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店中心校五一班叙事材料.doc_第1页
石店中心校五一班叙事材料.doc_第2页
石店中心校五一班叙事材料.doc_第3页
石店中心校五一班叙事材料.doc_第4页
石店中心校五一班叙事材料.doc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缔造完美教室叙事材料-石店中心学校 五(一)班班 名:璞玉园班名由来:璞,蕴玉之石,未琢之玉。每个孩子都是未经雕琢的璞玉,在朴实的外表下蕴含着玉的珍异。在璞玉园中,每个孩子都会察觉到自己的光泽,感受到成长的力量。在相互的引领中,在温雅的润泽中,成就玉的底蕴,向着明亮那方,起航。班 徽:班级愿景:做一块真正的璞玉,金声玉振。班级精神:心怀梦想 坚持不懈雕琢自我 成就美玉班级目标:通过对学生顽强意志品质的培养,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行为习惯;展现遇到困难不退缩,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班级公约:室内不见一纸屑,桌椅排成一条线;课间活动不打闹,课前准备要做好;上课守纪专心听,作业练习要用心;自己事情自己做,遇到困难不退缩;友好相处讲礼貌,文明言行处处到;德智体美全发展,争创模范班集体。班级口号:向上吧,少年。班 风:纯真、快乐、坚毅、果敢班 训:宁静致远,厚积薄发班 歌: 小小的石头我是一颗小小的石头静静的躺在泥土之中我是一颗小小的石头 深深的埋在泥土之中 我听到花开的声音 我闻到阳光的清香 我知道我是一块璞玉 我知道我终将飞翔 我要向上 向上穿越黑暗 仰望明亮班主任寄语:孩子们,你们都是一块未经雕琢的璞玉,璞玉虽有着石的外表,却有着清逸高洁的内在。每块璞玉成就自我的过程都是自我雕琢、自我努力的历练。老师愿携着你们的小手,陪伴你们追寻阳光,一起在成长的路上且歌且行,更行更远. 在农历的天空且歌且行石店中心校五(一)班课程叙事2012年秋学期,我校成为了我县第二批新教育实验学校。我们也在慢慢摸索中开始每日的晨诵、午读、暮省课程。课程是什么? 课程,既可以从教师的角度来看,也可以从教室(师生整体)的角度看,还应该从每一个孩子的角度来看。课程是包含着愿望、计划与结果在内的整个过程。对学生来说,只有他经历过的那一切,才是真正的课程。课程即是道,重要的是行走过程.在这行走的过程中你收获了什么。于是,在前辈常丽华老师的引领下,我们五年级(一)班开启了二十四节气古典诗词课程。二十四节气课程是以农历时间为线索,根据四季的变化,以24节气为线索,学习诗歌,以诵读四季、景物诗歌为主体,同时结合国画、民间故事、汉字、书法、考古、对联、民俗等,观察月亮与星辰及其他自然景物,学习古典诗词、农历、二十四节气、民间故事、民俗等。完成这一课程的时间是一年。我自己对古典诗词的接触很少,只有叶嘉莹老先生的唐宋词十七讲,从最初几次的读因无法理解而放置不闻,到反复的看了好几遍突然觉得古典诗词的趣味。考虑到班级现况,我们决定务实调整,以学习诵读四季、景物诗歌为主要内容。在涉及唐诗宋词、农历绘画、书法、民风习俗等浩大的综合性学习的过程中,穿越中国古代的传统文化,穿越华夏民族的历史。在穿越的过程中,学生慢慢了解,我们的先人是怎样憩息劳作的,是怎样与世界联系在一起的,以及一个个伟大的灵魂是怎样发出自己的声音的,这声音为什么直到今天,还响彻在我们的头顶,敲击着我们的心灵。