矿区水泥用石灰岩矿矿产资源开发利用与生态复绿方案.doc_第1页
矿区水泥用石灰岩矿矿产资源开发利用与生态复绿方案.doc_第2页
矿区水泥用石灰岩矿矿产资源开发利用与生态复绿方案.doc_第3页
矿区水泥用石灰岩矿矿产资源开发利用与生态复绿方案.doc_第4页
矿区水泥用石灰岩矿矿产资源开发利用与生态复绿方案.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9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xxxxxxxx 水泥有限公司水泥有限公司 xxxx 矿矿区水泥用区水泥用 石灰岩石灰岩矿矿矿产资矿产资源开源开发发利用与生利用与生态态复复绿绿方案方案 编编制制单单位:位:xxxx 大大设计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研究院有限公司 xxxxxxxx 矿产矿产勘勘查查咨咨询评询评估有限公司估有限公司 委托委托单单位:位:xxxxxxxx 水泥有限公司水泥有限公司 二二一六年十二月一六年十二月 xxxxxxxx 水泥有限公司水泥有限公司 xxxx 矿矿区水泥用区水泥用 石灰岩石灰岩矿矿矿产资矿产资源开源开发发利用与生利用与生态态复复绿绿方案方案 编制单位:xx 大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xxxx 矿产勘查咨询评估有限公司 编 写 人: 审 查 人: 总 经 理: 委托单位:xxxx 水泥有限公司 提交时间: 目目 录录 第一章第一章 前前 言言.1 第一节 项目建设背景.1 第二节 编制目的.2 第三节 编制原则.2 第四节 编制依据.3 第二章第二章 概概 述述.7 第一节 项目概况.7 第二节 自然概况.10 第三节 矿区总体概况.13 第四节 矿山开发的资源条件.16 第五节 矿床开采技术条件.31 第三章第三章 矿产资矿产资源开源开发发利用方案利用方案.47 第一节 设计利用矿产资源储量.47 第二节 主要建设方案确定.52 第三节 矿床开采.60 第四节 加工及废石场.72 第五节 总图运输及公用辅助设施.73 第六节 职业卫生与消防.79 第四章第四章 矿矿山地山地质环质环境保境保护护与恢复治理方案与恢复治理方案.89 第一节 矿山地质环境影响评估.89 第二节 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分区.103 第三节 矿山地质环境防治工程.107 第五章第五章 土地复土地复垦垦方案方案.117 第一节 土地复垦方向与可行性分析.117 第二节 土地复垦措施.137 第三节 土地复垦与工程量概算.145 第六章第六章 经费经费估算及估算及进进度安排度安排.152 第一节 开发利用方案经费估算及进度安排.152 第二节 矿山地质环境与治理方案经费估算及进度安排.158 第三节 土地复垦方案经费估算及进度安排.165 第七章第七章 保障措施与效益分析保障措施与效益分析.173 第一节 保障措施 173 第二节 效益分析.179 第八章第八章 结论结论与建与建议议.182 第一节 结论.182 第二节 存在问题及建议.184 附附图图目目录录 图号图 名比例尺 1图纸目录- 2矿区地质地形及开采现状图1:5000 3典型勘探线地质剖面图1:2000 4资源储量分布平面图1:2000 5基建终了平面及地面总体布置图1:5000 6露天开采终了平面图1:2000 7露天开采边界典型剖面图1:1000 8采矿方法图示意 9加工工艺流程图示意 10 工业场地总平面布置图 1:2000 11 xxxx 水泥有限公司 xx 矿区水泥用石灰岩矿矿山地质环境现状评估图 1:5000 12 xxxx 水泥有限公司 xx 矿区水泥用石灰岩矿矿山地质环境影响预测评估图 1:5000 13 xxxx 水泥有限公司 xx 矿区水泥用石灰岩矿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工程部署 图 1:5000 14 xxxx 水泥有限公司 xx 矿区水泥用石灰岩矿土地利用现状图 1:10000 15 xxxx 水泥有限公司 xx 矿区水泥用石灰岩矿土地复垦损毁预测图 1:5000 16 xxxx 水泥有限公司 xx 矿区水泥用石灰岩矿土地复垦规划图 1:5000 17 排水沟断面示意图示意 18 绿化示意图 示意 19 封边墙示意图 示意 20 形变监测墩标墩结构图 1:2000 21 xxxx 水泥有限公司 xx 矿区水泥用石灰岩矿 5 线工程地质剖面图 1:1000 22 xxxx 水泥有限公司 xx 矿区水泥用石灰岩矿 6 线工程地质剖面图 1:1000 附表目附表目录录 1、土地复垦投资估算表 2、土地复垦方案报告表 附件目附件目录录 1、委托书; 2、承诺书; 3、企业营业执照副本复印件、采矿许可证副本复印件; 4、土地权属人意见表; 5、鄂土资储备字201473 号湖北省国土资源厅关于湖北省 xx 市 xx 矿区水泥用石灰岩矿资源储量核实报告(截至 2014 年 2 月底)矿产资源储 量评审备案证明复印件。 6、黄石造价信息复印件 7、单价分析表 0 第一章第一章 前前 言言 第一节第一节 项目建设背景项目建设背景 xxxx 水泥有限公司是浙江 xx 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的核心企业之一,公 司地处 xx 保安镇,距武汉 80 千米,黄石 40 千米,属鄂东南的中心地带,拥 有丰富的公路运输资源,交通便利。