助人、勤俭节约等良好的道德品质。德育的针对性就是要针对青少年的心理特征,不同禀性、不同言谈举止、不同的兴趣爱好、不同的家庭背景、不同的成长环境,从他们的思想实际出发,深入浅出,循序渐进,多用生动典型的事例,喜闻乐见的形式,采用参与讨论的方法,以此培养与市场经济相适应质量、效益、民主、平等法规信念,使学生具有竞争、拼搏、开放、创新意识,以增强德育的渗透力,达到最佳教育目的。(二)加强师德建设,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教师的言传身教、道德素质是青少年道德形成的主要原因。“学高为师,德高为范。”在学生心目中,教师是智慧的象征,人格化身。教师的学问与德行时时刻刻都要影响着学生。所以,要想搞好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首选要加强教师队伍的建设。教师要时刻以马克思主、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指导,热爱党、热爱社会主义祖国、忠诚于党的教育事业,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只有教师努力形成健康、美好、真诚、光明的人格,德才兼备、言与行统一,才能使学生形成高尚的道德情感。(三)创设育人环境、形成德育氛围在学生的德育教育中,环境的影响也是至关重要的。良好的社会环境能净化人的心灵,陶冶人的情操,激发人奋发向上的热情,使人树立公德意识,遵纪守法、助人为乐。校园环境可体现出校园的文化氛围、优美的环境、和谐的师生关系及各种活动和情境感染等等。所以要创设良好的育人环境,首先要改善办学条件,注意环境卫生和绿化、美化,营造一种干净、整洁、充满文明气息的氛围。其次是要大力宣传新时期的先进人物,英雄事迹,表彰校园内涌现出来的好人好事,潜移默化地发挥校园文化的熏陶功能、凝聚功能、导向功能和对不良风气的抑制功能。以提高学生的公德意识及欣赏美、追求美和创造美的情操,以促进学生道德人格的形成。再次还要抓好家庭育人环境。家庭是学生成长的第一加油站,也是学生成长中永远的加油站。一个家庭所有成员的道德风尚、生活方式、语言行为等,都不断影响着学生思想品德的形成。所以要想对学生有一个积极向上正面的影响,就必须创设一个和谐、友爱的家庭环境。这就需要学校和家长的共同努力。1、学校要成立家长学校。通过家长学校,教师向家长传授如何教育子女的方法和经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