这是一个奇妙的课程我们争取一步一个脚印,扎实走好这一段。每位学生从课程第一天起,专门选用一个本子记录“农历游记”,在美术老师的配合指导下尽量做到图文并茂。农历天空下的诗词之旅,是长达一年的漫长穿越。一年中,我将和孩子们共同穿越二十四个节气,穿越四季。一起在每个早晨诵读一首首伟大的中国古典诗词,以二十四节气为线索,看先人在春花、夏雨、秋风、冬雪中和大自然对话,感受物候的变化,和千年前的诗人们一同呼吸。(一)惊蛰今年的3月5日,我们诵读二十四节气歌开启黎明。结合二十四节气太阳黄经图,我给学生们讲解了二十四节气常识。惊蛰是二十四节气之一,每年太阳运行至黄经345度时即为惊蛰,一般在每年3月5日6日,这时气温回升较快,渐有春雷萌动,“惊蛰”是指钻到泥土里越冬的小动物被雷震苏醒出来活动。从惊蛰开始,一声春雷惊醒的不仅是冬眠的小动物们。在五(一)班的教室里我和学生们约定,同先人们一样,在我们各自一方小小的“耕地”里要耕种不止、饥劬不惧我国散文家苇岸说“惊蛰”是富有“革命”意味的节气,从惊蛰的谚语: “春雷响,万物长”。惊蛰时节,气温回升,雨水增多,各种植物都蓬蓬勃勃地生长起来。“惊蛰过,暖和和”。只有到了惊蛰,春天才总算坐稳了它的江山。 “过了惊蛰节,春耕不能歇”。对于农民来说,这是一个最重要的日子,因为从这一天开始,春耕就开始了。在惊蛰的谚语做铺垫中,就开始了我们要诵读的诗歌观田家。唐代诗人韦应物详细地给我们描述农民忙碌的情景。 观田家微雨众卉新,一雷惊蛰始。田家几日闲,耕种从此起。 丁壮俱在野,场圃亦就理。 归来景常晏yn,饮犊西涧水。饥劬q不自苦,膏泽且为喜。仓禀bng无宿储,徭役yoy犹未已。 方惭不耕者,禄食l sh出闾l里。在简单的了解诗歌后,我们开始了各种形式的诵读:一声春雷,春耕开始了起早贪黑,又累又饿,但看到长势喜人的禾苗,他们就一点也不觉得辛苦即使这样的辛劳,家里还是没有隔夜的粮食劳而不获,获而不劳让诗人深感惭愧孩子们呢,无论我们以后是农人还是当官的,都要对得起自己的良心没有过多讲解诗词,只有一遍遍的诵读。学生们从中了解到先人们生活的喜与忧,苦与甜,也感受到作者对农人的惭愧,对当时赋税徭役的繁重和社会制度的不合理的愤恨。为了更多的让学生了解“惊蛰”,午读时,带领学生们借用班班通学习了“惊蛰的由来”、“惊蛰的饮食习俗”、“乡村惊蛰”。在紧随而至的三八节前日,我们诵读了孟郊的游子诗 、苏轼的萱草。知道早在康乃馨成为母爱的象征之前,我国也有一种母亲之花,它就是萱草。萱草在我国有几千年栽培历史,又名谖草,谖就是忘的意思。古时候,当孩子长大成人要离开父母远行追求理想时,就会在屋前种下萱草,希望母亲减轻对孩子的思念,忘却烦忧。而我们虽年幼,却可以为生我、养我的妈妈们将这株母亲花种在心里,用我们的努力灌溉、施肥,让种子在心田生根、发芽、长叶、开花,让妈妈嗅到这株花的芬芳。因为班内很多学生是留守儿童,他们更容易想到陪伴他们的爷爷奶奶。在这样一个节日里将诗送给了他们,感谢他们的养育之恩。没想到的是,在节日那天他们也让我狠狠的感动一次。那天,我跑到教学楼前拿出手机看已是7:55,距晨诵课仅有15分钟,不禁加快了脚步,到二层楼梯拐角处时隐隐听见读书声,仔细分辩是我们班的晨诵诗,不觉安心了一些,抬眼看正对楼梯的办公室门是关着的,边走边拿出包中的钥匙,来到门前才发现门是虚掩着的,轻轻推开门,感动瞬时涌上心头。办公室里我的桌上放着一大束粉色包装的花,还有几枝绿油油的富贵竹精神抖擞的挺立其中。粉绿相间,使得小小的办公室顿时敞亮、温馨起来。缓步来到桌前才发现,花束是细心的放在一个大大的蓄满清水的纸杯里,桌上的书本也整理过了,桌面还有着些许未干的水痕。