公司于 2003 年 11 月成立,注册资金 1.5 亿元,由浙江 xx 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和中国建材集团联合投资组建。公司 拟充分利用保安镇境内的石灰岩和陈贵镇、xx 店镇境内的砂页岩资源作为 水源原料,已在 xx 市保安镇建成了一期工程年产规模 200 万吨的水泥生产 线,其生产工艺设备在全国处于领先水平,并拥有进口的多元素分析仪及火 焰光度计等最先进的分析、检验仪器设备,拥有一个质量研究中心和一个混 凝土研究中心,且具有自备可开采的石灰石、砂页岩矿等矿山,矿石通过运 输廊直接进入厂区储库。 随着企业的发展需要,该公司拟扩大规模、加大技改投资力度,将水泥 生产线建设成年产规模 500 万吨的大型水泥厂。 矿山于 2009 年 8 月委托 xx 大设计研究院编制了xxxx 水泥有限公司 xx 水泥用石灰岩矿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该方案经湖北省国土资源厅 评审中心评审通过。 2016 年 08 月 1 日,黄石市人民政府办公室以黄政办发201650 号文 下发了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推进露天采石场整治工作的实施意见(以 下简称整治意见),整治意见要求:重新整合规划的露天建筑用石料采 石场生产规模不低于 500 万吨/年,重新整合规划的冶金熔剂用、水泥用的 石灰岩、白云岩等深加工露天采石场生产规模不低于 200 万吨/年,且服务 年限不少于 5 年。推动优势资源向优势企业集中,延伸非金属深精加工链, 提高附加值。 1 为满足黄石市人民政府整治意见的要求,xxxx 水泥有限公司拟将原 水泥厂配套的 xx 矿区石灰岩矿山的开采规模由原采矿许可证核准的 160 万吨/年调整到 300 万吨/年。故此矿山需进行采矿许可证变更工作。 湖北非金属地质公司于 2014 年 4 月编制了湖北省 xx 市 xx 矿区水泥 用石灰岩矿资源储量核实报告(截至 2014 年 2 月底,提交了矿区内石灰岩 矿资源储量资料,湖北省国土资源厅 2014 年 11 月 3 日以鄂土资储备字 201473 号湖北省国土资源厅关于湖北省 xx 市 xx 矿区水泥用石灰岩矿 资源储量核实报告(截至 2014 年 2 月底)矿产资源储量评审备案证明通过 评审备案,可作为本次采矿许可证变更工作的技术依据。为此,xxxx 水泥有 限公司特委托我公司编制xxxx 水泥有限公司 xx 矿区水泥用石灰岩矿矿产 资源开发利用与生态复绿方案。 第二节第二节 编制目的编制目的 根据黄石市人民政府办公室文件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推进露天采 石场整治工作的实施意见黄政办发201650 号的明确要求:重新整合规 划的露天建筑用石料采石场生产规模不低于 500 万吨/年,重新整合规划的 冶金熔剂用、水泥用的石灰岩、白云岩等深加工露天采石场生产规模不低 于 200 万吨/年,且服务年限不少于 5 年。xxxx 水泥有限公司结合企业实际, 拟将开采规模由原定的 160 万吨/年扩大到 300 万吨/年。按照采矿权变更登 记的要求,需依据相关地质勘查资料重新编制矿产资源开发利用与生态复 绿方案,作为采矿许可证调增矿山开采规模的技术依据。 第三节第三节 编制原则编制原则 一、科学规划、依法开采、合理利用、节约资源; 二、源头控制、预防与复垦相结合; 2 三、统一规划,统筹安排; 四、因地制宜、综合利用; 五、投资合理,效益最佳,可持续发展; 六、预防为主,防治结合; 七、“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保护”; 八、“因地制宜、边开采边治理”。 九、“依靠科技进步,发展循环经济,建设绿色矿业”。 第四节第四节 编制依据编制依据 4.1 法律法规和规范性文件法律法规和规范性文件 1、中华人民共和国矿产资源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 74 号,自 1997 年 1 月 1 日起施行); 2、中华人民共和国矿产资源法实施细则(国务院令第 152 号); 3、矿产资源开采登记管理办法(国务院令第 241 号); 4、矿产资源储量划分标准(国土资源部国土资发2000133 号); 5、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国家安监总局第 13 号令自 2014 年 12 月 01 日起施行); 6、中华人民共和国矿山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 65 号,自 1993 年 5 月 1 日起施行); 7、民用爆炸物品安全管理条例(国务院令第 466 号); 8、小型露天采场安全管理与监督检查规定(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 总局令第 39 号); 9、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强矿产资源勘查开发利用管理的通知(鄂政发 201560 号) 3 10、地质灾害防治条例(国务院令第 394 号); 11、矿山地质环境保护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土资源部令第 44 号 2009 年 3 月 2 日); 12、湖北省地质环境管理条例(湖北省人大常委会 2001 年 5 月); 13、湖北省财政厅湖北省国土资源厅关于贯彻执行(湖北省矿山地质 环境恢复治理备用金管理办法)有关问题的通知,鄂财综发200742 号; 14、湖北省国土资源厅办公室转发国土资源部办公厅关于做好矿山地 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方案编制审查及有关工作的通知的通知;鄂土资办 文2009104 号文; 15、湖北省固体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编制要求(试行); 16、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 28 号, 自 2004 年 8 月 28 日起施行); 17、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实施条例(2014 年 7 月); 18、土地复垦条例(2011 年 3 月); 19、土地复垦条例实施办法(2012 年 12 月); 20、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三十九号, 自 2011 年 3 月 1 日起施行); 21、省国土资源厅关于严格执行责任清单推动简政放权提高矿业权政 务服务效能的通知(鄂土资规20162 号)。 4.2 规程、标准规程、标准 1、GB16423-2006金属非金属矿山安全规程; 2、GB6722-2011爆破安全规程; 3、GB50187-2012工业企业总平面设计规范; 4、GB14161-2008矿山安全标志; 5、GB18452-2001破碎设备安全要求; 4 6、GB50771-2012有色金属采矿设计规范; 7、GB50830-2013冶金矿山采矿设计规范; 8、GB50820-2013建材矿山工程建设项目设计文件编制标准; 9、AQ2005-2005金属非金属矿山排土场安全生产规则; 10、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方案编制规范(DZ/T0223-2011); 11、矿区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勘探规范(GB12719-91); 12、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 13、滑坡防治工程设计与施工技术规范(DZ/T0219-2006); 14、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规范(DZ/TD286-2015)。 15、土地复垦质量控制标准(试行)(TD/T1036-2013); 16、造林技术规程(GB/T15766-2006); 17、主要造林树种苗木(GB60001999); 18、土地利用现状分类(GB/T210102007); 19、土地开发整理项目预算定额标准(财综(2011)128 号); 20、土地开发整理项目施工机械台班费定额(财综(2011)128 号); 21、土地开发整理项目预算编制暂行规定(2012 年); 22、土地复垦方案编制规程(TD/T1031.1-2011)。 4.3 各项建设文件各项建设文件 1、企业营业执照、矿山采矿许可证等; 2、黄石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 年)。 4.4 地质依据及开采条件地质依据及开采条件 1、湖北省 xx 市 xx 矿区水泥用石灰岩矿资源储量核实报告(截至 2014 年 2 月底,湖北非金属地质公司,2014 年 4 月; 2、鄂土资储备字201473 号湖北省国土资源厅关于湖北省 xx 市 xx 5 矿区水泥用石灰岩矿资源储量核实报告(截至 2014 年 2 月底)矿产资源储 量评审备案证明,湖北省国土资源厅,2014 年 11 月 3 日; 3、xxxx 水泥有限公司 xx 水泥用石灰岩矿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 xx 大设计研究院,2009 年 8 月; 4、xxxx 水泥有限公司提供的有关建设与开采现状资料及其它技术资 料。 6 第二章第二章 概概 述述 第一节第一节 项目概况项目概况 1.1 矿山基本情况矿山基本情况 xxxx 水泥有限公司是浙江 xx 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的核心企业之一,公 司地处 xx 保安镇。公司于 2003 年 11 月成立,注册资金 1.5 亿元。公司已 在 xx 市保安镇建成了一期工程年产规模 200 万吨的水泥生产线,且具有自 备可开采的石灰石、砂页岩矿等矿山,矿石通过运输廊直接进入厂区储库。 项目名称:xxxx 水泥有限公司 xx 矿区水泥用石灰岩矿 项目位置:xx 矿区位于 xx 市 293方位约 22 千米处 隶属关系:行政区属 xx 市保安镇永光村管辖 项目类型:扩产项目 开采矿种:石灰岩 开采方式:露天开采 生产规模:300 万吨/年 1.2 矿山矿权设置矿山矿权设置 1.2.1 矿山沿革矿山沿革 自 xxxx 水泥有限公司取得本矿区采矿权之前,矿山就有企业从事小规 模零星采矿活动,主要为四家采矿企业,分别为 xx 市保安青山石灰石厂、 xx 市保安镇安家灰石厂、xx 市保安青岭灰石厂、xx 市东平灰石制品有限公 司,共消耗矿石约为 66 万吨。 