看着一朵朵粉粉的康乃馨,心中已明了,迅速整理思绪拿起书本前往教室。推开门,学生们却戛然停止晨诵的诗歌,在班长的一声“起立”,全班站起异口同声的说:“老师,祝您节日快乐!”在一片声潮中我在讲台前站定,望着那一张张纯朴的笑脸,回以深深的鞠躬课间,同办公室的老师看到我桌上的那一束粉嫩的花,纷纷投来羡慕的眼光,还有同事忍不住感慨:“你班的学生总是那么懂事!”我不无骄傲地说:“我们班的学生就是喜欢瞎折腾”然而心中却甚是明白,学生就是老师的镜子。(二)春分清晨醒来躺在床上,发现窗外不时有片片小而粉嫩的花瓣缓缓飘落。难以相信,立身细看,窗外那株妖娆的桃树不知什么时候长满了花苞,更有些等不及的,已悄然绽放。这时才想起,今天是2013年3月20日,早春不知不觉中已过,仲春悄悄来临。也是农历计时二十四节气的春分,一年中白天与黑夜等长的日子。太阳黄经为0。俗话说“春分麦起身,一刻值千金。”在这一场春雨一场暖的时节,我们也要珍惜这时光,努力在这美好的年华尽情绽放。不应有诗中云:“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之事。早早地来到教室,还未出声,就有学生说:“春分到了,我们读谁的诗?”原来学生们已敏锐地感受到物候的变化。学会透过文人诗客的眼睛,一同感受那春天的萌动、勃发。于是我们吟诵欧阳修的阮郎归,知晓“青梅如豆柳如眉,日长蝴蝶飞。”韩愈的早春,向我们诉说“最是一年春好处,草色遥看近却无。”引得我们迫不及待欲奔向大自然体验那古人所见,终在叶绍翁的带领中,我们虽“游园不值”却有着“不遇中的遇”,柔嫩鲜活的苍苔将我们的眼睛染绿,是它唤醒了春天;一扇未经雕琢的柴扉,古朴自然,正是这份自然而然,才有了自然的回归;那关不住的一枝红杏,给了我们冲破阻碍的力量,更给我们带来无限的遐想,让我们乘兴而来,乘兴而归。人生有那么多的不遇,正是这不遇,给我们带来不可知的欣喜!“斜风细雨不须归”,在这个美好的春天里,我们又开始了“花之咏”的诗词课程。在诵读了六首桃花的诗词之后,我们一至达成无论深红还是浅红,我们爱着整个春天。春天在每个人的眼睛里,红花绿草给我们送来视觉盛宴;春天在人们的心间,逢勃的生命力带给我们希望和憧憬。(三)清明二十四节气中,只有清明既是节日,又是节气。清明之所以成为节日,和寒食节有关。清明前两天是小寒食,前一天是寒食。节日时,禁烟火,只吃冷食。寒食节是为了纪念不肯下山而宁肯被火烧死的介子推。我们诵读了孟云卿的寒食,客居他乡的诗人,寒食这天家里没有烟火,不仅是为纪念介子推,更有漂泊者的无耐呀。清明之日,我们诵读了妇孺皆知的清明,是啊,清明节又称扫坟节、鬼节,祭奠之人怎么不断魂?但是范成大的四时田园杂兴一句“踏歌椎鼓过清明”,让我们重视清明,不只是断魂,原来也如此灿烂。 清明前后,还有一个被人们日渐忘记的古老节日:三月三,又叫上巳节。虽然今天的我们没有“祓禊”,也没有“流觞曲水”。但是我们温习了“暮春者,春服即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再读王羲之兰亭集序,在静静欣赏行云流水的书法艺术中回到千年前,回到那“流觞曲水”的无限乐趣里,感受先人们如何诗意地栖居在大地上。(四)谷雨欢声笑语中,太阳黄经到了30度,2013年4月20日谷雨来了。早上我们诵读的是王建的雨过山村,诗中“妇姑相唤浴蚕去”,勾起了学生们的回忆,他们大声背诵了二年级下册时学的蚕姑娘一课,仿佛也相约同去浴蚕,快乐无比。下午,班里的一个爱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