1.2.2 矿山目前建设和开采现状矿山目前建设和开采现状 xxxx 水泥有限公司于 2008 年 4 月开始进行矿山开采活动。 矿山设计开采规模 160 万吨/年,实际开采平均约为 224 万吨/年。开采 7 范围为采矿权范围,开采对象为采矿权范围内灰岩矿石,开采深度 22340 米。 矿山采用露天开采,公路汽车运输的开拓方式。开采流程为穿孔-爆破- 采装-装运-排土,采用自上而下分台阶逐层露天开采,台段高度 12 米,中深 孔钻机凿岩,炸药爆破,挖掘机装车,汽车运输。 目前形成自东向西分别的东采区、西采区两处采空区。东采区沿矿层走 向采空约 1290 米,垂直矿层走向采空约 50375 米,共 7 个开采台阶,采深 最低处标高约 63 米;西采区沿矿层走向采空约 870 米,共 2 个开采台阶, 采深最低处标高约 75 米。 截至 2013 年 12 月底,矿区累计查明占用资源储量 147249 千吨,累计 消耗 13625 千吨,保有 133624 千吨。 截至 2014 年 12 月底,矿区累计查明占用资源储量 147249 千吨,消耗 2314.35 千吨,累计消耗 15939.35 千吨,保有 131309.65 千吨。 截至 2015 年 12 月底,矿区累计查明占用资源储量 147249 千吨,消耗 1864.38 千吨,累计消耗 17804.23 千吨,保有 129445.27 千吨。 截至 2016 年 12 月底,矿区累计查明占用资源储量 147249 千吨, 2105.88 千吨,累计消耗 19909.61 千吨,保有 118606.49 千吨。 其历年资源储量消耗保有情况见表 2-1。 表 2-1 历年资源储量消耗保有情况表 序号 储量类型 (kt) 2013 年2014 年2015 年2016 年备注 1查明储量147249147249147249147249 2本年消耗2314.351864.382105.88 3累计消耗1362515939.3517804.2319909.61 4保有储量133624131309.65129445.27118606.49 8 1.2.3 矿权设置矿权设置 矿山现设有矿权一个,由湖北省国土资源厅颁发采矿许可证,有效期 至 2023 年 8 月 18 日。矿区范围由 10 个拐点坐标圈定,开采标高为+223 米 至+40 米,矿区面积 1.4844 平方千米,1980 西安坐标系采矿权范围拐点坐 标见表 2-2。 表 2-2 采矿权范围拐点坐标表(西安 80 坐标系) 点号X 坐标Y 坐标点号X 坐标Y 坐标 13340088.8938573442.7863338228.8838575752.81 23339488.8838573372.7873338848.8938576092.88 33339408.8938573632.7983339098.8938575302.80 43339408.8938573992.7993339508.8938575012.80 53338838.8938575082.80103339803.8938574342.79 资源储量:根据储量核实报告评审意见书(鄂土资储备字201473 号) ,累计查明水泥用石灰岩矿资源储量为 153606kt,其中:1、开采消耗 13694kt,2、区内保有资源储量 133624kt(111b:29204kt、122b:45728kt、333:58692kt),3、矿界外未占用资 源储量 6288kt(122b:562kt、333:5726kt)。设计利用储量 121885.6kt,计算可 采储量 74106.44kt,边坡压覆资源储量为 43878.82kt。 矿山拟变更生产规模为 300 万吨/年,生产服务年限:24.98 年。 9 第二节第二节 自然概况自然概况 一、地理位置一、地理位置 xx 矿区位于 xx 市 293方位约 22 千米处,行政区属 xx 市保安镇永光 村管辖。地理坐标:东经 1144528-1144728,北纬 300932-301051, 矿区面积 1.4844 平方千米。矿区东距武(汉)九(江)铁路支线(铁山至灵乡 铁路)xx 店站约 4 千米;铁(山)贺(胜桥)公路从矿区北西侧通过;保安至 xx 店公路从矿区南西通过。矿区距拟建厂址 1-3 千米,有公路直达矿区,交通 便利(见图 2-1)。 图 2-1 矿区交通位置图 二、地貌二、地貌 矿区属低山丘陵地区,海拔标高 28.0 至 233.5 米。山脉总体走向为北西 南东向,延伸约 6 千米,其间有多条宽度数十至百余米北东-南西走向的冲 沟。矿区南西侧山麓分布有多个石灰窑及采石场,两侧山麓有少量居民。矿 10 区北东部山麓附近为 xx 寺林场,主要为人造杉树林,其余地段基本无植被 覆盖。矿区最低侵蚀基准面+33 米。 三、气候三、气候 矿区属于亚热带湿热气候,夏季炎热多雨,冬季温湿偏寒,四季分明, 年平均气温 17.1,低温期为每年的 12 月至次年 1 月,极端最低温度- 10.0;高温期为每年 7-8 月,极端最高温度 40.1。年降水量 1400-1600 毫 米,平均 1494.8 毫米,降水多集中在 4-6 月,矿区最大降雨强度为 10.5 毫米 /时。降霜期多为每年 11 月至次年 4 月,降雪期为每年 12 月至次年 2 月,最 大降雪深度 27 厘米,最大冻土深度 6 厘米。主导风向夏为东风、冬为北风, 最大风速为 15 米/秒。地震烈度 6 度。 矿区南部保安至 xx 店公路南侧居民点较多,由西向东主要有罗家庄、 石南田、张冬瓜、黄土城、青垄坡等,共约 2000 余人。 矿区附近农作物以水稻为主,少量小麦、红薯等。矿区附近工矿企业众 多,主要有黑色金属、煤炭、水泥、炼灰及采石场等。 四、土壤四、土壤 项目区主要为红壤土,土壤厚度 0.5-1.0 米。红壤土发育于多种母岩母 质,受亚热带气候的影响形成。分布范围主要在丘陵地区。典型的红壤剖面 中有明显的红色心土层和淋溶淀积层,脱硅富铝化明显,土壤孔隙度小,PH 值低,呈酸性反映。土体呈黄色或红黄色,有机质含量低,养分较缺乏。矿区 土壤详见照片 2-1。 红壤分布地区气候条件优越,光热充足,生长季节长,适于发展亚热带 经济作物、果树和林木。且作物一年可两熟至三熟。土地的生产潜力很大。 在我国,红壤地区是稻米、茶、丝、甘蔗的主要产区,山地还适于种植杉树、 油桐、柑橘、毛竹、棕榈等经济林木。 11 照片照片 2-1 矿矿区土壤区土壤 五、生物五、生物 矿区周边植被为以草本植物为主体的植被,种类组成较为单纯。树种有 梧桐、杉树、刺槐、意杨、樟树等。草本植物为黄背草、狗尾草、蕨类、旱茅、 白茅、野古草等。项目区周边主要农作物有水稻、小麦、玉米、黄豆、红薯、 蔬菜,经济作物有芝麻、苎麻。区域内没有重点保护的古树、大树及珍稀物 种。矿区植被见照片 2-2。 照片照片 2-2 矿矿区植被区植被 12 第三节第三节 矿区总体概况矿区总体概况 一、矿区总体规划情况一、矿区总体规划情况 黄石市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编制有黄石市矿产资源总体规划 (20062015 年)。该规划对本矿区类型的石灰岩矿资源开发有明确的要求。 石灰岩矿属黄石市鼓励开采矿种,黄石市矿产资源总体规划要求:资源 储量丰富,在市场需求量扩大,经营效益好的情况下,鼓励扩大生产总量。 黄石市石灰岩矿资源潜力较大,目前境内有石灰岩矿山企业 255 家 (含 xx 市),保有资源储量较为丰富,各矿山均存在企业规模小、服务年限 短等问题。根据黄石市矿产资源总体规划(20062015 年)要求,到 2015 年, 全市规划石灰岩矿山数 196 家(含 xx 市、阳新县)。 2016 年 08 月 1 日黄石市人民政府办公室下发文件黄政办发201650 号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推进露天采石场整治工作的实施意见(以下简 称露天采石场整治实施意见),黄石市将按照依法保护生态环境,维护民 生权益,促进资源有效整合的总体目标,各县(市、区)、开发区要坚持生态保 护优先,结合实际,将本辖区内露天采石场数量压减至现有三分之一以内。重 新整合规划的露天建筑用石料采石场生产规模不低于 500 万吨/年,重新整 合规划的冶金熔剂用、水泥用的石灰岩、白云岩等深加工露天采石场生产规 模不低于 200 万吨/年,且服务年限不少于 5 年。推动优势资源向优势企业集 中,延伸非金属深精加工链,提高附加值。 xxxx 水泥有限公司是 xx 市招商引资落户的重点企业。作为最大的水 泥企业,是 xx 市整合保留矿山之一,该矿山符合黄石市矿产资源总体规划 及露天采石场整治实施意见的要求。 目前矿权属 xxxx 水泥有限公司所有,矿区内水泥用石灰岩资源由公司 统一规划开采。 13 二、本项目与矿区总体规划的关系二、本项目与矿区总体规划的关系 黄石市 xxxx 水泥有限公司 xx 矿区为 xx 市在产石灰岩矿山,属于黄石 市规划准许开采的石灰石矿山之一。矿区东部有 xx 市保安镇永光村金梅碎 石厂、xx 市保安矿业有限公司 xx 灰石厂、xx 市保安鑫安灰石厂等三家小矿 山,其中 xx 市保安镇永光村金梅碎石厂与黄石市 xxxx 水泥有限公司 xx 矿 区最近距离为 32 米,两个矿区安全距离小于规定的 300 米间距要求,目前 该三家矿山采矿许可证有效期到期,已被关停。 矿区周边矿权关系见图 2-2。 14 图 2-2 矿区周边矿权关系图 15 第四节第四节 矿山开发的资源条件矿山开发的资源条件 矿区大地构造位置处于下扬子台坪-xx 台褶带-梁子湖凹陷东部,褶皱 和断裂均较发育。 一、矿区地层一、矿区地层 矿区分布地层有三叠系下统 xx 组(T1d)及第四系(Q4),其岩性特征由 老至新叙述如下。 三叠系下统 xx 组(T1d):按岩性特征划分为七段,矿区内分布有第一至 第六段,其中第二段(T1d2)、第三段(T1d3)、第四段(T1d4)、第五段第一层 (T1d5-1)为水泥用石灰岩矿层。分述如下。 第一段(T1d1):分布于矿区北部山坡及山沟,其岩性以黄绿色钙质粘土 页岩为主,上部夹灰色薄-中厚层灰岩,下部紫红色泥灰岩。厚度大于 7590 米。 第二段(T1d2):分布于矿区北部山坡或山脊,地表常成陡壁,以灰色薄- 中厚层泥粉晶灰岩为主,下部夹少量灰-青灰色厚层粉晶灰岩,上部局部夹 较多深灰色薄层钙质页岩。与下伏第一段(T1d1)以连续出现较厚的钙质粘 土页岩为分层标志。厚 39.299.7 米。 第三段(T1d3):分布于矿区北中部山脊附近。为灰-灰黄色、夹浅紫红色 微薄层-页片状含泥质条带粉泥晶灰岩、泥晶灰岩,上部夹少量薄层泥晶灰 岩,下部夹较多薄层泥灰岩。底部以厚 5080 厘米 暗红色页片状泥质条带 粉泥晶灰岩为标志与下伏第二段薄层夹微薄层粉晶灰岩分界。厚度 97.4143.5 米。 第四段(T1d4):分布于矿区南部近山脊及山坡附近。上部灰色薄-中厚层 泥粉晶灰岩,局部含较多泥质条带或条纹,风化后呈似瘤状特征;中部灰-深 16 灰色含粟粒状燧石结核粉泥晶灰岩,燧石结核局部呈条带状;下部灰色薄- 中厚层泥粉晶灰岩夹微薄层泥粉晶灰岩。中上部局部见溶塌角砾岩分布。与 下伏第三段以连续出现较多泥质条带为分层标志。厚度 63.795.5 米。 第五段(T1d5):分布于矿区南部山坡较低部位。按岩性及化学成份可分 为二层: 第一层(T1d5-1):分布于矿区南部山坡,上部为浅红、浅肉红色巨厚-块 状泥粉晶灰岩、泥粉晶角砾状灰岩,含少量云岩团块;下部为浅灰色、浅红 色厚-巨厚层逢合线泥粉晶灰岩,局部含云质灰岩团块。与下伏第四段以薄 层灰岩出现为分层标志。厚度变化较大,为 41.6(ZK42 孔)102 米,且大部 分地段出露不全。厚度 35.5102 米。 第二层(T1d5-2):主要出露于矿区西部以南山坡(7-9 线之间及两线两侧) 、东部以南山坡。岩性为浅肉红色巨厚-块状云质灰岩、灰质云岩。与下伏第 五段第一层分界不明显,为渐变过渡关系,厚度变化大,为 0110 米。为矿 体直接顶板。 第六段(T1d6):分布于矿区东部及西部。为灰色、浅红色薄层、中厚-厚 层白云岩,中下部常见溶塌角砾岩。厚度大于 150 米。未见顶。为矿体间接 顶板。 第四系(Q4):主要分布于矿区南部山麓,在西北部岩溶洼地及中部山沟 也有少量分布。主要为黄褐色粘土、亚粘土、含砾粘土等。厚度矿区中部及 洼地较薄,为 0.22.5 米;南部较厚,为 115 米,为坡积物及村民农田。 二、矿区构造二、矿区构造 矿区位于余华泗向斜中东部北翼或保安倒转背斜的南翼(正常翼),岩 (矿)层呈单斜层状产出,倾向南偏西,倾角较陡,一般 5876。矿区内断裂 构造较发育,主要 6 条。按其延伸方向不同,可分为三组:一组近南北向, 17 一组近东-西向,一组北东-南西向。现将矿区断层由东向西分述如下。 F1 断层:分布于矿区东北部 8 勘探线以东,总体呈近东-西向延伸,东 部延伸出矿区,西部在 8 勘探线以东 T1d3页片状灰岩中尖灭;东段走向为 82262,中部稍向北偏转、西段走向为 107287,总体呈现微波状;矿区 出露长约 450 米;断层面倾向 5,倾角 6275。断层面平直,破碎带不发育, 沿断层为一方解石脉分布,脉宽 3080 厘米;断层面附近 T1d3 页片状灰岩 揉皱明显,并发育有方解石网脉。在东部,上盘(北盘)T1d2 薄层灰岩与下盘 (南盘)T1d3 页片状灰岩直截接触;中部及以西,上盘(北盘)T1d3 页片状灰 岩与下盘(南盘)T1d3 页片状灰岩接触;断距约 40 米,且由东向西逐渐减小 尖灭。为平推逆断层。 F2 断层:分布于矿区东部、F1 断层以北,总体呈北东东-南西西向(74 256)延伸,中部穿过 8 勘探线,矿区出露长约 300m,东部被第四系覆盖、 西部在 F3 以东 T1d3页片状灰岩中尖灭;断层面倾向 35013,倾角 77。 断层面平直,破碎带宽约 30 厘米,为黄褐色方解石脉充填,脉中见有少量 页片状灰岩碎块,其附近 T1d3 页片状灰岩揉皱强烈、局部直立并糜棱岩化; ZK82 孔中,57.2057.70m 为断层角砾岩,角砾间为方解石脉穿插。上盘(北 盘)T1d3、T1d2 地层与下盘(南盘)T1d4 、T1d3 接触,但断距较小、约 10m 左 右。造成 8 勘探线 T1d3 地层厚度变小、ZK82 孔中 T1d3与 T1d2 界线与地表 T1d3 与 T1d2 界线不连续。为逆断层。 F3 断层:分布于矿区中部 4-8 勘探线之间,北部穿过 6 勘探线;总体 呈近南北向延伸,矿区出露长约 630 米,北部延伸出矿区,南部被第四系覆 盖;断层面倾向 80110,倾角 6878。断层面平直,局部光滑;断层破碎 带发育,宽一般 0.22 米,走向上呈藕节状宽、窄变化,但从南至北、破碎带 18 有逐渐变窄的趋势,在南部 T1d4、T1d5 薄层灰岩、厚-巨厚层灰岩中,破碎带 宽度可达 2 米;在北部 T1d3页片状灰岩中,破碎带宽度一般小于 1 米,常常 表现以页片状灰岩强烈揉皱为特征;破碎带内岩石为断层两盘附近的灰岩, 角砾大小悬殊,大者直径数十厘米,小者直径仅数毫米,重结晶强烈,方解 石胶结,并发育有溶蚀空洞,地表常呈屉形凹槽。在该断层南部下盘,常发 育羽状次级滑动面,滑动面呈光滑波状、擦痕明显,擦痕角大致水平,滑动 面倾向 259、倾角 68。下盘(西盘)xx 组第二段至第五段灰岩与上盘(东盘) 第二段至第五段不连续,断距约 2060 米,且向北逐渐减小、有尖灭之势, 为平推逆断层。 F5 断层:分布于矿区中部 4、2 勘探线北部,东段呈 83263延伸、2 勘探线附近开始向南偏转,南西段呈 60240方向延伸、地表呈一微向北 凸的弧形;矿区出露长约 500 米,东部被 F4 切断、西南部在 T1d3页片状灰 岩中尖灭;地表断层产状在 2 线以东清晰:倾向 197、倾角 80,其它地段产 状不明;ZK22 孔深部也没有见到断层迹象。东段断层面平直,破碎带宽 1.53 米,角砾组成为薄层灰岩、呈棱角状、直径 150.5 厘米,胶结物为黄 色钙质、钙泥质、重结晶明显,并有方解石脉穿插,断层面附近糜棱岩化强 烈。西段断层破碎带宽约 2m,两盘岩石揉皱强烈、产状变化大、似杂乱堆积、 规律性不明显;在破碎带中,见有一铁矿脉,局部矿脉可见长 2 米、宽 10 厘 米、且上盘角砾岩被烘烤、交代呈褐经色。下盘(北或北西盘)T1d2 、T1d1地 层与上盘(南或南东盘)T1d3 、T1d2 地层接触,造成 2 勘探线 T1d2地层厚度 变小,断距约约 40 米;地表呈现正断层特征、深部呈现逆断层特征,总体应 为逆断层。 F6 断层:分布于矿区中部 0 勘探线以西,南部穿过 0 勘探线;总体呈 近南北向延伸,中部在山脊附近稍向北东偏转、使北段呈北北东走向;矿区 出露长约 620 余米,北部延伸出矿区、南部被第四系覆盖。断层面倾向 90 19 100,倾角 5680。断层面平直、光滑。断层带发育;在北部 T1d3 地层中 上(东)下(西)两盘附近的页片状灰岩均揉皱明显、呈尖棱状;在南部 T1d4、T1d5 地层中,表现为上盘(东盘)岩石破碎、方解石脉穿插、溶蚀空洞 发育,下盘(西盘)岩石方解石化、重结晶、地表呈田梗状(或墙状);影响宽 14m。下盘(西盘)xx 组第二段至第五段灰岩与上盘(东盘)第二段至第五段 不连续,断距约 1570 米,且向北逐渐减小、有尖灭之势,为平推逆断层。 F7 断层:分布于矿区北西部,中部穿过 5、7、9 勘探线,总体呈 74 254方向延伸,走向上呈现舒缓波状;矿区出露长约 1150 米,东部延出矿 区、西部被第四系覆盖;断层面倾向 340355,倾角 5070,且 7 勘探线 以东倾向偏北、倾角偏缓,以西则倾向偏西、倾角偏陡。断层面平直,在中段 断层面附近 T1d3 页片状灰岩揉皱明显、并伴有强烈的糜棱岩化及方解石网 脉穿插。上、下两盘 xx 组各段地层均不连续,且在 5-7 勘探线之间北部下 盘 T1d4 薄-中厚层灰岩与上盘 T1d3 页片状灰岩直截接触,断距约 30 米,且 向东、西均逐渐减小、有尖灭之势,为逆断层。该断层在走向上被一组(数条) 近南北向小断层切割,因错距小(25 米),故勿略不计。此外,在断层附近 第三段微薄-页片状灰岩中,常发育尖棱状小褶曲。小褶曲沿走向影响长一 般 1030 米,沿倾向影响深小于 10 米。小褶曲对矿体的连续性影响不大。 结合区域构造特征分析,矿区断裂构造形成于本区褶皱的中晚期,并可 能接受了燕山期构造作用的改造,就本矿区而言,各断层可能均在同一时期 (F1 断层可能稍早)形成,受后期构造作用的影响,F3、F6 进一步加强并切 割了 F2、F5 断层。所以,在本矿区 F3、F6 对矿体的破坏作用相对较 F2、F5、F7 大。总的来看,矿区断裂构造对各矿层的连续性有一定影响,但 对整个矿体而言是基本连续的,故矿区断层对矿体的破坏程度不大。 三、矿床特征三、矿床特征 20 本区水泥用石灰岩矿主要赋存于三叠叠系下统 xx 组,矿体由 xx 组第 二段(T1d2)、第三段(T1d3)、第四段(T1d4)、第五段第一层(T1d5-1)组成。分布 于矿区中部山脊及南、北山坡,出露标高 45229.3 米,总体呈北西-南东走 向,延伸长度大于 3000 米,矿体工程控制范围长 2100 米,沿走向基本连续, 出露宽 350480 米。矿体呈层状,为一单斜构造,其产状与地层产状一致, 即走向北西-南东向,倾向南偏西,倾角 5876。矿体总厚度 318.2388.9 米,平均厚度 367.0 米。从东向西,厚度有渐变厚的趋势,厚度变化最小值 0.9 米,最大值 70.7 米,变化系数 8.38%,变化幅度不大,矿体厚度基本稳定。 矿区矿石平均化学成分 CaO 49.98%,MgO 0.82%,SiO2 5.51%,Al2O31.42%,Fe2O3 0.79%,R2O 0.14%,SO3 0.16%、Cl 0.01%、Loss 40.37%,是质量良好的水泥用原料。 四、矿体(层)特征四、矿体(层)特征 矿体赋存标高 40229m,由 11 条勘探线及 11 个钻孔控制。依矿体厚 度、空间位置、布规律及相互关系,本次生产勘探工作将矿体自下而上划分 为第一、第二、第三、第四矿层,分别为 xx 组第二段(T1d2)、第三段(T1d3)、 第四段(T1d4)、第五段第一层(T1d5-1)。 各矿层分述如下: 第一矿层(T1d2):分布于矿区 1-8 勘探线之间及 F 线东西的北部,产状 与 xx 组第一段一致,倾向 220260,倾角 5268,受断层影响局部倾角 为 36或 77,且总体呈地表较缓、深部较陡的特征。矿层为单斜层状、总体 呈北西-南东向延伸、走向上、倾向上均稍显波状,长度大于 2670 米,出露 宽度 40120 米,工程控制长约 1090 米,厚度 71.399.7 米,平均 81.0 米。 走向上,从东向西,矿层有逐渐变厚的趋势,倾向上由地表向深部有变薄的 趋势;总体特征是由东向西逐渐变厚,但受 F5 断层影响,2 线厚度仅 49.5 21 米。该层上部以薄层灰岩夹薄层钙质泥(页)岩、中下部以中厚-厚层灰岩为特 征,底部与底板薄层泥灰岩及钙质页岩、顶部与第二矿层暗红色微薄-页片 状灰岩极易区分,且化学成分变化也较明显;该层与下伏底板及上覆第二矿 层均呈整合接触。 第二矿层(T1d3):分布于矿区 1-8 线、3-5 线中北部,紧邻第一矿层出 露,产状与 xx 组第三段一致,倾向 190225,倾角 5670,比第一矿层略 陡,且地表与深部产状变化不大。矿层呈层状呈北西-南东向延伸,长度大 于 3140 米,工程控制长约 2040 米,出露宽度 120180 米,厚度 107.9137.0 米,平均 118.6 米;受断层影响,局部出露宽度小于 100 米,厚度小于 100 米, 6 勘探线仅 94.7 米。该矿层厚度变化不大,走向上,从东向西有逐渐变厚的 趋势,倾向上由地表向深部则有变薄趋势,总体特征是由东向西有变厚趋势; 该层以微薄-页片状和泥质条带为特征而与下伏第一矿层和上覆第三矿层极 易区分。该层与第三矿层呈整合接触。 第三矿层(T1d4):分布于矿区中南部,紧邻第二矿层出露,产状与 xx 组 第四段一致,倾向 190220,倾角 5865,比第二矿层略缓,且总体呈地 表陡、深部缓的趋势(8 勘探线则呈地表缓、深部陡的特征)。矿层呈层状呈 北西-南东向延伸,长度大于 2530 米,工程控制长度约 2060 米,出露宽度 80140 米,厚度 79.595.5 米,平均 82.1 米。该矿层厚度变化不大,走向上, 从东向西有变薄的趋势,倾向上由地表向深部也有变薄趋势,总体特征是由 东向西有变薄趋势;该层以薄-中厚层和中下部含粟粒状燧石颗粒为特征而 与下伏第二矿层和上覆第四矿层极易区分。该层与第二、第四矿层呈整合接 触。 第四矿层(T1d5-1):分布于矿区南部,与下部第三矿层为整合接触,紧邻 第三矿层出露,产状与第三矿层一致;因为巨厚-块状,矿层本身产状不甚明 显。矿层呈层状呈北西-南东向延伸,长度大于 2500 米,工程控制长度 1920 22 余米,局部被第四系覆盖,出露宽度 24180 米,厚度 41.6102.0 米,平均 80.08 米。该矿层厚度变化大,规律性不明显,且与上覆 xx 组第五段第二层 不易区分,仅靠化学组成来断;该层以巨厚层和块状为特征而与下伏第三矿 层极易区分。该层与第三矿层呈整合接触。 五、矿石质量五、矿石质量 1、矿石物质组成及结构构造 (1)矿石的物质组成 矿石主要矿物成分为方解石,含量 75%99%,其次为白云石,局部含 量含量 15%25%,其他矿物成分主要为水云母,含量小于 0.3%;石英,含 量 0.1%0.4%;褐铁矿,含量 0.1%;高岭石,含量 0.1%0.2%。 (2)矿石结构构造 矿石结构主要为粉晶-细晶结构、粉晶-微晶结构、微晶-粉晶结构;矿石 构造主要为块状构造,局部见缝合线构造、片状构造、条带状构造。 2、矿石化学成分 (1)各矿层的主要化学成分及变化 第一矿层(T1d2):矿石单样化学成分,地表 CaO 最高 53.79%,最低 33.40%,平均为 50.51%;MgO 最高 1.28%,最低 0.48%,平均为 0.71%;R2O 最高 0.71%,最低 0.10%,平均为 0.19%。深部 CaO 最高 53.25%,最低 38.88%,平均为 47.81%;MgO 最高 1.56%,最低 0.26%,平均为 1.00%;R2O 最高 0.62%,最低 0.13%,平均为 0.31%。全矿层平均化学成分 CaO 49.58%,MgO 0.81%,SiO2 6.33%,Al2O3 1.45%,Fe2O3 0.89%,R2O 0.24% 、SO3 0.19%、Cl 0.01%、Loss 39.90%。 该矿层主要化学成分变化不大,其总的变化趋势:沿走向由东向西, 23 CaO 含量有升高的趋势,MgO 含量略有降低;沿倾向由地表向深部 CaO 含量降低、MgO 含量升高明显,变化系数分别为 3.0%、19.3%;其他化学成 分除 SO3、Cl 变化幅度较大(变化系数分别为 93.2%、49.2%)外,其余变化 系数均小于 30%。该矿层中有、级品品级变化,而没有形成有害夹层。 第二矿层(T1d3):矿石单样化学成分,地表 CaO 最高 51.07%,最低 35.23%,平均为 45.4%;MgO 最高 2.27%,最低 0.33%,平均为 170.69%;R2O 最高 1.00%,最低 0.19%,平均为 0.50%。深部 CaO 最高 50.96%,最低 33.14%,平均为 42.35%;MgO 最高 2.14%,最低 0.39%,平均 为 0.99%;R2O 最高 1.07%,最低 0.48%,平均为 0.70%。全矿层平均化学成 分 CaO 44.15%,MgO 0.82%,SiO2 11.84%,Al2O3 3.45%,Fe2O3 1.84%、R2O 0.61%、SO3 0.20%、Cl 0.01%、Loss 36.16%。 该矿层单样主要化学成分变化较大,但各工程平均化学成分变化较小, 其总的变化趋势:沿走向由东向西,CaO 含量有升高的趋势,MgO 含量呈 现低-高-低锯齿状的规律变化;沿倾向由地表向深部 CaO 含量降低、MgO 含量升高明显;变化系数分别为 5.50%、29.5%;其他化学成分除 SO3 变化 系数较大(77.7%)外,其余变化系数均小于 40%。 由于该矿层单样化学成分变化较大,故在其中下部和中上部形成了低 钙、高碱的有害夹层。此外,受地表风化作用的影响,该层主要化学成分地 表与深部有一定差异,地表样品 R2O 呈降低、CaO 增高趋势,地下深部样 品则 R2O 呈升高、CaO 降低的趋势。 第三矿层(T1d4):矿石单样化学成分,地表 CaO 最高 55.29%,最低 36.68%,平均为 52.28%;MgO 最高 14.66%,最低 0.23%,平均为 1.12%;R2O 最高 0.50%,最低 0.04%,平均为 0.15%。深部 CaO 最高 54.74%, 最低 39.37%,平均为 51.12%;MgO 最高 3.40%,最低 0.31%,平均为 24 1.11%;R2O 最高 0.50%,最低 0.04%,平均为 0.25%。全矿层平均化学成分 CaO 51.88%,MgO 1.12%,SiO2 3.31%,Al2O3 0.77%,Fe2O3 0.42%, R2O 0.19%、SO3 0.21%、Cl 0.01%、Loss 41.77%。 该矿层主要化学成分变化较大,其总的变化趋势:沿走向由东向西至 0 线,CaO 含量有降低的趋势,0 线向西,CaO 含量有升高的趋势,MgO 含 量则呈低-高-低-高-低锯齿状规律变化;沿倾向由地表向深部 CaO 含量降 低、MgO 含量总体升高(局部降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